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人工智能算法的盾构刀具磨损寿命预测方法
1
作者 宋宜敏 孟秋杰 +2 位作者 马洪福 宋宜祥 乔金丽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53-160,172,共9页
针对复杂地层盾构掘进过程中滚刀磨损量大、使用寿命难以预测且影响滚刀磨损寿命因素具有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分析了复杂地层中安装半径、平均推力、平均贯入度、掘进距离、滚刀半径等对滚刀磨损寿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改进自适应神... 针对复杂地层盾构掘进过程中滚刀磨损量大、使用寿命难以预测且影响滚刀磨损寿命因素具有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分析了复杂地层中安装半径、平均推力、平均贯入度、掘进距离、滚刀半径等对滚刀磨损寿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改进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和遗传规划(GP)的滚刀磨损寿命预测模型。用K-means聚类优化了ANFIS的模糊化输入层,弥补了人为确定模糊集合不规范导致的训练效率低下和系统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GP将滚刀磨损寿命预测问题转化为程序归纳问题,通过树状函数表达式反映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相关影响因素与磨损寿命之间的关系。以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井筒场建设中的滚刀磨损寿命数据为例进行对比分析,2个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8%。GP具有收敛速度快、准确度高和显式表达等优点,在解决盾构滚刀磨损寿命预测的问题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滚刀 磨损寿命预测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遗传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een-Ampt模型的多层结构边坡降雨入渗改进计算方法及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宋宜祥 尹子航 黄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170,共9页
降雨作用下,边坡土体的饱和度及含水率升高,基质吸力减小。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雨水入渗深度对坡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然而传统多层结构边坡的入渗计算方法并未考虑随入渗深度不断变化的基质吸力与层间积水点的形成,且忽略饱和层内沿坡... 降雨作用下,边坡土体的饱和度及含水率升高,基质吸力减小。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雨水入渗深度对坡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然而传统多层结构边坡的入渗计算方法并未考虑随入渗深度不断变化的基质吸力与层间积水点的形成,且忽略饱和层内沿坡体层面流动的部分雨水对入渗过程的影响,亦未考虑潜在滑动面位置随降雨历时的变化。将入渗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并基于Green-Ampt(G-A)入渗模型对传统多层结构边坡的入渗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对每个子过程进行求解,最后将其合并为整体入渗过程的解。在此基础上对层间积水点的形成时刻进行计算,进而分析雨水入渗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并研究降雨强度与雨水入渗深度对边坡不同位置处(湿润锋、饱和层)稳定系数和滑动面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1)基于G-A模型的改进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比传统多层结构边坡入渗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更接近于数值模拟结果。(2)对于多层结构土质边坡,其安全系数随着雨水入渗深度的增加不断降低,并且在层间积水点形成时产生突变现象。(3)随着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边坡中潜在滑动面位置会产生变化,前期潜在滑动面位置出现在湿润锋处,后期则出现在饱和层交界面处。该方法提高了多层结构边坡传统降雨入渗计算方法的精度,更加全面的对多层结构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其工程应用范围亦得到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多层结构边坡 积水点 基质吸力 滑面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粒序砂土体内侵蚀及渗流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宜祥 管景华 +1 位作者 李彦奇 黄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7,共12页
反粒序堆积体常见于高速远程滑坡的流通区和堆积区。针对其粒径上大下小的特殊结构和较强透水性而诱发堆积体不稳定的问题,采用自制的渗流侵蚀试验装置对颗粒粒径为0.075~20 mm的7组连续及间断颗粒级配反粒序土样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反粒... 反粒序堆积体常见于高速远程滑坡的流通区和堆积区。针对其粒径上大下小的特殊结构和较强透水性而诱发堆积体不稳定的问题,采用自制的渗流侵蚀试验装置对颗粒粒径为0.075~20 mm的7组连续及间断颗粒级配反粒序土样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反粒序砂土体渗流侵蚀过程中参数变化和细颗粒迁移模式及规律。结果表明:在反粒序堆积土样中,细颗粒含量和不均匀系数对反粒序砂土体的渗流侵蚀有重要影响,细颗粒含量越高,不均匀系数越大,则起始渗流系数越小。反粒序砂土体发生管涌颗粒跃层后,底层颗粒流失量最多,且粒径为0.075~0.125 mm的颗粒流失比最大。反粒序堆积体整体的渗流能力主要取决于底部的细颗粒含量,细颗粒含量越高,临界水力梯度越大。在连续级配土样中,水力梯度与渗流系数呈二次函数关系;在间断级配反粒序土样中,细颗粒含量超过45%时,土样趋于稳定。反粒序堆积体发生管涌后,其颗粒呈现剥离-沉淀-剥离-沉淀中下层颗粒交替侵蚀的运移模式。研究结果对于该类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粒序 堆积体 细颗粒含量 颗粒迁移 管涌 渗流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Adam-BP神经网络模型的堰塞坝稳定性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宜祥 张晓波 黄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0-138,共9页
现有的堰塞坝稳定性预测模型多为线性模型,无法充分考虑堰塞坝稳定性与其形态特征和水域条件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鉴于此,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和樽海鞘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堰塞坝稳定性预测模型SSA-Adam-BP。该模型通过网... 现有的堰塞坝稳定性预测模型多为线性模型,无法充分考虑堰塞坝稳定性与其形态特征和水域条件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鉴于此,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和樽海鞘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堰塞坝稳定性预测模型SSA-Adam-BP。该模型通过网格搜索法选取确定模型结构的最佳超参数组合,进而利用交叉验证和绘制ROC曲线的方式分别对采用不同优化算法的模型进行评估。使用开源数据库中的全球153例堰塞坝数据对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说明及验证。与传统线性模型的对比表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将SSA与Adam优化算法结合提高了BP模型的全局搜索能力,其平均交叉验证准确率达到了91.73%,能够使用较少的参数实现对堰塞坝稳定性快速准确的预测。SSA-Adam-BP模型对近年来典型工程的稳定性能够准确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系统平台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稳定性 机器学习 稳定性预测 BP神经网络 SSA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MR技术融合的土木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建设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玲 宋宜详 +1 位作者 孔丹丹 阎西康 《高教学刊》 2022年第5期18-21,25,共5页
为适应教育、建筑行业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文章分析VR/MR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一平台、五系统、多模块”的VR/MR实践教学中心建设思路与总体框架,中心将VR/MR技术融入到实验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构成互联互... 为适应教育、建筑行业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文章分析VR/MR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一平台、五系统、多模块”的VR/MR实践教学中心建设思路与总体框架,中心将VR/MR技术融入到实验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构成互联互通的五个系统,形成多模块、多层次、虚拟可扩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多种教学指导模式和多元化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可为同类院校土木工程VR/MR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土木工程 实践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qus在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6
6
作者 宋宜祥 王玲 刘明泉 《山西建筑》 2021年第11期179-180,191,共3页
剖释了传统有限元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涉及的缺陷,介绍了Abaqus软件的模拟框架及特点,而后利用此软件提出了《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应用与探索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先导、课堂实践和案例分析实践等实施手段。基于反馈分析结果表明,... 剖释了传统有限元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涉及的缺陷,介绍了Abaqus软件的模拟框架及特点,而后利用此软件提出了《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应用与探索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先导、课堂实践和案例分析实践等实施手段。基于反馈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工程实践案例的解决能力由于采用Abaqus软件的方案而显著提升,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ABAQUS软件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p-path failure of the rock slopes with large intersection angles between the strikes of strata and surface:a case study
7
作者 ZHANG Juehao HUANG Da +3 位作者 LI Zhao GUO Zizheng song yixiang XIAO Huab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25年第3期931-949,共19页
Rock slopes with large intersection angles between the strikes of strata and surface(RS-LISS)represent a unique type of layered rock slope.These slope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well stabilized and less prone to la... Rock slopes with large intersection angles between the strikes of strata and surface(RS-LISS)represent a unique type of layered rock slope.These slope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well stabilized and less prone to landslides.However,when such slopes contain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discontinuities,their stability is greatly weakened.This study provided innovative insights into the stability of RS-LISS and conducted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ir step-path failure mechanisms.The Riyi landslide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China,was taken as a typical case and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ope were conducted by means of slope mapping,core drilling,and exploratory adits.A large number of steep-dip and gentle-dip joint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slope,along with several critical discontinuities such as faults.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ectonic stresses and river downcutting over geological time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discontinuiti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a numerical model of DFN for the Riyi landslide was develop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lope could develop a sliding surface characterized by a steep back and a gentle base,formed through the stepped interconnection of various discontinuities.Additionally,the deformation of the rock mas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major fault,progressively extending downward.The sliding mass may slide suddenly as a whole along the stepped bottom surface,with the compressional fracture zones as lateral boundaries,presenting a"drawer-like"movement towards the fre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rock slope Step-path failure Slope structure Numerical modeling Failur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乡村建设若干问题刍议 被引量:376
8
作者 曾亿武 宋逸香 +1 位作者 林夏珍 傅昌銮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5,共15页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在立足"三农"、对标城市、审视全国、放眼世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数字乡村建设是通过加强整体规划与配套,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应用...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在立足"三农"、对标城市、审视全国、放眼世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数字乡村建设是通过加强整体规划与配套,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应用,提高农村居民现代信息素养与技能,以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在内容上数字乡村建设包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据资源开发与管理、乡村数字产业化、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五大维度。以协同理论、信息可视化理论和内源式发展理论为代表的经典理论对把握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应坚持顶层设计、试点探索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方法论,注重试点的多层次性、顶层设计与试点探索之间的双向反馈,以及加强对试点实践的理论总结与经验辨识,逐步探索形成全国层面的统一化框架和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赋能 数字治理 农业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
原文传递
软硬互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达 谢周州 +2 位作者 宋宜祥 孟秋杰 罗世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57-1368,共12页
针对软硬互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演化模式尚不明确的问题,基于相似原理以及地质资料,以水泥、石膏等作为相似材料建立3组边坡物理模型:一组为单一硬岩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另外2组为不同层厚比的软硬互层状反倾岩质边坡。通过离心模型... 针对软硬互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演化模式尚不明确的问题,基于相似原理以及地质资料,以水泥、石膏等作为相似材料建立3组边坡物理模型:一组为单一硬岩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另外2组为不同层厚比的软硬互层状反倾岩质边坡。通过离心模型试验,运用图像量测技术,探究软硬互层状反倾岩质边坡与单一硬岩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模式的差异性,分析不同软硬岩层厚比中软岩对于边坡整体倾倒变形程度以及边坡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软硬互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模式与单一硬岩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模式存在差异。前者在倾倒变形过程中产生两级破裂面:主破裂面与次级破裂面,次级破裂面首先贯通,其上浅层岩体失稳,进而深部不连续弯折带相互贯通,主破裂面形成,边坡整体失稳,向下垮落。(2)倾倒变形过程中主破裂面以下岩体几乎未发生倾倒,可将该面定义为倾倒-未倾倒岩体的分界线;次级破裂面发育深度与主破裂面相比更浅,但是其上浅层岩体倾倒变形程度更大,且更易发生失稳破坏,该面为边坡倾倒变形的最危险破裂面。(3)由于软岩强度较弱的影响,软硬互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其破裂面形态呈弧线形,与单一硬岩层状反倾岩质边坡不同。(4)软岩的存在对于边坡的极限承载力与倾倒变形程度也有影响,且软硬岩层厚比不同,影响不同。相比于单一硬岩层状反倾岩质边坡,软硬岩层厚比为1∶1的软硬互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其极限承载力提高,倾倒变形程度减小;而软硬岩层厚比为2∶1的软硬互层状反倾岩质边坡,其极限承载力降低,倾倒变形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软硬互层 倾倒变形 离心模型试验 反倾岩质边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