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盖作物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73
1
作者 刘晓冰 宋春雨 +1 位作者 stephen j.herbert 邢宝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65-368,共4页
评述了农田生态系统中主要覆盖作物在减少土壤损失、降低表土迳流、增加土壤养分、减少NO-3 淋溶、减轻水质污染及病虫草防除中的作用与效应 。
关键词 覆盖作物 土壤侵蚀 养分循环 病虫草害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光照及其与改变源库互作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晓冰 stephen j.herbert +3 位作者 金剑 张秋英 李艳华 王光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生殖生长期间的光照强度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环境因素。在美国麻省和中国黑龙江两地,通过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增加光照和改变源库处理,研究了两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增加光照光变化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增加光... 生殖生长期间的光照强度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环境因素。在美国麻省和中国黑龙江两地,通过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增加光照和改变源库处理,研究了两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增加光照光变化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增加光照光处理的增产效果不同,开花初期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最为明显,花期增加光照增加单株荚粒数,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增加百粒重。鼓粒期增加光照处理,百粒重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增产不显著,说明鼓粒期后的光照条件对大豆产量及百粒重的调节有限。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源库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剪叶处理产量下降幅度较去荚大,即源在产量形成中更加重要些,而在花期的增加光照处理条件下,库也成为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可见,光照条件在源库关系中起着显著的协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富集 源库改变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剥离黑土层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兴义 刘晓冰 +4 位作者 隋跃宇 张少良 张久明 刘焕军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人为剥离黑土层,模拟研究了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拥有30cm黑土层的6度坡耕地上,表土流失掉10cm对大豆干物质积累没有明显影响。然而当黑土层流失超过10cm,大豆干物质积累量... 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人为剥离黑土层,模拟研究了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拥有30cm黑土层的6度坡耕地上,表土流失掉10cm对大豆干物质积累没有明显影响。然而当黑土层流失超过10cm,大豆干物质积累量随流失的增加而减少。黑土层流失5cm、10cm后,未对大豆产量造成显著影响,仅分别降低3.1%和3.2%;流失20cm,大豆产量下降了33.2%;黑土层全部流失即30cm后,产量下降了59.2%,表明黑土水土流失对大豆生产危害极其严重。试验也表明施用有机肥可适当减轻水土流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水土流失 产量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对菜用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及鲜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秋英 李彦生 +3 位作者 李艳华 潘相文 王程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3-627,共5页
播期是大豆高产栽培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正常大豆播种期为对照,研究了三个相对晚播日期对菜用大豆物候期、根系、干物质及鲜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明显缩短生育期,播期越晚,播种到出苗的时间越短,整个生育日期越短,晚播能促进营... 播期是大豆高产栽培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正常大豆播种期为对照,研究了三个相对晚播日期对菜用大豆物候期、根系、干物质及鲜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明显缩短生育期,播期越晚,播种到出苗的时间越短,整个生育日期越短,晚播能促进营养生长,增加苗期干物质的积累,但显著降低苗期根表面积和减少根长,根冠比下降。晚播也显著增加地上干物质的积累,6月14日播种R6期的干物重最高为:51.1g.株-1。适当的晚播可有利于菜用大豆的鲜荚产量形成。6月4日和6月14日播种R6期后10d鲜荚产量最高,可作为哈尔滨地区的菜用大豆的适宜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干物质 鲜荚产量 菜用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生长期光富集及遮阴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兵 王程 +4 位作者 金剑 刘居东 张秋英 刘晓冰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4-772,共9页
大豆冠层截获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其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对3个粒重不同的大豆品种(系)生殖生长期进行不同的光处理,研究了田间条件下,高密度(54株·m^-2)、中密度(27株·m^-2)和低密度(14株·m^-... 大豆冠层截获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其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对3个粒重不同的大豆品种(系)生殖生长期进行不同的光处理,研究了田间条件下,高密度(54株·m^-2)、中密度(27株·m^-2)和低密度(14株·m^-2)群体光富集及遮阴对大豆植株产量及其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富集处理显著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和产量,在低、中和高密度条件下,不同品种(系)单株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6.2%~57.2%、27.7%~71.7%和10.8%~61.4%。遮阴显著降低大豆荚数和产量,不同密度条件下,单株产量相应减少幅度分别为37.1%~46.1%、34.4%~49.7%和41.7%~55.0%。光富集显著增加大豆主茎中下部节位的荚数,在低密度群体下,3个品种大豆主茎1~6节位的荚数分别由7.5个增加到17.3个、5.6个增加到10.1个和6.9个增加到17.2个,并显著减少底部节位的空荚率。光富集和遮阴有增加和减少每荚粒数的趋势,在低密度群体下,光富集使海339每荚粒数显著上升,由2.17上升到2.36,在中密度和高密度有使其每荚粒数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低密度和中密度下,黑农35每荚粒数显著上升,分别由1.93和1.78上升到2.26和2.13,在高密度下,光富集也使垦农18每荚粒数显著上升,由1.89上升到2.08。在低密度下,遮阴使垦农18每荚粒数由2.17减少到1.97。光富集和遮阴对粒重也有一定影响,在低密度群体下,遮阴增加垦农18和海339粒重8%~11%,而在高密度群体下,遮阴降低海339百粒重17%,百粒重的变化与种植密度及品种有关。单株荚数和粒数的改变是对产量贡献最大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光富集 遮阴 产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水土流失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兴义 孟令钦 +3 位作者 刘晓冰 隋跃宇 张少良 stephen j.herbert 《中国水利》 2007年第22期47-49,共3页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人为剥离黑土层,模拟研究了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拥有30cm黑土层的6°坡耕地上,表土流失掉10cm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没有明显影响。然而...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人为剥离黑土层,模拟研究了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拥有30cm黑土层的6°坡耕地上,表土流失掉10cm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没有明显影响。然而当黑土层流失超过10cm,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流失的增加而减少。黑土层流失5cm、10cm后,未对玉米产量造成显著影响,仅分别降低1.9%和4.7%;流失20cm,玉米产量下降了34.6%;黑土层全部流失即30cm后,产量下降了95.7%,表明黑土区水土流失对玉米生产危害极其严重。试验也表明施用有机肥可适当减轻水土流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水土流失 产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量及其评价指标 被引量:65
7
作者 刘晓冰 邢宝山 stephen j.herbert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在提出土壤质量概念的共性中 ,重要的是土壤在现今和将来均能有效发挥功能。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 ,认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不要简化、要多层次 ,应满足 5个标准 ,并对现有的物理、化学、生物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参 2 4。
关键词 土壤质量 评价指标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生长季硝态氮的淋失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晓欣 胡春胜 stephen j.herbert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3-85,共3页
试验研究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生长季NO3- N淋失结果表明 ,该区现有灌溉施肥制度冬小麦生长季存在NO3- N的淋失 ,且主要发生在底墒水和返青水灌溉时期。整个冬小麦生长季施N水平为 1 0 0kg hm2 、2 0 0kg hm2 和 4 0 0kg hm2 时 ,通过... 试验研究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生长季NO3- N淋失结果表明 ,该区现有灌溉施肥制度冬小麦生长季存在NO3- N的淋失 ,且主要发生在底墒水和返青水灌溉时期。整个冬小麦生长季施N水平为 1 0 0kg hm2 、2 0 0kg hm2 和 4 0 0kg hm2 时 ,通过 1 80cm土层界面的NO3- N淋失量分别为 0 1kg hm2 、2 2 1kg hm2 和 1 1 0 1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平原 冬小麦 生长季 硝态氮 淋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农14系谱产量生理特性演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剑 刘晓冰 +4 位作者 邱丽娟 米亮 李艳华 王光华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6-433,共8页
对绥农14系谱中14个品种进行大田及盆栽试验,揭示同一大豆系谱的产量及相关生理性状演化趋势,探讨未来大豆品种改良的关键性状。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的杂交重组,鼓粒初期(R5)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绥农14最高,为16.2mmol.m-.2s-1,且光合... 对绥农14系谱中14个品种进行大田及盆栽试验,揭示同一大豆系谱的产量及相关生理性状演化趋势,探讨未来大豆品种改良的关键性状。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的杂交重组,鼓粒初期(R5)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绥农14最高,为16.2mmol.m-.2s-1,且光合速率的增加与产量显著相关(P<0.05),但叶面积指数(LAI)没有规律性的变化;通过系统选育,根系形态性状也发生显著变化,从绥农14的早代亲本到晚代亲本,根重、根长及根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主要表现为生殖生长后期;抗性方面,倒伏级别从4(75%倒伏)下降到1(无倒伏),籽粒病虫害比率也分别从5.3%和20%降低至0和6.8%;生殖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及荚粒数的增加与产量的提高密切相关,而百粒重对产量的提高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系谱 产量 光合速率 根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产量潜力的5P理论及其研究范畴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晓冰 stephen j.herbert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4期65-66,共2页
在分析世界农业研究的需求、粮食生产现状和作物生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强调了挖掘作物产量潜力的 5P理论的重要性,并根据作物生理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近期 5P理论应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作物产量潜力 作物生理学 冠层建立 光合作用 分配强度 分配持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东北部早熟和晚熟玉米杂交种年际间产量稳定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秋英 stephen j.herbert A.M.Hashemi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2期175-177,182,共4页
玉米是美国东北部奶牛业的主要能量来源,杂交种的选择是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和前提。连续5年在美国麻省大学农学实验站的典型砂壤土耕地上进行试验,结合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生育期间玉米的生长期生长度日数和降雨量,对3个... 玉米是美国东北部奶牛业的主要能量来源,杂交种的选择是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和前提。连续5年在美国麻省大学农学实验站的典型砂壤土耕地上进行试验,结合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生育期间玉米的生长期生长度日数和降雨量,对3个早熟杂交种和3个晚熟杂交种的产量进行了年际间稳定性比较。结果表明:产量与年际间气候条件无关,无论是青贮饲料产量还是穗棒产量,晚熟品种的产量均高于早熟品种(2001年杂交种E409L)。5年平均晚熟品种的青贮饲料产量和穗棒产量分别比早熟品种高出10.9%和8.0%。相同年份品种间产量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显著。低温年份,相对冷凉的生育前期和温热的生育后期不利于美国东北部玉米生产。生育期间较高的降雨量有利于青贮产量的形成。选择种植晚熟品种是该区农民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只有热量多且雨量充沛的年份才有利于玉米产量潜力的挖掘。有关某种玉米基因型对当地气候适应性方面的知识,将有利于育种者选择有价值的种质资源。表6,参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熟期 产量 美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