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新乡地区金龟甲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巩中军 段云 +7 位作者 张晶 李慧玲 蒋月丽 郭培 张自启 李彤 苗进 武予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为明确河南省新乡地区农田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组成、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于2015-2021年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该地区的金龟甲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 为明确河南省新乡地区农田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组成、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于2015-2021年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该地区的金龟甲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为河南新乡小麦-玉米/花生1年2熟制农田地下害虫的优势种群,且暗黑鳃金龟的年度诱虫量及其在混合种群中的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金龟甲的发生在不同年份呈现单峰或双峰,暗黑鳃金龟发生盛期表现出明显的隔日出土现象即双倍节律。相较于暗黑鳃金龟发生期的6月中旬至9月上旬,铜绿丽金龟的发生期相对较短,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同时暗黑鳃金龟高峰日也晚于铜绿丽金龟,其中高峰日最多差22 d。金龟甲的发生与环境降雨、湿度、温度相关。本研究为新乡地区乃至黄淮海农田地下害虫的危害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 虫情测报灯 种群动态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光光照强度对甜菜夜蛾成虫生殖行为和寿命的干扰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月丽 郭培 +6 位作者 李彤 郝超群 苗进 巩中军 段云 刘启航 武予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0-1234,共5页
为阐明黄光光照强度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成虫生殖行为和寿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3个光照强度(1 Lx,10 Lx,100 Lx)和一个对照(CK)处理,观察记录不同处理下甜菜夜蛾的单雌产卵量、产卵前期、产卵期、卵孵化率及成虫寿... 为阐明黄光光照强度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成虫生殖行为和寿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3个光照强度(1 Lx,10 Lx,100 Lx)和一个对照(CK)处理,观察记录不同处理下甜菜夜蛾的单雌产卵量、产卵前期、产卵期、卵孵化率及成虫寿命。结果表明,黄光不同光照强度对甜菜夜蛾的生殖行为和雌成虫寿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光照强度达到10 Lx和100 Lx的情况下,其单雌产卵量明显降低,产卵历期和雌成虫寿命明显缩短,当光照强度为1 Lx情况下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该研究结论为防蛾灯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黄光 光照强度 生殖行为 成虫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麦红吸浆虫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蒋月丽 李彤 +4 位作者 武予清 苗进 巩中军 段云 刘启航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6,共9页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害虫。为获得其转录组信息,本研究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TM 2000对麦红吸浆虫成虫转录组进行测序。共获得转录组样本数据量为27.88 G,经分析共获得59257个...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害虫。为获得其转录组信息,本研究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TM 2000对麦红吸浆虫成虫转录组进行测序。共获得转录组样本数据量为27.88 G,经分析共获得59257个Unigenes,总长度49861164 bp,最短20 bp,最长29282 bp,平均长度841 bp。将Unigenes序列与NR、NT、Swiss-Prot、KEGG、GO和KOG数据库进行比对(e≤10-10),共获得95029个结果。通过GO功能分类,共有19584个Unigenes在GO数据库中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等3大类50个功能组中找到对应。与KOG数据库进行比对,共有11279个麦红吸浆虫Unigenes被注释,按功能大致可分为26类。通过KEGG pathways分析,共有9110个麦红吸浆虫Unigenes被注释,分别归属于细胞进程、环境信息进程、遗传信息进程、新陈代谢和有机体系统5大类代谢途径,主要包括细胞生长与死亡、细胞运动、信号转导、能量代谢等32类代谢途径。CDS预测发现30088条序列可被编码,占全部基因的50.78%。SSR位点查找发现,在59257个Unigenes中共找到36323个SSR位点,发生率为61.30%。本研究获得的巨大的麦红吸浆虫转录组信息,为麦红吸浆虫的功能基因挖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高通量测序 转录组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氏粘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段云 陈琦 +6 位作者 郭培 苗进 夏鹏亮 巩中军 蒋月丽 李彤 武予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2-532,共11页
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是粘虫Mythimna seperata的近缘种,两者在形态上相近,为害特征基本相同,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危害,已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农业害虫。为今后... 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是粘虫Mythimna seperata的近缘种,两者在形态上相近,为害特征基本相同,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危害,已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农业害虫。为今后深入研究劳氏粘虫的暴发成灾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劳氏粘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劳氏粘虫已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近80个国家和地区。以幼虫取食危害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3龄前幼虫食量小,5-6龄幼虫食量增大,进入暴食期。幼虫具有聚集性、杂食性和暴食性,成虫具有迁飞性,发生危害时具有隐蔽性、偶发性和暴发性。劳氏粘虫的发生和为害规律常因地区、年份和季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气候条件、食物和天敌是影响劳氏粘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和害虫的生物学特征是导致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的重要原因。性诱剂、天敌和生物农药是近些年来劳氏粘虫生物防治研究的主要方向。根据目前劳氏粘虫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及研究现状,我们建议今后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1)借鉴粘虫的防控策略和防治经验,从空中和地面两个方面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和完善预测预报系统;(2)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开展综合防治工作;(3)将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暴发成灾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中,并建立综合防控技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氏粘虫 粘虫 发生 综合防治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成虫复眼明暗适应及黄光照射下明适应状态转化率 被引量:5
5
作者 蒋月丽 武予清 +6 位作者 李彤 苗进 巩中军 段云 梅诗琼 王雪芹 刘启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蛾类昆虫的趋光性与复眼明暗适应状态的转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研究旨在阐明光照与草地贪夜蛾Spodotera frugiperda复眼明暗适应状态转化的关系。【方法】在光、暗适应条件和不同光照强度黄光照射下,在不同时间段,用相机迅速拍照... 【目的】蛾类昆虫的趋光性与复眼明暗适应状态的转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研究旨在阐明光照与草地贪夜蛾Spodotera frugiperda复眼明暗适应状态转化的关系。【方法】在光、暗适应条件和不同光照强度黄光照射下,在不同时间段,用相机迅速拍照,观察统计草地贪夜蛾成虫复眼的明暗适应状态及明、暗适应状态转化率。【结果】在明适应状态下,草地贪夜蛾成虫经黄光照射1 h后,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逐步升高:雄成虫复眼在0.1~0.5 lx时明适应状态保持率为67.77%(有32.23%的转化为暗适应状态与中间状态),4~6 lx时明适应状态保持率达到100%;雌成虫复眼在7~10 lx时,明适应状态保持率达98.90%。在明适应状态下,经黄光照射3 h后,草地贪夜蛾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逐步升高,在0.1~0.5 lx时雄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为50.00%,雌成虫为32.23%;在光照强度7~10 lx时,雌雄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分别为90.00%和100%。在暗适应状态下,草地贪夜蛾成虫经不同光照强度的黄光照射30 min后,成虫复眼向明适应状态逐渐转化:在0.1~0.5 lx光照强度时雌、雄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转化率均为93.33%;当光照强度达到0.6~0.9 lx时雌成虫复眼的明适应状态转化率达到100%,雄成虫复眼则在1~2 lx时达到100%。【结论】结果说明,草地贪夜蛾成虫有较强的光敏感性,且雌虫对黄光的光敏感性略强于雄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复眼 明适应 暗适应 黄光 光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蛾灯照射对大白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蒋月丽 吕春芳 +5 位作者 郝超群 李彤 苗进 巩中军 段云 武予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究绿黄波段防蛾灯照射对大白菜生长指标、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防蛾灯的应用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565~585 nm波段黄光和515~535 nm波段绿光的防蛾灯照射大白菜幼苗,以不进行光处理为对照,测定大白菜... 【目的】探究绿黄波段防蛾灯照射对大白菜生长指标、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防蛾灯的应用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565~585 nm波段黄光和515~535 nm波段绿光的防蛾灯照射大白菜幼苗,以不进行光处理为对照,测定大白菜生长指标、成熟期产量及光合色素和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绿黄光照射对大白菜生长指标(根长、株高、叶片数、叶面积、鲜重、干重和成熟期产量)、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影响,各指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与对照相比,绿光和黄光照射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大白菜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P<0.01),分别增加了36.54%和15.00%;游离氨基酸含量以黄光照射处理最高,分别显著高于对照和绿光照射处理33.00%和29.50%(P<0.05,下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绿光照射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对照28.34%,较黄光处理高24.28%,但差异不显著;绿、黄光照射处理后大白菜叶片中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分别较对照增加5.1%和5.6%。【结论】绿黄光防蛾灯照射对大白菜生长、产量及营养品质均无负面影响,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白菜的营养品质,可在大白菜生产中推广应用防蛾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绿黄光 生长指标 光合色素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光灯对小白菜田蛾类害虫的防控效果及对非靶标昆虫和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月丽 高新国 +6 位作者 鲁瑞杰 周国涛 李彤 巩中军 梅诗琼 鲁传涛 武予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6-252,共7页
为评估黄光灯对小白菜田蛾类害虫的控制效果,及对非靶标昆虫和天敌的影响,于2019年9-10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和2022年6-7月在河南省原阳的小白菜田开展应用黄光灯的试验,设置4个灯光处理和4个空白对照小区,处理区安装589±5 nm的黄光灯... 为评估黄光灯对小白菜田蛾类害虫的控制效果,及对非靶标昆虫和天敌的影响,于2019年9-10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和2022年6-7月在河南省原阳的小白菜田开展应用黄光灯的试验,设置4个灯光处理和4个空白对照小区,处理区安装589±5 nm的黄光灯,于黄光灯设置10 d后每3 d调查1次,记录蛾类害虫及非靶标昆虫和天敌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黄光灯对小白菜田蛾类害虫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在黄光灯设置的13到22 d,驻马店试验田的平均防效为55.54%,原阳的平均防效为72.11%,而对田间的非靶标昆虫和优势天敌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为黄光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光灯 蛾类害虫 非靶标昆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趋光性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2
8
作者 武予清 蒋月丽 +5 位作者 周国涛 张改平 苗进 巩中军 段云 李彤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7-1149,共13页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开展农林卫生害虫诱杀,一直是害虫绿色防控的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昆虫的多种趋光性行为,昆虫趋光性机制—罗盘理论、马赫带效应理论和开放空间理论,对在物理、生物环境条件、光和光源属性条件下昆虫趋光的生态适应性,...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开展农林卫生害虫诱杀,一直是害虫绿色防控的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昆虫的多种趋光性行为,昆虫趋光性机制—罗盘理论、马赫带效应理论和开放空间理论,对在物理、生物环境条件、光和光源属性条件下昆虫趋光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对昆虫抵达光源的位置和移动轨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趋光性 趋光性理论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乡小麦区荻草谷网蚜的冬季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雪芹 武予清 +4 位作者 蒋月丽 李彤 巩中军 苗进 段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8-1475,共8页
为给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低温暴露死亡率和冷识别温度(80%死亡率时的温度)等昆虫耐寒性指标评价低温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该虫的耐寒能力。结果表明,... 为给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低温暴露死亡率和冷识别温度(80%死亡率时的温度)等昆虫耐寒性指标评价低温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该虫的耐寒能力。结果表明,荻草谷网蚜各发育阶段的SCP变化范围为-27.10~-12.23℃,SCP为1龄若蚜>2龄若蚜>有翅孤雌成蚜>无翅孤雌成蚜>4龄若蚜>3龄若蚜,其中1龄和2龄若蚜的SCP均显著高于3龄和4龄的SCP(P<0.01),3龄和4龄若蚜的SCP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翅孤雌成蚜与其它发育阶段蚜虫的SC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虫态的低温存活率和冷识别温度分析表明,在-10~-8℃不同低温下,荻草谷网蚜1龄若蚜低温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初羽化有翅成蚜的低温存活率(P<0.05),1龄若蚜和初羽化有翅成蚜的冷识别温度分别为-8.5℃和-7.9℃;两种虫态在0℃经过4 h冷驯化后,1龄若蚜和初羽化有翅成蚜在2 h的存活率提升最高,分别为62%和64%,均显著高于无冷驯化的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荻草谷网蚜具有极强的耐低温适应能力,结合河南新乡近5年冬季极端低温数据,本文推测该虫能在冬季极端低温高于其冷识别温度的年份在当地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耐寒性 过冷却点 存活率 冷识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ral sensitivity of the compound eyes of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Coleoptera:Scarabaeoidea) 被引量:7
10
作者 Jiang Yue-li Guo Yu-yuan +5 位作者 Wu Yu-qing Li Tong Duan Yun Miao Jin gong zhong-jun Huang Zhi-j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706-713,共8页
The scarab beetle,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Coleoptera: Scarabaeoidea), is a widespread and destructive pest in China. Vi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acqui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ternal env... The scarab beetle,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Coleoptera: Scarabaeoidea), is a widespread and destructive pest in China. Vi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acqui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ception of visual stimuli in this species, the light sensitivity and spectral responses of the scarab beetle, A. corpulenta,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n electroretinogram(ERG) technique. In total, 14 monochromatic light intensities, between 340 and 605 nm,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ound eyes of A. corpulenta under varying levels of adaptation to dark and ligh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light stimuli induced an ERG response, with varied amplitudes. The spectral sensitivity curve of dark-adapted eyes showed one major peak(~400 nm; near-ultraviolet), a secondary peak(from 498 to 562 nm; yellow-green) and the third peakat 460 nm. By contrast, in light-adapted eyes, only a near-UV peak was observed. From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the compound eye of A. corpulenta is likely to have at least three spectral types of photoreceptor.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were also recorded in the responses of male and female compound eyes, as well as diurnally and nocturnally. The amplitude of ERG in response to white-light stimuli varied with the light intensity: The stronger the luminance, the higher the ERG valu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ompound eye of A. corpulenta adapts quickly to changing light conditions, enabling A. corpulenta to maintain nocturnal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a corpulenta ELECTRORETINOGRAM insect vision spectral sensitivity light int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ning,Tissue Distribution,and Transmembrane Orientation of the Olfactory Co-Receptor Orco from Two Important Lepidopteran Rice Pests,the Leaf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and the Striped Stem Borer(Chilo suppressalis) 被引量:2
11
作者 LIU Su HUANG Yuan-jie +4 位作者 QIAO Fei ZHOU Wen-wu gong zhong-jun CHENG Jia-an ZHU Zeng-r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816-1825,共10页
In insects,the sense of smell is mainly mediated by olfactory receptors(Ors).Olfactory co-receptor(Orco),which is coexpressed with the Ors in almost all 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ORNs),is demonstrated to be an ... In insects,the sense of smell is mainly mediated by olfactory receptors(Ors).Olfactory co-receptor(Orco),which is coexpressed with the Ors in almost all 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ORNs),is demonstrated to b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in the insect olfactory system.It can be potential target for developing novel olfactory-disruption strategy to control insect pests.In this study,two full-length cDNA sequences encoding Orcos(CmedOrco and ChsupOrco) were cloned from two Lepidopteran rice pests,the rice leaffold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and the rice striped stem borer,Chilo suppressalis.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CmedOrco and ChsupOrco showed high similarity to the previously identified Orcos from other insect species. Bioinformatic prediction and cellular immunofluorescence indicated that CmedOrco and ChsupOrco were both seven-transmembrane proteins with intracellular N-termini and extracellular C-termini.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two Orcos were much higher in male and female antennae than those in non-olfactory tissues,and the ChsupOrco transcripts reached a peak level in adults compared to other life stages.Our results provide a foundation from which it will be possible to elucidate the roles of Orco in moth olfaction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friendly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these two rice insect p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Chilo suppressalis olfactory co-receptor molecular cloning relative expression transmembrane ori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处理下粘虫头部组织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4
12
作者 段云 巩中军 +5 位作者 吴仁海 吴潇博 苗进 李彤 蒋月丽 武予清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8-325,共8页
【目的】筛选不同光处理下粘虫Mythimna separata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基因定量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粘虫头部组织为材料,选取18s rRNA、EF-1α、β-actin、GAPDH和AK 5种候选内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然后通过... 【目的】筛选不同光处理下粘虫Mythimna separata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基因定量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粘虫头部组织为材料,选取18s rRNA、EF-1α、β-actin、GAPDH和AK 5种候选内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然后通过ΔCt法,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对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GeNorm软件进行基因配对差异分析,以判断内参基因的最适组合。【结果】5种候选内参基因的Ct值都处于15-28之间。4种软件对5个候选基因稳定性的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各种软件的分析结果,推荐粘虫成虫不同光处理条件下采用AK和GAPDH作为内参基因。【结论】根据特定试验体系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于qRT-PCR定量结果的准确定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后续粘虫在不同光处理条件下目标基因的准确定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光处理 内参基因 QRT-PCR
原文传递
不同光强LED黄光对灰茶尺蠖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乔利 张苗苗 +4 位作者 巩中军 耿书宝 洪枫 尹健 武予清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5-793,共9页
【目的】为探索LED黄光不同光照强度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种群发展的影响,为茶园防蛾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的灰茶尺蠖第5代1龄幼虫为材料,设置黄光组6个处理和对照组1个处理,每个处理80头幼虫... 【目的】为探索LED黄光不同光照强度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种群发展的影响,为茶园防蛾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的灰茶尺蠖第5代1龄幼虫为材料,设置黄光组6个处理和对照组1个处理,每个处理80头幼虫。具体处理方法为:白天(7:00-19:00)均用普通日光灯(150-200 lx)持续照射12 h,夜间(19:00-7:00)黄光(波长为590-600 nm,光照强度分别为17、27、37、40、80和120 lx)持续照射12 h。对照组持续黑暗12 h。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灰茶尺蠖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羽化率、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寿命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20 lx黄光处理下幼虫发育历期延长至13.28 d,存活率降低至1%。4龄和5龄幼虫延迟进入蛹期。不同处理组显著影响成虫的羽化率、产卵量及产卵历期,其中120 lx强度照射后对灰茶尺蠖成虫影响最大,与对照组相比,成虫羽化率和产卵量分别下降50%和34.68%,产卵历期缩短了3.14d。不同处理组灰茶尺蠖卵孵化率均大幅度降低,其中,经40、80和120 lx强度黄光照射后,卵孵化率分别下降了83.77%、82.00%和86.89%。【结论】通过光照强度为40、80和120 lx的黄光处理后,显著缩短了灰茶尺蠖成虫的寿命,降低了羽化率,抑制灰茶尺蠖的产卵量及孵化率,从而抑制灰茶尺蠖种群的发展速度,为茶园灰尺蠖绿色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光谱 不同光强度 灰茶尺蠖 发育 繁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