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家中药专利复方干预青光眼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博 董霏雪 孙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干预青光眼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1993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干预青光眼的中药专利,将专利号、中药组方录入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处理后,采...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干预青光眼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1993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干预青光眼的中药专利,将专利号、中药组方录入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处理后,采用SPSS 25.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128项中药专利,涉及中药459味,累计使用频次1,736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共17味。(2)中药属性:四气以寒性最多,共175味(38.13%),五味以甘味最多,共183味(39.87%),归经以肝经最多,共173味(37.69%)。(3)高频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枸杞子38次(2.19%)、石决明38次(2.19%)、菊花35次(2.02%)、甘草33次(1.90%)、决明子31次(1.79%)。(4)高频中药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和清热药最多,各4味(23.53%),其次为解表药和利水渗湿药各3味(17.65%)、平肝熄风药2味(11.76%)、活血化瘀药1味(5.88%)。(5)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共得到2类组合,功效分别是疏肝养血和清热燥湿。(6)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关联性排在前5位的药对依次为防风-柴胡、当归-甘草、知母-石决明、黄芩-甘草、生地黄-石决明。结论 国家中药专利干预青光眼所用中药药性多为寒性,药味多甘,多入肝经,治疗以补益肝肾、清热泻火、疏肝解郁为主,体现了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数据挖掘 中药复方 专利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孙河运用通窍明目Ⅳ号治疗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付晋 王丽媛 +1 位作者 董霏雪 孙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3-511,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挖掘孙河教授运用通窍明目Ⅳ号(柴胡、郁金、丹参、石菖蒲、葛根、当归)防治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数据库获取通窍明目Ⅳ号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及相关靶蛋白信息;利用Uniport数据库获...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挖掘孙河教授运用通窍明目Ⅳ号(柴胡、郁金、丹参、石菖蒲、葛根、当归)防治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数据库获取通窍明目Ⅳ号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及相关靶蛋白信息;利用Uniport数据库获取靶蛋白对应基因;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青光眼的对应靶点;通过String网站绘制“中药-疾病”共同靶点的PPI网络;运用Cytoscape构建中药-化合物-靶基因-疾病可视化网络图;通过DAVID和KEGG数据库对中药-疾病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通窍明目Ⅳ号85种活性化合物及240个潜在靶点,获得青光眼高相关度靶点956个,得到中药-疾病共同靶点69个。发现槲皮素和山柰酚可能为通窍明目Ⅳ的主要有效化合物。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分别富集在24个GO基因功能与12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通窍明目Ⅳ号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HIF-1、p53、Jak-STAT等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外区域、溶酶体等细胞组分,调节细胞因子活性及蛋白结合等分子功能,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药物反应、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发挥视神经保护作用,从而控制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损害,保存患者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河 通窍明目Ⅳ号 柴胡 郁金 丹参 青光眼 视神经保护 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体质学说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易感体质 被引量:6
3
作者 董霏雪 刘旭 +5 位作者 孙河 王佳娣 滕晓明 赵爽 樊晓瑞 赵晓龙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8期60-62,共3页
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发展,既与先天遗传基因有关,又是后天生活环境因素、情志因素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中医体质学说中提到的先天禀赋与后天养成这一观点相似。本文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 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发展,既与先天遗传基因有关,又是后天生活环境因素、情志因素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中医体质学说中提到的先天禀赋与后天养成这一观点相似。本文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中医症状特点及性格特征,为临床中运用中医体质理论防治早期原发性青光眼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认为气郁质与原发性青光眼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与患者性格特点及情绪关系密切,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体质学说 性格特点 证候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2例黑龙江省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董霏雪 孙河 +3 位作者 刘旭 樊晓瑞 王丽媛 赵爽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根据中医“体质九分法”,探讨原发性青光眼的易感体质,从而“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应用治未病原则指导眼病临床治疗,重点关注易感体质人群,及早干预,纠正偏颇体质,以期最大限度保护视功能。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1年1月黑龙江省... 目的根据中医“体质九分法”,探讨原发性青光眼的易感体质,从而“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应用治未病原则指导眼病临床治疗,重点关注易感体质人群,及早干预,纠正偏颇体质,以期最大限度保护视功能。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1年1月黑龙江省内患者,并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162例,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9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66例,其中高眼压型58例,正常眼压型(NTG)8例。根据“体质九分法”对162例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并探讨发病机制。结果黑龙江省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PACG患病率高于POAG,达到59.3%;在POAG患者中气郁质(占42.4%)、气虚质(占15.2%)、阳虚质(占10.6%)为偏颇体质中的前3位;在PACG患者中气郁质(占38.5%)、阳虚质(占18.8%)为偏颇体质的前2位,第3位为气虚质和阴虚质(占10.4%);在162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体质患者65例(40.1%)、阳虚体质患者25例(15.4%)、气虚体质患者20例(12.3%)。结论原发性青光眼具有一定体质特征,气郁体质在青光眼患者中最常见,这一体质可能与青光眼的形成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中医体质学说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针刺治疗干眼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于潇 王海媛 +2 位作者 董菲雪 蔡志鑫 孙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95-500,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单纯针刺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21年8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干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运用Coc... 目的 系统评价单纯针刺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21年8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干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Stata 14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临床总有效率、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主观症状积分作为主要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966例患者。与西医治疗相比,单纯针刺治疗干眼能够提高总有效率[OR=6.112,95%CI(4.427,8.436),Z=11.010,P=0.001]、患者泪液分泌量[WMD=2.732,95%CI(1.676,3.789),Z=5.070,P=0.003]、泪膜破裂时间[WMD=2.653,95%CI(0.907,4.399),Z=2.980,P=0.019]、主观症状积分[WMD=-2.282,95%CI(-2.905,-1.660),Z=7.190,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针刺治疗干眼在提高总有效率、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改善主观症状积分方面较西医治疗有一定优势,但鉴于存在一定文献发表偏倚,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针刺 干眼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总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原发性青光眼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潇 王海媛 +1 位作者 董霏雪 孙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94-900,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对原发性青光眼的干预作用。方法 检索2010年1月—2022年4月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运用Stata 14...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对原发性青光眼的干预作用。方法 检索2010年1月—2022年4月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运用Stata 14软件对总有效率、视力、眼压、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视野平均缺损(MD)作为主要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运用TSA 0.0.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1,221只眼。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针刺结合西医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能够提高总有效率[OR=4.040,95%CI(2.810,5.820),Z=7.520,P=0.000]、降低眼压[WMD=-2.210,95%CI(-3.080,-1.330),Z=4.960,P=0.000]、提高视野平均光敏感度[WMD=2.610,95%CI(1.550,3.670),Z=4.820,P=0.000]、减少视野平均缺损[WMD=-2.770,95%CI(-4.070,-1.480),Z=4.20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在视力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序贯分析排除了假阳性的可能,惩罚统计量分析再次证明了针刺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较可靠。结论 针刺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可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眼压、提高MS、减少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青光眼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配伍生蒲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坷鑫 邓夏烨 +3 位作者 孙河 董霏雪 张雪松 薛晓蕊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三七配伍生蒲黄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检索并筛选三七与生蒲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借助多个数据库检索获得DR相关靶点。通过Venny2.1.0工具获得药物与疾病的交集...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三七配伍生蒲黄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检索并筛选三七与生蒲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借助多个数据库检索获得DR相关靶点。通过Venny2.1.0工具获得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7.2软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图及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利用R软件Bioconductor的工具包进行基因本体学(GO)功能分析和Kyoto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得到关键靶点及潜在作用通路。结果筛选出三七与生蒲黄中148个化合物、330个相应作用靶点,预测出与DR相关靶点159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93个关键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4条信号通路。结论三七配伍生蒲黄防治DR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GAPDH、INS、CAT、IL-6、VEGFA等靶点基因,可能通过调控AGE-RAGE、HIF-1等信号通路,改善DR的糖/脂/蛋白代谢异常、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生蒲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网络药理学 AGE-RAGE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稀瑞 王继雪 +1 位作者 董霏雪 赵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89-195,共7页
目的对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选择以中药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DR的系统评价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 目的对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选择以中药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DR的系统评价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9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检索及提取数据,并以AMSTAR2评分量表及GRADE方法对所纳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0篇系统评价,9篇系统评价合并分析临床疗效,7篇系统评价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纳入系统评价的AMSTAR2方法学质量评价整体偏低,评价为高质量的0篇,低质量4篇,极低质量6篇;得分较差的条目为2、7、10、14、16。采用GRADE进行结局指标证据质量评价,证据质量普遍较低。结论中药对比西医治疗DR有效且不良反应不明显,但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的质量尚有缺陷,未来需要更规范的研究及适合中医的评价指标,为评价中药治疗DR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系统评价再评价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葛根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稀瑞 王继雪 +2 位作者 袁星星 董霏雪 赵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3-607,共5页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葛根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机制,为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柴胡、葛根的有效活性成分;通过检索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及二次挖掘GEO数据库中的芯片数据筛选原发...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葛根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机制,为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柴胡、葛根的有效活性成分;通过检索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及二次挖掘GEO数据库中的芯片数据筛选原发性青光眼的作用靶点;利用David平台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及KEGG富集分析。体外实验以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为研究对象,以过氧化氢诱导RGC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空白+中药组、模型+中药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RGC形态变化,RT-PCR检测各组RGC中PI3K和AKT mRNA表达情况。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与原发性青光眼相关的差异蛋白靶点共63个,包括IL-6、VEGFA等。GO功能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柴胡-葛根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生物学过程与蛋白结合、催化、有机环状化合物结合及有机物代谢过程等有关,主要通过调节PI3K-AKT、TNF、MAPK、VEGF、JAK-STAT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模型+中药组RGC从缓慢贴壁到完全贴壁,并可见少量聚集性生长及串珠样排列,细胞体缓慢增大。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空白+中药组RGC中PI3K和AKT mRNA表达均下降(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药组RGC中PI3K和AKT mRNA表达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柴胡-葛根能够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起到改善原发性青光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数据库 网络药理学 柴胡-葛根 原发性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窍明目汤通过p53/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改善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稀瑞 王继雪 +1 位作者 董霏雪 袁星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5-1381,共7页
目的观察通窍明目汤对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对p53/AMPK/mTOR通路所介导的RGC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RGC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RGC凋亡率,免疫荧光检测RGC内活性氧(ROS)表达,ELISA法检测丙二... 目的观察通窍明目汤对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对p53/AMPK/mTOR通路所介导的RGC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RGC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RGC凋亡率,免疫荧光检测RGC内活性氧(ROS)表达,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及活性,Western blot检测RGC中Beclin-1、p62表达、LC3-Ⅱ/LC3-Ⅰ及p53/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GC增殖率下降,RGC凋亡率升高;ROS阳性细胞数量增加,SOD活性、MDA和GSH-PX含量升高,模型组细胞Beclin1、LC3-Ⅱ/LC3-Ⅰ、细胞核p53、p-AMPK及mTORC1表达升高,p62、细胞质p53、AMPK及p-mTORC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通窍明目汤组RGC增殖率升高,RGC凋亡率下降;RGC中ROS阳性细胞数量减少;SOD活性,MDA和GSH-PX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通窍明目汤组及PFT-ɑ组细胞p62、细胞质p53、AMPK及p-mTORC1蛋白表达升高,Beclin1表达、LC3-Ⅱ/LC3-Ⅰ、细胞核p53、p-AMPK及mTORC1表达降低(P<0.05)。结论通窍明目汤可通过介导p53/AMPK/mTOR信号通路上调RGC自噬水平,从而抑制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明目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自噬 p53/AMPK/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明饮所含主要有效成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田梓廷 何才姑 +4 位作者 孙河 董霏雪 王丽媛 庞庆宝 高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912-1917,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状态及视力情况。达明饮为治疗DR的经验方,在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具有充分的研究支持,但在其所含主要有效成分方面,尚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具体阐述。依据前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状态及视力情况。达明饮为治疗DR的经验方,在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具有充分的研究支持,但在其所含主要有效成分方面,尚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具体阐述。依据前期网络药理学研究,围绕达明饮中有效中药成分: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薯蓣皂素、β-谷甾醇,论证达明饮中主要中药单体是通过降低机体血糖、抗凋亡、抗氧化、抗炎、保护视神经、减少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眼底供氧等作用机制,起到改善DR非增殖性及增殖性病理变化的作用。深度阐明达明饮中有效成分治疗DR的作用机制,填补理论研究空白,为临床用药及药物制备提供理论指导,有可能通过提高方中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以提升全方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明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有效成分 作用机制 中药单体 新生血管 槲皮素 山柰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acy of bioactive compounds of Chaihu(Radix Bupleuri Chinensis)on glaucomatous optic atrophy through interleukin-6/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signal pathway 被引量:1
12
作者 YANG Xirui ZHAO Hui +4 位作者 SHAN Muhammad dong feixue ZHANG Dandan WANG Jixue YUAN Xingx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219-1226,共8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ioactive compounds of Chaihu(Radix Bupleuri Chinensis)(RB)on glaucomatous optic atrophy(GOA),and to study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METHODS:We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the bioactive c...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ioactive compounds of Chaihu(Radix Bupleuri Chinensis)(RB)on glaucomatous optic atrophy(GOA),and to study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METHODS:We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the bioactive compounds of RB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Targets related to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GOA were also obtained.Gene Ontology(GO),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pathway and network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RB against GOA.Subsequently,the main bioactive compounds of RB and targets of GOA were docked by Autodock software.Moreover,a GOA model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induced by cobalt chloride was established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RB on GOA.RESULTS:There were 17 main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46 key targets were screened as potential players in GOA.The compound-target network mainly contained 17 compounds and 46 corresponding targets,and the key targets consisted of interleukin-6(IL-6),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A),Caspase-3,estrogen receptor alpha(ESR1),MYC proto-oncogene(MYC),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Forty-nin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GO terms,and 134 KEGG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identified(P<0.05),including HIF-1,tumor necrosis factor,VEGF,prolaction,and other signaling pathways.Molecular dock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bioactive compounds of RB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binding activity with IL-6.Furthermore,experimental validation showed that the RB extract inhibited the activity and promoted apoptosis of RGC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The RB extract also suppressed the expression of Bax,Caspase-3,and Caspase-9 and regulated malonaldehyde,superoxide dismutase,and glutathione peroxide by inhibiting the IL-6/HIF-1αsignaling pathway.CONCLUSIONS: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RB on GOA.RB mainly reverses GOA by inhibiting the IL-6/HIF-1α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pharmacology GLAUCOMA optic atrophy Chaihu(Radix Bupleuri Chinensis) INTERLEUKIN-6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 subunit signal transd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