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BRICS Energy Cooper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1
作者 Ding Lin Li Zhixin +5 位作者 Liang Kun Zhang Guosheng Zhu Shijia Liang Yingbo ge su Liu Jingyao 《China Oil & Gas》 CAS 2022年第3期3-8,共6页
The global energy market is volatile at presen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BRICS countries,representatives of emerging economies and energy powers in the world,to deepen practical cooperation in energy.With a... The global energy market is volatile at presen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BRICS countries,representatives of emerging economies and energy powers in the world,to deepen practical cooperation in energy.With a large energy volume and obvious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in energy resources,industries and technologies,the BRICS countries have a good basis and prospects for cooperation.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BRICS cooperation mechanism,the mechanism for BRICS cooperation in energy has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path has become clear.In this paper,the history of BRICS energy cooperation mechanism,as well as the status qu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RICS energy cooperation are presented.From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mensions,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energy cooperation among BRICS countries under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made,and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in four aspects are provided:to strengthen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and strategic alignment,to intensify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policy coordination,to improve financial security and settlement systems,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BRICS+”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CS COOPERATION DEEPE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凸台无底缸体零件的多向模锻工艺研究
2
作者 葛苏 任杰 张家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7,154,共6页
为了保证气缸、液压缸在服役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毛坯必须采用锻件。针对带凸台无底缸体零件内部中空、外侧带有凸起的结构特点,制定其锻件图。通过对比坯料填充模腔的成形过程、锻造载荷、锻件应变分布、锻件温度分布、模具温度... 为了保证气缸、液压缸在服役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毛坯必须采用锻件。针对带凸台无底缸体零件内部中空、外侧带有凸起的结构特点,制定其锻件图。通过对比坯料填充模腔的成形过程、锻造载荷、锻件应变分布、锻件温度分布、模具温度分布,对4种多向模锻方案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得出了最佳多向模锻操作方案。按照此方案设计模具和试验,成形出尺寸合格的缸体锻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凸台无底缸体 多向模锻 无飞边 斜度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安全的内涵、挑战和举措 被引量:29
3
作者 侯梅芳 葛苏 程小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7-165,共9页
中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持续攀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安全是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了助力新形势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和能源安全水平提升,阐述了能源安全的内涵,分析了能源安全面... 中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持续攀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安全是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了助力新形势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和能源安全水平提升,阐述了能源安全的内涵,分析了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举措建议。结论认为:(1)随着时代变迁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能源安全的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的内涵已经从最初单一的供应安全,演变为涵盖能源供应安全、使用安全、科技安全、经济安全、治理安全等多个维度;(2)在全球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包括油气资源不足造成能源供需矛盾、能源进口运输通道安全风险、进口能源价格不能自主可控、能源结构严重失衡、能源贫困问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3)基于我国能源安全的新内涵和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五个加大”与“三个加快”战略举措建议——加大节能提效力度、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力度、加大油气可持续发展力度、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力度、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步伐、加快能源强国建设步伐、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能源安全 碳中和 煤炭清洁利用 油气 新能源 科技创新 能源强国 能源转型 能源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核电水室封头近净锻造新工艺 被引量:5
4
作者 任杰 葛苏 +1 位作者 胡朝备 郭宝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8,共8页
为满足新的ASME标准对容器设计制造的规定,提出了一种带外凸台大型核电水室封头的近净锻造新技术。以EPR核岛蒸发器水室下封头为典型件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现有封头锻造工艺的不足,拟定圆板坯的反印锻造与拉深两步成形的新工艺,建立了锻... 为满足新的ASME标准对容器设计制造的规定,提出了一种带外凸台大型核电水室封头的近净锻造新技术。以EPR核岛蒸发器水室下封头为典型件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现有封头锻造工艺的不足,拟定圆板坯的反印锻造与拉深两步成形的新工艺,建立了锻造与拉深全工艺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得到拉深成形载荷、凸台的位置、凸台的形状以及封头壁厚变化的技术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1∶5铝合金拉深成形试验,获得了尺寸合格的试验锻件。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成形的锻件成形质量好,可有效降低切削前的坯料重量的80%,利用现有设备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节能、低碳的良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带外凸台封头 近净锻造 数值模拟 物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渔业气胀式救生筏检修行业现状、问题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顾海涛 曹建军 +1 位作者 葛素 何雅萍 《渔业现代化》 2018年第4期77-80,共4页
气胀式救生筏是一种能供多人使用的大型浮具,是船舶配备的用于紧急情况下脱离危险区域或从遇难船舶紧急撤离的救生设施和装备。气胀式救生筏检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气胀式救生筏在危急时刻是否能充胀成型、即时可用。2012—2015年,行... 气胀式救生筏是一种能供多人使用的大型浮具,是船舶配备的用于紧急情况下脱离危险区域或从遇难船舶紧急撤离的救生设施和装备。气胀式救生筏检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气胀式救生筏在危急时刻是否能充胀成型、即时可用。2012—2015年,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经该部门认可的86家渔用气胀式救生筏检修站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中国渔业气胀式救生筏检修行业总体情况良好,但在"检修条件"、"筏站管理"、"筏站区域分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1)实施宏观区域规划,严格审查新设筏站;2)完善培训机制,提升检修人员技能;3)加强对筏站日常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生筏 检修 行业现状 问题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约束下我国天然气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刘合 梁坤 +6 位作者 张国生 李志欣 丁麟 苏健 朱世佳 葛苏 刘婧瑶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42,共10页
天然气是一种稳定、灵活的低碳化石能源,在供应端和消费端具有比较优势,可作为过渡能源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以及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基础保障。当前,我国能源转型发展路径有多种方案设计,对天然气的发展... 天然气是一种稳定、灵活的低碳化石能源,在供应端和消费端具有比较优势,可作为过渡能源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以及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基础保障。当前,我国能源转型发展路径有多种方案设计,对天然气的发展前景也有着认识方面的显著差异。本文在科学分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两个阶段发展关系,面临挑战和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我国天然气的发展机遇,分析了在发电、交通运输、城市燃气、工业等重点领域的天然气比较优势;从终端价格、基础设施、价格机制、发展速度等方面总结了制约天然气发展的相关因素,针对性提出了我国天然气的发展目标。研究建议,强化顶层统筹引领,明确天然气发展定位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天然气消费的跨越发展;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确保天然气充足可靠供应;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应安全保障效率和水平;强化土地、财税、价格等政策和机制建设,促进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转型 天然气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性沉思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父母领悟社会支持与挫败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葛苏 李成承 +1 位作者 李婷 蔡榕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415-1423,共9页
目的:探讨反刍性沉思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儿父母领悟社会支持与挫败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SLE患儿的父母235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反刍性沉思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儿父母领悟社会支持与挫败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SLE患儿的父母235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挫败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收集患儿父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220例SLE患儿父母完成调查,挫败感得分为33.42±10.15,与领悟社会支持、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呈负相关(r=-0.317和-0.289,均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r=0.13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月收入、家庭类型、患儿病程、领悟社会支持、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患儿父母的挫败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挫败感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89%。结论:SLE患儿父母挫败感水平较高,医护工作者应给予关注,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收入较低、单亲家庭、患儿病程较长以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低的父母,领悟社会支持可负向预测SLE患儿父母的挫败感,目的性反刍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挫败感 领悟社会支持 反刍性沉思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椎板切除与微型钛板固定成形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陈育岳 邹小宝 +7 位作者 马向阳 王宾宾 杨浩志 葛苏 张双 倪菱 夏虹 吴增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05-1809,共5页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常出现轴性症状,有研究提出切除C3椎板保留C2棘突颈半棘肌的改良术式可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目的:对比C3椎板切除与微型钛板固定成形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临床疗效、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影响。方法:...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常出现轴性症状,有研究提出切除C3椎板保留C2棘突颈半棘肌的改良术式可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目的:对比C3椎板切除与微型钛板固定成形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临床疗效、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其中27例行C3-6或C3-7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设为固定组;另16例切除C3椎板后行C4-6或C4-7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设为切除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比两组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C2-7椎体Cobb角。试验已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4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及脊髓神经损伤;②两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颈椎活动度均小于术前(P<0.05),固定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颈椎活动度小于切除组(P<0.05);④两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C2-7椎体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固定组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C2-7椎体Cobb角小于切除组(P<0.05);⑤两组均未出现植入物过敏、排异、及免疫反应;⑥结果表明,C3椎板切除与微型钛板固定成形对单开门术后患者具有同样改善神经功能的疗效,但切除C3椎板可更有效防止术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颈椎后路 单开门术 椎板切除术 椎板成形术 内固定 轴性症状 颈椎活动度 颈椎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后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生物力学特征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邹小宝 马向阳 +4 位作者 杨浩志 葛苏 陈育岳 夏虹 吴增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529-4534,共6页
背景:随着寰枢椎手术量的增加,寰枢椎植骨融合的问题也一直备受重视,无论寰枢椎前路或者后路融合器,虽然对寰枢椎融合器的研究从未停止,但由于手术技术难度、手术风险、设计不成熟等诸多原因,目前仍未有相关的寰枢椎融合器可应用于临床... 背景:随着寰枢椎手术量的增加,寰枢椎植骨融合的问题也一直备受重视,无论寰枢椎前路或者后路融合器,虽然对寰枢椎融合器的研究从未停止,但由于手术技术难度、手术风险、设计不成熟等诸多原因,目前仍未有相关的寰枢椎融合器可应用于临床。后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是一种可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使用的新型融合器类型,但其生物力学性能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寰枢椎板间融合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估新型后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CT 扫描获取1 名健康成年人枕骨、寰枢椎图像信息,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寰枢椎板间融合器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不同运动状态下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应力变化及应力云图。结果与结论:①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包含206 745 个单元及72 496 个节点;②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最大应力均集中在微型钛钉置入骨质部位,左右旋转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值较其他工况下高;③后路钉棒系统应力均主要集中在螺钉的钉-骨交界处及钉棒连接处,最大的应力均产生在螺钉置入骨质部分的根部周围;④提示新型后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力学稳定性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是一种简单、安全的寰枢椎融合器类型,对后路钉棒系统应力无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 后路内固定 钉棒系统 三维有限元模型 数字化骨科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测量成人寰枢椎后方部分结构数据设计寰枢椎板间融合器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小宝 马向阳 +7 位作者 王宾宾 杨浩志 葛苏 陈育岳 张双 倪菱 夏虹 吴增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5837-5842,共6页
背景:寰枢椎融合器一直以侧块关节融合器为研究热点,但其置入操作风险过大,目前临床上一直缺乏可广泛应用的寰枢椎融合器。目的:探究成人后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CT影像解剖学可行性并给出初步设计。方法:对100例成人(男50例,女50例)寰枢... 背景:寰枢椎融合器一直以侧块关节融合器为研究热点,但其置入操作风险过大,目前临床上一直缺乏可广泛应用的寰枢椎融合器。目的:探究成人后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CT影像解剖学可行性并给出初步设计。方法:对100例成人(男50例,女50例)寰枢椎CT三维成像进行测量,测量指标包括寰椎单侧后弓长度、寰椎后弓厚度、枢椎单侧椎板长度、枢椎椎板厚度、寰椎后弓上缘至枢椎椎板下缘距离,分析寰枢椎后方部分结构的CT测量数据并设计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结果与结论:①男、女性的寰椎单侧后弓长度分别为(23.41±1.48)mm和(22.23±1.25)mm,寰椎后弓厚度分别为(6.00±0.96) mm和(5.28±0.78) mm,枢椎单侧椎板长度分别为(18.54±2.23)mm和(17.31±0.91) mm,枢椎椎板厚度分别为(5.12±1.31)mm和(4.98±1.26)mm,寰椎后弓上缘至枢椎椎板下缘距离分别为(32.63±2.76) mm和(31.39±4.04) mm;②不同性别的双侧测量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男性的寰椎单侧后弓长度、寰椎后弓厚度、枢椎单侧椎板长度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男性与女性的枢椎椎板厚度、椎后弓上缘至枢椎椎板下缘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寰枢椎后方部分结构的CT测量结果提示寰枢椎板间融合器是可行的;④寰枢椎板间融合器初步设计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⑤提示寰枢椎板间融合器具有应用可行性,可用于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过程中,提升寰枢椎间的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椎板间融合器 后路 固定 融合 钉棒系统 CT 影像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支点螺钉设计与其在寰枢椎脱位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苏 邹小宝 +7 位作者 马向阳 王宾宾 杨浩志 张双 倪菱 陈育岳 夏虹 吴增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8-1352,共5页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需要手术复位,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是最常用的术式,但目前的钉棒固定系统常通过加大连接棒的弯曲度来增加复位效果,导致置棒操作困难,增加了脊髓损伤概率。目的:评价枢椎支点螺钉应用于寰枢椎脱位治疗的初步效果。方法:选...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需要手术复位,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是最常用的术式,但目前的钉棒固定系统常通过加大连接棒的弯曲度来增加复位效果,导致置棒操作困难,增加了脊髓损伤概率。目的:评价枢椎支点螺钉应用于寰枢椎脱位治疗的初步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8-51岁,均进行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治疗:在寰椎双侧植入常规颈椎后路螺钉,枢椎双侧植入枢椎支点螺钉。记录手术前后的寰齿前间隙及颈椎JOA评分,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射线、CT检测以评价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试验方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损伤;②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均获寰枢椎间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③术后1周X射线片及CT检查显示寰枢椎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④11例患者未次随访时的寰齿前间隙明显低于术前[(6.8±1.5),(2.4±0.9)mm,t=17.854,P=0.000],颈椎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14.1±1.3),(15.9±0.9)分,t=-10,P=0.000]:⑤随访期间无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无复发脱位;⑥结果表明,在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中应用枢椎支点螺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复位效果良好,临床初步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支点螺钉 寰枢椎脱位 钉棒 固定融合 提拉复位 后路手术 疗效 翻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balt single atoms supported on monolithic carbon with a hollow-on-hollow architecture for efficient transfer hydrogenations 被引量:2
12
作者 Xiangyi Gong De-Chang Li +5 位作者 Qian Zhang Wenquan Wang Zhengbin Tian ge su Minghua Huang Guang-Hui W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8期11358-11365,共8页
Single-atom catalysts(SACs)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hydrogenation of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to aromatic amine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xposure of single atoms and overcome the mass transfer limitation... Single-atom catalysts(SACs)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hydrogenation of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to aromatic amine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xposure of single atoms and overcome the mass transfer limitation,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 porous supports for single atoms is highly desirable.Herein,we report a straightforward method to synthesize Co single-atoms supported on a hollow-on-hollow structured carbon monolith(Co_(1)/HOHC-M)by pyrolysis ofα-cellulose monolith loaded with PS-core@ZnCo-zeolite imidazolate frameworks-shell nanospheres(PS@Zn-ZIFs/α-cellulose).The hollow-on-hollow structure consists of a large hollow void with a diameter of~290 nm(derived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polystyrene(PS)nanospheres)and a thin shell with hollow spherical pores with a diameter of~10 nm(derived from the evaporation of ZnO nanoparticles that are in-situ formed during pyrolysis in the presence of CO_(2)fromα-cellulose decomposition).Benefitting from the hierarchically porous architecture,the Co_(1)/HOHC-M exhibits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reaction rate of 421.6 mmol·gCo^(-1)·h^(−1))in th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nitrobenzene to aniline,outperforming the powdered sample of Co_(1)/HCS without the hollow spherical mesopores(reaction rate of 353.8 mmol·gCo^(-1)·h^(−1)).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strategy could be well extended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given the wide applications of porous carbon-supported single-atom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on-hollow Co single-atoms NITROBENZEN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原文传递
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前路寰枕复合体螺钉固定的影像学评估
13
作者 鲍铭贵 杨进城 +6 位作者 季伟 林少毅 邹小宝 葛苏 朱思远 马向阳 陈建庭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对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寰枕复合体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影像学评估,明确前路寰枕复合体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钉角度和长度。方法纳入7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的颈椎CT数据,测量舌下神经管高度、所处象限以及寰枕复合体矢状面... 目的对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寰枕复合体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影像学评估,明确前路寰枕复合体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钉角度和长度。方法纳入7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的颈椎CT数据,测量舌下神经管高度、所处象限以及寰枕复合体矢状面侧块上底、下底、高度和冠状面上底、下底。以舌下神经管及椎动脉切迹为标识,将寰枕复合体划分为6部分,测量各部分进钉角度及所对应的进钉长度。比较上述参数的性别及侧别差异,分析前路寰枕复合体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钉范围。结果71例患者共获取112侧寰枕复合体数据(双侧41例,单侧30例)。患者左右两侧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矢状面侧块上底及下底较女性大(P<0.05),其余参数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舌下神经管主要位于第二象限(101/112)。男女患者进钉角度差异不大(P>0.05),但男性患者进钉长度较女性长约2 mm(P<0.05)。结论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前路寰枕复合体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钉角度为41.93°~66.74°,进钉长度为20.96~22.3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寰椎 枕骨大孔 颅底凹陷 寰枕融合 寰枕复合体 前路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2例技术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向阳 邹小宝 +7 位作者 陈育岳 葛苏 夏虹 吴增晖 王建华 艾福志 章凯 李恒锐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6期325-331,共7页
目的介绍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手术技术,探讨其治疗2例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体会。方法术前行CT、MRI检查,评估患者后纵韧带骨化及胸椎管狭窄程度,采用新术式"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即通过后入路切除相应骨... 目的介绍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手术技术,探讨其治疗2例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体会。方法术前行CT、MRI检查,评估患者后纵韧带骨化及胸椎管狭窄程度,采用新术式"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即通过后入路切除相应骨化节段的胸椎椎板、摘除头侧和尾侧正常/骨化节段之间的椎间盘、切断骨化节段双侧所有肋骨、利用钉棒系统将连续多个胸椎椎体连同骨化的后纵韧带向前推移的方法进行脊髓减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动静脉、脊髓损伤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改善,CT和MRI扫描显示胸椎椎体前移位置及距离满意,椎管明显增宽。结论利用"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安全有效,但目前临床开展例数极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管狭窄 骨化 后纵韧带 脊髓压迫症 减压术 外科 椎体前移固定 椎板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 肋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颈椎前移新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并重度颈椎管狭窄
15
作者 马向阳 陈育岳 +5 位作者 黄晓东 张双 倪凌 葛苏 李恒锐 夏虹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9年第5期261-267,共7页
目的介绍一种无需在椎体两侧开槽游离椎体及后纵韧带骨化物,即可完成颈椎椎体前移并实现脊髓减压的颈椎椎体前移新技术,探讨其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全麻下切除骨化节段椎板、上下邻近关... 目的介绍一种无需在椎体两侧开槽游离椎体及后纵韧带骨化物,即可完成颈椎椎体前移并实现脊髓减压的颈椎椎体前移新技术,探讨其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全麻下切除骨化节段椎板、上下邻近关节突关节和前方椎间盘,从前后方完成对骨化节段与上下邻近节段间的松解,再通过前路钛板螺钉提拉或后路钉棒推移实现整个椎体的前移,从而解除骨化后纵韧带对脊髓的压迫。手术分别采用后路+前路术式和前路+后路+前路术式。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动静脉、神经根、脊髓损伤,无脑脊液漏、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四肢麻木乏力症状明显改善,CT及MRI扫描显示颈椎椎体前移位置及距离满意,脊髓减压彻底。结论该颈椎椎体前移术式技术简单,操作安全,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颈椎管狭窄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 颈椎椎体前移 椎板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face engineering of NiSe_(2) nanowrinkles/Ni_(5)P_(4)nanorods for boosting urea oxidation reaction at large current densities 被引量:1
16
作者 Jinyang Li Xiujuan Xu +6 位作者 Xianbiao Hou Shucong Zhang ge su Weiqian Tian Huanlei Wang Minghua Huang Arafat Togha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7期8853-8862,共10页
Deliberate modulation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via interface engineering is one of promising perspectives to build advanced catalysts for urea oxidation reaction(UOR)at high current densities.However,it still remai... Deliberate modulation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via interface engineering is one of promising perspectives to build advanced catalysts for urea oxidation reaction(UOR)at high current densities.However,it still remains some challenges originating from the intrinsically sluggish UOR dynamics and the high energy barrier for urea adsorption.In response,we report the coupled NiSe_(2)nanowrinkles with Ni_(5)P_(4)nanorods heterogeneous structure onto Ni foam(denoted as NiSe_(2)@Ni_(5)P_(4)/NF)through successive phosphorization and selenization strategy,in which the produced closely contacted interface could provide high-flux electron transfer pathways.Theoretical findings decipher that the fast charge transfer takes place at the interfacial region from Ni_(5)P_(4)to NiSe_(2),which i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adsorption energy of urea molecules.As expected,the well-designed NiSe_(2)@Ni_(5)P_(4)/NF only requires the low potential of 1.402 V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500 mA·cm^(-2).More importantly,a small Tafel slope of 27.6 mV·dec^(-1),a high turnover frequency(TOF)value of 1.037 s^(-1)as well as the prolonged stability of 950 h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00 mA·cm^(-2)are also achieved.This study enriches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modulation via interface engineering and offers bright prospect to design advanced UOR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a oxidation reaction(UOR) interface engineering nickel phosphide nickel selenide large current densities
原文传递
大型锻件应力场分析计算的新方法及应用
17
作者 任杰 葛苏 +1 位作者 郭宝峰 金淼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06-115,共10页
大型锻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锻造生产过程中,准确掌握坯料内部应力场分布是十分必要的。大型锻件的锻造变形接近于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变形模型,缺少应力球张量与变形球张量的关系,计算其内部应力场的方法,只能按应力求解。针对计算... 大型锻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锻造生产过程中,准确掌握坯料内部应力场分布是十分必要的。大型锻件的锻造变形接近于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变形模型,缺少应力球张量与变形球张量的关系,计算其内部应力场的方法,只能按应力求解。针对计算大型锻件内部应力场中所遇到的理论和方法两方面的困难,在提出静力平衡应力场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刚塑性材料扩展的第二变分原理,并给出了详细证明。应用此变分原理计算应力场,由于预设静力平衡应力场容易,不仅便于解析计算分析,而且也便于刚塑性有限元法的加载。采用该变分原理求解了DSF法锻造中锻件内部的应力场,计算结果给出了DSF法锻造的工艺规律,为防止和消除大型锻件内部缺陷提供了理论依据。算例的求解过程体现了刚塑性材料扩展的第二变分原理在解析计算应力场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锻件 内部应力场 刚-塑性材料 变分原理 DSF法锻造
原文传递
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向阳 邹小宝 +8 位作者 王宾宾 杨浩志 葛苏 陈育岳 夏虹 吴增晖 章凯 王建华 艾福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080-2083,共4页
[目的]介绍颈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初步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10例新鲜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Ⅱ型6例,ⅡA型4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一期后路C1~C3钉棒固定,而不进... [目的]介绍颈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初步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10例新鲜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Ⅱ型6例,ⅡA型4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一期后路C1~C3钉棒固定,而不进行后路植骨;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椎弓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并观察颈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1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椎弓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患者一期术后随访6~12个月,CT复查显示10例患者Hangman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6~12个月颈椎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新鲜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一期后路钉棒固定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不仅可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而且不残留内置物,同时还可保留颈椎节段的运动功能,是前路和后路固定融合术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HANGMAN骨折 钉棒固定 非融合
原文传递
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小宝 欧阳北平 +6 位作者 马向阳 陈育岳 葛苏 张双 倪菱 夏虹 吴增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3-796,共4页
目的总结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提出存在问题并展望研究方向。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治疗的相关文献,就寰椎骨折稳定性评价及治疗方法、手术入路以及内固定器械选择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目前,临床上认为除横韧... 目的总结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提出存在问题并展望研究方向。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治疗的相关文献,就寰椎骨折稳定性评价及治疗方法、手术入路以及内固定器械选择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目前,临床上认为除横韧带完整的寰椎前弓单处骨折或单纯后弓骨折外的所有寰椎骨折,均为不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治疗从传统非手术治疗、融合术,逐渐发展至单节段固定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融合术牺牲了上颈椎活动度,而单节段固定不仅能复位固定骨折,同时保留了上颈椎运动功能。单节段固定手术入路分为后路及经口入路,术中采用的内固定器械也在不断改良,主要包括钉棒系统、钉板系统以及钢板系统等。结论对于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单节段固定较非手术及传统融合术更具优势,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其中,经口入路单节段固定复位寰椎前弓骨折更直接,但存在感染风险;后路单节段固定对寰椎前弓骨折的复位效果欠佳,有待进一步探究更加有效的复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寰椎骨折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单节段固定 治疗进展
原文传递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亚分型与临床治疗选择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向阳 杨进城 +5 位作者 邹小宝 王宾宾 杨浩志 葛苏 陈育岳 夏虹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1-421,共11页
目的制订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亚分型,并探讨其可靠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39.2±13.3)岁(范围16~65岁)。根据全身麻醉后大重量牵引(1/6体重)状态下寰枢椎相对解剖位... 目的制订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亚分型,并探讨其可靠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39.2±13.3)岁(范围16~65岁)。根据全身麻醉后大重量牵引(1/6体重)状态下寰枢椎相对解剖位置的变化制订新的亚分型,即牵引松动型(寰椎枢椎角变化≥5°)和牵引稳固型(寰椎枢椎角变化<5°)。对牵引松动型不必行前路或后路软组织松解,直接采用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融合术;对牵引稳固型先行经口咽软组织松解,再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固定融合术或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融合术。观察指标包括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寰椎枢椎角(atlantoaxial angle,AAA)评价复位效果;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SAC)评估脊髓压迫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枕颈部疼痛程度;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脊髓神经功能;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评估脊髓损伤程度。术后1周、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时均行X线、CT检查,以评价寰枢椎椎间复位稳定性、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牵引松动型22例,16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固定融合术、6例行枕颈复位融合固定术。牵引稳固型26例在经口咽前路松解后,24例行前路TARP复位融合固定术、2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固定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1周X线、CT及MRI均示寰枢椎复位良好,脊髓压迫解除。牵引松动型组和牵引稳固型组各有1例失访,余4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8.0±17.2)个月(范围6~72个月)。21例牵引松动型组患者ADI由术前(9.9±2.2)mm降至术后3个月的(2.3±0.9)mm及末次随访的(2.3±1.0)mm,AAA由术前57.9°±12.3°升至术后3个月的91.0°±2.2°及末次随访的90.9°±2.2°,SAC由术前(9.8±1.3)mm升至术后3个月的(15.1±0.7)mm及末次随访的(14.9±0.7)mm,VAS评分由术前(1.5±2.1)分降至术后3个月的(0.7±1.0)分及末次随访的(0.3±0.6)分,JOA评分由术前(10.2±1.7)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13.3±1.3)分及末次随访时(14.9±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牵引稳固型组患者ADI由术前(9.7±2.0)mm降至术后3个月的(2.1±1.4)mm和末次随访的(2.1±1.3)mm,AAA由术前55.8°±9.2°升至术后3个月的90.9°±1.4°及末次随访的90.9°±1.3°,SAC由术前(10.5±1.0)mm升至术后3个月的(15.4±0.5)mm及末次随访的(14.8±2.8)mm,VAS评分由术前(1.7±2.1)分降至术后3个月的(0.7±0.9)分及末次随访时(0.3±0.5)分,JOA评分由术前(10.1±1.3)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12.9±1.5)分及末次随访的(14.4±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松动型组中10例术前AIS D级患者末次随访时改善至E级;牵引稳固型组中2例术前AIS C级患者末次随访时1例改善至E级、1例改善至D级,11例术前AIS D级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改善至E级。骨性融合时间为(4.4±1.5)个月(范围3~6个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无复发脱位。结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分为牵引松动型和牵引稳固型;牵引松动型采用后路钉棒复位固定即可实现满意复位,牵引稳固型则宜先行前路松解,再采用前路TARP或后路钉棒复位固定方能实现满意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寰椎 枢椎 颈椎 脱位 亚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