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对次降雨的响应特征
1
作者 赵意茹 高钰琪 +4 位作者 王中琦 房凤如 韩晓阳 刘文兆 朱元骏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目的]探究土壤水分对次降雨响应过程,揭示该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特征,进而为缺水地区降水利用和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观测依据。[方法]对2021年黄土塬区苜蓿草地、休闲地、高产农田(正常施肥)和低产农田(长期不施肥)4种... [目的]探究土壤水分对次降雨响应过程,揭示该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特征,进而为缺水地区降水利用和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观测依据。[方法]对2021年黄土塬区苜蓿草地、休闲地、高产农田(正常施肥)和低产农田(长期不施肥)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定位监测,并分析其对大于30 mm的3次降雨事件响应过程。[结果]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苜蓿草地、休闲地、高产农田和低产农田的降雨入渗和水分再分布深度也呈增大趋势,最大水分入渗深度分别为300,500,500,500 cm。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月均土壤含水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小值分别出现在8月、1月、1月和6月,最大值均在10月。雨季后,土壤水分仍处于再分布过程,12月底苜蓿草地、休闲地、高产农田和低产农田水分再分布深度分别达到400,700,800,700 cm;土壤储水量变化滞后于降雨量,9—10月土壤储水量变化最强烈,苜蓿地、休闲地、高产农田和低产农田土壤储水量增幅分别为390.6,197.5,299.8,157.4 mm。[结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亏缺严重的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最为敏感,最大响应深度可达400 cm,土壤储水量变化幅度也最大,水分再分布过程导致其变化滞后于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深度 土地利用方式 次降雨 黄土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交互的爆炸后果快速预测
2
作者 周沈楠 王仲琦 李其中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化工园区内一旦发生爆炸,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群死群伤事故。及时、准确地预测潜在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影响,能够为应急响应提供决策支持。然而现有的爆炸后果建模方法无法兼顾预测精度和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机理模型与数... 化工园区内一旦发生爆炸,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群死群伤事故。及时、准确地预测潜在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影响,能够为应急响应提供决策支持。然而现有的爆炸后果建模方法无法兼顾预测精度和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交互的数模融合法,用以实现对特定园区潜在爆炸后果的快速预测。该方法将机器学习引入爆炸后果建模中,通过结合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来生成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在模型构建中,设计了分区建模和递进式学习策略;最后,通过将数据驱动模型的预测数据与现有爆炸毁伤判定准则相结合,对潜在爆炸事件后果进行快速预测。以园区蒸气云爆炸为例,建立了基于改良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Improved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IGRNN)的爆炸冲击波超压峰值预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模型在不同复杂程度园区场景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外推能力,且在普通CPU上预测爆炸冲击波场的耗时少于8 s。最后,结合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爆炸后果预测 数值模拟 数据驱动模型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K信号通路探讨肺岩宁颗粒逆转T细胞衰老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吴新鸿 王立芳 +3 位作者 王中奇 王文婕 邓海滨 徐振晔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71-79,共9页
目的探究肺岩宁颗粒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及其对肺肿瘤组织中T细胞的比例、T细胞衰老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24只,尾静脉注射Lewis肺癌细胞LLC-luc构建小鼠肺肿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组)、... 目的探究肺岩宁颗粒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及其对肺肿瘤组织中T细胞的比例、T细胞衰老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24只,尾静脉注射Lewis肺癌细胞LLC-luc构建小鼠肺肿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组)、肺岩宁组(FYN组)和阳性对照组(SB225002组),每组8只;另取8只设无瘤对照组(Control组)。实验开始第1天起,Control组和Model组小鼠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FYN组给予肺岩宁颗粒溶液4.8 g(/kg·d)灌胃,SB225002组给予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抑制剂SB2250025 mg(/kg·d)腹腔注射,连续干预20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记录体质量及肺组织质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肿瘤组织CD4+T细胞、CD8+T细胞和T细胞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肿瘤组织精氨酸酶-1(Arg-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蛋白p53(p5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肺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肿瘤组织Arg-1、ICAM-1蛋白表达,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p38 MAPK和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FYN组和SB225002组平均体质量在15 d后增长减缓,其中Model组出现明显差异(P<0.05,P<0.01),FYN组和SB225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相比,FYN组和SB225002组体质量增幅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相比,FYN组和SB225002组肺组织炎症浸润减少,肺泡淤血减少,肺泡形态较为正常,肺组织平均质量降低(P<0.01,P<0.001);FYN组和SB225002组肺肿瘤组织中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升高(P<0.05);FYN组和SB225002组肺肿瘤组织中IL⁃6、TNF⁃α、TGF⁃βmRNA及Arg-1、p53、p-ERK1/2和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P<0.001),ICAM-1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01)。结论肺岩宁颗粒能够抑制小鼠NSCLC进展,增加肺部肿瘤组织T细胞的浸润与活化,降低T细胞衰老相关细胞因子和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节MAPK信号通路而逆转T细胞衰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岩宁颗粒 肿瘤微环境 T淋巴细胞 作用机制 中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学信息分析TM7SF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
4
作者 简莹 王仲琪 +1 位作者 张志 张雪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跨膜7超家族成员2(transmembrane 7 superfamily member 2,TM7SF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谱数据和临床资料,并对TM7SF...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跨膜7超家族成员2(transmembrane 7 superfamily member 2,TM7SF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谱数据和临床资料,并对TM7SF2进行差异分析及临床相关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TM7SF2基因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下载基因集并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算法评分评估样本生物学功能变化;根据TM7SF2基因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高、低组,并用基因集合富集分析信号通路差异;运用CIBERSORT工具评估肿瘤免疫细胞浸润与TM7SF2关系;预测该基因的药物化疗敏感度,并分析TM7SF2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肿瘤组织的TM7SF2表达量上调,TM7SF2基因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TM7SF2表达水平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M7SF2可能在DNA复制、Wnt信号通路及戊糖磷酸等途径中发挥作用。TM7SF2表达水平与调节性T细胞和CD8^(+)T细胞呈正相关,与记忆性CD4^(+)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呈负相关。在药物敏感度方面,TM7SF2表达水平与喜树碱、顺铂、多西他赛、尼洛替尼、奥拉帕尼、阿昔替尼的敏感度具有相关性。结论TM7SF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可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后 免疫浸润 药物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核爆炸晚期核电磁脉冲的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彭国良 王仲琦 +3 位作者 张俊杰 任泽平 谢海燕 杜太焦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5期92-100,共9页
根据高空核爆炸晚期核电磁脉冲(E3)的产生机理,将E3的计算分解为大气电离、碎片云运动、大气等离子体运动和低频电磁场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4个过程,给出了E3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模拟了美国Starfish试验的E3过程,通过与试验观测地... 根据高空核爆炸晚期核电磁脉冲(E3)的产生机理,将E3的计算分解为大气电离、碎片云运动、大气等离子体运动和低频电磁场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4个过程,给出了E3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模拟了美国Starfish试验的E3过程,通过与试验观测地磁数据的比对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对离子的能量沉积分析结果表明,爆心正下方存在大气等离子体火球,能量峰值约为175 km,此火球向下膨胀导致地磁场增强,向上运动导致磁场变弱。该结果解释了Starfish试验地磁扰动波形的变化机理,与原有解释机理相比,无需引入额外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核爆炸 晚期核电磁脉冲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能量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
6
作者 王仲奇 聂晓乐 +3 位作者 李佳伟 王安洋 赵阳 常正平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8-58,93,共12页
针对传统机身对接仿真中理论模型偏差较大、有限元模型消耗时间长等问题,开展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首先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构建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学模型和机身–调姿平台位姿转换模型,通过数据交互实现仿真数据实时传输... 针对传统机身对接仿真中理论模型偏差较大、有限元模型消耗时间长等问题,开展数据驱动的机身对接过程仿真技术研究。首先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构建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学模型和机身–调姿平台位姿转换模型,通过数据交互实现仿真数据实时传输从而驱动虚拟模型,利用测量数据和虚拟模型进行了机身对接仿真,确定了对接过程位姿参数,为调姿平台参数修正提供数据基础。之后为提升数据求解效率,根据求解机身变形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出变形量并转化成机身位置变化量,将机身姿态角和位置变化量作为输入输出值构建代理模型,并验证方法有效性。最后开发了机身对接过程仿真系统,以机身试验件的对接过程为例,验证了仿真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对接 虚实融合 数据驱动 代理模型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济与夏文化探索
7
作者 张立东 王仲奇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36-48,共13页
李济1926年在晋西南的考古活动明显带有探索夏文化之目的。小文《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曾专论此事。20多年过去,围绕这次考古活动的学术史研究纷至沓来,其中不乏质疑李济探索夏文化之心的声音。现在回顾相关诸说的基础上,全力搜求公... 李济1926年在晋西南的考古活动明显带有探索夏文化之目的。小文《李济与西阴村和夏文化》曾专论此事。20多年过去,围绕这次考古活动的学术史研究纷至沓来,其中不乏质疑李济探索夏文化之心的声音。现在回顾相关诸说的基础上,全力搜求公开发表的报告及馆藏档案等直接证据,并结合李济的教育背景、时代学术思潮、合作者丁文江与袁复礼的古史观、考古活动的行程及活动结束后的言论、梁启超与戴家祥的回忆、徐中舒“仰韶文化即夏文化说”的提出等进行语境重建,力主夏文化探索的学术史书写应自1926年李济晋西南考古始。最后尽力搜求李济有关夏文化的言论,提炼出李济对夏文化的基本态度:彩陶文化应非夏文化,而更可能是夏文化的来源;虽尚未发现与夏朝对应的考古学文化,但不能忽视夏的存在;晋西南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晋西南 西阴村 夏文化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10 m剖面土壤水分年际和季节动态特征
8
作者 王中琦 汤晓迪 +5 位作者 杜康 周玲 房凤如 韩晓阳 刘文兆 朱元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329-9341,共13页
为揭示黄土高原南部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2014—2022年间采用土壤温湿度自动观测系统对苜蓿地、休闲地、高产农田、低产农田0—10 m剖面21层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定位监测,并探究了其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为揭示黄土高原南部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2014—2022年间采用土壤温湿度自动观测系统对苜蓿地、休闲地、高产农田、低产农田0—10 m剖面21层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定位监测,并探究了其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由于多年生苜蓿地根系强吸水效应,其平均土壤含水量显著小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先减小后增大,其他3种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大致呈增大趋势;在季节变化特征上,土壤水分季节性干湿交替层分别为0—2 m、0—1 m、0—3 m、0—1 m,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9—11月;年尺度上,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变异最大,高产农田次之,低产农田和休闲地变异性最小;就长期动态而言,土壤干层厚度和储水量变化与降水年际分布密切相关,2014—2022年各土地利用方式年均土壤储水量呈现增大趋势,2019、2021两丰水年份苜蓿地储水量增幅明显,降水补给深度可达4 m;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土层深度和黏粒含量为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深层剖面土壤水分观测和模拟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地利用方式 深层剖面 土壤干燥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体破骨细胞和成熟破骨细胞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王中奇 于海宽 +6 位作者 李然 陈俊宇 常非凡 程栋梁 李毅 尹鹏滨 刘玉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18-623,630,共7页
背景破骨细胞外泌体参与细胞间通讯,在骨重塑中起重要作用。前体破骨细胞(precursor osteoclast,pOC)外泌体和成熟破骨细胞(mature osteoclast,mOC)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仍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前体破骨细胞和成... 背景破骨细胞外泌体参与细胞间通讯,在骨重塑中起重要作用。前体破骨细胞(precursor osteoclast,pOC)外泌体和成熟破骨细胞(mature osteoclast,mOC)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仍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前体破骨细胞和成熟破骨细胞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利用核因子κB配体受体活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单核/巨噬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分化成熟。提取pOC和mOC分泌的外泌体,对两种外泌体进行表征。分别用两种外泌体干预原代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利用荧光标记观察外泌体摄取情况;使用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RT-qPCR评价两种外泌体对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mOC相较于pOC具有更典型的多核融合结构;两种细胞外泌体粒径均为100 nm左右,呈圆形盘状,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均可被原代成骨细胞摄取。mOC外泌体干预组ARS染色钙结节数量与ALP染色深度均高于pOC外泌体干预组(P<0.05);mOC外泌体干预组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高于pOC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成熟破骨细胞外泌体相较于前体破骨细胞外泌体,促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可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破骨细胞 成熟破骨细胞 外泌体 成骨细胞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9年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气象数据集
10
作者 王中琦 房凤如 +3 位作者 周玲 张万红 韩晓阳 朱元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武站)所在区域代表了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典型农田,在研究站内设置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对气象要素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对该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 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武站)所在区域代表了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典型农田,在研究站内设置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对气象要素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对该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对2005–2019年长武站的原始气象数据进行处理、质量控制和评估,对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大气压、总辐射、反射辐射、紫外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和各土层土壤温度(0 cm、5 cm、10 cm、15 cm、20 cm、40 cm、60 cm和100 cm)18项气象观测指标,以180条月尺度和15条年尺度的格式进行信息公开,以期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业生态研究、天气灾害预警和气候生产潜力模拟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塬沟壑区 农田生态系统 气候生产潜力 气象观测 长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小鼠骨骼肌组织外泌体对骨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李然 王中奇 +6 位作者 牛芮涵 马逸飞 孙新宇 陈铭 李毅 尹鹏滨 张里程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09-515,534,共8页
背景骨骼肌衰老后质量和功能逐渐下降,其分泌的外泌体对骨代谢具有明显的影响,但衰老骨骼肌外泌体对骨代谢的调控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索衰老骨骼肌组织外泌体调控成骨、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月龄(Young)和24月龄(Old)小鼠骨骼... 背景骨骼肌衰老后质量和功能逐渐下降,其分泌的外泌体对骨代谢具有明显的影响,但衰老骨骼肌外泌体对骨代谢的调控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索衰老骨骼肌组织外泌体调控成骨、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月龄(Young)和24月龄(Old)小鼠骨骼肌组织消化形成单细胞悬液,从中提取的骨骼肌组织外泌体分别为年轻骨骼肌组织外泌体(Young-Exo)和衰老骨骼肌组织外泌体(Old-Exo)。通过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和Western blot对外泌体进行验证。利用提取的外泌体干预诱导原代成骨细胞成骨分化和诱导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组织外泌体干预实验分为对照组(PBS组)、年轻组织外泌体组(Young-Exo组)、衰老组织外泌体组(Old-Exo组)。茜素红(alizarin red S,ARS)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成骨分化水平;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se,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面积;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Alp、Opn、Ocn、Col1a1、Runx2、Ctsk、Dc-stamp、Atp6v0d2、Mmp-9、Acp5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Young-Exo组与Old-Exo组的细胞外囊泡均为双层膜结构的圆形囊泡,直径110 nm左右,且均表达CD9、CD63、CD81和TSG101等外泌体相关标志蛋白。组织外泌体干预诱导原代成骨细胞成骨分化实验结果显示,与PBS组、Young-Exo组比较,Old-Exo组原代成骨细胞ARS染色的钙盐沉积量和ALP染色强度均下降(P<0.01),成骨分化基因Alp、Opn、Ocn、Col1a1、Runx2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组织外泌体干预诱导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结果显示,与PBS组、Young-Exo组比较,Old-Exo组TRAP染色的破骨细胞所占面积百分比升高(P<0.01),破骨细胞相关基因Ctsk、Dc-stamp、Atp6v0d2、Mmp-9、Acp5的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与年轻骨骼肌组织外泌体相比,衰老骨骼肌组织外泌体可能通过抑制原代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促进破骨细胞形成,打破骨代谢的动态平衡,导致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骨骼肌 组织外泌体 成骨分化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爆炸用激波管峰值压力预测方法
12
作者 陈梓薇 王仲琦 曾令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针对爆炸用激波管缺乏相应的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时效性差的问题,同时为了快速得到激波管内的峰值压力,建立预测爆炸用激波管试验段峰值压力的四层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激波管试验段峰值压力,计... 针对爆炸用激波管缺乏相应的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时效性差的问题,同时为了快速得到激波管内的峰值压力,建立预测爆炸用激波管试验段峰值压力的四层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激波管试验段峰值压力,计算结果与激波管爆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平均相对误差为2.69%。证明激波管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后,将数值模拟得到的195组激波管测得的峰值压力作为输出层,激波管驱动段TNT的药量、药柱的长径比以及爆炸比例距离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为了加快神经网络迭代速度和提高预测精度,使用自适应矩估计(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ADAM)算法作为神经网络误差梯度下降的优化算法。结果表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得到的预测结果与模拟值基本吻合,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26%。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反映激波管爆炸的峰值压力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时比数值模拟节约了大量运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激波管 峰值压力 自适应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型分析与深度神经网 络融合的爆炸流场实时模拟方法
13
作者 周沈楠 王仲琦 李其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1690,共10页
爆炸流场预测研究是爆炸安全性分析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基于物理模型的CFD模拟已成为复杂空间环境下爆炸场景定量分析的首选工具,然而其计算效率较低,无法支持实时应急响应。借助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的代理模型可以... 爆炸流场预测研究是爆炸安全性分析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基于物理模型的CFD模拟已成为复杂空间环境下爆炸场景定量分析的首选工具,然而其计算效率较低,无法支持实时应急响应。借助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的代理模型可以有效缩短定量分析周期,但可供算法学习的数据量少是该项技术在化工事故后果分析中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将物理模型分析与深度神经网络相融合,通过数据集构建、数据降维、数据回归和数据生成4个步骤,最终构建高效的卷积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Layers,VAEDC)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Multi-layer Forward Neural Network,MFNN)混合模型,用于实时预测区域爆炸压力场。基于特定区域,根据定义的算法输入与输出,利用CFD技术对各种爆炸过程进行模拟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基于CFD模拟数据,利用VAEDC将区域压力场的高维特征降维为隐空间变量,利用MFNN拟合爆炸相关参数、流场观测时刻与隐变量的映射关系,并以储罐区为例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12.8%,单次预测平均耗时0.0142 s,VAEDC与MFNN混合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特定条件下任意时刻的爆炸压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爆炸流场 实时预测 CFD模拟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预防模拟微重力大鼠骨丢失及氧化应激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中琪 吴西 +2 位作者 高玉海 柏鑫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是否能够预防模拟微重力引起的大鼠骨丢失及氧化应激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开发源自中草药的预防太空微重力环境骨丢失药物奠定基础。方法2月龄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组(HLS)和淫羊藿苷组(ICA)3组...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是否能够预防模拟微重力引起的大鼠骨丢失及氧化应激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开发源自中草药的预防太空微重力环境骨丢失药物奠定基础。方法2月龄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组(HLS)和淫羊藿苷组(ICA)3组,每组10只。HLS组和ICA组均建立尾吊模型,其中ICA组灌服50 mg/kg淫羊藿苷,CON组和HLS组只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28 d后处死所有大鼠,左侧股骨和腰椎置于Mirco-CT扫描仪中进行骨微结构分析和三维重建;通过大鼠腹主动脉抽取动脉血,分离血清后用ELISA法测定PINP、CTX-1、OPG、RANKL、8-iso-PGF2α、8-OHdG等的含量;提取右侧胫骨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BMP2、COL-1、OSX、Runx2的表达水平;TBA法检测血清中的MDA含量,WST-1法检测血清中的SOD活力。结果(1)Mirco-CT扫描分析结果:与CON组相比,HLS组的骨小梁分布稀疏,而ICA组明显优于HLS组,与CON组接近。骨小梁参数量化情况为:与CON组相比,HLS组的BMD、BS/TV、BV/TV、Tb.N及Tb.Th均降低(P<0.05),而Tb.Sp升高(P<0.05)。ICA组的BMD、BS/TV、BV/TV、Tb.N及Tb.Th均显著高于HLS组(P<0.05),而Tb.Sp显著降低(P<0.05)。第4腰椎骨小梁及其量化结果与股骨一致。(2)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HLS组的骨形成指标PINP和OPG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骨吸收指标CTX-1和RANKL均高于CON组(P<0.05);ICA组PINP、OPG含量均显著高于HLS组(P<0.05),CTX-1、RANKL含量均显著低于HLS组(P<0.05),其中PINP、OPG和CTX-1含量与CON组水平相近。(3)胫骨骨组织中HLS组的骨形成蛋白BMP2、Runx2、COL-1和OSX表达水平均低于CON组。ICA组BMP2、Runx2、COL-1、OSX表达水平均高于HLS组,其中Runx2和OSX表达水平与CON组相近。(4)氧化与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与CON组相比,HLS组血清中8-iso-PGF2α、8-OHdG、MDA含量升高(P<0.05),SOD酶活力降低(P<0.05)。与HLS组相比,ICA组血清中8-iso-PGF2α、8-OHdG、MDA含量降低(P<0.05),SOD酶活力升高(P<0.05)。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会引起骨密度下降,最大载荷下降,骨微结构退化,而淫羊藿苷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减轻体内氧化程度,提升抗氧化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大鼠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骨质丢失 模拟微重力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补骨脂素通过促进骨形成加快骨折愈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西 王中琪 +3 位作者 高玉海 魏振龙 柏鑫 陈克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8,共9页
目的 研究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ISO)对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2月龄体质量为(20±2)g雄性C57BL/6小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Model)组和异补骨脂素治疗(ISO)组,每组25只,ISO组灌服40 mg/kg的ISO,Mode... 目的 研究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ISO)对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2月龄体质量为(20±2)g雄性C57BL/6小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Model)组和异补骨脂素治疗(ISO)组,每组25只,ISO组灌服40 mg/kg的ISO,Model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取服药第7、14、21、28天术侧胫骨,采用Micro-CT扫描骨折区域量化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并通过HE染色观察骨折断端愈合及塑形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服药14 d小鼠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eptide,PINP)骨形成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服药7、14 d小鼠胫骨骨痂组织中CollagenⅠ、Runx2、BMP2、OSX和VEGF蛋白的表达含量。通过血管灌注观察服药28 d后骨折区域骨痂微血管,量化分析血管体积分数及血管直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服药14 d后胫骨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ISO组的愈合进程快于Model组。Micro-CT量化结果显示,服药7 d后ISO组的BV/TV高于Mode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 d后ISO组的BV/TV明显高于Model组(P<0.05);21 d后ISO组的BV/TV明显低于Model组(P<0.05);28 d后ISO组的BV/TV明显低于Model组(P<0.05)。血清骨形成生化指标显示ISO组BALP和PINP含量均显著高于Model组(P<0.05)。骨组织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ISO组的CollagenⅠ、Runx2、BMP2、OSX和VEG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Model组(P<0.05)。血管造影结果示,ISO组血管体积分数明显高于Model组(P<0.05),ISO组血管直径明显高于Model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SO组VEGF表达量明显高于Model组(P<0.05)。结论 异补骨脂素可以提高成骨细胞活性,提高相关骨形成蛋白的表达量,加快造血组织进入来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补骨脂素 骨折愈合 骨重建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安居”为中心的系统治理--新加坡社会治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仲启 安昕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4,共15页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之所以在全球享有盛誉,是因为它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本文认为,新加坡在解决市民住房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安居”为中心的系统性治理模式。在价值层面,新加坡通过“安居”实现了国家认...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之所以在全球享有盛誉,是因为它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本文认为,新加坡在解决市民住房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安居”为中心的系统性治理模式。在价值层面,新加坡通过“安居”实现了国家认同、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多元文化融合等目标;在制度方面,新加坡通过“安居”推动了立法、政府机构改革、公共政策设计等全方位的制度变革,形成多样化制度的有机衔接;在流程方面,新加坡通过“安居”打通了城市规划、建设、更新和治理各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全周期的流程设计。这一体系最终帮助新加坡构建了一个具有包容性、和谐性的社会,为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生活。这一以“安居”为中心的系统性治理,对当代中国的城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制度 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管在羧酸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和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海红 秦世腾 +3 位作者 王忠琦 李德山 刘晓 王松伟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铜管是空调及制冷行业用热交换器的核心部件,在服役过程中常由于蚁穴腐蚀导致设备提前失效。本文采用蒸气腐蚀、电化学腐蚀方法研究了铜管在羧酸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观察和分析... 铜管是空调及制冷行业用热交换器的核心部件,在服役过程中常由于蚁穴腐蚀导致设备提前失效。本文采用蒸气腐蚀、电化学腐蚀方法研究了铜管在羧酸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观察和分析了表面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的结构,通过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羧酸与铜管的界面行为。结果表明,与CH_(3)COOH蒸气腐蚀相比,铜管在HCOOH蒸气环境下的腐蚀速度慢,腐蚀产物更致密。在HCOOH蒸气环境下,铜管容易出现蚁穴腐蚀。铜管表面的腐蚀产物主要由羧酸铜和氧化亚铜组成。蚁穴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腐蚀机理复杂。腐蚀初期,表面氧化膜被聚集在铜管表面的羧酸溶解,暴露的铜基体作为微观阳极,之后,腐蚀坑内产生的微裂纹的尖端作为微观阳极,使腐蚀加速,直至贯穿管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管 羧酸 蚁穴腐蚀 电化学腐蚀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性障碍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
18
作者 姜文静 汪旭回 +4 位作者 徐之涵 张雪迪 王钟琪 周萍 柳娜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4期317-322,共6页
背景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强迫性障碍(OCD)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临床症状相似,但二者之间的区别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探讨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 背景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强迫性障碍(OCD)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临床症状相似,但二者之间的区别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探讨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195例OC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分类量表(Y-BOCS)、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CI-R)、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席汉残疾量表(SDS)进行评定。根据PDQ-4+中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组(n=58)和不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组(n=137)。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患者临床特征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伴和不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的OCD患者的年龄、精神疾病家族史、未治疗时间、OCI-R囤积维度评分、排序维度评分、总评分、PDQ-4+中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B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的OCD患者未治疗时间、OCI-R总评分、囤积维度评分、排序维度评分和BDI评分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r=0.120、0.526、0.364、0.492、0.414,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治疗时间(β=0.132、P<0.05)、OCI-R囤积维度评分(β=0.283、P<0.05)、排序维度评分(β=0.418、P<0.05)是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的OCD患者未治疗时间可能更长,在囤积和排序方面的功能障碍可能更明显,抑郁症状可能更严重。未治疗时间、囤积症状和排序症状可能是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性障碍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9
作者 王忠奇 李今朝 吴南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artery,ACS)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因出现典型胸痛、胸闷症状在鞍山市中心医院心血管...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artery,ACS)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因出现典型胸痛、胸闷症状在鞍山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符合诊断标准的ACS患者20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各免疫炎症指数。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51)和多支病变组(n=155);根据改良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n=89)和中重度病变组(n=117)。比较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筛选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SII预测ACS患者多支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93,当SII为631.31时,对ACS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能力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和96.1%。结论SII是ACS患者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多支病变 中重度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20
作者 吴南 王忠奇 +1 位作者 鲁明月 李静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活动度及病变范围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鞍山市中心医院的UC患者103例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80例...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活动度及病变范围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鞍山市中心医院的UC患者103例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80例。收集分析UC组、对照组的相关病例资料及血清学指标,比较这些指标在不同活动程度和病变范围之间的差异性。对血清学炎症指标与UC疾病活动度和病变范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各炎症指标对UC活动性和病变范围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组患者的SII明显增高(P<0.05)。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疾病活动度UC组中,SII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C患者病变范围的扩大,SII水平也会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SII水平与UC患者的Mayo评分和病变范围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II对于UC患者病情活动度及病变范围的评估作用优于其他免疫炎症指标(AUC分别为0.782和0.76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12.143和677.99,灵敏度分别为72.40%和69.40%,特异度分别为81.30%和76.10%)。结论 UC患者的SII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和病变范围相关。此外,SII与CRP、PLR等血清学炎症指标相比,对UC的活动度和病变范围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疾病活动度 病变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