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初洛申 符建华 《商业经济》 2025年第1期41-44,共4页
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强化流通产业链抗风险的韧性,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具有深远意义。基于2013—2022年中国省际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对流通产业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增强流通产业链韧性... 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强化流通产业链抗风险的韧性,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行具有深远意义。基于2013—2022年中国省际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对流通产业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增强流通产业链韧性,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中西部地区影响较大,对东部地区影响较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影响程度明显增长,显示出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研究结论为数字技术发展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效应提供了有益参考,为未来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流通产业链韧性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符建华 薛静娴 《调研世界》 CSSCI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西... 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作用更加明显,东部次之,但对中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没有有效的证据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和金融科技发展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应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信息化技术和金融科技发展,同时加快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进一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农村信息化 金融科技发展 农村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彦庆 薛静娴 符建华 《商业经济》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和区域差异。研究... 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2014年相比,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有所提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呈上升趋势且差距较小;空间分布上,中国数字经济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而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多极分化状态;东、中、西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并且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发展水平 时空演变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5钛合金表面的激光打标着色性能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壮 傅箭华 孙集一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79,共8页
目的通过TB5钛合金表面激光着色后不同的颜色表面结构及成分研究,探讨颜色变化的机理,为同类金属着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在钛合金表面使用纳秒激光诱导着色,通过改变激光器参数在材料表面生成不同颜色,使用扫描电镜对不同颜色的表面结... 目的通过TB5钛合金表面激光着色后不同的颜色表面结构及成分研究,探讨颜色变化的机理,为同类金属着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在钛合金表面使用纳秒激光诱导着色,通过改变激光器参数在材料表面生成不同颜色,使用扫描电镜对不同颜色的表面结构及成分表征,探讨颜色变化的机理,再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探讨不同颜色表面润湿性的变化,为其应用奠定基础。结果实验表明,改变激光参数后实验得到蓝、紫、黄色等多种颜色,未着色前的钛合金表面接触角为46.77°,呈亲水性,着色后得到的颜色样本表现为疏水性。结论在TB5钛合金表面通过激光打标着色技术得到了不同颜色样本与处理后金属表面润湿性之间的关系,证明了通过调节激光参数集可同时改变金属的着色效果以及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着色 钛合金 激光打标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自噬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张雪 米旭光 +4 位作者 林秀英 付建华 刘磊 高心月 方艳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的损伤作用,并研究亚精胺对受损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自噬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亚精胺组、克罗米芬组(CC组)、CC+亚精胺组。MTT法检测hEndoSCs与不同浓度CC...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的损伤作用,并研究亚精胺对受损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自噬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亚精胺组、克罗米芬组(CC组)、CC+亚精胺组。MTT法检测hEndoSCs与不同浓度CC或亚精胺共同孵育24 h后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组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途径相关蛋白ULK1、p-ULK1、LC-3Ⅱ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采用RT-qPCR检测IL-6、IL-1β、TNF-α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ROS含量、Bax、Cleaved-caspase 3表达量升高,Bcl-2表达量降低,自噬相关蛋白p-ULK1、LC-3Ⅱ/Ⅰ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mRNA表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亚精胺组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CC组相比,CC+亚精胺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ROS含量、Bax和Cleaved-caspase 3表达量降低,Bcl-2表达量升高,自噬相关蛋白p-ULK1、LC-3Ⅱ/Ⅰ表达升高,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CC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提高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转录水平。亚精胺可通过激活细胞自噬,降低CC损伤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胞内ROS水平,提高细胞存活率,并抑制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精胺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炎症 自噬 细胞凋亡 克罗米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孔隙内气体流动特性与LBM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王登科 袁明羽 +7 位作者 李振 张清清 尚政杰 付建华 王岳栩 唐家豪 郭玉杰 庞晓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目的研究瓦斯气体在煤层中的流动特性对于揭示煤层瓦斯赋存机理和扩散运移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煤中微纳米级孔隙结构十分复杂,为研究煤层瓦斯气体在微纳米孔隙中的流动特性,方法以均质纳米多孔炭薄膜为测试对象,采用扫描电镜实验对其孔... 目的研究瓦斯气体在煤层中的流动特性对于揭示煤层瓦斯赋存机理和扩散运移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煤中微纳米级孔隙结构十分复杂,为研究煤层瓦斯气体在微纳米孔隙中的流动特性,方法以均质纳米多孔炭薄膜为测试对象,采用扫描电镜实验对其孔隙大小和孔隙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纳米尺度气体流动特征实验装置开展微纳米孔隙的气体流动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传统达西渗流模型和适用于微尺度下气体流动模型,结果得到更为详细的微纳米孔隙内气体流动特性:纳米多孔炭薄膜的视渗透率随着进气口压力的升高而下降,二者呈负相关的线性变化规律;视渗透率随着努森数降低而降低,二者呈正相关的线性变化规律,表明气体在微纳米尺度下的流动不符合传统的达西定律,滑脱效应和气体扩散不可忽视。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模拟不同进气口压力下的气体流动,得到不同气体压力下出口的气体流量,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LBM模拟的平均误差为8.25%,整体吻合性较好,表明LBM数值模拟可有效揭示气体在微纳米尺度下的流动特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分析煤层中的瓦斯流动机制和流动规律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孔隙 纳米多孔炭 气体流动特性 LBM模拟 LBM-D2Q9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锻炼与康复治疗对中风病人影响的Meta分析
7
作者 扶健华 曾雯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4-80,共7页
研究旨在评估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机能的影响.对PubMed、EBSCO Host、Elsevier、Springer等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检索,收集了截至2023年的关于运动干预中风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Cochran... 研究旨在评估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机能的影响.对PubMed、EBSCO Host、Elsevier、Springer等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检索,收集了截至2023年的关于运动干预中风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分析. Meta分析共纳入文献10篇,总样本量368人,均为中风病人.通过分析发现文献对中风患者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具有异质性,而对中风患者运动机能的异质性可以忽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加强运动锻炼组与日常康复治疗组比较,最大有氧代谢能力MD=2.36(95%CI,I^(2)=69%,P=0.000 7),6 min走路距离MD=51.36(95%CI,I^(2)=33%,P=0.000 2).综合这些发现得出:加强运动锻炼对于提高中风患者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机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为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锻炼 高血压 康复 有氧代谢能力 运动机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成药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微循环状态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晓珊 李洪峥 +6 位作者 李亮 高佳明 陈原原 张会雨 郝伟 付建华 郭浩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9-1083,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不同中成药改善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微循环状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Co...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不同中成药改善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微循环状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4月3日有关中成药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微循环状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5.1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7项RCTs,总样本量4064例,包括15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综合结果提示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临床总疗效累积概率排前3位的中成药为冠脉再通膏、瓜蒌皮注射液、祛瘀消斑胶囊;在改善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方面,排前3位的中成药为瓜蒌皮注射液、护心康片、冠心舒通胶囊;在改善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方面,排前3位的中成药为银杏达莫注射液、瓜蒌皮注射液、冠心舒通胶囊;在改善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方面,排前3位的中成药为银杏达莫注射液、丹蒌片、通脉愈心丸;在降低炎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排前3位的中成药为银杏达莫注射液、护心康片、冠心舒通胶囊。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痰瘀同治类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脂及微循环状态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能兼顾治疗痰与瘀的中成药优势更明显,如冠脉再通膏、瓜蒌皮注射液,可作为中西医临床指导用药方案之一。但因纳入文献的数量少、质量不高,研究结果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双盲随机试验加以验证,以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血脂 微循环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9
作者 符建华 张金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6期34-38,共5页
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10—2022年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农业发展环境、基础资源、人力资源、绿色发展和服务数字化5个维度,构建了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 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10—2022年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农业发展环境、基础资源、人力资源、绿色发展和服务数字化5个维度,构建了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服务数字化对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影响最大,其次是农业绿色发展和基础资源,农业发展环境和人力资源对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影响较小。2010—2022年,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个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笔者对此提出黑龙江省应深化数字农业发展战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快绿色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力度,推动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指标体系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MSAB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纤维化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王飞娜 米旭光 +7 位作者 林秀英 付建华 刘磊 于歆悦 臧欢欢 刘霖君 陈士玲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6-1274,共9页
目的: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3-(4-甲基苯基磺酰胺基)苯甲酸甲酯(MSAB)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纤维化反应的影响,为MSAB应用于宫腔粘连(IUA)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正常HESCs,分为对照组和转化生... 目的: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3-(4-甲基苯基磺酰胺基)苯甲酸甲酯(MSAB)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纤维化反应的影响,为MSAB应用于宫腔粘连(IUA)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正常HESCs,分为对照组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体外培养IUA患者粘连部分的HESCs,作为IU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GF-β1作用不同时间(0、 12、 24、 48和60h)后各组细胞中纤维化标志蛋白Ⅰ型胶原α1(COL1A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和IUA组细胞中细胞COL1A1、间质标志蛋白[N-钙黏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根据MSAB浓度,将正常HESCs分为0(对照组)、 0.25、 0.50、 0.75和1.00μmol·L^(-1) MSAB组,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MSAB作用后,将正常HESCs分为对照组(正常HESCs)、 TGF-β1组(10μg·L^(-1) TGF-β1诱导正常HESCs 24 h后撤药,更换为完全养基并继续培养24 h)和MSAB组(10μg·L^(-1) TGF-β1诱导正常HESCs 24 h后撤药,更换为含0.75μmol·L^(-1) MSAB的完全培养基并继续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Slug、Smuc、 ZEB1和ZEB2和COL1A1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OL1A1蛋白、 N-钙黏蛋白、 α-SMA蛋白、 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TGF-β1作用0 h)比较,TGF-β1组作用12、24、48和60 h时HESCs中COL1A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IUA组和TGF-β1组HESCs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UA组HESCs中COL1A1、β-连环蛋白、N-钙黏蛋白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0.75和1.00μmol·L^(-1) MSAB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中Snail、Slug和COL1A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TGF-β1组比较,MSAB组细胞中Snail、Slug和COL1A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作用24 h时TGF-β1组细胞中COL1A1蛋白、N-钙黏蛋白、 α-SMA蛋白、 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TGF-β1组比较,MSAB组细胞中COL1A1蛋白、 N-钙黏蛋白、 α-SMA蛋白、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结论论:MSAB可抑制体外培养HESCs的纤维化反应,该结果为MASB应用于IUA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间质转化 ASHERMAN综合征 宫腔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对子宫内膜间充质干/基质细胞干性的影响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上清对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
11
作者 王爱乔 米旭光 +7 位作者 林秀英 付建华 刘磊 王琳 张文琦 邓玲 陈士玲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7-1564,共8页
目的:探讨双酚A(BPA)对子宫内膜间充质干/基质细胞(eMSCs)增殖活性和干性特征的影响,阐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上清(hUCMSC-Sup)对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eMSCs,以0、200、250、300、350、400μmol·L^(-1)BPA处理。将... 目的:探讨双酚A(BPA)对子宫内膜间充质干/基质细胞(eMSCs)增殖活性和干性特征的影响,阐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上清(hUCMSC-Sup)对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eMSCs,以0、200、250、300、350、400μmol·L^(-1)BPA处理。将eMSCs分为对照组(仅培养液培养)、BPA组(含200μmol·L^(-1)BPA的等体积培养液培养)、BPA+hUCMSC-Sup组(含200μmol·L^(-1)BPA及50%体积比hUCMSC-Sup的等体积培养液培养)和BPA+CHIR-99021组(含200μmol·L^(-1)BPA及10μmol·L^(-1)CHIR-99021的等体积培养液培养),使用干细胞成球培养液培养eMSCs干细胞球,其余细胞均使用DMEM/F12完全培养基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eMSCs存活率,球体形成实验检测各组eMSCs干细胞球数和直径,CCK-8法检测各组eMSCs干细胞球中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eMSCs中CD73+细胞百分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eMSCs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Nanog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eMSCs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BPA作用24和48 h,与0μmol·L^(-1)BPA组比较,200、250、300、350和400μmol·L^(-1)BPA组eMSCs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1)。药物作用24 h时,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药物作用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BPA组比较,BPA+hUCMSC-Sup组eMSCs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球体形成实验检测,与培养3 d组比较,培养4和5 d组eMSCs干细胞球数和直径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培养48 h时BPA组eMSCs干细胞球数和直径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CCK-8法检测,处理24和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干细胞球中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与BPA组比较,BPA+hUCMSC-Sup组eMSCs干细胞球中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中CD73+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与BPA组比较,BPA+hUCMSC-Sup组eMSCs中CD73+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RT-q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中Sox2、Oct4和Nanog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BPA组比较,BPA+hUCMSC-Sup组和BPA+CHIR-99021组eMSCs中Sox2、Oct4及Nanog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PA组eMSCs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BPA组比较,BPA+hUCMSC-Sup组和BPA+CHIR-99021组eMSCs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BPA能够抑制eMSCs的干性特征,损伤子宫内膜的自我更新及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有关。hUCMSC-Sup可以促进受损eMSCs的增殖,并对BPA诱导的eMSCs干性损伤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子宫内膜间充质干/基质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米非司酮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存活、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2
作者 武梦雪 陈士玲 +4 位作者 刘艳 米旭光 林秀英 付建华 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hUCMSCs-Sup)对米非司酮(Ms)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增殖、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ndoSCs,分为对照组和40、60、80及100μmol·L-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hUCMSCs-Sup)对米非司酮(Ms)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ndoSCs)增殖、凋亡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ndoSCs,分为对照组和40、60、80及100μmol·L-1 Ms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hEndoSCs分为对照组、40μmol·L-1 Ms组和60μmol·L-1 M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Bcl-2/Bax比值。hUCMSCs-Sup作用后,hEndoSCs分为对照组、Ms组、Ms+hUCMSCs-Sup组和Ms+hUCMSCs-Sup+3-甲基腺嘌呤(3-MA)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Ⅱ(LC3B-Ⅱ)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Ⅰ(LC3B-Ⅰ)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LC3B-Ⅱ/LC3B-Ⅰ比值,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60、80和100μmol·L-1 Ms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40和60μmol·L-1 M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hUCMSCs-Sup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Ms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同源框基因A10 (HOXA1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亚基β3 (ITGB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s组比较,Ms+hUCMSCs-Sup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HOXA10、LIF和ITGb3 mRNA表达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s+hUCMSCs-Sup组比较,Ms+hUCMSCs-Sup+3-MA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hUCMSCs-Sup可提高Ms处理后hEndoSCs的存活率,降低其凋亡率,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其机制可能与hUCMSCs-Sup激活hEndoSCs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子宫内膜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3-3p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活性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于歆悦 米旭光 +5 位作者 林秀英 付建华 刘磊 李首庆 高心月 方艳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5期576-581,共6页
目的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CMSC-Exos)对米非司酮诱导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损伤的逆转作用,并筛选hUCMSC-Exos中发挥作用的microRNA。方法以米非司酮(mifepristone)、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HUCMSC-Exos)和miRN... 目的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CMSC-Exos)对米非司酮诱导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损伤的逆转作用,并筛选hUCMSC-Exos中发挥作用的microRNA。方法以米非司酮(mifepristone)、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HUCMSC-Exos)和miRNA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分为mifepristone组、mifepristone+hHUCMSC-Exos组、mifepristone+miRNA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的hESCs为对照组。分组干预处理后,MTT法检测hESCs存活率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hESCs凋亡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hESCs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米非司酮浓度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hESCs存活率下降(P<0.01)。与mifepristone组比较,加入hUCMSC-Exos可以提高hESCs的存活率、降低hESCs的凋亡率,减少hESCs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mRNA表达(P<0.01)。与mifepristone组比较,hESCs转染hUCMSC-Exos中相对表达量较高的10种microRNA(miR-143-3p、miR-181-5p、miR-127-3p、miR-423-3p、miR-222-3p、miR-7i-5p、miR-22-3p、miR-221-3p、miR-100-5p、miR-21-5p)后,miR-143-3p可以提高hESCs的存活率(P<0.01)。与mifepristone组比较,转染miR-143-3p降低hESCs的凋亡率、减少hESCs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mRNA表达(P<0.01)。结论hUCMSC-Exos通过miR-143-3p提高米非司酮损伤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存活,降低凋亡发生以及炎性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脾炎症耦联”机制探讨
14
作者 董一蕾 刘悦 +3 位作者 李珺媛 付建华 张允岭 姚明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对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瘀毒互结证(Carrageenan/Yeast,CA/Y)组(单纯证候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对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瘀毒互结证(Carrageenan/Yeast,CA/Y)组(单纯证候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单纯疾病组)、大脑中动脉阻塞瘀毒互结证(MCAO+CA/Y)组(病证结合组),每组10只。CA/Y组与MCAO+CA/Y组于造模首日经腹腔注射角叉菜胶10 mg/kg、第2日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液2 mg/kg,MCAO组及MCAO+CA/Y组于第2日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脑梗死模型术后24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取脾测定脾重量,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与脾重量的相关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及脾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2(chemokine C-C-motif receptor 2,CCR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CAO组和MCAO+CA/Y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浆中MCP-1与IFN-γ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中CCR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CA/Y组比较,MCAO组和MCAO+CA/Y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和脾组织中CCR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A/Y组的脑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明显下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脾重量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呈负相关(P<0.01,r=-0.9711)。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MCAO+CA/Y组病理改变最为严重,脑组织皮层中可见大脑液化坏死灶,病灶中神经元细胞排列稀疏、紊乱,体积萎缩,少部分空泡化和核固缩,大部分神经元细胞红色变性、坏死,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小血管明显增多,间质脂质变性;脾组织部分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密度减低,边缘区增宽。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存在相关性,可能与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参与“脑-脾炎症耦联”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瘀毒互结证 脑-脾炎症耦联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的网络药理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
15
作者 王苑 付建华 +1 位作者 张业昊 刘光宇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383-386,392,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中药复方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疾病的潜在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本团队前期研究证实了塞络通中的17种活性成分,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研究。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GeneCard...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中药复方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疾病的潜在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本团队前期研究证实了塞络通中的17种活性成分,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研究。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GeneCard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脑缺血的对应基因靶点,两者取交集后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分析得出Degree值排名靠前的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工具对塞络通治疗脑缺血的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塞络通复方活性化合物-脑缺血疾病靶点网络包含301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Akt1、SRC、ESR1、GSK3B、EGFR等,靶点基因功能偏向物质代谢、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突触形成、炎症反应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塞络通中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一定结合能力。结论塞络通可能通过调节物质代谢参与脑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塞络通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CT扫描的瓦斯压力影响下含瓦斯煤裂隙动态演化特征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登科 张航 +5 位作者 魏建平 吴岩 张宏图 姚邦华 付建华 赵立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50-3564,共15页
为探索瓦斯压力影响下的含瓦斯煤裂隙动态演化特征及其规律,利用受载煤岩工业CT扫描系统开展了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含瓦斯煤原位工业CT扫描试验,获取了不同变形阶段的含瓦斯煤原始CT图像和应力-应变曲线等测试结果,通过三维重构技术得到了... 为探索瓦斯压力影响下的含瓦斯煤裂隙动态演化特征及其规律,利用受载煤岩工业CT扫描系统开展了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含瓦斯煤原位工业CT扫描试验,获取了不同变形阶段的含瓦斯煤原始CT图像和应力-应变曲线等测试结果,通过三维重构技术得到了含瓦斯煤的数字化模型,运用图像分析处理软件对数字化模型进行了裂隙结构的精确提取,实现了含瓦斯煤内部裂隙结构空间形态的可视化展布,并结合分形理论对含瓦斯煤内部裂隙结构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围压一定时,不同瓦斯压力下受载含瓦斯煤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经历了5个变形阶段,即初始压密阶段、线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屈服阶段、峰值破坏阶段和残余变形阶段,含瓦斯煤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和残余强度均随瓦斯压力的增大而线性减小;全应力-应变过程中,在瓦斯压力作用下,含瓦斯煤二维裂隙的分形维数和裂隙像素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先减少(或不变)后加速增大再增速放缓的变化规律;含瓦斯煤三维裂隙的裂隙率、裂隙密度和三维分形维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出缓慢下降、缓慢增长和急剧增长的三阶段式演化规律;破坏失稳后,含瓦斯煤裂隙像素比和二维分形维数随瓦斯压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并且含瓦斯煤的裂隙密度、裂隙率和三维分形维数也随之线性增加;瓦斯气体的存在促进了受载含瓦斯煤的裂隙扩展和贯通,二维裂隙和三维裂隙的数量及网络复杂程度随着瓦斯压力的升高均增大;吸附瓦斯的非力学作用和游离瓦斯的气楔膨胀作用共同导致了含瓦斯煤力学性质的整体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动态演化 瓦斯压力 工业CT扫描 三维数字重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江河林场楠木高质量培育管护技术要点
17
作者 傅建华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274-276,280,共4页
楠木是我国特有的二级珍稀树种,是贝江河林场栽种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为提高楠木培育管护水平,促进楠木高质量生长,分析了楠木生物学特点与生长特性,并根据贝江河林场楠木种植经验,从种子采集、整地做床、播种、育苗管理、苗木... 楠木是我国特有的二级珍稀树种,是贝江河林场栽种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为提高楠木培育管护水平,促进楠木高质量生长,分析了楠木生物学特点与生长特性,并根据贝江河林场楠木种植经验,从种子采集、整地做床、播种、育苗管理、苗木出圃等方面分析了育苗技术要点,针对楠木常见病虫害提出有效防治手段,提升楠木高质量培育管护水平,促进楠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 培育管护 育苗技术 病虫害防治 贝江河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酸对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笑 王攀 +4 位作者 刘建勋 陶夏莉 任钧国 付建华 许勇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64-69,共6页
目的观察西红花酸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从线粒体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阿霉素诱导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霉素10μmol/L)、西红花酸高剂量组(阿霉素10μmol/L+西红... 目的观察西红花酸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从线粒体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阿霉素诱导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霉素10μmol/L)、西红花酸高剂量组(阿霉素10μmol/L+西红花酸20μmol/L)、西红花酸低剂量组(阿霉素10μmol/L+西红花酸10μmol/L),给药6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9c2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cleaved Caspase-3/pro Caspase-3比值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01),Caspase-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西红花酸高、低剂量组H9c2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01),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cleaved Caspase-3/pro Caspase-3比值降低(P<0.001,P<0.05),Caspase-8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西红花酸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西红花酸可保护阿霉素致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酸 阿霉素 线粒体 凋亡 心肌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造模方法建立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磊 孟红旭 +4 位作者 付建华 金龙 马彦雷 史跃 刘建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26,共7页
目的比较月桂酸钠损伤内皮法与微球栓塞法建立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模型的差异,探索稳定、可用于疾病发病和药物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月桂酸钠组和微球栓塞组,每组10只。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0... 目的比较月桂酸钠损伤内皮法与微球栓塞法建立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模型的差异,探索稳定、可用于疾病发病和药物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月桂酸钠组和微球栓塞组,每组10只。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0.2 mL的月桂酸钠(1 g/L)或栓塞微球(40~120μm,1000个),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24 h再次麻醉动物测定相关指标处死取材。结果月桂酸钠组可见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心肌细胞损伤,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酶指标与假手术比较未见差异。微球栓塞组可见微球栓塞于冠脉微血管、心肌损伤,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明显降低,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明显降低、肌酸激酶MB同工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加。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可以造成冠脉微循环障碍,对大鼠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微球栓塞法较月桂酸钠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关键指标更加稳定,可广泛应用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作用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冠脉微循环障碍 栓塞微球 月桂酸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笑 姚明江 +7 位作者 任建勋 付建华 任钧国 金龙 郭浩 赵步长 王益民 刘建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8,共7页
目的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简称银蜜)对CMECs(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小管形成及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银蜜的体外血管新生能力。方法培养CMECs,分为对照组、银蜜... 目的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简称银蜜)对CMECs(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小管形成及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银蜜的体外血管新生能力。方法培养CMECs,分为对照组、银蜜高(2.6 mg/mL)、中(1.3 mg/mL)、低(0.6 mg/mL)剂量组。CCK-8法检测CMECs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MECs迁移能力;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检测CMECs成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VEGF、CD3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银蜜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促进CMECs增殖;且银蜜高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银蜜中、低组。划痕6 h后银蜜高组细胞迁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银蜜中、低组细胞迁移率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划痕24 h后银蜜高、中、低组CMECs迁移率均显著升高,银蜜高组细胞迁移率高于银蜜中、低组。银蜜高组CMECs网眼数、网眼面积、交叉点数显著优于对照组、银蜜中、低组。银蜜高、中组VEGF、CD3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促进CMECs的增殖、迁移和体外血管成环,同时促进VEGF和CD31蛋白表达,且药效随银蜜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提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具有显著的促进体外血管新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蜜环口服液 银杏叶提取物 蜜环菌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