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氨”多点串联无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宁静 惠妮 +4 位作者 宋祖伟 钱备 梁爱琴 蔡娬 王杰 《大学化学》 2025年第1期185-195,共11页
无机化学作为大学化学的基础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多,同时知识点之间独立性强,学生往往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架构。为了实现各章节知识点之间更深入的逻辑关联,本文以“合成氨”及其衍生反应为线设计多点串联的系列教学案例,精编综合例题... 无机化学作为大学化学的基础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多,同时知识点之间独立性强,学生往往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架构。为了实现各章节知识点之间更深入的逻辑关联,本文以“合成氨”及其衍生反应为线设计多点串联的系列教学案例,精编综合例题,从气相反应、溶液行为和微观结构三个层面分别串联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中四大平衡及原子和分子结构等知识点,辅以思维导图,将无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融会贯通,融合课程思政,使学生达成思维训练,完成知识内化的同时实现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学实践显示,该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便于进行复习和记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掌握深度学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多点串联 混合式教学 合成氨 思维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ies on optimization of nitrogen sources for astaxanthin production by Phaffia rhodozyma 被引量:8
2
作者 ni hui CHEN Qi-he +5 位作者 RUAN hui YANG Yuan-fan LI Li-jun WU Guang-bin Hid Yang HE Guo-q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65-370,共6页
Fermentation of Phaffia rhodozyma is a major method for producing astaxanthin, an important pigment with industrial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 To improve astaxanthin productivity, single factor and mixture design... Fermentation of Phaffia rhodozyma is a major method for producing astaxanthin, an important pigment with industrial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 To improve astaxanthin productivity, single factor and mixture design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source on Phaffia rhodozyma cultivation and astaxanthin production.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showed nitrogen source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P. rhodozyma cultivation with respect to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yeast growth and astaxanthin accumulation. Further studies of mixture design experiments using (NH4)2SO4, KNO3 and beef extract as nitrogen source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ree nitrogen sources was very important to astaxanthin production. Valid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nitrogen source was composed of 0.28 g/L (NH4)2SO4, 0.49 g/L KNO3 and 1.19 g/L beef extract. The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batch cultiv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5-L pH-stat fermentor. The maximum amount of biomass and highest astaxanthin yield in terms of volume and in terms of biomass were 7.71 mg/L and 1.00 mg/g,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ffia rhodozyma ASTAXANTHIN Nitrogen sourc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production of elastase by Bacillus licheniformis ZJUEL31410:optimization of cultivation condition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2
3
作者 CHEN Qi-he RUAN hui +2 位作者 ZHANG Hai-feng ni hui HE Guo-q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45-852,共8页
Sequential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types of experimental designs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elastase production from mutant strain ZJUEL31410 of Bacillus licheniformis i... Sequential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types of experimental designs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elastase production from mutant strain ZJUEL31410 of Bacillus licheniformis in shaking flask cul- tures.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conditions stimulating the maximal elastase production consist of 220 r/min shaking speed, 25 h fermentation time, 5% (v/v) inoculums volume, 25 ml medium volume in 250 ml Erlenmeyer flask and 18 h seed age.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predicted maximal elastase activity was 495 U/ml. The application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elastase production. The effects of other factors such as elastin and the growth factor (corn steep flour) on elastase production and cell growth were also investigated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elasti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enzyme-improved production. It is still not clear whether the elastin plays a role as a nitrogen source or not. Corn steep flour was verified to be the best and required factor for elastase production and cell growth by Bacillus licheniformis ZJUEL31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ASE Bacillus licheniformis ZJUEL31410 Cultivation condition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FF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nomic Investigation on the Ultrasonic Atomization Dehumidifying System with Liquid Desiccant and Its Potential Best-Fit Applic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YANG Zili LIAN Zhiwei +2 位作者 ZHONG Ke TAO Ruiyang ni hui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9年第6期547-558,共12页
The performance of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systems can be improved substantially by applying the ultrasonic atomization technology.However,considering the currently-high expense and extra power for the ultra... The performance of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systems can be improved substantially by applying the ultrasonic atomization technology.However,considering the currently-high expense and extra power for the ultrasonic atomizers,it’s unclear if the ultzasonic atomization dehumidifying system(UADS)possesses good economic performance over the conventional packed-bed(PBD)systems.This paper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UADS and PBD.An economic analysis model integrated with the empirical formulae was established while an office building located in Guangzhou,China was employed as the study case.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UADS may fit best for buildings with deep-dehumidification needs but smaller-scal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performance liquid DESICCANT energy SAVING of BUILDINGS ULTRASONIC ATO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状浮动阀压电泵的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严天祥 宋检祥 +2 位作者 倪辉 李先瑄 陈虎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71-1976,1985,共7页
针对球阀压电泵输出性能不佳和伞阀压电泵易于疲劳失效的问题,基于球阀的浮动式工作原理和伞阀的结构特征,设计了一种性能优良且不易疲劳失效的伞状浮动阀压电泵。制作了伞状浮动阀压电泵与球阀压电泵的样机,测试分析了两种泵的输出性... 针对球阀压电泵输出性能不佳和伞阀压电泵易于疲劳失效的问题,基于球阀的浮动式工作原理和伞阀的结构特征,设计了一种性能优良且不易疲劳失效的伞状浮动阀压电泵。制作了伞状浮动阀压电泵与球阀压电泵的样机,测试分析了两种泵的输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驱动电压为300 V(峰峰值)时,伞状浮动阀压电泵的最大流量和最高压力差均优于球阀压电泵。对伞状浮动阀压电泵进行了双入口结构改进,试验对比了双入口与单入口伞状浮动阀压电泵的输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驱动电压300 V_(pp)下,双入口伞状浮动阀压电泵的最大流量和最大压力差分别为121.66 g/min和7.71 kPa,较单入口伞状浮动阀压电泵分别提高17.23%和3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阀 伞状浮动阀 压电泵 流量 压力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ification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anganese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from deep-sea thermophile Geobacillus sp. EPT3
6
作者 ZHU Yanbing LI Hebin +3 位作者 ni hui LIU Jingwen XIAO Anfeng CAI huin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63-169,共7页
Thermostable SOD is a promising enzyme in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rmo-phileGeobacillussp.EPT3 was isolated from a deep-sea hydrothermal field in the East Pacific. A thermo-stable supero... Thermostable SOD is a promising enzyme in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rmo-phileGeobacillussp.EPT3 was isolated from a deep-sea hydrothermal field in the East Pacific. A thermo-stabl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from this strain was purified to homogeneity by steps of fractional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DEAE-Sepharose chromatography, and Phenyl-Sepharose chromatography. SOD was purified 13.4 fold to homogeneity with a specific activity of 3 354 U/mg and 11.1% recovery. SOD fromGeobacillussp. EPT3 was of the Mn-SOD type, judged by the insensitivity of the enzyme to both KCN and H2O2. SOD was determined to be a homodimer with monomeric molecular mass of 26.0 kDa. It had high thermostability at 50&#176;C and 60&#176;C. At tested conditions,SOD wa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presence of some inhibitors and denaturants, such asβ-mercaptoethanol (β-ME), dithiothreitol (DTT), 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 (PMSF), urea, and guanidine hydrochloride.Geobacillussp. EPT3 SOD showed striking stability across a wide pH range from 5.0 to 11.0. It could withstand denaturants of extremely acidic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which makes it useful in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bacillus sp. superoxide dismutase thermostability PUR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藻多糖抑制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段舒舒 郑明静 +3 位作者 洪涛 朱艳冰 倪辉 姜泽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16,共8页
基于体外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单层模型,研究红毛藻多糖(Bangia fusco-purpurea polysaccharide,BFP)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Caco-2细胞的影响以及潜在作用机制。采用CFDA-SE荧光标记技术分析BFP对E.coli黏附Caco-2细胞单... 基于体外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单层模型,研究红毛藻多糖(Bangia fusco-purpurea polysaccharide,BFP)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Caco-2细胞的影响以及潜在作用机制。采用CFDA-SE荧光标记技术分析BFP对E.coli黏附Caco-2细胞单层的影响;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BFP对Caco-2细胞表面整合素β1和E.coli黏附素fimH及E.coli黏附Caco-2细胞导致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细胞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与Occludin)的基因表达情况,最终基于Western Blot分析验证ZO-1、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表明,BFP在质量浓度为400~800μg/mL时能够显著抑制E.coli黏附Caco-2细胞单层;BFP主要通过下调Caco-2细胞表面整合素β1和E.coli黏附素基因fimH的表达抑制细菌的黏附。此外,BFP可显著抑制E.coli及其培养上清液诱导Caco-2细胞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与Occludin)及其基因表达的下调。综上所述,BFP能够抑制E.coli对Caco-2细胞单层的黏附,实验结果可为其开发新型的抗菌产品以及BFP的高值利用和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藻多糖 大肠杆菌 CACO-2细胞 细菌黏附 肠道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制备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氢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凯 毛子剑 +3 位作者 刘学魁 倪辉 李利君 李清彪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为探讨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制备合成工艺,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过程中的氢化工艺,并对氢化产物进行纯化鉴定研究。得到优化氢化工艺为:反应温度25℃、反应压力0.5 MPa、柚皮苷添加量5.8 g/L、NaOH用量为0.21%、反应溶... 为探讨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制备合成工艺,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过程中的氢化工艺,并对氢化产物进行纯化鉴定研究。得到优化氢化工艺为:反应温度25℃、反应压力0.5 MPa、柚皮苷添加量5.8 g/L、NaOH用量为0.21%、反应溶剂为水、反应时间为7.90 h、催化剂为10%的Pd/C、催化剂用量为0.16%。在此条件下,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合成产率为93.11%。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晶纯化,结晶产物经HPLC分析以及核磁共振技术鉴定为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纯度为92%。本研究的优化工艺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压力小、反应时间短、柚皮苷二氢查尔酮产率高、产物容易纯化制备等优点,为工业化生产柚皮苷二氢查尔酮提供了高效的氢化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柚皮苷二氢查尔酮 氢化 钯碳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阶段的坛紫菜营养成分分析及预测模型
9
作者 陈晓晨 倪辉 +3 位作者 姜泽东 陈艳红 杨远帆 杜希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1-384,共14页
为获取不同采收阶段坛紫菜的区分方法,以4个采收阶段坛紫菜为原料,测定其色泽、营养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指标。依据坛紫菜采收阶段与营养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建立模型,预测坛紫菜适宜的采收阶段。结果表明,随着坛紫菜采收阶段的增加,L*... 为获取不同采收阶段坛紫菜的区分方法,以4个采收阶段坛紫菜为原料,测定其色泽、营养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指标。依据坛紫菜采收阶段与营养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建立模型,预测坛紫菜适宜的采收阶段。结果表明,随着坛紫菜采收阶段的增加,L*和b*值显著上升(P<0.05),而a*值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先减小后增加,脂肪和粗纤维分别呈现下降和上升趋势,灰分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此外,三水坛紫菜中鲜味氨基酸的TAV值最高,四水坛紫菜中甜味氨基酸的TAV值最高,只在四水坛紫菜中检测到C16∶1和C18∶3,采收后期坛紫菜的矿物质元素含量高于采收前期。根据除蛋氨酸外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拟合的回归曲线,可准确鉴定不同海域的头水坛紫菜。本研究建立了坛紫菜采收阶段与相关品质指标的关联模型,为不同采收阶段坛紫菜的鉴定筛选及高值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采收阶段 营养成分 相关性分析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藻膳食纤维制备工艺优化
10
作者 董玉婷 马家乐 +6 位作者 郑明静 王永兴 朱艳冰 杨远帆 姜泽东 倪辉 李清彪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5期107-116,共10页
在传统酶法制备膳食纤维的工艺基础上,基于膳食纤维提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及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的差异,对红毛藻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旨在获得高品质红毛藻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通过4种不同制备工艺(酶法制备工艺、高速... 在传统酶法制备膳食纤维的工艺基础上,基于膳食纤维提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及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的差异,对红毛藻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旨在获得高品质红毛藻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通过4种不同制备工艺(酶法制备工艺、高速剪切分散辅助酶法制备工艺、乳杆菌发酵辅助酶法制备工艺、乳杆菌发酵-高剪切分散辅助酶法制备工艺)对红毛藻中膳食纤维进行提取,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乳杆菌发酵-高剪切分散辅助酶法对红毛藻总膳食纤维具有最佳的提取率,较传统酶解法提高1.2倍。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分散转速15 000 r/min、分散时间10 min、料液比1∶60(g/mL),此条件下制备的膳食纤维提取率为(50.32±1.23)%,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2.04±0.45)%、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为(12.73±0.87)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藻 膳食纤维 制备工艺 高剪切分散 持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其组合对白芽奇兰速溶茶粉香气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刘谢缘 马莹 +4 位作者 曾琪 翁淑燚 李利君 倪辉 陈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46-153,共8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探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复合酶处理对特色乌龙茶白芽奇兰速溶茶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复合酶处理后...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探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复合酶处理对特色乌龙茶白芽奇兰速溶茶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复合酶处理后,白芽奇兰速溶茶粉的香气成分和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过氧化氢酶处理组的香气成分含量最高且OAV提高最多,新生成了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糖)、顺式-己酸-3-己烯基酯和反式-β-法呢烯,且与未经处理的茶样相比反式-2-壬烯醛、β-环柠檬醛、反式-2-癸烯醛和反式香叶基丙酮的OAV均显著增加;多酚氧化酶处理组新生成了顺式-己酸-3-己烯基酯、反式-β-法呢烯、反式-β-紫罗兰酮和β-环氧紫罗兰酮,且反式-2-壬烯醛、芳樟醇和反式-β-紫罗兰酮的OAV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复合处理组的香气成分种类最多,新生成了顺式-3-己烯-1-醇、反,反-2,4-庚二烯醛、顺式-β-罗勒烯、反式-2-辛烯醛、反,反-3,5-辛二烯-2-酮、壬醛、5-乙基-6-甲基-3-庚烯-2-酮、丁酸己酯、戊酸叶醇酯、2-甲基丁酸己酯、顺式-己酸-3-己烯基酯、己酸己酯、反式-β-法呢烯和反式-β-紫罗兰酮,且芳樟醇的OAV显著增加。这些酶处理引起的香气成分变化可能与类胡萝卜素氧化降解、脂质过氧化、萜醇类前体糖苷键断裂等机制相关。本研究发现了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复合处理对白芽奇兰速溶茶粉香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为提高速溶茶粉的香气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茶粉 过氧化氢酶 多酚氧化酶 复合酶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速溶琼胶包埋体系负载茶多酚的特性
12
作者 卢奕如 倪辉 +3 位作者 朱艳冰 姜泽东 李清彪 郑明静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50,共11页
为提高茶多酚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卡拉胶和速溶琼胶分别复合乳清蛋白为壁材,制备茶多酚的包埋负载体系。以茶多酚包埋率为主要优化指标,考察卡拉胶和速溶琼胶复合乳清蛋白对茶多酚的负载效果。结果表明:卡拉胶-乳清蛋白包埋体系在p... 为提高茶多酚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卡拉胶和速溶琼胶分别复合乳清蛋白为壁材,制备茶多酚的包埋负载体系。以茶多酚包埋率为主要优化指标,考察卡拉胶和速溶琼胶复合乳清蛋白对茶多酚的负载效果。结果表明:卡拉胶-乳清蛋白包埋体系在pH 2、芯壁比1∶20、壁材质量分数6%时,对茶多酚的负载效果最优,包埋率为(91.94±0.31)%。速溶琼胶-乳清蛋白包埋体系在pH 4、芯壁比1∶25、壁材质量分数为4%时,包埋率最高,达到(98.48±0.39)%。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卡拉胶和速溶琼胶复合体系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高至(49.55±0.00)%和(48.35±0.52)%,两者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90.90±0.23)%和(81.35±0.90)%,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说明卡拉胶-乳清蛋白包埋体系和速溶琼胶-乳清蛋白包埋体系均能够实现对茶多酚的有效保护,尤其是速溶琼胶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海藻胶体作为活性成分的递送壁材提供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卡拉胶 速溶琼胶 乳清蛋白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红藻的体外模拟消化酵解特性及其抗炎作用
13
作者 周怡倩 郑明静 +3 位作者 洪涛 朱艳冰 倪辉 姜泽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9,共12页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消化酵解和细胞炎症模型探究江蓠、红毛藻、麒麟菜和坛紫菜等4种经济红藻的消化酵解特性及其抗炎潜力,为红藻的高附加值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体外模拟口胃肠消化和结肠发酵,测定4种红藻中总糖、还原糖、蛋白质和总...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消化酵解和细胞炎症模型探究江蓠、红毛藻、麒麟菜和坛紫菜等4种经济红藻的消化酵解特性及其抗炎潜力,为红藻的高附加值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体外模拟口胃肠消化和结肠发酵,测定4种红藻中总糖、还原糖、蛋白质和总酚的去向。利用16S r RNA基因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红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发酵产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采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4种红藻发酵产物的抗炎活性。结果:在口胃肠消化过程中,坛紫菜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酚类物质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难以消化的部分到达结肠后充当肠道微生物群的能量来源,其中坛紫菜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短链脂肪酸。同时,4种红藻均表现出调节肠道菌群的能力,包括提高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此外,红藻发酵液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损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红毛藻发酵液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结论:4种红藻经模拟消化后有较好的生物可及性,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同时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潜力,为基于红藻的高值活性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 模拟消化 模拟酵解 肠道菌群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对海带中重金属脱除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陈钰红 邓文辉 +6 位作者 许晶 木尼热·卡地尔 姜泽东 郑明静 蔡真珍 倪辉 林庆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9期7-12,共6页
以福建连江“黄官一号”海带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独使用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及二者混合进行发酵,分析测定不同发酵方式对海带中铅、镉、铜、铁含量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的海带样品铅、镉、铜、铁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不同发酵方式对... 以福建连江“黄官一号”海带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独使用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及二者混合进行发酵,分析测定不同发酵方式对海带中铅、镉、铜、铁含量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的海带样品铅、镉、铜、铁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不同发酵方式对同种重金属的脱除效果存在差异,同种微生物对不同重金属的脱除效果也有不同。其中,酵母菌发酵对海带中铅、镉、铜、铁的脱除率分别为57%、29%、44%与45%;植物乳杆菌发酵对海带中铅、镉、铜、铁的脱除率分别为19%、11%、31%与32%;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对海带中铅、镉、铜、铁的脱除率分别为34%、33%、11%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酿酒酵母菌 植物乳杆菌 重金属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芽奇兰茶味复配胶软糖的研制
15
作者 石亚芳 许玲玲 +6 位作者 林坤城 洪清林 林庆祥 康自强 姜泽东 倪辉 朱艳冰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为研究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凝胶剂在软糖中的应用,通过质构分析和感官评价,确定软糖中复配凝胶剂的比例;综合白芽奇兰茶粉添加量、麦芽糖浆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复合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 为研究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凝胶剂在软糖中的应用,通过质构分析和感官评价,确定软糖中复配凝胶剂的比例;综合白芽奇兰茶粉添加量、麦芽糖浆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复合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软糖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白芽奇兰茶粉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3%,麦芽糖浆添加量质量分数为40%,白砂糖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5%,复合胶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4%,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软糖的感官评分为78.1分。软糖咀嚼性和弹性较好,并具有良好茶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卡拉胶 魔芋胶 软糖 白芽奇兰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触头烧蚀程度对灭弧室内短路开断过程多物理场的影响
16
作者 孙尚鹏 相中华 +5 位作者 吴强 王羽 倪辉 牛勃 刘北阳 黄河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为研究SF 6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弧触头烧蚀程度对灭弧室内多物理场变化的影响,建立了弧触头接触行程分别减小0、5 mm、10 mm和15 mm下灭弧室内开断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得了短路电流开断过程中灭弧室内温度、气流和电场分布特性... 为研究SF 6断路器开断过程中弧触头烧蚀程度对灭弧室内多物理场变化的影响,建立了弧触头接触行程分别减小0、5 mm、10 mm和15 mm下灭弧室内开断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得了短路电流开断过程中灭弧室内温度、气流和电场分布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开断过程中,弧道最高温度出现在弧根处,其值随弧触头烧蚀程度变化不大;随着弧触头烧蚀程度的加剧,SF 6气体最高速度不断减小,吹弧效果减弱;最大场强集中在静弧触头端部或动弧触头弧角处,且随弧触头烧蚀程度加剧而畸变更严重。基于此,根据流注理论的气体击穿判据计算了不同弧触头烧蚀程度下SF 6介质恢复特性,发现当弧触头接触行程减小15 mm时,临界击穿电压低于瞬态恢复电压,触头间隙可能再次击穿造成电弧重燃。研究结果可为SF 6断路器电寿命退化机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 6断路器 触头烧损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电弧复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类花生酸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倪慧 檀鑫 杜杰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类花生酸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血运重建治疗的ACS患者309例,中位随访时间3.8(3.6,3.9)年。根据患者有无不良心... 目的探讨血浆类花生酸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血运重建治疗的ACS患者309例,中位随访时间3.8(3.6,3.9)年。根据患者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33例)和非事件组(276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患者血浆74种类花生酸水平,对患者评估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筛选2组患者有明显差异的类花生酸,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到血浆类花生酸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截断值。采用Cox回归方法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类花生酸是否为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类花生酸、GRACE评分单独及联合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结果事件组患者的血浆1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5-HETE)、15-氧代二十碳四烯酸(15-oxo-ETE)和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DHET)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经多因素校正以后,15-HETE≥0.84μg/L、14,15-DHET≥0.20μg/L是ACS患者血运重建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15-HETE≥0.84μg/L、14,15-DHET≥0.20μg/L水平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均Log-rank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RACE评分单独及血浆15-HETE、14,15-DHET水平和GRACE评分三者联合预测ACS患者血运重建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和0.712,GRACE评分联合15-HETE、14,15-DHET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GRACE评分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浆15-HETE、14,15-DHET高水平是ACS患者血运重建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因子,二者联合GRACE评分可以提高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类花生酸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化自然与家园建构:云南一个多民族移民村生态振兴之路
18
作者 倪慧 马翀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完整内涵。原本不适宜人居住的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呼山村,在政府和多民族移民久久为功的共同努力下,攻克重重困难,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绿水青山”,实现乡村自然生态振兴,又在生活实践和治理实践中建设和美家园,促成乡村人文生态振兴。这一家园建构目标的达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绿水青山” 多民族移民村 人文生态 家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DR3第10外显子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增殖
19
作者 李长青 辛林峰 +4 位作者 秦琴 黄慧梅 倪慧 李佳乐 张琳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死亡受体3(DR3)第10外显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GEPIA)分析DR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差异比较。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剪切DR3第10外显子的质粒载体,对... 目的探讨死亡受体3(DR3)第10外显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GEPIA)分析DR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差异比较。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剪切DR3第10外显子的质粒载体,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DR3第10外显子进行剪切。分析DR3第10外显子剪切对MDA-MB-231细胞增殖和相关剪接变异体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DR3在乳腺癌患者中呈低表达,这种低表达预示总体生存期较短。剪切DR3第10外显子增强了DR3剪接变异体2、3、7的表达,并且这种改变伴随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结论DR3在乳腺癌患者中呈现低表达且预示患者总体生存期较短,DR3第10外显子与乳腺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3第10外显子 剪接变异体 乳腺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椒幼苗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与转录组分析
20
作者 马馨怡 林艺辉 +4 位作者 余松金 倪辉 林蔚 韦幂 陈汉鑫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6-16,共11页
为了阐明甜椒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对低温胁迫时甜椒幼苗的MDA含量、SOD活性以及光合作用相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并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3 d时甜椒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光合相关参数显著下降;与低温处理... 为了阐明甜椒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对低温胁迫时甜椒幼苗的MDA含量、SOD活性以及光合作用相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并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3 d时甜椒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光合相关参数显著下降;与低温处理前相比,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酶系统、光合作用、信号传导以及相关转录因子,其中SOD相关基因CaSOD呈示上调表达,光合作用关键基因CaCP4与CaHCR的表达量则显著下调。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甜椒幼苗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及甜椒抗低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低温胁迫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