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近40年来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冯笛珂 符素华 +4 位作者 丁建新 颜婷燕 徐发军 腾润平 张大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目的]降雨侵蚀力可以反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是评价区域土壤侵蚀风险的重要指标。分析北京市1981—2020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异特征,对科学评估和防治区域水土流失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81—2020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119... [目的]降雨侵蚀力可以反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是评价区域土壤侵蚀风险的重要指标。分析北京市1981—2020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异特征,对科学评估和防治区域水土流失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81—2020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119个雨量站点逐日降水数据,采用Kriging插值、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年降雨侵蚀力和中雨(10~25 mm)、大雨(25~50 mm)、暴雨(≥50 mm)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趋势变化以及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1991—2020年年降雨侵蚀力范围为1691.51~3914.89(MJ·mm)/(hm^(2)·h·a),年降雨侵蚀力与大雨和暴雨的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与中雨的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所差异。空间整体上表现为从东北向周围递减的趋势。近40年来,北京中雨侵蚀力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降雨侵蚀力、大雨、暴雨以及夏季7,8月的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且均没有发生显著的突变。局部区域如密云、平谷一带的年降雨侵蚀力下降趋势相对较大。年降雨侵蚀力以及中、大、暴雨的降雨侵蚀力变化的主周期约为25年,且存在2~3次“低-高”交替变化。[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农业和生态保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小流域洪峰流量估算
2
作者 李宁 张志兰 +2 位作者 符素华 于秀娟 黄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8,157,共8页
[目的]准确预测小流域的洪峰流量,为小流域水文应用和水保措施设计提供支撑。[方法]利用重庆万州刘家沟小流域2013—2021年共215次降雨事件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小流域次暴雨洪峰流量与降雨参数和径流参数的相关关... [目的]准确预测小流域的洪峰流量,为小流域水文应用和水保措施设计提供支撑。[方法]利用重庆万州刘家沟小流域2013—2021年共215次降雨事件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小流域次暴雨洪峰流量与降雨参数和径流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而采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方法,根据降雨径流资料估算了洪峰流量。[结果]研究建立了适用于西南小流域的洪峰流量公式,使用172场降雨事件数据进行参数率定,其模型有效系数为0.85;使用43场降雨事件对模型进行验证,相应的模型有效系数为0.82,结果表明新公式在研究区是可以接受的。[结论]研究建立的洪峰流量公式,能够较好地预测研究流域的洪峰流量,新建公式将为重庆乃至中国西南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决策、水土保持工程设施设计和土壤侵蚀评价等提供一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流量 小流域 水土保持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县域水土流失消长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辉 符素华 +3 位作者 章文波 王志强 丁琳 于现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共6页
以人类活动扰动比较大的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和人类活动扰动比较小的青海省称多县为例,收集了2014—2015年和2017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等资料,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水力侵蚀模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7年与2014—2015年土地利... 以人类活动扰动比较大的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和人类活动扰动比较小的青海省称多县为例,收集了2014—2015年和2017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等资料,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水力侵蚀模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7年与2014—2015年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面积的差异,对比了基于两期土地利用图和基于遥感影像变化得到的水土流失消长变化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两期土地利用图得到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大,基于遥感影像变化得到的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小,前者水土流失面积变化量是后者的64倍(称多县)和94倍(达拉特旗)。基于遥感影像变化得到的水土流失面积消长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水土流失面积消长量远小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量。本结果可为即将开展的全国水土流失消长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消长 土地利用变化 县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先小流域识别方法 被引量:21
4
作者 符素华 张志兰 +3 位作者 蒋光毅 椹卓岚 赵辉 丁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83,197,共6页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减少入库泥沙和提高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而如何高效识别优先小流域,则是提高治理资金效益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在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面积法、...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减少入库泥沙和提高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而如何高效识别优先小流域,则是提高治理资金效益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在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面积法、土地利用-水土流失面积法和坡度-水土流失面积法3种优先小流域识别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坡度-水土流失面积法识别的优先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比接近于水土流失面积法,同时又将坡度较大以及耕地、园地和采矿用地面积占比较大的小流域识别出来,纳入优先小流域中,是3种方法中最优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或同类型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规划与实施顺序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优先小流域 土壤侵蚀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14年延安市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歌 符素华 +1 位作者 杨艳芬 冯永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9-264,276,共7页
为了分析延安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以2006—2014年延安市统计资料为基础,计算了延安市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和生态足迹指数对延安市可... 为了分析延安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以2006—2014年延安市统计资料为基础,计算了延安市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和生态足迹指数对延安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生态足迹增长速度高于承载力增长速度,生态赤字不断增大;各土地类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配极不均衡,在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约占95%,在生态承载力中耕地和林地分别约占87%;万元GDP生态足迹逐渐减小,资源利用效率在提高,但发展对资源的消费速度仍高于资源的再生速度。该研究结果可为延安市土地规划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亏 可持续发展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先小流域识别的空间尺度效应 被引量:8
6
作者 符素华 椹卓岚 +4 位作者 张志兰 魏欣 蒋光毅 赵辉 丁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先小流域识别的空间尺度效应,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利用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和流域平均坡度计算了综合指标,用以识别5种... [目的]探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先小流域识别的空间尺度效应,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利用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和流域平均坡度计算了综合指标,用以识别5种流域空间尺度[Ⅰ(流域面积范围50~300 km^2),Ⅱ(10~50 km^2),Ⅲ(1~10 km^2),Ⅳ(0.1~1 km^2)和Ⅴ级(0.01~0.1 km^2)]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先小流域。[结果]流域空间尺度对优先小流域的识别有显著影响。基于Ⅳ和Ⅴ级流域确定的优先小流域在空间分布上与基于栅格土壤侵蚀强度图得到的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空间分布更为吻合。[结论]综合考虑优先小流域的条数,基于Ⅳ级流域得到的优先小流域条数更少,更便于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和管理,是识别优先小流域的最优流域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优先小流域 空间尺度效应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异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含 符素华 +3 位作者 董丽霞 蒋光毅 张志兰 赵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探究地理探测器用于确定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异主导因子的可能性,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重庆市合川区与云阳县土壤侵蚀强度,并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因子探测发现,坡度因子和生物... 为探究地理探测器用于确定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异主导因子的可能性,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重庆市合川区与云阳县土壤侵蚀强度,并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因子探测发现,坡度因子和生物措施因子分别是合川区和云阳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任意2因子交互时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影响都具有增强作用,其中2区(县)地形因子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最好。地理探测器可用于识别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用于辅助水土保持方案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主导因子 土壤侵蚀 空间分异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因子计算方法对土壤侵蚀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梁晓珍 符素华 丁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6,共6页
选取嫩江县、怀来县、吴起县、开州区、长汀县5个区域1∶1万地形图,生成5 m分辨率的DEM作为数据源。分别用分段坡长法和汇流面积法计算了坡长坡度因子,并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了土壤侵蚀模数,评价了土壤侵蚀强度,对比分析了分... 选取嫩江县、怀来县、吴起县、开州区、长汀县5个区域1∶1万地形图,生成5 m分辨率的DEM作为数据源。分别用分段坡长法和汇流面积法计算了坡长坡度因子,并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了土壤侵蚀模数,评价了土壤侵蚀强度,对比分析了分段坡长法和汇流面积法对坡长因子及水土流失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汇流面积法提取的坡长因子值和空间分布差异比分段坡长法更大,2种方法的低值区差异较小,高值区差异较大。2种方法计算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差异不大,而在计算土壤侵蚀强度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不同地形区土壤侵蚀的地形因子和土壤侵蚀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坡长法 汇流面积法 坡长因子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治沟造地水利设施综合配置与管理 被引量:2
9
作者 符素华 刘宝元 +2 位作者 吴歌 崔乐乐 马理辉 《农业工程》 2021年第8期82-85,共4页
治沟造地是我国解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重要举措。解决好用水、排水和防洪安全问题,是治沟造地流域农业产量提升、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总结黄土高原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水利设施防洪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治沟造地流域... 治沟造地是我国解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重要举措。解决好用水、排水和防洪安全问题,是治沟造地流域农业产量提升、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总结黄土高原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水利设施防洪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治沟造地流域蓄(水)、排(水)、防(洪、盐渍化)、灌(溉)、管(理)为一体的水利综合配套技术,并推荐了两个适用于不同汇水面积的洪峰流量计算公式,为蓄排水工程设计提供依据。该技术有利于黄土高原治沟造地流域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治沟造地的土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沟造地 黄土高原 水利设施 洪峰流量 洪涝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黏性和无黏性沙坡面流的挟沙力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现举 刘晨光 +4 位作者 符素华 母红丽 吴思南 刘瑛娜 张光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4,共6页
水流挟沙力是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的重要参数。利用黑龙江省嫩江县的黑土(中值粒径d黑土为0. 01 mm)作为有黏性沙的代表进行了坡面流挟沙力试验,将有黏性沙水流挟沙力与前期完成的没有粒径分级的的无黏性沙(该试验用沙从北京市永定河获取,... 水流挟沙力是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的重要参数。利用黑龙江省嫩江县的黑土(中值粒径d黑土为0. 01 mm)作为有黏性沙的代表进行了坡面流挟沙力试验,将有黏性沙水流挟沙力与前期完成的没有粒径分级的的无黏性沙(该试验用沙从北京市永定河获取,中值粒径为0. 28 mm)水流挟沙力进行比较,并利用前期完成的粒径分级的无黏性沙关于中值粒径的方程式进行验证。试验共设计了5个坡度(3°、6°、9°、12°和15°)和6个流量(0. 25、0. 50、0. 75、1. 00、1. 50和2. 00×10-3m3/s),共30组试验,在长5. 0 m,宽0. 4 m的水槽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有黏性沙和无黏性沙坡面流挟沙力均随着流速、水流剪切力和水流功率的增加而增加; 2)在相同水动力条件下有黏性沙的水流挟沙力大于无黏性沙的水流挟沙力; 3)有黏性沙的水流挟沙力与流速、水流剪切力和水流功率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较好地表达,用流速模拟有黏性沙的水流挟沙力效果最好,用水流剪切力和水流功率模拟无黏性沙的水流挟沙力效果最好; 4)有黏性和无黏性沙的坡面流挟沙力存在差异,用无黏性沙作为试验材料得到的关于中值粒径的水流挟沙力方程式不适用于有黏性沙的水流挟沙力计算。本研究为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模拟提供了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坡面流 水流挟沙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水平年旱涝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歌 符素华 殷兵 《农业工程》 2022年第7期65-71,共7页
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黄土高原总体呈现暖干化趋势,未来干旱还可能会加剧。为了全面了解黄土高原旱涝时空变化特征,为黄土高原应对旱涝灾害提供决策依据,根据黄土高原及周边263个气象站的降水数据划分降水水平年,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黄土高原总体呈现暖干化趋势,未来干旱还可能会加剧。为了全面了解黄土高原旱涝时空变化特征,为黄土高原应对旱涝灾害提供决策依据,根据黄土高原及周边263个气象站的降水数据划分降水水平年,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指标,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水平年年际及年内旱涝特征。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在丰、平、枯水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丰水年黄土高原干旱面积占5.7%,雨涝面积占40.9%;平水年干旱面积占12.7%,雨涝面积占19.3%;枯水年干旱面积占44.4%,雨涝面积占17.9%。不同水平年的干旱区域存在差异。不同水平年内春旱较重,丰水年和平水年雨季开始后干旱逐渐缓解,枯水年雨季不能有效缓解春季以来的干旱,且秋涝明显,各水平年年内干旱的时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年年际和年内旱涝差异大且变化频繁,为了确保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旱涝保收,应合理布设小型水利工程与田间灌溉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干旱 雨涝 标准化降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在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志兰 符素华 +4 位作者 谢云 章文波 魏欣 蒋光毅 李月臣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12期17-19,48,共4页
土地利用数据是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所需的基本数据之一,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高精度的地表覆盖数据,可为土地利用数据提供重要的数据源。在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与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分类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江津区为... 土地利用数据是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所需的基本数据之一,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高精度的地表覆盖数据,可为土地利用数据提供重要的数据源。在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与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分类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江津区为验证区域,根据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地表覆盖数据得到了土地利用数据。野外验证了947个图斑的土地利用数据精度,验证结果总体正确率为99.1%,其中边界正确率为100%、属性正确率为99.1%。结果表明,由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有很好的精度,能够满足《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的数据精度要求,可为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 土地利用 地表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沟侵蚀预报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光辉 杨扬 +1 位作者 符素华 张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1-562,共12页
切沟侵蚀是重要的土壤侵蚀类型,是小流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准确预报切沟侵蚀空间分布及其强度的时空变化,对于优化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维持区域粮食产能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地形临界模型、敏感性评... 切沟侵蚀是重要的土壤侵蚀类型,是小流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准确预报切沟侵蚀空间分布及其强度的时空变化,对于优化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维持区域粮食产能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地形临界模型、敏感性评价、切沟形态特征经验关系、侵蚀预报模型和景观演变模型是预测切沟发育部位、评价发育概率或估算切沟侵蚀强度的主要方法。从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与原理出发,系统分析了相关研究进展,对比了研究结果的差异并评价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未来研究需聚焦切沟监测方法优化与数据积累、切沟演变过程与数据可比性、预报方法遴选及区域适宜性、经验模型研发与参数区域分异,以及切沟侵蚀机理研究与过程模型研发,从而为促进切沟侵蚀预报研究、阻控切沟侵蚀、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沟侵蚀 地形临界模型 敏感性评价 侵蚀预报模型 景观演变模型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水力侵蚀定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梦美 符素华 刘宝元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0-752,共13页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是严重的生态问题。定量监测和评价水力侵蚀是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为系统掌握青藏高原水力侵蚀定量研究现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81篇相关文献。发现青藏高原定量评价方法...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是严重的生态问题。定量监测和评价水力侵蚀是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为系统掌握青藏高原水力侵蚀定量研究现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81篇相关文献。发现青藏高原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基于坡面侵蚀模型、^(137)Cs核素示踪法、径流小区和水文站观测3种类型,但总的来说研究明显不够。坡面侵蚀模型主要有美国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中国土壤流失方程2种。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国土壤流失方程、^(137)Cs核素示踪法、径流小区监测和水文站观测小流域得到的青藏高原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大于30、1~8、小于10、0~109和2~3 t/(hm^(2)·a)。经过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模型计算中参数的选择存在问题,137Cs核素示踪法方面背景值不确定性太大,径流小区和小流域监测资料奇缺,没有全区评价结果。今后需要加强小区小流域自动化监测、^(137)Cs背景值采样测试和综合评判以及^(137)Cs核素示踪法土壤侵蚀测定。在这两项定量测定的基础上对全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评价,为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水力侵蚀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 ^(137)Cs 径流小区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Methods for Computing the Slope Length Factor at a Watershed Scale 被引量:4
15
作者 fu suhua Wu Zhiping +1 位作者 Liu Baoyuan Cao Longxi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2期64-71,共8页
The slope length factor is one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and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and is sometimes calculated based on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The meth... The slope length factor is one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and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and is sometimes calculated based on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The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the slope length factor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 values obtained may depend on the methods used for calculation.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lope length factor between the different methods at a watershed scale.One method used the uniform slope length factor equation(USLFE)where the effects of slope irregularities(such as slope gradient,etc.)on soil erosion by water were not considered.The other method used segmented slope length factor equation(SSLFE)which considered the effects of slope irregularities on soil erosion by water.The Arc Macro Language(AML)Version 4 program for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which uses the USLFE,was chosen to calculate the slope length factor.In a parallel analysis,the AML code of RUSLE Version 4 was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SSLFE to calculate the slope length factor.Two watersheds with different slope and gully densities were chose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lope length factor and soil loss using the USLFE method were lower than those using the SSLFE method,especially on downslopes watershed with more frequent steep slopes and higher gully densities.In addition,the slope length factor and soil loss calculated by the USLFE showed less spatial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length Slope length factor Soil erosion USLE RUSL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