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与共享——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为例
1
作者 任叶飞 王宏伟 +4 位作者 刁红旗 刘也 强生银 周宝峰 温瑞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 针对当前强震动观测网络尚不能给出覆盖震中近场所有区域的地震动输入记录,建立了公里网格的强震动时程快速产出工作的技术框架。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 S6.8地震为例,阐述了各技术环节的详细过程,开展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区域宏观场地条件估计和强震动时程模拟等工作。结果表明:①此次地震释放地震矩达4.7×10^(19) N·m,对应矩震级为7.05;断层滑动以正断层为主并带有少量的左旋走滑分量,最大滑动位移超过了3 m;破裂持续了20多秒,以向北方向破裂传播为主,可能会引起潜在的破裂方向性效应;②给出了30弧秒分辨率的V_(S30)分布图和工程场地分类图,震中附近区域场地以Ⅰ类和Ⅱ类为主,东南方向较大区域的V_(S30)介于260~510 m/s;③给出了近场区域(27°30′N~30°00′N、86°18′E~88°36′E)内14996个虚拟观测点的模拟三分量加速度时程,并由实际观测记录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水平向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可达1.0 g,0.4、0.2 g等值线近似与Ⅸ、Ⅷ度等震线重合,0.10、0.05 g等值线围合区域略小于Ⅶ、Ⅵ度区范围。研究工作和成果可以为震中区域各类承灾体的损伤判别、灾害评估和韧性评估等工作提供合理的地震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时程 定日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随机有限断层模拟 区域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计算的川滇地区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研究
2
作者 赵宇 任叶飞 +3 位作者 张鹏 刘也 王宏伟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我国川滇地区尚未通过场地信息建立各自适用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通过收集川滇地区大量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速度剖面随机生成经验模型,针对不同V S30和土层厚度组合的21种工况进行随机剪切波速剖面模拟... 我国川滇地区尚未通过场地信息建立各自适用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通过收集川滇地区大量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速度剖面随机生成经验模型,针对不同V S30和土层厚度组合的21种工况进行随机剪切波速剖面模拟生成。选取NGA-West数据库中的基岩场地强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进行一维等效线性化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在不同场地和不同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地震动输入下与震级、距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震中距和震级对场地地震反应影响均有限。场地放大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据此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场地非线性效应与现有理论及认识相一致,残差分析亦验证了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四川地区和云南地区的模型系数差异明显,体现了场地条件区域性差异的影响,也表明建立区域性经验模型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川滇地区 场地非线性反应 经验模型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动记录Flatfile研究综述
3
作者 郭文轩 姚鑫鑫 +3 位作者 刘也 王宏伟 任叶飞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强震动记录Flatfile为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高灵敏度地震仪器的发明和全球地震观测网络的建立,强震动记录数据累增,推动了其Flatfile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展现的研究成... 强震动记录Flatfile为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高灵敏度地震仪器的发明和全球地震观测网络的建立,强震动记录数据累增,推动了其Flatfile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展现的研究成果,调研了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简述了强震动记录Flatfile的定义与特点;根据Flatfile的建设目的和数据范围,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强震动记录Flatfile;并综合各类广泛应用的Flatfile,详细探讨了其常见内容及标准化处理方法。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我国在强震动记录Flatfile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动记录 Flatfile 地震动信息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震群的强震动特征初步分析
4
作者 徐桐 周宝峰 +2 位作者 王晓敏 任叶飞 张亚军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5,共14页
2022年6月10日,四川省马尔康市先后发生M_(S)5.8,M_(S)4.1,M_(S)4.4,M_(S)6.0和M_(S)5.2等5次M_(S)>4.0地震,系震群型地震。本研究对此次震群的强震动记录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对加速度记录进行时频分析,并对比了五次地震间的能量分布... 2022年6月10日,四川省马尔康市先后发生M_(S)5.8,M_(S)4.1,M_(S)4.4,M_(S)6.0和M_(S)5.2等5次M_(S)>4.0地震,系震群型地震。本研究对此次震群的强震动记录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对加速度记录进行时频分析,并对比了五次地震间的能量分布情况。通过与第五代区划图对比,分析了不同震级地震的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SA)的衰减关系。同时,计算并对比了五次地震的加速度反应谱和速度反应谱,以及傅里叶幅值谱。结果表明:加速度时程的时频分析和傅里叶谱反映了五次地震具有相似的能量分布形式;第五代区划图中我国青藏地区长轴的衰减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3次M_(S)>5.0地震中PGA,PGV和SA(0.2)的衰减,但一定程度上高估了SA(0.5)和SA(1.0);同一强震动台站的加速度反应谱形状、峰值周期相同,且反应T<0.2 s时高度重合;五次地震的水平向傅里叶谱形状相似,且主梄要频率均出现在10—20 Hz频段内;5五次地震同一台站相同方向的加速度反应谱之间、傅里叶谱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地震 震群型地震 衰减关系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双强震场地液化及其震害特征现场调查分析
5
作者 陈龙伟 刘昊儒 +2 位作者 任叶飞 吴晓阳 袁晓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1-1548,共8页
震害考察是地震工程研究的支柱之一。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中南部发生了两次震级分别为Mw7.8,Mw7.5的罕见双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实地震害考察,对双强震触发的场地液化震害及其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①本次... 震害考察是地震工程研究的支柱之一。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中南部发生了两次震级分别为Mw7.8,Mw7.5的罕见双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实地震害考察,对双强震触发的场地液化震害及其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①本次地震液化具有现象显著、液化面积大、涉及范围广、液化灾害严重等特征;②场地液化震害形式多样,表现为喷砂、地面侧移、地基沉降以及地基丧失承载力等典型液化震害形式,且造成大量建筑物严重破坏;③在两个调查地区发现了液化引发的地面侧移,侧移量从几米至十几米,并直接导致建筑物严重破坏甚至毁坏;④在格尔巴舍(Golbasi)城区发现数十栋建筑物因地基液化丧失承载力而出现严重倾斜(不均匀沉降)、沉降,沉降量从几十厘米到1~2米、倾斜角度从几度到十几度不等,现场测量建筑最大倾斜角度达到20°。通过对土耳其地震场地液化的宏观现象调查分析,认识本次地震触发的液化特征及其震害启示,以期为中国地基液化减灾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土耳其地震 场地液化 液化震害特征 现场调查 地震科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源运动学破裂过程对马尼拉俯冲带潜在海啸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任叶飞 刘杰 +2 位作者 刘也 王宏伟 温瑞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52,共12页
提高对马尼拉俯冲带海啸生成机制的认识对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洋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型俯冲带震源破裂的运动过程对海啸生成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但震源运动学破裂过程对马尼拉俯冲带潜在海啸的影响尚未明确。基于马尼拉俯... 提高对马尼拉俯冲带海啸生成机制的认识对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洋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型俯冲带震源破裂的运动过程对海啸生成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但震源运动学破裂过程对马尼拉俯冲带潜在海啸的影响尚未明确。基于马尼拉俯冲带的典型破裂模型,对不同破裂速度和方向设定的海啸情景开展数值模拟,评估分析破裂速度和方向对海啸波传播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破裂方向相同时,破裂速度越慢,海啸波到时越晚,峰值波高越小;破裂速度相同时,与不考虑破裂运动过程的模拟结果相比,破裂前方的场点峰值波高更大,距离初始破裂位置更近的场点到时越早;不同设定情境下,沿海场点的海啸波到时最大相差10 min左右,峰值波高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速度 破裂方向 马尼拉俯冲带 海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 M_(s)6.8地震强震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聪 周宝峰 +4 位作者 任叶飞 王晓敏 余桦 张亚军 吴华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着重对石棉挖角台站附近震害与地震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三种台站强震动记录的PGA和PGV拟合曲线都比较相近,PGA、PGV拟合曲线与霍俊荣的预测模型较为接近;2)竖向地震动偏大,约38.2%的强震动记录V/H大于2/3,可能是屋顶塌落、柱子扭转和天花板坠落等震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识别出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记录11条,该类记录对长周期结构影响较大;4)所选记录反应谱大多超过了罕遇地震设计谱水平段,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051SMW台站周围房屋破坏较严重,人员伤亡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地震动衰减 竖向地震动 速度脉冲 加速度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烈度计记录的噪声水平评价:以泸定M_(S)6.8级地震为例
8
作者 郭文轩 任叶飞 +4 位作者 姚鑫鑫 岸田忠大 江鹏 王宏伟 温瑞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3-320,共8页
在我国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系统中,烈度计被广泛使用。烈度计的频谱特征主要是通过检定实验室进行标定,但在破坏性地震中,烈度计响应特点缺少必要的研究分析。该文以2022年四川泸定M_(S)6.8级地震为例,对比分析了烈度计记录和强震仪记录... 在我国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系统中,烈度计被广泛使用。烈度计的频谱特征主要是通过检定实验室进行标定,但在破坏性地震中,烈度计响应特点缺少必要的研究分析。该文以2022年四川泸定M_(S)6.8级地震为例,对比分析了烈度计记录和强震仪记录在噪声水平、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高通滤波截止频率(f_(HP))取值以及有效周期范围(T_(max))方面的特点,综合评价了烈度计记录的频谱特征,分析了噪声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在整个频域范围内,烈度计记录的SNR要比强震仪记录平均意义上低一个数量级,可以估计烈度计动态范围较强震仪大致低20 dB;烈度计记录的最佳f_(HP)取值相较于强震仪记录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竖直方向上;烈度计记录的最佳f_(HP)取值更大,反应谱T_(max)较传统强震仪记录在水平方向小1~2 s,在竖直方向小3 s左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合理应用烈度计记录,服务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计记录 信噪比(SNR) 高通滤波截止频率 有效周期范围 泸定6.8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主要开源数据库强震动记录的基本分布特征
9
作者 肖裴渊 任叶飞 +4 位作者 吴玉娇 周宝峰 张亚军 吴华灯 温瑞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62,共10页
强震动数据是地震工程和工程地震领域研究的基础,为了便于高效选取强震动记录,基于以下全球强震动开源数据库:美国USGS、欧洲ESM、日本K-NET和KiK-net、墨西哥RAII-UNAM和新西兰GeoNet,收集整理5.0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动记录40余万组,约15... 强震动数据是地震工程和工程地震领域研究的基础,为了便于高效选取强震动记录,基于以下全球强震动开源数据库:美国USGS、欧洲ESM、日本K-NET和KiK-net、墨西哥RAII-UNAM和新西兰GeoNet,收集整理5.0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动记录40余万组,约150万条,通过震级、台站分布、场地条件、反应谱谱型等强震动基本信息对强震动记录进行筛选并分类,采用两套标准对场地进行了分类,对绝对加速度反应谱进行归一化,对比分析5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反应谱谱型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结果表明:①美国强震动台站集中分布在西海岸与阿拉斯加地区,较硬的场地占比较高;②日本强震动台站分布密度最高,较软的场地占比较高;③给出了中、美两套规范下的强震动台站场地分类;④从震中距方面考虑,美国为近场强震动记录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国家;⑤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同周期段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开源数据库 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场地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质条件的场地V_(S30)经验估计模型的选用——以新疆地区为例
10
作者 米欣雪 张雨婷 +2 位作者 任叶飞 王宏伟 温瑞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新疆地区地震频发且强度较大,震害较为严重,因此对该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很有必要。场地效应是影响危险性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不同;常用的表征场地条件的重要参数有V_(S30),但在实际工程中通常由于... 新疆地区地震频发且强度较大,震害较为严重,因此对该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很有必要。场地效应是影响危险性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不同;常用的表征场地条件的重要参数有V_(S30),但在实际工程中通常由于经济等原因,钻孔深度无法达到30m,不能直接获取真实的V_(S30)值,因此选用合理的V_(S30)经验估计模型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得到更准确的V_(S30)估计值,本文共收集了新疆地区1 307个工程钻孔数据,针对目前常用的5种经验模型,基于地质图信息将钻孔场地划分为6类年代单元,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分析回归模型的系数,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检验方法分析钻孔的分布特征,选取各类单元最适用的模型。结果表明,相关系数检验法在最适用模型评价方面是失效的,而通过比较对数正态分布检验下的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可选取出各类地质单元最适用模型。最后根据模型选取结果,计算得到全部工程钻孔的V_(S30)值,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出新疆地区V_(S30)值的分布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V_(S30)的潜在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辅助信息,此分析方法也可为我国其他地区V_(S30)经验估计模型的选用提供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地质年代 V_(S30) 相关系数 对数正态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近场、中远场区域性差异的地震动工程输入适用性研究
11
作者 吴玉娇 任叶飞 +3 位作者 肖裴渊 刘也 冀昆 温瑞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5-697,共13页
工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时在本地区观测记录不足的情况下,时常选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强震动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但这些记录是否适用于我国规范要求的场景尚缺乏科学的验证。本文搜集了美国、欧洲、新西兰、日本以及墨西哥地区近十年浅层壳... 工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时在本地区观测记录不足的情况下,时常选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强震动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但这些记录是否适用于我国规范要求的场景尚缺乏科学的验证。本文搜集了美国、欧洲、新西兰、日本以及墨西哥地区近十年浅层壳内地震共1697组强震动观测记录,分析相同场地类别条件下这些记录的归一化反应谱与我国规范设计谱的匹配效果,从全周期、分周期段谱形匹配的角度,验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震动记录作为我国工程结构时程分析地震动输入的适用性,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比较不同国家间地震动的归一化反应谱,验证了地震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说明地震动输入选取时要尽可能选用工程场址所在地区的观测记录。(2)通过对比近、中、远场的归一化平均谱,发现短周期地震动的区域性差异在近场并不突出,地震动输入选取还需考虑距离因素。(3)依据谱形匹配的平均相对误差、平均变异系数和观测记录数量,给出了国外强震动记录是否适用于我国地震动输入选取的评价流程。(4)分别从全周期以及短、中、长分周期段谱形匹配效果的角度,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别下我国地震动输入选取时最优推荐强震动记录的国家或地区,发现在短周期段新西兰的记录最适用,而中、长周期段和全周期段则是日本地区的记录最为适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工程结构时程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取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浅层壳内事件 谱形匹配 工程地震动输入 近场 中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赏食两用百合营养价值分析及其种苗快繁体系的优化
12
作者 庞晓静 马晨晨 +4 位作者 王贞红 王磊 任叶飞 程华 王云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24年第6期929-935,共7页
以5种不同颜色的赏食两用百合(白色、黄色、橙黄色、紫红色和黄红复色)为材料,分析了供试材料田间表型及鳞茎中营养成分的差异,优化其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田间表型分析表明,除花色不同外,供试百合品种株高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白色百合植... 以5种不同颜色的赏食两用百合(白色、黄色、橙黄色、紫红色和黄红复色)为材料,分析了供试材料田间表型及鳞茎中营养成分的差异,优化其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田间表型分析表明,除花色不同外,供试百合品种株高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白色百合植株最高,黄红复色百合植株最矮。从功能性成分上看,橙黄色百合营养价值极具特色,其多糖、总酚酸和总皂苷含量在测定品种中最高,含量分别达50.47、11.56和2.83 mg·g^(-1);黄红复色百合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潜力,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10 mg·g^(-1)。通过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优化,确定了百合鳞茎外植体最佳消毒方式为5%次氯酸钠消毒10 min;百合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为1.0 mg·L^(-1)6-BA和0.2 mg·L^(-1)NAA;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为2.0 mg·L^(-1)6-BA和1.0mg·L^(-1)NAA;百合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浓度0.3mg·L^(-1)IBA和0.5 mg·L^(-1)NAA的MS培养基。研究结果为赏食两用百合健康价值挖掘及种苗扩繁、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赏食两用 营养成分 种苗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随机有限断层的三维地震动模拟方法——鲁甸地震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宏伟 任叶飞 温瑞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传统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只能模拟水平单向地震动,不能完全满足工程抗震设计对三维(两个水平向及竖向)地震动需求。文中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可模拟三维地震动的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利用水平向和/或垂直向P、SV、SH波在频域上的经验... 传统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只能模拟水平单向地震动,不能完全满足工程抗震设计对三维(两个水平向及竖向)地震动需求。文中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可模拟三维地震动的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利用水平向和/或垂直向P、SV、SH波在频域上的经验表达并结合随机相位合成三维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为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模拟了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的三维地震动。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合成的加速度时程波形与观测记录较相似,且模拟记录PGA、0.05~10 s周期段PSA幅值和谱形与观测记录也具有良好一致性,能合理反映地震动随距离的衰减规律;鲁甸地震三维地震动的可靠模拟也验证了路径衰减、路径持时经验模型、高频衰减参数、震源谱衰减率等模拟输入参数的可靠性,可进一步应用于该区域设定地震地震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模拟 随机有限断层方法 三维 鲁甸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抗震规范时程分析中地震动的输入数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冀昆 温瑞智 +1 位作者 任叶飞 尹建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3-751,共9页
针对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规范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数量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结构响应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理论假设,通过500次/组蒙特卡罗抽样,模拟了两种不同输入地震动数量方案下的结构响应参数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表明了3条记... 针对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规范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数量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结构响应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理论假设,通过500次/组蒙特卡罗抽样,模拟了两种不同输入地震动数量方案下的结构响应参数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表明了3条记录下选择响应最大值和七条记录下选择响应平均值两种输入方案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前者计算结果期望值要高于理论均值,且结果受响应离散性影响较大;后者计算结果的期望值就是响应理论均值本身,受响应离散性影响较小.同时对我国某10层平面RC框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3条记录选取最大值的输入方案下结构响应预测均值要显著高于增加记录选取数量和控制记录间离散性的其他输入方案;建议在7条及以上强震动记录下的响应均值的基础上,以记录数量与响应离散性作为参数,通过经验修正公式来计算0.84分位值,以得到满足规范要求的84%以上保证率的计算结果,并对该经验修正公式在我国抗震规范下的适用性做了结构数值模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记录输入 记录间离散性 抗震规范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强震动记录选取的EPA均值目标谱的确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琳 任叶飞 +1 位作者 温瑞智 冀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4-593,I0003,共11页
强震动记录的选取对结构分析的结果影响极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对于强震动记录选取的规定比较宽泛,匹配结果难以达成。以区划图和抗震设计规范为依据,采用强震动记录数据建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有效峰值加速度(EPA)均值目标谱,并将其用... 强震动记录的选取对结构分析的结果影响极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对于强震动记录选取的规定比较宽泛,匹配结果难以达成。以区划图和抗震设计规范为依据,采用强震动记录数据建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有效峰值加速度(EPA)均值目标谱,并将其用于强震动记录选取。EPA均值目标谱体现了场地条件和地震环境对反应谱形状的控制作用,与规范标准谱相比更符合实际的谱形特征。采用EPA均值目标谱全周期匹配选取记录,结果表明匹配程度显著优于规范目标谱,基本满足全周期匹配各周期点上反应谱均值与目标谱相对误差小于20%的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谱 强震动记录 EPA均值目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非参数化谱反演可靠性分析
16
作者 王宏伟 任叶飞 +1 位作者 温瑞智 周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90,共9页
非参数化谱反演是研究地震动震源、传播路径及场地效应的关键技术,反演的可靠性对地震震源物理的准确认识及地震危险性的有效预测具有重要影响.为分析震源和场地项权衡的约束条件、单步法/两步法的选择、震源参数估计等关键环节对反演... 非参数化谱反演是研究地震动震源、传播路径及场地效应的关键技术,反演的可靠性对地震震源物理的准确认识及地震危险性的有效预测具有重要影响.为分析震源和场地项权衡的约束条件、单步法/两步法的选择、震源参数估计等关键环节对反演可靠性的影响,以2016—2017年意大利中部地震序列的地震动谱反演为例,给出确保反演可靠性的合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参考场地的选择显著影响反演可靠性,在综合考虑场地地质资料、观测记录水平/垂直(H/V)谱比等初选基础上,根据震源谱、震源参数等的试算结果最终确定合适的参考场地;非参数化谱反演的单步法和两步法的选取显著影响远场高频路径衰减的反演结果,一定程度上影响高频震源谱,对震源参数估计结果的影响较小,由于两步法的路径衰减项易被场地项干扰,单步法是最佳选择;利用网格搜索方法估计反演震源谱的矩震级、拐角频率和高频衰减参数时,为尽可能避免拐角频率和高频衰减参数之间的权衡,应利用中低频震源谱估计矩震级和拐角频率,当拐角频率大于0.5 Hz时,可不考虑矩震级和拐角频率的权衡对其估计的影响,对于拐角频率较小且震级较大地震可直接利用地震矩计算结果,以提高震源参数估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谱反演 可靠性 参考场地 震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地震引起的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地表同震位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也 任叶飞 +3 位作者 王大任 温瑞智 黄勇 王宏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0,共9页
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理论,运用由不同数据或方法反演得到的4种断层滑动模型,对2022年青海省门源县发生的Mw为6.6级地震在兰新高铁沿线及硫磺沟大桥处引起的地表同震位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发震断层南侧(上盘)整体向东移动,北侧... 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理论,运用由不同数据或方法反演得到的4种断层滑动模型,对2022年青海省门源县发生的Mw为6.6级地震在兰新高铁沿线及硫磺沟大桥处引起的地表同震位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发震断层南侧(上盘)整体向东移动,北侧(下盘)整体向西移动,呈现明显的走滑机制;针对整个受灾区域的同震位移,运用中国地震台网模型计算得到的地表最大位错约3.0 m,最接近现场调查结果3.1 m,而针对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处的地表同震位移,运用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模型都未计算出在该处有明显的位错;运用中国地震台网模型和长安大学模型计算时,硫磺沟大桥均位于发震断层上下盘交界处,但地表最大位错及位置有较大区别,运用前一个模型得到的最大位错约为2.54 m,位于该桥南侧大梁隧道中,而运用后一个模型得到的最大位错约为1.49 m,发生在该桥南侧桥墩处,与震后桥面的最大变形位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高铁 门源地震 滑动模型 Okada位错理论 硫磺沟大桥 同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抗震韧性定量评估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9
18
作者 毕熙荣 冀昆 +2 位作者 宗成才 任叶飞 温瑞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7-430,601,共15页
“韧性城乡”已成为我国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指导方向,韧性定量评估方法是保证其落地和应用的重要基础。首先结合国内外不同工程领域下的抗震韧性研究进展,梳理总结了韧性评价的7个要素:鲁棒性、可靠性、快速性、恢复时长、恢... “韧性城乡”已成为我国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指导方向,韧性定量评估方法是保证其落地和应用的重要基础。首先结合国内外不同工程领域下的抗震韧性研究进展,梳理总结了韧性评价的7个要素:鲁棒性、可靠性、快速性、恢复时长、恢复程度、恢复策略和级联效应;再将现有的韧性定量评估方法按照是否考虑不确定性分为两类,每种方法还可根据是否考虑时间的影响分为静态和动态性能评估方法;进而将现有的国内外面向不同工程对象的韧性量化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类和评价,指出了各类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建议结合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易损性、耐久性、地震风险区划的研究成果、系统特点和行为,因地制宜地改进评估方法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乡 韧性量化评估 工程韧性 灾后恢复 韧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考虑地形特征的场地参数估计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雨婷 任叶飞 +2 位作者 温瑞智 王大任 冀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8-710,共13页
发展基于地形特征的场地参数V_(S30)估计方法因其具有重要应用需求而成为研究热点.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河北省的DEM数据和工程钻孔资料验证了基于决策树理论考虑地形特征的V_(S30)估计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对DEM... 发展基于地形特征的场地参数V_(S30)估计方法因其具有重要应用需求而成为研究热点.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河北省的DEM数据和工程钻孔资料验证了基于决策树理论考虑地形特征的V_(S30)估计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对DEM数据精度的敏感性.得到如下结论:(1)基于决策树理论考虑地形坡度、表面纹理和局部凸度划分了两个地区的16类地形类别,建立了考虑这三项地形特征的V_(S30)预测模型;(2)经验证基于决策树理论考虑三项地形特征的V_(S30)估计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同时存在区域依赖性,需要分区建立适用的V_(S30)预测模型;(3)发现引入了表面纹理和局部凸度两项地形特征后,较使用单一的地形坡度对V_(S30)预测的准确性有所提升;(4)地形分类对DEM数据精度存在敏感性,高精度数据对陡峭的山脉地区划分可能更为详细,而低精度数据则能够对平坦的平原地区识别可能更为充分,相比较而言900 m精度的DEM数据对于基于地形特征的V_(S30)估计方法相对较为实用.上述模型和方法可为发展我国区域场地分类图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理论 地形坡度 地形特征 地形分类 场地参数 V_(S30)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衔接GMPE的城市燃气管网连通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宗成才 冀昆 +3 位作者 毕熙荣 任叶飞 张晓瑞 温瑞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191,共8页
为合理评估城市燃气管网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连通性,以地震动预测方程(GMPE)为输入依据,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给出了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城市燃气管网连通易损性计算方法.首先,在某设定震级下,基于地震动预测方程(GMPE)确定燃气管网... 为合理评估城市燃气管网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连通性,以地震动预测方程(GMPE)为输入依据,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给出了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城市燃气管网连通易损性计算方法.首先,在某设定震级下,基于地震动预测方程(GMPE)确定燃气管网各点的输入地震动强度指标(峰值加速度P ga和峰值速度P gv),同时采用正态分布抽样来模拟随机误差变量的分布以体现不确定性.然后,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确定燃气管网系统各单元失效概率,再通过震后的管网中未通气的节点数量比例来定义连通性的损失指标.最后,计算得到多个设定震级下损失指标的超越概率和连通易损性曲线.本研究基于该流程以中国华北某城市燃气管网作为实例进行连通易损性分析,同时针对地震动预测方程中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市燃气管网在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时的震后各个破坏状态对应的震级均值比不考虑时小接近0.5级,且在不同震级下连通性能超过某破坏状态的概率也偏大.本研究所建议的连通易损性分析流程可以为城市评估整体燃气管网的概率地震风险提供参考,同时较好考虑了地震动的区域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预测方程 燃气管网 连通易损性 蒙特卡罗模拟 地震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