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复兴制造业政策有效性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戒骄 王文娜 +1 位作者 王德华 严锦梅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6,共16页
构建一个由作用领域、干预层级、中介目标和战略意图4个维度构成的政策矩阵,并用这个矩阵分析美国制造业政策。基于此,利用特朗普政府制造业跨细分行业保护性政策出台时间差异,构造DID,并通过逐步引入交互项,检验其政策体系对制造业细... 构建一个由作用领域、干预层级、中介目标和战略意图4个维度构成的政策矩阵,并用这个矩阵分析美国制造业政策。基于此,利用特朗普政府制造业跨细分行业保护性政策出台时间差异,构造DID,并通过逐步引入交互项,检验其政策体系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增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保护性的市场激励政策和分配激励政策没有提升制造业细分行业增加值,或显著改变其变化速度;要素供给政策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显著促进作用滞后半年,但未对其增速产生显著影响;政策之间存在不一致性或冲突,致使政策组合的影响不显著。中国应该汲取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政策失灵的教训,按自身定力继续扩大开放和增强市场作用,促进政策协同并强化其实现使命任务的能力,在促进产业公地建设、提升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跨国公司垄断、提高产业链和价值链粘性等方面形成协同互动的政策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主义 美国制造业 再工业化 产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与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戒骄 王德华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0,共11页
所有制结构变革是关系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全局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的绝大部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掌握.改革开放以后,公有制经济比重呈现趋势性下降,... 所有制结构变革是关系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全局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的绝大部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掌握.改革开放以后,公有制经济比重呈现趋势性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结构地位显著提升,所有制结构呈现新的格局.但由于管理集中,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公益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等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其活力、控制力、带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中国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和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顺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继续调整中央和地方国有经济布局,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所有制结构新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实践逻辑与关键要义 被引量:49
3
作者 刘戒骄 方莹莹 王文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101,共13页
中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创建发展和改革开放后的适应性调整,初步探索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攻关组织方式。新时代,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新发展需要更好地继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中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创建发展和改革开放后的适应性调整,初步探索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攻关组织方式。新时代,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新发展需要更好地继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政府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和市场激励的协同作用。其关键要义是,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围绕统筹布局和配置国家战略资源、提高科技攻关组织化与协同化水平、强化科技攻关基础能力保障、激发举国体制活力与效率等方面赋予新的内涵。其具体体现在:(1)构建纵向和横向政策组合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资源一体化统筹配置;(2)面向关系国家战略的重大科学和工程创新的任务与目标,发展壮大一批政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3)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公共科技基础设施供给保障,大力培育发展国家创新机构,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长效机制;(4)合理调整政府作用,推动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深入融合,更多利用市场竞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激发科技人才及团队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来源与激励机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戒骄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8,共7页
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求发挥好中央政府和三地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主体和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建立稳定可预期的激励机制,确保行政区局部利益契合协同发展整体要求。当前激励制度建设的重点是突破阻碍协同发展的行政束缚和政策体制,创... 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求发挥好中央政府和三地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主体和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建立稳定可预期的激励机制,确保行政区局部利益契合协同发展整体要求。当前激励制度建设的重点是突破阻碍协同发展的行政束缚和政策体制,创新协同发展组织管理方式,形成政府和企业合力,建立跨区域利益合理分配机制。唯其如此,才能建立地方政府和企业只有选择协同发展策略才能分享共同利益和增进自身利益的制度,激发三地政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企业参与协同发展的积极性,释放生产要素跨行政区配置的潜能,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自我促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发展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创新的五个关键点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戒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迫切需要治理模式和制度的创新。在现代公司制三种典型治理类型中,董事会中心型比股东中心型和经理中心型更适合我国当前阶段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董事会中心型治理,或者向其靠拢,要求构建相...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迫切需要治理模式和制度的创新。在现代公司制三种典型治理类型中,董事会中心型比股东中心型和经理中心型更适合我国当前阶段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董事会中心型治理,或者向其靠拢,要求构建相对集中、制衡配合的股权结构,科学配置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能够有效解决不同出资人之间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实现从内部人治理向外部人治理的制度转换,有效激励与约束职业经理人,进而在出资人、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等多个维度形成现代公司制治理结构,各治理机构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保障混合所有制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企业 公司治理 董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产业结构政策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小筠 刘戒骄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2-54,共13页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工业化深入推进、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我国产业结构政策在目标、内容、理念、类别、手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回顾梳理这些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产业结构政策取向。整体上看,我国产业层次仍处于...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工业化深入推进、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我国产业结构政策在目标、内容、理念、类别、手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回顾梳理这些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产业结构政策取向。整体上看,我国产业层次仍处于低端水平,未来产业结构升级需更多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这要求政策理念由管制和代替市场向矫正和完善市场转变;政策类别由纵向政策为主向促进竞争、激励创新的横向政策为主转变;政策手段由严格投资审批向负面清单、自由进出转变,由行政性指令向竞争性立法转变,补贴方式由特惠性向普惠性转变,由生产环节向研发和消费环节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三链”融合:理论逻辑、现状与思路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琴 刘戒骄 徐铮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49,共15页
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是集成电路产业整合产学研用力量,提升产业关键技术研发能力的有效途径。受生物领域“三螺旋”结构启发,本文以集成电路产业“三链”融合为研究对象,分析“三链”融合的理论逻辑,利用复合系统协同... 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是集成电路产业整合产学研用力量,提升产业关键技术研发能力的有效途径。受生物领域“三螺旋”结构启发,本文以集成电路产业“三链”融合为研究对象,分析“三链”融合的理论逻辑,利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量化分析2011—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协同度,发现产业链与创新链较低。价值链是产业链与创新链互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要细分行业“三链”融合发展现状,得出中国集成电路“三链”融合还有不少断链环节、在价值链较高环节与发达经济体差距明显的结论。对此,本文从创建覆盖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进一步加大税收支持力度、进一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全面提升产业“三链”核心环节四方面提出“三链”融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产业链 创新链 价值链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相关性、创新生态环境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效率——基于中国内地23个省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方莹莹 刘戒骄 冯雪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8,共10页
构建两阶段共享投入关联DEA模型,测算中国内地23个省市样本期整体及各子阶段创新效率,并从时间、空间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构建空间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创新生态环境对其创新效率的空间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样本期整体与创新研发阶段效率均... 构建两阶段共享投入关联DEA模型,测算中国内地23个省市样本期整体及各子阶段创新效率,并从时间、空间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构建空间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创新生态环境对其创新效率的空间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样本期整体与创新研发阶段效率均处于中等水平且呈M型变化趋势,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较低,呈W型变化趋势;创新生态环境与创新效率具有强正向空间相关性,说明地理邻近空间存在知识溢出效应;在整体创新阶段,劳动力素质、政府支持均与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而市场结构与创新效率正相关;在研发创新阶段,人均GDP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创新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除对外开放程度与创新效率负相关外,其余影响因素均与创新效率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效率 空间相关性 创新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工标准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孝新 刘戒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9,共14页
劳工标准在保护劳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影响东道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本文基于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6—2015年的样本,考察东道国劳工标准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工标准不仅直接影响中国OFDI,还会通过双边... 劳工标准在保护劳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影响东道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本文基于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6—2015年的样本,考察东道国劳工标准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工标准不仅直接影响中国OFDI,还会通过双边投资协定和东道国制度环境间接影响中国OFDI,表现为双边投资协定中包含劳工标准条款仅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投资有显著影响,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不显著,并且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或双边投资协定中包含劳工标准条款)的东道国随着制度质量的提升,有更强的保护本国劳工权益的偏好,这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体现得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东道国劳工标准影响中国OFDI的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劳工标准中消除就业歧视对中国OFDI的影响最大,而发展中国家安全的工作环境则是首要影响因素。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需要慎重考虑劳工标准的影响,综合而言,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最佳的投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劳工标准 对外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数字经济规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旭烨 刘冰冰 刘戒骄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9,共11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由于监管体制不健全和法律体系建设滞后,数字经济发展不规范的问题逐渐显露,主要表现为市场垄断弊端突出、数据保护和安全管理...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由于监管体制不健全和法律体系建设滞后,数字经济发展不规范的问题逐渐显露,主要表现为市场垄断弊端突出、数据保护和安全管理存在隐患、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等。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发展,应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和完善数据要素使用体系,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有效竞争的数字生态系统。具体可采取三方面举措:一是提高各部门协同治理能力,二是有效防范和治理资本无序扩张,三是合理平衡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和监管力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规范发展 反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内需带动产业升级的逻辑、途径与政策协同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戒骄 王旭烨 刘冰冰 《China Economist》 2023年第4期59-84,共26页
内需及其创造的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扩大内需带动产业升级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增强双循环内生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与产业升... 内需及其创造的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扩大内需带动产业升级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增强双循环内生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与产业升级存在互为动力的内在逻辑,消费是产业升级的基础动能,而投资是产业升级的必要保障,同时产业升级会刺激消费和投资,形成内需与产业升级双向互促的发展动态。夯实消费带动产业升级的基础,激发基础设施投资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强化产业升级动能。以扩大内需带动产业升级,不仅要以扩大内需政策有效牵引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政策刺激内需扩大,还要注重政策目标与工具的协同性,政策制定和实施主体的连通性,并以高质量的市场培育政策,为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的市场和制度环境,促进内需与产业升级协同共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需 外需 产业升级 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and Outlook of the Centennial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The CPC’s 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y 被引量:13
12
作者 liu jiejiao Sun Qin 《China Economist》 2021年第5期2-31,共30页
Industrialization has been a dream for the Chinese nation since modern history and a goa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Ever since its founding in 1921,the CPC has been exploring a path for China’s industrial ... Industrialization has been a dream for the Chinese nation since modern history and a goa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Ever since its founding in 1921,the CPC has been exploring a path for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socialism as the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premise.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the Chinese people have established a socialist system under the CPC’s leadership and carried ou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r over seven decades in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blazing a new trail of socialist industri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Under the CPC’s leadership,China established an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industrial system in less than three decades from 1949 to 1978,and developed into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ial power with the most complete industrial sectors in over three decades from 1979 to 2016.In its fu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China aims to complete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by 2035,build a modern economic system,reach the level of moderatel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erms of GDP per capita,and develop into a major world industrial power by the centennial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2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ennial industrializ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conomic structure large industrial nation industrial powerhou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ket-Based Solutions to Overcapacity:Principles and Measures 被引量:1
13
作者 liu jiejiao Wang Zhen 《China Economist》 2018年第2期28-39,共12页
This paper takes stock of theoretical economic analyses of overcapacity,reveals the factors that induce actual capacity to deviate from market equilibrium, examines market-based mechanisms to resolve overcapacity, and... This paper takes stock of theoretical economic analyses of overcapacity,reveals the factors that induce actual capacity to deviate from market equilibrium, examines market-based mechanisms to resolve overcapacity, and identifies long-term mechanisms and assurances for market-based solutions to overcapacity. Given the limitations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government's role, neither the market nor the government is able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capacity on its own. In resolving overcapacity,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their respective roles rather than replace one another. While the market is a dominant force in regulating capacity and achieving supply and demand equilibrium,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institutional assurances for effective market operation. Market-based solutions to overcapacity require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institutional assurances and create a system where market entities decide to enter and exit the market under effective restraints and incentives with a clear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capacity market mechanism government economic poli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建设需求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琴 刘戒骄 胡贝贝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1,共11页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的背景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科技攻关体系,实现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军事领域CBP思想构建了以协同融通集聚能力—创新投入与转化能力—创新资源保障能力为核心维度...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的背景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科技攻关体系,实现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军事领域CBP思想构建了以协同融通集聚能力—创新投入与转化能力—创新资源保障能力为核心维度的“三力”模型,探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建设需求及“三力”间相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投影矩阵模型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2009—2020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能力需求建设状况进行测算,实证检验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政府、产业、企业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效率以及产业集聚、资金投入、制度建设等诸多子能力是影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因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能力需求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创新投入与转化能力是IC产业能力建设的主要影响者,在2019和2020年呈上升趋势,协同融通集聚能力和创新资源保障能力相对偏弱,仍须加强。本文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能力建设需求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集成电路 创新能力 熵权—灰色关联投影矩阵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科技攻关组织方式:历史演进、逻辑解构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戒骄 刘冰冰 王旭烨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8,共11页
组织方式及其形成的动员能力是影响科技攻关水平和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作为追赶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组织实施了众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攻关组织方式。这些方式可具体划分为三种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的基本模... 组织方式及其形成的动员能力是影响科技攻关水平和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作为追赶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组织实施了众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攻关组织方式。这些方式可具体划分为三种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的基本模式:1949—1977年的中央集中组织和任务导向型科技攻关组织方式,1978—2011年的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的项目制科技攻关组织方式,以及2012年以来市场导向与新型举国体制相结合的科技攻关组织方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主要任务,是科技攻关组织方式变革的需求端因素,它们决定了科技攻关的目标与方式。技术复杂程度和需求特征则是科技攻关组织方式变化的内在条件,它们决定了技术创新的路径和创新组织的模式。国际环境和竞争格局也是影响国家科技攻关组织方式演变和选择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国科技攻关的组织方式及其演进过程,有助于我们明确科技创新政策的目标方向、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进科学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合作,从而更好地发挥组织在科技攻关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攻关组织方式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创新政策
原文传递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长效制度分析
16
作者 刘戒骄 刘冰冰 翟羽佳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2,176,共11页
良好的制度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除根据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支持措施外,还必须将改革成果和好的做法转化为长效制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长效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是:聚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完善、行... 良好的制度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除根据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支持措施外,还必须将改革成果和好的做法转化为长效制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长效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是:聚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完善、行政垄断等问题,完善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聚焦产权不清晰、治理不规范、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升民营企业治理的合规性和科学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聚焦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增强民营企业吸纳优质高端要素的制度。只有统筹推动公平竞争、产权保护、企业治理、资源配置等各项长效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建设合力,才能更好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公平竞争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要素配置
原文传递
生产能力禀赋、产品结构转型与中等收入陷阱——基于产品空间理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孝新 刘戒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106,共10页
基于产品异质性和产品空间非均匀性特征事实,以97个国家、762种产品数据构建产品空间,运用产品复杂度、连通性二维指标,从微观产品结构视角比较研究跨越组国家(日本、韩国)和落入组国家(巴西、马来西亚)生产能力禀赋和产品结构特征,探... 基于产品异质性和产品空间非均匀性特征事实,以97个国家、762种产品数据构建产品空间,运用产品复杂度、连通性二维指标,从微观产品结构视角比较研究跨越组国家(日本、韩国)和落入组国家(巴西、马来西亚)生产能力禀赋和产品结构特征,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跨越组国家生产能力禀赋较强,产品结构以较高复杂度、较强连通性的'好产品'、核心产品为主;落入组国家则以较低复杂度、较弱连通性的'坏产品'、边缘产品为主。落入组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微观产品结构视角分析,可能原因在于落入了'产品陷阱'。进一步分析发现,尽管与跨越组国家相比,中国'好产品'、核心产品比重处于相对劣势,但明显高于落入组国家,并且已经积累较强的生产能力禀赋,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空间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复杂度 产品连通性 中等收入陷阱 产品陷阱 产品空间理论
原文传递
开放式协同创新系统中企业融通创新的演化机理——基于知识共享的多个进化博弈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方莹莹 刘戒骄 曹若楠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1-180,共10页
站在迎来"十四五"规划的历史节点,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开放式协同创新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创新主体如何进行融通创... 站在迎来"十四五"规划的历史节点,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开放式协同创新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创新主体如何进行融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式协同创新能够分担企业创新成本、降低创新风险,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创新效率。开放式协同创新网络内企业成员合作需要知识共享为纽带,信任是促进开放式协同创新合作的最要基础。本文构建了基于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了无激励与惩罚机制条件下、引入不同激励与惩罚机制下企业间开放式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和决策机制,并用数值模拟展示以上结果。研究发现,企业间成本分担、超额收益以及一方"搭便车"时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策略产生影响。引入激励与惩罚机制后,进一步发现奖惩力度、合作次数对促进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企业成本分担系数与之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协同创新 融通创新 进化博弈 知识共享 演化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