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值匹配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闭塞行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管民 李子园 +5 位作者 马振凯 孟淑辉 周志龙 吴立恒 李天晓 朱良付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10月本中心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支架植入术后闭塞组(支架闭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闭塞组(ICAS)。运...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10月本中心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支架植入术后闭塞组(支架闭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闭塞组(ICAS)。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平衡两组基线特征,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90 d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07例患者,其中支架闭塞组14例,ICAS组93例。经倾向评分成功匹配14对,其中支架闭塞组14例,ICAS组27例。支架闭塞组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均低于I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11/14)vs. 100%(27/27),P=0.062;28.6%(4/14)vs. 44.4%(12/27),χ^(2)=0.976,P=0.323]。支架闭塞组90 d死亡率显著高于ICAS组[57.1%(8/14)vs. 25.9%(7/27),χ^(2)=3.873,P=0.049]。支架闭塞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I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5/14)vs. 14.8%(4/27),χ^(2)=1.289,P=0.256]。结论 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治疗,血管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与ICAS闭塞无差异,但90 d死亡率显著高于ICAS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支架植入 支架内血栓 机械取栓 倾向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肺炎发生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天笑 林文兰 +3 位作者 杨芹 穆然 李美娜 迟巍 《四川医学》 202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509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53例患儿发生心肌损害,356例患儿未发生心肌损害。比较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影像学及合并症资料、实验室指标...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509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53例患儿发生心肌损害,356例患儿未发生心肌损害。比较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影像学及合并症资料、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心肌损害患儿发热天数、反复呼吸道感染、胸腔积液、营养不良、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均高于未发生心肌损害患儿(均P<0.05),低钠血症占比低于未发生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感染(OR=2.389,95%CI 1.143~4.993,P=0.021)、混合感染(OR=2.762,95%CI 1.148~6.647,P=0.023)、胸腔积液(OR=2.037,95%CI 1.126~3.683,P=0.019)、发热天数(OR=1.040,95%CI 1.002~1.079,P=0.041)、CRP(OR=1.009,95%CI 1.001~1.018,P=0.034)、ESR(OR=1.014,95%CI 1.003~1.024,P=0.009)是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病毒感染、混合感染、合并胸腔积液、发热天数延长、CRP增高、ESR增高的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风险增加,对于重症肺炎患儿应积极检测并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以降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儿童 心肌损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固体颗粒香料的改良及卷烟加香应用
3
作者 贾学伟 代玉祥 +4 位作者 崔春 马兵杰 李天笑 高明奇 许春平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目的】解决固体颗粒香料香气量小且留香时间短等问题。【方法】以甘草作为原料添加甘草浸膏及丙二醇制备改良型甘草固体香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天然甘草颗粒的表面形貌及香味成分,然后通过添加甘草... 【目的】解决固体颗粒香料香气量小且留香时间短等问题。【方法】以甘草作为原料添加甘草浸膏及丙二醇制备改良型甘草固体香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天然甘草颗粒的表面形貌及香味成分,然后通过添加甘草浸膏和保润剂(丙二醇)增加天然甘草颗粒载香量及持香能力,利用GC-MS检测改良后样品挥发性物质总量,以挥发性物质总量为指标,优选出甘草浸膏及丙二醇的最佳添加量,并将最优添加量下得到的甘草颗粒进行卷烟加香应用。【结果】(1)天然甘草固体颗粒呈规则网状结构,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物理吸附过程的进行;天然甘草固体颗粒中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物质:酸类5种,酯类9种,萜烯类7种、酮类8种、醇类4种、醛类4种、酚类3种和其他类化合物4种;(2)增加浸膏添加量可有效增加甘草固体颗粒载香量,在浸膏添加量为4%时,香气分子吸附位点基本饱和,此时甘草固体颗粒挥发性物质总量达到456.31μg/g;(3)添加丙二醇后的甘草固体颗粒具有长久的持香效果,当丙二醇添加量为4%时,添加浸膏的甘草固体颗粒持香能力最强,在存放90 d后甘草固体颗粒挥发性物质残留量约为64.74%,较不添加丙二醇的甘草固体颗粒相比,挥发性物质保留量增加32.02%;(4)滤棒加香结果表明经甘草浸膏及丙二醇改良后的甘草固体颗粒能够明显提升卷烟的回甜感并增加一定润感;(5)甘草颗粒香料卷烟烟气分析表明,烟气致香成分中酸类及甜香挥发性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证明甘草颗粒添加提升了卷烟的感官品质。【结论】改良型甘草固体香料可用于卷烟滤棒加香,对开发具有特色风格的卷烟制品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固体颗粒 丙二醇 持香能力 感官评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奶香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在雪茄烟叶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天笑 张大元 +5 位作者 王跃 雷金山 曹源 许春平 张倩颖 李东亮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9,共10页
为解决国产雪茄烟叶原料香气量不足、刺激感较强等问题,通过嗅香评价筛选烟草源特色产奶香菌株,利用显微特征和16S rDNA测序进行菌株鉴定,结合机制雪茄加香感官评价得分和菌液OD_(600)确定最优菌株培养条件,利用GC-MS分析确定发酵上清... 为解决国产雪茄烟叶原料香气量不足、刺激感较强等问题,通过嗅香评价筛选烟草源特色产奶香菌株,利用显微特征和16S rDNA测序进行菌株鉴定,结合机制雪茄加香感官评价得分和菌液OD_(600)确定最优菌株培养条件,利用GC-MS分析确定发酵上清液中的关键香味成分,并进行国产雪茄烟叶原料发酵增香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到1株产奶香细菌(F2A),经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适宜的培养时间为24 h、培养温度为32℃,培养基中碳源和无机盐为葡萄糖和氯化钙;菌株发酵上清液的主要奶香和甜香成分为2-羟基-3-甲基-2-环戊烯酮,且含量较高(7.58μg/mL);经枯草芽孢杆菌F2A发酵处理后的楚雪14中,香兰素、香豆素、6-乙基-5,6-二氢吡喃-2-酮、2-羟基-3-甲基-2-环戊烯酮等奶香和甜香成分含量均显著增加,奶香香韵及甜感提升明显,巨豆三烯酮、3-羟基-β-大马士革酮、新植二烯等成分含量增加,清香和花香气息增强;由发酵后的楚雪14制成的雪茄中,奶香和甜香香韵显著提升,刺激感降低。该研究首次发现枯草芽孢杆菌F2A能产生2-羟基-3-甲基-2-环戊烯酮等奶甜香香韵成分,可为国产雪茄烟叶品质提升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奶香香韵 雪茄烟叶 2-羟基-3-甲基-2-环戊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土壤改良剂对东北典型土壤磷素的综合影响
5
作者 付强 王子怡 +3 位作者 李天霄 侯仁杰 何泽 李旭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444,共11页
全球变暖加剧了季节性冻土区冻融格局的变化,磷(Phosphorus,P)是农田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暖的主要限制性元素。本研究以室内试验为基础,以黑龙江省3种典型土壤(黑土、黑钙土、白浆土)为研究对象,以腐熟秸秆(F)和生物炭(B)为外源介质,进... 全球变暖加剧了季节性冻土区冻融格局的变化,磷(Phosphorus,P)是农田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暖的主要限制性元素。本研究以室内试验为基础,以黑龙江省3种典型土壤(黑土、黑钙土、白浆土)为研究对象,以腐熟秸秆(F)和生物炭(B)为外源介质,进行为期50次的冻融循环试验,评估冻融循环作用下外源土壤改良剂对黑龙江省3种典型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3种类型土壤中外源介质的施加显著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磷素有效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速效磷(Olsen-P)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趋势,在黑土、黑钙土、白浆土中增幅最大的处理分别为F、F+B、F+B;土壤pH值、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影响土壤Olsen-P含量的重要因素。根据HEDLEY磷分级结果发现,在冻融循环条件下,黑土、黑钙土、白浆土中F、F+B、F处理活性磷组分平均含量最高;不同活性磷库中,稳定磷组分含量在3种土壤中均显著高于活性磷含量与中等不稳定磷组分含量。研究结果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有效性 冻融循环 活性磷组分 秸秆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循环大型动脉瘤单中心临床经验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桥伟 李立 +4 位作者 邵秋季 贺迎坤 李天晓 李航 白卫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后循环大型动脉瘤(PCL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PED治疗的14例PCLA患者(14枚动脉瘤,最大径≥10 mm)。均为单发未破裂动脉瘤,位于基底... 目的探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后循环大型动脉瘤(PCL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PED治疗的14例PCLA患者(14枚动脉瘤,最大径≥10 mm)。均为单发未破裂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主干3例,椎动脉V4段11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预后,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 14例患者植入14枚PED,其中4例结合弹簧圈填塞,手术均获成功,支架均成功释放且贴壁良好。未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时mRS评分2分1例,1分2例,0分11例。14例患者均获临床中位随访8(2~18)个月,疗效良好(mRS评分均为0分);11例获DSA中位随访6(3~7)个月,OKM分级D级7例,C级1例,B级3例,均未见支架内狭窄。结论 PED治疗PCLA成功率高,安全性好,6个月影像学随访有较高的完全闭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导向装置 后循环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大型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国人大型脑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贺迎坤 李天晓 +3 位作者 李航 白卫星 许斌 康晓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3-716,共4页
目的评价分析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国人大型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PED治疗的连续22例大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记录围手术期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Fisher确切概率检验... 目的评价分析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国人大型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PED治疗的连续22例大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记录围手术期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法检测患者性别、动脉瘤大小、动脉瘤和载瘤动脉角度、是否辅助弹簧圈、术前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是否达标等因素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0例为PED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13.6%,3/22)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4.5%)为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死亡,1例为未致残性脑实质出血,1例为未致残性高灌注综合征。Fisher检测显示,患者性别、动脉瘤大小、动脉瘤和载瘤动脉角度、是否辅助弹簧圈、术前TEG检测结果是否达标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D治疗国人大型脑动脉瘤安全性尚可,但并发症发生机制和预防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脑动脉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lis覆膜支架急诊重建修复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3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田明 蔡栋阳 +5 位作者 许岗勤 赵同源 杨博文 贺迎坤 李天晓 薛绛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急诊重建修复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3例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患者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58岁,均为鼻内镜...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急诊重建修复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3例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患者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58岁,均为鼻内镜手术中损伤颈内动脉致破裂出血。结果 2例垂体腺瘤患者、1例视神经损伤患者在分别行经鼻内镜鞍区占位切除术、视神经管减压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破裂出血。给予压迫止血后转入复合手术室,行Willis覆膜支架重建修复术。颈内动脉破口均成功修复,无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并发症发生,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可及时、安全有效地重建修复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但仍需积累更多资料评估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覆膜支架 重建修复 医源性 颈内动脉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基础研究最新进展与展望
9
作者 郭冰 杨磊 +31 位作者 郑云 张英逊 李云居 连钢 吕冲 高早春 颜胜权 王友宝 席晓峰 贾会明 赵凯 南巍 李聪博 吴笛 崔莹 连占江 马南茹 温培威 吴晓光 杨峰 闫玉良 曾晟 李天晓 廖俊辉 贺创业 王钊 谌阳平 李志宏 林承键 张焕乔 王乃彦 柳卫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91-216,共26页
核物理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础研究前沿和重大应用领域之一,对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微观层次、国家的地位与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核物理基础研究团队依托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HI-13串列加速器、锦屏深地... 核物理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础研究前沿和重大应用领域之一,对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微观层次、国家的地位与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核物理基础研究团队依托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HI-13串列加速器、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等实验设施,开展了核物理基础相关实验与理论研究,在质子晕核破裂机制、不稳定核衰变新模式、核天体反应深地高精度测量、激光驱动核反应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本文评述了“十四五”期间原子能院在核物理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原子能院未来在核物理大科学装置、特色中小型装置、核理论、新型实验技术、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 核结构 核理论 核天体物理 激光核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儿童术后疼痛管理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天笑 郭颖 +1 位作者 王雪静 曲斌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09-41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音乐疗法对儿童术后疼痛管理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有关音乐疗法对儿童术后疼痛管... 目的系统评价音乐疗法对儿童术后疼痛管理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有关音乐疗法对儿童术后疼痛管理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采用音乐疗法的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评分、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心率、收缩压更低(P<0.05),但两种护理方法在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以缓解儿童术后疼痛,降低心率、收缩压,但对动脉血氧饱和度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术后疼痛 影响 儿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Zn核的高自旋结构研究
11
作者 周振翔 罗迪雯 +26 位作者 徐川 吴鸿毅 华辉 郑云 李聪博 吴晓光 李天晓 李广顺 李智焕 李湘庆 林杰 郭成宇 郑敏 赵子豪 黎健宏 徐君宏 贾子豪 张集智 倪磊 张思洋 周小红 柳敏良 贺创业 刘伏龙 王守宇 王硕 孙大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45-2451,共7页
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研究组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对70质量区^(68)Zn核的高自旋结构开展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其能级纲图,极大拓展了^(68)Zn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将其转晕带的最高自旋由8ℏ拓展至了1... 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研究组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对70质量区^(68)Zn核的高自旋结构开展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其能级纲图,极大拓展了^(68)Zn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将其转晕带的最高自旋由8ℏ拓展至了14ℏ,首次观察到^(68)Zn核完整的第1个带交叉。E-GOS图表明,随着自旋的增加,^(68)Zn的集体运动由振动逐渐向转动演化。使用Total Routhian Surfaces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观察到的^(68)Zn核第1个带交叉来自1对1g_(9/2)中子的顺排,1g_(9/2)质子对的顺排将发生在更高的转动频率处。TRS计算的偶-偶Zn核基态形变随中子的演化显示了N=40次闭壳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自旋 ^(68)Zn 熔合蒸发反应 在束伽马谱学 壳结构 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模式和生物炭添加对黑土区土壤氮磷转化及玉米生长的调控
12
作者 巩品祥 付强 +3 位作者 李天霄 侯仁杰 李茉 石国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6-368,共13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耕作模式和生物炭施加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氮磷转化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试验,设置2种耕作(深耕和浅耕)和5个生物炭添加处理(0,3,6,9,12 t/hm^(2)),探究不同耕作模式和生物炭施加量对土壤氮磷组分... [目的]为探究不同耕作模式和生物炭施加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氮磷转化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试验,设置2种耕作(深耕和浅耕)和5个生物炭添加处理(0,3,6,9,12 t/hm^(2)),探究不同耕作模式和生物炭施加量对土壤氮磷组分、酶活性及玉米生理特性的综合影响。[结果](1)深耕和浅耕配合施加生物炭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降低破坏百分比,且深耕处理效果优于浅耕处理;(2)施加生物炭提高土壤氮磷组分、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施加9 t/hm^(2)生物炭效果最好,且深耕更为显著;(3)深耕处理下生物炭施加量达到9 t/hm^(2)时,提高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4)深耕条件下施加9 t/hm^(2)生物炭的玉米的产量达到17.37 t/hm^(2),相比于0提高28.9%。[结论]深耕处理并施加9 t/hm^(2)生物炭对于黑土区农田养分环境和作物生长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耕作方式 氮磷 酶活性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发伽马谱学的元素重建算法
13
作者 汪金龙 吴晓光 +5 位作者 杨立旺 赵子豪 郑云 李聪博 李天晓 郑敏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2-856,共15页
质子治疗中的瞬发伽马射线是质子和靶标之间核反应的产物,瞬发伽马射线的特征能量和强度可以用来确定靶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在之前的实验中已经证明,无论反应截面多么复杂,一旦确定了被照射元素和入射质子的能量,元素浓度与伽马射线光... 质子治疗中的瞬发伽马射线是质子和靶标之间核反应的产物,瞬发伽马射线的特征能量和强度可以用来确定靶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在之前的实验中已经证明,无论反应截面多么复杂,一旦确定了被照射元素和入射质子的能量,元素浓度与伽马射线光子数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然而,这种线性关系很难应用于医学成像,而且氢的非线性行为迄今尚未研究。将这种线性关系推广到包括氢等非线性情况的混合元素材料,并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数学形式,即基于瞬发伽马谱学的重建算法(PGSRA)。PGSRA的基本假设是样品材料的PGS与元素的每摩尔伽马射线有某种关系。对于碳和氧,这种关系是线性的,而对于氢,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由于2.23 MeV的伽马线来源于中子吸收辐射,研究氢非线性行为,利用蒙特卡罗模拟验证碳、氧和氢的不同组合,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戊二醇和乙醇二醇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所有样品材料的碳、氧相对误差均小于4%。基于氢的非线性特性,其相对误差约为10%。此外,样品密度的相对误差对所有样品材料都小于3.5%。开发的PGSRA法可能是PGS和医学成像之间的第一座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治疗 瞬发伽马谱学蒙特卡罗 FLUKA 中子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不同耕作模式与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磷组分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蒙 付强 +2 位作者 侯仁杰 李天霄 薛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6,共13页
了解黑土地区外源介质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磷影响,对于优化黑土地区农业系统施肥具有重要意义。玉米秸秆因其自身性质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良好调控作用,该研究在完全随机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分阶段监测不同耕作模式和秸秆还田量... 了解黑土地区外源介质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磷影响,对于优化黑土地区农业系统施肥具有重要意义。玉米秸秆因其自身性质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良好调控作用,该研究在完全随机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分阶段监测不同耕作模式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秸秆通过改善土壤的环境稳定性提高土壤的固磷能力。深耕(DP)搭配9750 kg/hm^(2)的秸秆还田后,土壤的总磷(TP)含量增加了31%。2)秸秆改善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磷酸酶含量。与浅耕(SP)相比,深耕搭配9750kg/hm^(2)的秸秆可使酸性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分别提高到12%和32.5%。深耕搭配9750 kg/hm^(2)的秸秆还田量在大豆植株需磷关键时期时土壤植酸酶含量最低;与0秸秆还田相比,植酸酶含量减少了11.3%~19.4%。3)Langmuir模型在解释磷吸附数据方面优于Freundlich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磷的最大吸附值,秸秆处理的最大磷吸附量、磷吸附亲和常数和最大缓冲容量分别比0秸秆还田处理低2.4%~8.3%、8.3%~13.9%和2.2%~26.3%。4)施用秸秆有助于促进土壤磷有效性的提高,并且深耕作用会进一步增加磷素有效性。根据Hedley磷分级结果,深耕搭配秸秆还田可促进不同环境下土壤磷组分的改变,土壤中不稳定态磷的含量总是高于CK组。施用秸秆显著提升了土壤中各组分磷含量,其中,秸秆施用对不稳定态磷组分影响最大。深耕搭配9750kg/hm^(2)的秸秆还田量的调控模型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为提高土壤磷的利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5)深耕时施用9750kg/hm^(2)玉米秸秆,大豆产量最高达到1425kg/hm^(2),为今后黑土区土壤肥力保持和农田土壤耕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 秸秆 耕作 土壤磷酸酶 迁移转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预防护理的范围综述
15
作者 李美娜 杨芹 +2 位作者 王春立 李天笑 迟巍 《广西医学》 2024年第12期1959-1962,共4页
目的对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进行范围综述,明确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可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以降低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依据范围综述方法学,采用计算机系统检索并筛选PubMed、CINAHL、Web of... 目的对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进行范围综述,明确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可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以降低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依据范围综述方法学,采用计算机系统检索并筛选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预防护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分析后,总结研究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结果显示,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有导尿管打结、尿道损伤、漏尿、血尿、膀胱痉挛、导尿管滑脱、尿潴留、导尿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结论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较多,但目前留置导尿患儿非感染性并发症的研究较少且文献质量不佳,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相关研究,以为解决患儿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导尿管 预防 护理 并发症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形成后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研究
16
作者 李世凯 梁佳 +9 位作者 何艳艳 丁乾昊 李晨卿 刘阳 冯英璞 赵文利 黄宇梦 索莉娜 李天晓 贺迎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3-443,共11页
目的探索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ACTO)形成后,血栓动态演变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行为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5只,通过使用氯化铁处理后的外科缝合线对兔颈动脉造成损伤来建立ACT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兔按照实验终... 目的探索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ACTO)形成后,血栓动态演变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行为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5只,通过使用氯化铁处理后的外科缝合线对兔颈动脉造成损伤来建立ACT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兔按照实验终点时间分为5组;术后24 h组及术后1、4、8、12周组,每组3只。术后24 h,使用DSA检查ACTO模型建立情况。到达实验时间终点时对该组3只兔进行血栓栓塞段动脉取材并用石蜡包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休黄猩红蓝(MSB)对血栓样本进行染色,分析血栓形态和血栓组成(包括红细胞、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变化,使用Orbit Imaging Analysis软件对血栓组成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对血栓中M0和M2型巨噬细胞的分布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总结ACTO发生后不同时期血栓的形态、组成及血栓中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术后24 h DSA结果显示,所有的实验兔均成功建立了ACTO模型。(1)HE染色结果显示,在术后24 h至1周的时间段内,血栓呈持续增大趋势;术后4周时,血栓开始出现溶解现象;术后8周时,血栓内部观察到了新生血管的形成;而术后12周时,血栓开始呈现出纤维化的迹象。(2)MSB染色结果显示,在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术后24 h内),红细胞为主要成分;在此之后,以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3)M0型巨噬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为CD206)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4 h,血栓中M0型巨噬细胞并未均匀分布于整个血栓中,而主要聚集于血栓边缘;术后1周时,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24 h增加[血栓边缘:(41.7±27.0)%比(24.6±16.7)%,血栓核心:(35.7±19.6)%比(11.1±10.4)%,均P<0.001],且均匀分布于血栓内;术后4周时,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1周减少[血栓边缘:(10.7±6.1)%比(41.7±27.0)%,血栓核心:(12.1±8.5)%比(35.7±19.6)%,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周,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血栓边缘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0.7±6.1)%、(8.0±7.7)%、(8.9±5.3)%;血栓核心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1±8.5)%、(9.5±4.2)%、(15.7±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术后12周血栓边缘M0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少于血栓核心处[(8.9±5.3)%比(15.7±11.0)%,P<0.01)]。M2型巨噬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为CD206)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4 h,血栓中M2型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整个血栓内;术后1周时,血栓内M2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24 h增加[血栓边缘:(22.1±11.3)%比(11.4±8.7)%,P<0.001;血栓核心:(24.5±9.8)%比(7.6±6.0)%,P<0.001];术后4周,血栓内M2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1周减少[血栓边缘:(10.6±3.7)%比(22.1±11.3)%,P<0.001;血栓核心:(9.2±4.3)%比(24.5±9.8)%,P<0.001];术后8周血栓核心处M2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4周时又增加[(17.9±8.8)%比(9.2±4.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8周至12周血栓内M2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无明显变化[血栓边缘:(9.4±6.3)%比(8.5±5.3)%,P>0.05;血栓核心:(17.9±8.8)%比(14.4±10.0)%,P>0.05]。此外,术后8、12周时血栓核心M2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均多于血栓边缘处[术后8周:(17.9±8.8)%比(9.4±6.3)%,P<0.001;术后12周:(14.4±10.0)%比(8.5±5.3)%,P<0.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CTO动物模型,首次展示了血栓形成后12周内巨噬细胞的动态演变规律。巨噬细胞在血栓形成和血栓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促进了血栓溶解和血栓内新生血管形成,进而促进闭塞血管自发再灌注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动脉血栓 血栓栓塞 巨噬细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雪茄烟叶原料感官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7
作者 吕晋雄 安鸿汋 +4 位作者 刘路路 李天笑 周权威 杨振 李东亮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1,79,共9页
为准确描述不同雪茄烟叶原料的品质差异,建立了一种国产雪茄烟叶原料感官品质评价方法。该方法的评价内容包括风格特征、杂气、品质特性和整体评价4个部分,其中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计算和修正品质特性评价指标(香气特性、烟... 为准确描述不同雪茄烟叶原料的品质差异,建立了一种国产雪茄烟叶原料感官品质评价方法。该方法的评价内容包括风格特征、杂气、品质特性和整体评价4个部分,其中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计算和修正品质特性评价指标(香气特性、烟气特性、余味特性、燃烧特性)的权重,计算品质特性加权综合评分并对6种雪茄烟叶原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茄芯烟叶,香气特性、烟气特性、余味特性、燃烧特性权重依次为0.50、0.15、0.20、0.15;对于茄衣烟叶,香气特性、烟气特性、余味特性、燃烧特性权重则依次为0.10、0.15、0.20、0.55,加权后品质特性综合评分与专家综合评价结果一致。6种雪茄烟叶样品的风格特征均较显著,楚雪26的浓度较浓,其余样品的浓度中等,海南1号和海研103的主体香韵均有蜜甜香,楚雪14和楚雪26均有坚果香,德雪4号和川雪2号均有咖啡香。所选样品中有3种略有蛋白质杂气,茄芯品种中楚雪14的品质特性表现最好,茄衣品种中楚雪26的品质特性表现最好。该方法可全面准确地描述不同品种雪茄烟叶原料的感官品质差异,可为雪茄烟叶原料的开发应用、雪茄配方设计与维护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感官品质 风格特征 品质特性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红薯焦甜香香原料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8
作者 芦昶彤 杨雯静 +5 位作者 冯颖杰 刘远上 李天笑 李立鹏 曹源 许春平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为研究加热温度对制备红薯焦甜香香原料的影响,将新鲜红薯水提浓缩后与葡萄糖焦糖化料液掺配进行不同温度加热反应,将制备的香原料样品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嗅香评价。结果发现:①水提物加热样品对比未加热... 为研究加热温度对制备红薯焦甜香香原料的影响,将新鲜红薯水提浓缩后与葡萄糖焦糖化料液掺配进行不同温度加热反应,将制备的香原料样品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嗅香评价。结果发现:①水提物加热样品对比未加热样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有明显提升,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的是100℃样品,为93.91μg/g,挥发性物质种类数最高的是110℃样品,为47种。②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发现反应温度越高,样品的美拉德反应越充分,积累的褐色物质越多,吸光度越大。③主成分分析发现未加热与加热样品主成分差异较大,加热80℃和90℃样品主成分差异较小。对100℃样品特征香气影响较大的物质主要包括2-羟基-3,4-二甲基-2-环戊烯-1-酮、5-羟甲基糠醛、2-吡咯甲醛等。④嗅香评价分析发现100℃样品醇厚感较强,嗅觉层次丰富,焦甜香明显,感官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 美拉德反应 香料 GC-MS分析 嗅香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及建议 被引量:150
19
作者 李政 张东杰 +2 位作者 潘玲颖 李天枭 高俊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05-909,971,共6页
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实践者,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中能源系统低碳... 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实践者,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中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将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应采用"两步加速"的总体发展方案,近期可通过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并实施以2℃温升目标和1.5℃温升目标为导向的长期转型路径,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保证"双碳"目标的实现,应大力加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及配套技术、煤电行业低碳转型路径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关键技术或规划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转型 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甲烷减排战略对我国碳中和的启示 被引量:18
20
作者 董文娟 孙铄 +2 位作者 李天枭 杨秀 李政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2期37-43,共7页
欧盟于2020年10月出台了《欧盟甲烷减排战略》,以支撑其中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该战略共提出了五个领域的24个行动方案。欧盟将油气行业作为重点,设置了两个强制性的政策来完善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并禁止天然气... 欧盟于2020年10月出台了《欧盟甲烷减排战略》,以支撑其中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该战略共提出了五个领域的24个行动方案。欧盟将油气行业作为重点,设置了两个强制性的政策来完善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并禁止天然气放空和燃烧。农业领域以加强全生命周期甲烷排放核算、减排技术等方面研究,编制最佳减排实践和技术清单为主要措施。在废弃物管理领域,欧盟将主要修订废弃物管理方面的立法和废水处理标准并加强监管。全球层面,欧盟提出希望联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油气进口国家,推动建立全球性的监测、报告和核查标准,分享其甲烷超级排放源探测的卫星数据等措施。我国提出2060碳中和愿景后,下一阶段温室气体减排将会从能源相关二氧化碳减排为主扩展到全部温室气体减排。建议我国和欧盟在甲烷减排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借鉴欧盟的经验,尽快制定我国甲烷减排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和行动计划,推广甲烷减排技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探索在国家碳市场交易体系中纳入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气体的时机和方案,鼓励大型能源企业加入国际甲烷减排倡议以提高能力,逐步完善我国甲烷减排相关政策和制度环境,打造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经济和技术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甲烷减排战略 碳中和 能源 农业 废弃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