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1
作者 曾龙平 王慧 +9 位作者 汤欣舟 苏醒 赵荔阳 吉兆正 宫小云 尹婷妮 刘勤一 孙秉玺 李雪 刘靖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ASD样行为)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 063名初中生,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量表(ASSQ)以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评估青少年的ASD样行为与心理韧性。以ASSQ总分P5、P95为界分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青少年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ASD样行为)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 063名初中生,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量表(ASSQ)以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评估青少年的ASD样行为与心理韧性。以ASSQ总分P5、P95为界分组,比较两组RSCA得分;对全样本ASSQ得分和RSCA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SSQ高分组的RSCA得分低于ASSQ低分组;全样本的ASSQ分与RSCA分呈负相关(均P<0.01);ASSQ的社交互动得分与RSCA五因子分呈负关联(β=-0.23、-0.27、-0.11、-0.23、-0.37,均P<0.05)。结论:青少年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行为与心理韧性存在负向关联,社交互动症状越重,心理韧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心理韧性 青少年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鼠Bad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崔元曦 田宇 +3 位作者 佟晓凤 苏醒 华思锐 白素英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
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启动子(Bcl-X_L/Bcl-2 associated death promoter,Bad)是麝鼠(Ondatra zibethicus)香腺miRNA测序筛选出的显著差异miRNA靶基因之一。为了解麝鼠Bad基因的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在麝鼠香腺发育和泌香中的作... 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启动子(Bcl-X_L/Bcl-2 associated death promoter,Bad)是麝鼠(Ondatra zibethicus)香腺miRNA测序筛选出的显著差异miRNA靶基因之一。为了解麝鼠Bad基因的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在麝鼠香腺发育和泌香中的作用,通过比对麝鼠的全基因组获得麝鼠Bad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利用多种在线预测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麝鼠Bad基因的CDS区全长为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2087.40,等电点为9.63,不稳定系数为72.03,平均亲水系数为-0.885,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有26个潜在的磷酸化结合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32.84%)、无规则卷曲(56.86%)、β-转角(4.90%)和延伸链(5.39%)构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麝鼠与仓鼠科(Cricetidae)亲缘关系最近,说明Bad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蛋白质互作预测结果显示,Bad蛋白与Bcl-2、Akt、Ywhaq、Ywhaz和Ywhab等蛋白相互作用,提示Bad蛋白与这些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促进麝鼠香腺萎缩;与Mapk8等互作提示在香腺发育时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麝鼠Bad基因在香腺周期性发育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鼠 Bad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黏合剂及其在火炸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子童 张绪龙 +4 位作者 黄海涛 姜丽萍 屈蓓 苏醒 李吉祯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综述了自修复黏合剂及其在火炸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自修复黏合剂在火炸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自修复黏合剂包含本征型自修复及外援型自修复两大类,前者利用材料本身化学结构上的特性完成动态键的可逆交换反应,后者需额外... 综述了自修复黏合剂及其在火炸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自修复黏合剂在火炸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自修复黏合剂包含本征型自修复及外援型自修复两大类,前者利用材料本身化学结构上的特性完成动态键的可逆交换反应,后者需额外加入修复剂;自修复黏合剂能提高火炸药的结构完整性保持能力、稳定性、安全性,目前已将Diels–Alder键、双硫键、金属配位键等动态键引入火炸药黏合剂中;建议下一步自修复黏合剂及其在火炸药中的应用研究应关注简单低成本的工艺、温和的反应条件、高效的反应能力、优良的力学性能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黏合剂 动态共价键 动态非共价键 外援型自修复 火炸药应用
原文传递
刚度特征值对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分析
4
作者 苏醒 阎石 +1 位作者 高跃峰 夏伟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研究刚度特征值λ对摇摆墙-框架结构弹性协同工作与弹塑性抗震韧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静力作用下摇摆墙-框架(RWMF)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λ值对内力和侧移的基本影响规律。利用ABAQUS建立了6个具有不同λ值的RWMF有限元模... 研究刚度特征值λ对摇摆墙-框架结构弹性协同工作与弹塑性抗震韧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静力作用下摇摆墙-框架(RWMF)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λ值对内力和侧移的基本影响规律。利用ABAQUS建立了6个具有不同λ值的RWMF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λ值对其层间侧移集中性、塑性铰分布和出铰率等韧性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基于以上指标对λ值进行优化。在弹性状态下,减小λ值可以使RWMF变形均匀且受力更加合理;在弹塑性状态下,减小λ值可有效避免框架的层屈服破坏,使结构变为整体型破坏模式。当λ值在4.5~6.5时,目标函数Z(λ)取得最优解。λ值的优选范围与RWMF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规律对指导RWMF结构的初步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墙-框架结构 刚度特征值λ 协同工作 动力弹塑性分析 抗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COPD肺泡巨噬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5
作者 苏醒 齐红松 陈高瑛 《华夏医学》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泡巨噬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GBE组,每组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GBE组采用GB...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泡巨噬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GBE组,每组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GBE组采用GBE辅助常规药物治疗,所选GBE为舒血宁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肺泡巨噬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GBE组的TNF-α、IL-8、IL-10、IFN-γ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E组的SOD、GSH水平均高于常规组,LDH、NO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GBE组的LC3蛋白、PI3K蛋白、Akt蛋白、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GBE组的FEV_(1)、FVC、PEF、MVV测得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辅助治疗COPD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并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PI3K/Akt/mTOR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银杏叶提取物 巨噬细胞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渗滤液生化活性影响因素探究
6
作者 刘亚军 韩柏州 +4 位作者 苏星 吴绍宇 何昌伟 陈艺 张思运 《安徽化工》 2025年第1期128-131,139,共5页
蒸发技术及膜技术目前在市场上推广较多,但是配套的全量化技术并没有逐渐完善,废水长期回灌调节池或者填埋场,导致进入生化池的水质恶化,对经济性较强的活性污泥法产生冲击。对恶化水质进行环境模拟,通过不同梯度来分辨污泥对氨氮的处... 蒸发技术及膜技术目前在市场上推广较多,但是配套的全量化技术并没有逐渐完善,废水长期回灌调节池或者填埋场,导致进入生化池的水质恶化,对经济性较强的活性污泥法产生冲击。对恶化水质进行环境模拟,通过不同梯度来分辨污泥对氨氮的处理效果,主要研究结果为污泥浓度>碱度>盐分>pH,针对高盐分、高氨氮的废水,需要长期补泥,维持高污泥浓度,才能有效提高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浓度 碱度 盐分 硝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式有轨电车混合供电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7
作者 艾皖东 苏醒 孙俊勇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储能式有轨电车混合供电系统现有控制逻辑需进行多级处理,且传递路径复杂。对此,文章以某四模块100%低地板储能式有轨电车为例,提出了一种由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TCMS)综合控制的混合供电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即通过TCMS汇总各系统的状态... 储能式有轨电车混合供电系统现有控制逻辑需进行多级处理,且传递路径复杂。对此,文章以某四模块100%低地板储能式有轨电车为例,提出了一种由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TCMS)综合控制的混合供电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即通过TCMS汇总各系统的状态数据,并统筹控制各系统的充放电动作,实现对不同工况下充放电的直接控制。对该充放电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策略可达到预期功能效果,且通信数据量可减少88.24%,控制指令计算及传输时间可节省33.33%,提高了列车运行的时效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式有轨电车 储能供电系统 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TCMS) 充放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堆填场地转化为泥石流物质过程--以兰州市碱水沟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兴荣 张连科 +2 位作者 董耀刚 宿星 王喜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0,共8页
黄土地区人工堆填场地是近几年兰州市拓展城市用地空间的一个新举措,在场地边缘形成较多堆填边坡,成为参与泥石流的潜在物质。以兰州市碱水沟“4•19”泥石流灾害为例,结合粒径分析试验、扫描电镜图像及野外入渗试验,探讨其特征及运行模... 黄土地区人工堆填场地是近几年兰州市拓展城市用地空间的一个新举措,在场地边缘形成较多堆填边坡,成为参与泥石流的潜在物质。以兰州市碱水沟“4•19”泥石流灾害为例,结合粒径分析试验、扫描电镜图像及野外入渗试验,探讨其特征及运行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结果表明:1)黄土地区人工堆填体颗粒粒径<1.000 mm的物质约占11.4%~55.2%,有利于泥石流启动;2)以2个相距170 m的泥位调查断面做比较,下游断面流量增加2.5倍,说明入渗引起的黄土湿陷能促进泥石流物质的转化率;3)入渗试验表明:黄土堆填场地渗透性强,低水头条件下8 min左右达到稳定入渗状态,高水头条件下12 min左右达到稳定入渗状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土壤软化,影响人工堆填场边坡稳定,提高泥石流物质转化速度;4)黄土地区人工堆积体场地诱发的泥石流流动模式复杂、多变,兼具波状流和间歇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过程管理和重点防护相结合的防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堆积场地 碱水沟 黄土湿陷 密实度 波状流和间歇流 防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强震诱发同震滑坡-泥流灾害链联动耦合致灾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宿星 魏万鸿 +7 位作者 张满银 董耀刚 张连科 周自强 安亚鹏 何雄伟 文智远 张晓明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3期763-779,共17页
近年来黄土区强震和极端天气诱发的典型滑坡-泥流灾害链事件呈多发态势,链式地质灾害较单一灾害隐蔽性更强、波及范围更大、破坏程度更高、损失更严重,因此链式地质灾害防控研究一直是防灾减灾的热点和难点。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 近年来黄土区强震和极端天气诱发的典型滑坡-泥流灾害链事件呈多发态势,链式地质灾害较单一灾害隐蔽性更强、波及范围更大、破坏程度更高、损失更严重,因此链式地质灾害防控研究一直是防灾减灾的热点和难点。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 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已造成151人死亡。此次强震诱发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金田村滑坡-泥流链式灾害,共造成20人死亡,灾害链致死率占地震遇难总人数的13.5%。灾后通过遥感影像处理解译、文献资料整理甄别、无人机摄影航测、野外详细勘查访问、现场采样分析测试等手段方法,对滑坡-泥流链式灾害开展了较全面系统研究,恢复和重现滑坡-泥流灾害链的启动-滑动-流动-堆积过程,探讨提出“滑源区地表冻结阻隔滞水效应、滑源区沟谷整平回填滞水效应、滑源区台地灌溉渗流饱水效应、滑源区振动液化筛选启动效应、滑源区漏斗收口增速启动效应、流通区土体差异流动分选效应、流通区沟岸坍塌补给增流效应、流通区沟底冰封饱水加速效应、堆积区上游渗水补给增程效应”等9大联动耦合致灾效应。该研究可为链式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滑坡-泥流灾害链 联动耦合 黄河上游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演进及甘肃实践
10
作者 张满银 宿星 +2 位作者 米维军 孙志忠 周自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2-20,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为美丽中国建设之甘肃篇章指明了新的奋斗方向和前进道路。首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产生的现实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为美丽中国建设之甘肃篇章指明了新的奋斗方向和前进道路。首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产生的现实根基、重要意义及其内涵层次与演进关系进行了系统剖析,辨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和内在逻辑;其次,结合新时代甘肃在环境污染治理、自然保护区恢复等“人—地”和谐关系构建及发展方面的实践例证分析,表明了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是一条完全可行的科学发展之路、双赢之路,且其成效显著;最后,紧扣甘肃脆弱生态环境的天然禀赋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为构建更高质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蓝图,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路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内涵演化 甘肃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导航定位课程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
11
作者 刘智敏 刘尚国 +2 位作者 孔巧丽 苏醒 崔健慧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践创新是6大核心素养之一。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速发展,结合网络教育对卫星导航定位专业课程进行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践创新是6大核心素养之一。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速发展,结合网络教育对卫星导航定位专业课程进行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下翻转课堂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对该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关联、融合、贯通,进一步应用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经过3轮以上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比传统式、混合式等不同教授—学习设计发现,混合式教学下基于证据启发的工程案例学习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 混合式教学 基于证据启发的学习设计 工程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再野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前景
12
作者 胡尚春 刘佳慧 +1 位作者 苏醒 李宝琴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1,共10页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发展,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类与荒野自然的联系愈加疏远。生态环境领域的学者们认识到城市再野化的必要性,并力求在城市中重塑人类与野性自然的联系。对城市再野化基础理论的探讨能够为未来城市...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发展,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类与荒野自然的联系愈加疏远。生态环境领域的学者们认识到城市再野化的必要性,并力求在城市中重塑人类与野性自然的联系。对城市再野化基础理论的探讨能够为未来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阐释城市再野化的背景和内涵;总结城市再野化的相关基础理论并阐明各理论之间的联系,相关基础理论包括城市生态学、再野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和亲生命性(biophilia)、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群落构建、群落演替、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入侵生态学、景观干扰与韧性、暴露生态学、景观偏好;为了展示各理论之间的有机联系,对这些理论从城市生态系统和再野化视角进行梳理,从实践环节和城市生态系统要素方面阐释上述理论,分析归纳城市再野化的开展思路以及各个步骤所对应的理论;探讨城市再野化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方向。【结果/结论】通过对城市再野化相关基础理论的梳理和分析,表明各个理论是有机联系的而非机械的组合,从而系统性地分析总结出城市再野化的理论基础,为今后城市再野化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持,也为该领域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再野化 生态修复 风景园林管理 植被动态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类研究生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施
13
作者 刘智敏 孔巧丽 +2 位作者 苏醒 徐莹 孙金香 《现代测绘》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以研究生课程“多模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为例,探讨测绘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质内涵,分析测绘学科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发展特征与趋势。从教师、学生、专业和课程到社会需求之间的关联性讨论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的紧密联系。对多模卫星导航定... 以研究生课程“多模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为例,探讨测绘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质内涵,分析测绘学科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发展特征与趋势。从教师、学生、专业和课程到社会需求之间的关联性讨论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的紧密联系。对多模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课程开展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和“以成果为导向”的测绘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教学设计与评价分析。近年来测绘类专业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政的实施,通过调查问卷等评价分析得出,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科研创新力和职业素养等都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测绘类 成果导向 过程性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芯片片内总线的DMA控制器芯片的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兴 刘威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通过对片内总线的研究和理解,为最大化发挥总线优势,将直接存储访问技术和ICB总线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ICB总线的DMA控制器。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该控制器的逻辑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其能够正常稳定运行。
关键词 ICB总线 DMA S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法对9~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脑类淋巴系统改变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滢莹 苏醒 +3 位作者 吉兆正 陈佳璐 李雪 刘靖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基于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法(DTI-ALPS)探讨9~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男性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改变,以及沿血管周围间隙(ALPS)指数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目的:基于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法(DTI-ALPS)探讨9~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男性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改变,以及沿血管周围间隙(ALPS)指数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9~18岁男性34例,以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男性对照30例。采集所有受试者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并计算ALPS指数,比较2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和双侧ALPS指数(ALPS-L、ALPS-R)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检验双侧ALPS指数与社交反应量表(SRS)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D组ALPS-L及ALPS-R指数显著减低(t=2.060,P=0.044;t=2.675,P=0.010)。总体ALPS-L与SRS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均>0.05),总体ALPS-R与SRS社交认知因子分、社交沟通因子分、社交动机因子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均>0.05),总体ALPS-R与SRS社交知觉因子分、孤独症行为方式因子分及SRS总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309,P=0.013;r=-0.359,P=0.004;r=-0.298,P=0.017)。结论:ASD患者存在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类淋巴系统功能异常与ASD临床症状相关,可能是ASD患者潜在病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类淋巴系统 血管周围间隙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醒 余洋 +1 位作者 王洁 孙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6例中青年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觉负担量表(SPBS)评估自我感受负担情况。收集临...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6例中青年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觉负担量表(SPBS)评估自我感受负担情况。收集临床资料并分析不同临床资料特征者SPBS评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BS评分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法分析SPBS评分与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相关性。采用中介模型分析病耻感在自我感受负担、医学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186例中青年ACI患者SPBS(36.24±5.63)分;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健康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家庭关怀度、慢性病病耻感、医学应对方式、生存质量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SPBS评分与APGAR、SSRS、WHOQOL-BREF、面对维度呈负相关,与SSCI、FoPQ-SF、回避维度、屈服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健康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家庭关怀度、慢性病病耻感、医学应对方式、生存质量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自我感受负担,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青年 多元线性回归 自我感受负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以上人群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现况调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醒 王洁 +2 位作者 刘义锋 孙军 余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调查1623例>40岁人群缺血性脑卒中(CIS)风险现况,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有效预防CI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40岁1623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脑卒中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是... 目的调查1623例>40岁人群缺血性脑卒中(CIS)风险现况,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有效预防CI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40岁1623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脑卒中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是否患有CIS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诱发CIS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对>40岁人群发生CIS的预测价值。结果1623例>40岁人中79例确诊CIS,患病率为4.87%。患病组和未患病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卒中家族史及血清硫氧还蛋白(Trx)、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3(MASP-3)、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Trx>9.10μg·L^(-1)为CIS的危险因素,MASP-3>450.40μg·L^(-1)、MBL>25.31μg·L^(-1)为CIS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Trx、MASP-3、MBL联合预测CI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预测敏感度为91.36%,特异度为78.52%。结论>40岁人群CIS发生风险较高,主要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卒中家族史及血清Trx、MASP-3、MBL水平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岁 缺血性脑卒中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复位摇摆墙的改进Bouc-Wen滞回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醒 阎石 +1 位作者 付江监 孙祥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9,201,共12页
Bouc-Wen模型是一种可表征结构及构件刚度、强度退化等的多功能非线性光滑滞回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结构滞回行为的描述。自复位摇摆墙(Self-centering rocking wall, SCRW)结构由于其优越的抗震和自复位性能,滞回曲线呈“旗帜型”。... Bouc-Wen模型是一种可表征结构及构件刚度、强度退化等的多功能非线性光滑滞回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结构滞回行为的描述。自复位摇摆墙(Self-centering rocking wall, SCRW)结构由于其优越的抗震和自复位性能,滞回曲线呈“旗帜型”。为了更好地表征这种“旗帜型”滞回特性,在Bouc-Wen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好实用性的改进Bouc-Wen滞回模型。改进的Bouc-Wen模型参数是决定结构滞回性能力学特征的关键。由于该模型参数众多且选择范围不明确,为适应该类模型参数高效识别的需求,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程序框图,实现了对该理论模型控制参数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并运用遗传算法对10个SCRW试验结果进行参数识别,对识别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各参数与滞回曲线关键点的关系式,基于统计结果给出了各参数的建议取值范围;最后,通过SCRW拟静力试验对改进的滞回模型和参数取值范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种单自由度改进的Bouc-Wen滞回模型能较好地反映SCRW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无残余变形和强度、刚度退化特点的“旗帜型”滞回特性。所提出的参数取值范围显著提升了改进Bouc-Wen模型的识别精度与效率,识别过程对类似模型的参数识别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摇摆墙 “旗帜形”滞回特性 改进Bouc-Wen模型 模型参数识别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纳米微球及其力响应结构色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安琪 李程程 +2 位作者 苏醒 赵亚萍 蔡再生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1,45,共6页
采用硫化锌(ZnS)为光子晶体结构色材料,利用化学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在120~260 nm的单分散ZnS纳米微球,并以水性聚氨酯(WPU)为背景材料,以涤氨织物为基底,成功制备了力响应光子晶体结构色织物,当受到应力拉伸时,ZnS-WPU结构色织物... 采用硫化锌(ZnS)为光子晶体结构色材料,利用化学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在120~260 nm的单分散ZnS纳米微球,并以水性聚氨酯(WPU)为背景材料,以涤氨织物为基底,成功制备了力响应光子晶体结构色织物,当受到应力拉伸时,ZnS-WPU结构色织物从红色转变为蓝色,且在500次拉伸循环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力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响应织物 光子晶体 ZNS 结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的滑坡灾损土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20
作者 朱牛 刘桦 +4 位作者 王金牛 宿星 石凝 罗栋梁 盖艾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6-1323,共18页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西段的黄河流域上游,一直以来是滑坡事件的高发区,因其突发性造成的次生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防治力度与投...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西段的黄河流域上游,一直以来是滑坡事件的高发区,因其突发性造成的次生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防治力度与投入加大,该区域有关滑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修复手段有了较为全面的提升,特别在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该区域现有的针对性研究方法与灾损土地的修复手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因此,本文就陇中黄土丘陵区滑坡的影响因素和现有修复模式进行综述,首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图示研究区域的环境概况,进而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概括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并就目前滑坡灾损土地修复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以期能够全面阐述滑坡灾损治理的必要性,为未来滑坡治理梳理潜在的研究方向,促进滑坡治理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地区 黄土丘陵 地质灾害 修复模式 人类活动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