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ion of Yield and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 in Rice Through Seed Albumin OsRAL5
1
作者 ZHAO Chunfang HE Lei +9 位作者 GUAN Ju LUO Lei ZHAO Ling ZHOU Lihui YAO Shu CHEN Tao ZHU Zhen ZHAO Qingyong wang cailin ZHANG Yadong 《Rice science》 2025年第1期6-10,I0010-I0016,共12页
Seed storage proteins and their abundanc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rice quality and grain size.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seed storage proteins will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 Seed storage proteins and their abundanc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rice quality and grain size.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seed storage proteins will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new rice breeding strategies.In this study,we report that a seed storage protein albumin,named OsRAL5,positively regulates rice quality and grain size.OsRAL5 is specifically expressed during the grain-filling stage,suggesting its key role in regulating seed development.Gene editing of OsRAL5 using the CRISPR/Cas9 system diminished grain size and weight,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white-core endosperm and a reduction in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ECQ).Conversely,the endosperm appearance became transparent,and both grain weight and ECQ improved in the OsRAL5 over-expressed lines.The major seed storage component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OsRAL5-edited(dOsRAL5-TS)and OsRAL5-overexpressed(OsRAL5-OE)lines compared with the wild type.The protein and total lipid contents both decreased in the dOsRAL5-TS lines and increased in the OsRAL5-OE lines.Collectively,the over-expression of OsRAL5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utritional content and simultaneously improved yield and ECQ.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OsRAL5 might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gene for breeding super rice varieties with increased yield potential and superio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BREEDING ALBU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稻区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外观及蒸煮食味品质特征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姝 陈涛 +10 位作者 赵春芳 周丽慧 赵凌 梁文化 赫磊 路凯 朱镇 赵庆勇 管菊 王才林 张亚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9-718,共10页
[目的]研究江淮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和新近育成的优质粳稻外观及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特征,以期为该稻区选择适宜品种种植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近年江淮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26个粳稻为材料,通过聚类和基因型分析鉴定,分为半... [目的]研究江淮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和新近育成的优质粳稻外观及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特征,以期为该稻区选择适宜品种种植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近年江淮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26个粳稻为材料,通过聚类和基因型分析鉴定,分为半糯型粳稻和普通粳稻两大类,比较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外观和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分析稻米各项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1)在外观品质方面,两种类型粳稻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及透明度差异显著,半糯型粳稻的透明度显著低于普通粳稻。2)在淀粉理化特性方面,半糯型粳稻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热浆黏度、冷浆黏度和消减值要显著低于普通粳稻,而崩解值却显著高于普通粳稻。3)在米饭食味值指标方面,半糯型粳稻的米饭外观和普通粳稻无显著差异,但黏度、平衡度、食味值显著高于普通粳稻。4)相关分析表明,稻米外观品质中整精米长宽比,各项理化指标中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米饭食味值参数中的外观、硬度与米饭食味显著相关。[结论]两种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差异显著,普通粳稻外观晶莹剔透,而半糯型粳稻外观相对浑浊。普通粳稻具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较低的胶稠度、崩解值和食味值。半糯型粳稻具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较高的胶稠度、崩解值和食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外观品质 蒸煮食味品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粳系列超级稻品种灌浆期光合产物的分配特性
3
作者 魏晓东 宋雪梅 +6 位作者 王宁 赵庆勇 朱镇 陈涛 赵凌 王才林 张亚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09-2321,共13页
【目的】研究南粳系列超级稻灌浆期光合产物转运和分配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特性及其与对照品种的差异,总结南粳系列超级稻高产的生理优势,为优质高产粳稻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南粳5718、南粳晶谷、南粳3908和南粳5055为... 【目的】研究南粳系列超级稻灌浆期光合产物转运和分配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特性及其与对照品种的差异,总结南粳系列超级稻高产的生理优势,为优质高产粳稻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南粳5718、南粳晶谷、南粳3908和南粳5055为研究对象,以淮稻5号为对照,在孕穗期、开花期以及开花后每隔7 d至成熟期测定剑叶光合速率、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和转运,以及剑叶和籽粒发育不同时期物质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统计产量差异。【结果】南粳系列超级稻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淮稻5号,其剑叶净光合速率在孕穗期和花后28 d显著高于淮稻5号。在物质转运方面,南粳系列超级稻开花后茎叶干重、叶片输出量、输出率和转运率显著高于淮稻5号,其中南粳5718叶片输出量和输出率最高。南粳5718剑叶中与淀粉降解和糖类代谢相关基因(OsSPS1,OsSUT2,OsGWD1)的表达比其他品种启动早,最高表达量也高于其他品种。籽粒中SWEET基因在灌浆早期的蔗糖转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后期OsPK3、OsSUT1、OsSUT2基因在糖类的运输卸载中发挥重要作用,OsAGPL2和OsDPE1基因在中后期淀粉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南粳5718、南粳晶谷、南粳3908籽粒中与淀粉合成和糖类运输的相关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淮稻5号。【结论】南粳系列超级稻较高的产量在物质转运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茎秆和叶片物质积累量多,穗积累量大,叶片和茎秆物质转运率高;叶片中蔗糖代谢和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高,有利于蔗糖在源端的合成、装载和转运;籽粒中蔗糖转运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高,有利于蔗糖在库端的卸载及籽粒中淀粉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光合产物 基因表达 物质分配 蔗糖转运 高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粳稻南粳5818氮高效机制初探
4
作者 张勇 管菊 +5 位作者 赵庆勇 陈涛 王军 王才林 张亚东 赵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6-1593,共8页
探索水稻氮肥吸收利用分子机制对选育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18和南粳5818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处理(150 kg/hm^(2))、中氮处理(300 kg/hm^(2))、高氮处理(450 kg/hm^(2))和不施氮对照,分析两... 探索水稻氮肥吸收利用分子机制对选育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18和南粳5818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处理(150 kg/hm^(2))、中氮处理(300 kg/hm^(2))、高氮处理(450 kg/hm^(2))和不施氮对照,分析两个粳稻品种氮素利用率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南粳58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回收率和光合氮素利用率均高于南粳571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5718和南粳58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南粳5718和南粳5818的氮素利用相关基因OsNRT1.1B、OsNRT2.2、OsNRT2.3a及OsNRT2.4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南粳5818中OsNRT2.3b相对表达量与OsNRT2.3a相对表达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南粳5718。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了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分子机制,为选育氮素高效利用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5818 氮素利用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号钢环焊缝中夹杂物对氢扩散行为影响
5
作者 李玉星 宁元星 +2 位作者 刘翠伟 王财林 张慧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7,共8页
氢气大规模输送是实现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但将氢气掺入现有天然气管网可能引发管道氢脆,焊缝处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更易导致氢富集进而可能导致管道失效。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含夹杂的20号钢环焊缝二维模型,利用热力耦合方... 氢气大规模输送是实现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但将氢气掺入现有天然气管网可能引发管道氢脆,焊缝处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更易导致氢富集进而可能导致管道失效。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含夹杂的20号钢环焊缝二维模型,利用热力耦合方法分析焊接温度场及残余应力场;在考虑接头组织不均匀性和焊缝处存在残余应力的基础上进行氢扩散仿真模拟,分析夹杂分布、取向和形状对焊缝中氢扩散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夹杂平行于氢扩散方向时,夹杂边界周围应力集中的区域易产生氢偏聚;填充层中夹杂-焊缝金属界面局部氢浓度最高,约为根焊层的2.45倍;当夹杂垂直于氢扩散方向时,残余压应力不利于堆叠夹杂的氢捕获;与平行于氢扩散方向夹杂相比,填充层夹杂内最高氢浓度降幅达到了48%;当填充层存在球状夹杂时,氢并没有在夹杂-焊缝金属界面聚集,而是扩散到了接头附近的母材区域,增大了管材失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 环焊缝 残余应力 氢扩散 氢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传动系统共存吸引子的稳定性与分岔
6
作者 金花 王才林 吕小红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124,共7页
以3自由度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仿真方法得到系统的多初值分岔图,结合最大Lyapunov指数(Top Lyapunov Exponent,TLE)分析阻尼系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将数值仿真、延拓打靶法和Floquet特征乘子相结合,延拓追踪共存吸引... 以3自由度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仿真方法得到系统的多初值分岔图,结合最大Lyapunov指数(Top Lyapunov Exponent,TLE)分析阻尼系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将数值仿真、延拓打靶法和Floquet特征乘子相结合,延拓追踪共存吸引子的稳定性与分岔。应用胞映射法计算共存吸引子的吸引域,结合分岔图、相图和Poincaré映射图揭示共存吸引子的吸引域随系统参数变化的侵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系统存在周期倍化分岔点和鞍结分岔点之间的距离非常近的现象,鞍结分岔使系统终态在两个不同的周期运动之间跳跃,使周期倍化分岔表现出亚临界特性;共存的周期吸引子主要由鞍结分岔引起;若鞍结分岔发生在概周期运动区间,则会出现周期吸引子与概周期吸引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齿轮传动系统 Floquet乘子 共存吸引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糯稻新品种南粳糯3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7
作者 赵庆勇 朱镇 +6 位作者 陈涛 李余生 梁文化 赵春芳 赫磊 王才林 张亚东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南粳糯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抗病高产粳稻新品系JD7007与优质高产糯稻大华香糯杂交配组,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育成的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高适中、抗倒性好、穗型较大、丰产性稳产性好... 南粳糯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抗病高产粳稻新品系JD7007与优质高产糯稻大华香糯杂交配组,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育成的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高适中、抗倒性好、穗型较大、丰产性稳产性好、品质优、熟相好等优点。在2021—2022年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中南粳糯3号平均产量704.2 kg/667 m^(2),稻米品质达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级,中感稻瘟病、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202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240088),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高产 南粳糯3号 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密相CO_(2)腐蚀环境含水率监测及临界含水率确定
8
作者 李玉星 范鑫鑫 +3 位作者 刘广瑜 王财林 俞欣然 胡其会 《管道保护》 2024年第1期1-11,29,共12页
双碳背景下,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输送是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在管道实际输送过程中,受气体净化成本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CO_(2)管道内部可能存在一定的水分,管道表面微小的粗糙结构可能促使水分在管壁上凝结... 双碳背景下,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输送是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在管道实际输送过程中,受气体净化成本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CO_(2)管道内部可能存在一定的水分,管道表面微小的粗糙结构可能促使水分在管壁上凝结,甚至在低温下形成水珠,造成局部区域的含水率升高。H_(2)O与超临界/密相CO_(2)及SO_(2)、NO_(2)等酸性气体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造成管道内壁腐蚀,威胁管道运行。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含水率监测及控制是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然而,超临界/密相CO_(2)环境具有高压和微量水的特性,使得传统的电化学测试方法难以适用于此类环境,亟须开发适用于超临界/密相CO_(2)环境的含水率及腐蚀行为监测技术。开发了基于原位电化学噪声的超临界/密相CO_(2)含水率监测技术,进一步结合腐蚀失重实验和表面分析,研究了超临界/密相CO_(2)腐蚀环境中X65钢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腐蚀行为。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电化学噪声差异,结合点蚀关联因素,明确了电化学噪声特征参数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含水率监测方法。基于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要求,结合电化学噪声技术,确定了超临界/密相CO_(2)环境中的临界含水率。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噪声PSD谱图线性区斜率与含水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电化学噪声技术可用于实时监测腐蚀环境中的含水率。电化学噪声获得的腐蚀电流密度与实验测得的腐蚀速率相比,误差小于14%。在此基础上,结合内腐蚀控制规范,提出了超临界/密相CO_(2)输送管道的临界含水率控制要求,分别为780 ppmv和350 ppmv。该研究通过原位电化学噪声测试技术实现了腐蚀环境中含水率的实时监测,提出了临界含水率的控制标准,为现场技术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超临界/密相CO_(2) 临界含水率 电化学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谵妄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研究
9
作者 宋丽芳 张颖惠 +3 位作者 王彩玲 张丽玉 武彩红 乔晓霞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978-984,共7页
目的调查ICU谵妄的严重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9月一2023年9月入住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患者410例,将其分为亚谵妄组、轻中度谵妄组和重度谵妄组,收集相关资料并于出院90d后随访。采... 目的调查ICU谵妄的严重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9月一2023年9月入住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患者410例,将其分为亚谵妄组、轻中度谵妄组和重度谵妄组,收集相关资料并于出院90d后随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谵妄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出院后90d的累积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ICU谵妄发生率为36.77%;谵妄严重程度占比中,亚谵妄占32.20%,轻中度谵妄占47.32%,重度谵妄占20.48%。以亚妄为参照,年龄是轻中度谵妄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是重度谵妄的危险因素;苯二氮草类药物使用、降钙素原、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胃肠功能分级是谵妄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不同谵妄严重程度患者出院后90d病死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严重程度 危险因素 预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验教学的新诺奖实验的探索
10
作者 邓冬梅 王晓峰 +2 位作者 徐婷婷 王才林 曾孝奇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5期82-86,共5页
目前,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所涉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多为20世纪的经典物理实验,它们推动着物理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仅注重于百年前诺奖经典实验已无... 目前,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所涉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多为20世纪的经典物理实验,它们推动着物理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仅注重于百年前诺奖经典实验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将21世纪新诺奖实验融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深挖新诺奖的教育价值,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前沿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了解现代化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实验手段、实验方法,更有助于学生提升其核心素养,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本文以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教学为例,探索将21世纪新诺奖实验融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 物理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数据的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状况动态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欧阳玲 马会瑶 +4 位作者 王宗明 路春燕 王菜林 张永生 于显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906-5921,共16页
科尔沁沙地处于蒙古、华北与兴安植物区系交汇处,是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属于典型农牧交错区,亦是东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建国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镇化扩张、草原开垦及过度放牧等多重因素影响导... 科尔沁沙地处于蒙古、华北与兴安植物区系交汇处,是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属于典型农牧交错区,亦是东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建国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镇化扩张、草原开垦及过度放牧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该区生态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为此,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对近30年该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及修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0、2010、2015、2020年该区生态环境指数分别为75.19、70.20、73.51、74.27和74.7,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退化期(1990—2000年)、恢复期(2000—2010年)和稳定期(2010—2020年)。2000年后,多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即科尔沁沙地生态环保工程的保护成效显著。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水资源短缺是该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生态保护和地下水资源利用工程的实施仍需加强。研究可为科尔沁沙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生态环境状况 土地覆被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点和播期对半糯粳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才林 张亚东 +9 位作者 陈涛 朱镇 赵庆勇 赵春芳 姚姝 周丽慧 赵凌 魏晓东 路凯 梁文化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目的】明确新育成半糯粳稻的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响应。【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和南粳9108及其杂交育成的38个半糯粳稻品系为材料,通过两个地点两个播期的品系比较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系的淀... 【目的】明确新育成半糯粳稻的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响应。【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和南粳9108及其杂交育成的38个半糯粳稻品系为材料,通过两个地点两个播期的品系比较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系的淀粉理化指标、RVA谱特征值和食味品质。【结果】测定的12个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在品系间的差异均极显著。供试品系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均较好,10个品系的食味值超过南粳9108,6个品系超过南粳46,晚粳类型的食味值高于中粳类型。地点对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影响除了峰值黏度不显著以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影响较大的性状是食味值、回复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其次是外观品质、峰值时间和冷胶黏度,对峰值黏度、胶稠度和崩解值的影响较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峰值时间、崩解值、消减值、回复值、外观品质和食味值在地点与品种间的互作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南京种植相比,泗洪种植时直链淀粉含量普遍增加,胶稠度则普遍下降,RVA谱特征值除了崩解值多数下降以外,其余特征值多呈上升趋势。泗洪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值普遍比南京好,泗洪的食味值平均增加了7.8分。播期对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影响除了糊化温度、崩解值和消减值不显著以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影响最大的性状是胶稠度,其次是直链淀粉含量、回复值、食味值和峰值时间,崩解值的影响最小。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和食味值在播期与品种间的互作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推迟播种,直链淀粉含量升高,胶稠度下降,糊化温度变化不大,RVA谱特征值除了崩解值和消减值有升有降以外,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峰值时间和回复值普遍上升。外观品质和食味值普遍提高。【结论】地点和播期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对半糯粳稻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都有显著影响。优质稻米的生产,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类型,并使其在最适气候与栽培条件下灌浆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糯粳稻 食味品质 地点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姊妹系间杂交快速培育优良食味半糯粳稻新品种的育种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才林 张亚东 +9 位作者 陈涛 朱镇 赵庆勇 姚姝 赵凌 赵春芳 周丽慧 魏晓东 路凯 梁文化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465,共11页
【目的】优良食味半糯粳稻由于食味品质优良,在长三角地区受到广大农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该地区优质稻米品牌打造的主力品种。为了加快新品种培育速度,我们尝试通过生育期不同的优良食味半糯粳稻姊妹系间杂交的方法培育半糯粳稻新... 【目的】优良食味半糯粳稻由于食味品质优良,在长三角地区受到广大农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该地区优质稻米品牌打造的主力品种。为了加快新品种培育速度,我们尝试通过生育期不同的优良食味半糯粳稻姊妹系间杂交的方法培育半糯粳稻新品种。【方法】以来源于武香粳14/关东194的中熟晚粳稻南粳46(全生育期165~170 d)与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全生育期150~155 d)互交,通过F2单株选择和F3~F5的优系选择,在F6获得了38个生育期不同(全生育期140~170 d)的半糯新品系。以亲本南粳46和南粳9108为对照,对新品系进行多年多点的比较试验及产量和抗性鉴定,分析新品系的淀粉理化指标、RVA谱特征值和食味品质。【结果】绝大多数性状有超亲表现,且多数入选新品系农艺性状稳定快,食味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产量较高。其中,南粳9036、南粳9308、南粳9008已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5个新品系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结论】通过食味品质和综合性状优良、生态类型不同的半糯粳稻姊妹系间杂交,可以快速培育优良食味半糯粳稻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糯粳稻 优良食味 姊妹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锌肥及其施用方式对南粳46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晓东 宋雪梅 +7 位作者 赵凌 赵庆勇 陈涛 路凯 朱镇 黄胜东 王才林 张亚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目的】比较硅锌肥及其施用方式对南粳46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调优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倒4叶期土壤追施和孕穗期(抽穗前5~7 d)叶面喷施硅肥和锌肥,设置土壤追施硅肥(Si-B)、土壤追施锌肥(Zn... 【目的】比较硅锌肥及其施用方式对南粳46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调优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倒4叶期土壤追施和孕穗期(抽穗前5~7 d)叶面喷施硅肥和锌肥,设置土壤追施硅肥(Si-B)、土壤追施锌肥(Zn-B)、土壤追施硅肥+叶面喷施硅肥(Si-B+Si-L)、土壤追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Zn-B+Zn-L)、土壤追施硅肥+土壤追施锌肥(Si-B+Zn-B)、叶面喷施硅肥(Si-L)、叶面喷施锌肥(Zn-L)、叶面喷施硅肥+叶面喷施锌肥(Si-L+Zn-L)8个处理,以不施硅锌肥(CK)为对照,调查分析不同处理对南粳46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硅锌肥对南粳46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幅为0.8%~11.9%,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对穗数和结实率没有明显影响。施用硅肥使糙米率和精米率下降,施用锌肥则使糙米率和精米率增加,施用硅肥和锌肥都可使整精米率提高,施用锌肥提高整精米率的效果比施用硅肥更明显。硅锌肥对直链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的影响随处理不同而异,但施用硅锌肥可以提高崩解值,降低消减值,使胶稠度显著增加,食味值明显提高,稻米2-AP含量显著增加,香味明显变浓。【结论】倒4叶期土壤追施硅肥与孕穗期叶面喷施锌肥相结合,既可增加南粳46的产量,又能提高整精米率和食味品质,增加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硅肥 锌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密度Bin图谱定位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QTL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凌 张勇 +6 位作者 魏晓东 梁文化 赵春芳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张亚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5-836,共12页
【目的】挖掘新的控制水稻叶绿素含量的相关位点和基因,为水稻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剑叶叶色存在明显差异的粳稻TD70和籼稻Kasalath杂交构建的包含1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供试材料,通过对两亲本及RI... 【目的】挖掘新的控制水稻叶绿素含量的相关位点和基因,为水稻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剑叶叶色存在明显差异的粳稻TD70和籼稻Kasalath杂交构建的包含1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供试材料,通过对两亲本及RIL群体重测序,构建了包含12328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RIL群体及亲本分别于2011和2020年正季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植。抽穗后第3天使用叶绿素仪测定剑叶SPAD值。使用IciMappingv3.4软件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QTL进行鉴定。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RIL群体中20个SPAD极端株系的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参数。【结果】2年共检测到19个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相关QTL,分别分布在除第8、9和10染色体外的其他9个染色体上。单一QTL贡献率为3.09%—13.13%,LOD值为2.74—14.08。通过物理位置比对,发现其中10个QTL与前人定位到的叶绿素含量相关位点在相同或邻近区域。qCHL2-1和qCHL5-12年均被检测到,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qCHL2-1位于第2染色体的7.63—7.71 Mb处,2年LOD值分别为14.08和7.93,贡献率分别为13.13%和7.94%。qCHL5-1位于第5染色体的23.44—23.49 Mb处,2年LOD值分别为4.31和3.76,贡献率分别为3.57%和4.82%。结合功能注释和亲本间序列分析,分别在qCHL2-1和qCHL5-1染色体区间内找到2个与剑叶叶绿素含量相关的基因Os02g0236000和Os05g0476700。这两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两亲本间均存在差异。Os02g0236000编码水稻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AT1),是水稻氮代谢途径中的重要酶,与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有关。Os05g0476700编码叶面斑点相关蛋白,推测与叶片颜色有关。根据AAT1在CDS+273 bp有无突变对RIL群体进行等位型分类。在20个SPAD极端株系中,AAT1不同等位型株系的剑叶SPAD值和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共检测到19个控制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QTL,鉴定了2个稳定存在的QTL——qCHL2-1和qCHL5-1,在这两个QTL区间筛选到2个可能调控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基因。其中1个AAT1(Os02g0236000)不同等位型的光合作用参数在20个极端SPAD株系中存在显著差异,推测其为最可能的候选基因,可用于后续剑叶叶绿素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高密度Bin图谱 叶绿素含量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87
16
作者 王才林 张亚东 +10 位作者 赵凌 路凯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姚姝 周丽慧 赵春芳 梁文化 孙明法 严国红 《中国稻米》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我国有234万hm^2沿海滩涂和1亿hm^2内陆盐碱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水稻作为沿海滩涂和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国内外学者对耐盐碱水稻开展了广泛研究。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 我国有234万hm^2沿海滩涂和1亿hm^2内陆盐碱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水稻作为沿海滩涂和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国内外学者对耐盐碱水稻开展了广泛研究。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单产在300 kg/667 m^2以上的水稻品种。本文对耐盐水稻种质资源筛选、耐盐基因/QTL的定位与克隆、耐盐水稻鉴定与评价方法、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耐盐碱水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耐盐碱水稻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碱 沿海滩涂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管材临氢环境下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翠伟 张睿 +4 位作者 田磊 王财林 徐修赛 裴业斌 李玉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6,共12页
非金属聚合物材料已被大规模用作中、低压燃气管道管材,其临氢环境下与氢的相容性研究对于掺氢天然气输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现有的非金属聚合物管材在氢环境中的气体渗透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劣化研究,分析了温度、氢压、材... 非金属聚合物材料已被大规模用作中、低压燃气管道管材,其临氢环境下与氢的相容性研究对于掺氢天然气输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现有的非金属聚合物管材在氢环境中的气体渗透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劣化研究,分析了温度、氢压、材料微观结构等因素对非金属管材渗透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低氢压下,非金属管材的渗透性能与力学性能几乎不受氢环境影响,随温度升高,非金属管材的渗透系数增大,力学性能降低;(2)氢气分子在非金属材料中的渗透系数大于甲烷分子,各气体间的渗透系数相互独立,材料结晶度等微观结构参数能够影响材料在临氢环境下的渗透性能和力学性能;(3)气体泄漏是影响非金属管材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主要途径以及泄漏速率可以作为评价临氢环境下非金属管材适用性的主要指标;(4)和热塑性管材相比,弹性体密封件氢渗透性能更差,容易发生溶胀而导致其物性变化,直接影响掺氢非金属管道的安全运行。结论认为:(1)后续需开展多因素耦合条件下非金属氢管道寿命预测模型、非金属管材临氢服役性能评价准则、密封件及密封材料临氢适用性评价技术方法与评价准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建议建立掺氢环境下非金属管道建设与运行的相关规范以及安全评价方法,形成相关标准规范,以期为非金属管道掺氢输送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管道 聚合物 氢能 掺氢输送 氢渗透 拉伸性能 氢相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营养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姝 赵春芳 +9 位作者 陈涛 路凯 周丽慧 赵凌 朱镇 赵庆勇 梁文化 赫磊 王才林 张亚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目的】旨在明确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种(系)与半糯型粳稻和普通粳稻营养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关系,为健康优质粳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系为材料,半糯型粳稻和普通粳稻品种为对照,在... 【目的】旨在明确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种(系)与半糯型粳稻和普通粳稻营养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关系,为健康优质粳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系为材料,半糯型粳稻和普通粳稻品种为对照,在相同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种植3种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共16个,测定并分析稻米总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的差异,同时分析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等淀粉理化特征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稻米营养与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结果】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的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半糯型粳稻与普通粳稻,醇溶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半糯型粳稻和普通粳稻。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的崩解值显著低于半糯型粳稻和普通粳稻,半糯型粳稻的胶稠度与峰值黏度显著高于普通粳稻与低谷蛋白粳稻;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的外观、黏度、平衡度、食味值和普通粳稻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半糯型粳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外观、黏度、平衡度、食味值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硬度显著正相关;而谷蛋白含量的规律则刚好与之相反。【结论】3种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谷蛋白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崩解值上存在差异显著,其中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种具有较低的谷蛋白含量,较高的醇溶蛋白;半糯型粳稻品种具有较低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和回复值,较高的胶稠度和崩解值。4个蛋白组分中,醇溶蛋白对米饭食味品质的负影响最大,与米饭的外观、黏度和平衡度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低谷蛋白 营养品质 蒸煮食味品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筒混合抄板长度和角度的二维数值模拟仿真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鹏程 范元钢 +5 位作者 王彩玲 王正宏 李世伟 赵省向 林秋汉 李建良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0-173,共4页
对混合材料进行模拟时,由于混合材料质量增加,三维尺度的模拟时间会急剧增长。针对该问题,基于混合设备的几何对称特性,分析了三维混合模拟分析的退维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二维模拟方法及模型,实现了混合颗... 对混合材料进行模拟时,由于混合材料质量增加,三维尺度的模拟时间会急剧增长。针对该问题,基于混合设备的几何对称特性,分析了三维混合模拟分析的退维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二维模拟方法及模型,实现了混合颗粒的模拟,并研究了不同抄板长度和抄板角度对滚筒中颗粒混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而当抄板长度L设置为0.5R,抄板角度q设置为60°时,混合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模拟 退维 颗粒混合 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食味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南粳272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姚姝 王才林 +10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赵凌 赵春芳 路凯 梁文化 吴俊生 蔡锋 《中国稻米》 2020年第3期88-90,共3页
南粳272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南粳5055为父本,与武粳15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的又一个优良食味... 南粳272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南粳5055为父本,与武粳15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的又一个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其突出优点是稻米品质优良,直链淀粉含量10%左右。201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文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2728 优良食味 中熟中粳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