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颖婕 李栋 +3 位作者 秦思思 关昆 毛滢 郭邈 《天津科技》 2024年第8期13-15,共3页
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天津某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提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 对策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和解剖标志定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钱雪琴 朱瑶丽 +5 位作者 练荣丽 王轶 覃偲偲 郑昌艳 马蓉 吕柏成 《新医学》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及解剖标志定位三种方式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行PD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支气管镜引导组(39例)、超声引导组(27例)和解剖标志定位组...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及解剖标志定位三种方式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行PD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支气管镜引导组(39例)、超声引导组(27例)和解剖标志定位组(35例)。收集3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入ICU原因、基础疾病、术前凝血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2组比较,超声引导组术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较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均<0.05/3)。超声引导组术后PaCO_(2)高于解剖标志定位组(P<0.05/3)。结论PDT中进行实时超声引导可了解颈部解剖结构,对于病情复杂严重患者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避免过度通气,或许可作为支气管镜引导或解剖标志定位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支气管镜 超声引导 解剖标志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某三甲综合医院国际人才引进实践
3
作者 郭邈 李栋 +5 位作者 郭颖婕 毛滢 李颖 韩博棽 秦思思 赵峰 《现代医院》 2024年第6期821-823,826,共4页
以天津某三甲综合医院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措施为案例,介绍了该医院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总体概况、目标要求、申报条件、资助情况、考核管理及实施成效等。认为应充分重视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工作,科学规划,构建综合性、... 以天津某三甲综合医院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措施为案例,介绍了该医院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总体概况、目标要求、申报条件、资助情况、考核管理及实施成效等。认为应充分重视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工作,科学规划,构建综合性、国际化的人才引进管理体系;优化服务,为国际人才融入提供各项安置措施;双重保障,引入咨询津贴和科研资助双项激励;强化考核,建立国际特殊人才考评任务分解机制;闭环管理,全力构筑全链条科技人才发展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综合医院 国际人才 引进 实践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Is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长期死亡风险的关联: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覃偲偲 张慧涛 +2 位作者 潘海燕 朱瑶丽 曾利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 研究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长期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纳入年龄≥18岁、首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并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 目的 研究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长期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纳入年龄≥18岁、首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并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过PPIs(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将患者分为PPIs组和非PPIs组。对比2组基线数据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使用PPIs与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CU死亡风险、30 d死亡风险、90 d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 015例患者,其中PPIs组402例,非PPIs组613例。基线资料显示,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ICU死亡率、30 d死亡率、90 d死亡率分别为15.37%,13.60%,20.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相对于非PPIs组,PPIs组的ICU死亡风险较低(P=0.00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在调整多个变量后的结果显示,PPIs组相对于非PPIs组的ICU死亡风险比为0.671 9 [95%CI(0.478 8,0.942 8),P=0.021],但2组患者30 d和90 d的死亡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使用PPIs可能会有效降低患者的ICU死亡风险,但对患者的30 d死亡风险和90 d死亡风险没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 死亡风险 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模型下大型综合三甲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栋 王瑞涛 +4 位作者 毛滢 李颖 韩博棽 秦思思 王欢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55-56,共2页
以SWOT分析法为工具,以某直辖市综合三甲医院为例,重点分析了该类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优势、劣势、外部机会与发展压力等4方面因素,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和思考,力求提出一些对该类型医院的人才队... 以SWOT分析法为工具,以某直辖市综合三甲医院为例,重点分析了该类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优势、劣势、外部机会与发展压力等4方面因素,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和思考,力求提出一些对该类型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有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大型综合三甲医院 人才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光合、产量及茎秆抗倒的影响 被引量:76
6
作者 程彬 刘卫国 +11 位作者 王莉 许梅 覃思思 卢俊吉 高阳 李淑贤 Ali RAZA 张熠 Irshan AHMAD 敬树忠 刘然金 杨文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084-4096,共13页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和玉米(正红-5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方式,设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带状单作2个水平,副因素为大豆的3个种植密度(PD1=17株/m^(2),PD2=20株/m^(2),PD3=25株/m^(2)),研究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冠层内部光环境变化、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动态、田间倒伏率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中后期受高位作物玉米遮荫和自荫性增加的影响,其植株群体冠层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能力、分枝数及产量显著降低,但受玉米影响的程度因大豆种植密度的不同而不同。在间作模式下,PD1和PD2处理的大豆植株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比PD3处理分别增加了45.4%和24.8%,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46.1%和12.3%,单株有效荚数分别增加了53.2%和27.2%,单株分枝数分别增加了270.4%和140.9%,田间倒伏率分别降低了50.3%和19.3%。相关性分析发现,间作大豆的田间倒伏率与冠层内部光合有效辐射、叶片净光合速率、茎秆抗折力、茎叶干物质比、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无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下,20株/m^(2)的大豆密度(PD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降低植株田间大豆倒伏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光合有效辐射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根茬混合后的腐解特性
7
作者 王莉 周涛 +9 位作者 刘婷 武云霞 杜勇利 李淑贤 高阳 覃思思 温冰消 黄家乐 刘卫国 杨文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90-1196,共7页
玉米/大豆套作可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研究间套作作物根茬分解、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阐释该系统中作物养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方式,控制根茬总量为2%(2 g根茬+98 g土壤),分别... 玉米/大豆套作可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研究间套作作物根茬分解、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阐释该系统中作物养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方式,控制根茬总量为2%(2 g根茬+98 g土壤),分别设置单独的大豆根茬(S)和玉米根茬(M)及两种根茬按3∶1、1∶1和1∶3混合(分别表示为SM 3∶1、SM 1∶1和SM 1∶3)共5个不同根茬配比处理和1个不加根茬处理(CK),动态测定根茬矿化速率,碳、氮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前9 d,根茬矿化速率最快,而后矿化速率逐渐降低,到培养60 d后所有处理根茬矿化速率趋于稳定。整个培养周期内玉米根茬CO_2累积释放量显著高于大豆根茬处理,但SM 1∶3处理的CO_2累积释放量始终高于其他处理。培养结束后,SM 1∶3处理的有机碳矿化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茬总碳含量在前10 d无显著变化,10~60 d时显著降低,后趋于平稳。培养结束后SM 1∶3处理的根茬碳含量相比初始值降低最多,降幅达到24.8%,其次是玉米根茬(M)处理,降幅为21.4%,大豆根茬(S)处理碳含量降低最少,为9.7%。根茬总氮含量在前10 d显著降低,10~100 d总氮含量显著增加。培养结束后大豆根茬(S)总氮含量最高,SM 1∶3处理总氮含量最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培养周期内呈先增加后降低而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培养结束后与CK相比,SM 1∶3、SM 1∶1、M、S和SM 3∶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89.4%、58.8%、47.1%、41.2%和37.5%。因此,玉米、大豆根茬混合后在土壤中的矿化速率、养分释放速率明显高于单一根茬处理,且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在本试验所选的3种配比中,SM 1∶3的配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根茬腐解 养分释放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经济视角的区域医疗资源分配问题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秦思思 李栋 +3 位作者 郭颖婕 李颖 韩博琴 郭邈 《天津科技》 2023年第9期62-65,共4页
市场经济受到供需规律的影响,医疗资源也不例外,在市场机制失灵时,医疗资源也存在冗余和紧缺并存的情况,推动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就成为了缓解此问题的对策之一。国家为平衡医疗资源配置和提高偏远地区居民就医可及性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尝试... 市场经济受到供需规律的影响,医疗资源也不例外,在市场机制失灵时,医疗资源也存在冗余和紧缺并存的情况,推动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就成为了缓解此问题的对策之一。国家为平衡医疗资源配置和提高偏远地区居民就医可及性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包括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进行卫生信息化改革等。基于共享经济的视角,解释了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列举了政府为此所进行的实践,剖析了当前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举措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医疗资源 共享经济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tudy on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masses in the west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area 被引量:7
9
作者 ZHANG Qilong LIU Hongwei +2 位作者 qin sisi YANG Dezhou LIU Zhili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64-74,共11页
On the basis of the CTD data and the modeling results in the winter and summer of 2009,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masses in the west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a cluster analysis ... On the basis of the CTD data and the modeling results in the winter and summer of 2009,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masses in the west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a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s and temperature-salin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mass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of distinct seasonal difference. In the west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area, there are three water masses during winter, i.e., continental coastal water(CCW), Taiwan Warm Current surface water(TWCSW) and Yellow Sea mixing water(YSMW), but four ones during summer, i.e., the CCW, the TWCSW, Taiwan Warm Current deep water(TWCDW) and the YSMW. Of all, the CCW, the TWCSW and the TWCDW are all dominant water masses. The CCW,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a low salinity, has lower temperature, higher salinity and smaller spatial extent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The TWCSW is warmer, fresher and small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and it originates mostly from the Kuroshio surface water(KSW) northeast of Taiwan, China and less from the Taiwan Strait water during winter, but it consists of the strait water and the KSW during summer. The TWCDW is characterized by a low temperature and a high salinity, and originates completely in the Kuroshio subsurface water northeast of Taiw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China Sea water mas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Taiwan Warm Current wa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thermohaline structur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被引量:4
10
作者 qin sisi ZHANG Qilong YIN Baosh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44-53,共10页
Using the 28℃ isotherm to define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WPWP thermohaline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monthly-averaged sea temperature and salini... Using the 28℃ isotherm to define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WPWP thermohaline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monthly-averaged sea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from 1950 to 2011, and the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monthly-averaged wind, precipitation, net heat fluxes and current velocity data. A△T=-0.4℃ is more suitable than other temperature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the mixed layer (ML) and barrier layer (BL) over the WPWP using monthly-averaged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The WPWP has a particular thermohaline structure and can be vertically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i.e., the ML, BL, and deep layer (DL). The BL thickness (BLT) is the thickest, while the ML thickness (MLT) is the thinnest. The MLT has a similar seasonal variation to the DL thickness (DLT) and BLT. They are all thicker in spring and fall but thinner in summer. The temperatures of the ML and BL are both higher in spring and autumn but lower in winter and summer with an annual amplitude of 0.15℃, whil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DL is higher in May and lower in August. The averaged salinities at these three layers are all higher in March but lower in September, with annual ranges of 0.41-0.45. Zonal currents, i.e., the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SEC) and North Equatorial Counter Current (NECC), and winds may be the main dynamic factors driving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WPWP thermohaline structure, while precipitation and net heat fluxes are both important thermodynamic factors. Higher (lower) winds cause both the MLT and BLT to thicken (thin), a stronger (weaker) NECC induces MLT, BLT, and DLT to thin (thicken), and a stronger (weaker) SEC causes both the MLT and BLT to thicken (thin) and the DLT to thin (thicken). An increase (decrease) in the net heat fluxes causes the MLT and BLT to thicken (thin) but the DLT to thin (thicken), while a stronger (weaker) precipitation favors thinner (thicker) MLT but thicker (thinner) BLT and DLT. In addition, a stronger (weaker) NECC and SEC cau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hree layers to decrease (increase), while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salinity at the ML, BL, and DL might be controlled by the subtropical cell (S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thermohaline structure barrier layer mixed layer seasonal vari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 GIS预测蜡梅适生域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9
11
作者 秦思思 颜玉娟 欧阳晟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3期49-56,共8页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我国二级濒危珍稀植物,是重要的冬季传统观花植物。利用已报道的246个分布点和worldclim中提取的19个气候因子,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对蜡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分析,...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我国二级濒危珍稀植物,是重要的冬季传统观花植物。利用已报道的246个分布点和worldclim中提取的19个气候因子,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对蜡梅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蜡梅的潜在适生范围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西南的四川盆地、华中、华东及华北的中南部地区,其他地区则适应性较低。温度是影响蜡梅分布的决定性因子,其中,当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接近0℃,等温性范围为0—10℃,降雨量变异系数约为45时,蜡梅的分布概率最大。与原分布区相比较,蜡梅的适生区范围正向中国东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迁移。ROC曲线检验评价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ROC曲线分析法的面积(AUC)值为0.986,预测结果达到了极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MAXENT Arc GIS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醉鱼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思思 颜玉娟 曾倩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6,81,共5页
以醉鱼草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0.4%、0.8%、1.2%、1.6%、2.0%、3.0%等6个浓度梯度的EMS溶液处理12 h、24 h、48 h,旨在探究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对醉鱼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适诱变浓度和时间组合,为后期构建醉鱼草EMS... 以醉鱼草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0.4%、0.8%、1.2%、1.6%、2.0%、3.0%等6个浓度梯度的EMS溶液处理12 h、24 h、48 h,旨在探究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对醉鱼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适诱变浓度和时间组合,为后期构建醉鱼草EMS突变群体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MS对醉鱼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长度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幼苗越矮;EMS浓度为3.0%、处理时间为48 h时,其相对发芽率最接近半致死浓度,为醉鱼草EMS诱变体库建立的适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鱼草 甲基磺酸乙酯(EMS)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醉鱼草属植物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欧阳晟 秦思思 +2 位作者 陈王赋 颜玉娟 陈月华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3期165-173,共9页
为分析园林观赏植物醉鱼草属Buddleja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和环境因子对其在地理分布上的影响,基于世界气候数据网提供的19个气候因子数据,以及中国地区内128份可查证的分布点,运用最大熵模型及相关生物地理软件,模拟醉鱼草属植物在中国... 为分析园林观赏植物醉鱼草属Buddleja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和环境因子对其在地理分布上的影响,基于世界气候数据网提供的19个气候因子数据,以及中国地区内128份可查证的分布点,运用最大熵模型及相关生物地理软件,模拟醉鱼草属植物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并通过刀切法得出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醉鱼草属植物潜在适生区为西南云贵地区和东南江浙一带;暖季降雨量、冷季均温、温度季节变异系数、降雨季节变异系数是影响醉鱼草属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其适宜生长在暖季降水量为200—2500 mm,冷季均温为-20—20℃的地区;醉鱼草适生区与年降水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分布边界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生区预测 最大熵模型 ARCGIS 醉鱼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志强 秦思思 +2 位作者 张昕昕 张秀玲 殷倩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1年第5期7-14,共8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于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使用Siemens 3.0 T磁共振检出的总共188例患有210个乳腺肿瘤(136个恶性和74个良性)的患者,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于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使用Siemens 3.0 T磁共振检出的总共188例患有210个乳腺肿瘤(136个恶性和74个良性)的患者,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描述指标,在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扫描和T2加权成像上标记肿块(n=182)和非肿块(n=28),同时使用BI-RADS描述指标中DCE、T2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特点,以ADC≤1.255×10-3 mm2/s作为标准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标准,与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结果。结果在模型1中,ADCmean(P<0.003)、DCE肿块边缘(P=0.002)和DCE平台型或流出型增强(P=0.001)与乳腺癌的诊断显著且独立相关。模型2确定ADCmean(P=0.001)、DCE肿块边缘(P=0.001)、早期快速强化(P=0.042)和DCE平台型或流出型增强(P=0.001)与乳腺癌诊断显著独立相关。T2加权成像变量未包含在最终模型中。结论使用3.0 T磁共振采用多通道乳腺专用线圈检查,其DCE和DWI定量和定性描述指标的模型可实现准确的乳腺癌诊断,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且发现T2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没有显著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T_(2)加权成像 3.0 T磁共振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途径与实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甘加俊 林奕军 +4 位作者 熊晴帆 欧阳晟 李双霜 秦思思 严云仙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2期41-46,49,共7页
由于生态修复是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自我调节能力,结构与功能向着有序方向演化的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修复及生境营造相结合是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以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规,相关规范标准及其他文件的相关规定为指导,针... 由于生态修复是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自我调节能力,结构与功能向着有序方向演化的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修复及生境营造相结合是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以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规,相关规范标准及其他文件的相关规定为指导,针对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的现实状况,结合保护区总体规划,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为依托,提出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目标和规划思路,并围绕重点海岸滩涂修复、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修复与生态修复动态智能化监测体系等方面的内容,给出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 生境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火焰喷涂WC-CrC-9Ni硬质合金涂层微观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建勇 覃思思 +4 位作者 欧阳晟 韩旭航 黄杰 李晨龙 王跃明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3年第4期63-67,共5页
WC-CrC-9Ni硬质合金复合涂层具有抗磨损、抗腐蚀等优点。文章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在304不锈钢基材表面制备了WC-CrC-9Ni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304不锈钢基材摩擦系数在0.35~0.70之间变化,磨痕轮廓深... WC-CrC-9Ni硬质合金复合涂层具有抗磨损、抗腐蚀等优点。文章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在304不锈钢基材表面制备了WC-CrC-9Ni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304不锈钢基材摩擦系数在0.35~0.70之间变化,磨痕轮廓深度约为85~100μm,平均磨损量约为3.5×10^(-5)mm^(3)/N·m;WC-CrC-9Ni涂层的摩擦系数相对平稳一些,在0.3上下波动,其磨痕轮廓深度为7~12μm,平均磨损量约为0.19×10^(-5)mm^(3)/N·m,各项参数均明显优于304不锈钢基材,因而该型涂层可大幅提升304不锈钢基材的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WC-CrC-9Ni硬质合金 涂层 微观组织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Ti涂层的微观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建勇 覃思思 +4 位作者 欧阳晟 黄杰 韩旭航 李晨龙 王跃明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3年第5期56-60,共5页
文章以Ti及TiH_(2)粉为原料,分别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Ti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显微形貌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等离子喷涂制备Ti涂层厚度约100~200μm,可观察到明显的层片结构及较多微小孔隙。Ti粉所制备涂层XRD图谱的主衍射峰为TiO,而... 文章以Ti及TiH_(2)粉为原料,分别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Ti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显微形貌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等离子喷涂制备Ti涂层厚度约100~200μm,可观察到明显的层片结构及较多微小孔隙。Ti粉所制备涂层XRD图谱的主衍射峰为TiO,而用TiH_(2)粉所制备涂层XRD图谱的主衍射峰为Ti。Ti粉所制备涂层摩擦系数及磨损量仅为0.179及5.8 mg, TiH_(2)粉末所制备涂层摩擦系数及磨损量分别为0.294及9.9 mg,均优于304不锈钢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Ti涂层 显微结构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Fe/Ni联合次氯酸钠去除水中硝酸盐氮 被引量:1
18
作者 覃思思 徐宇航 +4 位作者 杜志利 王明曦 杨红薇 陈俊敏 张胜利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8-1336,共9页
随着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硝酸盐氮(NO_(3)^(−)-N)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因此,有效去除水中的NO_(3)^(−)-N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在活性炭上原位负载零价铁和镍,制备了载铁/镍双金属活性炭(ACFe/Ni),并联合次氯酸... 随着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硝酸盐氮(NO_(3)^(−)-N)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因此,有效去除水中的NO_(3)^(−)-N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在活性炭上原位负载零价铁和镍,制备了载铁/镍双金属活性炭(ACFe/Ni),并联合次氯酸钠去除水中的NO_(3)^(−)-N。结果表明,AC-Fe/Ni能够快速还原NO_(3)^(−)-N,反应20 min时NO_(3)^(−)-N的去除率为99.29%,比AC-Fe提高40%,且N2选择性提高8%。AC-Fe/Ni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能有效还原NO_(3)^(−)-N,但碱性条件更有利于形成N_(2)。减少材料投加量或提高NO_(3)^(−)-N初始质量浓度均会降低NO_(3)^(−)-N的去除率;共存阴离子、阳离子、有机物对NO_(3)^(−)-N的去除无明显影响。NO_(3)^(−)-N的还原过程总铁释出量仅为0.28 mg·L^(−1),总镍浓度低于0.05 mg·L^(−1)。与此同时,次氯酸钠联用能有效去除出水中的NH_(4)^(+)-N,反应60 min时溶液中残余氨氮仅为0.28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活性炭 铁/镍双金属 次氯酸钠
原文传递
泡排技术清除起伏管道积液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磐 曹学文 +3 位作者 李相 夏闻竹 秦思思 边江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目的】受起伏地形的影响,湿天然气集输及油气混输管道易在沿程起伏及低洼处形成积液。由于起伏集输管道与垂直气井在倾角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作为气井清除积液的成熟方式,泡沫排液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混输管道排液,其可行性需进一步论证... 【目的】受起伏地形的影响,湿天然气集输及油气混输管道易在沿程起伏及低洼处形成积液。由于起伏集输管道与垂直气井在倾角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作为气井清除积液的成熟方式,泡沫排液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混输管道排液,其可行性需进一步论证。【方法】利用气液多相管流试验环路,通过管流试验探究不同倾角条件下泡沫对气液多相流流动特性的影响,并明确含泡沫多相流的起塞作用机制;基于无机盐改变泡沫体系性能,探究泡沫性能变化对含泡沫多相流动特征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分析含不同流动状态下流动特征参数与压力差压的特征。【结果】在与气井倾角差异较大的低起伏管道中,可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清除积液,并对段塞流工况的发生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在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NaCl、MgCl2作为环境影响因素,利用金属网格传感器、高速摄像系统以及压力传感器,进一步探究无机盐条件下SDS水基泡沫排液效果,发现无机盐引起的泡沫性能差异会对泡沫排液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当管道内出现过量稳定泡沫时,会引起管道沿程压降显著增大。【结论】将泡沫排液技术应用于有积液的集输管道排液时,稳定性是选择合适泡沫体系的关键指标之一,且泡沫层对管内介质流动特性的影响与泡沫体系性能之间的联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图14,参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管道 泡沫排液技术 积液 倾角 流动特性
原文传递
气雾化制粉用Laval喷管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韬 曾归余 +2 位作者 肖明清 覃思思 万英豪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19年第5期59-63,共5页
Laval喷管是影响雾化效率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其优化设计,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及workbench和fluent软件进行建模和计算喷管马赫数云图,得出自行研发的紧耦性Laval喷管的最佳喉口直径﹑收缩角和扩张角的大小分别为0.4 mm﹑7°和12&#... Laval喷管是影响雾化效率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其优化设计,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及workbench和fluent软件进行建模和计算喷管马赫数云图,得出自行研发的紧耦性Laval喷管的最佳喉口直径﹑收缩角和扩张角的大小分别为0.4 mm﹑7°和12°以及喷管出口马赫数大小为3.796。通过对因素结果分析,得出扩张角对喷管性能最敏感且喷管出口速度随着扩张角的增大而增大;收缩角对喷管性能影响不明显;喷管出口速度随着喉口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紧耦性Laval喷管的研究,为气雾化喷管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赫数 喷管 扩张角 收缩角 喉口直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