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虚拟技术的船舶航行姿态估计
1
作者 关珂 林静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1,共4页
船舶航行姿态反映了船舶在波浪和海况下的运动状态,直接影响到船舶的操纵性能、结构强度和乘客的舒适度,受不同海况的影响,船舶航行的横摆姿态角、升沉姿态位移受到限制,姿态估计效果不显著。因此,文章提出基于三维虚拟技术的船舶航行... 船舶航行姿态反映了船舶在波浪和海况下的运动状态,直接影响到船舶的操纵性能、结构强度和乘客的舒适度,受不同海况的影响,船舶航行的横摆姿态角、升沉姿态位移受到限制,姿态估计效果不显著。因此,文章提出基于三维虚拟技术的船舶航行姿态估计方法。运用三维虚拟技术中的3D Studio Max软件经过船舶多角度图像与CAD图纸导入、创建场景、建立船舶基础形状和船体曲面等多个步骤,建立船舶三维虚拟模型,结合Unity3D提供的水资源包,构建船舶航行的海洋场景,通过船舶虚拟现实仿真运动方程实现船舶在不同海况环境中航行虚拟仿真,在虚拟仿真过程中运用船舶摇摆运动数学模型、船舶升沉姿态数学模型,实现船舶航行姿态估计。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船舶三维虚拟模型构建,并可在不同海况时,实现船舶航行横摆姿态角、升沉姿态位移进行估计,其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虚拟技术 3D Studio Max 船舶航行姿态 UNITY3D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回波信号模型的太赫兹三维人体成像
2
作者 韩嘉越 何丹萍 +3 位作者 朵灏 陈奔 官科 窦建武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5年第3期202-213,共12页
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 SAR)成像系统利用多通道获得人体多方位信息,适用于人体安检场景。但在太赫兹MIMO SAR成像系统中,由于天线元素数量众多,如何平衡回波信号模型的准确度与计算效率成为关键挑战。采用圆柱形合成孔径照射... 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 SAR)成像系统利用多通道获得人体多方位信息,适用于人体安检场景。但在太赫兹MIMO SAR成像系统中,由于天线元素数量众多,如何平衡回波信号模型的准确度与计算效率成为关键挑战。采用圆柱形合成孔径照射人体获得回波信号,并使用极坐标格式算法(PFA)处理这些回波信号,实现太赫兹三维人体成像。通过仿真比较2种不同回波信号模型:物理光学(PO)算法和射线追踪(RT)方法在计算完美电导体材料人体时的计算效率和成像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图形处理器(GPU)加速的PO算法在计算效率和成像质量方面均表现出色,整个圆柱形合成孔径回波信号的计算时间小于1 h,同时成像结果能清晰重现危险物体的形状。此外PO算法在计算符合实际材料人体的回波信号时,同样展现出优异的性能。本文还探索了不同波瓣宽度的定向天线对成像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为未来成像算法的验证及优化提供了更准确且高效的回波信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成像 回波信号模型 物理光学(PO)算法 射线追踪 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 SAR) 极坐标格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铁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路径探讨
3
作者 单馨漪 郭梓烨 +2 位作者 官科 石波 钟章队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铁路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铁路数字基础设施作为铁路数字化转型的实体底座,其重要性愈加凸显。首先剖析《数字铁路规划》的出台背景与核心理念,勾勒出数字铁路建设的宏观框架,明确铁路数字化...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铁路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铁路数字基础设施作为铁路数字化转型的实体底座,其重要性愈加凸显。首先剖析《数字铁路规划》的出台背景与核心理念,勾勒出数字铁路建设的宏观框架,明确铁路数字化转型的设计蓝图与关键方向。其次聚焦于数字铁路建设的核心——夯实数字基础设施,通过研究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和定义,明确铁路数字基础设施的组成及核心功能,体现其作为转型支撑力量的重要性。最后探讨数智技术如何深度融入铁路数字化转型与铁路数字基础构建,通过一系列创新应用与智能系统的构建,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为铁路行业的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铁路数字化转型 铁路数字基础设施 数智技术 宏观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taining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Multi-Type Media in Realistic Environments:State-of-the-Art and Prospects
4
作者 Guo Lantu guan ke +5 位作者 Liu Ting He Danping Zhang Haixia Zhu Qiuming Lu Jun Zhang Minggao 《China Communications》 2025年第1期25-40,共16页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lectromagnetic(EM)theory and applied physics,this study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research on obtaining the EM properties of media and points out potential solutions tha...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lectromagnetic(EM)theory and applied physics,this study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research on obtaining the EM properties of media and points out potential solutions that can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s of current methods.Firstly,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ree mainstream approaches for acquiring EM properties of media,we identify the difficulties when implementing them in realistic environments.With a focus on addressing thes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we propose a novel paradigm for obtaining the EM properties of multi-type media in realistic environments.Particularly,within this paradigm,we describe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the key technology,namely“multipath extraction using heterogeneous wave propagation data in multi-spectrum cases”.Finally,the latest 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 properties of multi-type media in realistic environments can be precisely and efficiently acquired by the methodology propos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media multi-type media parameter inversion ray tracing realistic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B到4B——电信行业与垂直行业的供需协同倍增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钟章队 官科 +1 位作者 丁建文 陈姝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75,共9页
为更好地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加快5G/6G建设,需将发力点由“面向企业”的2B(To Business)向“为了企业”的4B(For Business)转变。从2B到4B,是从供给侧主导向需求侧主导的转变,是从“供给外生赋能”向“供需内生协同”本质的转变。... 为更好地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加快5G/6G建设,需将发力点由“面向企业”的2B(To Business)向“为了企业”的4B(For Business)转变。从2B到4B,是从供给侧主导向需求侧主导的转变,是从“供给外生赋能”向“供需内生协同”本质的转变。发展5G/6G公专网,需要树立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理解目标企业的核心诉求,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应由垂直行业主导公专网应用的标准制定与生态建设,设计可复制、可定义的商业模式,从顶层设计开始,将数字技术融入到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之中,实现5G/6G公专网发展从2B到4B的转变,创造电信行业与垂直行业供需协同、价值倍增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6G 2B 4B 垂直行业 公专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R高铁车站场景MIMO天线阵列结构与传输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立海 弓子悦 +3 位作者 李津汉 吴宇 官科 单馨漪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面向5G-R高铁车站应用场景,在2155~2165 MHz频段采用射线跟踪仿真技术,对4种不同天线阵列排布方式的MIMO系统多层传输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采取不同收发端天线阵列排布方式时的信道相关性,计算每个接收点位所能达到的MIMO系统最... 面向5G-R高铁车站应用场景,在2155~2165 MHz频段采用射线跟踪仿真技术,对4种不同天线阵列排布方式的MIMO系统多层传输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采取不同收发端天线阵列排布方式时的信道相关性,计算每个接收点位所能达到的MIMO系统最大传输层数,获取各层数对应的信噪比,计算在不同调制方式、不同天线排布方式下每个接收点位的下行峰值传输速率,确定面向5G-R高铁车站场景的MIMO系统最佳传输层数。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面向5G-R频段高铁车站应用场景,基站端采用线阵、车载端采用方阵排列,可取得最佳峰值传输速率。研究结果可为5G-R专网建设中高铁车站部署MIMO系统提供技术积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R 天线阵列 多输入多输出 射线跟踪 多层传输 传输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高铁线路城区场景多径能量分布研究
7
作者 刘立海 王鹏飞 +2 位作者 李津汉 官科 安昊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在高铁列车运行场景中,研究多径能量分布有助于设计、优化无线通信系统。利用射线跟踪技术,在5G-R系统2.1GHz频段开展无线信道仿真研究,从射线跟踪计算结果中分类统计不同类型地物多径能量,对典型高铁线路城区场景的空间域特征和多径能... 在高铁列车运行场景中,研究多径能量分布有助于设计、优化无线通信系统。利用射线跟踪技术,在5G-R系统2.1GHz频段开展无线信道仿真研究,从射线跟踪计算结果中分类统计不同类型地物多径能量,对典型高铁线路城区场景的空间域特征和多径能量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密集城区高架桥场景下,多径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结构模型、城市开阔区域反射体和建筑物,其分别占据总能量的58%、32%和10%,其余绿地等地物类型产生的多径能量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开阔城区场景下,绿地产生的多径能量占比为14%,远高于密集城区场景下的1%,因此不能忽略绿地等地物类型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对射线跟踪技术在场景建模方面的轻量化处理具有参考价值,可为高速铁路5G-R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 射线跟踪 多径能量分布 场景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铁路局——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梓烨 单馨漪 +2 位作者 官科 梁轶群 钟章队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10期1-12,共12页
数字铁路建设是提质增能创效、保障运输安全、提升服务水平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设交通强国、发展数字经济、推进铁路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作为实现整个数字铁路构想的基础和关键部分,数字铁路局成为发展铁路新质生产力、促进... 数字铁路建设是提质增能创效、保障运输安全、提升服务水平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设交通强国、发展数字经济、推进铁路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作为实现整个数字铁路构想的基础和关键部分,数字铁路局成为发展铁路新质生产力、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重要载体。首先探讨数字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经营开发、安全治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为数字铁路局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明确数字铁路局的深刻内涵,强调其定义、作用及主要目标;从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和组织架构等多个维度构建数字铁路局的发展框架;最后指出建设数字铁路局的关键任务,即推动数字铁路建设与构建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通过从多个维度论述建设数字铁路局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铁路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铁路 交通强国 数字经济 铁路现代化 数字铁路局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通信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单馨漪 郭梓烨 +2 位作者 官科 石波 钟章队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在铁路行业积极探索数字化发展新道路的进程中,铁路通信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时代下推动铁路行业创新升级的强大引擎。首先,通过深入探究铁路行业、电信行业、专用通信行业,以及铁路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全面阐述铁路通信数字化转型的必... 在铁路行业积极探索数字化发展新道路的进程中,铁路通信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时代下推动铁路行业创新升级的强大引擎。首先,通过深入探究铁路行业、电信行业、专用通信行业,以及铁路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全面阐述铁路通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一步明确铁路通信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内涵,从基础设施升级、业务模式创新、生态系统优化3个关键领域出发,系统分析铁路通信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特征;其次,详细剖析铁路通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与问题,并从业务模式、云网融合、智能运营3个关键层面提出具体的转型路径与策略;最后,从企业微观、行业中观、国家宏观层面,为铁路通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以实现铁路通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铁路通信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推动铁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铁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通信 数字经济 数字化转型 电信行业 专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散射特性的太赫兹信道建模
10
作者 潘然 何丹萍 +4 位作者 官科 彭彼乐 窦建武 郭兰图 钟章队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太赫兹(Terahertz, THz)通信是6G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太赫兹技术具有大带宽和超高速率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支持太赫兹无线通信设备的性能评估,建立能够表征信道特性的无线信道模型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特性的太赫兹信道... 太赫兹(Terahertz, THz)通信是6G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太赫兹技术具有大带宽和超高速率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支持太赫兹无线通信设备的性能评估,建立能够表征信道特性的无线信道模型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特性的太赫兹信道模型,在室内场景中使用该信道模型生成信道系数和功率时延谱。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信道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太赫兹散射特性,能够支持太赫兹通信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建模 信道系数 散射特性 太赫兹 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射线追踪的信道计算与半实物仿真
11
作者 刘煜鑫 何丹萍 +3 位作者 单馨漪 费丹 官科 郭兰图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2-1119,1145,共9页
智能交通等场景的应用依赖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支持,而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则离不开半实物信道仿真与验证。随着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信道建模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半实物信道... 智能交通等场景的应用依赖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支持,而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则离不开半实物信道仿真与验证。随着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信道建模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半实物信道仿真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且当前的信道模拟支持的信道模型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各种特定场景的需求。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射线追踪(ray tracing, RT)的信道计算与半实物仿真的方法,将高精度RT仿真和超分辨率(super-resolution, SR)加速算法融合,解决了基于电子地图的RT信道建模法精度、效率和算力成本无法兼顾的难题。本方法可支持智能交通等高价值应用在复杂场景下进行信道高效计算与半实物仿真测试,进而推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高性能射线追踪(RT) 超分辨率(SR)加速算法 信道建模 信道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线跟踪与离开角空间聚类的5G-R网络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弓子悦 官科 +3 位作者 周敏 杨琪 葛伟涛 李珉璇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当前反复“路测-调整”的传统无线网络优化方式难以满足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系统(5G-R)的网络优化需求。面向京沈铁路干线场景,在确定了射线跟踪传播机理模型后,进行了5G-R无线信道建模仿真,提出一种基于射线跟踪与离开角空间聚类的网络... 当前反复“路测-调整”的传统无线网络优化方式难以满足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系统(5G-R)的网络优化需求。面向京沈铁路干线场景,在确定了射线跟踪传播机理模型后,进行了5G-R无线信道建模仿真,提出一种基于射线跟踪与离开角空间聚类的网络优化算法。该算法以全向天线仿真结果为基础,使用K-means++算法对射线跟踪仿真的角度-能量域数据进行聚类,将水平离开角的空间聚类中心作为扇区方位角;结合水平离开角的聚类中心与高铁行车路径的空间位置关系,计算相应扇区的下倾角;以上述基于射线跟踪与离开角空间聚类的结果为初值,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迭代,高效地完成铁路干线场景下的5G-R网络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计算资源和仿真条件下,基于射线跟踪与离开角空间聚类的5G-R网络优化算法对比直接使用粒子群算法,在收敛速度方面提升了约10%,在优化效果方面提升了约30%。该方法针对铁路干线场景能够实现在迭代计算次数更少的情况下,给出更好的网络优化方案,为未来建设高质量5G-R通信系统提供技术积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R 无线网络优化 射线跟踪 K-means++聚类算法 离开角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5G-R高铁站场景的CDL建模与研究
13
作者 李津汉 王一冉 +1 位作者 官科 姚欣楠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11期1181-1192,共12页
为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在高铁专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本文以2.1 GHz频段下厦门北高铁站为研究场景,研究场景中立柱、股道、站台等物体带来的显著多径的空间域特征。通过射线跟踪(RT)仿真,获取高铁站场景下由发射机到接收机的多维... 为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在高铁专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本文以2.1 GHz频段下厦门北高铁站为研究场景,研究场景中立柱、股道、站台等物体带来的显著多径的空间域特征。通过射线跟踪(RT)仿真,获取高铁站场景下由发射机到接收机的多维度多径数据;基于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对多径信号进行分簇,提取和分析相关簇参数,完成高铁站场景簇延迟线(CDL)模型构建。据此得到高铁站场景收发机不同极化组合下多径的空间域信息,对铁路5G系统(5G-R)高铁站场景信道模型进行补充,服务于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跟踪 簇延迟线模型 铁路5G系统 高铁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患者的强化营养支持
14
作者 潘寒寒 胡海洋 +6 位作者 高飞 高乔乔 王亚红 袁贝贝 卢喜玲 关珂 康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索对肝衰竭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患者的强化营养支持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血浆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患者120例,按照住院时间分组,2022年3-10月6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60例纳入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索对肝衰竭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患者的强化营养支持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血浆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患者120例,按照住院时间分组,2022年3-10月6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60例纳入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夜间加餐等综合强化营养干预;评价两组患者营养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56例、对照组58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干预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排序工具评分、NSR-2002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BMI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结论强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肝衰竭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患者营养状况,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血浆透析滤过 营养不良 强化营养支持 肝细胞修复 BMI 肝病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实践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15
作者 关克 石韬 杨耀荣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3期38-42,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照实验法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专项成绩、身体素质成绩和主观态度评价,得出结论:在大学篮球选项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更有帮助(男...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照实验法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专项成绩、身体素质成绩和主观态度评价,得出结论:在大学篮球选项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更有帮助(男生P<0.01,女生P<0.05,总体P<0.01),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男生P<0.01,女生P<0.01,总体P<0.01),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作用不大(男生P>0.05,女生P>0.05,总体P>0.05)。对三方面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成绩、主观态度评价均呈现显著性相关(P<0.01,P<0.01),身体素质成绩与主观态度评价无明显相关性(P>0.05),根据对数据的分析得出,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篮球选项课的设计与管理存在困难,以及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两个方面。因此,提出直面短板,取长补短,优化教学设计;乘时代东风,扬长避短,提高学生篮球兴趣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专项成绩 身体素质 主观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挑战与思考 被引量:30
16
作者 钟章队 官科 +1 位作者 陈为 艾渤 《中兴通讯技术》 2021年第4期44-50,共7页
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将面向铁路全场景、全业务、全链接、强安全,不仅有望完全取代既有系统,还能为列车自动驾驶、列车安全视频监控等业务提供高速信息传输服务,是铁路物联网的信息承载平台和高速铁路运行安全保障的基础。感知-通信-计... 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将面向铁路全场景、全业务、全链接、强安全,不仅有望完全取代既有系统,还能为列车自动驾驶、列车安全视频监控等业务提供高速信息传输服务,是铁路物联网的信息承载平台和高速铁路运行安全保障的基础。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数智融合、新型阵列理论、新材料物理电磁特性为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发展提供前沿应用基础理论支撑,"大智移云物"技术群、区块链技术、高精度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增强现实(AR)融合技术以及数字孪生将为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在当前和未来的落地应用中,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树立"可管、可控、可信、可视、可靠、可测"的六大设计理念,需要解决频率资源有限和新需求不断涌现之间的矛盾,高速移动性与可靠性问题,以及综合轨道交通枢纽集群与场景独特性带来的挑战,需要厘清在技术体制、公专共存、异构网络协同等方面存在的开放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5G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架桥场景下的射线跟踪仿真器校正及信道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雪 艾渤 +2 位作者 何丹萍 官科 钟章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基于93.2GHz频段下高速铁路典型高架桥场景中的通信信道测量数据,利用射线跟踪仿真器对无线信道传播特性进行仿真,并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进行场景结构尺寸、收发机位置、材料介电常数等仿真器基本输入参数的校正,实现路径损耗数据的平... 基于93.2GHz频段下高速铁路典型高架桥场景中的通信信道测量数据,利用射线跟踪仿真器对无线信道传播特性进行仿真,并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进行场景结构尺寸、收发机位置、材料介电常数等仿真器基本输入参数的校正,实现路径损耗数据的平均误差为0.2dB,提升了仿真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利用校正后的仿真器输出结果对高架桥场景下的信道传播特性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分别对莱斯K因子、均方根时延扩展、功率时延谱以及角度扩展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高架桥场景的特殊结构导致随着收发机距离的增大,各多径成分与直射径成分的路程差减小,从而使多径在较小的时延范围内分布,同时由于半功率波束宽度为10°的喇叭天线的使用导致多径分量减少且集中,因此在高架桥场景下各参数数值均相对较小.除此之外,本文还利用相关性对整个场景进行了准平稳区间的划分,并计算了一个准平稳区间内各大尺度参数间的互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桥场景 毫米波 信道 仿真器校正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的智能全息无线电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时龙 宗柏青 +12 位作者 唐震宙 吕凯林 范忱 官科 谷一英 李杏 张俊文 于振明 李晓洲 武震林 赵家宁 朱啸龙 杨悦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2年第1期1-15,共15页
作为6G物理层备选技术,全息无线电具有同时实现射频全息、空间频谱全息和空间波场合成的能力,能够通过空间频谱全息和空间波场合成对全物理空间内的电磁场进行全闭环精准调制和调节,有效提高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从而支撑全息成像级、超... 作为6G物理层备选技术,全息无线电具有同时实现射频全息、空间频谱全息和空间波场合成的能力,能够通过空间频谱全息和空间波场合成对全物理空间内的电磁场进行全闭环精准调制和调节,有效提高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从而支撑全息成像级、超高密度以及像素化的超高分辨率空间复用。该综述全面梳理了面向6G的智能全息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基于智能全息无线电技术的6G通信系统架构,详细阐述了涉及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包括光电二极管和电光调制器紧耦合全息天线阵集成、微波光子前端与光学信号处理的透明融合、RF全息空间的快速重构算法与k空间层析、面向智能全息无线电的空间波场合成技术和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学 6G通信 压缩感知 全息超表面 k空间成像 空间谱全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干湿-盐蚀下混凝土冷缝面损伤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覃源 姬文哲 +2 位作者 梁达 关科 周恒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9,共11页
我国西部地区地下水和土壤中富含硫酸盐,危害混凝土结构、减少服役寿命。在浇筑过程中,两层混凝土之间产生冷缝,冷缝面微裂纹多、孔隙大是离子流通的主要通道,是结构盐蚀破坏的薄弱面。通过浇筑间隔为0.25 d、0.5 d、7 d和28 d的带冷缝... 我国西部地区地下水和土壤中富含硫酸盐,危害混凝土结构、减少服役寿命。在浇筑过程中,两层混凝土之间产生冷缝,冷缝面微裂纹多、孔隙大是离子流通的主要通道,是结构盐蚀破坏的薄弱面。通过浇筑间隔为0.25 d、0.5 d、7 d和28 d的带冷缝混凝土试件,经历0次、30次、90次和150次硫酸盐干湿-盐蚀循环,结合压剪试验探究浇筑间隔和干湿-盐蚀周期双因素影响下,混凝土冷缝面的黏结退化规律。结果表明:浇筑间隔越久冷缝面黏附力越低;浇筑间隔越短,冷缝面黏附力变化越明显,呈对数函数关系;干湿-盐蚀循环30次内,浇筑间隔对耐蚀性的影响不显著,干湿-盐蚀循环90次后,浇筑间隔对耐蚀性的影响差异逐渐增大;在浇筑间隔增大和干湿-盐蚀循环次数增加的双重影响下,会加速冷缝面的黏结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硫酸盐 冷缝 黏附力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干湿循环下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寿命 被引量:18
20
作者 覃源 关科 +1 位作者 马颖彪 刘海敏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1-150,共10页
针对西部寒旱盐碱地区环境下的混凝土侵蚀破坏机理,设计制作了0、10%、20%、30%粉煤灰掺量的纤维混凝土试件(纤维掺量同为0.9%),进行两组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组一:0粉煤灰掺量在2%、5%、10%硫酸钠溶液干湿循环;组二:0、10%、20%、30%粉... 针对西部寒旱盐碱地区环境下的混凝土侵蚀破坏机理,设计制作了0、10%、20%、30%粉煤灰掺量的纤维混凝土试件(纤维掺量同为0.9%),进行两组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组一:0粉煤灰掺量在2%、5%、10%硫酸钠溶液干湿循环;组二:0、10%、20%、30%粉煤灰掺量在5%硫酸钠溶液干湿循环)。分析研究了试件的质量、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的变化规律,采用GM(1,1)模型模拟了抗压强度耐蚀系数变化规律,预测不同条件下混凝土服役寿命。结果表明,10%硫酸钠溶液的侵蚀速度快于2%和5%浓度硫酸钠溶液;10%的粉煤灰掺入可以减缓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速度,增强其耐久性;GM(1,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10%粉煤灰掺量混凝土寿命优于其他三组,与试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硫酸盐侵蚀 干湿循环 寿命预测 GM(1 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