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
1
作者 朱正望 党雪 +2 位作者 朱平生 车志英 苗明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1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膜性肾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建立数据文件,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和SPSS 21.0软件对中医证型、...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膜性肾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建立数据文件,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和SPSS 21.0软件对中医证型、药物的使用频次、分类、用量和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179首,高频药物18味,其中黄芪、茯苓、白术和党参使用频次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最为常见,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多归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6种关联强度高的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结论: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以益气健脾补肾为主,甘温补虚,辨证配伍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中医药 关联规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甘草应用特点分析
2
作者 朱正望 党雪 +2 位作者 朱平生 车志英 苗明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分析张机(字仲景)《伤寒论》中含甘草方剂的用药特点,为甘草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伤寒论》中含甘草的方剂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药物进行频数、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用量等的... 目的:分析张机(字仲景)《伤寒论》中含甘草方剂的用药特点,为甘草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伤寒论》中含甘草的方剂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药物进行频数、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用量等的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在纳入的全部方剂中,累计出现频数最高的中药分别是甘草(70次,100.0%)、桂枝(36次,51.4%)、大枣(35次,50%)、生姜(32次,45.7%)、芍药(25次,35.7%),功效分类以补虚药(146次,52.3%)、解表药(81次,29.0%)最常见,药性主要集中在温(130次,46.6%)、平(86次,30.8%),药味以甘(169次,44.4%)、辛(122次,32.0%)最为常见,归经以脾经(219次,24.1%)、肺经(207次,22.7%)为主;甘草的用量以二两(45次,64.2%)为主,太阳病篇(56首,67.4%)使用含甘草的方剂最多;通过对含甘草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6种。结论:《伤寒论》中张机使用甘草以太阳病为主,常搭配补虚药、解表药,甘温补虚,辛温发散,多使用桂枝汤方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甘草 用药特点 关联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开窍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Meta分析
3
作者 谢晓冰 张运克 +1 位作者 车志英 李一兴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活血开窍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近10年(2008—2018年)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文献,探讨分析益气活血开窍法及相关方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在益气活血开窍法及相关... 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活血开窍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近10年(2008—2018年)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文献,探讨分析益气活血开窍法及相关方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在益气活血开窍法及相关方药干预下的疗效。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12篇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纳入12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开窍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总体疗效比单用西药及其他中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开窍的方法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益气活血开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特色中医养老模式探讨——基于全国中医药医养结合CiteSpace分析
4
作者 王浩然 徐铂涵 +2 位作者 艾素瑞 车志英 李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7期113-116,共4页
目的总结近5年来河南省及全国中医药养老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趋势,明确发展河南省中医药医养结合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初步提出具有河南省特色的中医养老模式。方法使用SWOT定性分析与基于CiteSpace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河南省的相关研... 目的总结近5年来河南省及全国中医药养老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趋势,明确发展河南省中医药医养结合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初步提出具有河南省特色的中医养老模式。方法使用SWOT定性分析与基于CiteSpace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河南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SWOT定性分析。结果“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是中医药健康养老的研究热点,辽宁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中医药健康养老研究贡献了主要力量,但机构间合作密度较低,且跨区域合作较少。河南拥有独特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并且中医药医养结合的需求度高、安全性高、疗效好,但仍存在满意度较低、医养结合不够规范、养老服务供给和居民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结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模式亟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养老 医养结合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明清247条脉案研究仲景脉法
5
作者 卢旻 白龙 +3 位作者 王常海 车志英 程凯 朱晓晓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4期2759-2761,共3页
目的以明清脉案为例研究仲景脉法临床应用规律,为仲景脉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ringboot集成快速开发框架,前端使用vue方式,基于es5的语法,开发工具IntelliJ IDEA 2020.1.1x64,构建中医古籍脉案研究数据库,通过不同关键词检索... 目的以明清脉案为例研究仲景脉法临床应用规律,为仲景脉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ringboot集成快速开发框架,前端使用vue方式,基于es5的语法,开发工具IntelliJ IDEA 2020.1.1x64,构建中医古籍脉案研究数据库,通过不同关键词检索,分别导出相关条文,研究明清中医脉案。结果纳入的247条脉案,单纯记录脉象,占39.68%;记录脉象加脉部,占60.32%,247条脉案脉象为各部脉象对比而来,占100%。研究发现脉象的记载中并非记载双手寸关尺六部各个脉象,而是通过脉象对比把握脉象细微变化,来分析疾病病机,此为脉诊的应用规律。结论仲景脉法应用上采用“主脉+主症”的形式,通过脉象的对比探知疾病的病机,通过把握脉象的细微变化,来把握疾病病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脉法 病脉证治 明清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运克 车志英 李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0,共6页
背景:急性脑缺血时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受到破坏,紧密连接蛋白转录或表达发生改变,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而形成脑水肿。目的:旨在从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方面,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修复... 背景:急性脑缺血时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受到破坏,紧密连接蛋白转录或表达发生改变,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而形成脑水肿。目的:旨在从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方面,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大鼠(山东省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模型组(n=1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16),补阳还五汤组(n=16),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组,n=16)。利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模前3 d开始,补阳还五汤组、联合组给予补阳还五汤15 mL/kg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1d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组尾静脉注射含1×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m L,其他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造模后3,5d取缺血侧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Occludin、Claudin-5、JAM-A、ZO-1等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Occludin、Claudin-5、JAM-A、ZO-1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2)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联合组缺血脑组织中Occludin、Claudin-5、JAM-A、ZO-1的蛋白表达量上升(P <0.05),以联合组上调最为明显(P <0.01);(3)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血脑屏障的修复具有协同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缺血脑组织中Occludin、Claudin、JAM-A、ZO-1的蛋白表达来维持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的完整性,以实现脑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 再灌注损伤 补阳还五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Occludin CLAUDIN JAM-A ZO-1 动物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干细胞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再灌注损伤 骨髓 间质干细胞移植 紧密连接蛋白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运克 车志英 李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48-1553,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AQP4的表达。方法:将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MSCs组、补阳还五汤联合MSCs组(... 目的:为了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AQP4的表达。方法:将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MSCs组、补阳还五汤联合MSCs组(联合组),每组各16只。利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bstruction,MCAO)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在3、5 d运用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法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用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在造模后3、5 d时间点,MCAO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显著升高,AQP4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MSCs组、联合组中缺血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AQP4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各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作用在第5天更为明显,与MSCs组及补阳还五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MSCs可以降低脑组织的含水量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维持BBB结构的完整性,其作用机制与水通道蛋白AQP4的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 血脑屏障 脑组织含水量 AQP4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斌治疗肠郁经验萃要 被引量:2
8
作者 车志英 张鹏炜 +1 位作者 何磊 樊尊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6-48,共3页
总结了王国斌教授治疗肠郁病的经验,认为该病以肝郁为本,兼有脾虚、肾虚,并与风寒客肠有密切联系,治疗时应以调气解郁为主,调气一法囊括祛风寒、升阳护卫、健脾、疏肝之意,兼及健脾、渗湿、疏肝诸法。
关键词 肠郁 肝郁 调气 王国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课堂的中医诊断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凯 张良芝 +1 位作者 车志英 王常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3期4-6,共3页
中医诊断学在知识结构上有其特殊性,以往的传统教学存在局限性,而智慧课堂可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充分展示出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此文分析了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现状、智慧课堂的优势,并结合实例对... 中医诊断学在知识结构上有其特殊性,以往的传统教学存在局限性,而智慧课堂可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充分展示出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此文分析了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现状、智慧课堂的优势,并结合实例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等内容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认为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建设中医诊断学金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课堂 中医诊断学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领域教师教育理念改革的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利宏 何磊 +2 位作者 车志英 樊尊峰 程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3期23-24,共2页
新时代的大学教师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教育思想观念也应随之改变,方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教育。作为中医药领域的教师,教育理念亦应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等方... 新时代的大学教师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教育思想观念也应随之改变,方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教育。作为中医药领域的教师,教育理念亦应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优秀的中医药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师德师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与中医诊断学闻诊教学融合的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车志英 王润兮 +2 位作者 郭子伊 崔利宏 程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3期4-6,共3页
文章依据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将中医诊断学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结合,立足中医诊断学闻诊知识点,从思政教育与闻诊的理论融合、实践融合2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体现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既重视专业... 文章依据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将中医诊断学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结合,立足中医诊断学闻诊知识点,从思政教育与闻诊的理论融合、实践融合2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体现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既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也深化了课程思政建设,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闻诊 思政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探讨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2
12
作者 车志英 崔译元 +3 位作者 王宝龙 高娜 程凯 黄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1期163-165,共3页
中医诊断学是临床和基础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针对目前学生们学完该课程后存在的“临床思维不足”“辨证思路不清”等问题,笔者通过开设《跟国家名老中医上临床-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课程,进行了一系... 中医诊断学是临床和基础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针对目前学生们学完该课程后存在的“临床思维不足”“辨证思路不清”等问题,笔者通过开设《跟国家名老中医上临床-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本文从中医诊断学的现状,教学改革的概念和方法,早期跟诊的实施和优势,案例式教学的实施和优势等方面进行阐释。笔者认为该课程为中医诊断学课程的延伸、补充、提高课程,名老中医案例式教学对于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改革水平的提高有益,有益于本科生、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案例式教学 名老中医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上竟上,下竟下”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车志英 李一鸣 +2 位作者 黄艳 高娜 郭子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8期63-66,共4页
“上竟上,下竟下”是一种由局部推知整体的诊断思想,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本文从“上竟上,下竟下”的起源与内涵;“上竟上,下竟下”在全息论、现代医学、生物学、中医诊断学中的体现;对“上竟上,下竟下”思考的5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阐述... “上竟上,下竟下”是一种由局部推知整体的诊断思想,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本文从“上竟上,下竟下”的起源与内涵;“上竟上,下竟下”在全息论、现代医学、生物学、中医诊断学中的体现;对“上竟上,下竟下”思考的5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阐述其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和体现,以期发掘并掌握其中规律,更好地应用于中医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竟上 下竟下 中医诊断学 整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与中医诊断学教学融合的探索
14
作者 车志英 李一鸣 +1 位作者 郭子伊 崔利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8期13-15,共3页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此文论述了中医诊断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从理论融入、实践融入、情感与价值融入对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思...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此文论述了中医诊断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从理论融入、实践融入、情感与价值融入对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思路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提出合理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车志英 张鹏炜 +1 位作者 何磊 樊尊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20期4-6,共3页
目前中医诊断学教学存在着如何高效地教授中医诊断学知识以及中医诊断学理论如何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等问题。作者开设的选修课“跟国家级名老中医做临床——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已三年有余,文章从该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意义,以... 目前中医诊断学教学存在着如何高效地教授中医诊断学知识以及中医诊断学理论如何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等问题。作者开设的选修课“跟国家级名老中医做临床——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已三年有余,文章从该选修课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途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浅谈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体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临床实践 王国斌 选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高血压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达 车志英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3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厄贝沙坦片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血压等指标的调控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肾病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参芪地黄汤治... 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厄贝沙坦片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血压等指标的调控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肾病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2.5%,高于对照组72.5%(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排泄率(UAE)、血浆胱抑素C(CysC)及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均降低(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UAE、CysC及BUN、mAlb、SCr、β_(2)-MG水平均较低(P<0.05),GFR较高(P<0.05)。结论: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厄贝沙坦片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白蛋白指标,改善肾功能,降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病 加味参芪地黄汤 厄贝沙坦片 尿微量白蛋白 尿蛋白排泄率
原文传递
中医辨证分型与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现代检测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达 车志英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3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中医证候特征,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SAP患者临床特点及现代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对该病... 目的:观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中医证候特征,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SAP患者临床特点及现代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对该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其血常规检查、痰培养检查结果与SAP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43.9%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升高,60.2%的患者出现痰培养阳性症状。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为热入心包证、痰热壅肺证、风热袭肺证、痰湿壅肺证、邪陷正脱证、外寒内热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热入心包证、痰热壅肺证和脑梗死相关性较高,风热袭肺证、痰湿壅肺证和脑出血有较高的相关性。风热袭肺证、痰热壅肺证、邪陷正脱证与WBC<4×10^(9)/L相关性较高。痰湿壅肺证和热入心包证与WBC>10×10^(9)/L相关性较高。痰培养结果显示,邪陷正脱证、风热袭肺证、痰热壅肺证和热入心包证的阳性率较高。结论:SAP最常见的证型为热入心包证、痰热壅肺证、风热袭肺证、痰湿壅肺证,且与WBC、痰培养等现代检测指标显著相关,可用于鉴别临床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辨证分型 临床特点 检测指标
原文传递
仲景治瘀浅谈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晓冰 车志英 李一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9期42-44,共3页
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瘀以及可以导致瘀产生的条文按照不同的病因病机、治疗特点进行归类分型,对重点条文进行解释以及代表方药进行方解,从而得出仲景治瘀的方法。提出张仲景在治瘀时注重气血水的关系,认为行气、行血、行... 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瘀以及可以导致瘀产生的条文按照不同的病因病机、治疗特点进行归类分型,对重点条文进行解释以及代表方药进行方解,从而得出仲景治瘀的方法。提出张仲景在治瘀时注重气血水的关系,认为行气、行血、行水是治瘀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益气、行气、泻热、解毒、祛风、止血、破血、温经、化湿、逐水、润燥、祛瘀生新法治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瘀血 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材建设
19
作者 王常海 朱珂 +5 位作者 车志英 何磊 程凯 张良芝 樊尊峰 崔利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4期181-183,共3页
通过对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学现有教材和中医诊断学研究生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材)建设思路,论述此教材编写特点,并列出内容提要和章节目录。此书的编写,旨在为提高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学水平、提升中医诊断学研究... 通过对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学现有教材和中医诊断学研究生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材)建设思路,论述此教材编写特点,并列出内容提要和章节目录。此书的编写,旨在为提高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学水平、提升中医诊断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做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研究生教学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针灸治疗学的教学探索与研究
20
作者 王浩然 车志英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第11期27-29,共3页
针灸治疗学是中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充分挖掘针灸治疗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深入剖析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及融入教学中的优势,坚持目标导向,探寻比较优势,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 针灸治疗学是中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充分挖掘针灸治疗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深入剖析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及融入教学中的优势,坚持目标导向,探寻比较优势,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针灸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促进课堂多元化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与专业自信,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人文主义关怀,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学 课程思政 教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