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围绕针刺对自主神经干预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近30年来有关针刺干预自主神经系统的进程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出的1991年1月-2022年1...目的:围绕针刺对自主神经干预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近30年来有关针刺干预自主神经系统的进程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出的1991年1月-2022年12月收录的中英文文献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中文文献298篇,英文文献340篇,中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23篇),英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韩国庆熙大学(22篇)。结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是针刺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变应性鼻炎、焦虑抑郁和心律不齐等疾病为当前研究热点。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倒马针法在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目的观察倒马针法在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倒马针法刺激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副穴、门金穴、内庭穴等穴位,均持续干预14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胃肠减压引流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针刺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值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的术后平均胃肠减压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针刺治疗7天后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针刺治疗14天后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神疲乏力、面色萎黄、便溏的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倒马针法,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胃肠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并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围绕针刺对自主神经干预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近30年来有关针刺干预自主神经系统的进程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出的1991年1月-2022年12月收录的中英文文献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中文文献298篇,英文文献340篇,中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23篇),英文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韩国庆熙大学(22篇)。结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是针刺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变应性鼻炎、焦虑抑郁和心律不齐等疾病为当前研究热点。
文摘目的观察倒马针法在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倒马针法刺激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副穴、门金穴、内庭穴等穴位,均持续干预14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胃肠减压引流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针刺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值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的术后平均胃肠减压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针刺治疗7天后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针刺治疗14天后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神疲乏力、面色萎黄、便溏的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倒马针法,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胃肠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并促进脾胃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