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复杂地形下雷暴大风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1
作者 龙柯吉 康岚 +4 位作者 黄晓龙 陈朝平 但玻 周威 张武龙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7,共11页
地形复杂的四川地区,虽然雷暴大风发生频次较低,但造成的影响重大,现有的客观预报产品较少且时间分辨率低,为进一步提升四川复杂地形下雷暴大风预报准确率,综合考虑地形因子、模式物理量因子和时间因子,根据海拔高度将四川分为高海拔区... 地形复杂的四川地区,虽然雷暴大风发生频次较低,但造成的影响重大,现有的客观预报产品较少且时间分辨率低,为进一步提升四川复杂地形下雷暴大风预报准确率,综合考虑地形因子、模式物理量因子和时间因子,根据海拔高度将四川分为高海拔区和低海拔区,利用2018—2021年数据基于随机森林、自适应提升法、极端随机树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区构建雷暴大风预报模型,对2022年进行预报,获得逐3 h雷暴大风潜势预报,再利用气候背景将3 h预报时间降尺度到1 h,形成0~12 h逐小时雷暴大风预报,并检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逐3 h雷暴大风预报以自适应提升法效果最优,长时间检验和个例检验都表明,基于自适应提升法获得的0~12 h逐小时雷暴大风预报产品优于中央气象台产品,TS评分由0.0104提升至0.0595,空报率由0.988下降至0.808,业务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雷暴大风 机器学习 时间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风路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及结构优化
2
作者 宋厚彬 王帅 +5 位作者 韩伟 关志军 邱洪波 张钰昆 黄晓龙 谢文琦 《水力发电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7,共14页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由于紧凑的内部结构以及电磁损耗产生大量热量,亟需提升其通风散热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对发电机内部风路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24 MW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的二维电-磁场模型,并利用有...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由于紧凑的内部结构以及电磁损耗产生大量热量,亟需提升其通风散热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对发电机内部风路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24 MW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的二维电-磁场模型,并利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三维流-热场模型,通过电磁和温度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对发电机原风路结构的流场和温度场特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通风槽道的流量分布及发电机内部的温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再次,研究了后挡风板长度对气流和热交换的影响。最后,基于速度三角理论揭示了转子立筋的叶片安装角度影响气流的机制,通过耦合数值分析了转子立筋叶片安装角度不同的改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短型后挡风板可以防止空气从侧面溢出,同时确保空气重新进入冷却循环;转子立筋叶片安装角度为66°时显著改善了流场和热场,所有监测点的温度都显著降低,在两种不同的通风条件下,定子绕组温度分别降低了9%和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 通风散热能力 电磁-流-热耦合 挡风板 转子立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在线校准技术研究
3
作者 周宁 冯建民 +8 位作者 宋昊 尧建平 赵启迪 张慧君 黄晓龙 尹伟 高战朋 武军 于翀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2,共9页
在大型客机全机结构静强度试验中,针对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的在线校准问题,提出了通过降低敏感元件分散性建立伪溯源链的技术思路,开展了初步研究并将光纤和应变片的灵敏度分散性分别降低到1%和2.8%。研制了应变标准源,比对光纤、应... 在大型客机全机结构静强度试验中,针对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的在线校准问题,提出了通过降低敏感元件分散性建立伪溯源链的技术思路,开展了初步研究并将光纤和应变片的灵敏度分散性分别降低到1%和2.8%。研制了应变标准源,比对光纤、应变片和散斑3种应变测量方式的精度及其在线溯源方法,发现了借助高精度非接触式应变测量手段和低分散性的应变敏感元件特性建立真溯源链的技术途径。针对海量粘贴式应变敏感元件配套电路通道,研发了自动化的校准检测装置,总体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测量 在线校准 溯源方法 粘贴式应变传感器 自动校准 电阻应变片 光纤光栅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缘IODP U1502B钻孔蚀变洋壳的热液作用特征及对海盆初始张裂过程的启示
4
作者 郑长声 黄小龙 +3 位作者 杨帆 于洋 丁兴 朱圣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本文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在南海北缘洋陆过渡带的U1502B钻孔下部的蚀变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和矿物研究。按蚀变矿物的类型及含量样品可分为轻度(蚀变矿物含量<50%)、中度(蚀变矿物含量为50%~80%)和重度(蚀变矿物含量>80%)蚀... 本文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在南海北缘洋陆过渡带的U1502B钻孔下部的蚀变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和矿物研究。按蚀变矿物的类型及含量样品可分为轻度(蚀变矿物含量<50%)、中度(蚀变矿物含量为50%~80%)和重度(蚀变矿物含量>80%)蚀变玄武岩;随着蚀变程度增加,蚀变玄武岩的CaO含量显著降低。轻度和中度蚀变玄武岩的主要蚀变矿物组合为“富Fe绿泥石+钠长石+石英”,并含少量的“绿帘石+碳酸盐+阳起石”,应经历了主要温度范围为280~340℃的高温热液作用。重度蚀变玄武岩的主要蚀变矿物组合为“钠长石+石英+高岭石+镁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含少量富铁绿泥石、黏土矿物、黄铁矿,应经历了高温和中温热液作用并叠加了低温蚀变作用。高温热液作用应发生在洋脊形成阶段,形成于脊轴岩浆透镜体作用下产生的高温、低水岩比环境,而该区域后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高水岩比的低温蚀变作用。位于狭窄的洋陆过渡带上的U1502B与U1500B两个钻孔玄武岩剖面在结构与热液蚀变作用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暗示了南海海盆由初始陆缘裂解到洋脊扩张为快速的构造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中脊 初始张裂 热液系统 蚀变洋壳 蚀变矿物组合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开颅手术后脑血流变化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吕光淘 张晓强 +2 位作者 黄小龙 黄浩 孙凌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42-247,共6页
目的探究改良大骨瓣开颅手术后颅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变化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了124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 目的探究改良大骨瓣开颅手术后颅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变化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了124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分析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Joint模型评估脑血流变化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和感染等方面的差异在两组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急性脑膨出、切口疝以及感染均是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逐步回归方法评估了每个临床因素对预后的重要性,并根据AIC对这些临床因素进行了排序,发现影响颅脑外伤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急性脑膨出、切口疝以及感染。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都呈现出高度一致的预后模型,显示出这些因素构成的多因素模型的相似性较高。术后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先升高再下降,在第3天达到顶峰。术后良好组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低于不良组。Joint模型结果显示,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每纵向上升1 cm/s,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3%;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每纵向上升1 cm/s,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4%;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每纵向上升1 cm/s,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3.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急性脑膨出、切口疝、感染对应的线性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模型为:颅脑外伤预后=2.157+0.342×年龄+0.215×受伤至入院时间-0.35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0.358×大脑前动脉平均流速-0.521×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0.714×大脑后动脉平均流速+0.216×急性脑膨出+0.134×切口疝+0.511×感染,自变量可解释颅脑外伤预后87.7%的变异量。结论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改良大骨瓣开颅手术 脑血流速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2-Net的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方法
6
作者 李丽 乔逸天 +2 位作者 黄小龙 谢维成 蒋文波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174,共6页
针对仪表表盘光照不均和几何失真影响仪表关键区域提取、读数识别准确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U2-Net的仪表校正与读数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加入坐标注意力机制的U2-Net模型识别并分割出仪表表盘区域,随后采用改进透视变换技术对表盘区... 针对仪表表盘光照不均和几何失真影响仪表关键区域提取、读数识别准确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U2-Net的仪表校正与读数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加入坐标注意力机制的U2-Net模型识别并分割出仪表表盘区域,随后采用改进透视变换技术对表盘区域进行几何校正,实现不同形状的仪表几何校正;再引入自适应MSRCR算法对表盘光照不均区域进行光照校正;最后,通过U2-Net对校正后的图像进行指针分割和关键刻度点分割,采用PCA拟合指针所在的直线,得到指针偏转角度并通过角度法计算准确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光照不足或光照过强的情况下有效恢复仪表关键信息区域,并能够有效校正不同形状的倾斜仪表,提升了指针和刻度信息提取的准确度,且读数误差率低于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针式仪表 光照校正 失真校正 U2-Net 仪表读数 MSR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对芦苇扩张的栖息地适应与行为活动特征
7
作者 冉景丞 蒙秉顺 +2 位作者 张旭 黄小龙 涂声蕾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分析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扩张对黑颈鹤栖息地选择及行为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草海保护区的芦苇面积呈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芦苇总面积为429.10 hm^(2),总体呈由北向南的扩张趋势,高密度的芦苇群落会影响黑颈鹤的栖息地生境质量;(2)受芦苇扩张的影响,黑颈鹤原有夜栖地逐渐偏移,最远迁移距离为42 m,且夜栖地偏移方向与芦苇扩张方向相反,其夜栖地空间分布明显避开芦苇存在的区域;(3)芦苇扩张会导致黑颈鹤的觅食距离增加,且觅食地类型也会改变,觅食地与夜栖地之间的平均距离可达4148.14 m,觅食地逐渐由沼泽地转变为农耕地,但其并不是影响黑颈鹤觅食地改变的唯一因素;(4)黑颈鹤明显喜好浅水滩涂和水莎草(Cyperus serotinus)群落,明显不喜好芦苇群落,芦苇扩张会导致黑颈鹤喜好的生境减少,从而影响黑颈鹤的空间分布;(5)芦苇扩张不仅影响黑颈鹤的空间分布,还会限制黑颈鹤的求偶、觅食、站立、游走和栖息等行为活动。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的栖息地变化和行为活动均受芦苇扩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芦苇扩张降低了黑颈鹤栖息地中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性,从而导致黑颈鹤的夜栖地和觅食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扩张 黑颈鹤 栖息地选择 行为响应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医疗设备故障识别与预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8
作者 陈晓宇 王子洪 +2 位作者 郭海涛 黄小龙 陈文勤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传统的医疗设备故障识别与预测主要依靠设备管理者经验知识,无法量化且效率较低,医疗设备故障预测不准确的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以往需凭借经验进行的故障识别与预测,可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处理故障特征以... 传统的医疗设备故障识别与预测主要依靠设备管理者经验知识,无法量化且效率较低,医疗设备故障预测不准确的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以往需凭借经验进行的故障识别与预测,可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处理故障特征以提高效率,有望弥补医疗设备故障识别与预测的学科空白。总结国内外机器学习在医疗设备和类似医疗设备的其他电子设备故障识别与故障预测中的应用情况,并根据故障识别和预测的关键技术提出相应的设计架构建议,根据医疗设备故障的特征归纳总结各机器学习的算法在识别与预测中的场景、准确率信息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备 故障识别 故障预测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法规要求下药品注册核查形势与应对策略研究
9
作者 史海涛 黄晓龙 +2 位作者 成斌 杨敬鹏 何本霞 《中国药事》 2025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目的:探讨在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系列法规及技术要求下更科学、高效开展药品注册核查工作的方法,为我国药品注册核查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梳理我国药品注册核查的发展历程和新法规下药品注册核查的新变化,剖析新形势下... 目的:探讨在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系列法规及技术要求下更科学、高效开展药品注册核查工作的方法,为我国药品注册核查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梳理我国药品注册核查的发展历程和新法规下药品注册核查的新变化,剖析新形势下我国药品注册核查工作面临的挑战,探讨应对策略。结果:新法规下药品注册核查发生变化,包括实施主体调整为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统一组织开展,核查启动模式由“逢审必查”调整为“基于风险”启动,核查流程由“串联”模式调整为“并联”模式,核查组织形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组织开展调整为联合核查、设立药品审评检查分中心和特殊药品检查中心等。新形势下,药品注册核查存在启动程序、核查流程不够细化,检查员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和风险关注点的识别、传递、控制机制需要完善,申请人注册申报质量和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升等方面的挑战。结论: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细化注册核查启动程序、核查流程及核查组织形式;持续加强检查员队伍建设,提升检查员专业水平;构建风险识别、传递和控制的闭环管理。同时建议药品注册申请人增强第一责任人意识,提升药品研发申报质量和风险管理意识,积极配合注册核查工作,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提升我国药品注册核查综合实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注册核查 新变化 挑战 闭环管理 核心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台州地区气温订正研究
10
作者 王鹏 秦采薇 +2 位作者 王宏宇 贺立夫 黄晓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基于浙江省智能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采用GFS(全球预报系统)预报资料和台州地区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神经网络建立气温订正模型。结果表明:浙江省智能网格模式对台州地区2018—2021年最高气温预报效果良好,2022年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偏... 基于浙江省智能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采用GFS(全球预报系统)预报资料和台州地区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神经网络建立气温订正模型。结果表明:浙江省智能网格模式对台州地区2018—2021年最高气温预报效果良好,2022年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偏低,且误差较大;对2018—2021年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良好,2022年最低气温预报大部分站点误差均增大。订正后2022年各站点最高气温≤2℃温度预报准确率均有明显提升,提升了7%~36%,订正后准确率在81%~86%之间;≤1℃温度预报准确率在44%~53%之间,提升了4%~19%;平均绝对误差在1.4℃以下,下降了0.2~0.9℃。智能网格模式对玉环站最低气温预报效果较好,订正提升空间较小;其他各站点最低气温订正后,≤2℃温度预报准确率提升了2%~31%,≤1℃温度预报准确率提升了3%~25%,订正后平均绝对误差在1.2℃以下,均方根误差在1.5℃以下。说明神经网络对台州地区2 m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有良好的订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气温订正 智能网格模式 浙江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治理视域下行政出罪的性质及效力
11
作者 黄小龙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行政出罪在执法实践中一直存在,学界对此基本持反对立场。我国“定性+定量”的犯罪认定机制以及行政执法机关对于行政违法犯罪案件的先行管辖事实,决定了行政出罪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行政出罪既非单纯的行政权,也非单纯的司法权,而是... 行政出罪在执法实践中一直存在,学界对此基本持反对立场。我国“定性+定量”的犯罪认定机制以及行政执法机关对于行政违法犯罪案件的先行管辖事实,决定了行政出罪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行政出罪既非单纯的行政权,也非单纯的司法权,而是一种准司法权能。针对不同的权利主体,行政出罪的效力形态亦不全然相同。对行政执法机关自身而言,其负有积极的信守义务以及变更或撤销受严格的拘束;对行为人而言,除了积极的遵守义务外,其还面临着违反出罪处置的强制拘束力;对司法机关而言,则负有消极的尊重义务。当然,行政出罪发生持续性效力的前提是出罪处置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果出罪处置严重违法或严重不合理的,便会阻却其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行政出罪 性质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进平 胡海燕 +4 位作者 吴文嫱 黄小龙 黄东益 王健 赖杭桂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3,共20页
油茶组织培养不仅是其种苗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还是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手段。文中综述了基于不同外植体类型的油茶组织培养研究,包括芽和茎段培养,胚、子叶、叶片培养,以及花药培养,特别是对表面消毒、褐化、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给予... 油茶组织培养不仅是其种苗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还是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手段。文中综述了基于不同外植体类型的油茶组织培养研究,包括芽和茎段培养,胚、子叶、叶片培养,以及花药培养,特别是对表面消毒、褐化、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给予了重点关注。油茶芽、茎尖和带芽茎段的培养主要用于微型繁殖,但由于外植体表面消毒难度大、易褐化,尤其是生根困难的问题,导致组织培养技术在油茶工厂化快速繁殖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利用油茶胚、子叶、叶片等外植体进行培养,对于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尤为有利,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这些外植体的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建立稳定的油茶转化体系。花药培养作为获取单倍体植株的有效途径,目前仍面临植株再生难的挑战。综上所述,油茶作为一种组织培养难度较大的植物,对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的综述将为油茶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组织培养 表面消毒 褐化 培养基成分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站点的四川复杂地形下大风特征分析
13
作者 龙柯吉 郭旭 +2 位作者 黄晓龙 周威 康岚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基于四川省2016—2021年4—9月大风事件和闪电资料,将大风类型分为雷暴大风和一般大风,统计分析了两类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地区两类大风均呈现高原多、盆地少的特征,大风类型普遍以一般大风为主,盆地... 基于四川省2016—2021年4—9月大风事件和闪电资料,将大风类型分为雷暴大风和一般大风,统计分析了两类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地区两类大风均呈现高原多、盆地少的特征,大风类型普遍以一般大风为主,盆地内部分站点雷暴大风占比较高。各个分区不同类型大风发生频次均存在日变化和月变化。对于风速,盆地南部大风更强,盆地东北部和攀西地区的雷暴大风次之。对于风向,川西高原一般大风以北风和西南风为主,雷暴大风以北风为主,攀西地区和盆地不同分区的两类大风均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大风的发生频次和风速与不同地形因子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类型大风总体变化趋势类似。发生频次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大逐渐增大,随坡度、粗糙度和起伏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风速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坡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粗糙度和起伏度越小,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雷暴大风 加密自动站 复杂地形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环保气体的断路器温升特性
14
作者 赵莉华 邬志云 +3 位作者 闫志强 黄小龙 宁文军 贾申利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7,共12页
由于SF_(6)断路器具有严重的温室效应,基于新型环保气体断路器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现有关于新型环保气体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灭弧、绝缘性能等方面,对其温升特性的研究不够深入,但是绝缘气体的温升特性对断... 由于SF_(6)断路器具有严重的温室效应,基于新型环保气体断路器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现有关于新型环保气体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灭弧、绝缘性能等方面,对其温升特性的研究不够深入,但是绝缘气体的温升特性对断路器的载流能力设计和运行状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新型环保气体断路器的温升特性,本文基于40.5kV瓷柱式断路器样机搭建了温升实验平台,并建立了电磁-热-流多物理场耦合的仿真模型,对断路器温升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断路器灭弧室内温升呈左右对称、上高下低的阶梯状分布,热量主要集中在导体和内部绝缘气体顶部;灭弧室内流场分布较为稳定,导体附近的气体由于受热产生了自然对流现象,气体流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最大流速出现在喷口位置;在一定条件下,瓷柱式断路器的导体回路、瓷套管外壳和喷口等典型测点处的温升均随着负荷电流的增大而增加,且喷口和导体处的温度上升速率远高于瓷套管外壳;基于不同气体的瓷柱式断路器温升场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其中C_(4)F_(7)N/CO_(2)混合气体表现出良好的散热能力,且随着混合气体中C_(4)F_(7)N气体比例的增加,导体温升逐渐减小;各种气体环境下灭弧室内的流场分布也大致相似,气流速度与灭弧室温度和气体黏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新型环保气体C_(4)F_(7)N在瓷柱式断路器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在高压断路器温升方面替代SF_(6)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升特性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高压断路器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机电流的高压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的LM-BP故障诊断算法
15
作者 赵莉华 冀一玮 +4 位作者 吴月峥 吴迅 宁文军 黄小龙 任俊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5,84,共9页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由于具有线性映射能力强及自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常被用于高压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的故障诊断中,但易陷入局部最小点限制了网络的收敛速度和分类精确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L-M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高压断路...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由于具有线性映射能力强及自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常被用于高压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的故障诊断中,但易陷入局部最小点限制了网络的收敛速度和分类精确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L-M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高压断路器操作机构故障诊断方法,分析了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及映射关系,运用L-M算法对传统BP网络进行优化,解决了传统BP神经网络梯度下降法存在局部最小化、易产生平坦区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训练速度,同时提高了分类的精确度。诊断结果表明:L-M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能有效地实现高压断路器操作机构故障诊断。文中研究内容对高压断路器操作机构故障诊断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对提高高压断路器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断路器 弹簧操作机构 分合闸电机电流特性 故障诊断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布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进平 胡海燕 +4 位作者 吴文嫱 黄小龙 黄东益 王健 赖杭桂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茶籽油是一种极为健康的食用油。海南岛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但对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布研究一直很不充分。随着海南本地油茶新种——海南油茶(Camellia hainanica)的鉴定及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染色...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茶籽油是一种极为健康的食用油。海南岛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但对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布研究一直很不充分。随着海南本地油茶新种——海南油茶(Camellia hainanica)的鉴定及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染色体计数法对海南油茶倍性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对海南岛的油茶种质资源及其分布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未来仍需要对海南省认定的23个油茶优良品系/品种进行染色体鉴定,以及对海南“山柚油”物种来源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分布 海南油茶 海南“山柚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基础”双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
17
作者 李乐 黄小龙 +1 位作者 白龙 王立勇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8期78-81,共4页
该文针对“有限元分析基础”课程开展对于“学科德育”的讨论,从有限元的发展历史出发分析专业课中的人文精神,将双语教学融入思政建设,通过综合运用辩证法和方法论,深入探讨科学技术中的哲学思想,最终做到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 该文针对“有限元分析基础”课程开展对于“学科德育”的讨论,从有限元的发展历史出发分析专业课中的人文精神,将双语教学融入思政建设,通过综合运用辩证法和方法论,深入探讨科学技术中的哲学思想,最终做到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在工程应用案例中讲好做人道理,全面培养新时代爱国爱党、有理想有志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建设 有限元分析基础 双语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式应变量校准器电路设计方案分析
18
作者 黄晓龙 尧建平 郭宏民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校准器输出电路是应变量校准器的最核心技术。本文介绍了两种常规的单点式应变量校准器电路设计方案,并通过理论计算和测试试验对其优缺点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最优方案。
关键词 模拟应变量校准器 计量 数据采集系统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十倍体油茶资源分布及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敬涛 赖杭桂 +12 位作者 张诗慧 王文泉 胡海燕 刘进平 李欣窈 赵欣 宋家明 吴文嫱 黄东益 王健 黄小龙 贾效成 陈飞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5-1595,共11页
油茶(Camellia)作为海南岛的传统植物油料资源,在海南生长的大多为常绿中小型乔木,白花大果油茶在海南岛各地区均有广泛分布。本研究通过对海南全岛各市县分布有30龄以上油茶居群调查取样,采用流式细胞术及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倍性鉴定... 油茶(Camellia)作为海南岛的传统植物油料资源,在海南生长的大多为常绿中小型乔木,白花大果油茶在海南岛各地区均有广泛分布。本研究通过对海南全岛各市县分布有30龄以上油茶居群调查取样,采用流式细胞术及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倍性鉴定。研究表明:在调查采样的23个居群中,鉴定十倍体16份,八倍体7份,涵盖海南16个市县,其中有12个县市(儋州、陵水、琼海、五指山、定安、澄迈、屯昌、临高、昌江、乐东、琼中、保亭)发现了十倍体的油茶居群,超100龄以上的油茶古树及热带雨林野生油茶居群鉴定均为十倍体,而八倍体居群普遍在60龄以下且可溯源为人工栽培,此次调查居群中未发现其他倍性油茶资源。由此可见,海南岛油茶资源分布主要为十倍体和八倍体,而十倍体是本岛原生油茶资源,八倍体树龄未超60年,为20世纪60—70年代从广东等地引种的越南油茶,两类油茶生长适应性均表现良好。鉴于山茶属油茶组在其他油茶分布区并未发现十倍体油茶树种,海南岛大范围十倍体油茶的分布及热带雨林十倍体野生油茶居群的发现,论证了十倍体油茶种应是海南岛区域性原生树种,由海南独特的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等生态因子演化形成。其资源分布范围为海南岛18°38′42″N~19°49′53″N,108°51′0″E~110°29′46″E,海拔4.17~109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油茶 种质资源 流式细胞术 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洋中脊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制约南海打开的地幔动力学机制
20
作者 杨帆 黄小龙 +2 位作者 徐义刚 贺鹏丽 于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6-2202,共17页
地幔柱与板块构造是地球运行的两大基本动力学机制。南海及其周缘地区处于海南地幔柱与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时空交汇的背景,而新生代地幔柱在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颇多争议。地幔源区富含辉石岩是南海及其周缘与地幔柱活... 地幔柱与板块构造是地球运行的两大基本动力学机制。南海及其周缘地区处于海南地幔柱与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时空交汇的背景,而新生代地幔柱在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颇多争议。地幔源区富含辉石岩是南海及其周缘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玄武岩的共有特征,基于此推测,本文利用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7航次在南海北缘U1500B站位钻遇的南海扩张初期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橄榄石成分来制约南海扩张初期的地幔岩性,以检验南海扩张初期是否存在地幔柱-洋脊叠加。U1500B MORB所含橄榄石斑晶的Fo=76.4~89.4,NiO=0.09%~0.26%,CaO=0.25%~0.34%,MnO=0.16%~0.33%。这些橄榄石斑晶具有与南海西南次海盆扩张末期U1433B钻孔的MORB以及全球其他开放大洋MORB相似的NiO、CaO、MnO含量和FeO/MnO比值,代表其源区岩性主要为橄榄岩。U1500B钻孔MORB与该区存在地幔柱叠加的基性岩浆所含橄榄石斑晶成分的差异显著,表明南海扩张初期不存在地幔柱叠加,与前人估计的U1500B洋中脊玄武岩的正常地幔潜能温度(~1380℃)相符合。由于南海扩张初期洋中脊岩浆产率高,但缺乏地幔热异常和易融组分如辉石岩等,推测其地幔中可能有较多的早前俯冲板片贡献的再循环挥发分来维持高岩浆产率。所以,俯冲板片后撤导致的岩石圈伸展可能是南海打开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橄榄石 源区岩性 地幔柱 洋中脊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