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AE与API行为特征抽取的恶意软件检测
1
作者 于孟洋 师智斌 +1 位作者 郝伟泽 张舒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4-471,共8页
针对现有检测方法缺乏数据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建模能力、难以提取API调用序列的全局特征,且对API行为语义表示抽取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与API行为特征抽取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通过词嵌入将调用函数表示为语义稠密向量;基... 针对现有检测方法缺乏数据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建模能力、难以提取API调用序列的全局特征,且对API行为语义表示抽取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与API行为特征抽取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通过词嵌入将调用函数表示为语义稠密向量;基于变分自编码器架构,学习数据的潜在状态表示,完成对恶意软件全局特征和模式的提取;采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抽取不同粒度调用子序列的行为语义特征,同时统计调用频率,获取API使用权重信息;综合上述特征进行恶意软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阿里云数据集上达到了97.81%的良/恶性检测精度和93.74%的多分类精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软件检测 变分自编码器 多层卷积神经网络 序列信息 行为语义 频率信息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生成Shapelet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
2
作者 霍帅 师智斌 +2 位作者 窦建民 郝伟泽 石琼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7-1342,共6页
当前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大多针对流量特征集构建检测算法,为充分利用网络流量本身数据信息,降低对人为构建特征集的依赖,采用原始网络流量数据,基于对抗性动态Shapelet网络(ADSN),动态学习Shapelet时序特征,提出一种单尺度输入的ADSN(... 当前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大多针对流量特征集构建检测算法,为充分利用网络流量本身数据信息,降低对人为构建特征集的依赖,采用原始网络流量数据,基于对抗性动态Shapelet网络(ADSN),动态学习Shapelet时序特征,提出一种单尺度输入的ADSN(S-ADSN)流量异常检测方法。将网络会话流中用于建立连接的数据转换为时间序列,基于S-ADSN对原始流量序列样本动态学习和生成Shapelet时序特征,计算Shapelet与流量序列之间的距离向量并通过分类器判断流量类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动态获取具有辨识性的流量时序特征,具有可解释性和早期检测性优点,实现较高的恶意流量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 异常检测 时间序列 时序特征 特征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I序列和预训练模型的恶意软件检测
3
作者 窦建民 师智斌 +2 位作者 于孟洋 霍帅 张舒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4-981,共8页
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特征表达受限、无法捕获API序列全局语义信息,且恶意软件数据集通常包含大量无标注数据,无法直接进行有监督学习等问题,利用自然语言预训练模型技术,提出一种基于API调用序列和预训练模型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使用原始... 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特征表达受限、无法捕获API序列全局语义信息,且恶意软件数据集通常包含大量无标注数据,无法直接进行有监督学习等问题,利用自然语言预训练模型技术,提出一种基于API调用序列和预训练模型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使用原始API序列构建分词器;基于BERT模型构建出动态掩码序列模型进行无监督学习的预训练,同时获取API序列的全局动态编码表示;使用该编码构造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检测出恶意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软件检测 预训练模型 无监督学习 动态掩码 软件调用序列 模型微调 编码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内引流技术治疗腘窝囊肿 被引量:19
4
作者 倪建龙 时志斌 +3 位作者 樊立宏 李涤尘 党晓谦 王坤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对比全关节镜下内引流技术与关节镜联合后方小切口技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腘窝囊肿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30~65(47.8±2.5)岁,病程(8.5±4.2)个月。其中30例接受全关节镜下内引... 目的:对比全关节镜下内引流技术与关节镜联合后方小切口技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腘窝囊肿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30~65(47.8±2.5)岁,病程(8.5±4.2)个月。其中30例接受全关节镜下内引流技术治疗(全关节镜组),30例接受关节镜联合后方小切口技术治疗(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0级恢复率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全关节镜组29例和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组28例获得随访,时间8~20(12.8±2.1)个月。手术时间:全关节镜组(45.32±5.71) min,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组(44.56±3.85) min;术后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0级恢复:全关节镜组23例,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组22例;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全关节镜组84.5±11.2,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组83.2±12.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全关节镜组(5.32±1.25) ml,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组(20.75±8.18) ml;切口长度:全关节镜组(1.51±0.34) cm,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组(7.34±0.75)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均行膝关节MRI检查,无囊肿复发病例。结论:全关节镜下内引流技术与关节镜联合后方小切口技术治疗合并关节内病变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囊肿 关节镜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I序列的可解释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高琪琪 师智斌 +1 位作者 覃月明 雷海卫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2-1648,共7页
针对基于API序列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中,深度学习方法特征可解释性差,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依赖人工设计特征以及忽视数据间时序特性等问题,从时序分类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API序列的可解释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将恶意代码动态API调用序列转换... 针对基于API序列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中,深度学习方法特征可解释性差,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依赖人工设计特征以及忽视数据间时序特性等问题,从时序分类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API序列的可解释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将恶意代码动态API调用序列转换为熵时间序列;使用时间序列分类中的shapelet方法提取具有辨别性的特征;使用多种分类器构造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具有辨别性的时序特征,能够在兼具高准确率的同时提供模型的可解释性分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代码检测 时间序列分类 时序特征 信息熵 沙箱 特征提取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盖他病毒nsP3基因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魏新宇 王铭 +3 位作者 杜炳辰 史智宾 杨德成 王靖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0-915,929,共7页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且高效的检测盖他病毒(GETV)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TV的nsP3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以GETV (SC483株) cDNA作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并克隆至p ET-29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 ET29a-nsP3并经...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且高效的检测盖他病毒(GETV)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TV的nsP3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以GETV (SC483株) cDNA作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并克隆至p ET-29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 ET29a-nsP3并经PCR和测序鉴定。基于该质粒标准品,采用方阵法优化引物、探针浓度以及退火温度,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GETV nsP3基因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绘制标准曲线。以GETV (SC483株、SC266株)、辛德毕斯病毒(SINV)、猪流感病毒(H3N2、SI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等病毒的基因组RNA反转录为cDNA作为模板,利用本实验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仅GETV为阳性,SINV、SIV、TGEV、PEDV、PRRSV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较强;分别以10倍倍比稀释(3.07×10^(-1)拷贝/μL~3.07×10^(8)拷贝/μL)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 ET29a-nsP3作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普通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为30.7拷贝/μL,敏感性是普通RT-PCR的100倍,敏感性较高;分别以同一时间及不同时间提取的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进行组内与组间的重复性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组内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较好。利用本实验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与普通RT-PCR方法分别对来源于GETV感染小鼠的84份组织样品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ETV检出率为95.24%(80/84),而普通RT-PCR对GETV的检出率为67.86%(57/84)。二者的阳性符合率达100%。本研究首次基于GETV nsP3基因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GETV的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他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nsP3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病毒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占 马宁宁 +3 位作者 郭子仪 邓梦梦 史志斌 陈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疱疹病毒感染极为普遍,可表现为原发性、潜伏性或复发性感染,几乎能在所有的动物中建立潜伏感染,且潜伏感染期间病毒保持休眠状态,宿主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机体在受到一些应激后,潜伏的病毒被重新激活,使机体引起复发性感染。目前预... 疱疹病毒感染极为普遍,可表现为原发性、潜伏性或复发性感染,几乎能在所有的动物中建立潜伏感染,且潜伏感染期间病毒保持休眠状态,宿主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机体在受到一些应激后,潜伏的病毒被重新激活,使机体引起复发性感染。目前预防性疫苗免疫接种仍是预防疱疹病毒感染和控制其相应疾病流行的有效手段,然而免疫接种后机体免疫系统虽能够控制感染,但却未能防止机体发生复发性感染并不能提供全面的保护。治疗性疫苗能清除潜伏感染或阻止复发性感染,可以有效地控制此类疾病的复发。因此,接种治疗性疫苗是未来防控和净化疱疹病毒的一种可行策略。本文针对在研的疱疹病毒HSV、EBV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余疱疹病毒治疗性疫苗的研发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 潜伏感染 治疗性疫苗 防控和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病毒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平台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史智宾 王靖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41-1046,共6页
病毒宏基因组学(Viral metagenomics)是一门新兴的用于研究环境及宿主中病毒多样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学科。为了能够更高效、科学地实现宏病毒组数据分析,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动物病毒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质控、... 病毒宏基因组学(Viral metagenomics)是一门新兴的用于研究环境及宿主中病毒多样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学科。为了能够更高效、科学地实现宏病毒组数据分析,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动物病毒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质控、数据的预处理、序列拼接和序列注释等,并根据应用需求,建立了两种基因序列注释策略:基于读长序列分析和基于重叠序列分析。应用该分析平台对一个猪源鼻拭子的混合样品中病毒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样品中存在环状病毒、冠状病毒、细小病毒等60多种病毒,证明该平台可满足动物病毒宏基因组数据分析的需求。动物病毒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平台的建立为动物病毒流行病学监测及疾病防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病毒宏基因组 读长序列分析 重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病毒免疫逃逸相关蛋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宁宁 刘占 +3 位作者 邓梦梦 郭子仪 史志斌 陈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成员,是一类较大的双链DNA病毒,其感染宿主广泛,可感染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主要侵害皮肤、黏膜以及神经组织。一旦感染该病毒,不仅无法根除而且能够潜伏在机体内反复发作,甚至少量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后... 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成员,是一类较大的双链DNA病毒,其感染宿主广泛,可感染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主要侵害皮肤、黏膜以及神经组织。一旦感染该病毒,不仅无法根除而且能够潜伏在机体内反复发作,甚至少量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后死亡。脊椎动物和入侵病原体经过数亿年的共同进化,形成了主要以MHC分子介导的抗原递呈或病毒感染早期引发的干扰素反应等机制,以保护机体免受细胞内病原体侵害。面对动物免疫系统的不断进化,疱疹病毒编码出大量的免疫逃逸蛋白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人和动物部分疱疹病毒免疫逃逸蛋白的研究按功能进行分类,分别对抑制MHC I类分子抗原递呈、TAP对抗原肽的转运以及病毒感染早期引发干扰素反应的疱疹病毒蛋白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人和动物感染其他疱疹病毒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 免疫逃逸 MHC I类分子 TAP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recombinant pB602L-based indirect ELISA assay for detecting antibodies against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n pigs 被引量:2
10
作者 WANG Peng-fei WANG Ming +6 位作者 shi zhi-bin SUN Zhen-zhao WEI Li-li LIU Zai-si WANG shi-da HE Xi-jun WANG Jing-f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19-825,共7页
African swine fever(ASF),caused by 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f domestic and wild pigs.There is no effective vaccine,and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relies mainly on surveillance and ... African swine fever(ASF),caused by 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f domestic and wild pigs.There is no effective vaccine,and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relies mainly on surveillance and early detection of infected pigs.Previously,serological assays,such as ELISA,have been developed mainly based on recombinant structural viral proteins of ASFV,including p72,p54,and p30.However,the antibodies against these proteins do not provide efficient protection against ASFV infection in pigs.Therefore,new serological assays that can be applied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ng serological immune response in vaccinated pigs are still required.In this study,we expressed and purified a recombinant p B602 L protein.The purified p B602 L protein was then used as an antigen to develop an indirect ELISA assay.This assay has no cross-reaction with the anti-sera against the 15 most common pig pathogens in China,such as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pseudorabies virus,and porcine parvovirus.This assay and a commercial ELISA kit were then used to detect 60 field pig serum samples,including an unknown number of antiASFV sera.The coincidence of the two assays was 95%.Furthermore,the p B602 L-based ELISA was employed to test the antibody responses to the seven-gene-deleted ASFV strain HLJ/18-7 GD in pig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body levels in all vaccinated pigs,starting from the 10 th day post-inoculation,have increased continuously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of 45 day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p B602 L-based indirect ELISA assay can be employed potentially in the field of ASFV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pB602L recombinant protein indirect ELISA assay PI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禽流感病毒的时间-空间传播与进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shi zhi-bin WEI LI-LI WANG PENG-FEI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31-1131,共1页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主要在家禽与野鸟间发生流行和传播,偶有跨物种传播感染人。其中AIV H7N9病毒的持续暴发引起了人们对于新型流感大流行的高度关注。早期研究发现H7N9病毒是由野鸟H7、 N9亚型流感病毒与家禽H9N2...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主要在家禽与野鸟间发生流行和传播,偶有跨物种传播感染人。其中AIV H7N9病毒的持续暴发引起了人们对于新型流感大流行的高度关注。早期研究发现H7N9病毒是由野鸟H7、 N9亚型流感病毒与家禽H9N2亚型流感病毒重配而来,经历了不断地进化和重配导致了诸多基因型的产生,并且在H7N9病毒进化过程中某些基因型中基因突变的积累增强了病毒对哺乳动物宿主的适应性。为了消除H7N9病毒的威胁,中国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9月启动了对家禽的强制疫苗接种,这一举措有效地控制了H7N9疫情的持续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疫苗接种 AIV H9N2亚型流感病毒 野鸟 基因突变 流感大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因果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广阳 宋启春 +4 位作者 赵研 李东 刘瑞宇 时志斌 党晓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获取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获取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并选择敏感的SNPs进行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WM)、MR-Egger回归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OR值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异质性和多效性检验。结果纳入4个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随机效应模型IVW法和WM法估计的OR值分别为1.062(95%CI为1.009~1.118,P=0.021)和1.054(95%CI为1.018~1.091,P=0.003),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MREgger回归方程截距项为-0.0268(P=0.798),表明因果估计结果不受基因多效性的影响。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正向因果关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存在使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推断
原文传递
数码技术在金属电化学腐蚀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施志斌 杨上兴 林品增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0-74,共5页
数码显微、延时摄影等数码技术可以应用于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帮助学生观察细节现象及变化过程。在"探究海洋工程中钢管桩腐蚀速率曲线的奥秘"的教学中,数码技术支持下的吸氧腐蚀实验,能促进学生构建供氧均匀和供氧不均匀2种吸... 数码显微、延时摄影等数码技术可以应用于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帮助学生观察细节现象及变化过程。在"探究海洋工程中钢管桩腐蚀速率曲线的奥秘"的教学中,数码技术支持下的吸氧腐蚀实验,能促进学生构建供氧均匀和供氧不均匀2种吸氧腐蚀认知模型,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显微 延时摄影 数码技术 电化学 吸氧腐蚀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8基因251 A/T位点的多态性与亚洲人群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志斌 赵飞 +1 位作者 刘鹏霞 潘晓东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IL-8基因251 A/T位点的多态性与亚洲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日期均从各数据库开...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IL-8基因251 A/T位点的多态性与亚洲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日期均从各数据库开始建库至2018年1月。全面检索IL-8基因251 A/T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计3738例胃癌患者、4497例健康对照者。分析结果显示,IL-8基因251 A/T位点在等位基因模型(A vs T:OR=1.12;95%CI为1.04~1.21;P=0.002)、共显性模型(AA vs AT:OR=1.15;95%CI为1.00~1.32;P=0.050)、相加模型(AA vs TT:OR=1.36;95%CI为1.18~1.57;P=0.000)、相加模型(AT vs TT:OR=1.23;95%CI为1.11~1.36;P=0.000)、显性模型(AA vs AT+TT:OR=1.23;95%CI为1.08~1.40;P=0.002)、隐性模型(TT vs AA+AT:OR=1.26;95%CI为1.15~1.39)下均与亚洲人群胃癌易感性有关。[结论]IL-8基因251 A/T位点多态性与亚洲人群胃癌的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白细胞介素-8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影响TAP肽转运PRV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马宁宁 刘占 +4 位作者 史志斌 赵小月 邓梦梦 郭子仪 陈陆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86-1393,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抑制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肽转运的伪狂犬病病毒(PRV)蛋白。方法和用在线分析软件分析HSV-1 ICP47,BoHV-1 UL49.5.HCMV US6.EBV BNLF2a.CPXV CPXV012等5种已知TAP抑制剂的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域、磷酸化修饰...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抑制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肽转运的伪狂犬病病毒(PRV)蛋白。方法和用在线分析软件分析HSV-1 ICP47,BoHV-1 UL49.5.HCMV US6.EBV BNLF2a.CPXV CPXV012等5种已知TAP抑制剂的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域、磷酸化修饰、亚细胞定位、信号肽、二级结构等,筛选出与几种TAP抑制剂相似的PRV蛋白,并对TAP抑制剂和筛选出的PRV蛋白进行同源比对及三级结构预测和分析比较。结果筛选出与TAP抑制剂BoHV-1 UL49.5同样存在--个信号肽、两个跨膜域、主要定位于内质网且核背酸同源性为52.0%的疏水性蛋白PRV gN(UL49.5),以及与HCMV US6同样存在一个信号肽、一个跨膜域、主要定位于质膜和内质网且核昔酸同源性分别为44.9%和47.1%的亲水性蛋白PRV gD(US6)和PRV gC(UL44)。筛选蛋白与同源性较高的TAP抑制剂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域、二级结构等基本类似。结论PRV蛋白的gN(UIL49.5)、gD(US6)和gC(UL44)可能影响TAP的肽转运功能,本研究为揭示TAP介导的PRV蛋白免疫逃逸机制和为与TAP相关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P抑制剂 PRV蛋白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