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IO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秀伟 汪权明 杨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1期167-169,共3页
将国内外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经过CDIO课程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大纲构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过程,最后进行了教学改革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取得明显成效。CDIO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 将国内外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经过CDIO课程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大纲构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过程,最后进行了教学改革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取得明显成效。CDIO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河大桥桥址区岩溶发育规律研究
2
作者 何旭东 林德洪 +2 位作者 刘秀伟 田维强 彭运动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9年第7期1-5,共5页
清水河大桥为贵瓮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桥址处于碳酸盐岩分布区,地表岩溶溶洞现象较发育,勘探钻孔揭示岩蚀现象强发育,查清桥址区岩溶发育规律,合理判断大桥索塔、高墩桩基持力层深度是关系到桥梁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岩溶发育的控... 清水河大桥为贵瓮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桥址处于碳酸盐岩分布区,地表岩溶溶洞现象较发育,勘探钻孔揭示岩蚀现象强发育,查清桥址区岩溶发育规律,合理判断大桥索塔、高墩桩基持力层深度是关系到桥梁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并结合桥址区岩溶及规模统计,总结岩溶发育规律。提炼了岩溶发育的阶段性、继承性、方向性,高程860m以上岩溶总体发育趋势以水平溶洞为主,多为空洞;高程840m以下岩溶总体发育趋势以垂直溶隙为主,反映了岩溶发育的阶段性和继承性,未发现规模较大的溶洞和水平岩溶管道,地壳抬升期,岩溶发育处于稳定期,为桩基持力层深度确定提供依据,岩溶对大桥建设制约完全可以控制,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大桥 岩溶 发育规律 阶段性 继承性 方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格局下重要传粉昆虫大蜜蜂的潜在适生区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春阳 刘秀嶶 +2 位作者 贺春玲 高洁 彭艳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3-1327,共15页
【目的】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改变、人类活动加剧等正威胁着传粉昆虫的多样性及分布;蜜蜂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传粉昆虫类群,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本研究以重要的传粉昆虫大蜜蜂Apis dorsata为对象,探讨全球变化格局下其潜... 【目的】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改变、人类活动加剧等正威胁着传粉昆虫的多样性及分布;蜜蜂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传粉昆虫类群,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本研究以重要的传粉昆虫大蜜蜂Apis dorsata为对象,探讨全球变化格局下其潜在适生区变化以及影响其分布的关键因子。【方法】通过文献、馆藏和野外调查系统收集了全球范围内大蜜蜂的物种分布数据,使用13个环境变量通过MaxEnt模型模拟了大蜜蜂当前的潜在适生区;使用9个气候变量并结合公共地球系统模型(CCSM4)模拟了大蜜蜂过去、当前和未来的潜在适生区。【结果】AUC比率显示MaxEnt模型对大蜜蜂的潜在适生区模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大蜜蜂的中高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湿润的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雨林和低地雨林。人类影响、温度季节性变化、等温性、最冷季均温和海拔是影响大蜜蜂潜在适生区的5个最主要因子;在人类影响下大蜜蜂的潜在适生区向山区和连片的湿润常绿森林区收缩,中高潜在适生区显著减少且呈破碎化趋势。基于9个气候变量和CCSM4气候模型对过去、当前和未来的模拟结果显示:在过去的末次冰盛期,东南亚地区可能是大蜜蜂的避难所;在未来,广布于热带地区的大蜜蜂适生区与当前的相近,且部分地区适生指数升高。【结论】基于气候的模拟结果显示大蜜蜂能积极应对未来气候变暖,但随人类活动的加剧及全球气候变化,大蜜蜂仍然面临较大的威胁,需要加强其在南亚和东南亚的中高潜在适生区的重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蜜蜂 分布区 全球变化 潜在适生区 环境因子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滇龙胆药材干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秀嶶 吴昕怡 +3 位作者 屈云慧 李智敏 杨雁 田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研究不同光质滇龙胆药材干燥品质的影响,利用遮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6种不同光照条件,将晒干方式作为对照,重点考察干燥后滇龙胆内水分含量及龙胆苦苷含量,同时对另外2种滇龙胆内主要活性成分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进行了测... 研究不同光质滇龙胆药材干燥品质的影响,利用遮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6种不同光照条件,将晒干方式作为对照,重点考察干燥后滇龙胆内水分含量及龙胆苦苷含量,同时对另外2种滇龙胆内主要活性成分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绿光能降低其水分含量,并显著提高滇龙胆内龙胆苦苷的含量、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的含量,为后期优化滇龙胆干燥工艺,进一步研究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的转化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裂环烯化合物 龙胆苦苷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aline irrigation on soil salt accumulation and grain yield in the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low plain of North China 被引量:14
5
作者 liu xiu-wei Til Feike +3 位作者 CHEN Su-ying SHAO Li-wei SUN Hong-yong ZHANG Xi-y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2886-2898,共13页
In the dominant winter wheat (WW)-summer maize (SM)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low plain located in the North China, limited access to fresh water, especially during dry season, constitutes a major obstacle to ... In the dominant winter wheat (WW)-summer maize (SM) doubl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low plain located in the North China, limited access to fresh water, especially during dry season, constitutes a major obstacle to realize high crop productivity. Using the vast water resources of the saline upper aquifer for irrigation during WW jointing stage, may help to bridge the peak of dry season and relieve the tight water situation in the regio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during 2009-2012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aline irrigation during WW jointing stage on soil salt 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WW and SM. The experiment treatments comprised no irrigation (T1), fresh water irrigation (T2), slightly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T3:2.8 dS m-l), and strongly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T4:8.2 dS m-1) at WW jointing stage. With regard to WW yields and aggregated annual WW-SM yields, clear benefits of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T3 & T4) compared to no irrigation (T1), as well as insignificant yield losses compared to fresh water irrigation (T2) occurred in all three experiment years. However, the increased soil salinity in eady SM season in consequence of saline irrigation exerted a negative effect on SM photosynthesis and final yield in two of three experiment years. To avoid the negative aftereffects of saline irrigation, sufficient fresh water irrigation during SM sowing phase (i.e., increase from 60 to 90 mm) is recommended to guarantee good growth conditions during the sensitive early growing period of SM. The risk of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salts as a result of saline irrigation during the peak of dry season is considered low, due to deep leaching of salts during regularly occurring wet years, as demonstrated in the 2012 experiment year. Thus, applying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at jointing stage of WW and fresh water at sowing of SM is most promising to realize high yield and fresh irrigation water sa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summer maize soil salinity saline water irrigation salt bal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茎叶总皂苷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秀嶶 李宏 +4 位作者 牛之瑞 易霞 潘俊 秦力悦 田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003-6008,共6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了乙醇热回流提取三七茎叶总皂苷的工艺条件,高效提取三七茎叶总皂苷。方法以人参皂苷Rb3的提取率和纯度为指标,通过部分析因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4个因素进行考察,筛选最佳提... 目的建立并优化了乙醇热回流提取三七茎叶总皂苷的工艺条件,高效提取三七茎叶总皂苷。方法以人参皂苷Rb3的提取率和纯度为指标,通过部分析因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4个因素进行考察,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进一步对4种不同提取方法所获三七茎叶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10 (mL/g)、提取时间1 h和提取温度60℃, Rb3提取率为90.6%±1.77%,纯度为8.41%±0.39%,且该提取方法所获皂苷的抗氧化活性高于其他提取方法。结论该工艺流程在保证获得较高人参皂苷Rb3纯度和含量的基础上,具有经济、快速、高效的特点,为后续三七茎叶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茎叶 总皂苷 加热回流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a high-steep slope induced by multi-layer coal mining 被引量:6
7
作者 YU Jian-le ZHAO Jian-jun +4 位作者 YAN Hao-yuan LAI Qi-yi HUANG Run-qiu liu xiu-wei LI Yang-ch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12期2942-2960,共19页
During underground mining,accurate revelation o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a high-steep slope under multi-layer mining conditions facilitat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mines... During underground mining,accurate revelation o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a high-steep slope under multi-layer mining conditions facilitat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mines.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discrete element theory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a slope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and multi-layer mining conditions.By utilising PFC2 D(particle flow code) software,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steep slope in Faer Coal Mine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 were investigated.Additionally,the mechanism of influence of different numbers of mining layers o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the high and steep slope was elucid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after the goaf passed by the slope toe,multi-layer mining aggravated the subsidence and deformation of the slope toe:the slope toppled forward as it sank.The toppling of the slope changed the slope structures:the strata in the front of the slope were transformed from anti-dip to down-dip features.Extruded by collapsedtoppled rock mass,the slope toe and the rock mass loca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lope toe generally exhibited a locking effect on the slope.Multi-layer mining degraded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slope,in that the total displacement of the slope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e total mining thickness of the coal seams.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research,idea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during mining operations under a high-steep slope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teep slop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Multilayer coal mining Mountain mine geological hazard Subsidence toppling deformation Mining schemes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卤胺改性的PAN基纳米纤维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罗迎娣 穆童 +3 位作者 郭歌 刘秀伟 孔正祥 袁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13-1818,共6页
以物理共混的方式将卤胺组分1,3-二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DCDMH)添加到聚丙烯腈(PAN)纺丝液中,通过静电纺聚丙烯腈制备具有抗菌性的纳米纤维材料(PAN/DCDMH)。通过改变纺丝液浓度、添加抗菌剂(DCDMH)的比例,确定最优纺丝工艺。对抗菌... 以物理共混的方式将卤胺组分1,3-二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DCDMH)添加到聚丙烯腈(PAN)纺丝液中,通过静电纺聚丙烯腈制备具有抗菌性的纳米纤维材料(PAN/DCDMH)。通过改变纺丝液浓度、添加抗菌剂(DCDMH)的比例,确定最优纺丝工艺。对抗菌纳米纤维微观形貌、水释放性能、储存稳定性以及抗菌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8%的PAN纺丝液中添加10%的DCDMH,获得的抗菌纳米纤维材料的氯含量在0.23%左右,抗菌纤维膜可分别在1 min和10min内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全部失活,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此纤维材料在水中释放活性氯离子24h后仍符合饮用水标准,经过30天储存后保有0.14%氯含量,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 纳米纤维 卤胺化合物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三七茎叶红茶饮料工艺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宏 刘秀嶶 +5 位作者 易霞 石萍萍 吴昕怡 周继伟 李谦 田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开发和利用三七地上部分资源,以三七茎叶提取物和红茶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三七茎叶红茶饮料的加工工艺.以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的方法,确定三七茎叶红茶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三七茎叶提取液添加量、蔗糖... 为开发和利用三七地上部分资源,以三七茎叶提取物和红茶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三七茎叶红茶饮料的加工工艺.以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的方法,确定三七茎叶红茶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三七茎叶提取液添加量、蔗糖添加量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和蔗糖添加量对饮料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P<0.01).三七茎叶红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七茎叶提取液添加量为5%,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01%,蔗糖的添加量为3%.依上述配方所制三七茎叶红茶饮料的颜色为棕红色,既保留了三七的特有风味,又兼具红茶香气,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茎叶 加工工艺 感官评价 响应面法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加工关键环节对咖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雪瑞 刘秀嶶 +2 位作者 李宏 严静 田浩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200,240,共7页
目的:优化咖啡湿法加工工艺。方法:探究果胶酶添加量、温度及咖啡干燥方式对咖啡豆风味前体物质、滋味呈味物质含量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获得质量排序并开展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不同果胶酶添加量、温度及晒干、烘干处理样品的蛋... 目的:优化咖啡湿法加工工艺。方法:探究果胶酶添加量、温度及咖啡干燥方式对咖啡豆风味前体物质、滋味呈味物质含量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获得质量排序并开展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不同果胶酶添加量、温度及晒干、烘干处理样品的蛋白质、粗脂肪、咖啡酸、咖啡因、绿原酸含量及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2%果胶酶+27℃+晒干处理组咖啡质量排序第一,其生豆中蛋白质含量为14.04%,粗脂肪含量为9.05%,熟豆中咖啡酸含量为1.05 mg/g,咖啡因含量为1.41%,绿原酸含量为13.89 mg/g,主要挥发性物质酯类、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0.87,7.62μg/g。结论:2%果胶酶+27℃+晒干处理得到的咖啡综合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湿法加工 酶促脱胶 干燥方式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烟台市1起冷链相关进口海产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报告的调查分析
11
作者 侯舒婷 刘秀玮 +3 位作者 张楠楠 李善雅文 刘靖宇 刘涛 《预防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378-380,386,共4页
目的 对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报告的1起冷链相关进口海产品外包装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核酸阳性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冷链相关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经验。方法 2020年8月山东省烟台市报告1起冷链相关进口海产品外包装新冠病... 目的 对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报告的1起冷链相关进口海产品外包装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核酸阳性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冷链相关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经验。方法 2020年8月山东省烟台市报告1起冷链相关进口海产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事件,分析全链条追踪排查、病毒溯源、人员监测等关键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溯源分析。结果 山东省烟台市报告在3家企业贮存的进口冻狭鳕鱼产品中,18份外包装样本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疑似阳性,经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3份样本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其余15份样本为阴性。对191名密切接触者全部采取集中隔离措施并进行血清检测,血清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对179名密切接触者的密接人员,全部安排居家隔离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进口冷链食品存在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且冷链物流及储存的低温条件增加了病毒留存,应加强进口冷链冻品监测,加强冷链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有效防止疫情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进口 冷链食品 疫情防控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2015年莱州市常住居民慢病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海英 张玉杰 +1 位作者 刘秀玮 孙秋丽 《预防医学论坛》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了解莱州市常住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间隔抽样的方法抽取莱州市3 007名≥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调查3 007人,吸烟率为20.49%,男性吸烟率4... 目的了解莱州市常住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间隔抽样的方法抽取莱州市3 007名≥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调查3 007人,吸烟率为20.49%,男性吸烟率40.32%(906/1 503)高于女性0.86%(13/1 504)(P<0.01)。饮酒率为23.08%,男性饮酒率46.65%(629/1 503)高于女性4.32%(65/1 504)(P<0.01)。超重率为35.52%;超重且中心型肥胖率为33.22%;高血压高危情况占17.99%,血压偏高者占为23.47%;糖尿病高危者占9.51%,糖尿病患病率为8.01%。人群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2)、性别(OR=0.71)、超重且中心型肥胖(OR=1.70)。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莱州市常住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相关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住居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