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化废水处理及零排放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褚华强 GLADYS Chimfwembe +5 位作者 魏鹏元 许杰 税桂鸿 马佳莹 周雪飞 张亚雷 《能源环境保护》 2025年第1期11-23,共13页
焦化废水中存在多种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包括酚类、多环芳烃(PAHs)以及含氮的杂环化合物(NHCs),这些物质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往往难以有效去除这些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焦化废水的高效处理方... 焦化废水中存在多种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包括酚类、多环芳烃(PAHs)以及含氮的杂环化合物(NHCs),这些物质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往往难以有效去除这些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焦化废水的高效处理方法已经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废水的来源、特征、预处理技术、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如化学沉淀和生物处理被广泛应用,以去除油脂、重金属等污染物。生化处理技术如A/O和A^(2)/O工艺,虽然能有效去除COD和NH_(4)^(+)-N,但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限。深度处理技术如膜分离和臭氧催化氧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新型抗污染膜材料的研发,有效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频繁清洗带来的成本增加与运行中断风险。此外,讨论了焦化废水零排放策略以及焦化废水处理技术降耗增效需求。零排放策略通过集成工艺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最小化环境影响。未来研究将聚焦于降低能耗、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工艺优化以实现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废水处理技术 零排放 降耗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品质-碳排放的加工番茄适宜水肥气滴灌耦合模式
2
作者 汪楚博 朱艳 +4 位作者 王振华 马嘉莹 王靖程 宋利兵 郑继亮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为探究基于腐植酸施加和微纳米加气的水肥气耦合滴灌模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和CO_(2)排放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现代节水灌溉重点实验室开展田间试验,采用灌水量、腐植酸添加量和加气方式三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 为探究基于腐植酸施加和微纳米加气的水肥气耦合滴灌模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和CO_(2)排放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现代节水灌溉重点实验室开展田间试验,采用灌水量、腐植酸添加量和加气方式三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3800 m_(3)/hm_(2)(W1)和4500 m_(3)/hm_(2)(W2)2个灌水水平,0(H0)、0.25%(H1)和0.5%(H2)3个腐植酸添加水平,常规膜下滴灌(A0,对照)和微纳米加气滴灌(A1)2种加气方式,研究水肥气耦合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温室气体排放和净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W2处理下CO_(2)累积排放通量和净固碳量较W1处理分别显著增大17.14%和25.36%;H2处理较H1处理两者分别显著增大12.23%和12.26%,较H0处理分别显著增大24.59%和25.18%;H1处理较H0分别显著增大11.02%和12.66%(P<0.05);A1处理两指标较A0两指标分别显著增大12.28%和12.64%。相比于A0处理,A1处理能显著提高加工番茄整体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P<0.05)。通过优劣解距离法、秩和比法和主成分分析3种评价方法,从产量指标、品质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环境指标(碳排碳固)4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表明,3800 m_(3)/hm_(2)的灌水水平与0.5%的腐植酸施加量和微纳米加气的耦合滴灌模式综合评价综合得分最高,建议作为加工番茄高产-优质-减排-增效的最优水肥气耦合模式。研究可为北疆干旱区滴灌加工番茄高产优质减排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肥料 番茄 腐植酸 微纳米加气 CO_(2)排放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的公众认知研究——基于Google Maps在线评论文本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马佳滢 金武刚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9,共14页
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变化,是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探寻国外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的公众认知变化,可以知晓国际图书馆发展动态,为国内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借鉴。文章以IFLA国际公共图书馆奖获奖者为研究对象,针对Google M... 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变化,是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探寻国外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的公众认知变化,可以知晓国际图书馆发展动态,为国内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借鉴。文章以IFLA国际公共图书馆奖获奖者为研究对象,针对Google Maps在线评论文本,开展高词频分析、主题分析、情感分析及文化差异分析,探讨国外图书馆“场所”价值的公众认知情况。结果表明,在国外,优秀公共图书馆深受公众欢迎,整体评价极为正面;空间与场所是公众对图书馆评价认知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的阅读场所功能仍然是公众的主流认识;随着时代变迁,图书馆的休闲场所功能日益突出,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国际图书馆发展潮流;公众的地域、语言等不同,对图书馆“场所”价值的认知存在差异;公共图书馆亦可借助各类网络平台,主动开展营销活动,不断提升图书馆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场所”价值 公众认知 文本挖掘 谷歌地图 IFLA国际公共图书馆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粒径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胡剑青 马家莹 +1 位作者 王旭之 贺洪军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69-71,共3页
探究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中苯丙乳液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对其涂膜性能的影响及微观结构的差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通过控制阴非离子乳化剂配比,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苯丙乳液,加入一定量的助剂并与粉料复配,制得不同平均粒径苯... 探究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中苯丙乳液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对其涂膜性能的影响及微观结构的差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通过控制阴非离子乳化剂配比,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平均粒径的苯丙乳液,加入一定量的助剂并与粉料复配,制得不同平均粒径苯丙乳液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实验结果证明,在配方既定的情况下,乳液与水泥的相容性与乳胶粒的粒径有关,较好的相容性能够得到物理性能优异的涂膜,其中,乳液粒径为228 nm时微观结构最致密,缺陷、毛细孔较少。乳液粒径为在259 nm时,所得涂膜的综合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粘接强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水泥 防水涂料 平均粒径 微观结构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马佳颖 杨小慧 +1 位作者 彭苗 刘春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51-156,共6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控制原发病,延缓肾脏进展,当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时仅能依靠肾脏替代治疗。而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确有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控制原发病,延缓肾脏进展,当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时仅能依靠肾脏替代治疗。而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确有疗效,可延缓疾病进展,以冬虫夏草为主要活性成分的中成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面取得显著优势,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其药用历史悠久且作用广泛。多项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冬虫夏草中通过虫草多糖、核苷、麦角甾醇等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肾病。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冬虫夏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从抗氧化应激、降低血糖、抗炎、抗纤维化、调节巨噬细胞活性、调节自噬作用等方面展开综述,明确冬虫夏草治疗该病的主要成分及相关信号通路,为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冬虫夏草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苓散治疗水肿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佳颖 袁慧 +1 位作者 尚乘 刘春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63-167,共5页
水肿是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肝硬化等内科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血管内外或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所致。目前西医多以使用利尿剂及对症治疗原发病为原则,但长期使用利尿剂易继发失效和导致电解质紊乱,而中医药在治... 水肿是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肝硬化等内科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血管内外或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所致。目前西医多以使用利尿剂及对症治疗原发病为原则,但长期使用利尿剂易继发失效和导致电解质紊乱,而中医药在治疗水肿时确有疗效,联合西药则效果更佳。五苓散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临床及实验证实,五苓散可以增加患者尿量,减少体内液体蓄积,在治疗水肿时疗效显著。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五苓散及单味药治疗水肿的相关研究,对五苓散及单味药治疗水肿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五苓散治疗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脑水肿等各型水肿指导临床应用和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水肿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与废水资源化——膜制备、应用和改性
7
作者 张艺沛 马佳莹 褚华强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工业废水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双极膜电渗析(BMED)以其独特的水解离和离子转移机制,已经被应用于包括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在内的诸多领域,可以富集离子态的无机或有机污染物并产生...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工业废水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双极膜电渗析(BMED)以其独特的水解离和离子转移机制,已经被应用于包括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在内的诸多领域,可以富集离子态的无机或有机污染物并产生化学品以实现资源回用。文章介绍了BMED工艺的装置组成和工作机理,并对双极膜的制备方法、废水资源化方面的应用和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制约BMED工艺发展的因素,并对此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BMED) 工业废水 废水资源化 膜制备 膜改性 污染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rnessite型二氧化锰纳米花吸附水中Pb^(2+)性能研究
8
作者 郝新丽 郑钰涛 +4 位作者 周亚红 周靖凯 代雨函 马佳莹 李启航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86-5092,共7页
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重要影响。以Birnessite型二氧化锰纳米材料作为新型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Pb^(2+)的吸附性能。首先,利用液相合成方法制备尺寸在200~900 nm之间的Birnessite型二氧化锰纳米花,通过超声的方式将其... 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重要影响。以Birnessite型二氧化锰纳米材料作为新型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Pb^(2+)的吸附性能。首先,利用液相合成方法制备尺寸在200~900 nm之间的Birnessite型二氧化锰纳米花,通过超声的方式将其分散在含有Pb^(2+)的水体中,考查吸附过程中水体pH值、离子强度、材料尺寸、吸附时间和Pb^(2+)初始浓度对Birnessite型二氧化锰纳米花吸附Pb^(2+)的影响;同时,结合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曲线模型的拟合数据,分析材料吸附Pb^(2+)过程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Birnessite型二氧化锰纳米花在pH值5~9之间的水中对Pb^(2+)均具有稳定的良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可达300 mg·g^(-1);Birnessite型二氧化锰纳米花的尺寸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性能越好;同时在高离子强度下其仍保有80%左右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曲线拟合数据表明Birnessite型二氧化锰纳米花吸附水中Pb^(2+)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层均匀覆盖的化学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纳米花 重金属吸附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化吹歌中的三重音乐文化认同研究
9
作者 马佳影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4期20-22,共3页
目的:超化吹歌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民族器乐活化石。其内容形式自成一格,曲目丰富多样,且留存完整,是我国吹歌文化的代表,其音乐更是体现出多重音乐文化认同。文章通过探究超化吹歌音乐中蕴含的国家、... 目的:超化吹歌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民族器乐活化石。其内容形式自成一格,曲目丰富多样,且留存完整,是我国吹歌文化的代表,其音乐更是体现出多重音乐文化认同。文章通过探究超化吹歌音乐中蕴含的国家、族群以及区域认同理论,剖析其背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内涵,以增强当地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方法:文章首先使用文献法,收集归纳超化吹歌以及音乐认同相关资料。其次使用田野调查法,前往新密市超化村超化吹歌古乐传习所对相关艺人进行采访调查。最后使用分析法,对所得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超化吹歌中的确存在三重文化认同,文章通过具体谱例对其进行详细论述。结论:作为古老的乐种,超化吹歌将宫廷音乐、寺庙音乐、民间音乐完美融合,具有别样的韵味。对超化吹歌中族群认同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提升村落凝聚力,和合人伦,润泽乡土;对区域认同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文化内涵,促进超化村与其他村落的音乐文化交流,实现从乡村振兴到区域振兴;对国家认同的研究则有利于植入国家力量,使上下一致,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化吹歌 国家认同 族群认同 区域认同 音乐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日本荚蒾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明 应梦豪 +5 位作者 徐丽娜 马佳莹 邬张颖 杨如棉 朱欣 李彦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日本荚蒾是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数量极为稀少,仅零星分布于部分海岛。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8个居群共125份日本荚蒾样品进行了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7条引物用于ISSR-PCR,共扩增得到240个谱带,其中... 日本荚蒾是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数量极为稀少,仅零星分布于部分海岛。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8个居群共125份日本荚蒾样品进行了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7条引物用于ISSR-PCR,共扩增得到240个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32个。在物种水平上,日本荚蒾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B)达96.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73,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581,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居群水平上,日本荚蒾的PPB为32.61%,H为0.0731~0.1363,均值为0.1088;I为0.1092~0.2051,均值为0.1642;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271,基因流(Nm)为0.4487,遗传距离为0.0982~0.254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理来源的日本荚蒾大多聚为一类,呈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日本荚蒾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但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岛屿之间的地理隔离可能是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荚蒾 ISSR 珍稀濒危植物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甘蓝内生枯草芽孢杆菌16S r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明 朱欣 +5 位作者 杨如棉 邬张颖 应梦豪 马佳莹 王佳怡 张慧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73-77,共5页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前期从甘蓝健康植株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细菌GL06,为甘蓝内生枯草芽孢杆菌GL06的功能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基础,利用PCR法克隆其16S r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以27F/1492R为PCR引物,扩增到长度为1...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前期从甘蓝健康植株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细菌GL06,为甘蓝内生枯草芽孢杆菌GL06的功能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基础,利用PCR法克隆其16S r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以27F/1492R为PCR引物,扩增到长度为1 510bp的16S rDNA序列,序列的GC含量为54%;GL06 16S与枯草芽孢杆菌16S的相似性最高,达99%,仅存在3个碱基差异;GL06与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系统发育树聚为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内生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16SrDNA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分级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菲 孙斐然 +2 位作者 马佳瑛 陈竞春 刘微 《科教导刊》 2019年第25期126-127,共2页
英语是世界语言,网络信息中80%以英语传达。以互联网技术贯穿于英语教学,使用多种网络交流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图像、文字、声音等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基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 英语是世界语言,网络信息中80%以英语传达。以互联网技术贯穿于英语教学,使用多种网络交流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图像、文字、声音等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基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16年以商学院和文学院为试点开展了英语听说课分级教学,有成效也有失误。因此,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分析分级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分级教学 大学英语听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与能量代谢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文婷 马佳颖 +8 位作者 李光彦 符卫蒙 李沪波 林洁 陈婷婷 奉保华 陶龙兴 符冠富 秦叶波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目的】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严重抑制水稻产量品质形成,优化植株营养状态,改善能量代谢可减缓高温热害,但高温下不同施肥量对籽粒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品质及耐热性形成的影响仍未见报道,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可为水稻耐热性抗... 【目的】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严重抑制水稻产量品质形成,优化植株营养状态,改善能量代谢可减缓高温热害,但高温下不同施肥量对籽粒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品质及耐热性形成的影响仍未见报道,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可为水稻耐热性抗风险栽培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推广大面积较大的单季杂交籼稻品种中浙优8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盆栽的试验方法开展研究。设置不施肥(0-NPK)、1/2肥料(1/2-NPK)和正常施肥(1-NPK)三个肥料用量处理,开花当天移至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15d(高温处理设置昼/夜分别为36/28℃,常温对照设置昼/夜分别为28/25℃)。【结果】无论常温或高温下,在供试肥料水平下随着施肥量增加,中浙优8号产量、结实率及千粒重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高温下,结实率、千粒重的下降幅度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然而,整精米率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垩白度则呈增加的趋势。高温处理后籽粒可溶性糖、MDA、H_(2)O_(2)、腺苷三磷酸酶(ATPase)及PARP[poly(ADP-ribose)polymerase]含量高于常温对照处理,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抗氧化酶活性及ATP含量则低于常温对照。无论常温或高温下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抗氧化酶活性、ATP及ATPase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而MDA、H_(2)O_(2)及PARP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常温下,能量感受器基因SnRK1A及SnRK1B相对表达量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而TOR则呈增长趋势。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处理后SnRK1A上调表达,而TOR相对表达量随施肥量增加而上调。【结论】增施肥料能有效缓解花期高温对水稻结实率及千粒重的影响,但外观品质与加工品质存在变劣的趋势。常温下,增施肥料品质变劣可能与籽粒灌浆速率加快有关,而高温导致品质下降主要在于能量不足,难以满足产量及品质形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施肥量 产量品质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嘉莹 王兴鹏 +3 位作者 王洪博 王海瑞 王学成 李朝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12,共9页
为探明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设施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南疆地区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溉水矿化度,分别为2 g·L^(-1)(T1)、4 g·L^(-1)(T2)、6 g·L^(-1)(T3)和8 g·L^(-1)(T4),并以淡... 为探明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设施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南疆地区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溉水矿化度,分别为2 g·L^(-1)(T1)、4 g·L^(-1)(T2)、6 g·L^(-1)(T3)和8 g·L^(-1)(T4),并以淡水灌溉为对照(CK),开展同一灌水定额条件下设施番茄适宜灌水矿化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阶段土壤含水率基本表现为20~60 cm土层较高,表层及深层土壤含水率相对较低,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逐渐增加;0~8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在生育期内逐渐降低,且深层土壤降幅显著;生育期初始阶段土壤含盐量主要积聚在0~40 cm土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盐分呈累积趋势且向深层土壤运移,生育期末主要积聚在0~60 cm土层;灌水矿化度小于4 g·L^(-1)时0~20 cm土层整体呈脱盐状态,其中CK处理平均脱盐率达27.79%,T1处理平均脱盐率达17.07%;灌水矿化度2~4 g·L^(-1)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株高和茎粗相较CK分别增加5.32%~7.08%和8.23%~9.25%,6~8 g·L^(-1)则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矿化度为2~4 g·L^(-1)的咸水灌溉在保证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同时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其中可溶性固形物、硝酸盐和Vc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14.50%、119.38%和98.54%,6 g·L^(-1)灌溉对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但产量较CK处理减少51.61%,8 g·L^(-1)灌溉导致番茄产量和品质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在淡水资源紧缺且地下咸水资源丰富的南疆地区,推荐采用2~4 g·L^(-1)矿化度的咸水对设施番茄进行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土壤盐分 土壤水分 设施番茄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分布及设施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嘉莹 王兴鹏 +2 位作者 王洪博 王海瑞 李朝阳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1,99,共9页
【目的】探明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分布与设施番茄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南疆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溉水矿化度,分别为T1(2 g/L)、T2(4 g/L)、T3(6 g/L)和T4(8 g/L),并以淡水灌溉为对照(CK),开展咸水灌溉条件下设施... 【目的】探明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分布与设施番茄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南疆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溉水矿化度,分别为T1(2 g/L)、T2(4 g/L)、T3(6 g/L)和T4(8 g/L),并以淡水灌溉为对照(CK),开展咸水灌溉条件下设施番茄生理特性及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在垂直方向上各处理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水平方向上盐分主要积聚在距离滴灌带20~40 cm处;结果末期盐分主要积聚在20~60 cm浅层土壤处,形成积盐区,且随着灌溉水矿化度增加积盐区逐渐扩大;2~4 g/L的咸水灌溉,对番茄株高茎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6~8 g/L咸水灌溉对作物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当灌溉水矿化度为2g/L,时叶绿素总量达到最大,灌溉水矿化度4g/L时类胡萝卜素量达到最大;当灌溉水矿化度大于4g/L时,植物器官内大量积累的活性氧已经超出保护酶的清除能力;2~4 g/L咸水灌溉在保证番茄产量的同时,可显著提高果实的品质。【结论】综合考虑设施番茄产量及品质,在淡水资源紧缺,地下咸水资源丰富的南疆地区,推荐采用2~4 g/L矿化度的咸水对设施番茄进行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咸水 植株生长 叶片生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咸水结冰与融化过程中盐分及离子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海瑞 王兴鹏 +3 位作者 李朝阳 马嘉莹 王学成 杨玉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92-1400,共9页
咸水淡化是缓解淡水资源紧张,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本试验分析了南疆农田排水不同冷冻温度下,结冰与融化过程中矿化度及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基于多级冷冻与重力脱盐条件下,盐分及Cl^(-)、SO_(4)^(2-)、K^(+)、Na^(+)的迁移规... 咸水淡化是缓解淡水资源紧张,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本试验分析了南疆农田排水不同冷冻温度下,结冰与融化过程中矿化度及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基于多级冷冻与重力脱盐条件下,盐分及Cl^(-)、SO_(4)^(2-)、K^(+)、Na^(+)的迁移规律成因.试验结果表明,冰融水矿化度与离子浓度随冷冻温度的降低而上升;不同温度处理下,各级冰融水矿化度与离子浓度相较于初始水样(F_(0))均显著降低(P<0.05),冰晶逐级冷冻过程中,冰融水矿化度与离子浓度逐渐升高;各离子进入冰晶的迁移速率存在差异,离子结冰比率拟合线斜率呈K^(+)>Cl^(-)>Na^(+)>SO_(4)^(2-)的分布规律.冰晶逐级融化过程中,冰融水矿化度、Cl^(-)、K^(+)、Na^(+)浓度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最终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SO_(4)^(2-)浓度下降趋势平稳.冰融水由最初的Na-Cl型咸水,逐渐转变成SO_(4)·Cl-Na型的微咸水.本文结论可为南疆咸水冷冻法淡化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淡化 矿化度 离子迁移 结冰过程 融冰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炼焦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帆 马佳莹 +2 位作者 周雪飞 张亚雷 褚华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25,共7页
炼焦行业是水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国家和地方已开始高度关注其水污染排放标准。为了解我国炼焦行业废水排放的标准体系,围绕污染物控制和管理水平改善目标,系统研究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我国炼焦行业废水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炼焦行业是水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国家和地方已开始高度关注其水污染排放标准。为了解我国炼焦行业废水排放的标准体系,围绕污染物控制和管理水平改善目标,系统研究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我国炼焦行业废水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排放标准的建立体系、排放限值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外相关标准的执行有很强的法律支撑;日本地方政府在标准实施中具有很强的能动性;美国及欧盟将排放限值与处理技术相结合,且排放要求更加严格。结合我国现行标准体系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提高相关废水处理技术,积极推进最佳可行技术(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BAT)体系建设,及时更新排放标准和加强相关标准法律效力,以期为焦化废水排放和污染物控制提供依据,为我国炼焦行业减排方案制定和废水排放标准的修订与实施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行业 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限值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模拟在卷式反渗透膜性能优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海枫 马佳莹 +2 位作者 周雪飞 张亚雷 褚华强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7期21-28,125,共9页
反渗透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和医药生产等领域。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模拟能描述出多种流体的流动、传质和传热等相关物理过程,可以在反渗透膜组件的模拟中可视化流体流动情况和膜污染情况,对膜组件的设计与应... 反渗透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和医药生产等领域。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模拟能描述出多种流体的流动、传质和传热等相关物理过程,可以在反渗透膜组件的模拟中可视化流体流动情况和膜污染情况,对膜组件的设计与应用过程具有指导意义。文中综述了卷式反渗透膜组件中的流道隔网优化和膜污染过程的CFD模拟研究进展,以及一些特殊形式膜组件中CFD的应用可行性和成果,并提出了CFD模拟应用于优化反渗透膜性能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卷式反渗透膜 计算流体力学 进水侧隔网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荚蒾ITS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应梦豪 马佳莹 +6 位作者 邬张颖 戴晨宇 徐丽娜 杨如棉 朱欣 李彦蓉 蒋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为日本荚蒾的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在克隆日本荚蒾rDNA ITS全长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明确其序列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日本荚蒾的ITS全长为617bp,ITS1、ITS2和5.8S序列长度分别为226bp、227bp和164bp;荚蒾... 为日本荚蒾的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在克隆日本荚蒾rDNA ITS全长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明确其序列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日本荚蒾的ITS全长为617bp,ITS1、ITS2和5.8S序列长度分别为226bp、227bp和164bp;荚蒾属18种植物的ITS全长为607~617bp,其中ITS1为224~230bp,ITS2为219~227bp;ITS1和ITS2的变异位点各有86个和74个,其中信息位点分别为41个和29个;荚蒾属植物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62,日本荚蒾和宜昌荚蒾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在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分支,支持率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荚蒾 内转录间隔区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菌藻共生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卢蕾 马佳莹 +2 位作者 褚华强 周雪飞 张亚雷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2期156-167,共12页
基于微藻生物处理技术的菌藻共生培养体系,不仅能实现污水资源化,还可利用菌藻间相互作用增强处理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及藻类生物质回收潜力。菌藻共生体系还可耦合CO_(2)固定,结合工业烟气中高浓度的CO_(2)进行微藻培养可同时实现碳... 基于微藻生物处理技术的菌藻共生培养体系,不仅能实现污水资源化,还可利用菌藻间相互作用增强处理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及藻类生物质回收潜力。菌藻共生体系还可耦合CO_(2)固定,结合工业烟气中高浓度的CO_(2)进行微藻培养可同时实现碳减排与降低微藻额外曝气补充CO_(2)的能耗,符合“碳中和”的发展需求。本文对菌藻共生体系在污水处理及资源化过程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形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介绍,对菌藻工程在污染物降解、CO_(2)固定及微藻生物质产品的回收潜力展开综述。研究菌藻间营养交换、信息传递及基因水平的互相适应作用形式,发现选择适宜的共生菌藻组合培养可有效增强污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且提高CO_(2)固定效率。菌藻共生效应对藻类生物组分(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积累存在增强效应与选择能力,通过污水类型合理遴选藻种及对应共生菌、调节接种比例与培养条件,可提高工业规模上收获微藻并进一步加工生产生物燃料、医疗保健食品等产品的效率。菌藻共生耦合废水处理、CO_(2)固定及生物质能回收于一体,有利于构建绿色低碳且经济可持续的一体化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污水资源化 污染物降解 微藻固碳 生物质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