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XZ-1对甘薯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3 位作者 张成玲 徐振 赵永强 谢逸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6-741,共6页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XZ-1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薯病虫害防控课题组从甘薯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本文拟研究该菌株对甘薯黑斑病的室内生物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显微观察法...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XZ-1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薯病虫害防控课题组从甘薯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本文拟研究该菌株对甘薯黑斑病的室内生物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显微观察法等测定了XZ-1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形态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不同浓度XZ-1发酵液对薯块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XZ-1对甘薯黑斑病菌有明显的拮抗活性,其抑菌带平均直径可达25.3 mm;该菌株对黑斑病菌菌丝没有明显的致膨大或致畸作用,但可以导致黑斑病菌产孢类型的改变,同时该菌株发酵液还可以抑制黑斑病菌孢子的萌发。薯块黑斑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XZ-1原液,XZ-1 10×稀释液和XZ-1 100×稀释液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分别为12.64,13.84和15.75 mm3,3种不同浓度的XZ-1发酵液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均与对照病斑体积35.08 mm3呈极显著水平差异;而多菌灵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为26.00 mm3,与对照薯块发病体积没有显著性差异。防治效果分析表明,XZ-1原液,XZ-1 10×稀释液和XZ-1 100×稀释液处理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02%,58.19%和54.14%,而多菌灵1600倍液处理对黑斑病防治效果仅为23.99%,XZ-1 3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黑斑病的防效与多菌灵对黑斑病的防效呈极显著水平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XZ-1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储藏期甘薯甘薯黑斑病的防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甘薯黑斑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根腐病病原分子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成玲 孙厚俊 +4 位作者 赵永强 杨冬静 徐振 马居奎 谢逸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46-51,共6页
通过组织分离法对江苏徐州市的甘薯根腐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两年共获得了30株病原菌;经PCR扩增,获得了4个致病菌rDNA-ITS片段,序列大小为535~568bp,核苷酸一致率为88%~100%;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测定结果,将这4株致病菌鉴... 通过组织分离法对江苏徐州市的甘薯根腐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两年共获得了30株病原菌;经PCR扩增,获得了4个致病菌rDNA-ITS片段,序列大小为535~568bp,核苷酸一致率为88%~100%;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测定结果,将这4株致病菌鉴定为尖孢镰孢菌和茄病镰孢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甘薯根腐病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室内抑制效果居前2位,1μg/mL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4.70%和72.26%,其EC50分别为0.0095μg/mL和0.0001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栽种40d时,咪鲜胺锰盐对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收获时,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根腐病菌 分子鉴定 杀菌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等8种植物JAZ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4 位作者 谢逸萍 张成玲 马居奎 李宗芸 马代夫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1027,共7页
JAZ(Jasmonate ZIM-domain)蛋白是植物中茉莉酸信号调控途径中重要的负调控因子,它在调控植物发育、营养生长、衰老、抗盐、抗旱以及抗病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对甘薯等JAZ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并对其功能进行预测,本... JAZ(Jasmonate ZIM-domain)蛋白是植物中茉莉酸信号调控途径中重要的负调控因子,它在调控植物发育、营养生长、衰老、抗盐、抗旱以及抗病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对甘薯等JAZ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并对其功能进行预测,本研究以NCBI数据库中收集的8种植物JAZ1蛋白氨基酸序列为试验数据来源,采用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甘薯等8种JAZ1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其理化性质、蛋白质亲疏水性、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元件和含量、跨膜结构域、信号肽、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功能结构域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对8种植物JAZ1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和蛋白质系统进化树进行构建和分析。结果表明,8种植物JAZ1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数目介于180~294;相对分子量介于19815670~31550050;理论等电点均为碱性等电点;8种植物JAZ1蛋白的主要氨基酸为丝氨酸、脯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稳定性预测结果表明8种植物JAZ1蛋白均为非稳定性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结果表明8种植物JAZ1蛋白磷酸化位点数量最多为丝氨酸,其次为苏氨酸;根据亲疏水性预测分析结果推测8种植物JAZ1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这些蛋白质均为非分泌蛋白质不具有信号肽,没有明显的跨膜结构域;JAZ1蛋白二级结构元件主要为不规则卷曲,其次为α-螺旋和延伸链;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结构域预测结果表明供试8种植物JAZ1蛋白均含有JAZ蛋白家族典型的TIFY和CCT_2功能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和蛋白质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甘薯JAZ1与长春花JAZ1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可为甘薯JAZ1基因功能研究和甘薯性状定向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JAZ1 磷酸化位点 功能结构域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黑斑病菌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成玲 孙厚俊 +2 位作者 谢逸萍 杨冬静 马居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64-67,共4页
为明确甘薯与甘薯黑斑病菌的互作过程中,甘薯抗氧化酶(POD、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不同抗性品种薯苗,接种黑斑病菌后测定4种甘薯POD、S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处理组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MDA随时... 为明确甘薯与甘薯黑斑病菌的互作过程中,甘薯抗氧化酶(POD、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不同抗性品种薯苗,接种黑斑病菌后测定4种甘薯POD、S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处理组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MDA随时间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或上升趋势,抗性品种南京92感病品种烟薯252在120 h(5 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1.68%和125.89%。处理初期,同一时间处理的不同甘薯品种中,感病品种MDA含量的增长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随着抗性趋势的增强,与感病品种增长率差异越明显;POD酶活性的增长率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除徐薯273在6 h达到最高值,其余品种均在24 h时的增长率最高,南京92的POD酶活性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不同甘薯品种处理后抗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推移增长率不同,南京92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6 h时的增长率最高,达到116.35%;徐薯18在1 h时的增长率最高,为89.48%,随后下降。处理72 h时,除冲绳100为正增长外,其余品种均为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菌 甘薯 抗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甘薯干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冬静 谢逸萍 +2 位作者 孙厚俊 徐振 张成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为了明确3株甘薯干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对其菌丝生长和产孢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F1Y和GF2Y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而菌株GF3Y对酸碱度不敏感;GF1Y和GF2Y对光照不敏感,... 为了明确3株甘薯干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对其菌丝生长和产孢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F1Y和GF2Y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而菌株GF3Y对酸碱度不敏感;GF1Y和GF2Y对光照不敏感,而GF3Y在完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最慢;3个菌株在不添加碳源或氮源条件下均能较快生长,但是其菌丝均较稀薄;3个菌株的产色素能力随着pH值、氮源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GF1Y的菌丝致死温度为58℃,10 min,GF2Y和GF3Y的菌丝致死温度均为60℃,10 min;GF1Y的孢子致死温度为48℃,10 min,而GF2Y和GF3Y的孢子致死温度均为50℃,10 min;GF1Y和GF3Y的产孢量很低,因此不同条件对其产孢量的影响较小;GF2Y的最适产孢条件为pH 9、完全光照、以葡萄糖为碳源,以尿素为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干腐病菌 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甘薯病毒病薯苗生物学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成玲 鄂文弟 +5 位作者 赵永强 孙厚俊 贺娟 杨冬静 徐振 谢逸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68-71,共4页
研究了6种药剂对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薯苗生物学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水剂能较好地减少甘薯分支,增加商薯19的薯蔓长度;有机多态酶亚康力诺9号能显著增加甘薯的叶面积和地上鲜重,同时能促... 研究了6种药剂对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薯苗生物学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水剂能较好地减少甘薯分支,增加商薯19的薯蔓长度;有机多态酶亚康力诺9号能显著增加甘薯的叶面积和地上鲜重,同时能促进叶片和茎蔓的干物质积累;有机多态酶亚康力诺2号和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能显著提高甘薯的产量;18%丙唑·吗啉胍可湿性粉剂和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能显著提高薯块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几种药剂还显著降低了薯块的还原糖和可溶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病毒病 生物学特性 药剂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0g/L二甲戊灵乳油等药剂防除甘薯田杂草效果及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厚俊 张成玲 +2 位作者 杨冬静 谢逸萍 马居奎 《杂草学报》 2020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探索安全高效的甘薯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选择5种不同除草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混用组合对甘薯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30 g/L二甲戊灵乳油4.5 L/hm 2于甘薯栽种后土壤封闭处理45 d和10... 为探索安全高效的甘薯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选择5种不同除草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混用组合对甘薯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30 g/L二甲戊灵乳油4.5 L/hm 2于甘薯栽种后土壤封闭处理45 d和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0.75 L/hm 2+10%乙羧氟草醚乳油0.75 L/hm 2茎叶处理35 d对甘薯田杂草总体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可有效降低杂草危害,提高甘薯的产量,甘薯产量均较空白对照区增加20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杂草 防除技术 二甲戊灵 高效氟吡甲禾灵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对不同甘薯品种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成玲 杨冬静 +2 位作者 孙厚俊 马居奎 谢逸萍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明确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对甘薯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徐薯22等8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嫁接SPVD,测定了甘薯生物学产量及块根中主要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嫁接SPVD后,所有甘薯蔓长变短、... 为明确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对甘薯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徐薯22等8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嫁接SPVD,测定了甘薯生物学产量及块根中主要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嫁接SPVD后,所有甘薯蔓长变短、基部分枝数增多、单株地上鲜重增加;不同品种小区产量为6.53~12.75kg,与其对应的健康处理差异显著;病毒侵染后能提高甘薯地上干率;病毒降低了甘薯薯块干物质的积累、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但显著提高了薯块还原糖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 品质 花青素 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块根响应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侵染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9
作者 杨冬静 马居奎 +5 位作者 唐伟 陈晶伟 高方园 张成玲 孙厚俊 谢逸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60-69,共10页
以不侵染黑斑病菌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的抗病甘薯品种南京92和感病品种徐薯18的薯块为对照组,以侵染时间1、3、7 d时的薯块为处理组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找到36127个差异表达基因(d... 以不侵染黑斑病菌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的抗病甘薯品种南京92和感病品种徐薯18的薯块为对照组,以侵染时间1、3、7 d时的薯块为处理组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找到36127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上调、下调表达的基因分别有17387、18740个;在感病品种中找到44663个DEGs,其中上调、下调表达的基因分别有22928、21735个;在相同时间点抗、感品种间的R_(1) vs S_(1)、R_(2) vs S_(2)、R_(3) vs S_(3)和R_(4) vs S_(4)这4个对比组中有1057个共有DEGs。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长喙壳菌侵染3 d时抗、感品种中富集到的前20的GO条目均主要为细胞成分,其次为生物过程和分子调控;隶属于生物过程的单一生物代谢过程、隶属于分子功能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四吡咯结合,以及隶属于细胞组分的质体和细胞外围等条目在抗、感品种中均被富集到。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富集的前20的KEGG信号通路中,抗、感品种中的差异基因主要被富集到代谢途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碳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以及光合作用等通路上。此外,对长喙壳菌侵染甘薯块根的抗性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221个抗性相关基因,其中激酶类(kinase,KIN)基因最多,有117个,占比为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长喙壳菌 侵染 转录组测序 抗病基因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甘薯上常见病毒种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勤川 唐伟 +6 位作者 孙厚俊 马居奎 杨冬静 陈晶伟 王芳 谢逸萍 张成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70-75,共6页
为明确江苏省甘薯上病毒病病原种类及发生发展趋势,为病毒病防控提供依据,利用嫁接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2014~2018年甘薯上10种RNA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被病毒侵染,但不同样品被侵染的病毒种类不同。在检测的10种... 为明确江苏省甘薯上病毒病病原种类及发生发展趋势,为病毒病防控提供依据,利用嫁接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2014~2018年甘薯上10种RNA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被病毒侵染,但不同样品被侵染的病毒种类不同。在检测的10种病毒中,SPFMV阳性率最高,29个样品中仅有4个样品未被检测到,3年的样品平均阳性率高达86.2%。SPV2、SPVC和SPCSV平均阳性率都在50%以上,SPVC在2016年的样品中阳性率最高为83.3%,其余2个年份的阳性率维持在43.0%左右;SPCSV的阳性率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8年的阳性率为81.3%。甘薯病毒病的发生主要以3~5种病毒复合侵染为主,复合侵染率占比62.1%,又以3种病毒病原复合侵染较为普遍,占比24.1%。系统进化树发现,SPFMV江苏分离物主要为O和RC株系,尚未获得EA株系。SPVC和SPV2构建系统进化树均分为2组,江苏分离物在2组中均有分布;SPCSV江苏分离物在EA和WA组中均有分布。综上,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尤其是SPFMV与SPCSV混合发生是造成江苏甘薯病毒病的主要原因,同时马铃薯Y病毒属几种病毒多样性复杂,需持续关注是否造成大面积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病毒 分子鉴定 复合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等20种作物蔗糖转化酶抑制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冬静 谢逸萍 +4 位作者 孙厚俊 张成玲 马居奎 李宗芸 马代夫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4-710,共7页
【目的】蔗糖转化酶是植物中糖信号调控途径中的关键因子之一,它们在调控植物糖代谢、生长发育、抗病和抗逆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蔗糖转化酶抑制子是一类同源性较低的蛋白质家族,通过调控蔗糖转化酶抑制子的表达量可以抑制蔗糖... 【目的】蔗糖转化酶是植物中糖信号调控途径中的关键因子之一,它们在调控植物糖代谢、生长发育、抗病和抗逆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蔗糖转化酶抑制子是一类同源性较低的蛋白质家族,通过调控蔗糖转化酶抑制子的表达量可以抑制蔗糖转化酶活性。本课题组前期分离到甘薯转化酶抑制子IbINH全长ORF,本文对20种转化酶抑制子进行了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可为深入研究IbINH基因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前期克隆获得的IbINH全长ORF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和NCBI数据库中搜集到的其余19种植物INH氨基酸序列为分析数据来源,采用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INH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其理化性质、蛋白质亲疏水性、磷酸化位点、INH蛋白质的二级元件和含量、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功能结构域和空间三维结构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根据预测和分析发现,IbINH同其他INH蛋白质一样均含有典型的PMEI-like超级家族功能结构域,二级结构组成和比例也比较相似,INH蛋白质定位在细胞质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各种INH的亲疏水性、稳定性以及跨膜结构域等也有差异。【结论】本文通过对INH蛋白质进行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比较,为以后IbINH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蔗糖转化酶抑制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频太赫兹圆极化吸波与异常反射手性超表面
12
作者 张航 董琳 +3 位作者 汤鹏程 张庆乐 孙厚军 司黎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90-2699,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工作在太赫兹频段的双频圆极化手性吸波和异常反射手性超表面,通过合理组合两种手性结构,实现在两个频段相互独立的圆极化手性吸收和异常角度的圆极化转换功能.该双频太赫兹手性超表面在2.53 THz处对左旋圆极化波的吸收率... 本文提出了一种工作在太赫兹频段的双频圆极化手性吸波和异常反射手性超表面,通过合理组合两种手性结构,实现在两个频段相互独立的圆极化手性吸收和异常角度的圆极化转换功能.该双频太赫兹手性超表面在2.53 THz处对左旋圆极化波的吸收率为96.3%,对右旋圆极化波实现同极化的反射;在3.43 THz处对右旋圆极化波的吸收率为90.9%,而对左旋圆极化波表现为同极化反射功能.本文进一步通过连续旋转单元图案引入几何相位,实现了2π反射相位全覆盖.组阵后的手性超表面在两个工作频点各自吸收特定旋向的圆极化波,而对正交极化的圆极化波分别发生约±20°的保手性异常反射.这种基于手性超表面的双频太赫兹多功能器件有望应用于电磁能量收集、极化转换器、手性传感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手性超表面 圆二色性 超材料吸波器 异常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的SSR信息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居奎 孙厚俊 +2 位作者 张成玲 杨冬静 谢逸萍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0-74,共5页
为了研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遗传关系,获得稳定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分子标记,使用MISA软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全基因组1761个scaffolds进行搜索,共获得9745个SSR位点,平均11.40kb出现一个SSR。在重复基元中,单核苷酸基元出现频率最... 为了研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我国的遗传关系,获得稳定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分子标记,使用MISA软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全基因组1761个scaffolds进行搜索,共获得9745个SSR位点,平均11.40kb出现一个SSR。在重复基元中,单核苷酸基元出现频率最高(83.06%),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元(10.62%);除单核苷酸重复基元外出现次数最多的重复基元是AT/AT(5.36%)。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SSR位点长度小于12bp分布最为广泛,占总SSR的59.67%,长度大于30bp的最少,共有114个,仅占1.17%。研究表明,利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数据可作为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为进一步开发马铃薯腐烂茎线虫SSR标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全基因组序列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多层介质目标成像的改进波数域算法
14
作者 郑海涛 李世勇 +2 位作者 James DO 孙厚军 刘晓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1-387,共7页
近年来,获取高分辨探地雷达图像以实现目标检测受到广泛关注。相位偏移补偿算法(PSM)可以针对不同介电常数的多层介质成像,在各领域应用广泛。受距离维像素循环计算过程影响,PSM成像速度慢。基于PSM相关理论基础,提出改进波数域的多层... 近年来,获取高分辨探地雷达图像以实现目标检测受到广泛关注。相位偏移补偿算法(PSM)可以针对不同介电常数的多层介质成像,在各领域应用广泛。受距离维像素循环计算过程影响,PSM成像速度慢。基于PSM相关理论基础,提出改进波数域的多层介质快速成像算法,在每个独立介质层中,通过快速傅里叶运算取代PSM算法中的像素迭代过程,可以有效降低成像时间。针对双层介质模型,提出基于目标顶点区域提取的波速估计方法,用于精确补偿相位成像。通过搭建双层介质实验平台,利用该算法获得了多种被埋目标高分辨图像,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相位偏移补偿算法 改进波数域算法 速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arimetric super-resolution algorithm for radar range imaging via spatial smoothing processing
15
作者 LI Zhang-feng ZHAO Guo-qiang +3 位作者 LI Shi-yong LIU Fang sun hou-jun TAO Ran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6年第3期397-402,共6页
A full-polarimetric super-resolution algorithm with spatial smoothing processing is presented for one-dimensional(1-D)radar imaging.The coherence between scattering centers is minimized by using spatial smoothing pr... A full-polarimetric super-resolution algorithm with spatial smoothing processing is presented for one-dimensional(1-D)radar imaging.The coherence between scattering centers is minimized by using spatial smoothing processing(SSP).Then the range and polarimetric scattering matrix of the scattering centers are estimated.The impact of different lengths of the smoothing window on the imaging quality is mainly analyzed with different signal-to-noise ratios(SNR).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n improved radar super-resolution range profile and more precise estimation can be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the smoothing window under different SNR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MUSIC imaging polarimetric radar spatial smoothing processing(SSP) signal-to-noise ratio(SN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