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谱融合的水性油墨印刷品颜色变化预测研究
1
作者 吴梦超 屈永波 +1 位作者 瞿小阳 黄新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0-208,共9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及光谱融合策略,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水性油墨的颜色预测模型,实现水性油墨印刷品颜色准确预测。方法采集不同酒精含量和不同调色墨含量的油墨的近红外光谱反射率和吸光度数据,并测得对应的印刷品的Lab值,然后建...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及光谱融合策略,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水性油墨的颜色预测模型,实现水性油墨印刷品颜色准确预测。方法采集不同酒精含量和不同调色墨含量的油墨的近红外光谱反射率和吸光度数据,并测得对应的印刷品的Lab值,然后建立单一光谱不同预处理过后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以及基于数据层融合和特征层融合的PLS模型,最终通过比较预测集决定系数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以及色差来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单光谱建模,基于反射率建立的模型准确率高于基于吸光度建立的模型;数据层融合缺乏稳定性,对L和b值的预测有所提升,对a值的预测几乎不变;特征层融合建模效果明显好于单一光谱和数据层融合,对Lab的预测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0.9961、0.9939、0.9974;RMSEP值分别为0.1421、0.2126、0.2072;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最大色差为0.6783。结论通过光谱特征融合技术能提高油墨颜色预测精度,准确预测出油墨颜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油墨 光谱融合 偏最小二乘法(PLS) 颜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模型的无井区复频域地震反演方法
2
作者 袁航 瞿晓阳 包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8-566,共9页
对基于模型的反演方法而言,合理的初始模型不仅可以补偿缺失的地震低频信息,也能提高地震反演精度和稳定性。然而,在无井或少井区,地球物理反演面临数据匮乏、资料品质不高的问题,难以直接从井数据中得到较丰富的低频信息,因此获取低频... 对基于模型的反演方法而言,合理的初始模型不仅可以补偿缺失的地震低频信息,也能提高地震反演精度和稳定性。然而,在无井或少井区,地球物理反演面临数据匮乏、资料品质不高的问题,难以直接从井数据中得到较丰富的低频信息,因此获取低频模型是无井区地球物理反演和油藏特征描述的关键。为此,针对新区勘探探索了一种基于地质模型的无井区复频域地震反演方法。首先,在考虑断层影响的基础上,参考地震相定性指导宏观趋势,融合了道积分的低频相对变化,充分运用无井区的地质、地震数据,为无井区反演提供可靠的低频信息。之后,根据复频域反演挖掘地震数据低频信息,将无井初始模型作为复频域反演的低频模型,结合盲信号理论提取地震盲子波,最终得到补充低频信息的复频域无井低频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无井区地震反演的低频成分缺失问题。最后,利用模型和实际工区数据测试了新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复频域无井反演弹性阻抗与井上弹性阻抗曲线拟合良好,与有井稀疏脉冲反演结果相比,尽管局部精度略低,但复频域无井反演结果的总体趋势及储层展布特征与有井反演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所提方法在无井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模型 低频模型 拉普拉斯变换 复频域反演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挤喷效应的流体因子弹性阻抗直接反演方法及应用——以渤海湾某裂缝发育储层为例
3
作者 瞿晓阳 瞿禹政 魏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544-553,共10页
流体因子是识别孔隙流体和确定油气藏空间展布的重要依据。随着地球物理勘探向复杂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储层解释面临的挑战也急剧增大。微观孔隙介质理论指出,地下岩石中发育大量力学性质不均一的孔隙和裂缝,当地震波传播时,赋存在较软... 流体因子是识别孔隙流体和确定油气藏空间展布的重要依据。随着地球物理勘探向复杂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储层解释面临的挑战也急剧增大。微观孔隙介质理论指出,地下岩石中发育大量力学性质不均一的孔隙和裂缝,当地震波传播时,赋存在较软的裂缝中的流体受挤压作用会喷射到相邻的硬孔隙中,产生挤喷现象,对流体流动和岩石受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常规Russell流体因子建立Biot理论的基础上,对孔隙流体流动的表征不够充分,可能带来一定的油气解释误差。因此,近年来发展出一种考虑挤喷效应的流体因子,提高了薄层流体识别的可靠性。本研究验证了考虑挤喷效应的K_(fs)流体因子反射方程的AVO特性,并根据弹性阻抗反演思路,提出了K_(fs)流体因子弹性阻抗直接反演方法,提高了K_(fs)流体因子预测的稳定性,为叠前地震流体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因子 挤喷效应 弹性阻抗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金煤层气井检泵情况及防砂防煤粉工艺研究
4
作者 瞿晓阳 包凯 瞿禹政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79-82,69,共5页
当煤层气井出现煤粉卡泵、管柱砂埋等异常后,需要进行检泵作业以恢复气井正常排采。织金区块多薄煤层出砂出煤粉现象严重,极大影响煤层气井的稳定排采,降低气井产能。基于织金煤层气14口检泵作业井,对检泵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地层... 当煤层气井出现煤粉卡泵、管柱砂埋等异常后,需要进行检泵作业以恢复气井正常排采。织金区块多薄煤层出砂出煤粉现象严重,极大影响煤层气井的稳定排采,降低气井产能。基于织金煤层气14口检泵作业井,对检泵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地层出砂出煤粉导致凡尔球座堵死、抽油杆偏磨的影响机理。开展了煤层气井防砂防煤粉井下管柱结构优化设计,利用“筛网隔离+重力分异”原理,实现二次防砂工艺,缓解了管柱砂埋和煤粉卡泵的问题,大大延长了气井检泵周期,现场实践结果证明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排采 修井检泵 防砂防煤粉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酶工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酶定向进化”为例
5
作者 区晓阳 李莉梅 欧阳乐军 《成才之路》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酶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生物学科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酶的生产和应用,是生物与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在大学求学期间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是生物工程主干课以及下游课程。新时代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酶定向进化”课... 酶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生物学科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酶的生产和应用,是生物与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在大学求学期间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是生物工程主干课以及下游课程。新时代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酶定向进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以“目标”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问题导向 酶工程 定向进化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彦钊 孙丕通 +4 位作者 邓东风 孙晶 郎明非 曲晓扬 张绪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4期2681-2685,共5页
目的探讨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01—2017-06收治的36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手术均成功,无死亡,出院时优良31例,轻残5... 目的探讨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01—2017-06收治的36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手术均成功,无死亡,出院时优良31例,轻残5例。结论对于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术前充分准备,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技巧,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巨大动脉瘤 显微外科 开颅夹闭 手术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约束的深度学习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宋磊 印兴耀 +3 位作者 宗兆云 李炳凯 瞿晓阳 郗晓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6-727,I0008,共13页
不同于传统的深度学习反演方法,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先验约束的深度学习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参照地震相类型分割待反演区域,且将区域分割结果作为一种明确的空间约束条件监控网络模型的反演过程;将蕴含丰富低频信息的初始模型作为一种标签... 不同于传统的深度学习反演方法,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先验约束的深度学习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参照地震相类型分割待反演区域,且将区域分割结果作为一种明确的空间约束条件监控网络模型的反演过程;将蕴含丰富低频信息的初始模型作为一种标签以丰富反演结果的低频信息;并使用一种强抗噪性激活函数提高网络模型对噪声数据的适应能力。为降低标签数据的获取难度并保证网络的反演精度,还采取半监督学习方式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将所提方法应用于Marmousi 2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反演效果良好且具有较强抗噪性能;随后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M油田实际勘探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半监督学习 先验约束 抗噪性 波阻抗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结构对褐煤干燥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曲啸洋 李鹏 +3 位作者 周国莉 张磊 刘盼 张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9-956,共8页
研究了胜利和昭通褐煤在低温(60~140℃)干燥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演变,计算了2种不同结构褐煤脱水过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_(eff)),讨论了褐煤孔隙结构参数和水分扩散特性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胜利褐煤的孔隙结构以开放的圆柱形孔隙、平... 研究了胜利和昭通褐煤在低温(60~140℃)干燥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演变,计算了2种不同结构褐煤脱水过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_(eff)),讨论了褐煤孔隙结构参数和水分扩散特性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胜利褐煤的孔隙结构以开放的圆柱形孔隙、平行壁状狭缝孔和尖劈型毛细孔为主;而昭通褐煤以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为主。随着干燥时间增加,2种褐煤比表面积均减小,平均孔径变化趋势与孔容变化相反。随着干燥温度升高,2种褐煤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均增大,平均孔径变化趋势与孔容变化相同。关联动力学参数表明,煤样的孔容比及比表面积都与D_(eff)有较好关联度,2种褐煤的孔容比与比表面积呈正相关;水分扩散系数更是与比表面积呈线性关系。胜利褐煤在孔径小于7 nm时孔容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孔径区间介于7~10 nm的孔容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昭通褐煤在孔径小于10 nm的孔容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孔径区间介于10~20 nm的孔容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种褐煤的D_(eff)均受微孔及较小孔径的中孔控制。同时,计算得出低温干燥过程胜利褐煤的活化能(16.95 kJ/mol)低于昭通褐煤(21.84 kJ/mol),这说明相同条件下胜利褐煤脱水所克服的能垒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孔隙结构 干燥动力学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液态水性油墨印刷品颜色预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楠 黄新国 +4 位作者 白永利 张姗姗 钟云飞 瞿小阳 谢小春 《包装学报》 2022年第6期52-56,共5页
针对印刷品颜色离线检测存在滞后、检测不精准等问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液态水性油墨印刷品颜色预测模型。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和卷积平滑滤波器(SG)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原始光谱数据及预处理后... 针对印刷品颜色离线检测存在滞后、检测不精准等问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液态水性油墨印刷品颜色预测模型。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和卷积平滑滤波器(SG)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原始光谱数据及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分别与印刷品的Lab值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主成分回归(PCR)两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MSC预处理的PLSR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L、a、b值的R^(2)分别高达0.9885, 0.9879和0.9938,预测颜色的平均色差约为0.71。液态水性油墨的近红外光谱可以精确预测印刷品颜色,为印刷品的在线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水性油墨 颜色预测 光谱预处理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主成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耳枫提取物对无水乙醇致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亚萍 李冬玉 +3 位作者 肖琪 曲晓洋 李钦宁 朱粉霞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3期55-61,共7页
目的:研究牛耳枫提取物对无水乙醇致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随机分成空白组和给药组各10只,给药组在24 h内按12.5 g/kg剂量灌胃牛耳枫提取物溶液1次,空白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选取... 目的:研究牛耳枫提取物对无水乙醇致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随机分成空白组和给药组各10只,给药组在24 h内按12.5 g/kg剂量灌胃牛耳枫提取物溶液1次,空白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牛耳枫低、中、高剂量组,每组7只;阳性药组每天灌胃兰索拉唑肠溶片溶液,牛耳枫高、中、低剂量组每天分别按4、2、1 g/kg生药剂量灌胃牛耳枫提取物溶液,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无水乙醇诱导的方法建立胃溃疡模型,观察急性毒性,并测定大鼠胃溃疡面积,计算胃溃疡抑制率,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测定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测定胃组织中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非蛋白质巯基(NPSH)的含量,初探牛耳枫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以12.5 g/kg剂量给大鼠灌胃1次,没有产生毒性,14 d内未发现死亡,14 d后解剖大鼠,脏器没有任何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牛耳枫组胃溃疡损伤面积明显减少;从胃黏膜形态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可得,牛耳枫各给药组组胃黏膜破坏显著减轻;牛耳枫各给药组组能显著性抑制TNF-α和MDA的水平,同时促进IL-10、SOD、GSH、GSH-Px和NPSH的分泌,提升T-Aoc。结论:牛耳枫提取物有很好的保护胃溃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质过氧化、炎症和氧化等因子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耳枫 乙醇诱导胃溃疡 抗炎 活性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指数图板在渤中M油田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国富 夏良冰 +4 位作者 刘广明 屈晓阳 李亚男 王建立 苑仁国 《录井工程》 2019年第1期33-37,137,138,共7页
气测参数图板法是储集层流体类型识别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油质的影响造成解释精度的下降。为了消除油质的影响,提高储集层流体解释的精度,通过对渤中M油田大量的录井、测井、测试、钻井及生产的数据归纳分析,提出反... 气测参数图板法是储集层流体类型识别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油质的影响造成解释精度的下降。为了消除油质的影响,提高储集层流体解释的精度,通过对渤中M油田大量的录井、测井、测试、钻井及生产的数据归纳分析,提出反映储集层流体类型的3个气测烃指数——甲烷指数(COI)、全烃异常指数(TGI)及烃组分指数(DTI),然后依据不同油质分别建立了3个烃指数流体解释图板,可用以有效识别油层、气层及水层,提高了储集层流体的解释符合率。在该油田另外两口井中进行实际验证,平均解释符合率为88.5%,表明该图板的建立对渤中M油田后续的评价及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测校正 油质 甲烷指数 全烃异常指数 烃组分指数 烃指数图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圈区域承载力时空演变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宜 区宇琦 +2 位作者 曲晓阳 张利平 夏军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5-686,共12页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为例,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得到3个时期(2000、2010、2017年)武汉城市圈的人均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分析其不同阶段的承载力状况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7年,城市圈生态承载状况在不断恶化。...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为例,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得到3个时期(2000、2010、2017年)武汉城市圈的人均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分析其不同阶段的承载力状况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7年,城市圈生态承载状况在不断恶化。在2000年城市圈雏形形成时,仅有潜江市和天门市的承载力状况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在2010年城市圈迅猛发展后,武汉市进入生态赤字状态,承载状况与周围城市背离,产生吸聚效应,其他城市生态盈余也大幅下降;2017年城市圈正式进入初级阶段,武汉市影响逐渐向外辐射,产生发散效应,城市圈联合承载雏形形成,但4座城市的生态赤字状况未得到缓解,武汉市人均区域承载力为-2.056 hm^(2)/人,潜江市为-1.787 8 hm^(2)/人,仙桃市为-1.182 3 hm^(2)/人,天门市为-0.630 1 hm^(2)/人。建议在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聚焦生态赤字问题,加强核心区域的区域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生态足迹法 区域承载力 时空演变 产业规划
原文传递
透视虚拟技术在神经介入治疗微导管塑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曲晓扬 张绪新 +3 位作者 李彦钊 周敬斌 徐铭蔚 邓东风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透视虚拟技术在神经介入治疗微导管塑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未破裂窄颈后交通动脉瘤患者,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分为新技术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2组均在术前常... 目的探讨透视虚拟技术在神经介入治疗微导管塑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未破裂窄颈后交通动脉瘤患者,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分为新技术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2组均在术前常规行头颈部CT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新技术组应用透视虚拟现实技术重建4D影像呈现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开口方向,辅助微导管塑型;常规组实施常规介入治疗方式。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成功栓塞2组共60例后交通动脉瘤,新技术组出现并发症患者1例,常规组出现并发症患者5例。新技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9.700±2.583)min]少于常规组[(55.800±1.67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透视虚拟技术塑形微导管,不但缩短了常规手术时间,而且可在术前评估动脉瘤开口、角度以及载瘤动脉是否狭窄等信息,增加了手术可控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虚拟技术 动脉瘤 介入治疗 微导管
原文传递
Study on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for forming steel pipe of pipeline with JCO process 被引量:7
14
作者 ZHAO Jun LI Jian +3 位作者 qu xiaoyang WANG Gang SUN HongLei MA Ru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0期2754-2759,共6页
Based on plastic bending engineering theory and machine vision technology,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for forming steel pipe with JCO proces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y ‘twice pre-bending method’ in the ... Based on plastic bending engineering theory and machine vision technology,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for forming steel pipe with JCO proces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y ‘twice pre-bending method’ in the first forming step, the springback law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 springback law and the target angle, the exact punch displacement which determines the formed angle in each bending step is predicted. In the succedent forming steps, the bending process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exact punch displacement by real-time revising the springback law. And the angle error in each forming step is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actual formed angle with the target angle. By conducting compensation for the last angle error in the next forming step, each precise bending process step is realized. A system of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for forming the steel pipe was developed. A calib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exterior parameters of the CCD camera, in which the equilateral triangle is em-ployed as the calibrating board and only one image needs to be captured.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converts the angle in the image into the actual formed angle, is deriv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lipticity of the formed pipes was less than 1.5% and the high-quality pipes can be manufactured without the worker's operating experience by employing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pipe of pipeline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ALIBRATION JCO process ELLIPTI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