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酚及其衍生物对台湾乳白蚁踪迹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易聪 张治东 +9 位作者 张浪 汪岚峰 罗创涟 郭荣幸 刘迪 梁嘉威 毛磊 李晓媚 王德森 王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4-150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苯酚及其衍生物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踪迹行为的影响,筛选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踪迹活性的化合物,为白蚁引诱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定性滤纸上画Y型路径,用不同浓度的苯酚及12种苯酚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苯酚及其衍生物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踪迹行为的影响,筛选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踪迹活性的化合物,为白蚁引诱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定性滤纸上画Y型路径,用不同浓度的苯酚及12种苯酚衍生物沿茎和其中的一条分枝划线,另一条分支仅用不含化合物的丙酮划线;测试台湾乳白蚁工蚁和兵蚁沿化合物划线爬行距离,比较工蚁和兵蚁的踪迹行为。【结果】苯酚(0.05,0.5和5μg/cm)、对氯苯酚(0.005,0.05,0.5,5和50μg/cm)、苯甲酸苯酯(0.0005,0.005,0.05,0.5,5和50μg/cm)、乙酸苯酯(0.5,5和50μg/cm)、4-羟基苯甲醛(0.5,5和50μg/cm)、甲基苯乙基醚(5和50μg/cm)、苯乙醚(50μg/cm)和2-氟苯酚(0.5和5μg/cm)共8种化合物对台湾乳白蚁工蚁具有踪迹活性(平均爬行距离≥3.0 cm);此外,台湾乳白蚁工蚁和兵蚁沿苯酚(0.5μg/cm)、对氯苯酚(0.05μg/cm)或苯甲酸苯酯(0.5μg/cm)划线路径的爬行距离均无显著差异,且踪迹行为相似。【结论】苯酚及多种苯酚衍生物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踪迹活性,但它们与此前报道的白蚁踪迹信息素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具有作为白蚁引诱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乳白蚁 踪迹活性 苯酚 苯酚衍生物 白蚁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一株绿僵菌的鉴定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26
2
作者 雷妍圆 王德森 +3 位作者 薛志洪 吕利华 黄少华 章玉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5-1273,共9页
【目的】寻找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致病性昆虫病原真菌,以丰富广东省本地的昆虫病原真菌资源库,为开展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研究材料。【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玉米地的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表病原真... 【目的】寻找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致病性昆虫病原真菌,以丰富广东省本地的昆虫病原真菌资源库,为开展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研究材料。【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玉米地的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表病原真菌进行微生物常规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通过3种不同培养基(PDA、SMAY和添加草地贪夜蛾蛹壳PDA培养基)测定病原真菌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并采用浸虫法研究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从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上分离获得病原真菌,编号GZSF-1,经鉴定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培养基类型对菌株GZSF-1菌丝生长和产孢存在显著影响(P<0.05),菌株在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为0.76~2.10 mm/d,产孢量为0.33×106~21.67×106孢子/mL,其中在添加蛹壳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可获得最大产孢量。菌株GZSF-1接种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后,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当浓度达1×109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为3.030 d,接菌7 d后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100.00%。应用Probit模型,得到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y=-4.426+0.737x,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第7 d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02×106孢子/mL。【结论】从田间感菌草地贪夜蛾上分离获得的病原真菌菌株GZSF-1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绿僵菌 草地贪夜蛾 鉴定 生物学特性 致病力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冬麦区新育成优质品种的面包和馒头品质性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德辉 张勇 +6 位作者 王德森 黄玲 陈新民 肖永贵 阎俊 张艳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705,共9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近年北方冬麦区育成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为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重要信息。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将52份国内及6份国外代表性优质品种种植于河北高邑和山东济宁,测定粉质仪和拉伸仪参数及面包和馒头品... 本研究旨在了解近年北方冬麦区育成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为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重要信息。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将52份国内及6份国外代表性优质品种种植于河北高邑和山东济宁,测定粉质仪和拉伸仪参数及面包和馒头品质性状,并分析蛋白质组分含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包和馒头成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参试品种的粉质仪稳定时间在7 min以上,品种间面筋强度、面包和馒头成品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CA0493、师栾02-1、12品404、新麦26和Karl 5个品种面包品质好,其中师栾02-1和Karl的馒头品质也较好,可以作为兼用型品种在品质育种中应用。拉伸仪品质特性是反映强筋品种面包品质的重要指标,建议在进行面包品质改良时,重视拉伸特性。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与面筋强度和面包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品质育种的选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品质性状 面包品质 馒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WS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煌建 张祝兰 +3 位作者 唐文力 任林英 王德森 连云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探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N-CWS)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观察小鼠伤口愈合时间和愈合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目的探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N-CWS)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观察小鼠伤口愈合时间和愈合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N-CWS能明显提高小鼠创伤愈合速度和愈合率(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N-CWS组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表皮再生完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d时N-CWS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N-CWS组PD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低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结论 N-CWS在创伤修复愈合过程中起明显促进作用,可能与适度调节VEGF和PDGF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WS 创伤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蜜桃病虫害调查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7
5
作者 廖永林 李传瑛 +4 位作者 黄少华 王德森 王龙江 刘伟玲 章玉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5-1009,共5页
为了解广东省连平县鹰嘴蜜桃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于2015-2016年对连平县鹰嘴蜜桃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发现11种病害和13种虫害,其中为害严重的病害有果腐病、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果肉海绵组织病害5种;害... 为了解广东省连平县鹰嘴蜜桃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于2015-2016年对连平县鹰嘴蜜桃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发现11种病害和13种虫害,其中为害严重的病害有果腐病、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果肉海绵组织病害5种;害虫有天牛、桑白蚧、蚜虫和桔小实蝇4种。在系统调查病虫害为害程度的基础上,对几种重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作了相应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蜜桃 病虫害 调查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他克莫司发酵培养基中无机盐组合 被引量:3
6
作者 严凌斌 张祝兰 +3 位作者 张引 陈洲琴 王德森 连云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994-999,共6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成分,提高他克莫司产量。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对他克莫司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无机盐因子,利用最陡爬坡试验为响应面分析确定中心区域,利用中心组合(central com...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成分,提高他克莫司产量。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对他克莫司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无机盐因子,利用最陡爬坡试验为响应面分析确定中心区域,利用中心组合(central composite)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磷酸氢二钾、硫酸铜、氯化钠和硫酸镁对他克莫司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最优无机盐组成为:磷酸氢二钾2g/L,硫酸铜0.02g/L,氯化钠1.81g/L,硫酸镁0.82g/L,在原有培养基上添加该无机盐最优组合,他克莫司产量从586mg/L上升到1037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产量提高了77.0%。结论经响应面法优化,添加最优无机盐组合使他克莫司产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他克莫司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法 无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荔赤眼蜂在中国野外首次发现及其体内Wolbachia的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庄婷 王德森 何余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9-418,共10页
【目的】为丰富赤眼蜂Trichogramma的种类资源,明确野外新采集的一种赤眼蜂的种类,探明该赤眼蜂所感染Wolbachia的类型。【方法】采用挂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卡法在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诱集到两批赤眼蜂,通过形态鉴定和PCR扩增ITS2... 【目的】为丰富赤眼蜂Trichogramma的种类资源,明确野外新采集的一种赤眼蜂的种类,探明该赤眼蜂所感染Wolbachia的类型。【方法】采用挂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卡法在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诱集到两批赤眼蜂,通过形态鉴定和PCR扩增ITS2序列并测序分析的分子鉴定手段对野外采集的赤眼蜂材料进行种类鉴定;通过PCR扩增Wolbachia的外膜蛋白基因(wsp)序列,检测赤眼蜂体内Wolbachia的感染情况;通过PCR扩增wsp序列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检测到的赤眼蜂体内的Wolbachia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所诱集到的两批赤眼蜂均被鉴定为安荔赤眼蜂Trichogramma oleae Voegelé&Pointel,体内Wolbachia的感染率达100%。该Wolbachia株系与安荔赤眼蜂(前南斯拉夫品系)、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乌拉圭品系)以及T.deion(荷兰品系)体内Wolbachia亲缘关系较近,属于B超组Sib亚组,对应MLST序列型为ST486。【结论】安荔赤眼蜂T.oleae为中国野外首次发现,是完全感染Wolbachia的产雌孤雌生殖品系。本研究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天敌种类资源,并为进一步探明Wolbachia与赤眼蜂的互作提供了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荔赤眼蜂 雄性外生殖器 ITS2 WOLBACHIA MLST 系统发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红球菌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8
作者 程贤 陈洲琴 +4 位作者 张祝兰 杨煌建 严凌斌 王德森 连云阳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建立赤红球菌提取物制备新工艺,以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 FIM 12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赤红球菌提取物制备条件,并进一步分析其类脂化合物、总糖、氨基酸等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赤红球菌提取物制备收率为100 g湿细胞可制备... 为建立赤红球菌提取物制备新工艺,以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 FIM 12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赤红球菌提取物制备条件,并进一步分析其类脂化合物、总糖、氨基酸等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赤红球菌提取物制备收率为100 g湿细胞可制备3.97 g赤红球菌提取物,其类脂化合物含量为17.48%,多糖含量44.1%,含有1种氨糖(细胞壁特征氨基酸)和18种氨基酸(其中包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较为丰富。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开发利用赤红球菌提取物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球菌 制备 多糖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十种赤眼蜂体色的影响
9
作者 朱聪颖 王德森 +2 位作者 肖庄婷 韩东良 何余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对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成蜂体色的影响。【方法】分别在18和30℃条件下饲养卷蛾赤眼蜂T.cacoeciae、食胚赤眼蜂T.embryophagum、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广赤眼蜂T.evanescens、...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对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成蜂体色的影响。【方法】分别在18和30℃条件下饲养卷蛾赤眼蜂T.cacoeciae、食胚赤眼蜂T.embryophagum、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广赤眼蜂T.evanescens、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微小赤眼蜂T.minutum、土耳其赤眼蜂T.turkestanica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 10种赤眼蜂成蜂,并采用RGB色彩模式作为体色判别标准对比18和30℃条件下饲养的赤眼蜂的体色差异。【结果】18和30℃下饲养的10种赤眼蜂成蜂体色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18℃下饲养的赤眼蜂成蜂较30℃下饲养的赤眼蜂成蜂体色深。其中卷蛾赤眼蜂成蜂体色的变化最明显:18℃下饲养时胸部为黄褐色、腹部为黑褐色;30℃时胸腹部均为浅黄色。在18和30℃下饲养时,10种赤眼蜂成蜂胸部中胸盾片与小盾片、腹部第1-3节或腹中部的体色变化明显。18℃下饲养的10种赤眼蜂成蜂体色RGB值显著低于30℃下饲养的,且螟黄赤眼蜂、广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微小赤眼蜂雌成蜂体色的RGB值显著高于雄成蜂。【结论】温度能够显著影响赤眼蜂成蜂的体色,饲养温度越高,赤眼蜂成蜂的体色越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温度 体色 RGB 中胸盾片 小盾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loci for grain yield-related traits in the wheat population Zhongmai 578/Jimai 22 被引量:1
10
作者 LIU Dan ZHAO De-hui +14 位作者 ZENG Jian-qi Rabiu Sani SHAWAI TONG Jing-yang LI Ming LI Fa-ji ZHOU Shuo HU Wen-li XIA Xian-chun TIAN Yu-bing ZHU Qian wang Chun-ping wang de-sen HE Zhong-hu LIU Jin-dong ZHANG Y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985-1999,共15页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abl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for yield-related traits and tightly linked molecular markers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wheat grain yield.In the present study,six yield-related traits in a 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abl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for yield-related traits and tightly linked molecular markers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wheat grain yield.In the present study,six yield-related traits in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Zhongmai 578/Jimai 22 cross were phenotyped in five environments.The parents and 262 RILs were genotyped using the wheat 50K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array.A high-density genetic map was constructed with 1501 non-redundant bin markers,spanning 2384.95 cM.Fifty-three QTLs for six yield-related traits were mapped on chromosomes 1D(2),2A(9),2B(6),2D,3A(2),3B(2),4A(5),4D,5B(8),5D(2),7A(7),7B(3)and 7D(5),which explained 2.7-25.5%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s.Among the 53 QTLs,23 were detected in at least three environments,including seven for thousand-kernel weight(TKW),four for kernel length(KL),four for kernel width(KW),three for average grain filling rate(GFR),one for kernel number per spike(KNS)and four for plant height(PH).The stable QTLs QKl.caas-2A.1,QKl.caas-7D,QKw.caas-7D,QGfr.caas-2B.1,QGfr.caas-4A,QGfr.caas-7A and QPh.caas-2A.1 are likely to be new loci.Six QTL-rich regions on 2A,2B,4A,5B,7A and 7D,showed pleiotropic effects on various yield traits.TaSus2-2B and WAPO-A1 are potential candidate genes for the pleiotropic regions on 2B and 7A,respectively.The pleiotropic QTL on 7D for TKW,KL,KW and PH was verified in a natural populat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nrich our knowledge of the genetic basis underlying yield-related traits and provide molecular markers for high-yield wheat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yield KASP marker QTL mapping SNP c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myces sp.FIM-16-06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德森 张祝兰 +3 位作者 程贤 杨煌建 邱观荣 连云阳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在筛选微生物代谢生物活性物质过程中,获得一株抑制免疫活性强的次级代谢产物产生菌Streptomyces sp.FIM-16-06,采用柱层析与结晶技术对Streptomyces sp.FIM-16-06发酵活性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一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AS1606。经理化... 在筛选微生物代谢生物活性物质过程中,获得一株抑制免疫活性强的次级代谢产物产生菌Streptomyces sp.FIM-16-06,采用柱层析与结晶技术对Streptomyces sp.FIM-16-06发酵活性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一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AS1606。经理化性质研究和波谱分析,确定由Streptomyces sp.FIM-16-06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AS1606的化学结构与他克莫司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他克莫司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质谱裂解规律 质谱
原文传递
我国臭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德森 夏艳卫 +7 位作者 张竟声 韩东良 王常禄 郑军 何余容 任东升 刘杰 邓惠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02-507,共6页
臭虫(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以吸食人和动物的血液为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化学药剂的应用,臭虫在世界多数地区逐渐销声匿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臭虫在世界范围内(除南极洲)出现了再暴发。由于... 臭虫(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以吸食人和动物的血液为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化学药剂的应用,臭虫在世界多数地区逐渐销声匿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臭虫在世界范围内(除南极洲)出现了再暴发。由于其善于躲藏和夜间活动的特点,以及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使得臭虫成为当前一种最难防治的城市害虫。2017-2019年在对广东省部分地区进行的臭虫危害及防治调查中,发现该虫的危害程度正日益加重,且防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抑制臭虫的再暴发,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在分析有关臭虫防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臭虫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臭虫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虫 再猖獗 抗药性 害虫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