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6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 被引量:43
1
作者 Yoshida A Tsuta K +2 位作者 ohno m 李慧明(摘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546,共1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发生部位非常广泛,多数为良性,约10%的病例表现为侵袭性。根据组织学特征和CD34表达能够对大多数SYT病例做出准确诊断,但SFT组织学的多样性、偶尔出现意外的免疫表型可能对诊断造成困难。分子分析发现大多...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发生部位非常广泛,多数为良性,约10%的病例表现为侵袭性。根据组织学特征和CD34表达能够对大多数SYT病例做出准确诊断,但SFT组织学的多样性、偶尔出现意外的免疫表型可能对诊断造成困难。分子分析发现大多数良恶性SFTs均存在特异性NAB2-STAT6融合基因。但基因检测需要专门的设备,花费较高,无法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染色 STAT6 诊断 组织学特征 CD34表达 病例表现 发生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博来霉素的抗癌机理与人造博来霉素的合成研究
2
作者 ohno m 虞悝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37-341,共5页
1966年梅沢等从轮枝链霉菌分离得博来霉素,化学结构为由罕见的六肽及二糖所组成的糖肽(图1),天然博来霉素为C末端由不同的胺所组成的同系物。初期应用于临床的是博来霉素A_2及B_2的混合物,以后梅沢及共同工作者开发了第二代博来霉素,天... 1966年梅沢等从轮枝链霉菌分离得博来霉素,化学结构为由罕见的六肽及二糖所组成的糖肽(图1),天然博来霉素为C末端由不同的胺所组成的同系物。初期应用于临床的是博来霉素A_2及B_2的混合物,以后梅沢及共同工作者开发了第二代博来霉素,天然博来霉素遂被毒性较低,抗肿瘤活性更佳的Pepleomycin(PEP)及Liblomycin(LIB)所替代(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来霉素 天然 抗癌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是正常高值血压发展为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标志物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洁 叶鹏 +14 位作者 Kuwabara m Hisatome I Niwa K Hara S Roncal-Jimenez CA Bjornstad P Nakagawa T Andres-Hernando A Sato Y Jensen T Garcia G Rodriguez-Iturbe B ohno m Lanaspa mA Johnson RJ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8-1168,共1页
正常高值血压常发展为高血压,是一个与心血管病和脑卒中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相关的事件。然而,正常高值血压发展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仍不清楚。研究者采用年龄(52.1±11.0)岁日本成年高血压患者3584例(2081例为男性)的资料进... 正常高值血压常发展为高血压,是一个与心血管病和脑卒中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相关的事件。然而,正常高值血压发展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仍不清楚。研究者采用年龄(52.1±11.0)岁日本成年高血压患者3584例(2081例为男性)的资料进行前瞻性群体研究,研究对象在2004年被发现处于正常高值血压阶段,并在2009年重新进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高值血压 高血压患者 危险标志物 尿酸 2009年 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 心血管病
原文传递
增加血清钠和血清渗透压是慢性肾脏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5年队列研究
4
作者 刘莉 叶鹏 +14 位作者 Kuwabara m Hisatome I Roncal-Jimenez CA Niwa K Andres-Hernando A Jensen T Bjornstad P milagres T Cicerchi C Song Z Garcia G Sánchez-Lozada LG ohno m Lanaspa mA Johnson RJ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0-530,共1页
已观察到在世界上几个炎热地区环境中工作的个体,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流行并不都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压引起的。实验模型研究已经证明,反复热应激和水分缺乏可导致CKD,并且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高渗透性激活了诱导肾... 已观察到在世界上几个炎热地区环境中工作的个体,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流行并不都是由糖尿病或高血压引起的。实验模型研究已经证明,反复热应激和水分缺乏可导致CKD,并且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高渗透性激活了诱导肾损伤的代谢途径(血管加压素、醛糖还原酶-果糖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独立危险因素 血清渗透压 队列研究 血清钠 血管加压素 醛糖还原酶 实验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