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区浓香型大曲质量指标与细菌群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树坤 谢军 +3 位作者 程铁辕 卫春会 黄治国 邓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8-164,共7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地区浓香型大曲的细菌群落结构,同时测定其相关质量指标,并结合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宜宾曲样的糖化酶活力和液化酶活力显著高于遂宁和泸州曲样(P<0.05),但水分、淀粉含量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显著...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地区浓香型大曲的细菌群落结构,同时测定其相关质量指标,并结合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宜宾曲样的糖化酶活力和液化酶活力显著高于遂宁和泸州曲样(P<0.05),但水分、淀粉含量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其它曲样(P<0.05);遂宁1曲样的水分和发酵力显著高于其它曲样(P<0.05),且其糖化酶、液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遂宁2曲样的酸度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曲样(P<0.05),但其他质量指标均在较低水平;泸州曲样的淀粉含量和酯化力显著高于其他曲样(P<0.05),但液化酶和糖化酶活力较低。此外,宜宾和泸州曲样中魏斯氏菌属(Weissella)、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等均占较高比例;而遂宁两个曲样中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Kroppenstedtia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占其主导地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与大曲酯化力的相关性显著(P<0.05),且片球菌属(Pedi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与大曲酯化力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与发酵力呈显著相关(P<0.05);而酸性蛋白酶活力仅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高通量测序 质量指标 细菌群落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窖泥中一株产酯酵母的扩培条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梅 黄治国 +2 位作者 卫春会 邓杰 谢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6-193,共8页
从优质浓香型窖泥中筛选出1株产酯能力相对较高的酵母菌,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单因素结合Design-Expert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异常毕赤酵母,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装液量为11%,培养温度31℃,培... 从优质浓香型窖泥中筛选出1株产酯能力相对较高的酵母菌,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单因素结合Design-Expert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异常毕赤酵母,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装液量为11%,培养温度31℃,培养时间5 d,接种量5%,培养转速为150 r/min,pH 8.0,接种种龄60.72 h。在该培养条件下,细胞干重达6.37 g/L,是初始培养条件222.7%,其培养条件的优化使酵母菌数量达到了显著的增殖效果,为通过使用产酯酵母增加浓香型白酒中风味物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产酯酵母菌 培养条件 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旋喷锚索在广州岩溶发育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韦巡洲 黄智国 +1 位作者 谢晟 范晓强 《广州建筑》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为研究大直径旋喷锚索在岩溶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广州市白云区某岩溶发育地区基坑工程为依托,详细分析了灌注桩+大直径旋喷锚索支护体系在岩溶发育地区中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效果,同时对大直径旋喷锚索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现场优化。... 为研究大直径旋喷锚索在岩溶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广州市白云区某岩溶发育地区基坑工程为依托,详细分析了灌注桩+大直径旋喷锚索支护体系在岩溶发育地区中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效果,同时对大直径旋喷锚索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现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现场优化工艺的大直径旋喷锚索的施工效率较常规工艺提高约32%。对于粉质黏土中的大直径旋喷锚索,要使其锚固体直径达到400 mm,则其单管旋喷压力需要达到20 MPa以上。灌注桩+大直径旋喷锚索基坑支护结构的深层水平位移和周边地面的沉降以及大直径旋喷锚索的抗拔力处于合理可控范围。采用灌注桩+大直径旋喷锚索作为岩溶发育地区基坑的支护结构是安全可靠的,研究成果可为广州地区类似基坑工程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岩溶发育地层 大直径旋喷锚索 桩锚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配制型块菌苹果醋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树坤 黄治国 +2 位作者 卫春会 宗绪岩 邓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50-155,共6页
以苹果和块菌为原料,采用发酵法酿制苹果醋和乙醇溶液浸提法制取块菌提取液,并通过酒精计法、斐林试剂法和酸碱滴定法分析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糖度及酸度的变化,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块菌苹果醋饮料的调配比例。通过采用气相色谱对块菌中... 以苹果和块菌为原料,采用发酵法酿制苹果醋和乙醇溶液浸提法制取块菌提取液,并通过酒精计法、斐林试剂法和酸碱滴定法分析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糖度及酸度的变化,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块菌苹果醋饮料的调配比例。通过采用气相色谱对块菌中α-雄烷醇进行定量分析,对最优调配比例的块菌苹果醋中的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酒精发酵阶段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苹果汁的糖度呈不断降低的趋势,酒精含量则不断升高,但发酵至6 d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醋酸发酵阶段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酒精含量逐渐降低,酸度快速增加,且发酵至5天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块菌苹果醋饮料最佳的调配比例为蔗糖7 g、块菌提取液11 mL、苹果原醋34 m L。块菌中α-雄烷醇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含量分别为0.019 2μg/100 g和0.707μg/100 g;块菌苹果醋中一共检测出了12种氨基酸(含量为288.43 mg/100 mL),其中包含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2.41 mg/100 m L);此外,还检测出了24种风味物质,其中包含15种酯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 苹果醋 感官评价 正交试验 氨基酸 α-雄烷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启发式二分策略的属性约简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治国 杨清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7,共9页
分辨矩阵为属性约简与求核运算提供了一种规范精确的数学模型,通过分辨矩阵模型可方便地获取决策系统全体属性约简.本文基于分辨矩阵运用启发式信息与二分策略扩展结点,设计了一种构造约简树求取全体属性约简的有效算法,该约简树从根结... 分辨矩阵为属性约简与求核运算提供了一种规范精确的数学模型,通过分辨矩阵模型可方便地获取决策系统全体属性约简.本文基于分辨矩阵运用启发式信息与二分策略扩展结点,设计了一种构造约简树求取全体属性约简的有效算法,该约简树从根结点到叶结点全体路径构成的析取范式与系统分辨函数等价,其极小析取范式所有析取项即为决策系统全体属性约简.该方法适用于满足任意约简准则的分辨矩阵,能够显著地减少搜索空间和保证全体约简求解的完备性,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说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约简 启发式信息 二分策略 分辨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科研院所新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被引量:2
6
作者 薛晓君 黄智国 黄瑞 《科技视界》 2018年第36期237-238,共2页
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科研院所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分支机构被并入其中,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已无法有效的对外部区域部门进行快速准确管理。本文对科研院所信息化系统进行了详细调研,旨在改进传统研究所... 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科研院所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分支机构被并入其中,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已无法有效的对外部区域部门进行快速准确管理。本文对科研院所信息化系统进行了详细调研,旨在改进传统研究所信息管理系统过于单一的工作状态,探索并提出一种提高系统内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与调度,促进多地一体化、数字化、交互式网络应用管理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院所 管理信息化 管理系统 多地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曲中产香霉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朱莉莉 黄治国 +2 位作者 卫春会 邓杰 谢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3-197,共5页
通过初筛、复筛对从大曲、小曲及麸曲等酒曲中筛选得到的25株霉菌进行产香能力研究,筛选出产香能力强的菌株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发现,霉菌M23产香能力最强,总酯含量达到1.765 g/L;霉菌M23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 通过初筛、复筛对从大曲、小曲及麸曲等酒曲中筛选得到的25株霉菌进行产香能力研究,筛选出产香能力强的菌株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发现,霉菌M23产香能力最强,总酯含量达到1.765 g/L;霉菌M23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H值6.0、耗氧量150 r/min,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达到6.25 g/L,其中,培养温度和耗氧量对霉菌M23的生长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初始pH值对其生长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曲 产香微生物 霉菌 筛选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泥产酸菌协同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卫春会 张兰兰 +4 位作者 罗惠波 刘淼 张宿义 黄治国 邓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4,共11页
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和丁酸的含量影响着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含量,从而影响白酒的风味。为提高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和丁酸的含量,本文以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丁酸梭菌亚种(Clostridium but... 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和丁酸的含量影响着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含量,从而影响白酒的风味。为提高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和丁酸的含量,本文以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丁酸梭菌亚种(Clostridium butyricum subsp)3株窖泥产酸功能菌进行协同发酵;并将协同发酵产酸效果较好的SJ-1、SJ-3、SJ-8和优质窖泥富集菌液等量接种进行协同发酵,利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其协同发酵产己酸和丁酸的发酵条件;通过部分因子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模型优化己酸和丁酸的发酵培养基。优化结果为:接种量3%、培养温度28℃、发酵时间12 d、pH 6.4、蛋白胨5.10 g/L、乙酸钠5.04 g/L和丁酸钠4.45 g/L,在此条件下己酸和丁酸产量分别为1156.21 mg/100 mL、2345.84 mg/100 mL,比优化前提高了3.32倍、3.22倍。本研究以期为提高白酒风味物质和窖池养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菌 协同发酵 响应面法 己酸 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酯化菌协同产酯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治国 蒲领平 +4 位作者 罗惠波 林峰 张宿义 程国富 邓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71,146,共9页
为了提高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产量,本文以从浓香型窖泥中已筛出的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广西梭菌(Clostridium guangxiense)、煎盘梭菌(Clostridium sartagoforme)3株产酯性能较好的菌株为试验材料,对3株... 为了提高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产量,本文以从浓香型窖泥中已筛出的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广西梭菌(Clostridium guangxiense)、煎盘梭菌(Clostridium sartagoforme)3株产酯性能较好的菌株为试验材料,对3株菌进行混合培养试验,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对各菌株的复配条件进行优化,并确定最佳复配条件。结果表明:3株菌两两之间均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同时添加3株菌复配发酵效果最优,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协同发酵试验结果(p<0.05);复配发酵中3株菌接种量最佳配比为Y1:Y2:Y3=4:1.5:4.5,在此优化培养条件下,己酸乙酯产量可到达32.25mg/100m L,比优化前(19.78 mg/100 mL)提高了0.63倍;丁酸乙酯产量可到达117.68 mg/100 mL比优化前(45.37 mg/100 mL)提高了1.59倍,优化后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优化前(p<0.05)。可以通过发挥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达到提高白酒风味物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酯化细菌 己酸乙酯 丁酸乙酯 响应面法 BOX-BEHNKEN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酵母对大米生料酿酒的酿造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媛媛 李星 +3 位作者 张立伟 蔡永阳 黄治国 任志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78-182,共5页
通过构建实验室生料酿酒研究平台,以生料酿酒常用大米为原料,探究不同酵母的生料酿酒酿造特性;以期寻找到适合用于大米生料酿酒的生产菌株。结果表明:不同酵母菌株的酿造特性差异较大,供试菌酵母15在以大米为原料的生料酿酒酿造中特性较... 通过构建实验室生料酿酒研究平台,以生料酿酒常用大米为原料,探究不同酵母的生料酿酒酿造特性;以期寻找到适合用于大米生料酿酒的生产菌株。结果表明:不同酵母菌株的酿造特性差异较大,供试菌酵母15在以大米为原料的生料酿酒酿造中特性较好,出酒率(乙醇)高达41.31%,总酯含量高达0.62 g/L,总酸含量仅为0.08 g/L,且酒样中包含有多种香味物质;这些结果表明该菌株较适合发用于大米生料酿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料酿酒 酿酒酵母 大米 酿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澄清剂对生姜梨酒澄清效果的对比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燕 邓杰 +4 位作者 豆永强 车路萍 程铁辕 黄治国 卫春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43,共7页
为提高生姜梨酒的澄清度,采用皂土、明胶、壳聚糖和硅藻土4种澄清剂对生姜梨酒进行澄清处理。利用单因素实验,对比研究了皂土、明胶、壳聚糖、硅藻土4种澄清剂对生姜梨酒透光率和色度的影响,并对澄清后的生姜梨酒进行了理化指标、感官... 为提高生姜梨酒的澄清度,采用皂土、明胶、壳聚糖和硅藻土4种澄清剂对生姜梨酒进行澄清处理。利用单因素实验,对比研究了皂土、明胶、壳聚糖、硅藻土4种澄清剂对生姜梨酒透光率和色度的影响,并对澄清后的生姜梨酒进行了理化指标、感官评定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5℃下澄清48 h,4种澄清剂的最佳澄清浓度分别为皂土0.25 g/100 mL、明胶0.05 g/100 mL、壳聚糖0.06 g/100 mL、硅藻土0.04 g/100 mL,与自然沉降法相比,经澄清剂处理后生姜梨酒的透光率由80.20%提高至90.20%、85.70%、86.13%、85.00%,其中皂土的澄清效果最为理想,透光率达90.20%,感官评分由65.00分提高至84.30分,挥发性醇类和酯类物质较为丰富,且口感丰满,香气怡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梨酒 澄清剂 皂土 透光率 感官评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果酒的研制及其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卫春会 郑自强 +4 位作者 郭燕 刘燕梅 任志强 黄治国 邓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4-242,313,共10页
本研究以橄榄果为原料发酵生产橄榄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了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 H值对橄榄果酒感官品质的影响,用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确定了橄榄果酒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初始p H 4.0,酵母接... 本研究以橄榄果为原料发酵生产橄榄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了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 H值对橄榄果酒感官品质的影响,用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确定了橄榄果酒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初始p H 4.0,酵母接种量7%,初始糖度22°Bx,28℃条件下发酵9 d,获得的橄榄果酒酒精度达(12.20±0.45)%vol,含糖量为5.26 g/L,酸度为5.46g/L。最佳工艺条件下,成品酒酸涩适中,果香浓郁,酒液微黄透亮,后味清爽,理化指标达到相关标准。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分析发现橄榄果酒中含有74种风味物质,其中酯类26种、醇类13种、烷类4种、烯类12种、酚类1种、醚类1种,其他17种,其中,乙酸丁酯、苯乙醇、异戊醇、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乙酸苯乙酯、α-律草烯、α-蒎烯、β-榄香烯等萜烯类物质对滋味有显著贡献作用,使成品酒风格突出,赋予了橄榄果酒独特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果 果酒 工艺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P_NET MVC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志国 柯敏毅 《软件导刊》 2019年第6期121-124,共4页
针对传统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信息录入花费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结合MVC思想,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SP.NET MVC框架以及JQuery EasyUI插件的高速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该系统操作简单、功能完备,实现了高速机电设备的信息化与智... 针对传统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信息录入花费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结合MVC思想,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SP.NET MVC框架以及JQuery EasyUI插件的高速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该系统操作简单、功能完备,实现了高速机电设备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能够对高速机电设备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NET MVC JQUERY EasyUI 高速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的麸曲制作及其产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自强 卫春会 +3 位作者 邓杰 黄治国 仲济宇 任志强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7,共6页
目的:为开发利用产纤维素酶菌种的资源利用率。方法:采用产纤维素酶系齐全、活性高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WS-A制作细菌麸曲,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制曲工艺,并对其产酶特性进行探讨。结果:制曲最佳工艺为控制接种... 目的:为开发利用产纤维素酶菌种的资源利用率。方法:采用产纤维素酶系齐全、活性高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WS-A制作细菌麸曲,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制曲工艺,并对其产酶特性进行探讨。结果:制曲最佳工艺为控制接种量7.5%,培养温度46℃,含水量46%,该工艺条件下生物量达到了(4.5±0.3)×10^(11) CFU/g;成品麸曲具有3种纤维素酶活性,最佳测定条件下内切β-葡聚糖酶活力为(2510±70)U/g,外切β-葡聚糖酶的活力为(15±2)U/g,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为(30±3)U/g。结论:制作麸曲有利于产纤维素枯草芽孢杆菌XWS-A获得有效增殖、提高产酶量及维持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麸曲 工艺 纤维素酶 产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PL mRNA Expression and Its Effect on IMF Content in Sheep Muscle 被引量:9
15
作者 QIAO Yong huang zhi-guo +5 位作者 LI Qi-fa LIU Zhen-shan DAI Rong PAN Zeng-xiang XIE Zhuang LIU Hong-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4-111,共8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ipoprotein lipase (LPL) mRNA level in sheep muscle and its effect on intramuscular fat (IMF) accumulation. Male Kazak and Xinjiang Merino sheep at 2-120 d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ipoprotein lipase (LPL) mRNA level in sheep muscle and its effect on intramuscular fat (IMF) accumulation. Male Kazak and Xinjiang Merino sheep at 2-120 days old were selected. Six animals of each breed were slaughtered at 2, 30, 60, 90, and 120 days (only the Xinjiang Merino sheep at 120-day old were available) to collect samples from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for the purpose of determining the IMF content and extracting total RNA tha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PL mRNA expression by real-time 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male Kazak sheep, the IMF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the age groups.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age groups in Xinjiang Merino sheep. Furthermore, the IMF content of the male Kazak shee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than that of the Xinjiang Merino sheep aged from 30 to 90 days. The highest LPL mRNA expression appeared at day 2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ll other age groups (P 〈 0.01), while animals at 60-day old had the lowest LPL mRNA expression in the male Kazak sheep. In Xinjiang Merino sheep, the highest one occurred at 30-day old (P〈0.01), followed by a continuous decrease to the lowest level at 90-day old, and then it started to increase slightly. At 2 to 60-day old, the LPL mRNA expres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IMF content (r=-0.625, P 〈 0.05) in male Kazak sheep, but no such relationship was detected in the male Xinjiang Merino sh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EP intramuscular fat (IMF) lipoprotein lipase (LPL) real-time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大曲曲房空气中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治国 刘娜 +4 位作者 卫春会 邓杰 钟姝霞 陈波 任志强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1,共7页
以高温大曲曲房空气中可培养细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将得到的优势功能细菌进行高粱汁液态发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表明:从高温大曲曲房空气中共分离出8种菌株,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以高温大曲曲房空气中可培养细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将得到的优势功能细菌进行高粱汁液态发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表明:从高温大曲曲房空气中共分离出8种菌株,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Pedobacter suwonensis、血红鞘氨醇单孢菌(Sphingomonas sanguinis)、Massilia sp.、Delftia sp.和Sphingobacterium sp.;经产酶试验筛选得到3株优势功能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均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淀粉和蛋白水解能力;3株菌的生长曲线表明液体培养4 h达到对数生长期,在高粱汁液态发酵48 h后,优势代谢产物为3-羟基-2-丁酮,且四甲基吡嗪含量也较高,并代谢产生少量高级醇、酚类、酯类等芳香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曲房空气 分离鉴定 产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高粱的酿造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媛媛 邓杰 +5 位作者 郑若欣 姚亚林 程铁辕 卫春会 黄治国 任志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0-45,共6页
以糯高粱和粳高粱为原料,通过对比其小曲酒酿造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差异,同时探究糯高粱的小曲酒酿造工艺,以提升小曲酒品质.结果表明:两种高粱的水分和淀粉差异不显著(P>0.05),糯高粱的支链淀粉显著高于(P<0.05)粳高粱,并且糯高粱... 以糯高粱和粳高粱为原料,通过对比其小曲酒酿造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差异,同时探究糯高粱的小曲酒酿造工艺,以提升小曲酒品质.结果表明:两种高粱的水分和淀粉差异不显著(P>0.05),糯高粱的支链淀粉显著高于(P<0.05)粳高粱,并且糯高粱的出酒率也显著高于(P<0.05)粳高粱.粳高粱产酒中乙酸乙酯的量显著高于(P<0.05)糯高粱,针对这点对两种高粱原料的处理工艺进行探究,发现酒醅疏松度可以影响高粱的糖化效果,最终通过添加辅料的方式去改善糯高粱的糖化效果提升出酒量和产酒中乙酸乙酯的量,当添加10%(与原料的质量比)的辅料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000 g酒醅的出酒量能达到450 mL(折65%vol),产酒中乙酸乙酯含量能达到0.5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粳高粱 小曲酒 原料处理工艺 乙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工艺处理煤气化高氨氮废水的应用与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治国 朱金安 陈慧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9期12-13,共2页
采用A/O工艺处理煤气化、合成氨装置生产废水,对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优化实施后,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关键词 煤气化 合成氨 高氨氮废水 A/O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车间空气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治国 彭思婕 +4 位作者 李浩 钟姝霞 邓杰 任志强 卫春会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1,共5页
从浓香型白酒酿造车间空气中分离纯化得到4株酵母菌,对其进行菌落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获得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两种酵母。两种酵母菌最适生长时间均为29~30 h,季也蒙毕赤酵... 从浓香型白酒酿造车间空气中分离纯化得到4株酵母菌,对其进行菌落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获得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两种酵母。两种酵母菌最适生长时间均为29~30 h,季也蒙毕赤酵母对乙醇、温度、酸的耐受特性较胶红酵母的更好;采用GC-MS法对两种酵母菌进行代谢产物分析,发现两种酵母菌的优势产物为乙醇、己酸乙酯,以及少量高级醇、酯类、酚类等芳香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酿造车间 空气 胶红酵母 季也蒙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FA分析中温和高温大曲及其曲房空气微生物群落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车路萍 任志强 +5 位作者 郑若欣 邓杰 黄治国 程铁辕 钟姝霞 卫春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4-129,135,共7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图谱分析法对中温、高温两种大曲及其曲房空气微生物种类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曲各阶段微生物PLFA种类数均高于对应曲房空气中的PLFA种类数,曲房空气中检测到的多数微生物种类在... 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图谱分析法对中温、高温两种大曲及其曲房空气微生物种类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曲各阶段微生物PLFA种类数均高于对应曲房空气中的PLFA种类数,曲房空气中检测到的多数微生物种类在对应大曲中皆能被检测到。大曲及曲房空气细菌生物量均在发酵第4阶段达到最大值,其中中温大曲为78.09 nmol/m^3,其曲房空气为36.24 nmol/m^3;高温大曲为103.62 nmol/m^3,其曲房空气为88.39 nmol/m^3。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中温大曲以嗜热解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群,其曲房空气以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群;高温大曲在发酵0 d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群,后期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优势菌群,其曲房空气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群。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中温大曲及其曲房空气微生物在发酵前期群落组成相似;高温大曲及其曲房空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组成相似(除第4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PLFA) 曲房空气 微生物种类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