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健酒与口服液中他达拉非类药物微孔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邹婷婷 杨金易 +5 位作者 徐振林 王弘 孙远明 雷红涛 谭学才 沈玉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9-1257,共9页
采用共有骨架结构结合不饱和线性手臂半抗原策略,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可同时识别他达拉非、氨基他达拉非和去甲基他达拉非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微孔侧流免疫层析方法,用于保健酒及口服液样品中非法添加的... 采用共有骨架结构结合不饱和线性手臂半抗原策略,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可同时识别他达拉非、氨基他达拉非和去甲基他达拉非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微孔侧流免疫层析方法,用于保健酒及口服液样品中非法添加的他达拉非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本方法定量检出限为0.05~0.30 ng/mL,裸眼消线值在50~100 ng/mL之间,检测时间小于10 min;与其它结构功能类似物无明显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对保健酒及口服液样品的添加回收率在78.7%~11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本方法检测结果与HPLC-MS/MS法检测结果一致,适用于保健酒及口服液中他达拉非类药物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达拉非 微孔侧流免疫层析 保健酒及口服液 半抗原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来源抗菌活性真菌菌株的分离筛选及活性产物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聪 苏艳 +6 位作者 高谕康 谭学才 雷福厚 李浩 杜方凯 彭晓娉 李小燕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0-276,共7页
目的从采自广西北部湾的泥样和植物中分离海洋真菌,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菌株,分离鉴定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普通稀释法从样品中分离菌株,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以活性为导向分离抗菌活性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 目的从采自广西北部湾的泥样和植物中分离海洋真菌,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菌株,分离鉴定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普通稀释法从样品中分离菌株,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以活性为导向分离抗菌活性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采自广西北部湾的2个海泥和8个植物样品中分离72株真菌,筛选得到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等致病菌有抑菌作用的活性菌株13株,并从其中的1株真菌MDCW-15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烟曲霉素。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4 μg/ml。结论从广西北部湾分离的药用活性真菌资源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海洋真菌 抑菌活性 烟曲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思政教育背景下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甘天昕 周燕 +3 位作者 谭秀娘 沈云军 谭学才 黄在银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15期208-212,共5页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化学类、生物类、材料类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根据广西民族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围绕“思政教育”背景下加强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本科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来开展关于...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化学类、生物类、材料类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根据广西民族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围绕“思政教育”背景下加强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本科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来开展关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养以及师资水平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基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水中的戊二醛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阳 雷蕾 +4 位作者 严军 陈裕雲 谭学才 刘玉乾 王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23,共9页
戊二醛在精细化工中的使用,导致大量戊二醛产品如鞣革剂、消毒剂、蛋白质交联剂、组织固化剂等被排放到水体中,对水体生物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危害,因此开发对戊二醛快速简易的检测技术至关重要。表面增强拉曼光... 戊二醛在精细化工中的使用,导致大量戊二醛产品如鞣革剂、消毒剂、蛋白质交联剂、组织固化剂等被排放到水体中,对水体生物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危害,因此开发对戊二醛快速简易的检测技术至关重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ERS)是一种基于待测物分子对光的散射效应而建立起来的定量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少,水干扰小等优势,功能强大,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中。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基于SERS技术用于定量检测环境水体中戊二醛的案例。基于金纳米粒子(AuNP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Cr)的富集能力以及对氨基苯硫酚(PATP)与戊二醛之间的席夫碱反应,基于Au@MIL-101/PATP复合材料建立了一种检测水中戊二醛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方法。通过溶液浸渍法制备Au@MIL-101材料,再利用Au-S共价键作用将PATP修饰到AuNPs表面得到Au@MIL-101/PATP复合基底。利用透射电镜(T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等方法对基底材料进行表征。论文研究了MIL-101(Cr)中AuNPs的密度对拉曼增强效果的影响,氯金酸浓度为0.6 g·L^(-1)时增强效果最好。戊二醛与PATP的席夫碱反应产物在1621 cm^(-1)处产生C N特征峰,戊二醛浓度与I 1078/I 1621信号比值在1×10^(-7)~1×10^(-5) mol·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LOD)为3.5×10^(-8) mol·L^(-1)。实际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自来水和河水水样中戊二醛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4%~111.8%,89.8%~114.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2%~14.5%,8.6%~13.4%。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绿色等优点,为检测水中的痕量戊二醛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MIL-101(Cr) 戊二醛 席夫碱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活性产物的鉴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聪 王坤 +5 位作者 姜明国 谭学才 雷福厚 杜方凯 邱子言 孙坤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70-1176,共7页
为从广西北部湾的泥样和植物中分离海洋放线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离活性化合物。研究采用普通稀释法分离菌株,对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利用活性追踪分离活性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从6个海泥样品和... 为从广西北部湾的泥样和植物中分离海洋放线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离活性化合物。研究采用普通稀释法分离菌株,对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利用活性追踪分离活性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从6个海泥样品和3个植物样品中共分离73株放线菌,筛选得到具有抑香蕉枯萎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菌株7株,并从其中的1株链霉菌 Streptomyces sp.MDCW-126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星形孢菌素。从广西北部湾分离的药用活性菌株资源具有开发和深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放线菌 抑菌活性 星形孢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茉莉花产地溯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淑芳 雷蕾 +3 位作者 雷顺新 谭学才 刘绍刚 严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89-3395,共7页
茉莉花的风味、药用、营养等方面的品质受其产地因素的影响,因此茉莉花产地溯源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茉莉花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不同产地的茉莉花产地溯源,收集了广西横州、福建福州、四川犍为、云南元江四个国内茉... 茉莉花的风味、药用、营养等方面的品质受其产地因素的影响,因此茉莉花产地溯源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茉莉花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不同产地的茉莉花产地溯源,收集了广西横州、福建福州、四川犍为、云南元江四个国内茉莉花主产地的100个茉莉花样本,分别采用积分球和光纤探头两种方式获得茉莉花花蕾干样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900~1700 nm)。采用Savitzky-Golay(SG)光谱平滑和多元散射校正(MSC)相结合进行光谱预处理,光谱预处理后再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K近邻法(KNN)建立了茉莉花原产地判别模型。建模过程中68个样本作为训练集,32个样本作为测试集,并通过交互检验进行模型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基于PCA-LDA和PCA-KNN两种方法建立的判别模型均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其中对于积分球采样得到的光谱数据两种方法预测准确率均达到100%,对于光纤探头采样得到的光谱数据PCA-LDA和PCA-KNN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3.75%。最后,通过不同产地茉莉花的色谱指纹图谱对比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茉莉花产地识别的物质基础。该研究为茉莉花产地溯源提供了一种绿色、快速、准确的新方法,在茉莉花原产地保护上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产地溯源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拟诺卡菌来源的天然产物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聪 雷福厚 +3 位作者 谭学才 李小燕 杨立芳 朱晨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763-769,共7页
海洋拟诺卡菌由于其独特的代谢功能,成为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根据2010-2013年初的海洋放线菌天然产物的统计表明,对拟诺卡菌的研究仅次于链霉菌。本文综述了从2001年的第一个海洋来源的拟诺卡菌天然产物至2018年6月17年... 海洋拟诺卡菌由于其独特的代谢功能,成为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根据2010-2013年初的海洋放线菌天然产物的统计表明,对拟诺卡菌的研究仅次于链霉菌。本文综述了从2001年的第一个海洋来源的拟诺卡菌天然产物至2018年6月17年间报道的65个海洋拟诺卡菌天然产物的微生物来源、结构及其生物活性。其结构包括吡喃酮类、二酮哌嗪类、多肽类等,其中吡喃酮类化合物是主要类型,占海洋拟诺卡菌天然产物总数的46%;而29%的海洋拟诺卡菌天然产物表现出抑菌、细胞毒、抗炎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拟诺卡菌 海洋天然产物 来源 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荧光增强型探针检测乙酰胆碱酶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方凯 李梦汝 +3 位作者 莫远健 谭学才 黄乃阳 黄安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7-1352,共6页
以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氧化反应制备聚多巴胺荧光纳米粒子(F-PDA),再与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进行复合,构建了用于检测乙酰胆碱酶(AChE)的F-PDA@MnO2复合物荧光探针。MnO2纳米片和F-PDA复合,体系的荧光被猝灭。在底物乙... 以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氧化反应制备聚多巴胺荧光纳米粒子(F-PDA),再与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进行复合,构建了用于检测乙酰胆碱酶(AChE)的F-PDA@MnO2复合物荧光探针。MnO2纳米片和F-PDA复合,体系的荧光被猝灭。在底物乙酰硫代胆碱(ATCh)存在下,加入AChE后,体系荧光恢复,恢复程度与AChE浓度在5.0~100 mU/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4 mU/mL(S/N=3)。该方法用于缓冲溶液中AChE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9.5%~120%,相对标准偏差为1.6%~2.5%,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为基于F-PDA传感体系构建提供新的方法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纳米粒子 二氧化锰纳米片 荧光 乙酰胆碱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修饰的三唑磷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被引量:4
9
作者 吴佳雯 谢周鉴 +2 位作者 谭学才 胡琪 雷福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89-1895,共7页
采用石墨烯作为电极增敏材料,制备三唑磷(TAP)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在石墨烯修饰电极(GR/GCE)上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IP)。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对不同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 采用石墨烯作为电极增敏材料,制备三唑磷(TAP)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在石墨烯修饰电极(GR/GCE)上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IP)。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对不同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MIP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NIP)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在最优实验条件下,TAP浓度在1.0×10^(-7)~2.0×10^(-5) mol·L^(-1)内和MIP膜传感器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3×10^(-8) mol·L^(-1)(S/N=3)。建立MIP膜传感器的动力学吸附模型,测得结合速率常数k为9.058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石墨烯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TiO2纳米片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水中Cr6+的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燕妮 万玉丽 +5 位作者 米艳 谭学才 黄月慧 陈全友 冯德芬 艾晨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2-717,共6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Fe∶TiO2纳米片的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传感器检测Cr^6+的简单有效新方法。以钛酸四丁酯和三氟化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Fe∶TiO2纳米片,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 建立了一种基于Fe∶TiO2纳米片的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传感器检测Cr^6+的简单有效新方法。以钛酸四丁酯和三氟化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Fe∶TiO2纳米片,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纳米片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考察了Fe掺杂量、Fe∶TiO2浓度和偏置电压的影响。该传感器在光照射下,利用Fe∶TiO2将Cr^6+还原为Cr^3+,Cr^3+与OH-反应生成Cr(OH)3后沉积在电极表面,从而引起光电流的降低,达到检测的目的。研究表明,该传感器检测Cr^6+的线性范围为0.008~100μmol/L(r2=0.9995),检出限(S/N=3)为0.004μmol/L。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其加标回收率为99.3%~119%,RSD为2.3%~2.8%。表明该光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iO2纳米片 光电化学传感器 CR^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Modified Electrode as a Sensor for Determination of Nimesulide 被引量:1
11
作者 ZHANG Jin-lei tan xue-cai +4 位作者 ZHAO Dan-dan tan Sheng-wei LIU Li WANG Lin HUANG Zeng-wei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66-569,共4页
A novel type of Fe3O4 nanoparticles modified glass carbon electrode(Fe3O4/GCE)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4-nitro-2-phenoxyphenyl)methanesulfonamide(nimesulide) were studied on the ... A novel type of Fe3O4 nanoparticles modified glass carbon electrode(Fe3O4/GCE)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4-nitro-2-phenoxyphenyl)methanesulfonamide(nimesulide) were studied on the Fe3O4/GCE.In 0.4mol/L HAc-NaAc buffer solution(pH=5.0),the electrode process of nimesulide was irreversible at bare GCE and Fe3O4/GCE.The Fe3O4/GCE exhibited a remarkable catalytic and enhancement effect on the reduction of nimesulide.The reduction peak potential of nimesulide shifted positively from-0.683 V at bare GCE to-0.625 V at Fe3O4/GCE,and the sensitivity was increased by ca.3 times.So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The linear range between the peak curr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imesulide was 2.6×10-6 "1.0×10-4mol/L(R=0.993)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1.3×10-7mol/L.This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nimesulide in medical tablets.The recovery was determined to be 96.9% "101.9% by means of standard addition method.The method is comparable to UV-Vis spectrom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nanoparticle Modified electrode NIMESULIDE DETERMINATION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erometric Hydrogen Peroxide Biosensor Based on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and Cadmium Sulfide Quantum Dots 被引量:1
12
作者 ZHANG Jin-lei tan xue-cai +4 位作者 ZHAO Dan-dan tan Sheng-wei HUANG Zeng-wei MI Yan HUANG Zai-yi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41-545,共5页
A novel third-generation hydrogen peroxide(H2O2) biosensor(Hb/CdS/MWNTs/GCE) was fabricated through hemoglobin(Hb) adsorbed onto the mercaptoacetic acid modified CdS QDs/carboxyl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 A novel third-generation hydrogen peroxide(H2O2) biosensor(Hb/CdS/MWNTs/GCE) was fabricated through hemoglobin(Hb) adsorbed onto the mercaptoacetic acid modified CdS QDs/carboxyl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NTs) films. Cyclic voltammogram of Hb/CdS/MWNTs/GCE showed a pair of well-defined and quasi-reversible redox peaks with a formal potential(E^0) of-0.230 V(vs. Ag/AgCl) in 0.1 mol/L pH=8.0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 which w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Hb heme Fe(Ⅲ)/Fe(Ⅱ) redox couple. The biosensor shows an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 the reduction of H2O2. The response time of the designed biosensor to H202 at a potential of-0.30 V was less than 2 s and linear relationships were obtained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2.0×10^-6-2.7×10^-3 mol/L and 2.7×10^-3-7.7×10^-3 mol/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0×10^-7 mol/L(S/N=3). The apparent Michaelis-Menten constant Km was estimated to be 1.324 mmol/L that illustrated the excellent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fixed 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GLOBIN CdS quantum dot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BIOSENSOR Direct electrochemis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Cinchonidine Detection Based on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with Modified Rosin as Cross-linker 被引量:1
13
作者 LIU Li tan xue-cai +3 位作者 ZHAO Dan-dan WANG Lin LEI Fu-hou HUANG Zai-yi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10-414,共5页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 were applied as molecular recognition elements to an electro- chemical sensor for cinchonidine(CD). A kind of MIP was synthesized with cinchonidine as template, modified ro- si...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 were applied as molecular recognition elements to an electro- chemical sensor for cinchonidine(CD). A kind of MIP was synthesized with cinchonidine as template, modified ro- sin(ethylene glycol maleic rosinate acrylate) containing the skeleton of phenanthrene rings as cross-linker and me- thylacrylic acid as functional monomer. MIP membrane was prepared on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for the determina- tion of CD via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metho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and cyclic vol- tammetry(CV)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embran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in electrode fabrication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discusse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ponse of peak cur- rents was linear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CD in a range of 0.013-2.26 mmol/L. The detection limit for CD is 1 μmol/L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for 100 μmol/L CD is 1.34% and the incubation time is 2 min. The sensor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CD in urine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ylene glycol maleic rosinate acrylate CINCHONID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Electrochemicalsen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认证背景下民族院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分析及改革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兴勇 谭学才 +4 位作者 韩要丛 严军 卢彦越 彭博 苏俏俏 《化工管理》 2022年第34期45-48,共4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对高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未来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等原因,加上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如何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自身实际情况改进教学,跟...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对高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未来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等原因,加上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如何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自身实际情况改进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对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性,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现状和探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民族院校 化工原理实验 教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H1中1个新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聪 刘春娟 +3 位作者 雷福厚 谭学才 李小燕 王京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746-5750,共5页
目的探究广西北部湾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H1中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结果从真... 目的探究广西北部湾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H1中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结果从真菌Penicilliumsp.H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3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素D(1)、BE-31405(2)和sordaricin(3)。化合物1和2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0、16.0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sp.H1 活性产物 二萜糖苷类化合物 抑菌活性 炭角菌素D
原文传递
一株海洋青霉中的新二萜糖酯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聪 高谕康 +5 位作者 雷福厚 谭学才 申利群 高程海 易湘茜 李小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18-2523,共6页
目的分离鉴定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H1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等方法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目的分离鉴定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H1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等方法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H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素E(1)、烟曲霉素C(2)、震颤真菌毒素(3)、penicillide(4)以及啶南平A(5)。化合物1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最小抑制浓度(MIC)值为32.0μg/mL;化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抑制活性,MIC值为64.0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2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H1 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炭角菌素E 烟曲霉素C 啶南平A
原文传递
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MDW-06中1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聪 邱子言 +4 位作者 雷福厚 谭学才 姜明国 李浩 李小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90-2095,共6页
分离鉴定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MDW-06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柱色谱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和DPPH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从海洋放线菌... 分离鉴定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MDW-06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柱色谱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和DPPH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从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MDW-0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1~6):streptopentanoic acid(1),germicidin A(2),germicidin B(3),isogermicidin A(4),isogermicidin B(5)以及oxohygrolidin(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在100 mg·L-1下显示有弱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清除率为3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MDW-06 链霉菌 次生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基于CdS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检测氯霉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艾晨昊 吴叶宇 +3 位作者 谭学才 冯德芬 陈全友 罗燕妮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3-518,共6页
构建了一种用于测定氯霉素的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MIP-ECL)传感器。以硫化镉量子点作为ECL发光试剂,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洗脱模板分子后的聚合物可特异性识... 构建了一种用于测定氯霉素的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MIP-ECL)传感器。以硫化镉量子点作为ECL发光试剂,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洗脱模板分子后的聚合物可特异性识别氯霉素。在最佳条件下,ECL响应值与氯霉素浓度的对数成正比,检测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 0×10^(-11)~5. 0×10^(-8)mol/L,检出限为6. 1×10^(-13)mol/L(S/N=3)。结果表明,该M IP-ECL传感器对氯霉素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用于蜂蜜样品的实际测定,回收率为95. 0%~109.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致化学发光 硫化镉量子点 氯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