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Ni量、渗氮层深度及喷丸强化对42CrMo齿轮弯曲疲劳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武忠睿 陈地发 +2 位作者 吴吉展 杨玉典 刘怀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04,共11页
针对不同含Ni量、渗氮层深度和喷丸强化组合的42CrMo齿轮开展弯曲疲劳试验,探究了不同工艺组合的齿轮弯曲疲劳极限提升效果,为齿轮抗疲劳制造提供工艺指导。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分析了不同工艺组合齿轮的表面硬度、渗氮层深度、表面残余应... 针对不同含Ni量、渗氮层深度和喷丸强化组合的42CrMo齿轮开展弯曲疲劳试验,探究了不同工艺组合的齿轮弯曲疲劳极限提升效果,为齿轮抗疲劳制造提供工艺指导。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分析了不同工艺组合齿轮的表面硬度、渗氮层深度、表面残余应力和含Ni量对弯曲疲劳极限的贡献度,采用多元回归建立了考虑表面硬度、渗氮层深度、表面残余应力和含Ni量的齿轮弯曲疲劳极限预测公式。预测值与试验值相比,最大误差可以控制在7.80%以内,为工程应用中快速、低成本评估齿轮弯曲疲劳极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疲劳 含镍量 渗氮层深度 喷丸 疲劳极限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合金钢18CrNiMo7-6齿轮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地发 刘怀举 +3 位作者 朱加赞 徐永强 魏沛堂 何海风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齿轮弯曲疲劳试验是评价齿轮弯曲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探究试验过程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根据GB/T 14230—1993《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中的B试验法以跨五齿对称加载方式制定弯曲疲劳试验方案,进行有限元... 齿轮弯曲疲劳试验是评价齿轮弯曲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探究试验过程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根据GB/T 14230—1993《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中的B试验法以跨五齿对称加载方式制定弯曲疲劳试验方案,进行有限元仿真与电阻应变片测试验证试验方案的正确性,采用升降法开展18CrNiMo7-6喷丸齿轮弯曲疲劳试验,分析齿轮几何精度、装夹误差以及设备加载精度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方案计算齿根弯曲应力与有限元仿真以及电阻应变测试的结果最大误差为8.7%,满足工程需求;99%可靠度下18CrNiMo7-6喷丸齿轮弯曲疲劳极限为642 MPa,相比国标中MQ级的500 MPa提高28%,标准设计偏保守。齿轮的几何精度以及试验设备精度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影响较大,考虑误差综合作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为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弯曲疲劳试验 应变测试 有限元仿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锭工艺对齿轮弯曲疲劳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武忠睿 魏沛堂 +2 位作者 陈地发 毛天雨 刘怀举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7,共10页
当前,表面硬化齿轮存在多种铸锭工艺状态,开展铸锭工艺对齿轮弯曲疲劳性能影响研究,对齿轮抗疲劳精益设计和成本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模铸锭、连铸坯和电渣锭18CrNiMo7-6渗碳齿轮开展了表面完整性表征测试,研究了不同铸锭状态齿轮... 当前,表面硬化齿轮存在多种铸锭工艺状态,开展铸锭工艺对齿轮弯曲疲劳性能影响研究,对齿轮抗疲劳精益设计和成本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模铸锭、连铸坯和电渣锭18CrNiMo7-6渗碳齿轮开展了表面完整性表征测试,研究了不同铸锭状态齿轮的齿根残余应力、表面粗糙度和硬度差异;基于国家标准GB/T 14230—2021《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设计了齿轮弯曲疲劳试验方案,对模铸锭、连铸坯和电渣锭18CrNiMo7-6齿轮开展了升降法齿轮弯曲疲劳试验,获取了不同可靠度下的弯曲疲劳极限,探究了铸锭工艺对齿轮弯曲疲劳极限的影响;对3种工艺状态齿轮开展了Locati快速测定法的齿轮弯曲疲劳极限测试,研究了两种试验方法的弯曲疲劳极限结果差异,为我国齿轮疲劳基础数据建设与抗疲劳主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弯曲疲劳 铸锭状态 升降测定法 Locati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弯曲疲劳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怀举 陈地发 +2 位作者 朱才朝 吴吉展 魏沛堂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108,共26页
齿轮弯曲疲劳性能是现代齿轮传动的关键设计指标,也是影响高端齿轮装备服役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尽管齿轮弯曲疲劳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基础数据建设、抗疲劳制造、主动设计方法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限制了我国高性能... 齿轮弯曲疲劳性能是现代齿轮传动的关键设计指标,也是影响高端齿轮装备服役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尽管齿轮弯曲疲劳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基础数据建设、抗疲劳制造、主动设计方法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限制了我国高性能齿轮传动产品性能。结合文献调研、行业交流与课题研究经验,详述了齿轮弯曲疲劳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齿轮弯曲疲劳的失效机理、理论分析、试验技术、承载能力、影响因素等内容,归纳了提升齿轮弯曲疲劳性能的有效措施,期望推动我国齿轮抗疲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弯曲疲劳 强度极限 S-N曲线 表面完整性
原文传递
基于最小次序统计量的脉动型与运转型齿轮弯曲疲劳试验转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忠睿 刘怀举 +2 位作者 陈地发 毛天雨 魏沛堂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66-2078,共13页
齿轮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其服役性能直接决定了整机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齿根断裂是齿轮最危险的失效形式.齿轮弯曲疲劳试验方法有脉动型试验和运转型试验.脉动型试验因其良好的经济性和高效率,已成为国内外最常用的齿轮弯曲疲劳试... 齿轮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其服役性能直接决定了整机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齿根断裂是齿轮最危险的失效形式.齿轮弯曲疲劳试验方法有脉动型试验和运转型试验.脉动型试验因其良好的经济性和高效率,已成为国内外最常用的齿轮弯曲疲劳试验方法.但其固定齿轮不动的试验方案与齿轮啮合运转的情况不同,导致脉动型试验与运转型试验结果有所差异.为了补偿脉动型试验结果与运转型试验的差异,设计中引入了转化系数fkorr来修正脉动型试验的结果,然而面向当前材料和工艺环境的fkorr取值不清楚.本文基于最小次序统计量方法,建立了脉动型试验与运转型试验的转化模型,对12组不同材料、工艺和模数齿轮的脉动型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化系数fkorr在0.93~0.97之间,并讨论了材料、工艺和模数对转化系数的影响,为齿轮弯曲疲劳高效试验和抗疲劳设计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弯曲疲劳 脉动型试验 转化系数 最小次序统计量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integrity and bending fatigue strength of carburized gears 被引量:8
6
作者 chen difa ZHU JiaZan +2 位作者 LIU HuaiJu WEI PeiTang MAO TianY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3-46,共14页
Bending fatigue is an essential parameter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improvement process of the power density and reliability of gear drives. Quantitative relations among the manufacturing parameters, surface ... Bending fatigue is an essential parameter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improvement process of the power density and reliability of gear drives. Quantitative relations among the manufacturing parameters, surface integrities, and fatigue performance are not clear, which seriously limits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anti-fatigue design. For this work, tooth-bending fatigue tests of carburized gear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integritie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pulsator. The effects of the manufacturing parameters and surface integrities on the gear fatigue, such as surface hardness and residual stress,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urface integrities after shot peening, the nominal bending stress number(fatigue limit) increased by 6.3%–31.1%, with an amplitude range of 39–143 MPa. A supervised learning algorithm of a random forest was implemented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hardness and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to the nominal stress number. An empirical formula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nominal stress number considering the surface integrities. The prediction error was less than 7.53%, as verified by several gear-bending fatigue tests. This provide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modern, anti-fatigue design of the g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urized gear surface integrity bending fatigue design formul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