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室条件下中棉113对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1
作者 赵丽红 张亚林 +4 位作者 冯自力 魏锋 冯鸿杰 周京龙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明确中棉113对不同黄萎病菌株的抗性,采用源于新疆、河北和河南的11个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对中棉113抗病性进行鉴定,分析中棉113对不同致病型菌株的抗性,以及发病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的... 为明确中棉113对不同黄萎病菌株的抗性,采用源于新疆、河北和河南的11个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对中棉113抗病性进行鉴定,分析中棉113对不同致病型菌株的抗性,以及发病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播种后50 d,中棉113的病情指数为19.15~34.82,说明中棉113对这11个菌株均有较好的抗性,达到抗或耐水平。此外,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侵染中棉113对其生物量指标的影响不同,对棉花株高、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和根冠比的影响不显著,而对根长、地下部鲜物质质量存在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中棉113病情指数与地下部鲜物质质量、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将中棉113的黄萎病发生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相结合可较好地评价其黄萎病抗性,这些结果可为中棉113适宜种植区域的划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中棉113 黄萎病 病害防治 抗病性 品种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枯草芽孢杆菌EBS03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世杰 白红燕 +9 位作者 张东风 杨金霞 冯自力 冯鸿杰 魏锋 周京龙 赵丽红 朱荷琴 毛鹏志 张亚林 《中国棉花》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本团队开展了48株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评测,筛选出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良好、具有促进棉花生长作用的Bacillus subtilis EBS03。本研究以EBS03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本团队开展了48株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评测,筛选出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良好、具有促进棉花生长作用的Bacillus subtilis EBS03。本研究以EBS03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充分发挥EBS03菌株生长潜力。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筛选,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进一步对EBS03菌株的培养温度、装液量、初始接种量、转速和初始pH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B.subtilis EBS03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装液量50 mL、初始接菌量4%(体积分数)、转速200 r·min^(-1)、初始pH 7;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甘露醇1.8 g、蛋白胨2.1 g和硫酸镁1.9 g,在此最优条件下,EBS03菌株发酵液的最高菌体含量为有效活菌数9.60×10^(7)mL^(-1)。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可为EBS03菌株的高效发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培养基成分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镰刀菌CEF-321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作用及机理
3
作者 孙百川 赵丽红 +6 位作者 张亚林 冯鸿杰 魏锋 周京龙 朱荷琴 彭军 冯自力 《中国棉花》 2024年第10期15-20,共6页
为了明确棉花内生镰刀菌CEF-321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作用及机理,采用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圆盘滤膜培养法测定CEF-321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强致病力菌株Vd08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温室内采用滤液灌根接种法和固体菌... 为了明确棉花内生镰刀菌CEF-321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作用及机理,采用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圆盘滤膜培养法测定CEF-321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强致病力菌株Vd08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温室内采用滤液灌根接种法和固体菌剂基质接种法测试CEF-321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测定其对棉花叶片中胼胝质合成的诱导,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EF-321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Vd080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EF-321固体菌剂基质接种和滤液灌根接种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9.08%和53.30%;CEF-321可诱导棉花叶片中胼胝质积累,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过氧化物酶基因POD、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0等上调表达。这些研究结果初步表明CEF-321有用于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镰刀菌CEF-321 内生真菌 棉花黄萎病 防御基因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3004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倪楠 冯鸿杰 +1 位作者 薛飞飞 袁华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究hsa_circ_003004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30042的表达,在OSCC细胞中转染小干扰RNA(siRNA)以敲低hsa_circ_0030042,采用CCK-8、集落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 目的:探究hsa_circ_003004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30042的表达,在OSCC细胞中转染小干扰RNA(siRNA)以敲低hsa_circ_0030042,采用CCK-8、集落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hsa_circ_0030042对OSC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作用影响。结果:hsa_circ_0030042在CAL27和HSC3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敲低hsa_circ_0030042后,CAL27、HS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hsa_circ_0030042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可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hsa_circ_0030042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内生细菌YUPP-10及其分泌蛋白CGTase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周京龙 冯自力 +5 位作者 魏锋 赵丽红 张亚林 周燚 冯鸿杰 朱荷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691-3701,共11页
【目的】棉花枯萎病(Fusarium wilt)是棉花种植中较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主要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但对环境和人畜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生物防治因其专一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成为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获得一株高效拮... 【目的】棉花枯萎病(Fusarium wilt)是棉花种植中较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主要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但对环境和人畜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生物防治因其专一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成为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获得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棉花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前期获得一株能够破坏β-1,4糖苷键的棉花内生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YUPP-10,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共培养法和悬滴法分别测试其对棉花枯萎病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YUPP-10菌液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棉花生物量的影响;以尖镰孢菌土为基质种植棉花,生长1周后,用LB液体培养基培养的YUPP-10制成不同浓度(分别为1×10^(8)、1×10^(7)和1×10^(6) cfu/mL)的生防菌剂灌根处理棉苗,于温室中进行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通过Fosmid文库筛选到了YUPP-10关键抑菌物质为环糊精糖基转移酶(CGTase,EC 2.4.1.19),研究其对尖镰孢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拟南芥花序侵染法将其转化拟南芥,获得能够稳定表达CGTase的转基因株系,研究转基因拟南芥对枯萎病的抗性,以及在病原胁迫下部分防御基因的转录。【结果】YUPP-10菌株发酵液对尖镰孢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发酵液浓度的升高,对尖镰孢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越高,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8.41%和51.65%。低浓度的YUPP-10菌液能促进棉花种子发芽、出苗和地上部分的生长。YUPP-10发酵液灌根处理后,棉苗的病情指数和病株率显著降低,其中,1×10^(7) cfu/mL的YUPP-10发酵液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45.11%。YUPP-10菌株的关键抑菌物质CGTase能够水解羧甲基纤维素和葡甘聚糖,表明其具有破坏β-1,4糖苷键的能力,进而检测了其对尖镰孢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CGTase对尖镰孢的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62.63%和30.83%。转CGTase的拟南芥提高了对枯萎病的抗性,过表达CGTase的拟南芥在病原胁迫下部分防御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结论】蜡状芽孢杆菌YUPP-10菌株能抑制尖镰孢的生长、促进棉花部分生物量指标的增长并控制枯萎病的危害,CGTase能够抑制尖镰孢的生长,转CGTase拟南芥对枯萎病的抗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棉花枯萎病 尖镰孢萎蔫专化型病菌 环糊精糖基转移酶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菌株Vd076的棉花黄萎病抗性快速分子评价方法初报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丽红 冯自力 +5 位作者 冯鸿杰 师勇强 周京龙 张冉 魏锋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19年第3期16-2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能够在病原菌侵染寄主的早期快速、准确、高效鉴定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抗性的方法。以标准菌株Vd076和28个不同抗病性的陆地棉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病圃鉴定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苗期根部黄萎病菌DNA含量,建... 本研究旨在探索能够在病原菌侵染寄主的早期快速、准确、高效鉴定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抗性的方法。以标准菌株Vd076和28个不同抗病性的陆地棉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病圃鉴定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苗期根部黄萎病菌DNA含量,建立快速鉴定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的新方法。利用标准品的Ct值和DNA含量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标准曲线方程,通过对未知样品的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计算出棉花根部所检测Vd076的DNA含量,确定接菌后1 d为最佳取样时间。28个棉花品种根部Vd076的DN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它与病圃鉴定的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2=0.958 8)。确定接种后1 d棉花根部Vd076的DNA含量在0~0.3 mg·g^(-1)为高抗品种,0.3~1.0 mg·g^(-1)为抗病品种,1.0~3.0 mg·g^(-1)的为耐病品种,>3.0 mg·g^(-1)的为感病品种。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的特点,为大批量棉花材料的黄萎病抗性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黄萎病抗性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嘧菌酯·口恶霉灵颗粒剂对棉花苗期枯萎病防治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师勇强 冯鸿杰 +3 位作者 魏锋 赵丽红 冯自力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19年第8期22-24,共3页
棉花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是保证棉花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冀棉11为供试材料,设置0.5%(质量分数,下同)嘧菌酯·口恶霉灵颗粒剂3个不同剂量进行播种前土壤处理(混土撒施)。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使用0.5%嘧菌酯·口恶霉灵颗粒剂2... 棉花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是保证棉花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冀棉11为供试材料,设置0.5%(质量分数,下同)嘧菌酯·口恶霉灵颗粒剂3个不同剂量进行播种前土壤处理(混土撒施)。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使用0.5%嘧菌酯·口恶霉灵颗粒剂200 g·hm-2(有效成分,下同)防治棉花苗期枯萎病药后3周时的防治效果均超过36.0%,与单一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135 g·hm-2和15%口恶霉灵颗粒剂150 g·hm-2相当;该药剂处理对棉花出苗没有显著影响。而且使用该混剂可降低使用单一药剂导致棉花枯萎病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推荐使用方法和剂量:先用该药剂与土壤按质量比1∶3混匀,然后均匀撒施土壤中,制剂用量为40.0 kg·hm-2(有效成分用量20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 嘧菌酯 口恶霉灵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棉田棉花烂铃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治 被引量:6
8
作者 朱荷琴 冯自力 +3 位作者 师勇强 魏锋 冯鸿杰 赵丽红 《中国棉花》 2018年第1期12-14,共3页
2017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棉田因病害出现大量的烂铃,棉铃变黑褐、腐烂,开裂后吐絮不畅,呈僵瓣状;成铃和幼铃均受危害,以幼铃居多;在棉株的上、中、下部位均有分布,以中部居多。该病发生率最高达到16.8%,在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病初期开始喷... 2017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棉田因病害出现大量的烂铃,棉铃变黑褐、腐烂,开裂后吐絮不畅,呈僵瓣状;成铃和幼铃均受危害,以幼铃居多;在棉株的上、中、下部位均有分布,以中部居多。该病发生率最高达到16.8%,在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病初期开始喷施2种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和棉萎克,防治效果分别为75.2%和47.5%,籽棉产量分别提高5.5%和20.1%。本研究结果可供当地棉农防治棉花铃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新疆 铃病 氨基寡糖素 棉萎克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EBV02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14
9
作者 白红燕 赵丽红 +7 位作者 蒲丹丹 冯自力 魏锋 冯鸿杰 顾爱星 朱荷琴 彭军 张亚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3-457,共15页
【目的】筛选鉴定棉花黄萎病的高效生防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本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拮抗棉花黄萎病菌的内生细菌菌株EBV02为材料,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其菌种... 【目的】筛选鉴定棉花黄萎病的高效生防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本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拮抗棉花黄萎病菌的内生细菌菌株EBV02为材料,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其菌种;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温室试验、大田试验和诱导抗性试验,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测定棉花叶片活性氧、胼胝质积累量和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该菌作用机理。【结果】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EBV0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峙培养、对扣培养结果显示,EBV02对大丽轮枝菌Vd080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3.27%和59.83%;EBV02培养液对Vd080产孢和微菌核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31.90%和45.95%。温室试验中EBV02对棉花黄萎病的最高防治效果为68.33%,且可以显著促进棉苗的生长。大田试验中,EBV02培养液喷雾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7.25%,此外,EBV02培养液浸种、灌根和喷雾处理使籽棉质量和皮棉质量分别增加8.34%和8.26%、3.38%和5.60%、7.04%和7.06%,具有良好的防病和增产效果。诱导抗性试验中,EBV02诱导了棉花叶片活性氧爆发和胼胝质积累。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EBV02诱导棉花叶片中POD、PPO、PAL、PR10和JAR1等防御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增强了棉花抵抗大丽轮枝菌的能力。【结论】EBV02通过抑制大丽轮枝菌生长、激活棉花系统抗病性,增强棉花对黄萎病的抵御能力,且能提高棉花产量,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诱导系统抗性 防御基因 内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简青霉CEF-818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蒲丹丹 张亚林 +7 位作者 白红燕 魏峰 冯鸿杰 赵丽红 顾爱星 朱荷琴 彭军 冯自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324,共12页
【目的】明确棉花内生真菌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CEF-818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圆盘滤膜培养法测定CEF-818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强致病力菌株Vd080菌... 【目的】明确棉花内生真菌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CEF-818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圆盘滤膜培养法测定CEF-818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强致病力菌株Vd08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温室内采用灌根接种法和基质接种法、在大田采用肥料撒施法和浸种接种法鉴定其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和田间防治效果,通过棉花叶片活性氧和胼胝质的测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CEF-818诱导抗病能力。【结果】CEF-818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Vd080菌丝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和田间防治效果分别可达69.77%(基质接种法)和63.73%(肥料撒施法);CEF-818可诱导棉花叶片中活性氧爆发和胼胝质积累,诱导棉花中过氧化物酶基因POD、苯丙氨酸氨裂合酶基因PAL和病程相关基因PR10的上调表达,并抑制大丽轮枝菌在棉花中的定植。【结论】CEF-818通过直接抑制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和诱导寄主抗性有效地抑制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内生真菌 简青霉CEF-818 生物防治 诱导抗性 防御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青霉CEF-818固体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蒲丹丹 李艳 +7 位作者 赵丽红 张亚林 魏锋 冯鸿杰 朱荷琴 顾爱星 彭军 冯自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6-644,共9页
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 CEF-818发酵产物能够有效的防治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棉花黄萎病,为获得简青霉CEF-818最佳的发酵条件,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简青霉CEF-818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以及发... 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 CEF-818发酵产物能够有效的防治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棉花黄萎病,为获得简青霉CEF-818最佳的发酵条件,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简青霉CEF-818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以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简青霉CEF-818固体发酵最适培养物为麦麸,其他添加物为葡萄糖、尿素和氯化钾,添加量按麦麸的质量比分别为2.5%、0.6%和0.6%(M/M),料水比为1:0.5,固体发酵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液体接种量为5%(V/M)、初始pH为7、物料厚度为2 cm、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7 d。在此条件下,简青霉CEF-818的产孢量为8.28×10^(9)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简青霉 固体发酵 产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弱致病力菌株Vd171对棉花黄萎病的诱导免疫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一豪 冯鸿杰 +4 位作者 袁媛 靳羽莹 师勇强 张朝军 李付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7-1078,共12页
【目的】明确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弱致病力菌株Vd171对棉花黄萎病的诱导免疫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探索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以大丽轮枝菌弱致病力菌株Vd171为研究对象,温室苗期评估不同接种方法、接种... 【目的】明确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弱致病力菌株Vd171对棉花黄萎病的诱导免疫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探索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以大丽轮枝菌弱致病力菌株Vd171为研究对象,温室苗期评估不同接种方法、接种时期、接种次数及接种体类型的诱导免疫效果;不同接种方法包括蘸根、灌根、茎部针刺、叶面喷雾和浸种,均采用Vd171分生孢子悬浮液(1×107个分生孢子/m L),蘸根、灌根和叶面喷雾为每钵10 m L,茎部针刺为每株0.2 m L,浸种时间为12 h;不同接种时期试验设置接种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0前2、4、6、8 d及之后的1、2、4 d接种Vd171共7个处理;接种次数试验设置接种Vd080前接种Vd171一次和两次;接种体类型采用Vd171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和查氏培养滤液。采用水培方法培育棉苗,先接种Vd171,4 d后接种Vd080GFP,不同时间取根组织,振荡冲洗Vd080GFP分生孢子,显微镜下计数,测定弱致病力菌株免疫后病原菌在棉苗根部的定殖量;接种Vd080GFP后第7天,PDA平板上分离棉苗下胚轴切段,检测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扩展速度。取接种Vd171后不同时段的棉苗,采用q PCR方法检测植株内防御相关酶基因4CL、CHI、POD、PPO和PAL的表达量;测定POD、PPO、PAL和CHI的活性变化。将棉苗茎部做切片,用间苯三酚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茎部维管束木质化情况;将棉苗叶片用DAB染色,观察叶片活性氧爆发情况。【结果】在接种大丽轮枝菌强致病力菌株Vd080前4 d接种Vd171,棉株的免疫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89.4%;几种接种方法相比较,以蘸根防治效果最好,为70.0%,其次是叶面喷雾,为54.3%,浸种和灌根分别为45.0%和39.0%,而针刺效果最差,为2.2%;接种Vd171一次和两次对棉株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其防治效果分别为85.6%和81.4%;先接种分生孢子、培养滤液对棉株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其防治效果分别为85.6%和81.1%;先接种Vd171能阻止Vd080在棉花根部的定殖和在植株体内的扩展;Vd171能显著诱导棉苗防御相关基因PAL、4CL和CHI的表达,其中,Gh PAL、Gh4CL和Gh CHI变化最大,分别为对照处理的2.2、8.5和2.6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经Vd171诱导的棉苗下胚轴中PPO、PAL、POD和CHI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31.9%、131.0%、57.1%和102.1%,子叶中PAL、CHI和POD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22.1%、39.6%和7.1%,PPO酶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先接种Vd171诱导了细胞木质化和活性氧的爆发。【结论】大丽轮枝菌弱致病力菌株Vd171可以有效地诱导棉花对黄萎病产生抗性,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弱致病力菌株 诱导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沼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自力 董泰丽 +7 位作者 赵丽红 付传翠 李云卿 师勇强 冯鸿杰 魏锋 张东明 朱荷琴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5-385,共11页
【目的】明确浓缩沼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悬滴法等测定了其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抑制作用;利用盆栽试验评价了叶面喷施、灌根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通... 【目的】明确浓缩沼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悬滴法等测定了其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抑制作用;利用盆栽试验评价了叶面喷施、灌根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活性氧爆发研究其诱导抗病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了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浓缩沼液可以显著抑制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微菌核萌发,其挥发性气体可以导致菌丝畸形、断裂;温室环境下,0.50%(体积分数,下同)的稀释液喷施2次对黄萎病防治效果为64.89%,1.25%的稀释液灌根2次对黄萎病防治效果为78.01%;在重病地,浓缩沼液120 L·hm-2滴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最佳。浓缩沼液灌根处理诱导了棉花叶片活性氧爆发,增强了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杜松烯合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了棉花黄萎病菌在植物体内的存活、扩展。【结论】浓缩沼液能够通过抑制病原菌及增强棉花防御酶基因的表达有效防控棉花黄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浓缩沼液 防治效果 防御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田”拌种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德政 朱荷琴 +5 位作者 冯自力 师勇强 冯鸿杰 赵丽红 魏锋 彭军 《中国棉花》 2020年第2期30-33,共4页
以冀棉11和鲁棉研21为供试材料,以枯草芽孢杆菌拌种为药剂对照,并设空白对照,分别于温室和田间进行药效试验,评估种子处理剂"入田"拌种处理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个拌种剂量均可以显著减轻枯黄萎病发生,拌种... 以冀棉11和鲁棉研21为供试材料,以枯草芽孢杆菌拌种为药剂对照,并设空白对照,分别于温室和田间进行药效试验,评估种子处理剂"入田"拌种处理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个拌种剂量均可以显著减轻枯黄萎病发生,拌种用药制剂量为10 m L·kg^-1(以种子质量计,下同)时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较好,播种后20 d为55.4%,显著高于药剂对照(50.2%);拌种用药制剂量为20 m L·kg^-1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播种后90 d时对黄萎病的防效为47.4%,显著高于药剂对照(31.4%)。推荐"入田"种子处理剂用于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使用剂量为10~20 m L·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子处理 枯萎病 黄萎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株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评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红燕 冯自力 +6 位作者 冯鸿杰 魏锋 赵丽红 朱荷琴 顾爱星 张亚林 彭军 《中国棉花》 2021年第12期13-19,共7页
目前,枯草芽孢杆菌已广泛应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但不同菌株的防治效果(防效)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筛选验证。前期,本课题组从健康棉花植株和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了48株枯草芽孢杆菌。为明确这些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筛选具有优异防效... 目前,枯草芽孢杆菌已广泛应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但不同菌株的防治效果(防效)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筛选验证。前期,本课题组从健康棉花植株和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了48株枯草芽孢杆菌。为明确这些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筛选具有优异防效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采取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温室试验验证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通过对峙培养和对扣培养筛选出18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温室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浸种或灌根处理,EBS03、EBS07、EBS10和BS04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均大于55%,其中EBS03防效最好,浸种与灌根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76.31%、87.10%;此外,播种后60 d EBS03和EBS10菌株浸种处理的棉苗株高、地上部鲜物质质量、总鲜物质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78.08%和77.77%、113.33%和108.00%、107.23%和103.61%。综上,EBS03和EBS10菌株具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并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效,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棉花黄萎病 枯草芽孢杆菌 大丽轮枝菌 拮抗效果 防治效果 生长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顶孢霉属内生真菌CEF-193对棉花黄萎病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向月 赵丽红 +4 位作者 冯鸿杰 魏锋 张亚林 朱荷琴 冯自力 《中国棉花》 2020年第9期20-22,26,共4页
棉花黄萎病连年对棉花的产量、品质等造成严重损失,而利用生防菌是绿色防治病害的方法之一。为了明确棉花内生真菌枝顶孢霉CEF-193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于2017-2018年在河南安阳开展了生防菌CEF-193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试验。结果表... 棉花黄萎病连年对棉花的产量、品质等造成严重损失,而利用生防菌是绿色防治病害的方法之一。为了明确棉花内生真菌枝顶孢霉CEF-193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于2017-2018年在河南安阳开展了生防菌CEF-193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CEF-193的3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减轻黄萎病发病,其中固体菌剂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温室防效达到52.7%,大田防效达到33.7%;CEF-193处理可促进棉花增产,其中发酵液喷雾处理的棉花铃重增加了6.7%,灌根处理的籽棉产量增加了8.4%。在棉花生产中,生防菌CEF-193可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该研究可为棉花黄萎病的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生防菌 防治技术 枝顶孢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师勇强 冯鸿杰 +4 位作者 魏锋 赵丽红 李艳 冯自力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20年第4期23-24,30,共3页
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市场上常用的10种杀菌剂单剂按照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试验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均对苗期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质量分数,下同)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市场上常用的10种杀菌剂单剂按照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试验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均对苗期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质量分数,下同)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最好,为89.1%;其次为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7.1%和86.9%。杀菌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效果由好到一般依次为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0%甲基立枯磷乳油>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五氯硝基苯悬浮种衣剂>1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各处理对棉苗生长安全无害。以上试验结果可为应用新型药剂及复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种子处理 棉花苗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病害全程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晋伟 赵丽红 +4 位作者 师勇强 魏锋 冯鸿杰 朱荷琴 冯自力 《中国棉花》 2020年第5期20-22,46,共4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棉花苗期病害、黄萎病和铃病进行综合防控,明确供试药剂对各种病害的防控效果,以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11%(质量分数,下同)精甲·咯·嘧菌包衣种子对棉花苗病的防治效果为88.5%~96.6%;黄萎病发生...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棉花苗期病害、黄萎病和铃病进行综合防控,明确供试药剂对各种病害的防控效果,以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11%(质量分数,下同)精甲·咯·嘧菌包衣种子对棉花苗病的防治效果为88.5%~96.6%;黄萎病发生初期分别使用99植保和棉萎克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3.6%~59.3%,棉萎克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99植保;铃期分别使用50%多菌灵和75%代森锰锌与高脂膜喷雾防治铃病,前者防治效果优于后者,防治效果最高达54%;上述综合防病措施,可使棉花增产籽棉4.1%~11.9%。该研究可为棉花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病害 综合防治 棉花黄萎病 棉花苗病 棉花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9年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枯黄萎病抗性评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丽红 冯自力 +4 位作者 魏锋 冯鸿杰 师勇强 张亚林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20年第11期29-31,41,共4页
为明确当前黄河流域棉区新品种(系)的抗病水平,比较分析了2015-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213个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高抗和抗病品种(系)比例均在60%以上,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为48... 为明确当前黄河流域棉区新品种(系)的抗病水平,比较分析了2015-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213个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高抗和抗病品种(系)比例均在60%以上,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为48.2~75.0;参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抗性为中等水平,抗病品种(系)所占比例为3.6%~24.6%,呈逐年升高趋势,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为22.3~31.1;参试品种(系)的总体兼抗指数(rFV)为11.4~17.4;各年度均表现为rF>rV>rFV;常规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高于杂交棉品种(系),但2类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河流域棉区 抗病性鉴定 枯萎病 黄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师勇强 王文魁 +6 位作者 冯自力 魏锋 赵丽红 郭志刚 于宁 冯鸿杰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20年第12期13-14,23,共3页
以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和50%(质量分数,下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设置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3个不同剂量处理,评价其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 以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和50%(质量分数,下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设置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3个不同剂量处理,评价其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剂量处理(每100 kg种子用有效成分400 g)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9%和86.3%,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处理,且该制剂对种子萌发、出苗率、苗期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立枯病 种衣剂 防治效果 噻虫嗪 吡唑醚菌酯 萎锈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