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磷灰石微量元素组成的机器学习方法判别花岗岩成因类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凤歌 冷成彪 +2 位作者 陈加杰 邹少浩 王大钊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750,共14页
花岗岩在全球广泛分布,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记录了不同的构造环境、源区岩石类型或深部岩浆过程等,因此正确识别花岗岩成因类型(I型、S型、A型花岗岩)具有重要意义。磷灰石作为花岗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副矿物,蕴含多种主微量元素,记录着... 花岗岩在全球广泛分布,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记录了不同的构造环境、源区岩石类型或深部岩浆过程等,因此正确识别花岗岩成因类型(I型、S型、A型花岗岩)具有重要意义。磷灰石作为花岗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副矿物,蕴含多种主微量元素,记录着花岗岩的源区和岩浆物理化学特征,因此成为判别花岗岩成因类型的重要指标。本文收集了已发表的I型、S型和A型花岗岩的磷灰石微量元素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利用其中的17种微量元素含量指标(Mn、Sr、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和8种元素综合指标[(La/Nd)_(N)、(La/Yb)_(N)、(Gd/Yb)_(N)、Yb N、LREE、REE+Y、Eu/Eu^(*)、Sr/Y]建立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95.56%)和支持向量机(94.76%)的分类准确率均很高。发现Sr在区分I型和S型花岗岩方面最为重要,Ce和Mn在区分A型花岗岩方面最为重要,Eu对于区分S型及I/A型花岗岩方面较为重要。本文提出的机器学习模型便捷高效,可以快速地确定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磷灰石 微量元素 I-S-A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北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
2
作者 陶继华 苏献源 +4 位作者 张泽凤 王帅 李明阳 冷成彪 许德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5-1393,I0011-I0016,共15页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反演寄主岩岩浆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岩浆源区性质。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麦斜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麦斜黑云母...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反演寄主岩岩浆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岩浆源区性质。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麦斜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以镁质黑云母和铁质黑云母为主,MgO含量为8.81%~10.69%,FeO^(T)含量为18.94%~21.27%,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特征指示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属于I型花岗岩,并具有壳幔混合特征。黑云母结晶温度为492~645℃,平均595℃,岩浆氧逸度log(ƒ_(O_(2)))为-15.8~-13.7(≈ΔFMQ+0.1~ΔFMQ+0.2)。综合地质特征、矿物化学特征及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提供热能,导致下地壳以岩浆岩为主的源区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同时伴有少量幔源基性岩浆混入并直接参与了岩浆作用,进而形成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花岗岩 麦斜岩体 岩石成因 矿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北麦斜岩体岩石成因:来自黑云母矿物化学的约束
3
作者 陶继华 杨跃贵 +3 位作者 苏献源 冷成彪 许德如 王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1-172,共2页
黑云母是花岗岩常见的暗色矿物之一。黑云母化学成分变化是寄主岩浆固结成岩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对应的结果,因此,黑云母化学成分很好地记录了寄主岩浆的属性,对黑云母开展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反演寄主岩岩浆演化和成岩... 黑云母是花岗岩常见的暗色矿物之一。黑云母化学成分变化是寄主岩浆固结成岩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对应的结果,因此,黑云母化学成分很好地记录了寄主岩浆的属性,对黑云母开展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反演寄主岩岩浆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指示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浆物质来源等信息(Wones and Eugster,1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麦斜岩体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课”背景下地学类专业课程线上线下融合路径研究
4
作者 朱志军 冷成彪 +1 位作者 张树明 丁婷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5期94-95,109,共3页
混合式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地学类专业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从保障措施、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为... 混合式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地学类专业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从保障措施、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为打造地学类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课 混合式教学 融合路径 地学类专业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赤坪岩体的岩石成因及成矿潜力: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
5
作者 李凯旋 冷成彪 +3 位作者 蓝江波 郭国林 朱志军 陈喜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6-1384,I0009,I0010,共21页
高赤坪岩体位于云南中甸斑岩成矿带的北端,主要由边缘相辉石闪长岩及中心相闪长玢岩组成,岩体存在铜金矿化。该岩体的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均未见报道。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以... 高赤坪岩体位于云南中甸斑岩成矿带的北端,主要由边缘相辉石闪长岩及中心相闪长玢岩组成,岩体存在铜金矿化。该岩体的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均未见报道。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以及Hf同位素和全岩Sr-Nd同位素等分析,旨在揭示其岩石成因并评价其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从辉石闪长岩到闪长玢岩,Na_(2)O、CaO含量略有降低,K_(2)O、Fe_(2)O_(3)^(T)含量明显升高,呈现出由拉斑玄武质闪长岩类向钙碱性或高钾钙碱性二长岩类方向的演化。两类岩石的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U、Sr等),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Ta、Nb、Y、Ti等),且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强烈、无明显Eu异常。从边缘相到中心相,岩体中Rb、Ba含量明显升高,Sr略有降低,这与中心相闪长玢岩中斜长石含量减少,出现黑云母、钾长石、磁铁矿特征相符。辉石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32.3±1.3 Ma,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资料,高赤坪岩体形成于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俯冲的陆缘弧构造背景。辉石闪长岩锆石ε_(Hf)(t)值为-0.94~+1.68,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132~1294 Ma;辉石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的全岩(^(87)Sr/^(86)Sr)i、ε_(Nd)(t)值分别为0.706138~0.706179、0.705863~0.706519和-3.61~-1.76、-3.79~0.66,结合二者都具有低硅埃达克岩的化学特征及高的Mg^(#)值,指示岩浆源于板片脱水或熔体蚀变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且可能有下地壳组分以MASH的形式加入。高赤坪辉石闪长岩的氧逸度略低于区内典型成矿岩体普朗斑岩,蚀变规模也较小,暗示其成矿潜力不及普朗斑岩;但更加演化的富水和高氧逸度的闪长玢岩则与区内典型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性质一致,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在未来的找矿勘查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赤坪 岩石成因 锆石 成矿潜力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地区斑岩体锆石微量元素与Hf-O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莫雷 冷成彪 +1 位作者 陈喜连 李凯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3-1184,共22页
中甸铜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义敦岛弧南缘,被分为东、西两个斑岩带。本文以东斑岩带的普朗、地苏嘎岩体,西斑岩带的雪鸡坪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微量元素和Hf-O同位素特征研究,结合所收集到的这些岩体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来揭示两个斑岩... 中甸铜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义敦岛弧南缘,被分为东、西两个斑岩带。本文以东斑岩带的普朗、地苏嘎岩体,西斑岩带的雪鸡坪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微量元素和Hf-O同位素特征研究,结合所收集到的这些岩体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来揭示两个斑岩带的岩浆来源与演化过程、构造背景,并探讨造成其成矿差异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3个岩体所含锆石都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Th/U平均值分别为0.19、0.27、0.13,均为岩浆锆石。普朗、地苏嘎和雪鸡坪岩体锆石ε_(Hf)(t)值分别为-0.31±0.6、0.0±0.6、1.71±0.7,锆石δ^(18)O值分别为6.2±0.3‰、6.2±0.4‰、6.1±0.4‰;3个岩体的源区相差不大,均为壳幔岩浆混合,但普朗和地苏嘎岩体地壳物质贡献更多。全岩主微量元素变化特征与锆石Nb/Yb和Th/Nb与Eu/Eu^(*)的相关性显示东斑岩带的普朗和地苏嘎岩体比西斑岩带的雪鸡坪岩体的结晶分异程度更高。在锆石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中,这些岩体均落在火山弧或与弧相关的造山环境范围。结合全岩的Nb-Y和Rb-(Y+Nb)判别图解,以及中甸地区成岩年龄的统计,进一步判定东、西斑岩带岩体均形成于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西向俯冲相关的大陆弧背景。采用锆石氧逸度计估算的普朗、地苏嘎和雪鸡坪岩体的氧逸度分别为ΔFMQ+1.58、ΔFMQ+1.42、ΔFMQ+1.91(QFM为石英-铁橄榄石-磁铁矿缓冲剂)。结合Eu/Eu^(*)值和全岩V/Sc比值分析,发现3个岩体均有较高氧逸度,但普朗和地苏嘎的岩浆氧逸度略低于雪鸡坪,说明在相对较高氧逸条件下,氧逸度高低与成矿规模不成比例。3个岩体的锆石结晶温度分别为769±34℃、783±36℃、819±40℃。结合全岩Sr/Y比值,发现普朗和地苏嘎岩浆含水量高于雪鸡坪。由此推断,更高的水含量和岩浆分异度可能是东部斑岩带比西部斑岩带发育更多斑岩矿床的重要原因,这也暗示东斑岩带具有更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微量元素 HF-O同位素 岩石成因 成矿作用 中甸斑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igin of Felsic Microgranitoid Enclaves in Granite in Zhangjiakou District,China:Implication for Process and Lifespan of Granitic Magma Chambers 被引量:1
7
作者 WANG Dazhao LIU Yuhang +3 位作者 leng chengbiao ZHEN Shimin LIU Jiajun ZHA Zhongj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461-1478,共18页
Sparse felsic microgranitoid enclaves(FMEs)in the Shangshuiquan granite of the Zhangjiakou district,the north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are fine-grained,dark-colored and exhibit subangular to subspherical shape... Sparse felsic microgranitoid enclaves(FMEs)in the Shangshuiquan granite of the Zhangjiakou district,the north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are fine-grained,dark-colored and exhibit subangular to subspherical shapes.They share similar mineral assemblages,chemical compositions,and zircon Hf isotope compositions to the host granite.New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reveals that the FMEs crystallized at 156-153 Ma,while the Shangshuiquan granite formed at ca.146 Ma.The FEMs are,therefore,10 to 7 Ma older than the host granite.Combined with petrological evidence,we suggest that the FMEs are fragments of rapidly crystalized magmas,which were captured by the younger Shangshuiquan magma.Magmas of the FMEs and Shangshuiquan granite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reservoir.The Shangshuiquan granite is the result of small batches of magma being built up incrementally,and the FMEs belong to the earlier batches of magma.The lifespan of the Shangshuiquan magma reservoir exceeds 10 Ma.FMEs derived from cogenetic fragmen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offer crit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timescale of granitic plut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lsic microgranitoid enclaves autoliths chilled margins lifespan of magma chamber north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铀矿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分析
8
作者 赵如意 张熊 +8 位作者 陈擎 李凯旋 陈云杰 冷成彪 邵恒博 陈斌 石煜 龚奇福 李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8-245,共18页
铀是中国的关键性能源金属和战略矿产资源之一。柴达木盆地与周缘虽然取得了一些铀矿找矿成果,但与之广袤的面积相比仍显不足。在简要介绍柴达木盆地区域铀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整理并分析了该区典型铀矿床(点)特征和主要中酸性岩浆岩的T... 铀是中国的关键性能源金属和战略矿产资源之一。柴达木盆地与周缘虽然取得了一些铀矿找矿成果,但与之广袤的面积相比仍显不足。在简要介绍柴达木盆地区域铀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整理并分析了该区典型铀矿床(点)特征和主要中酸性岩浆岩的Th、U含量及锆石U Pb年龄数据等资料。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铀矿化类型多样、种类齐全,主要为碱性岩(脉)型、花岗伟晶岩型、花岗岩(内带、外带、碱交代)型、火山岩型、层间氧化砂岩型、层间氧化油气还原砂岩型等。柴达木盆地与周缘“全位”铀成矿模式涵盖了该区可能存在的16种铀矿化类型。铀成矿时代从加里东晚期(436~401 Ma)直至现代。柴达木盆地北缘、南阿尔金和东昆仑构造带在区域地质演化和铀成矿作用的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由于构造带的抬升剥蚀差异,柴北缘富铀岩浆岩和铀矿化保存最好,其次为南阿尔金,最差的是东昆仑构造带。结合盆缘成矿物质(源)、成矿流体场(运)、山前成矿空间(储)、盆内还原障(保)等成矿条件分析,指出柴达木盆地北部以侏罗系为目标层位的层间氧化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有5个,南部和西部以新近系与更新统为目标层位的层间氧化油气还原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有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作用 成矿规律 砂岩型铀矿 找矿方向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的地球化学性质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大钊 冷成彪 +3 位作者 秦朝建 段丰浩 周万蓬 许德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2-302,共21页
铀成矿主要受控于物质来源、迁移过程和沉淀机制。本文系统总结了铀的地球化学性质、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铀成矿机理的认识,促进找矿勘查与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发展。铀的电子层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亲氧性、变价性... 铀成矿主要受控于物质来源、迁移过程和沉淀机制。本文系统总结了铀的地球化学性质、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铀成矿机理的认识,促进找矿勘查与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发展。铀的电子层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亲氧性、变价性及类质同象等地球化学行为。不同地质体中铀含量差异大,酸性岩、碱性岩及富有机质、磷酸盐的沉积岩中铀含量高。铀在岩浆体系中主要以U(Ⅳ)和U(Ⅴ)价出现,其在熔体与热液间的分配系数低,难以大量进入岩浆热液。铀在流体体系中以U(Ⅳ)和U(Ⅵ)的形式存在,其中U(Ⅳ)常以UCl_(4)^(0)的形式在高温还原性富Cl酸性卤水中进行迁移;U(Ⅵ)则与羟基、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氯离子、氟离子等形成铀酰络合物,增强了其在流体中的迁移能力,但碳酸铀酰是否存在于还原性深源流体以及氟化铀酰是否能在流体中大量存在尚存争议。铀在表生环境以U(Ⅵ)存在,可与有机酸形成络合物进行迁移。微生物的酸解、表面络合及分泌的铁载体等可将岩石中的铀活化分离。氧化还原反应是导致铀沉淀的最重要机制之一,H_(2)、CH_(4)、CO、H_(2)S、石墨、Fe(Ⅱ)和油气等都是有效的还原剂;温度和pH值的变化对不同热液流体中铀沉淀的影响不同;铁氧化物、黏土矿物和黑色岩的吸附作用是表生环境中铀富集成矿的关键,其强弱受pH值影响。铀成矿是各种机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具体成矿实例或成矿过程时需要全面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 地球化学性质 存在形式 迁移过程 沉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成矿带铀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全位成矿模式 被引量:27
10
作者 赵如意 王登红 +3 位作者 陈毓川 冷成彪 秦锦华 赵晨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液等有利的成矿条件。产铀花岗岩大多是由高硅、过铝、偏钾高碱的S型花岗岩,沿断裂分布的构造碎裂岩、蚀变岩和还原性地质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矿化与蚀变中心带发育沥青铀矿、黑色微晶玉髓、紫黑色萤石、胶状黄铁矿、赤铁矿、绿泥石等矿物组合。铀矿体形态多样,以中小规模、中低工业品位为主。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多阶段区域性拉张过程中形成了多阶段铀矿化。花岗岩型铀矿床分布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内部构造结和岩体接触带附近,矿体沿断裂与蚀变体一起赋存于氧化-还原界面和脆韧性构造转换面之间的"成矿壳层"内。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空间全位"铀成矿模式显示,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建造、不同的岩性及不同的部位均有铀成矿潜力,但由于具体成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产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时间和不同强度的铀矿化。也就是说,难以排除某一空间部位不成矿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全位"成矿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尚未落实的"缺位",再根据工作区具体成矿条件指导铀矿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铀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全位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铁氧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剑衡 冷成彪 +4 位作者 张兴春 张伟 尹崇军 张陆佳 田振东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659-677,共19页
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地区,矿体主要以细脉—浸染状、网脉状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之中。矿区热液蚀变作用发育,围绕矿体由深部至浅部依次发育钾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和泥化带。钾化带中... 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地区,矿体主要以细脉—浸染状、网脉状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之中。矿区热液蚀变作用发育,围绕矿体由深部至浅部依次发育钾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和泥化带。钾化带中发育3种不同产状的磁铁矿,根据磁铁矿产出状态与脉体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将其划分为浸染状分布的磁铁矿(Ⅰ类)、单一脉状磁铁矿(Ⅱ类)和石英—硫化物脉中的磁铁矿(Ⅲ类)。此外,矿区常见产于成矿期后白云石—石英大脉中的镜铁矿。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上述铁氧化物进行了原位微区成分测试。结果表明:3类磁铁矿均富集Ti、V、Cr、Ni、Co、Al、Mg、Mn、Ga和Zn等微量元素。早期Ⅰ类磁铁矿含有钛铁矿出溶体,与Ⅱ、Ⅲ类磁铁矿相比,相对富集Mg、Ni和V等元素,属于岩浆磁铁矿;Ⅱ类磁铁矿相对富集Mn、Zn、Sn和Sc等元素,属于热液磁铁矿。岩浆磁铁矿(Ⅰ类磁铁矿)与后期脉状磁铁矿(Ⅱ类和Ⅲ类)相比,Ti、Al和Cr等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后期热液蚀变对Ⅰ类磁铁矿的强烈改造,导致其中Ti、Al和Cr等元素含量降低(通常岩浆磁铁矿比热液磁铁矿更富集Ti、Al和Cr)。Ⅱ、Ⅲ类脉状磁铁矿属于热液磁铁矿且二者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它们属于同一期流体中沉淀的产物。与磁铁矿相比,镜铁矿中的Ti、Al和V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而Cr、Ga、Ni和Co等元素含量比磁铁矿低一个数量级。结合前人资料,认为Al、Mn、Mg和Sc元素在磁铁矿中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而Ca、S、Cu、Ba、Sr和Zr等元素主要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钾化带中广泛发育的磁铁矿—赤铁矿共生组合、镜铁矿以及磁铁矿中异常低的Mn含量表明,烂泥塘矿区成矿流体的氧逸度高达赤铁矿—磁铁矿缓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金矿床 磁铁矿 LA-ICP-MS 氧逸度 热液蚀变 烂泥塘 滇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挥发分岩浆补给对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的关键作用:以西藏尼木岗讲矿床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丰 冷成彪 +2 位作者 张兴春 田振东 张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89-2909,I0027-I0049,共44页
西藏冈底斯带中段的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发育多期次侵入体,而成矿作用主要与其中一期岩体(流纹英安斑岩)密切相关。为探究其原因,本文对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中发育的各期次侵入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重点研究各期次侵入体内部新... 西藏冈底斯带中段的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发育多期次侵入体,而成矿作用主要与其中一期岩体(流纹英安斑岩)密切相关。为探究其原因,本文对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中发育的各期次侵入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重点研究各期次侵入体内部新鲜斑晶(黑云母、斜长石)和副矿物(锆石、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各期次侵入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相近的锆石饱和温度,都来自较为氧化的岩浆。此外,相比其他期次侵入岩,主成矿期的流纹英安斑岩中的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O_(3)、Cl含量,较低的F含量;黑云母含有较高的Cl含量和较低的F含量;同时,斜长石发育反环带。这些证据表明,在主成矿期岩浆就位之前,存在富S、Cl的偏基性岩浆注入了深部岩浆房,并发生岩浆混合作用,这不仅导致了主成矿期斑岩体的就位,同时还诱发流体出溶进入浅部岩浆房,并最终形成岗讲斑岩铜-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石 磷灰石 黑云母 岗讲斑岩铜-钼矿床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型Cu±Mo±Au矿床的勘查标志: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指标 被引量:7
13
作者 冷成彪 陈喜连 +4 位作者 张静静 马晓花 田丰 郭剑衡 张乐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89-3212,共24页
斑岩型矿床作为全球Cu、Mo等金属的主要来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一直是矿业公司的重点勘查目标。本文从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两方面,综述了有关斑岩矿床成矿潜力评价与矿体定位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应的勘查指标,以期促进该类矿床... 斑岩型矿床作为全球Cu、Mo等金属的主要来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一直是矿业公司的重点勘查目标。本文从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两方面,综述了有关斑岩矿床成矿潜力评价与矿体定位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应的勘查指标,以期促进该类矿床的找矿突破。研究证实,成矿岩体一般为富H_2O、高氧逸度的浅成中酸性斑岩体,发育角闪石-磁铁矿-榍石等矿物组合,显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如高Sr、低Y和Yb、Eu异常不明显等)。斑岩体Al_2O_3/TiO_2、Sr/Y、La/Yb、V/Sc和Sr/MnO等比值可以用来反映其成矿潜力。黑云母中Cu的含量、Cl/F比值以及特殊结构的石英(如UST、石英眼)等也可作为成矿潜力评价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副矿物的化学组成被广泛用来评价岩浆的温度、压力、氧逸度以及H_2O含量,进而反映其成矿潜力。此外,某些岩石化学和矿物化学参数还是岩浆成矿专属性的灵敏指标。斑岩矿床独特的蚀变-矿化-元素分带模式是找矿勘查的基本准则。针对不同蚀变带发育的特征矿物(如钾化带的金红石、青磐岩化带的绿泥石和绿帘石、绢英岩化带的绢云母等)开展原位微区成分分析和(或)短波红外光谱分析,不仅能够明确勘查方向,还有助于确定主矿体的位置。鉴于不同矿区成矿母岩的成分、侵位深度、围岩性质、蚀变分带模式等可能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找矿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各项找矿指标,进而提升发现新矿产的能力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找矿勘查 成矿潜力 岩石地球化学 矿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斑岩矿田辉钼矿中铼的分布特征及富集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冷成彪 陈涛亮 +3 位作者 任志 赵严 王安东 汪方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07-3120,共14页
世界上绝大部分Re赋存在斑岩型矿床的辉钼矿之中,且分布极不均匀。在矿床-矿石-矿物颗粒等不同尺度上,Re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但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目前尚不清楚。本文以德兴矿田中富家坞和铜厂二个矿床的辉钼矿为研究对象,在细致的矿相... 世界上绝大部分Re赋存在斑岩型矿床的辉钼矿之中,且分布极不均匀。在矿床-矿石-矿物颗粒等不同尺度上,Re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但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目前尚不清楚。本文以德兴矿田中富家坞和铜厂二个矿床的辉钼矿为研究对象,在细致的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开展了EPMA、LA-ICP-MS和XRD分析,同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详细探讨了Re在这两个矿床辉钼矿中的分布规律及差异性富集机制。结果显示:富家坞和铜厂均普遍发育两种形态的辉钼矿(细粒集合体型和粗粒片状型),Re在两种辉钼矿中的分布均极为不均,但细粒集合体型相对更富Re,而同一形态辉钼矿铜厂矿床则具有更高的Re含量;同一矿床中辉钼矿结晶越晚,往往越富集Re;个别辉钼矿可见扭结现象,且扭结部位的Re含量更低,暗示后期构造变形可能导致了Re的丢失;两个矿床高Re辉钼矿和低Re辉钼矿的结构均为2H多型,表明Re含量与辉钼矿晶体结构无关。结合前人资料,本文认为成矿流体性质(如温度、盐度等)是导致铜厂和富家坞辉钼矿Re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矿田 辉钼矿 分布特征 富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义敦地体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来自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振东 冷成彪 +3 位作者 郭剑衡 张兴春 田丰 马荣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8-1105,共18页
位于藏东的义敦地体是研究青藏高原和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在早古生代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及构造演化过程尚不明确。沉积岩中碎屑锆石记录了物源区丰富的地质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示踪沉积物源和古地理重建。本文对义敦地体三件下古... 位于藏东的义敦地体是研究青藏高原和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在早古生代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及构造演化过程尚不明确。沉积岩中碎屑锆石记录了物源区丰富的地质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示踪沉积物源和古地理重建。本文对义敦地体三件下古生界浅变质沉积岩样品开展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三件样品均具有“多峰”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其U-Pb年龄主要集中在约2535~2350 Ma、约1000~900 Ma、约890~750 Ma和约590~520 Ma四个区间,对应的εHf(t)值分别为-8.8~13.1、-11.8~10.0、-20.1~12.6和-27.6~6.1。综合本次研究结果和前人数据,提出义敦地体下古生界变沉积岩中约2535~2350 Ma和约890~750Ma年龄段的锆石主要来自邻区松潘-甘孜地体和华南地块,而约1000~900 Ma和约590~520 Ma年龄段的碎屑锆石主要源自东冈瓦纳大陆Rayner-Eastern Ghats、Prydz-Darling和Kuunga造山带的岩浆岩。对比该地层与区内新元古界碎屑岩及相邻地体下古生界碎屑岩沉积物源在时空上的异同,提出义敦地体可能于埃迪卡拉纪晚期—早寒武世(570~520 Ma)与印度地块发生拼合,成为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在早古生代,义敦地体可能位于东冈瓦纳大陆的北缘,邻近羌塘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敦地体 恰斯群 沉积物源 碎屑锆石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迪彦钦阿木斑岩钼矿床绿泥石和绿帘石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帏 冷成彪 +1 位作者 张兴春 田振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1-261,共21页
迪彦钦阿木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二连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是区内新近发现的一个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为了厘清蚀变矿物的成分对找矿的指示意义,文章运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迪彦钦阿木矿床青磐岩化带绿帘石亚带的绿泥石和绿帘石的... 迪彦钦阿木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二连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是区内新近发现的一个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为了厘清蚀变矿物的成分对找矿的指示意义,文章运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迪彦钦阿木矿床青磐岩化带绿帘石亚带的绿泥石和绿帘石的主微量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电子探针数据表明,这些绿泥石属于铁斜绿泥石(辉绿泥石)。绿泥石四面体位置置换为Al^(Ⅳ)对Si的替换,八面体位置置换以Fe-Mg相互置换为主;主量元素除Fe、Mg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外,其他元素含量变化不大。矿区绿帘石属于普通绿帘石亚族,由热液交代角闪石和斜长石等矿物形成,可分为脉状和浸染状绿帘石,其主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靠近矿体中心的绿泥石具有较高的近端指示元素(Sc、Ti、V、Cr、Mn、Co、Cu、Ga、Sn、Ba)含量以及较高的Ti/Sr、Ti/Pb、V/Ni比值,而离矿体中心较远的绿泥石具有较高的远端指示元素(Li、Na、K、Ni、Sr)含量。绿帘石中成矿金属含量比较低,离矿体中心较远的绿帘石相对富集As、Sb、Pb等元素。此外,绿帘石中w(Cr)、w(Ti)和w(V)以及Ti/Sr和V/Ni的比值随矿体品位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迪彦钦阿木矿床绿泥石中w(Ti)、w(V)和w(Ga)及Ti/Sr、Ti/Pb和V/Ni比值,以及绿帘石中w(As)、w(Sb)和w(Pb)具有指示矿化中心的作用,而绿帘石中w(Cr)、w(Ti)和w(V)以及Ti/Sr和V/Ni值可以作为寻找斑岩矿床富矿体的指标。迪彦钦阿木矿床中绿泥石和绿帘石的元素变化主要受流体成分、温度、硫逸度、矿物共生组合等因素影响。文章获得的认识或可应用于其他类似斑岩钼矿床(点)的找矿勘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绿泥石 绿帘石 斑岩钼矿床 迪彦钦阿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铟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晓花 郭福生 +5 位作者 冷成彪 李凯旋 高粉粉 陈涛亮 任志 田振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87-3106,共20页
In作为一种分散元素,通常极难形成独立矿床,而主要以伴生组分的形式赋存在锡多金属矿床中。香花岭矿田蕴藏着丰富的Sn、Pb、Zn等矿产资源,是我国潜在的In资源基地,但目前该矿田中In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成矿潜力尚不清楚。鉴于此,本... In作为一种分散元素,通常极难形成独立矿床,而主要以伴生组分的形式赋存在锡多金属矿床中。香花岭矿田蕴藏着丰富的Sn、Pb、Zn等矿产资源,是我国潜在的In资源基地,但目前该矿田中In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成矿潜力尚不清楚。鉴于此,本文以香花岭矿田3个典型锡多金属矿床(新风、铁砂坪、茶山)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及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ICP-MS、EPMA和LA-ICP-MS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闪锌矿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In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富集在闪锌矿中,可能的替代方式为In^(3+)+Cu^(+)2←→Zn^(2+)。不同矿床中In的富集程度明显不同,其中,新风最富In(平均品位213.7g/t),其次为茶山,而铁砂坪最贫In。发现当闪锌矿中Cd含量介于5000×10^(-6)~7000×10^(-6)区间时,对应的In含量最高(>1000×10^(-6))。3个矿床的闪锌矿均富集Fe、Mn、In等高温元素,显著亏损Ga和Ge等低温元素。通过对比发现,这些闪锌矿与典型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如远端矽卡岩型矿床)中闪锌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应用闪锌矿地质温度计估算的结晶温度为345~372℃,且新风闪锌矿温度略高。闪锌矿中In的含量主要受温度控制,越靠近岩体、温度越高的闪锌矿越富In。结合前人资料,估算香花岭矿田伴生In资源量超过15000t,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应予以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香花岭矿田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德兴铜矿田成矿热液演化过程及其对铼差异性富集的制约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涛亮 任志 +1 位作者 冷成彪 王安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0-1916,共17页
铜厂和富家坞矿床是德兴矿田中两个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二者成矿时代、成矿背景和致矿斑岩均较一致,但前者中辉钼矿的Re含量明显高于后者。为探究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对辉钼矿中Re含量差异的影响,本文对铜厂和富家坞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LA... 铜厂和富家坞矿床是德兴矿田中两个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二者成矿时代、成矿背景和致矿斑岩均较一致,但前者中辉钼矿的Re含量明显高于后者。为探究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对辉钼矿中Re含量差异的影响,本文对铜厂和富家坞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LA-ICP-MS微区原位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研究。结果显示,二者流体均具有由高温向低温,中低盐度高盐度共存向低盐度演化的趋势,且温度下降、流体沸腾以及pH值的变化可能是导致Cu、Mo沉淀的主要原因;但就同一成矿阶段而言,铜厂比富家坞成矿温度更低,并且在主成矿阶段,铜厂具有更高的流体盐度;因此,推测温度和盐度可能是导致二者中辉钼矿Re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铜矿田 成矿流体演化 辉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中发现碲化物和硒化物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啟武 王大钊 +5 位作者 冷成彪 余海军 张传昱 苏肖宇 毛金伟 梁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3-646,共4页
碲和硒是稀散元素,在高新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已被中国和欧美国家列为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1-2]。一直以来全球碲、硒矿产资源主要采自斑岩-矽卡岩铜金矿床,如中国广东大宝山铜矿和江西城门山铜矿[3-4],研究斑岩矿床中碲、硒的产出情... 碲和硒是稀散元素,在高新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已被中国和欧美国家列为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1-2]。一直以来全球碲、硒矿产资源主要采自斑岩-矽卡岩铜金矿床,如中国广东大宝山铜矿和江西城门山铜矿[3-4],研究斑岩矿床中碲、硒的产出情况对国家资源战略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铜矿 斑岩矿床 矽卡岩 矿产资源 稀散元素 云南普朗 硒化物 战略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成矿预测--以新疆库米什地区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超民 冷成彪 司国辉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0年第2期213-227,共15页
新疆库米什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基岩裸露度高,为遥感地质找矿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提高该地区的找矿效率、实现找矿突破,系统收集了库米什地区的矿产、地质及遥感资料,并采用"掩膜+Crosta主成分分析+阈值分割"方法从ETM+遥感... 新疆库米什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基岩裸露度高,为遥感地质找矿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提高该地区的找矿效率、实现找矿突破,系统收集了库米什地区的矿产、地质及遥感资料,并采用"掩膜+Crosta主成分分析+阈值分割"方法从ETM+遥感数据中提取了蚀变异常信息。在矿产、地质和遥感多源信息的基础上,总结出矿(化)点、岩体内外接触带、蚀变带、断层、羟基蚀变异常信息和铁染蚀变异常信息6个控矿因子,采用基于知识驱动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成矿预测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和GIS平台完成了综合成矿预测。最后,以部分未加入模型的矿点与野外实地考察结果,验证了成矿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在新疆库米什地区初步进行多源信息综合成矿预测,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能够为该区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蚀变异常提取 主成分分析 层次分析法 GIS 成矿预测 新疆库米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