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海马c-fos表达水平及神经细胞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崔敏 申国明 +3 位作者 蔡荣林 王浩 王溪阳 黄顺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海马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调节胃扩张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中脘+胃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胃内球囊扩张法复制胃扩张模型。模型组不予针刺,其余各组进行电... 目的探讨海马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调节胃扩张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中脘+胃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胃内球囊扩张法复制胃扩张模型。模型组不予针刺,其余各组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7 d。采用压力换能器检测大鼠胃内压,用双导智能胃肠电图仪测定大鼠体表胃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fos的表达水平,采用微阵列电极技术记录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放电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脘组、胃俞组及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幅均显著升高(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非经非穴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中脘组、胃俞组比较,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值均显著上升(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俞 中脘 俞募配穴 胃运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俞募配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和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管媛媛 蔡荣林 +3 位作者 肖洪波 储浩然 李传富 申国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0-645,共6页
目的观察胃俞募配穴与非经非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和胃电图(EGG)的影响,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调节FD患者胃运动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将37例FD患者随机分为配穴组(19例)和非穴组(18例),分别予... 目的观察胃俞募配穴与非经非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和胃电图(EGG)的影响,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调节FD患者胃运动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将37例FD患者随机分为配穴组(19例)和非穴组(18例),分别予以双侧胃俞+中脘、同节段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同时选取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和EGG检测,观察2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各脑区ReHo及EGG变化情况,并对差异脑区ReHo变化与胃运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①配穴组EGG振幅、频次均增高(P<0.05~0.01)。非穴组EGG振幅增高(P<0.01),频次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FD患者小脑、额叶、扣带回、脑岛、颞叶等脑区内不同区域ReHo值异常。配穴组针刺后FD患者梭状回、后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增高(P<0.05),海马、额中回等脑区ReHo值降低(P<0.05)。非穴组针刺后FD患者小脑、额上回、额中回、楔前叶、角回等脑区ReHo值发生变化。③相关性分析可见:配穴组颞上回、颞极颞中回、后扣带回、额中回、海马与EGG变化相关。非穴组各差异脑区ReHo值变化与EGG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胃俞募配穴针刺可引起FD患者多个脑区ReHo值变化且其对胃运动调节效应优于非穴,海马、后扣带回等脑区可能参与了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胃俞募配穴针刺可能通过对边缘系统、胃肠感觉矩阵相关脑区的良性调控而发挥对FD患者胃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俞募配穴 胃俞 中脘 局部一致性 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L-23/IL-17炎症轴及相关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郝锋 吴立斌 +8 位作者 刘磊 桑佳佳 吴子建 蔡荣林 胡玲 王建珠 王洁 余情 何璐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2期1491-1498,共8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23/IL-17炎症轴的变化的影响,探讨艾灸对RA模型大鼠相关炎性致损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23/IL-17炎症轴的变化的影响,探讨艾灸对RA模型大鼠相关炎性致损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药物组和香烟灸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结合左后足跖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RA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作治疗;艾灸组予以左侧足三里艾灸,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干预15 d;香烟灸组处理方法同艾灸组,用普通卷烟代替艾条;药物组予以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每天0.8 mg/100 g),连续给药15 d。分别在造模前1天、造模后每3天,测量并计算左后足跖肿胀度以及关节炎指数;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左后肢滑膜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4、IL-6、IL-10、IL-1β、IL-23、IL-17和TNF-α的水平。结果关节肿胀度从治疗3 d至15 d,艾灸组与药物组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艾灸组与药物组分别在治疗9 d至15 d、治疗12 d、15 d较模型组下降(P<0.05);关节炎指数从治疗3 d至15 d,艾灸组与药物组均在6 d至15 d较模型组下降(P<0.05);模型组出现明显的炎性浸润与滑膜增生,艾灸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香烟灸组改善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IL-23、IL-17水平上升,IL-4、IL-10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IL-6、IL-1β、TNF-α、IL-23、IL-17水平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P<0.05),药物组IL-6、IL-1β、IL-23、TNF-α水平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P<0.05),香烟灸组IL-6、IL-1β水平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药物组IL-6、IL-4、IL-10的水平显著降低,IL-1β、IL-23水平升高(均P<0.05),香烟灸组IL-6、IL-1β、TNF-α、IL-23水平均显著升高,IL-4、IL-10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可抑制IL-23/IL-17炎症轴活性,降低血清促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高抑炎因子IL-4、IL-10的水平,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艾灸对RA模型大鼠症状的改善作用与雷公藤多苷片相似,对血清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整体优于雷公藤多苷片,香烟灸对RA模型大鼠治疗作用整体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条灸 关节炎 类风湿 炎性因子 IL-23/IL-17炎症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不同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TNF-α、COX-2、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邵雪芳 蔡荣林 +6 位作者 曹奕 吴生兵 吴子建 王璐璐 刘磊 郑良玉 李小贾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37-43,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不同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再灌注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神门支正...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不同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再灌注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神门支正组、神门通里组、大陵内关组、大陵外关组,每组6只,另取6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电针预处理组分别选取神门、支正、通里、内关、大陵和外关穴位,用电针仪进行电针刺激,刺激电压1 V,频率为2 Hz,每日1次,每次20 min。模型复制前共刺激14 d。假手术组、模型组不给予电针刺激。监测大鼠心电图,分析ST段位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表达水平。采用Wester blot 法检测心肌组织COX-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电针预处理不同原络配穴均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升高的ST段电压(P< 0.05),以神门支正组的效应最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电针预处理不同原络配穴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心肌组织TNF-α、COX-2、ICAM-1表达水平(P<0.05),以神门支正组的效应最显著。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心肌组织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电针预处理减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调节心肌组织TNF-α、COX-2、ICAM-1表达水平有关,电针神门、支正穴的效应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 原络配穴 肿瘤坏死因子-α 环氧合酶-2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小贾 刘攀 +6 位作者 赵丽娜 蒋志明 蔡荣林 余情 王洁 胡玲 吴子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2期1723-173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通过对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结果分析,为临床医学治疗提供合理的补充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自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公开发表的使用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通过对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结果分析,为临床医学治疗提供合理的补充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自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公开发表的使用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对照试验,同时追溯所需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完善相关检索的文献,若遇到无法下载的文献,进行手动检索,最终经质量评价后纳入文献,采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篇,共计1207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总有效率:艾灸优于常规西药,meta分析两组间:RR=1.21,95%CI[1.14,1.28],Z=6.44,P<0.00001;(2)VAS评分:艾灸优于常规西药,Meta分析两组间:WMD=-2.71,95%CI[-4.90,-0.52],Z=2.43,P<0.05;(3)WOMAC评分:艾灸优于常规西药,Meta分析两组间:WMD=-6.79,95%CI[-12.35,-1.23],Z=2.39,P<0.05;(4)WOMAC疼痛评分:艾灸优于常规西药,Meta分析两组间:WMD=-1.34,95%CI[-2.50,-0.17],Z=2.25,P<0.05;(5)膝关节功能:艾灸优于常规西药,Meta分析两组间:WMD=12.54,95%CI[6.93,18.15],Z=4.28,P<0.0001;(6)Lysholm指数:艾灸优于常规西药,Meta分析两组间:WMD=12.13,95%CI[6.87,17.39],Z=4.52,P<0.01;(7)Lequesne指数:艾灸优于常规西药,Meta分析两组间:WMD=-4.22,95%CI[-5.74,-2.70],Z=5.45,P<0.01。结论: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疗法,但仍需要大样本以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验证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膝骨性关节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调控铁死亡-脂质代谢通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炎性损伤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彭传玉 王天城 +5 位作者 蔡荣林 郝峰 何璐 刘磊 王洁 钟毓秀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6-1302,1309,共8页
目的:基于铁死亡-脂质代谢通路探讨艾灸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滑膜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抑制剂组,每组12只。采用风、寒、湿环境结合弗氏完全佐... 目的:基于铁死亡-脂质代谢通路探讨艾灸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滑膜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抑制剂组,每组12只。采用风、寒、湿环境结合弗氏完全佐剂注射复制RA模型。艾灸组予以艾灸“肾俞”“足三里”,每次每穴20 min,每日1穴(双侧),两穴交替选取,1次/d,连续15 d;艾灸+ACSL4抑制剂组在施灸后给予腹腔注射ACSL4抑制剂罗格列酮(0.4 mg/kg),1次/d,连续15 d。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ACSL4、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3(LPCAT3)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增生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MDA、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滑膜组织ROS水平、ACSL4和LPCAT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GPX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艾灸+ACSL4抑制剂组大鼠滑膜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血清中GSH含量显著升高(P<0.01),MDA、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ROS水平、ACSL4和LPC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GPX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艾灸组比较,艾灸+ACSL4抑制剂组大鼠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滑膜细胞增生改善较为明显、滑膜层数减少;血清中GSH含量显著升高(P<0.01),MDA、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ROS水平、ACSL4和LPC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GPX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艾灸“肾俞”“足三里”能够减轻RA大鼠滑膜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及ROS水平,抑制铁死亡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类风湿性关节炎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 铁死亡 脂质代谢
原文传递
艾灸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大鼠血浆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魏霞 刘磊 +6 位作者 段文秀 张帆 舒琪 王茜伊 吴子建 蔡荣林 胡玲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7-804,共8页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大鼠血浆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探讨艾灸修复KOA软骨损伤的氨基酸代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艾灸组。模型组与艾灸组予以双侧膝关节腔内注射L-半胱氨酸与木瓜蛋白酶混合...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大鼠血浆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探讨艾灸修复KOA软骨损伤的氨基酸代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艾灸组。模型组与艾灸组予以双侧膝关节腔内注射L-半胱氨酸与木瓜蛋白酶混合液制备KOA模型。艾灸组艾灸双侧“足三里”,30 min/次,每天1次,连续30 d。测量大鼠膝关节直径并计算各组大鼠膝关节肿胀度,Von Frey丝测定大鼠机械性痛阈值,HE染色法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量,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并筛选血浆差异氨基酸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软骨表面不平整,软骨细胞数量减少,分布不均匀,局部可见簇集软骨细胞,潮线模糊,关节肿胀度升高(P<0.01),机械性痛阈值降低(P<0.01),滑膜组织MMP-13含量升高(P<0.01),血浆脯氨酸、色氨酸含量下调(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减轻,膝关节肿胀度降低(P<0.05),机械性痛阈值升高(P<0.05),滑膜组织MMP-13含量降低(P<0.01),血浆谷氨酸与组氨酸的含量下调(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能显著减轻KOA模型大鼠膝关节疼痛、关节炎性肿胀状态,缓解软骨损伤,通过调节部分血浆氨基酸代谢物水平调控KOA大鼠软骨的合成与分解,发挥抗炎镇痛和软骨损伤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膝关节骨关节炎 氨基酸代谢 软骨损伤
原文传递
“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74
8
作者 孙培养 蔡荣林 +6 位作者 李佩芳 朱艳 王涛 吴杰 李难 刘辉 储浩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1-747,共7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结构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结构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督调神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通督调神组、非经非穴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法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分离筋膜肌肉,暴露动脉后不进行结扎直接缝合切口。假手术组、模型组不予干预,通督调神组选取"百会""水沟""神庭""大椎"穴,针刺40 min,20 min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非经非穴组选取大鼠前肢足背侧第3、4跖骨间隙凹陷处为"非经非穴"干预,针刺方法同通督调神组。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和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P<0.01),蔗糖水饮用量降低(P<0.01),敞箱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次数降低(均P<0.01),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伤,海马组织中NE、5-HT和DA含量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通督调神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蔗糖水饮用量增加(P<0.01),敞箱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次数增多(均P<0.01),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损害减轻,海马组织中NE、5-HT和DA含量升高(P<0.01,P<0.05);与非经非穴组相比较,通督调神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蔗糖水饮用量增加(P<0.01),敞箱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次数增多(均P<0.01),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损害减轻,海马组织中NE、5-HT和DA含量升高(P<0.01,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能改善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修复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可能与其上调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DA)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针法 脑卒中后抑郁 海马 单胺类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电针心经经穴对心肌缺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蔡荣林 崔帅 +6 位作者 吴子建 何璐 余情 王洁 彭传玉 胡玲 周逸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06-413,共8页
目的:观察针刺心经经穴对心肌缺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电活动特征的影响,探讨针刺心经抗心肌缺血效应的下丘脑调控机制。方法:随机选取8只SD大鼠作为伪手术组,其余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 目的:观察针刺心经经穴对心肌缺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电活动特征的影响,探讨针刺心经抗心肌缺血效应的下丘脑调控机制。方法:随机选取8只SD大鼠作为伪手术组,其余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心经组和电针肺经组,每组8只。电针心经组电针"神门"-"通里"段,电针肺经组电针"太渊"-"列缺"段,刺激20min,1次/d,共7d。将微电极阵列植入大鼠下丘脑室旁核,采用Plexon多通道采集系统记录神经元放电和场电位;利用Offline Sorter软件进行神经元信号聚类分析,筛选神经元放电信号;采用Neuro Explorer软件对神经元的放电波形进行自相关与互相关分析,并分析各组神经元信号的频率、特征和实时频谱。结果:神经元信号聚类分析和自相关分析可见,伪手术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可见2个中间神经元活动,模型组可见2个中间神经元放电活跃,电针心经组可见4个神经元放电活动,其中中间神经元1个、锥体神经元3个,电针肺经组可见1个中间神经元放电活动。互相关分析可见,电针心经组SPK 02a和SPK 02b神经元放电活动之间存在抑制关系。神经元放电序列和频率分析可见,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总放电频率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总放电频率显著下降(P<0.01);电针肺经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总放电频率明显高于电针心经组(P<0.01)。实时频谱分析显示电针心经组局部场电位频谱能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电针肺经组。结论:针刺心经经穴可显著降低下丘脑室旁核中间神经元活动,激活投射到下丘脑室旁核的锥体神经元活动,且中间神经元与锥体神经元之间存在抑制关系,可能是针刺心经抗心肌缺血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经 心肌缺血 下丘脑室旁核 神经元活动 微电极阵列
原文传递
针灸类课程思政元素意蕴及实施路径探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蔡荣林 胡玲 +4 位作者 余情 吴子建 何璐 王洁 彭传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2,共4页
结合针灸类课程相关教学环节的特点,探索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针灸类课程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医德医风等思想政治元素,强化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坚定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结合针灸类课程相关教学环节的特点,探索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针灸类课程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医德医风等思想政治元素,强化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坚定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强化立德树人等方面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去,积极构建针灸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路径,从而固化到各教学环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教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IκBα,IκKβ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姿慧 蔡荣林 +3 位作者 孙娟 罗梦曦 文印君 王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08-113,共6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激酶(IκK)/NF-κB抑制蛋白(I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激酶(IκK)/NF-κB抑制蛋白(I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15.6 g·kg^-1)组、奥沙拉嗪钠(0.68 g·kg^-1)组,每组12只,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法复制,给药组连续灌胃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IκK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IκBα,IκKβ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和奥沙拉嗪钠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均显著下降(P<0.01),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明显下调脾虚湿困型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参苓白术散抑制UC大鼠IκK/IκB/NF-κB信号通路活化是其发挥肠黏膜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 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 NF-κB抑制蛋白(IκB)α IκB激酶β(IκKβ)
原文传递
恢刺法结合改良颈椎扳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占茂林 蔡荣林 +5 位作者 郭耀斌 司晓华 吕子萌 唐巍 李业甫 栾国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92-5096,共5页
目的:比较恢刺法结合改良颈椎扳法(仰卧旋颈侧扳法)与改良颈椎扳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探寻更加有效的方法,验证针推相须治疗该病的必要性。方法:将64例寰枢关节错位所致C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目的:比较恢刺法结合改良颈椎扳法(仰卧旋颈侧扳法)与改良颈椎扳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探寻更加有效的方法,验证针推相须治疗该病的必要性。方法:将64例寰枢关节错位所致C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运用恢刺法结合改良颈椎扳法治疗(仰卧旋颈侧扳法),对照组运用改良颈椎扳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伴随症状总积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和寰枢轴线差值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伴随症状总积分、颈椎ROM评分、寰枢轴线差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筋骨并举”思想的恢刺法结合改良颈椎扳法(仰卧旋颈侧扳法)能更加有效改善寰枢关节错位所致CEH患者的头痛及伴随症状,能更加有效改善患者颈椎ROM及寰枢关节错位状态。针推相须为用,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扩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刺法 改良颈椎扳法 寰枢关节错位 颈源性头痛 临床观察 筋骨并举
原文传递
电针“内关”预处理通过LKB1/AMPK/PFK2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堃 黄日龙 +3 位作者 吴生兵 蔡荣林 邹国蓉 周美启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肝酶蛋白(LKB1)、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6-磷酸果糖激酶-2(PFK2)表达的影响,探讨"内关"穴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肝酶蛋白(LKB1)、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6-磷酸果糖激酶-2(PFK2)表达的影响,探讨"内关"穴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AMI模型,造模前连续电针刺激"内关"14 d,每次30 min,每日1次。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LKB1、AMPKa1、AMPKa2、PFK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KB1、AMPKa1、AMPKa2、PFK2 mRNA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LDH含量明显升高(P<0.01);心肌细胞肿胀,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明显断裂,间质有炎性浸润、出血;心肌组织中AMPKa2、PFK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LKB1、AMPKa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血清LDH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纤维断裂减少,细胞肿胀减轻,有少量间质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大鼠心肌组织中LKB1、AMPKa1、PFK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皆明显升高(P<0.01),AMPKa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AMPKa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加强LKB1/AMPK/PFK2信号通路激活自噬,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坏死,促进受损心肌细胞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肌缺血 细胞自噬 自噬相关蛋白肝酶蛋白 AMP活化蛋白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2
原文传递
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脊髓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一氧化氮-环鸟苷酸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彭传玉 胡玲 +2 位作者 吴子建 蔡荣林 王洁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脊髓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一氧化氮-环鸟苷酸(NMDA-NO-cGMP)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炎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NMDA受体拮抗剂(AP...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脊髓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一氧化氮-环鸟苷酸(NMDA-NO-cGMP)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炎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NMDA受体拮抗剂(AP-5)组和艾灸+NMDA受体激动剂(NMDA)组,每组20只。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结合右后足跖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AA大鼠模型。艾灸组采用艾条悬灸“足三里”“肾俞”,两穴交替使用;艾灸+AP-5组和艾灸+NMDA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AP-5(0.7 mg·kg^(-1)·d^(-1))和NMDA(5 mg·kg^(-1)·d^(-1))后进行与艾灸组相同的干预;3组均每日1次,共干预15 d。造模前后及干预后测定大鼠右后足底机械痛阈(PWT);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cGMP的含量;比色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脊髓组织中NOS的活性和NO的含量。结果:造模后,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右后足底PWT均显著降低(P<0.01)。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右后足底PWT显著降低(P<0.01),脊髓组织中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cGMP、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PWT明显升高(P<0.01),脊髓组织中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cGMP、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艾灸组比较,艾灸+AP-5组PWT明显升高(P<0.01),脊髓组织中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NO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艾灸+NMDA组PWT显著降低(P<0.01),脊髓组织中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cGMP、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艾灸可改善AA大鼠的炎性痛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组织中NMDA-NO-cGMP通路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痛 艾灸 脊髓 类风湿性关节炎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一氧化氮 环鸟苷酸
原文传递
胃俞募配穴针刺对胃扩张状态下受试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蔡荣林 管媛媛 +3 位作者 武红利 徐春生 胡玲 申国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230-4234,共5页
目的:观察胃俞募配穴针刺对胃扩张状态下受试者静息态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影响及其与胃运动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效应的后扣带回功能整合机制。方法:24名健康受试者在不同的时间分别纳入中脘组、胃俞组和胃俞配伍中脘组,在水... 目的:观察胃俞募配穴针刺对胃扩张状态下受试者静息态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影响及其与胃运动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效应的后扣带回功能整合机制。方法:24名健康受试者在不同的时间分别纳入中脘组、胃俞组和胃俞配伍中脘组,在水负荷胃扩张状态下分别接受针刺干预,针刺前后对受试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和胃电图检测,分析各组受试者针刺前后静息态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网络变化及胃运动变化情况。结果:针刺胃俞募配穴后,受试者后扣带回与双侧脑干、丘脑、额上回、楔前叶,右小脑后叶功能连接增强,后扣带回与双侧前扣带回、枕中回功能连接减弱;与针刺胃俞穴比较,胃俞募配穴针刺引起了受试者后扣带回与双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与双侧前扣带回、左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与针刺中脘穴比较,胃俞募配穴针刺引起了受试者后扣带回与双侧丘脑、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与双侧颞下回,左额下回、顶下小叶、中央前回,右缘上回功能连接减弱。胃俞募配穴针刺引起的后扣带回-小脑后叶、后扣带回-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变化与胃运动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胃俞募配穴针刺可引起后扣带回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显著改变,后扣带回与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增强与胃俞募配穴针刺的脑功能整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配穴 针刺 脑功能连接 胃扩张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建国以来针灸诊疗机构发展史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荣林 胡玲 周逸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51-1354,共4页
就建国以来我国针灸诊疗机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针灸诊疗机构由建国初期的以个体、联合诊所及中医针灸门诊部为主,逐渐转为现今的以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针灸科为主。公立及民营针灸专科医院、针灸重点专科的建设与发展,充分扩... 就建国以来我国针灸诊疗机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针灸诊疗机构由建国初期的以个体、联合诊所及中医针灸门诊部为主,逐渐转为现今的以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针灸科为主。公立及民营针灸专科医院、针灸重点专科的建设与发展,充分扩大了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未来针灸诊疗机构的发展应突出自身特色,力求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诊疗机构 发展历程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外侧区和小脑顶核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情 蔡荣林 +3 位作者 邵雪芳 张娅婷 魏小桐 胡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530,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与小脑顶核(FN)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LHA和FN在电针心经腧穴抗急性MIRI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与小脑顶核(FN)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LHA和FN在电针心经腧穴抗急性MIRI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每组12只;LHA+心经组(损毁双侧LHA)、FN+心经组(损毁双侧FN),每组6只。核团损毁3 d后,电针心经组、LHA+心经组、FN+心经组电针"神门""通里",电针肺经组电针"太渊""列缺",刺激电压为1 V,频率为2 Hz,每次20 min,每日1次,模型复制前共刺激7 d。除外假手术组,其他各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MIRI大鼠模型。应用Power lab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造模前、结扎后30 min及再灌注120 min的ST段位移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造模后LHA、FN透析液中DA、5-HT含量。结果:结扎后3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ST段位移值比较,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心经组、LHA+心经组、FN+心经组和电针肺经组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心经组低于电针肺经组、LHA+心经组和FN+心经组(P<0.01)。模型组大鼠FN、LHA中DA、5-HT含量低于假手术组(P<0.01);除外损毁对应的核团组,各干预组FN、LHA中DA、5-HT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心经组大鼠FN中DA、5-HT含量高于电针肺经组、LHA+心经组(P<0.01),LHA中5-HT含量高于电针肺经组和FN+心经组、DA含量高于电针肺经组(P<0.01)。结论: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急性MIRI大鼠的心肌损伤,LHA、FN中DA、5-HT可能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预处理 心经 小脑顶核 下丘脑外侧区
原文传递
基于5-羟色胺信号通路探讨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 被引量:32
18
作者 仝理 吴立斌 +3 位作者 李难 程红亮 蔡荣林 储浩然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5-540,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稀便率、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IBS-D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稀便率、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IBS-D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联合番泻叶灌胃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艾灸组艾灸大鼠"天枢""上巨虚",每天1次,每次30 min,共干预7 d。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稀便率和直肠扩张所引起腹部回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中5-HT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色氨酸羟化酶1(TPH1)、5-HT转运体(SERT)和5-羟色胺受体3(5-HT3R)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PH1、SERT和5-HT3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腹部回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明显下降(P<0.01),稀便率、结肠中5-HT含量及TPH1、5-HT3R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SERT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腹部回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明显升高(P<0.01),稀便率、结肠中5-HT含量及结肠组织中TPH1、5-HT3R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SERT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艾灸"天枢""上巨虚"可能是通过对IBS-D大鼠结肠组织中5-HT信号通路的多靶点协同作用来治疗IB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敏感性 腹泻 结肠组织 5-羟色胺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张传英 胡玲 +2 位作者 蔡荣林 彭传玉 袁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7-691,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TLR 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艾灸治疗RA的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激动组、拮抗组,每组10只。风、寒、湿环境+弗...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TLR 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艾灸治疗RA的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激动组、拮抗组,每组10只。风、寒、湿环境+弗氏完全佐剂复制RA模型。造模3d后对艾灸组、激动组和拮抗组大鼠双侧"肾俞""足三里"穴各施灸20min,激动组和拮抗组分别在艾灸前30min经尾静脉注射TLR 4激动剂或拮抗剂。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IκB激酶复合物β(IκKβ)、髓样分化因子88(MyD 88)、TLR 4、NF-κB p 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右后踝关节肿胀显著(P<0.01),踝关节滑膜组织IκBα、IκKβ、TLR 4、MyD 88、NF-κB p 6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干预组大鼠右后踝关节肿胀度和踝关节滑膜组织IκKα、IκBβ、TLR 4、MyD 88、NF-κB p 65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P<0.05)。与艾灸组比较,激动组右后踝关节肿胀度及踝关节滑膜组织IκBα、IκKβ、TLR 4、MyD 88、NF-κB p 65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拮抗组踝关节滑膜组织IκBα、TLR 4、MyD 88、NF-κB p 65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艾灸能够显著减轻RA大鼠关节肿胀程度,RA的发病及艾灸对其治疗作用与TLR 4/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艾灸可以有效抑制RA大鼠TLR 4/NF-κB活化的信号途径,下调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艾灸 滑膜组织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核因子-κB p 65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κBα、IKKβ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郝锋 蔡荣林 +4 位作者 余情 尹刚 王洁 吴子建 胡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IκB激酶(IKK)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心经腧穴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IκB激酶(IKK)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心经腧穴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每组10只。电针心经组针刺“神门”“通里”,电针肺经组针刺“太渊”“列缺”,两组均采用电针刺激,刺激电压为1 V,频率为2 Hz,每次刺激20 min,每日1次。模型复制前共刺激7 d。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急性MIRI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不结扎,仅在相应部位用针空穿1次。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分析ST段位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κBα、IKKβ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扎后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ST段位移值升高(P<0.05),电针心经组低于模型组和电针肺经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和电针肺经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电针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电针肺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5);与电针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KK/IκB/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心经 核转录因子-κB(NF-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