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持式红外测温仪使用方式的探讨
1
作者 宋准科 高宾 +2 位作者 王金生 尹政 孔天仪 《蓄电池》 2025年第1期7-12,43,共7页
为了解决手持式红外测温仪的温度测量值浮动性过大的问题,首先了解手持式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列举影响测温仪测温效果的各种因素。通过实验梳理出测温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出每种因素对温差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关... 为了解决手持式红外测温仪的温度测量值浮动性过大的问题,首先了解手持式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列举影响测温仪测温效果的各种因素。通过实验梳理出测温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出每种因素对温差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通过实际案例分享手持式红外测温仪的正确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式红外测温仪 蓄电池 温度测量 连接铜排 表面发射率 光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由风俗之镜/径——杨志军《雪山大地》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意涵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金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1,共8页
《雪山大地》以地方民族风俗为方法重塑民族记忆,重述国家历史,建构民族文化认同。风俗成为窥见民族生活、情感和精神的艺术之镜/径。小说既以风俗为镜,映照民族生活状态和时代流转;又以风俗为径,深入生活的细处和历史文化纵深,揭示民... 《雪山大地》以地方民族风俗为方法重塑民族记忆,重述国家历史,建构民族文化认同。风俗成为窥见民族生活、情感和精神的艺术之镜/径。小说既以风俗为镜,映照民族生活状态和时代流转;又以风俗为径,深入生活的细处和历史文化纵深,揭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经由《雪山大地》中风俗的描述方式,可见新时代中国文学蕴含的历史意识及叙事美学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认同 叙事美学 民族记忆 文化意涵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描述方式 民族风俗 杨志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高产大豆精量化播种施肥配套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王金生 马力 +7 位作者 蒲国锋 王家军 张瑞萍 王君 吴俊江 季妮娜 王冠 孙明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8-615,共8页
为分析大豆播种、施肥方式对大豆产量及油份含量构成的影响,掌握科学化提质、增产技术措施,以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531为材料,分别设置播种密度、施肥深度和施肥量单因素梯度试验,分析单因素指标对产量构成因子与油分含量的影响。采... 为分析大豆播种、施肥方式对大豆产量及油份含量构成的影响,掌握科学化提质、增产技术措施,以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531为材料,分别设置播种密度、施肥深度和施肥量单因素梯度试验,分析单因素指标对产量构成因子与油分含量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以产量和油分含量为指标建立大豆播种施肥一体化措施的数学模型,并明确最高产量、最高油分含量下的精量化实施措施组合。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28万株·hm^(-2)为临界值;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百粒重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呈现出抛物线状变化;单株荚数、单数粒数及百粒重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均以375 kg·hm^(-2)为临界值;大豆油份含量随着播种密度增加、施肥层加深、施肥量提高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播种密度处理之间的油份含量差异不大,浅施肥和增加施肥量均能显著提高大豆油份含量;得出大豆产量与播种密度(X_(1))、施肥深度(X_(2))、施肥量(X_(3))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2714.696+47.445X_(1)+15.768X_(2)+2.967X_(3)-0.4908X_(1)^(1)-1.862X_(2)^(2)-0.00122 X_(3)+0.6809X_(1)×X_(2)-0.0783X_(1)×X_(3)-0.0059X_(2)×X_(3)。大豆油份与播种密度、施肥深度、施肥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4.288+0.410X_(1)+0.083X_(2)+0.0146X_(3)-0.00647X_(2)1-0.0108X_(2)2-0.00000817X_(3)^(2)+0.00486X_(1)×X_(2)-0.000316X_(1)×X_(3)-0.0000691X_(2)×X_(3)。通过该模型预测高油高产大豆最高产量可达到3952.023 kg·hm^(-2),达到最大产量需播种密度为28万株·hm^(-2),种下施肥深度为10 cm,施肥量为225.0805 kg·hm^(-2);最高油份可达到22.79%,达到最大油份含量需播种密度为26万株·hm^(-2),种下施肥深度为8.5 cm,施肥量为354.8578 kg·hm^(-2)。研究结果可为促进高油高产大豆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种 施肥 模型 油分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倒伏性的大豆耐密性资源评价与筛选
4
作者 王金生 张瑞萍 +6 位作者 马力 蒲国锋 王家军 王君 吴俊江 王冠 孙明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3-748,共6页
为筛选在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稳定耐密植的大豆资源,为大豆的区域栽培生产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20份春大豆资源为材料,以哈尔滨、海伦和五大连池为环境背景,设置常规栽培区和高密度处理区两个处理,以高密区未倒伏占比... 为筛选在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稳定耐密植的大豆资源,为大豆的区域栽培生产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20份春大豆资源为材料,以哈尔滨、海伦和五大连池为环境背景,设置常规栽培区和高密度处理区两个处理,以高密区未倒伏占比与常规区未倒伏占比的比值作为耐密指数,基于耐密指数值,利用欧氏距离组间平均联接法对不同大豆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对供试材料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利用双标图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耐密性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哈尔滨区域背景条件下,当欧氏距离为3.0时,初步将20个参试品种(系)划分为5大类,获得耐密植品种(系)7个;海伦区域背景下,欧氏距离为4.0时,初步将20个参试品种(系)划分为4大类,获得耐密植品种(系)3个;欧氏距离为4.0时,初步将20个参试品种(系)划分为4大类,获得耐密植品种(系)5个。双标图显示,耐密品种的耐密能力顺序为克豆87>牡豆56>黑农94>黑农531>克小粒1号>黑农311>龙海1号,多环境稳定性顺序为黑农94>龙海1号>克豆87>黑农531>黑农311>牡豆56>克小粒1号。综合比较而言,耐密性强且多环境稳定性较好的品种为黑农94、克豆87和黑农531。研究结果为提升区域大豆增产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密植 GGE双标图 环境稳定性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双控”背景下山东省碳中和实现路径
5
作者 崔晓伟 王金胜 +3 位作者 刘志晓 王仁卿 张国富 丁萃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783-9791,共9页
我国将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山东作为碳排放大省,在碳排放“双控”背景下探讨其碳中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东省16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构建“双碳”指数模型,科学划定降碳区、低碳区和固碳区... 我国将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山东作为碳排放大省,在碳排放“双控”背景下探讨其碳中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东省16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构建“双碳”指数模型,科学划定降碳区、低碳区和固碳区等3个管控分区。结果显示,2015—2019年全省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碳排放总量相对2015年增加0.82亿t,但各市碳排放变化差异较大,其中东营碳排放减少最大(0.61亿t),滨州碳排放增加最多(0.82亿t);2019年全省各类生态系统碳汇总量为4.88亿t,陆域生态系统碳汇占主体地位(4.82亿t,占98.77%),各类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由于临沂森林生态系统面积较大使其成为碳汇总量最高的地区(0.54亿t,占11.05%);“双碳”指数模型显示,2019年全省9个市为降碳区,5个市为低碳区,2个市为固碳区。基于此,本研究聚焦碳排放“双控”要求,立足各市发展实际,提出差异化管控措施,探讨符合山东的碳中和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双控” “双碳”模型 管控分区 碳中和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9Ni钢手工氩弧焊和全自动氩弧焊工艺研究及对比
6
作者 周喜成 舒欣欣 +2 位作者 王金生 刘梦雨 程正俊 《焊接技术》 2024年第7期88-91,共4页
9Ni钢在LNG储存和运输设备上有大量的使用经验,但在海洋平台低温高压并兼有耐蚀要求的工艺管线焊接中却鲜有应用。文中针对9Ni钢在海洋平台高压、低温、耐蚀工艺管线中的使用开发了手工氩弧焊和全自动氩弧焊2种焊接工艺,对2种焊接工艺... 9Ni钢在LNG储存和运输设备上有大量的使用经验,但在海洋平台低温高压并兼有耐蚀要求的工艺管线焊接中却鲜有应用。文中针对9Ni钢在海洋平台高压、低温、耐蚀工艺管线中的使用开发了手工氩弧焊和全自动氩弧焊2种焊接工艺,对2种焊接工艺获得的焊接接头开展相关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测试,均满足技术要求。全自动氩弧焊焊接效率高,线能量较低,焊工劳动强度低,适用于预制口的焊接;手工氩弧焊操作灵活,适用于海洋平台现场口的焊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 手工氩弧焊 全自动氩弧焊 耐蚀性能 海洋平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酸蓄电池极柱气孔解决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水 王金生 +4 位作者 尹政 姬生辉 张景涛 刘洪莎 孔凡镇 《蓄电池》 CAS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极柱是铅酸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起着连接内部单体的作用。气孔缺陷会导致极柱有效承载面积减小,耐腐蚀性、大电流承载能力降低,严重时会导致电池失效。笔者从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极柱气孔产生的原因,在确认气孔检测方法的前提下,从影... 极柱是铅酸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起着连接内部单体的作用。气孔缺陷会导致极柱有效承载面积减小,耐腐蚀性、大电流承载能力降低,严重时会导致电池失效。笔者从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极柱气孔产生的原因,在确认气孔检测方法的前提下,从影响气体排出时间与效率的合金凝固时间、脱模剂类型、模具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验证对比,提出了改善铅酸蓄电池极柱气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极柱 气孔 合金 重力浇铸 凝固速度 脱模剂 模具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Swin Transformer模块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研究
8
作者 王金生 周元元 陈珺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针对图像特征提取时,由于图像上下文信息以及图像细节丢失,易导致融合图像的纹理不够清晰、结果不够显著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Swin Transformer模块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模型,即STB-Fusion模型。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不仅... 针对图像特征提取时,由于图像上下文信息以及图像细节丢失,易导致融合图像的纹理不够清晰、结果不够显著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Swin Transformer模块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模型,即STB-Fusion模型。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不仅能提供可见光图像丰富的纹理细节和结构信息,还能保留突出的红外目标,以更有效地应用在后续任务中。实验结果表明:STB-Fusion模型生成融合后的图像可以更有效地保留可见光图像丰富的纹理细节和红外图像突出的热辐射信息,在主观视觉和客观评价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Swin Transformer 特征融合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铅电池极板浸酸技术研究
9
作者 祝青凯 付洪运 +4 位作者 王金生 韩俊鲁 刘洪兰 王景奇 孔德龙 《蓄电池》 CAS 2024年第5期217-223,236,共8页
通过对不同浸酸时间的正极板进行研究,探讨了采用正极板浸酸工艺解决纯铅薄极板铅酸蓄电池枝晶短路问题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正极板浸酸后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硫酸铅,减少了电池灌酸后浸酸初期产生的热量,减缓了硫酸往极板内部渗透的速... 通过对不同浸酸时间的正极板进行研究,探讨了采用正极板浸酸工艺解决纯铅薄极板铅酸蓄电池枝晶短路问题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正极板浸酸后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硫酸铅,减少了电池灌酸后浸酸初期产生的热量,减缓了硫酸往极板内部渗透的速度,降低了硫酸与极板内物质的反应速度,从而降低了电池浸酸过程中的温度,有效抑制了电池发生枝晶短路的问题;采用浸酸5~15s的正极板组装蓄电池,匹配反充电化成工艺,可使电池循环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枝晶 短路 纯铅 薄极板 浸酸 反充电化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R除酸脱硝技术在浙石化蜡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
10
作者 王金生 李超 +4 位作者 康浩 刘建 郑小辉 张欣 王国刚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60-163,181,共5页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00万t/a蜡油催化裂化装置外排烟气因硫酸气溶胶含量较高,导致颗粒物浓度超标,联合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一种SNAR除酸脱硝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试验。利用气力输送将固体粉末状还原剂喷入催化装置的...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00万t/a蜡油催化裂化装置外排烟气因硫酸气溶胶含量较高,导致颗粒物浓度超标,联合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一种SNAR除酸脱硝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试验。利用气力输送将固体粉末状还原剂喷入催化装置的烟道,固体还原剂分解为气态还原性物质,与SO_(3)和NO_(x)发生反应。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可大幅度降低SO_(3)浓度,SO_(3)脱除率为41.1%~57.7%,从而降低外排烟气中的硫酸盐气溶胶颗粒物的含量,保证颗粒物达标排放,并显著改善了工业烟气拖尾情况。同时NO_(x)脱除率可达50%~70%。该工业应用研究表明,SNAR除酸脱硝工艺具有很高的除酸脱硝效果,同时未对生产线设备产生腐蚀等不良影响,为催化裂化设备安全运行增加了经济收益和环保效益,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硫酸气溶胶 蓝色烟羽 SO_(3)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左锐 石榕涛 +4 位作者 王膑 孟利 滕彦国 王金生 翟远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9-418,共10页
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是城镇集中供水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功能,提出了包括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预警、基于污染动态模拟预警及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预警的技术体系.其中,基于水质... 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是城镇集中供水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功能,提出了包括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预警、基于污染动态模拟预警及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预警的技术体系.其中,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的预警是通过因子分析筛选水源地特征污染物,分析水质数据变幅以确定水源地水质的预警级别,可实现针对水源井的开关控制作用;基于污染动态模拟的预警是在水源地外围污染源特征基础上,模拟其动态迁移过程,进而确定其影响水源地水质的预警级别,可实现对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的预判;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的预警着重于水源地受区域污染风险控制与水源地保护区的耦合效应,同时结合其他预警影响因子作用以确定预警级别,可实现对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宏观管控.该技术在哈尔滨市利民水源地进行了综合应用,结果显示,基于水质长序列监测预警中,COD_(Mn)及NH_4^+的最大变幅指数均在1~2之间,预警级别确定为一级;根据污染动态模拟的结果得知,位于水源地开采井流场上游较高ρ(NH_4^+)的范围在迁移20 a后,污染晕前段尚未到达水源地,确定预警级别为零级;基于区域污染风险评价的预警确定水源地所在区域为零级预警区,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利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存在污染风险,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源地 预警 水质监测 迁移模拟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预置速凝堵剂管外封窜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国华 付小坡 +2 位作者 王金生 王玲玲 强晓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139,共4页
针对水平井管外窜漏产生的高产液、高含水、低产油现象,为解决常规封窜堵水措施施工工艺复杂、风险高、周期长、效果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水平井预置速凝堵剂管外封窜技术。该技术利用预置速凝堵剂对水平井管外进行分段封隔,且挤注完成... 针对水平井管外窜漏产生的高产液、高含水、低产油现象,为解决常规封窜堵水措施施工工艺复杂、风险高、周期长、效果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水平井预置速凝堵剂管外封窜技术。该技术利用预置速凝堵剂对水平井管外进行分段封隔,且挤注完成后通道自动关闭,无过顶替或顶替不到位等问题,具有施工简单快速,预置速凝堵剂剂量准确、用量少,封隔强度高,安全可靠等特点。该技术在冀东油田浅层水平井成功应用3井次,综合含水降低10个百分点,达到了控水稳油的目的。该技术可用于水平井及大斜度井管外封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窜 速凝堵剂 堵水 水平井 冀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岸滤系统水质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学茹 孟利 +3 位作者 王金生 韩科学 翟远征 滕彦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岸滤系统取水优势、不足之处及应用发展历程;概述了在吸附及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混合与溶滤、微生物作用下,岸滤系统水质演化过程中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去除效果;阐明了岸滤系统对水质演化影响的主控因素;总结了岸...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岸滤系统取水优势、不足之处及应用发展历程;概述了在吸附及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混合与溶滤、微生物作用下,岸滤系统水质演化过程中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去除效果;阐明了岸滤系统对水质演化影响的主控因素;总结了岸滤系统研究的前沿技术;指出了当前岸滤系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为全面保障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滤系统 水质演化 去除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A/O工艺强化城市生活污水再生过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彤彤 李英军 +6 位作者 徐剑锋 席北斗 吕宁磬 刘慧 王金生 张列宇 王雷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20-428,共9页
北京市某城市污水厂在传统的A2/O工艺基础上特别增设多级A/O(MAO)工艺强化脱氮除磷效果。以该污水厂各工艺单元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质常规理化指标、紫外吸收光谱及其相关参数分析,并结合多元数据统计学手段,分析该工艺对城市污水... 北京市某城市污水厂在传统的A2/O工艺基础上特别增设多级A/O(MAO)工艺强化脱氮除磷效果。以该污水厂各工艺单元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质常规理化指标、紫外吸收光谱及其相关参数分析,并结合多元数据统计学手段,分析该工艺对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特别是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去除。经MAO工艺强化后CODCr、DOC、TN、TP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5.14%、89.70%、94.53%、97.26%和99.74%,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增设MAO工艺后,提高了对DOM的去除率,DOM分子量和团聚化程度显著提高,化合物的稳定性增强。对污水再生过程处理单元水质化学指标与紫外光谱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芳香环上取代基类型以脂肪链为主时对脱氮除磷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A/O(MAO)工艺 脱氮除磷 城市生活污水 再生 溶解性有机物(DOM) 低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岸滤系统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金生 蔡伟海 +4 位作者 左锐 孟利 刘嘉蔚 潘明浩 翟远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06,共8页
岸滤系统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是傍河取水过程中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哈尔滨第一水源地为典型的松花江傍河水源地,本文以其岸滤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批实验分析不同深度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去除特征,并研究了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温... 岸滤系统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是傍河取水过程中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哈尔滨第一水源地为典型的松花江傍河水源地,本文以其岸滤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批实验分析不同深度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去除特征,并研究了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等对含水层介质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作用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受化学作用控制;随深度增加,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减小,岸滤系统的净水能力减弱;氨氮吸附量与初始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含水层介质对NH^(+)_(4)的吸附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抑制了吸附作用;pH增加,H^(+)对NH^(+)_(4)的竞争吸附作用减小,且含水层介质表面电负性增大,对NH^(+)_(4)的吸附能力增强.综合对比可知,在10℃的中性环境下,岸滤系统对氨氮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滤系统 含水层介质 氨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回补区地下水水质敏感指标识别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琦 郭学茹 +6 位作者 段小刚 王树芳 左锐 王金生 刘鑫 翟远征 孟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8-298,共11页
基于北京市通州区2011-2019年地下水位及水质数据,构建了区内南水北调回补前后多个水质指标的ROC曲线;通过识别受回补影响的、AUC>0.7的高度敏感性指标Fe^(3+)质量浓度,以及AUC为0.6~0.7的中度敏感性指标NO_(3)^(-)、NO_(2)^(-)和F^... 基于北京市通州区2011-2019年地下水位及水质数据,构建了区内南水北调回补前后多个水质指标的ROC曲线;通过识别受回补影响的、AUC>0.7的高度敏感性指标Fe^(3+)质量浓度,以及AUC为0.6~0.7的中度敏感性指标NO_(3)^(-)、NO_(2)^(-)和F^(-)质量浓度后发现:Fe^(3+)在回补后总体质量浓度变小;NO_(3)^(-)、NO_(2)^(-)和F^(-)质量浓度变大.以F^(-)为例,构建了R-V copula模型,结果表明:与F^(-)敏感性密切相关的指标分别为Ca^(2+)、Mg^(2+)、Na^(+)、Cl^(-)质量浓度和pH;关联性的具体表现是Ca^(2+)质量浓度与F^(-)质量浓度明显负相关,区内地下水回补后Ca^(2+)质量浓度下降,激发了F^(-)的活跃度;pH与F^(-)通过Ca^(2+)产生间接相关关系,当pH增大、环境偏碱性时,水中Ca^(2+)的活性降低,利于F^(-)富集;Mg^(2+)、Na^(+)、Cl^(-)与F^(-)的质量浓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其中Mg^(2+)与F^(-)的质量浓度相关关系受溶滤作用以及水力联系的影响,Cl^(-)与F^(-)的质量浓度同时增大,这是由于存在置换反应;Na^(+)在Ca^(2+)质量浓度较低时与F^(-)发生吸附解吸,从而得以富集.区内控制回补后地下水中F^(-)敏感富集,主要是因为回补不但激发了原生地质成因的含氟矿物溶解与混合稀释作用对含氟矿物溶解的促进,而且也加速了Cl^(-)与F^(-)的相互置换、Na^(+)与F^(-)的吸附解吸.研究成果可深化对南水北调回补区水质演化机制的认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的地下水监测管理与供水安全保障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地下水回补 ROC曲线 敏感指标 R-V cop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沥青路面原材料物联网检测的路面质量评估探究
17
作者 陈国伟 王金生 +1 位作者 叶忠明 张韩帅 《福建建筑》 2024年第6期80-84,共5页
沥青路面质量检测,一向是路面工程的重点。沥青路面涉及的原材料指标参数多样,施工流程与工艺较为复杂,对路面质量评估的连贯性与其质量控制机理,是路面工程中的研究难点之一。从沥青原材料入手,对影响路面实体质量的原材料关键参数进... 沥青路面质量检测,一向是路面工程的重点。沥青路面涉及的原材料指标参数多样,施工流程与工艺较为复杂,对路面质量评估的连贯性与其质量控制机理,是路面工程中的研究难点之一。从沥青原材料入手,对影响路面实体质量的原材料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选取,然后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沥青路面物联检测平台,最后选用临金高速公路临安至建德段工程中的实际工程数据,以路面实体质量中的平整度指标为目标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沥青路面原材料和路面实体质量间的模型分类器。研究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在路面质量评估中具备较好的适用性,且沥青混合料与集料作为输入参数时,模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沥青路面检测 路面质量 沥青原材料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东水库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8
作者 苏春建 王金生 王永 《山东水利》 2024年第7期48-49,52,共3页
德州市丁东水库供水泵站工程是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黄河水的重要水利枢纽,主要是为德州市输送黄河水。文章结合德州市丁东水库供水泵站的实际工作状况,总结供水泵站主要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常管理、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对供... 德州市丁东水库供水泵站工程是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黄河水的重要水利枢纽,主要是为德州市输送黄河水。文章结合德州市丁东水库供水泵站的实际工作状况,总结供水泵站主要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常管理、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对供水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州市 丁东水库 供水泵站 电气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对含水层中污染物迁移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策 覃荣高 +3 位作者 曹广祝 王金生 赵冬敏 武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探究抽水对含水层中污染羽形态及迁移速率的影响,开展了抽水条件下污染物在不同含水层迁移的示踪试验。结果表明,抽水会改变均质含水层(含水层1)中污染羽的形态,但对含砾石及粉细砂夹层的非均质含水层(含水层2)及含砾石通道的非均质... 为探究抽水对含水层中污染羽形态及迁移速率的影响,开展了抽水条件下污染物在不同含水层迁移的示踪试验。结果表明,抽水会改变均质含水层(含水层1)中污染羽的形态,但对含砾石及粉细砂夹层的非均质含水层(含水层2)及含砾石通道的非均质含水层(含水层3)中污染羽形态影响不大。与不抽水相比,抽水速率为300mL/min时,含水层1、2、3中污染物的平均迁移速率分别增大了1.570、1.480、3.050cm/min,迁移60cm所用时间分别缩短了36、35、48min。可见,抽水对不同含水层中污染物迁移速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含砾石通道的非均质含水层、均质含水层、含砾石与粉细砂夹层的非均质含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 含水层 污染羽形态 迁移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贵兴 吴俊江 +6 位作者 王金生 夏晓雨 季妮娜 马力 李进荣 毕伟伟 张丰屹 《大豆科技》 2022年第3期39-43,共5页
文章针对目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从品种选择、合理轮作方式、科学整地施肥、精量播种及病虫草害防治5个方面对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总结。为了建立黑龙江省大豆专用生产基地,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应尽可能采取大豆... 文章针对目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从品种选择、合理轮作方式、科学整地施肥、精量播种及病虫草害防治5个方面对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总结。为了建立黑龙江省大豆专用生产基地,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应尽可能采取大豆的独立生产、独立采购和独立加工,将黑龙江省打造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优质高产大豆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在大豆产量计算过程中,荚数数量是决定其产量的主导因素,实施大豆高产栽培的主要攻关目标之一是大豆单株荚数的增加。相关研究表明,大豆单株荚数受大豆主茎节数影响,而大豆栽培品种及大豆栽培技术共同决定主茎节数。因此,在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种植区域中,单株荚数是选择高产大豆种植品种的主要性状,密度及水肥条件决定栽培条件。文章通过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株荚数和主茎节数,进而提高大豆产量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水平和大豆产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大豆 高产栽培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