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子松动故障下磁液双悬浮轴承转子碰摩动力学行为及其混沌现象研究
1
作者 贾婉君 陈建霖 +3 位作者 张瀚文 王永强 赵建华 权凌霄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5年第3期7-15,共9页
磁液双悬浮轴承的液膜厚度小,转子与定子之间易发生碰摩现象,导致定子松动故障,进而引发转子非线性失稳及其混沌现象,磁液双悬浮轴承无法稳定运行。因此,针对磁液双悬浮轴承建立了单侧定子松动故障下的转子碰摩动力学方程,利用数值模拟... 磁液双悬浮轴承的液膜厚度小,转子与定子之间易发生碰摩现象,导致定子松动故障,进而引发转子非线性失稳及其混沌现象,磁液双悬浮轴承无法稳定运行。因此,针对磁液双悬浮轴承建立了单侧定子松动故障下的转子碰摩动力学方程,利用数值模拟法分析不同结构/运行参数对转子分岔行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定子松动故障下降低偏心比或转速比可使磁液双悬浮轴承的转子从混沌状态恢复稳定单周期运动;增加支承刚度、阻尼或者松动质量可促进转子进入稳定单周期运动;实验测试所得转子运动周期变化规律基本与仿真结果保持一致。该研究为磁液双悬浮轴承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液双悬浮轴承 混沌 松动-碰摩 分岔 相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个旧白云山碱性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文龙 许继峰 +3 位作者 陈建林 黄丰 皮桥辉 李政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6-732,共17页
报道了滇东南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西区北部白云山碱性岩新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数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白云山碱性正长岩形成于晚白垩世(80.0±0.6 Ma),与个旧地区的中基性岩及花岗岩均为同... 报道了滇东南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西区北部白云山碱性岩新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数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白云山碱性正长岩形成于晚白垩世(80.0±0.6 Ma),与个旧地区的中基性岩及花岗岩均为同一次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碱性正长岩与霞石正长岩具有相似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同位素组成,暗示二者很可能是源于同一富集地幔源区并经历了不同程度演化的产物。结合已有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结果,认为碱性岩、中基性岩和成矿花岗岩很可能分别源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正常的岩石圈地幔和地壳源区。在晚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控制下,源于不均一岩石圈地幔的碱性和中基性的岩浆底侵,促使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熔体,在上升至近地表过程中引起构造活动带成矿物质的富集,从而形成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矿化格局。可以说,源于富集地幔的碱性岩浆在含矿花岗质岩浆的成岩成矿过程中,应不只是提供热量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地幔岩浆 锡矿化 个旧 滇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二级水电站尾部厂区枢纽布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建林 江权 周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31-36,共6页
锦屏二级水电站为一低闸、长隧洞、尾部地下厂房开发方式电站。水电站尾部厂址区域Ⅱ、Ⅲ、Ⅳ类围岩并存,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现场地质特点,从工程地质条件、水力学条件、洞室围岩稳定性、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对厂区枢纽布置进行了分析,... 锦屏二级水电站为一低闸、长隧洞、尾部地下厂房开发方式电站。水电站尾部厂址区域Ⅱ、Ⅲ、Ⅳ类围岩并存,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现场地质特点,从工程地质条件、水力学条件、洞室围岩稳定性、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对厂区枢纽布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取消尾调室、采用二洞室方案的合理性以及选择N35°E的厂房纵轴线方案的优点。实践证明,该方案一方面可以满足洞室群围岩稳定以及机组稳定运行要求,另一方面又能较大程度上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期,是一种最佳的锦屏二级工程尾部厂区枢纽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尾部厂区枢纽 布置方案 厂房轴线 锦屏二级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志改 林令华 +2 位作者 许倩青 陈建林 魏玲玲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6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方法:治疗组20例给予吉西他滨腹腔热灌注,对照组20例给予吉西他滨静脉应用,评价两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5%和30%,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积液有效...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方法:治疗组20例给予吉西他滨腹腔热灌注,对照组20例给予吉西他滨静脉应用,评价两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5%和30%,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积液有效率分别为40%和1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KPS评分明显升高,治疗组更明显;血清及腹水中肿瘤标志物CA125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主要副作用为轻度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吉西他滨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效果良好,腹水缓解率较高,且化疗毒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腹腔热灌注 晚期卵巢癌 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鰤鱼诺卡氏菌与绛红色诺卡氏菌的融合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建林 严聪羚 +2 位作者 张红莲 苏泽杰 夏立群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8-42,共5页
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为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绛红色诺卡氏菌(N.purpurea)是分离自土壤中一种无毒诺卡氏菌。以鰤鱼诺卡氏菌和绛红色诺卡氏菌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取融合菌。经生长特征观察、革兰染色、16SrRNA测... 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为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绛红色诺卡氏菌(N.purpurea)是分离自土壤中一种无毒诺卡氏菌。以鰤鱼诺卡氏菌和绛红色诺卡氏菌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取融合菌。经生长特征观察、革兰染色、16SrRNA测序分析,对融合菌进行初步鉴定,并通过斑马鱼模型评估融合菌毒力检测和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融合菌的菌落形态与亲本菌株不同,为诺卡氏菌属革兰阳性菌,融合菌的毒力较鰤鱼诺卡氏菌野生株降低70%,免疫保护率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鰤鱼诺卡氏菌 绛红色诺卡氏菌 原生质体融合 毒力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块南缘日喀则地区比马组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冉孟兰 康志强 +6 位作者 许继峰 付文春 杨锋 王保弟 陈建林 李强 付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5-218,共14页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中生代岩浆岩,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拉萨地块南缘日喀则地区的比马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全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中生代岩浆岩,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拉萨地块南缘日喀则地区的比马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全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日喀则地区的比马组火山岩主要为中基性岩(玄武岩)及酸性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精确的SHRIMP U-Pb定年获得了(177.9±2.5)Ma的年龄值,略晚于东部桑日县地区比马组火山岩。比马组火山岩整体属于低钾拉斑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右倾型,Eu显示弱的正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岩石具有相对低的Sr同位素组成和高的eNd(t)值,(^(87)Sr/^(86)Sr)i值为0.703767~0.704886,eNd(t)值为5.28~6.37,显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特征。认为日喀则比马组火山岩应为中生代时期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导致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受到了地壳的混染,形成时代上具有东早西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马组 岛弧火山岩 锆石SHRIMPU-PB定年 拉萨地块 日喀则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7
作者 陈建林 季丽萍 +2 位作者 贾爱群 顾钰 石国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0期27-28,31,共3页
目的调查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选择该院临床各科室2016年N1护士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霍苗设计的文化照护能力调查表,在该院2016年N1护士读书报告会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0例调查问卷全部回收,... 目的调查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选择该院临床各科室2016年N1护士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霍苗设计的文化照护能力调查表,在该院2016年N1护士读书报告会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0例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100.00%(50/50),文化照护意识评分42~85分,平均(64.56±7.25)分;文化照护知识29~64分,平均(47.09±6.62)分;文化照护技能65~94分,平均(84.17±8.23)分,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照护技能评分>文化照护意识>文化照护知识(P<0.05)。文化照护意识标准分集中在60~69分(46.00%)、70~79分(32.00%);文化照护知识标准分集中在<60分(22.00%)、60~69分(56.00%);文化照护技能标准分集中在70~79分(46.00%)、≥80分(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技能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照护意识,但文化照护知识水平较低,需要护理管理者加大重视程度,实施针对性培训方,从而提升医院N1护理人员的文化照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护士 文化照护意识 文化照顾知识 文化照顾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工程地质特性 被引量:9
8
作者 韩钢 周辉 +4 位作者 陈建林 张传庆 高阳 宋桂红 洪望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59-3568,3575,共11页
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结构松散、水理性质不良、力学性质差且延展范围广,是地下空间围岩体中的弱结构面,控制围岩体的变形破坏。在大量地质勘探及室内试验研究资料基础上,将白鹤滩工程区的层间错动带划分为节理带、劈理带和泥化带,有... 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结构松散、水理性质不良、力学性质差且延展范围广,是地下空间围岩体中的弱结构面,控制围岩体的变形破坏。在大量地质勘探及室内试验研究资料基础上,将白鹤滩工程区的层间错动带划分为节理带、劈理带和泥化带,有利于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在分类的基础之上,研究了C2、C4层间错动带中不同带区的形成模式、宏微观结构特征、矿物成分、水理性质以及剪切力学特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认为白鹤滩层间错动带主要是构造成因,不同带区在黏土矿物含量、微观结构以及水理性质等方面差异明显,错动带的剪切位移曲线整体呈理想弹塑性特征;分析了施工期层间错动带的地质特性对工程岩体的影响,含层间错动带围岩体主要存在3种破坏形式:块体塌落、剪切滑移与渗透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滩水电站 层间错动带 宏微观结构 物理力学性质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地区俯冲增生-碰撞造山过程中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对成矿物质源区差异的指示 被引量:3
9
作者 谈荣钰 陈建林 +4 位作者 许继峰 黄肖潇 任江波 唐婉丽 黄文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2-355,共14页
青藏高原东南部三江地区在中-新生代时期的大洋俯冲增生和陆-陆碰撞造山过程中,为不同时期的成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洋壳俯冲相关的晚三叠世中甸弧斑岩成矿区和与陆内汇聚作用相关的新生代玉龙-马厂箐斑岩成... 青藏高原东南部三江地区在中-新生代时期的大洋俯冲增生和陆-陆碰撞造山过程中,为不同时期的成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洋壳俯冲相关的晚三叠世中甸弧斑岩成矿区和与陆内汇聚作用相关的新生代玉龙-马厂箐斑岩成矿带。虽然上述含矿斑岩均为具有高Sr/Y比值的埃达克质岩组成特征;但两者在其他地球化学组成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同玉龙-马厂箐成矿带相比,中甸弧成矿区含矿斑岩有着相对较高的TiO2含量、MgO含量、Mg#值以及高的CaO/Na2O比值、低的Al2O3/TiO2和La/Yb比值。上述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结合研究区晚三叠世和新生代早期的构造演化,指示中甸弧成矿区含矿斑岩的母岩浆很可能为俯冲的大洋板片熔体与其上覆的地幔楔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这些含矿熔体在随后的上升过程中并没有经历广泛的MASH(即熔融作用、同化作用、存储和均一化)过程;而玉龙-马厂箐成矿带含矿斑岩母岩浆很可能是含石榴子石角闪岩相的加厚下地壳与少量的源于富集地幔的钾质熔体相互作用并在地壳深部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斑岩 中甸弧 岩石地球化学 源区组成 玉龙-马厂箐 三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鹏辉 陈建林 +2 位作者 凌永志 关成龙 刘宙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9-282,共4页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电稳定性,储能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析了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等二次电池及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装置的特点。以铅酸蓄电池为例,总结了蓄电池各种充放电的控制和优化方案,阐述了不同的充放电方案对...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电稳定性,储能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析了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等二次电池及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装置的特点。以铅酸蓄电池为例,总结了蓄电池各种充放电的控制和优化方案,阐述了不同的充放电方案对蓄电池性能的影响。对应用于光伏电站系统的各种储能装置的成本和运行效益进行比较,针对国内外光伏储能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储能 充放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强度指标对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艳春 商妤凡 +3 位作者 陈建林 张传庆 朱泽民 郑玉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地质强度指标的取值主观性较强,难以细化地质强度指标对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为此,基于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在验证已有Hoek-Brown本构参数合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不同地质强度指标取值对围岩稳定性的...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地质强度指标的取值主观性较强,难以细化地质强度指标对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为此,基于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在验证已有Hoek-Brown本构参数合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不同地质强度指标取值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厂房与主变洞围岩的变形量和塑性区深度随着峰值地质强度指标的增大而减小,且各部位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地下厂房与主变洞围岩变形、塑性区深度的变化规律及趋势可分为基本不变(地质强度指标为90~80)、缓变(地质强度指标为80~50)、陡变(地质强度指标为50~40)3个阶段;厂房上游岩锚梁处的变形量始终大于其他部位,厂房下游岩锚梁附近与主变洞上游边墙中部围岩的塑性区变化较其他部位幅度大,围岩塑性区深度增加比较明显。该研究为类似其他大型地下洞室开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强度指标(GSI) Hoek-Brown模型 地下洞室 围岩稳定性 白鹤滩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弧西部林子宗群年波组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指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呼建雄 陈建林 +4 位作者 姚胜 曾云川 雷鸣 熊秋伟 刘希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9-711,共13页
冈底斯弧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及随后印度与欧亚大陆相互碰撞作用过程的响应,对探讨从大洋俯冲到大陆碰撞的转换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研究通过冈底斯弧西部措勤地区杰萨错林子宗群年波组一段火山岩地球... 冈底斯弧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及随后印度与欧亚大陆相互碰撞作用过程的响应,对探讨从大洋俯冲到大陆碰撞的转换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研究通过冈底斯弧西部措勤地区杰萨错林子宗群年波组一段火山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形成于(59.24±0.70)Ma的流纹岩在稀土元素中具有明显Eu负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显示Nb、Ta、Ti等元素的亏损,以及高的Y含量和低的La/Yb比值。上述杰萨错年波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很可能为岛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斜长石和钾长石等矿物分异的产物。同时,研究区年波组酸性火山岩具有与冈底斯弧中西部年波组火山岩相类似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范围(如K_2O、Th等的含量),暗示它们有着相似的物质源区。结合前人的研究内容,初步认为冈底斯弧东西向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群年波组火山岩几乎同期形成于陆缘弧环境中,为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大洋板片回转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弧 林子宗群 年波组 锆石U-PB 流纹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蓄电池充电控制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鹏辉 陈建林 +2 位作者 申忠利 关成龙 周超 《测控技术》 CSCD 2017年第11期137-141,共5页
为了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过程进行优化,根据其物理模型和化学反应机理,在Simulink环境中搭建铅酸蓄电池的三阶动态仿真模型。设置不同的实验测试条件,分析不同条件对蓄电池端电压和荷电状态(SOC)的影响。依据马斯最佳充电理论,基于BP... 为了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过程进行优化,根据其物理模型和化学反应机理,在Simulink环境中搭建铅酸蓄电池的三阶动态仿真模型。设置不同的实验测试条件,分析不同条件对蓄电池端电压和荷电状态(SOC)的影响。依据马斯最佳充电理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控制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并与分阶段变流充电方式进行对比。实验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准确率高,新型充电控制策略能更好地逼近马斯充电曲线,达到提高充电效率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放电控制 三阶动态 马斯理论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相机的大场景三维重建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东生 陈建林 +1 位作者 费点 张之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4-243,共10页
针对大场景三维重建中,由位姿估计的累积误差而导致的相机漂移和重建模型质量低的问题,提出了减少累积误差的方法。首先,基于由最新K对深度和彩色图像融合的模型,最小化输入RGB-D图像的几何误差和亮度误差来跟踪相机。然后,若相机位置... 针对大场景三维重建中,由位姿估计的累积误差而导致的相机漂移和重建模型质量低的问题,提出了减少累积误差的方法。首先,基于由最新K对深度和彩色图像融合的模型,最小化输入RGB-D图像的几何误差和亮度误差来跟踪相机。然后,若相机位置与当前子网格的中心点距离大于给定阈值时,则将子网格平移体素单元整数倍的距离,基于新建的子网格继续跟踪相机并重建局部场景模型。最后,在子网格间以迭代步长式的方法寻找对应表面点,以对应点间的欧氏距离与亮度误差为约束,优化全局相机轨迹。基于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机位姿估计精度比主流方法提升14.1%,全局轨迹优化精度提升8%。对于自采数据,本文设计的系统可减少位姿估计中的累积误差、重建高质量的场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深度相机 累积误差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鹤滩右岸地下厂房顶拱深层变形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孟国涛 何世海 +3 位作者 陈建林 吴家耀 陈平志 段兴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583,共8页
在世界最大跨度的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位移监测揭示0+076 m^0+133 m洞段正顶拱距开挖面17~26 m的围岩存在持续、缓慢的"深层变形",变形量级整体达35~55 mm,且0~17 m不同深度测点出现同步等速位移增量,成为了... 在世界最大跨度的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位移监测揭示0+076 m^0+133 m洞段正顶拱距开挖面17~26 m的围岩存在持续、缓慢的"深层变形",变形量级整体达35~55 mm,且0~17 m不同深度测点出现同步等速位移增量,成为了施工期反馈分析最为关注的岩石力学问题。在介绍厂房顶拱位移监测布置和监测成果基础上,通过多点位移计监测成果的GoCAD插值直观展示了围岩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了顶拱围岩变形模式的特殊性;然后,结合FLAC3D数值分析,探讨了洞室群围岩应力集中、破裂扩展和时效变形的分布特征,诠释了"深层变形"的成因机理,并且通过围岩破坏现象和密集准分布式光栅光纤位移监测进行了验证;最后,对该洞段顶拱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厂房顶拱上方锚固洞底板浅层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大于岩石启裂强度,浅层岩体的破裂扩展造成了围岩时效变形,使得埋设于锚固洞底板松弛圈的多点位移计安装基座端产生抬动,间接造成多点位移计不同深度测点产生同步等速位移增量,从而表现出所谓的"深层变形"现象。研究成果为顶拱围岩异常监测变形的产生机制提供了合理解释,也为顶拱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FLAC3D 深层变形 高应力 地下厂房 白鹤滩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江下游江段伍氏华吸鳅早期发育及其资源补充量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海博 高明慧 +5 位作者 吴志强 黄亮亮 谭细畅 刘昊 陈建林 黄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90-2598,共9页
【目的】观察伍氏华吸鳅早期发育并评估柳江下游江段其资源补充量,为柳江下游江段伍氏华吸鳅的渔业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7年5月16日—8月31日于柳江下游石龙镇进行伍氏华吸鳅的鱼卵及鱼苗采集,对采集到的伍氏... 【目的】观察伍氏华吸鳅早期发育并评估柳江下游江段其资源补充量,为柳江下游江段伍氏华吸鳅的渔业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7年5月16日—8月31日于柳江下游石龙镇进行伍氏华吸鳅的鱼卵及鱼苗采集,对采集到的伍氏华吸鳅鱼卵进行人工培育,重点观察并详细描述其仔鱼时期的形态变化特征;并通过设置断面方法估算伍氏华吸鳅在柳江下游江段的资源补充量。【结果】伍氏华吸鳅卵呈球形,单层卵膜,淡黄色,卵径为4.50±0.10 mm;初孵仔鱼全长5.00±0.21 mm,肌节35对(3+20+12),眼色素和胸鳍原基出现,身体呈淡黄色,卵黄囊前部已有半球形点状色素分布,心跳约165次/min;出膜25 d,全长18.50±0.35 mm,身体呈淡红色,臀鳍、胸鳍和腹鳍均基本形成,完成仔鱼期发育,进入稚鱼阶段。调查期间柳江下游江段采样断面鱼卵和鱼苗的分布系数为0.416,柳江下游江段伍氏华吸鳅鱼卵的群体补充量为2.48×108粒。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伍氏华吸鳅鱼卵密度与流量和水位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8,P<0.01;r=-0.663,P<0.01),与透明度和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7,P<0.01;r=0.297,P<0.01)。【结论】伍氏华吸鳅体长相对其他平鳍鳅科鱼类偏小,其卵为无黏性漂流鱼卵,产卵量与流量和水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透明度和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柳江下游江段伍氏华吸鳅群体资源补充量可能在大藤峡水库蓄水完成后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氏华吸鳅 早期发育 资源补充量 环境因子 柳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西北部早白垩世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高原南部早期地壳生长的指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思华 陈建林 +3 位作者 曾云川 谈荣钰 黄童童 刘希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5,共15页
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被认为是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挤压和幔源镁铁质物质底侵共同作用的结果。青藏高原南部不仅广泛发育新生代侵入岩,同时也发育大量的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岩,特别是早白垩世时期岩浆作用最为发育。本次研究对拉萨地块西北部... 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被认为是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挤压和幔源镁铁质物质底侵共同作用的结果。青藏高原南部不仅广泛发育新生代侵入岩,同时也发育大量的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岩,特别是早白垩世时期岩浆作用最为发育。本次研究对拉萨地块西北部日松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及其细粒闪长质包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及其细粒闪长质包体具有相同的形成年龄(约106~105 Ma),它们可能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拉萨地块西北部大量白垩纪中酸性岩浆岩的研究结果,运用简单的全岩微量元素比值(如(La/Yb)N)推算地壳厚度,显示拉萨地块西北部从白垩纪早期到晚期地壳厚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并且指示在早白垩世很可能已经发生了明显增厚。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初步认为拉萨地块西北部在早白垩世时期地壳增厚方式以岩浆底侵为主,暗示青藏高原南部可能在早白垩世地壳已经开始生长,而晚白垩世地壳加厚则很可能是拉萨与羌塘地块陆-陆碰撞构造挤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岩浆作用 地球化学 地壳厚度 拉萨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金华 潘建新 +2 位作者 倪晓容 陈健琳 王燕春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26.37±1.91) s、(12.04±0.52) s,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3.48±1.51) s、(10.79±0.38) s,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为(3.36±0.73) 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0.94)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2.58±0.49) mg/L、(63.25±9.63)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1±0.67) mg/L、(104.51±16.6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炎症因子,改善凝血功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复方丹参滴丸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弧南缘侏罗纪火成岩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组成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壳增生的指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飞 陈建林 许继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0-620,共11页
冈底斯弧南缘广泛出露有中生代和新生代火成岩,是青藏高原火成岩最发育的地区之一,记录了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和随后的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等地质过程。对中生代尤其是侏罗纪火成岩的研究对于理解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及青藏高原... 冈底斯弧南缘广泛出露有中生代和新生代火成岩,是青藏高原火成岩最发育的地区之一,记录了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和随后的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等地质过程。对中生代尤其是侏罗纪火成岩的研究对于理解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及青藏高原南缘早期增生具有显著意义。对位于冈底斯南缘平行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西向展布的侏罗纪火成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1)侏罗纪岩浆活动高峰期集中于早中侏罗世(192~168 Ma);(2)侏罗纪岩浆作用主要活动范围位于雅鲁藏布江以北附近,在北纬29.48°以北相对缺乏中晚侏罗世岩浆活动,而且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相对于南边也更加平静,且以酸性岩浆活动为主;(3)侏罗纪火成岩微量元素也呈一些规律性变化,如Ba/La、Ba/Th比值随着时代的演化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很可能表明板片来源流体贡献逐渐增加,Nb/Th和Nb/La由西向东均呈现递减趋势,表明地壳混染作用很可能逐渐增强;(4)侏罗纪火成岩的微量元素组成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指示在早侏罗世早期冈底斯弧南缘就已经存在正常地壳厚度,并且随着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其有逐渐增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岩浆活动 地球化学 地壳增生 冈底斯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的空间生态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浩 陈建林 +5 位作者 桂良英 承亚男 刘昊 苏琼源 陈中兵 黄亮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58-3567,共10页
【目的】阐明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在空间上竞争的种间关系,明确主要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为青狮潭水库的水环境治理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20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月(枯水期)青狮潭水库的渔业资... 【目的】阐明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在空间上竞争的种间关系,明确主要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为青狮潭水库的水环境治理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20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月(枯水期)青狮潭水库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各种鱼类的重要程度,通过平均拥挤度(x^(*))、Shannon指数及Pianka指数分析主要鱼类的生态位宽度(B_(ij))和生态位重叠(Qij),并以冗余分析(RDA)和去趋势对应分析(DCA)探究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青狮潭水库丰水期、枯水期的主要鱼类分别有16和13种,其中,丰水期以高体鳑鲏、、齐氏罗非鱼、斑鳜和尼罗罗非鱼为优势种,枯水期以鲫、马口鱼、高体鳑鲏、斑鳜和鲤为优势种。青狮潭水库丰水期、枯水期主要鱼类的B_(ij)范围是0.11~1.58和0.04~1.64,其中,广生态位种(B_(ij)≥2.0)丰水期为齐氏罗非鱼、枯水期为,丰水期中生态位种(2.0>B_(ij)≥1.0)有5种、枯水期有8种,丰水期窄生态位种(1.0>B_(ij)>0)有10种、枯水期有4种。丰水期和枯水期主要鱼类的Qij差异明显,其中,丰水期Qij显著的种对有41对,占总种对数的34.17%,重叠程度相对较高;枯水期主要鱼类重叠程度较低,种对间Qij显著的只有19对,占总种对数的24.36%。RDA分析结果显示,水深和总磷是影响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生态位分化的直接因素,主要鱼类受这些环境因子的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生态位分化现象。【结论】不同季节和空间下青狮潭水库不同食性鱼类的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杂食性鱼类的B_(ij)都较大,即杂食性鱼类较其他食性鱼类占据更广的生态位,且杂食性鱼类与植食性鱼类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相对重要性指数 平均拥挤度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青狮潭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