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枸杞种子萌发的作用
1
作者 荣俊锋 朱佳丽 +2 位作者 张成援 赵彬彬 陈明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25年第1期83-93,共11页
为促进枸杞种子的萌发,探究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NTP)对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及最佳处理工艺。以枸杞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针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对枸杞种子进行处理。固定针板电极距离样液的距离为5 mm,考... 为促进枸杞种子的萌发,探究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NTP)对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及最佳处理工艺。以枸杞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针板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对枸杞种子进行处理。固定针板电极距离样液的距离为5 mm,考察在不同放电时间、放电电压及电解质种类情况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为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枸杞种子处理工艺,通过种皮形貌观察与接触角测定,初步探讨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种皮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电时间为1 h、放电电压为35 k V、150 m L浓度为0.2%的Na_(2)SO_(4)水样条件下,处理后的枸杞种子发芽率为86.67%,未处理的枸杞种子的发芽率为33.33%,发芽率增加了53.34%;活力指数为600.58,没有处理过的种子的活力指数为206.9,活力指数上升了65.55%。处理后种皮变得平整、纹理模糊,种子亲水性增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清洁、高效提高植物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 枸杞 发芽率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碳中和中的应用及潜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莫壮洪 朱俊英 +1 位作者 荣峻峰 宗保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1,I0002,共15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碳中和将对未来30年人类的经济、社会、科技开发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CO_(2)排放的关键措施和技术。微藻CCUS技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_...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碳中和将对未来30年人类的经济、社会、科技开发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CO_(2)排放的关键措施和技术。微藻CCUS技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_(2)并生成高附加值产品,具有环境友好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势。基于碳捕集、利用技术现状,重点阐述了微藻生物固定CO_(2)技术的应用潜力,分析了CO_(2)在养殖体系内的溶解传输及转化过程,深入讨论了提高微藻固碳效率的有效手段,包括强化CO_(2)传质、高效反应器的优化调控等,并对信息化技术助力微藻高效养殖生产进行了介绍;此外,还总结了微藻生物质在生物能源、蛋白替代及高价值产品等领域的多元化利用途径;最后,系统探讨了微藻生物固碳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市场前景及成本优化的策略,以期推动微藻CCUS技术在碳中和中发挥更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气液传质 养殖系统 经济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场协同絮凝处理腈纶废水的研究
3
作者 潘帆 陈明功 +3 位作者 周鑫 赵彬彬 荣俊锋 杨忠连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82-2588,共7页
腈纶废水中具有高浓度悬浮颗粒,具有较高的浊度和化学需氧量,传统絮凝沉淀法分离效率较低。采用高速离心机产生超重力场,协同絮凝方法处理腈纶废水,研究离心时间、转速和絮凝剂添加量等参数对腈纶废水浊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单因素研... 腈纶废水中具有高浓度悬浮颗粒,具有较高的浊度和化学需氧量,传统絮凝沉淀法分离效率较低。采用高速离心机产生超重力场,协同絮凝方法处理腈纶废水,研究离心时间、转速和絮凝剂添加量等参数对腈纶废水浊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单因素研究发现,随絮凝剂浓度、离心时间和转速增加,浊度去除率增大,COD去除率先升后降出现峰值。多因素响应面研究发现,浊度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为絮凝剂浓度影响最大,转速次之,离心时间影响较小;COD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为转速影响最大,絮凝剂浓度次之,离心时间影响程度较小。最优工艺条件为:絮凝剂浓度0.27%、离心时间4.5 min、转速5000 r/min,得到浊度最大去除率为91.52%,COD最大去除率为5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废水 超重力场 絮凝剂 浊度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吸附铅离子的研究及其模拟
4
作者 金芮昕 李伏虎 +3 位作者 张倩玉 张晔 荣俊锋 尤晶 《山东化工》 2024年第24期16-19,共4页
采用活性炭纤维为吸附剂,对溶液中的铅离子进行吸附研究;使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并与实验数据比较,结果较为吻合,然后从吸附床高、进料浓度、进料流量三个方面对吸附剂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较高的吸附床高、... 采用活性炭纤维为吸附剂,对溶液中的铅离子进行吸附研究;使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并与实验数据比较,结果较为吻合,然后从吸附床高、进料浓度、进料流量三个方面对吸附剂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较高的吸附床高、较低的进料浓度和流量对吸附剂吸附离子有利。数值模拟为工业生产放大与优化工艺参数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Aspen adsorption 吸附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层斜井明挖段三维冻结温度场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5
作者 荣隽锋 王彬 梁沈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4-212,共9页
为解决冻结斜井明挖段施工过程中,斜井冻结温度场难以准确预测导致开挖时间及速度无法确定的工程难题,以升富煤矿冻结斜井明挖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地层特性及冻结孔布置参数,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构建三维冻结温度场数... 为解决冻结斜井明挖段施工过程中,斜井冻结温度场难以准确预测导致开挖时间及速度无法确定的工程难题,以升富煤矿冻结斜井明挖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地层特性及冻结孔布置参数,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构建三维冻结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对冻结斜井明挖段施工期间温度场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数值计算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冻结时间条件下,细砂层冻结壁平均温度比中砂层低0.28~2.39℃,细砂层冻结壁有效厚度比中砂层厚0.36~0.59 m。在持续冻结88 d后,明挖段冻结壁平均温度低于-12℃,且不同层位的侧帮冻结壁厚度均能达到4 m以上,底板处的冻结壁厚度均达到5 m以上,满足设计开挖需求。在开挖期间,井帮位置暴露的土体存在“热流侵蚀”现象,但在快速开挖施工的条件下,冻结壁的有效厚度并未减小且冻结壁平均温度仍处于-10℃以下,因此开挖过程中不会发生大范围的冻结壁“软化”现象。基于预测结果,制定了现场开挖方案,由现场实测数据可知,在开挖过程中测点及井帮温度出现轻微波动,但整体温度发展趋势较为稳定,表明施工期间冻结壁是安全稳定的。研究成果可为斜井冻结法凿井的安全施工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法 斜井 明挖段 冻结温度场 三维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多孔硅/石墨/碳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林伟国 孙伟航 +4 位作者 曲宗凯 冯晓磊 荣峻峰 陈旭 杨文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6-1221,共6页
以硅藻土为原料,通过镁热还原反应得到多孔硅,进一步利用砂磨得到纳米多孔硅,然后通过球磨将其与片状石墨和沥青均匀混合,采用喷雾干燥技术造粒,高温煅烧后制备了纳米多孔硅/石墨/碳复合微球.对所得复合微球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以硅藻土为原料,通过镁热还原反应得到多孔硅,进一步利用砂磨得到纳米多孔硅,然后通过球磨将其与片状石墨和沥青均匀混合,采用喷雾干燥技术造粒,高温煅烧后制备了纳米多孔硅/石墨/碳复合微球.对所得复合微球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纳米多孔硅/石墨/碳复合微球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示出较高的可逆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次循环后容量仍为790 mA·h/g,容量保持率可达96.7%)及较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微球 多级缓冲结构 纳米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锆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宗明生 荣峻峰 +2 位作者 林伟国 于鹏 谢婧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5-39,共5页
合成了[N,O]锆非茂配合物二(水杨醛缩苯胺)二氯化锆,对其进行了光谱分析表征,并在不同反应温度、Al/Zr摩尔比、给电子体等条件下,考察了该配合物与Et2AlCl所组成的催化体系对乙烯齐聚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选反应条件下,该... 合成了[N,O]锆非茂配合物二(水杨醛缩苯胺)二氯化锆,对其进行了光谱分析表征,并在不同反应温度、Al/Zr摩尔比、给电子体等条件下,考察了该配合物与Et2AlCl所组成的催化体系对乙烯齐聚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选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11636g(g·h),α-烯烃选择性为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齐聚 温度 AlZr摩尔比 给电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高效净化含PAM废水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荣俊锋 李龙洋 +3 位作者 何媛 张晔 李伏虎 史同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3,共5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含聚丙烯酰胺(PAM)废水,研究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溶液pH对不同浓度PAM溶液化学需氧量(COD)降解率的影响规律,同时还研究了不放电条件下PAM溶液pH以及放电条件下放电时间对不同浓度PAM溶液黏度去除率的影响,...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含聚丙烯酰胺(PAM)废水,研究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溶液pH对不同浓度PAM溶液化学需氧量(COD)降解率的影响规律,同时还研究了不放电条件下PAM溶液pH以及放电条件下放电时间对不同浓度PAM溶液黏度去除率的影响,考察了放电条件下pH对质量浓度1.0g/L PAM溶液黏度去除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影响PAM溶液COD降解率的主次顺序为:放电时间>放电电压>溶液浓度>溶液pH。在放电时间5h、放电电压40kV、PAM溶液质量浓度1.0g/L、pH=1.5时,COD降解率最佳,可达85.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放电电压 聚丙烯酰胺 COD降解率 黏度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处理乳化废液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荣俊锋 魏世晋 +1 位作者 张晔 李伏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1-254,共4页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方式处理乳化废液,旨在探究等离子体处理该类废液的规律。系统研究放电时长、峰值电压、废液初始浓度和无机盐种类等因素对化学需氧量(COD)降解率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废液初始浓度与...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方式处理乳化废液,旨在探究等离子体处理该类废液的规律。系统研究放电时长、峰值电压、废液初始浓度和无机盐种类等因素对化学需氧量(COD)降解率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废液初始浓度与处理效果呈负相关、加入无机盐有助于提升处理效果;增加放电时长、增大峰值电压有利于废液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影响乳化切削废液COD降解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放电时长(C)>峰值电压(B)>乳化废液初始浓度(A)>无机盐种类(D)。即按照1∶200配制的乳化废液,添加0.3000g无水氯化钙,放电峰值电压为30kV,放电时长为4h,COD降解率最好。经过实验验证,此时乳化切削废液COD降解率达87.46%。影响乳化切削废液浊度去除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峰值电压(B)>无机盐种类(D)>乳化废液初始浓度(A)>放电时间(C)。即按照1∶200配制的乳化切削废液,加入0.3000g无水氯化钙,放电峰值电压为35kV,放电时长为3.5h,浊度去除率最优。经过实验验证,此时乳化废液浊度去除率93.12%。本研究为乳化废液净化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放电电压 乳化废液 化学需氧量降解率 浊度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用户的高校图书推荐系统改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容军凤 《图书情报导刊》 2018年第6期25-29,共5页
在信息化社会加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对人们的信息需求提供了保障,但是信息的利用率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而信息过载却成为读者借阅过程中的障碍。通过系统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对现有的图书馆图书推荐系统进行了改进,预期可实现面向用... 在信息化社会加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对人们的信息需求提供了保障,但是信息的利用率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而信息过载却成为读者借阅过程中的障碍。通过系统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对现有的图书馆图书推荐系统进行了改进,预期可实现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推荐功能并打造出互动性阅读社区,最终构建一个高效、实用的图书馆图书推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个性化服务 图书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处理工业排放硝酸废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煦 荣峻峰 +1 位作者 朱俊英 宗保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2-691,共10页
水处理是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工生产的重要方面,其中含硝酸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工业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反硝化法、化学还原法与中和法等对含硝酸废水进行脱硝处理的方法,针对这些方法成本高、形成二次污染和氮元素资... 水处理是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工生产的重要方面,其中含硝酸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工业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反硝化法、化学还原法与中和法等对含硝酸废水进行脱硝处理的方法,针对这些方法成本高、形成二次污染和氮元素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指出目前仍然缺乏对高含量硝酸废水进行处理的理想技术。随后重点介绍了使用微藻对废水中的硝酸进行脱除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路线,并对藻种、硝酸废水特征与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根据对微藻处理方法进行的初步技术经济性分析,提出了废水处理与微藻生物产品生产相结合这一环保新模式,为降低环保装置的运行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出微藻应用于废水处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完善,从而在破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废水 硝酸 反应器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背景下的图书馆角色再造
12
作者 容军凤 《图书情报导刊》 2018年第10期13-18,共6页
MOOC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概述了MOOC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图书馆参与MOOC建设的理论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MOOC背景下图书馆角色再造的方向,即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可以在MOOC推... MOOC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概述了MOOC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图书馆参与MOOC建设的理论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MOOC背景下图书馆角色再造的方向,即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可以在MOOC推广、信息素养培训、版权支持服务、MOOC学习场所提供、资源向导几个方面进行服务创新,同时指出MOOC背景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要根据MOOC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和改进,最终形成双赢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图书馆 图书馆员 角色再造 服务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碳减排与生物质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煦 荣峻峰 宗保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71,共10页
微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或细胞聚集体生物,能够高效地吸收CO_(2)并固定在微藻生物质中,有望在CO_(2)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_(2)的机理,综述了影响微藻固定CO_(2)效率的因素以及微藻生物质的主要利用途... 微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或细胞聚集体生物,能够高效地吸收CO_(2)并固定在微藻生物质中,有望在CO_(2)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_(2)的机理,综述了影响微藻固定CO_(2)效率的因素以及微藻生物质的主要利用途径,分析了微藻生物技术固定CO_(2)实现生物质利用的经济性,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二氧化碳 生物能源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耿煌 黄凰 +1 位作者 荣峻峰 达志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9-650,共12页
单原子催化剂最大限度地提高金属利用率,提升催化剂的性能,并促进对多相催化的过程与机理的认识向原子级别层面深入。近年来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发展迅猛,在某些特定反应中已达到媲美甚至超越贵金属催化的性能,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提... 单原子催化剂最大限度地提高金属利用率,提升催化剂的性能,并促进对多相催化的过程与机理的认识向原子级别层面深入。近年来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发展迅猛,在某些特定反应中已达到媲美甚至超越贵金属催化的性能,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提供了新的可能,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表征方法及其在电催化、加氢及脱氢反应、液相氧化反应、光催化还原CO_2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非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非贵金属 电催化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O_(3)/H_(2)O_(2)烟气脱硝兼微藻养殖组合工艺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士焜 郭宝文 +2 位作者 宗保宁 荣峻峰 朱俊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采用HNO_(3)/H_(2)O_(2)酸性氧化吸收液对含NO_(x)模拟烟气进行脱硝处理,并以脱硝后的吸收液作为微藻养殖的氮源。分析吸收塔填料高度对烟气脱硝效果的影响;考察烟气中金属离子含量、微藻培养液中微量元素含量和pH对吸收液中H_(2)O_(2)... 采用HNO_(3)/H_(2)O_(2)酸性氧化吸收液对含NO_(x)模拟烟气进行脱硝处理,并以脱硝后的吸收液作为微藻养殖的氮源。分析吸收塔填料高度对烟气脱硝效果的影响;考察烟气中金属离子含量、微藻培养液中微量元素含量和pH对吸收液中H_(2)O_(2)分解的影响;探究HNO_(3)/H_(2)O_(2)用于蛋白核小球藻培养所需氮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吸收塔中加载填料能够增强气液接触效果,在保证脱硝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液气比;烟气中的铁、钴、镍离子易导致H_(2)O_(2)的分解;含微量元素的微藻培养液、弱酸性培养环境有利于H_(2)O_(2)分解;用HNO_(3)作氮源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速率比用NaNO_(3)作氮源时更高,氮源中含有少量H_(2)O_(2)不影响微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 过氧化氢 脱硝 微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部分替代鱼粉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曲扬华 李煦 +5 位作者 王慧丽 荣峻峰 雷阳 李丹丹 张恩东 武国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87-2198,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螺旋藻部分替代鱼粉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基础饲料以红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进行配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用... 本试验旨在研究螺旋藻部分替代鱼粉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基础饲料以红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进行配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用螺旋藻替代0(SP0,作为对照)、20%(SP20)、40%(SP40)、60%(SP60)和80%(SP80)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择体质健康、规格整齐的罗氏沼虾幼苗1125尾,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5种试验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75尾。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螺旋藻替代20%~60%的鱼粉对罗氏沼虾的生长性能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替代比例达到80%时,罗氏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SP60组和SP80组罗氏沼虾的肝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P80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虾体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SP40组和SP60组虾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虾体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罗氏沼虾血清葡萄糖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P60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P20组和SP4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P60组和SP80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20组和SP8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螺旋藻替代罗氏沼虾饲料中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60%,替代比例过高会导致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下降,且可能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螺旋藻 鱼粉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体组成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废水技术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传根 陈明功 +3 位作者 荣俊峰 王旭浩 刘静茹 汪智伟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262-263,共2页
简述了处理聚丙烯酰胺废水的常见方法,像是絮凝法、机械降解法、生物净化法、Fenton法、光催化氧化法、低温等离子法及复合型处理技术,并对这些处理技术的原理做了阐述和比较其优缺点,最后对聚丙烯酰胺废水处理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废水 复合型处理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芳烃类化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宝文 朱俊英 +2 位作者 李煦 荣峻峰 宗保宁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选取了2种典型的含氮芳烃化合物苯胺和硝基苯,研究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以及蛋白核小球藻对苯胺和硝基苯的潜在去除作用。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暴露于不同浓度苯胺、硝基苯后,生长速率、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下降;蛋... 选取了2种典型的含氮芳烃化合物苯胺和硝基苯,研究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以及蛋白核小球藻对苯胺和硝基苯的潜在去除作用。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暴露于不同浓度苯胺、硝基苯后,生长速率、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下降;蛋白核小球藻对苯胺的耐受性高于硝基苯,在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 g/L,光照强度为55μmol/(m^(2)·s)的兼养培养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对苯胺和硝基苯的48 h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648.6和47.1 mg/L;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在抗氧化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高浓度苯胺(质量浓度大于100 mg/L)和硝基苯(质量浓度大于30 mg/L)仍会导致蛋白核小球藻产生严重的氧化损伤。此外,蛋白核小球藻对培养液中的苯胺有一定去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硝基苯 苯胺 毒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orous Membrane Electrodes via Gradient Coating in Hydrogen Fuel Cell 被引量:2
19
作者 Gu Xianrui Wu Yuchao +1 位作者 Wang Houpeng rong junfe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Fuel cells are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ideal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fossil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Membrane electrodes are the core components in the hydrogen fuel cells.Our work reported the synthesis of t... Fuel cells are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ideal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fossil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Membrane electrodes are the core components in the hydrogen fuel cells.Our work reported the synthesis of the Pt/C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Pt loading,and by changing the Nafion content,hot pressing temperature and hot pressing pressure,the catalyst coated membrane(CCM)spraying process was optimized.Moreover,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model of the single battery membrane electrode was studied quantitatively,and the porous membrane electrode with gradient distribution was fabricated under optimized processing conditions,with excellent electrical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fuel cell membrane electrode Pt/C catalyst polarization curve power density single cel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orphous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被引量:1
20
作者 Zhang Cong Wang Shuaiyang +1 位作者 rong junfeng Mi Wanli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2期1-13,共13页
Hydrogen production by water electrolysis is an important route for generating green hydrogen.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nd inexpensive electrocatalysts is crucial for futur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Amorpho... Hydrogen production by water electrolysis is an important route for generating green hydrogen.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nd inexpensive electrocatalysts is crucial for futur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Amorphous catalysts possess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ith abundant structural defects.In addition,their structures can be tuned to provide more efficient active sites,leading to superior water electrolysis activity compared with their crystalline counterpart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recent progress on amorphous electro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with a focus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under both acidic and alkaline conditions,catalyst synthesis,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catalysts to the hydrogen 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s.Moreover,we highlight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promising opportunities relating to amorphous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SIS water splitting AMORPHOUS SYNTHESIS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