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梁江 朱纪玲 +3 位作者 严雅维 刘茂 熊永洁 张苏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0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0例A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发病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5类AE患者,共40例(男19,女21),年龄2~68岁,高峰期16~30岁,...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0例A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发病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5类AE患者,共40例(男19,女21),年龄2~68岁,高峰期16~30岁,中位确诊时间达24. 5 d,合并肿瘤者5例(12. 5%),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55%)、痫性发作(65%)、头痛(35%)、认知功能下降(32. 5%)、意识模糊(27. 5%)等。治疗方面,14例仅使用小剂量激素,10例采用单纯激素冲击,16例采用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的联合方案。血清和脑脊液致病抗体滴度均与初始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 014、0. 043)。出院时,26例(65%)患者短期预后良好。随访结束时,30例(75%)患者长期预后良好。脑脊液异常、进ICU、脑脊液抗体滴度升高是短期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24、0. 037、0. 047),而年龄> 60岁、认知功能下降、气管插管是影响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27、0. 026、0. 017)。结论:AE以青少年为主,临床表现多样,致病抗体滴度与初始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脑脊液抗体滴度是反映短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与长期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自身免疫性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临床特点 长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缺血性卒中并溶栓治疗的高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道
2
作者 黄梁江 黄晓江 张苏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7期790-794,共5页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0岁,右利手。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麻木2小时”于2017年7月8日入当地医院。患者于2017年7月8日15:00左右打完麻将回家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右手开门拧钥匙困难,伴有颈部、后背部及右侧肋部疼痛,合并小便失禁...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0岁,右利手。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麻木2小时”于2017年7月8日入当地医院。患者于2017年7月8日15:00左右打完麻将回家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右手开门拧钥匙困难,伴有颈部、后背部及右侧肋部疼痛,合并小便失禁。送至当地医院急查头颅CT提示“脑白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颈段脊髓 卒中 溶栓治疗 时间分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相关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纪玲 黄梁江 +3 位作者 郑彩凤 宋建新 张苏明 邢铭友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8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总结感染后出现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例感染后出现的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检索感染性因素相关的NMDAR脑炎的文献资料,分析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男4,女1)呼吸道感染后出... 目的:总结感染后出现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例感染后出现的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检索感染性因素相关的NMDAR脑炎的文献资料,分析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5例(男4,女1)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的抗NMDAR脑炎患者,平均年龄23.4岁,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3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抗体。感染至发病的时间(5.2±2.8)d。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小便障碍,平均确诊时间达(40.6±25.4)d。血清和脑脊液的NMDAR抗体滴度均达到()。脑脊液检查以轻度细胞数升高和/或蛋白升高为主,有4例出现头颅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异常,2例进重症监护病房。经过免疫治疗后,有3例预后良好,2例预后一般。5例患者病程中均出现反复发作,2年内总复发次数达11次。结论:感染因素可以诱发抗NMDA抗体脑炎,其多在感染后1周内发病。主要症状仍以发热、精神行为异常为主,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脑脊液NMDAR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免疫治疗后复发率高、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呼吸道感染 免疫治疗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与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纪玲 黄梁江 +3 位作者 杨晓旭 熊永洁 宋建新 张苏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8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比较感染性与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揭示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特征。方法:收集17例创伤相关性GBS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将同期收治的34例感染相关性GBS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脑脊液检... 目的:比较感染性与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揭示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特征。方法:收集17例创伤相关性GBS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将同期收治的34例感染相关性GBS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脑脊液检查、神经节苷酯抗体检测、神经电生理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例创伤相关性GBS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4.7±13.3)岁,创伤至起病的中位潜伏时间为10 d,10例合并呼吸肌麻痹,8例行血清神经节苷酯抗体筛查,其中5人为阳性,13例肌电图提示轴索损害。经积极免疫治疗后,仅有2人恢复良好,15例患者恢复不佳。与感染性GBS相比,创伤相关性GBS患者的起病年龄(岁)更大(54.7±13.3 vs 44.5±17.1,P=0.036),呼吸机麻痹发生率更高(58.8%vs 11.8%,P=0.001),轴索型损害更常见(76.5%vs 26.5%,P=0.002),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比率更高(52.9%vs 14.7%,P=0.004),住院时间(d)更长[27(14,38)vs 17(12,21),P=0.030],病情好转率更低(11.8%vs 70.6%,P=0.000)。而神经节苷酯抗体的出现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62.5%vs 61.5%,P=0.965)。结论:外伤或手术后能够诱发GBS,与感染性GBS相比,创伤相关性GBS具有起病年龄大,轴索型损害比率高,症状重,预后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创伤 感染 神经节苷酯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烟雾病不同治疗方式比较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云杰 严雅维 +1 位作者 黄粱江 张苏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4期198-200,21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重建术与保守治疗相比是否能更好地预防成人烟雾病患者的再卒中及提高生存率。方法:纳入成年烟雾病患者279例,收集全部临床及回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纳入血管重建组133例,纳入保守治疗组146例。血管重建组... 目的:探讨脑血管重建术与保守治疗相比是否能更好地预防成人烟雾病患者的再卒中及提高生存率。方法:纳入成年烟雾病患者279例,收集全部临床及回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纳入血管重建组133例,纳入保守治疗组146例。血管重建组的平均年龄略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血管重建组围手术期并发症15例(11.8%)。随访终点血管重建组mRS>2分、再卒中及死亡的患者数均少于保守治疗组(P<0.05)。血管重建组较保守治疗组再卒中发生率低(P=0.016)。血管重建组无卒中生存时间较保守治疗组长(P=0.014)。对于出血型患者,血管重建组中的无卒中生存时间明显长于保守治疗组(P=0.036);对于缺血型患者,2种治疗方式的无卒中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重建治疗组可改善烟雾病患者预后、降低卒中复发率,尤其在出血型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对于缺血型患者,血管重建未观察到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烟雾病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卒中复发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煎剂调节大鼠肠道微生态干预轻微型肝性脑病
6
作者 王萌 姚春 +4 位作者 杜沅沁 黄良江 付蕾 蔡颖莹 庞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2,共8页
目的 通过16SrDNA测序技术分析大黄煎剂干预轻微型肝性脑病大鼠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探讨中药大黄煎剂的作用靶点。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轻微型肝性脑病模型组(MHE组)、大黄煎剂干预组(MHEY组:醋制大黄30 g乌梅30 g),每... 目的 通过16SrDNA测序技术分析大黄煎剂干预轻微型肝性脑病大鼠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探讨中药大黄煎剂的作用靶点。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轻微型肝性脑病模型组(MHE组)、大黄煎剂干预组(MHEY组:醋制大黄30 g乌梅30 g),每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和硫代乙酰胺(TAA)诱导MHE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选取10只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干预前后学习记忆能力,分析生化指标,16SrDNA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构和丰度变化。结果 与NC组比较,MHE组寻台时间延长,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血氨均明显升高,白蛋白(ALB)下降(P<0.05);与MHE组比较,MHEY组水迷宫寻台时间缩短,AST、ALT、TBIL、TBA及血氨减少,ALB升高(P<0.05)。16SrDNA研究发现:与NC组比较,MHE组、MHEY组厚壁菌门、蓝藻细菌门均下调,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均上调(P<0.05);MHE组有害菌增加;MHEY组有益菌增加明显,并且放线菌门有下调趋势,乳杆菌属为优势菌群。MHEY组微生物标志物为:梭菌属、梭菌目、瘤胃球菌科、疣微菌科、毛螺菌科等。结论 大黄煎剂可下调MHE大鼠肠道有害菌群的菌落数量,通过中医学“通腑开窍法”酸化肠道,重建肠道菌群稳态,有利于MHE向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DNA测序 大黄煎剂 轻微型肝性脑病 肠道菌群 中药复方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Rheum palmatum L.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Alleviates Acute Pancreatitis by Regulating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 An Integrated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7
作者 FENG Min-chao LUO Fang +6 位作者 huang liang-jiang LI Kai CHEN Zu-min LI Hui YAO Chun QIN Bai-jun CHEN Guo-zho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08-420,共13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ore targets of Rheum palmatum L.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Bge.,(Dahuang-Danshen, DH-DS) an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acute pancreatitis(AP)using a network pharmac...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ore targets of Rheum palmatum L.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Bge.,(Dahuang-Danshen, DH-DS) an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acute pancreatitis(AP)using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and validate the findings in animal experiments. Methods: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was use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H-DS in AP.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was verified by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Finally, the results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enrichment analysis were verifi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pectively. Results: Sixty-seven common targets of DH-DS in AP were identified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 Janus kinase 2(JAK2),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 protein c-Fos(FOS) were identified as core targets in the protein interaction(PPI) network analysis. Gene ontology analysis showed that cellular response to organic substance was the main functions of DH-DS in AP,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pathway included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 confirmed that DH-DS binds with strong affinity to MAPK3, STAT3 and FO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revealed that FOS-isotanshinone Ⅱ and STAT3-dan-shexinkum d had good binding capacity. Animal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AP model group, DH-DS treatment effectively alleviated AP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β, interleukin-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blocking the activation of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P<0.01). Conclusion: DH-DS could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protect pancreatic tissues,which would be functioned by regulating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related m 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 palmatum L.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cute pancreatitis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