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皮肿腿蜂属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位置研究
1
作者 朱登辉 程欢 +5 位作者 卢丰 黄沙玲 周操 章冰川 何树林 李飞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2,共12页
【目的】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物种是我国林业蛀干害虫重要的天敌寄生蜂。本研究旨在明确硬皮肿腿蜂属在针尾部(Aculeata)中的分类地位,对4种硬皮肿腿蜂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其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系统发育位置。【方法】利用... 【目的】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物种是我国林业蛀干害虫重要的天敌寄生蜂。本研究旨在明确硬皮肿腿蜂属在针尾部(Aculeata)中的分类地位,对4种硬皮肿腿蜂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其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系统发育位置。【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对硬皮肿腿蜂属4个种(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ichuanensis和苹小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然后对其进行组装和注释,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在NCBI下载膜翅目(Hymenoptera)其他46个种的注释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与本研究获得的4种硬皮肿腿蜂线粒体基因组,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序列,利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肿腿蜂科(Bethylidae)在针尾部中的系统发育位置。【结果】4种硬皮肿腿蜂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000~16000 bp,由37个基因组成,包括13个PCGs、2个rRNA基因和22个tRNA基因及1个非编码控制区。13个PCGs中,使用频率较高的4种氨基酸为Ile,Leu,Phe和Met。22个tRNA基因中,仅trnS1缺失DHU臂,其余21个tRNA基因都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37个基因中共有17个基因发生基因重排,包括15个tRNA基因和2个PCGs。与其余细腰亚目(Apocrita)昆虫相比,4种硬皮肿腿蜂线粒体基因组中trnT-trnP发生基因洗牌的同时,trnT发生了基因倒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肿腿蜂科具有单系性,且硬皮肿腿蜂属和头甲肿腿蜂属Cephalonomia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提供了4种硬皮肿腿蜂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发现基因重排现象复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硬皮肿腿蜂属隶属于肿腿蜂科,支持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肿腿蜂科具有单系性,与蚁蜂科(Mutillidae)互为姐妹群。本研究的结果为后续肿腿蜂科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腿蜂科 硬皮肿腿蜂属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重排 系统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前体多巴和多巴胺培养后的中华按蚊蛹体壁结构特征及其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向凯 邱品品 +8 位作者 洪俊峰 凌瑕 周操 何树林 谢新元 蒋艳萍 王思艺 陈斌 乔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目的】筛选出促黑化条件下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蛹体壁中表达变化最显著的基因类群,并初步探究它们与黑色素前体累积及表皮结构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在Grace’s昆虫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黑色素前体多巴(dopa)和多巴胺(dopamine)... 【目的】筛选出促黑化条件下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蛹体壁中表达变化最显著的基因类群,并初步探究它们与黑色素前体累积及表皮结构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在Grace’s昆虫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黑色素前体多巴(dopa)和多巴胺(dopamine),对化蛹20 min内中华按蚊体壁进行体外培养,对照组(CK)中不添加黑色素前体,培养16 h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黑色素前体处理组与对照组蛹体壁着色和表皮截面特征;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对黑色素前体处理组与对照组蛹体壁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s,DEGs)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被显著富集的基因注释和染色体分布;利用qRT-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结果】多巴和多巴胺处理组中华按蚊蛹体壁与表皮截面相比于CK明显黑化,且多巴处理组着色程度最深;多巴和多巴胺处理组中华按蚊蛹表皮相比于CK明显增厚,且增厚程度与黑化程度相关。多巴处理组vs CK与多巴胺处理组vs CK比较组的DEGs分别为2952和697个,且下调基因居多;这两类比较组间共有上调的DEGs有223个,共有下调的DEGs有347个。DEGs的GO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上述比较组以及两比较组间共有的上调DEGs被显著富集到表皮结构组分(GO:0042302)。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多巴处理组vs CK比较组上调的DEGs被显著富集到剪切体通路,下调的DEGs被显著富集到Toll-Imd和Hippo信号通路;在多巴胺处理组vs CK比较组中下调DEGs被显著富集到自噬通路;这两比较组间共享的DEGs没有被显著被富集的通路;65个被富集的上调表皮蛋白基因来自于CPR,CPF,TWDL,CPLC和CPAP 5个家族,并分布于3条染色体,其中部分成员成簇分布。qRT-PCR结果显示,两比较组中所选择的共有上调的12个表皮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本研究在组学水平上证实了蚊虫体壁组织中黑色素的过量累积能够诱导大量表皮蛋白基因的显著上调表达,并使得其表皮结构特征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后续探索黑色素前体对表皮结构基因的调控机制,以及理解昆虫表皮重要组分间的互作模式,对昆虫适应性状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黑化 黑色素前体 体壁 转录组 表皮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汤含药血清对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克隆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王成磊 何姝霖 +4 位作者 陈雪 杨冰炜 翟浩宇 吴颖 李卫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45-2551,共7页
目的探讨芍药汤(SYD)含药血清是否可以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克隆、迁移和侵袭。方法体外培养HT29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相关实验。制备SYD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5%、10%、15%、20%浓度的SYD含药血清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 目的探讨芍药汤(SYD)含药血清是否可以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克隆、迁移和侵袭。方法体外培养HT29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相关实验。制备SYD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5%、10%、15%、20%浓度的SYD含药血清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SYD含药血清组。首先,显微镜下观察HT29细胞的形态变化。然后,进行克隆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探究SYD含药血清是否抑制HT29细胞的克隆和迁移、侵袭能力。接着,采用流式分析的方法,Annexin V/PI标记HT29细胞检测对凋亡的影响,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HT29细胞相关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Survivin和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结果SYD含药血清对HT29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受抑制情况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P<0.01)。选用10%、15%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后续实验。克隆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YD含药血清组明显抑制HT29细胞克隆形成的数目(P<0.01),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SYD含药血清组抑制HT29细胞迁移和侵袭(P<0.05)。流式凋亡实验证实,SYD含药血清能够诱导HT29细胞早期凋亡(P<0.01)。此外,Westernblot也发现,SYD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表达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P<0.01)。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表达降低(P<0.01),E-cadherin表达升高(P<0.01)。结论芍药汤含药血清能够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克隆,通过调控EMT抑制HT2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汤 结直肠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分析
4
作者 章冰川 廖琪 +3 位作者 张世燕 何树林 乔梁 周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3-765,共13页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72 h后计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_(10),LC_(25)和LC_(50)值;采用稻茎浸渍法以LC_(10),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48 h,测定F0代雌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统计F_(1)代卵历期、1-5龄若虫历期、成虫寿命、成虫前历期、总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成虫总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Timing-MSChart软件预测白背飞虱未来60 d种群动态。【结果】处理72 h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_(50),LC_(25)和LC_(10)值分别为0.831,0.222和0.068 mg/L。与对照组相比,LC_(10),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使白背飞虱F0代雌成虫平均寿命分别缩短了7.19%,24.81%和34.21%,单雌产卵量分别减少22.24%,31.22%和41.53%;LC_(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5龄雌若虫历期,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雄成虫寿命和总发育历期,LC_(25)和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成虫产卵前期和总产卵前期,且显著降低了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LC_(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_(1)代净增殖率(R_(0))显著降低,LC_(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_(1)代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LC_(10),LC_(25)和LC_(50)这3个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明显抑制了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结论】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胁迫会显著影响白背飞虱成虫寿命和繁殖能力,并降低其后代种群数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田间科学防治白背飞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亚致死效应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阿维菌素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飞 何树林 +4 位作者 周操 陈再炎 徐杉 李旭东 章冰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1228,共8页
【目的】阿维菌素是林业系统中常用的杀虫剂之一。该研究旨在探究阿维菌素对天敌昆虫——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阿维菌素对松褐天牛肿腿蜂成蜂的毒力,并用亚致死剂量LD_(10)... 【目的】阿维菌素是林业系统中常用的杀虫剂之一。该研究旨在探究阿维菌素对天敌昆虫——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阿维菌素对松褐天牛肿腿蜂成蜂的毒力,并用亚致死剂量LD_(10)(3.20×10^(-5)μg/头)和LD_(30)(8.86×10^(-5)μg/头)阿维菌素处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成蜂,测定其F_(1)代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存活率及雌、雄成蜂寿命等参数的变化,并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结果】与空白对照(未做任何处理)相比,LD_(10)和LD_(3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均能显著缩短松褐天牛肿腿蜂雄成蜂寿命,但对卵、幼虫及蛹的历期无显著影响,但LD_(1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还显著延长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成蜂寿命。同时,LD_(10)和LD_(3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下松褐天牛肿腿蜂F_(1)代雌成蜂的平均单雌产卵量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4.70%和64.56%。此外,F1代种群参数结果表明,LD_(10)和LD_(3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使松褐天牛肿腿蜂平均世代周期(T)均显著延长,分别较空白对照组增加了7.01%和4.38%,但是对内禀增长率(r)与周限增长率(λ)无显著影响;LD_(1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后松褐天牛肿腿蜂净增殖率(R_(0))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会抑制松褐天牛肿腿蜂后代的存活率,同时也能显著促进后代雌成蜂繁殖力,对后代种群增长无显著影响,阿维菌素是一个不影响天敌种群存活的较为理想的林业害虫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阿维菌素 亚致死效应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岩地基中钻孔灌注桩设备选型与成孔工艺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武 马铁山 +3 位作者 姚晓旭 张波 何术林 乜铁利 《建筑技术》 2018年第4期436-438,共3页
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商务中心位于平面上软土与硬岩交叉分布,竖向碎散细粒土与胶结岩体交替互层的非均匀分布复杂地基上,结构基桩穿越其间,而现场设备能力受限。采用改进反循环成孔工艺,可满足土岩互层地基中桩基成孔进度与质量要求,... 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商务中心位于平面上软土与硬岩交叉分布,竖向碎散细粒土与胶结岩体交替互层的非均匀分布复杂地基上,结构基桩穿越其间,而现场设备能力受限。采用改进反循环成孔工艺,可满足土岩互层地基中桩基成孔进度与质量要求,即基桩成孔设备选用大功率反循环钻机,穿过一般土层时采用加强型钻头,穿过硬质岩体时采用牙轮钻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土岩地基 设备选型 反循环钻机 加强型钻头 牙轮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土壤湿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佳楠 王玉莹 +4 位作者 何淑林 时龙闽 张艳滴 孙海洋 刘勇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2年第2期273-278,共6页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的湿度进行精准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在预测过程中会出现局部最小化以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文将改进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应用到传统BP...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的湿度进行精准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在预测过程中会出现局部最小化以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文将改进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应用到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当中,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土壤湿度预测方法.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建立改进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并且对哈尔滨地区玉米地的土壤湿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精度高于未优化的BP神经网络.该模型能够大量减少湿度传感器的使用,为农业生产减少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土壤湿度监测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6钛合金小规格棒材热处理工艺研究
8
作者 宋蕊池 李瑞锋 +3 位作者 王丽瑛 李巍 何书林 段晓辉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4期21-23,共3页
研究TC6合金在相同锻造工艺下的Ф50mm棒材经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处理下,其显微组织、室温拉伸性能、高温抗拉强度及冲击韧性的差别。结果表明:普通退火后的组织由细小的初生α和β相组成,双重退火和等温退火后的组织由初生α相、β相和次... 研究TC6合金在相同锻造工艺下的Ф50mm棒材经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处理下,其显微组织、室温拉伸性能、高温抗拉强度及冲击韧性的差别。结果表明:普通退火后的组织由细小的初生α和β相组成,双重退火和等温退火后的组织由初生α相、β相和次生α相组成;双重退火的室温及400℃拉伸强度都高于普通退火和等温退火,但塑性最差,普通退火的强度与塑性匹配最好;普通退火后棒材的冲击韧性最高,可达60J/cm^2,等温退火次之,双重退火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6钛合金 热处理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宝金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敏感的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姝霖 郭秋均 +4 位作者 席玉棚 魏华民 花宝金 张军力 刘瑞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12期1107-1110,1115,共5页
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敏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辨证与辨病治疗化疗敏感的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探索性的队列研究模式,纳入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敏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辨证与辨病治疗化疗敏感的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探索性的队列研究模式,纳入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初治的门诊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中医药治疗为暴露因素,分为中西医结合队列和西医队列。4~6周期化疗后进入随访阶段。研究的主要指标包括OS、PFS等;次要指标包括实体瘤疗效评价、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情况等。结果中西医结合队列与西医队列比较:MST分别为24个月和20个月,mPFS分别为19个月和14个月;局限期中西医结合队列与西医队列比较:MST分别为25个月和22个月,mPFS分别为19个月和15个月;广泛期中西医结合队列与西医队列比较:MST分别为21个月和16个月,mPFS分别为11个月和7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后84、126 d,2组D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42、84、126 d KPS评分变化情况,中西医队列优于西医队列(P<0.05)。2队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相比较,其中神疲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自汗盗汗、口干咽燥、胸闷、咳嗽、咯痰、便秘等9个症状,中西医队列优于西医队列(P<0.05)。在血液系统中性粒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不良反应以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肌酐不良反应等方面,中西医结合队列优于西医队列(P<0.05)。结论花宝金教授运用系列方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敏感的小细胞肺癌,可以改善患者体力状况,缓解临床症状以及减轻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且在延长OS、PFS方面有一定作用,但仍需扩大样本量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 小细胞肺癌 系列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琪 赵彬彬 +5 位作者 方玲 周南欣 何树林 徐杉 杨洪 周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00-1509,共10页
【目的】探究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阿维菌素亚致死浓度LC10(0.016 mg/L)和LC25(0.031 mg/L)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统计F0代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记录F1代的发育历期... 【目的】探究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阿维菌素亚致死浓度LC10(0.016 mg/L)和LC25(0.031 mg/L)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统计F0代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记录F1代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存活率及雌雄成虫寿命、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和平均世代周期(T),组建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结果】与对照(蒸馏水)相比,白背飞虱3龄若虫在LC10和LC25浓度阿维菌素的胁迫下,F0代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但孵化率未受影响;LC25浓度阿维菌素处理后,白背飞虱雄成虫寿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但LC10阿维菌素处理显著缩短了雌成虫寿命。在F1代中,LC10和LC25浓度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70.64和155.79粒,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38粒)。同时,LC10和LC25浓度处理组F1代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以及平均世代周期(T)均略低于对照组,而净增殖率(R0)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胁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背飞虱后代种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阿维菌素 亚致死效应 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 繁殖力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eed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Rice Restorer Line Containing Bt Gene 被引量:3
11
作者 GAO Fang-yuan LU Xian-jun +7 位作者 he shu-lin CHEN Xiao-juan Lu Dai-hua SUN Shu-xia LI Zhi-hua LIU Guang-chun ZHANG Yi-zheng REN Guang-jun 《Rice science》 SCIE 2009年第3期194-200,共7页
Bt5198, a new rice restorer line containing Bt gene, was developed from the cross and backcross of the elite restorer line Chenghui 177 with Bt Minghui 63, a transgenic Bt restorer line. The inbred lines were evaluate... Bt5198, a new rice restorer line containing Bt gene, was developed from the cross and backcross of the elite restorer line Chenghui 177 with Bt Minghui 63, a transgenic Bt restorer line. The inbred lines were evaluated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test paper evaluation, insect resistance evaluation in both the laboratory and paddy fields, nursery evaluation of rice blast resistance and pedigree selection of agronomic traits. Larval mortalities on Bt5198 and Bt Minghui 63 were 100% when rice culms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eggs of the striped stem borer (SSB) in the laboratory. Bt5198 was highly resistant against SSB and the yellow stem borer (YSB)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F1 hybrids derived from Bt5198 and four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CMS) lines were also highly resistant to SSB and YSB and had a significant heterosis. Two-year evaluation of rice blast resistance confirmed that the resistance levels of Bt5198 to leaf blast and neck blast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Chenghui 177 an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Bt Minghui 63. Seed germination ability and pollen yield of Bt5198 were similar with Chenghui 177, suggesting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t gene into the new restorer lin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eed vitality or the yield of seed production.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the Bt gene, it was effective to combine test paper examination with the evaluation of insect-resistance, both in the laboratory an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rice restorer line Bt gene insect resistance Magnaporthe oryzae seed germination pollen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灌注桩循环成孔工艺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晓旭 杜京 +2 位作者 张纲 何术林 闫建 《建筑技术》 2019年第3期364-366,共3页
以科特迪瓦阿比让体育场项目为例,对正循环成孔桩(设计试桩)和反循环成孔桩(工程桩)的成孔参数及桩的承载特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循环成孔工艺成孔比正循环成孔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综合造价低,成孔质量稳定,扩孔小,沉渣少,二次... 以科特迪瓦阿比让体育场项目为例,对正循环成孔桩(设计试桩)和反循环成孔桩(工程桩)的成孔参数及桩的承载特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循环成孔工艺成孔比正循环成孔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综合造价低,成孔质量稳定,扩孔小,沉渣少,二次清孔工作量降低,单桩承载力较高且其离散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正循环 反循环 成孔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信道组合聚类的侧信道分析及其应用
13
作者 毛冬 何姝霖 +3 位作者 饶涵宇 陈祖歌 王子瑜 王安 《密码学报》 CSCD 2022年第6期1067-1080,共14页
聚类侧信道分析是公钥密码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常用手段是只利用单一的时间或能量信息进行聚类,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采用等距压缩的方法实现多信道组合,将算法运行时间和能量消耗有机组合,泄露更明显的特征供聚类分析.利用仿真... 聚类侧信道分析是公钥密码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常用手段是只利用单一的时间或能量信息进行聚类,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采用等距压缩的方法实现多信道组合,将算法运行时间和能量消耗有机组合,泄露更明显的特征供聚类分析.利用仿真实验证明了新方法的可行性,以一款商用RSA智能卡为例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实验表明,新方法可有效提升密码算法中不同操作对应的波形段的特征差异,对RSA智能卡的聚类准确率达99.48%,最终配合遍历穷搜即可成功恢复智能卡的完整密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信道组合 等距压缩 K-MEANS聚类 侧信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茶多酚口腔溃疡喷膜剂中茶多酚的含量
14
作者 黄浩天 朱嘉贤 +4 位作者 谭慧琳 何国钰 何淑琳 金元宝 王立英 《海峡药学》 2022年第10期34-37,共4页
目的 制备以茶多酚为主药的复方茶多酚口腔溃疡喷膜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茶多酚的含量,并对所制得的喷膜剂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对茶多酚、芦荟提取物、天冬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为主药制备复方茶多酚口腔溃疡喷膜剂,采用高效... 目的 制备以茶多酚为主药的复方茶多酚口腔溃疡喷膜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茶多酚的含量,并对所制得的喷膜剂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对茶多酚、芦荟提取物、天冬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为主药制备复方茶多酚口腔溃疡喷膜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茶多酚的含量,选用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80∶20∶3)、流速控制为1.0 m L·min^(-1)、色谱柱温30℃、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20μL的色谱条件下对复方茶多酚口腔溃疡喷膜剂进行测定。进行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加样回收试验、样品含量检测。结果 用HPLC法测定含量,茶多酚0.024~0.144 m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结论 该复方茶多酚口腔溃疡喷膜剂制备工艺流程较简单和准确,可供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茶多酚口腔溃疡喷膜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肿瘤-免疫-炎性微环境中PI3K/AKT/NF-κB的多能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元辰 刘瑞 +5 位作者 何姝霖 祁鑫 裴迎霞 李卫东 郑红刚 花宝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365-5369,共5页
目的:研究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肿瘤免疫-炎性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PI3K/AKT/NF-κB)分子调节作用,揭示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的多能调节机制。方法:建立LL/2-luc-M38肺癌细胞与树突状细... 目的:研究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肿瘤免疫-炎性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PI3K/AKT/NF-κB)分子调节作用,揭示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的多能调节机制。方法:建立LL/2-luc-M38肺癌细胞与树突状细胞或RAW264.7巨噬细胞的共培养体系,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干预24 h后,收集LL/2-luc-M38肺癌细胞、树突状细胞、RAW264.7巨噬细胞;Western Blot法与实时定量荧光PCR法分别检测PI3K、AKT、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共培养环境中:与空白血清比较,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LL/2-luc-M38肺癌细胞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可提高树突状细胞中PI3K mRNA和蛋白表达(P<0.05,P<0.01)。炎性共培养环境中:与空白血清比较,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可抑制LL/2-luc-M38细胞中PI3K、NF-κB mRNA与蛋白表达(P<0.01,P<0.05)及AKT mRNA表达(P<0.01);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可显著提高RAW264.7巨噬细胞中NF-κB mRNA的表达(P<0.01)。结论: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肿瘤-免疫-炎性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中PI3K、AKT、NF-κB的表达具有多能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肺癌 肺瘤平膏 PI3K/AKT/NF-κB 调节作用
原文传递
肺结节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玥 张馨月 +3 位作者 何姝霖 赵元辰 刘瑞 花宝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782-4788,共7页
采用横断面研究综合2种辨证方式,采用χ2检验、系统聚类与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从肺结节数量、大小、性质、稳定性等角度研究肺结节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肺结节常见临床症状为乏力(77.35%)、烦躁(75.40%),将40个... 采用横断面研究综合2种辨证方式,采用χ2检验、系统聚类与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从肺结节数量、大小、性质、稳定性等角度研究肺结节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肺结节常见临床症状为乏力(77.35%)、烦躁(75.40%),将40个症状聚类可得3个症状组(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情志及全身症状)、8个主要症状群。寒热辨证方面,寒热错杂证(63.43%)占比更高;病性辨证方面,证候分型前2位的是气虚证(88.03%)、气郁证(83.17%),阳虚证(60.52%)多于阴虚证(50.16%);肺结节数量方面,孤立性肺结节痰证(78.67%)、阳虚证(69.33%)占比更高;肺结节大小方面,随肺结节平均直径增大,痰证占比减少,而阳虚证、血瘀证占比增加,平均直径<10 mm者气郁证分布多(85.02%,P=0.044),平均直径≥10 mm者寒证分布多(16.67%,P=0.024);肺结节性质方面,伴随肺结节实性成分增多,气郁证与热证占比减少,阴虚证与寒热错杂证占比升高,血瘀证在含实性成分的结节中占比更高;肺结节稳定性方面,肺结节进展者湿证(72.97%)、血瘀证(37.84%)、寒热错杂证(70.27%)占比更高,新发结节者气逆证(52.00%,P=0.007)、寒热错杂证(66.00%,P=0.008)占比更高。同时,关联11个证候,得到4个常见复合证型(气虚气郁证、气郁痰凝证、气虚痰凝证、气虚湿阻证),其中气虚证、气郁证与其他证候均存在关联。结果表明,肺结节主要临床症状以乏力、烦躁为主,主要证候以气虚证、气郁证、阳虚证、寒热错杂证为主,证候分布特点与肺结节大小、有无新发结节具有显著相关性,常见复合证型为气虚气郁证、气郁痰凝证、气虚痰凝证、气虚湿阻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证候 病性辨证 寒热辨证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基于调气解毒学说运用半夏泻心汤辨治恶性肿瘤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伯伦 陈瑶 +5 位作者 何姝霖 胡佳奇 贺忠宁 李玥 郑红刚 花宝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261-6264,共4页
恶性肿瘤是当前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位的疑难杂病之一,防治难度大、治疗手段有限。中医辨治恶性肿瘤具有独特优势,经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尤为广泛、药简效廉。半夏泻心汤是临证常用方剂,寒热平调、辛开苦降,和解半表半里效佳,亦... 恶性肿瘤是当前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位的疑难杂病之一,防治难度大、治疗手段有限。中医辨治恶性肿瘤具有独特优势,经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尤为广泛、药简效廉。半夏泻心汤是临证常用方剂,寒热平调、辛开苦降,和解半表半里效佳,亦是辨治恶性肿瘤的效方。调气解毒学说是花宝金教授在继承传统中医肿瘤理论及老一辈中医学家扶正培本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探索构建的肿瘤病中医药防治理论体系。文章拟从调气解毒学说入手,通过半夏泻心汤治疗肿瘤的方药分析,进一步探析经典指导临床下的半夏泻心汤化裁辨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以期挖掘中医经典名方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宝金 调气解毒学说 半夏泻心汤 恶性肿瘤 思路与方法 经方
原文传递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o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18
作者 QI Run-zhi he shu-lin +7 位作者 LI Yue ZHAO Yu-wei GENG Liang HE Jie CHENG Meng-qi HU Jia-qi LI Cong-huang HUA Bao-ji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75-682,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extending th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and overall survival(OS) of limited-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LS-SCLC) patients after 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extending th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and overall survival(OS) of limited-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LS-SCLC) patients after the first-line chemoradiotherapy. Methods: The data of 67 LS-SCLC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mbined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CM) and Western medicine(WM)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May 2020 at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Guang’anmen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irty-six LS-SCLC patients who received only WM treatment was used as the WM control group. The med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urviv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product-limit method(Kaplan–Meier analysis). The median OS and PFS were calculated, and survival curves were compared by the Log rank test. The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s at 1, 2, and 5 years were estimated by the life table analysis. Stratified surviv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M administration time. Results: The median PFS in the CM and WM combina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WM group were 19 months(95% CI: 12.36–25.64) vs. 9 months(95% CI: 5.96–12.04), respectively, HR=0.43(95% CI: 0.27–0.69, P <0.001). The median OS in the CM and WM combination group and the WM group were 34.00 months(95% CI could not be calculated) vs. 18.63 months(95% CI: 16.43–20.84), respectively, HR=0.40(95% CI: 0.24–0.66, P<0.001).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further stratified analysis of whether the duration of CM administration exceeded 18 and 24 months(P<0.001).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CM and WM with continuing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M treatment after the first-line chemoradiotherapy for LS-SCLC patients produced better prognosis, lower risks of progression, and longer survival than the WM treatment alone.(Registration No. Chi CTR2200056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verall surviv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