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猛禽作为环境的哨兵:瑞典对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的监测 被引量:1
1
作者 bjrn helander Anders Bignert +2 位作者 Lillemor Asplund 刘琪 王大伟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8年第6期407-413,454,共7页
本文总结了1965~2006年间,瑞典的白尾海雕繁殖情况的监测结果。自1989年以来,瑞典波罗的海沿岸的雕类种群就已作为一种监测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指示生物,被列入到国家环境监测计划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进入70年代,成功繁殖配对比... 本文总结了1965~2006年间,瑞典的白尾海雕繁殖情况的监测结果。自1989年以来,瑞典波罗的海沿岸的雕类种群就已作为一种监测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指示生物,被列入到国家环境监测计划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进入70年代,成功繁殖配对比例和雏鸟窝仔数均呈现降低,同时伴随污染物浓度的升高。每对亲鸟产仔数从1 950年之前的平均1.3个幼雏,下降到1965~1985年的0.3个。雕蛋中二氯二苯二氯代乙烯(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ene,即DDE)的浓度从1965~1974年的年均600~1200μg/g脂重,下降到1996~2005年的年均60~140μg/g。总多氯联苯(PCB)浓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平均超过1000μg/g,而到1996~2005年间,其浓度保持在250~500μg/g。当DDE和PCB类化合物的浓度大约分别低于300 μg/g和800μg/g时,白尾海雕的繁殖力才开始得到改善。在一个沿海地区,窝仔数仍低于1950年之前,这表明可能有其它污染物在影响繁殖。我们提出和讨论了此项目为检测明显的趋势所提供的动力:如果在20世纪的更早时期就开始监测白尾海雕繁殖的话,那么早在50年代就可以发现在波罗的海二氯二苯三氯代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即DDT,是DDE的来源)的负面影响。白尾海雕的繁殖量在DDE和PCB类化合物的影响下急剧降低,而随禁令发布后又有所上升,这说明与白尾海雕相似的猛禽类可用于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物的哨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结果 白尾海雕 环境监测 瑞典 猛禽 有害化学物质 污染物浓度 指示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瑞典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繁殖过程中DDE、PCB、共面PCB和蛋壳参数所起的作用
2
作者 bjrn helander Anders Olsson +3 位作者 Anders Bignert Lillemor Asplund Kerstin Litzn 李康民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2年第5期386-403,共18页
1964~1999年,对三个受不同污染的瑞典白尾海雕亚种群[波罗的海沿岸种群(Bp)、瑞典中部内陆种群(Ip)和拉普兰种群(Lp)]的繁殖进行了监测。从205窝鸟蛋中获得死蛋249枚,分析了DDE和PCBs,测定了蛋壳参数。计算每个蛋的脱水指数(D)值以表... 1964~1999年,对三个受不同污染的瑞典白尾海雕亚种群[波罗的海沿岸种群(Bp)、瑞典中部内陆种群(Ip)和拉普兰种群(Lp)]的繁殖进行了监测。从205窝鸟蛋中获得死蛋249枚,分析了DDE和PCBs,测定了蛋壳参数。计算每个蛋的脱水指数(D)值以表示通过蛋壳损失水分的程度。在受严重污染的波罗的海沿岸种群中,鸟蛋中P,(?)-DDE的浓度不断下降,研究期间下降了5倍。从80年代中期开始,PCB浓度下降了3倍。PCB的格局稍有变化,有更多高度氯化的同类物,但是,PCB混合物的相对毒性,其表现为2,3,7,8-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的毒当量(TEQ)保持不变,且可假设TEQ在一段时间内以PCB相似的方式下降。波罗的海沿岸种群的生产率(P)、蛋壳厚度(S_j)、蛋壳指数(S_j)和脱水指数D_j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增加。但是,拉普兰种群中的D_j或生产率没有变化,而残留浓度降低了5~8倍。波罗的海沿岸种群的生产率与S_j或S_j不相关,但与D_j DDE和PCB呈负相关。在P和DDE之间有S形的剂量反应关系。1988年后,当PCB/DDE的比率比以前高很多时,在胚胎死亡的鸟蛋中是PCB浓度而不是DDE浓度比未发育的鸟蛋的高得多,暗示了PCB的致死浓度和预示胚胎死亡率的最低的观察到的影响水平(LOEL)值在320pg/g毒当量(TEQ)。在代表具有繁殖力和没有繁殖力的雌鸟的21只蛋的子集中,分析了所选择的共面PCB同类物、三(4-氯苯基)甲醇和二(4-氯苯基)砜,没有迹象表明在生产率和这些化合物之间有相关关系。老的雌鸟的残余浓度的降低并未导致生产率的增加或者D_j值的改善,表明以前暴露在高浓度污染物中的影响依然存在。无力繁殖包括鸟蛋的未发育率高,这表明在接合孢子前期的影响。生产率显示与D_j有最强的相关关系,而D?_j跟DDE有最强的相关关系。这样,前期暴露的剩余影响导致了与症状(D_j)的强相关关系而不是与所提示的原因(DDE)有相关关系。降低生产率的IOE值估计在120μg/g DDE和500μg/g PCB(脂质基础)。结论是在研究期间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DDE,但是,来自PCB的影响大多被来自DDE的影响所掩盖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 白尾海雕 繁殖力 生产率 环境污染 毒性 繁殖过程 DDE PCB 共面PCB 蛋壳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罗的海雌性灰海豹(Halichoerus grypus)的照片辨识、恋地性和在聚群地点之间的迁移
3
作者 Olle Karlsson Lex Hiby保护研究有限公司 +4 位作者 Torkel Lundberg Mart Jüssi Ivar Jüssi bjrn helander 梁虹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5年第B12期622-628,共7页
波罗的海灰海豹的种群增长导致其与渔业的冲突增加。尽管有关灰海豹的生态学数据甚少,最近也采取了一些诸如剔除法之类的管理措施。本研究采用基于个体照片辨识(photo-id)的标志-重捕法研究了波罗的海灰海豹的迁移和恋地性。对夏季主要... 波罗的海灰海豹的种群增长导致其与渔业的冲突增加。尽管有关灰海豹的生态学数据甚少,最近也采取了一些诸如剔除法之类的管理措施。本研究采用基于个体照片辨识(photo-id)的标志-重捕法研究了波罗的海灰海豹的迁移和恋地性。对夏季主要聚群地点的灰海豹进行拍照,将灰海豹头颈部侧面图片通过特别编写的软件进行拟合,建立一个1995~2000年灰海豹捕获历史数据库。聚群地点分为7个区域。采用Darroch的双样本捕获-再捕获法评估灰海豹在各聚群地点之间的迁移。结果表明,灰海豹大多停留在同一个聚群区域之内,说明波罗的海灰海豹在夏季具有高水平的恋地性,并且这种忠诚性维持一个季节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的海 灰海豹 地点 迁移 辨识 照片 雌性 历史数据库 种群增长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