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FeOOH/SiO_(2)复合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制备及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爽 于萍 +2 位作者 李星华 白建军 张林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6,共9页
采用简单、环保的方法合成β-FeOOH/SiO_(2)复合非均相Fenton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考察质量比、合成温度和合成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 采用简单、环保的方法合成β-FeOOH/SiO_(2)复合非均相Fenton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考察质量比、合成温度和合成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催化剂类型、用量及双氧水用量,探究β-FeOOH/SiO_(2)复合催化剂处理染料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β-FeOOH/SiO_(2)复合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β-FeOOH/SiO_(2)复合催化剂在满足m(β-FeOOH)/m(SiO_(2))=1∶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8 h时,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在30℃条件下,β-FeOOH/SiO_(2)的加入量为5 g/L,过氧化氢的加入量为0.1 L/L时,200 mg/L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去除率最大,达到98.85%,对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44%和99.25%;β-FeOOH/SiO_(2)复合催化剂对染料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FeOOH 石英砂 异构芬顿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证法学概念笔谈
2
作者 白建军 刘建宏 +1 位作者 余频 程龙 《湖湘法学评论》 2024年第2期5-17,共13页
本刊“实证·数量法学”栏目在上一期刊登了《“实证法学”的概念术语回顾与回归——基于文献的实证法学研究整合路径》。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话题,编辑部诚邀对此领域有研究的学者或相关术语的提出者撰写评论或衍生论文。... 本刊“实证·数量法学”栏目在上一期刊登了《“实证法学”的概念术语回顾与回归——基于文献的实证法学研究整合路径》。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话题,编辑部诚邀对此领域有研究的学者或相关术语的提出者撰写评论或衍生论文。本期展现的三篇文章异常宝贵,四位作者在极短时间内贡献了精彩且极具深度的评论。白建军教授围绕为什么需要实证研究,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实证法学研究立足于具体、实然问题,号召科学、客观地研究法律世界的实际价值。刘建宏教授和余频博士关注实证研究的原意,以弱化概念差异和消除误解为基本出发点,从历史过程寻找术语背后的共识,围绕理论思维、资料素材、定性或定量方法框架,阐明实证研究对四个方面法学问题的意义。程龙副教授围绕实证法学和人工智能法学在方法论与选题上的联系和差异,以二者的不可通约性为前提,论证了人工智能法学的正当性。三篇评论虽然主题各异,但都从方法和问题角度肯定了实证法学的意义,剖析了利用各种资料展开实证研究的价值,回顾和展望了实证法学现在及将来可以及可能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研究 实证法学 实证问题 法学方法 伪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Fenton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流化床实验
3
作者 郭蓉蓉 刘欣 +2 位作者 陈爽 白建军 张林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在(25±5)℃下,将β-FeOOH负载在SiO_(2)上得到β-FeOOH/SiO_(2),作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在流化床装置中探究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制,结合XRD、FT-IR表征手段探究β-FeOOH/SiO_(2)在流化床工艺中的适用性、循环利用... 在(25±5)℃下,将β-FeOOH负载在SiO_(2)上得到β-FeOOH/SiO_(2),作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在流化床装置中探究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制,结合XRD、FT-IR表征手段探究β-FeOOH/SiO_(2)在流化床工艺中的适用性、循环利用性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β-FeOOH/SiO_(2)添加量为5.00 g/L,H_(2)O_(2)添加量为0.031 L/L,反应83 min,对250 mg/L甲基橙染料废水的去除率可达100%,COD去除率为88.36%,TOC去除率为67.5%。β-FeOOH/SiO_(2)与流化床结合具有适用性较广、去除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FeOOH/SiO_(2) 流化床 甲基橙 FEN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和BP神经网络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多目标优化
4
作者 郭俊飞 卿德藩 +2 位作者 倪浪 白建军 向立平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提出了一种带扰流片的螺旋板式换热器结构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BP神经网络以及CFD正交试验,在给定的范围内寻找最佳的扰流片结构参数。设置16组正交仿真试验模型,并根据试验样本数据得到... 提出了一种带扰流片的螺旋板式换热器结构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BP神经网络以及CFD正交试验,在给定的范围内寻找最佳的扰流片结构参数。设置16组正交仿真试验模型,并根据试验样本数据得到扰流片结构参数和优化变量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以对流换热系数和压降为目标函数,使用NSGA-Ⅱ算法对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进行极值寻优,得出优化目标下的Pareto解集,最后采用TOPSIS评价方法得到扰流片结构多目标优化的最终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同多目标优化算法的预测值误差都在15%以内,对流换热系数h较传统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提高31.4%,说明该优化方法是可行的,为换热器结构优化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正交试验 换热器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ssland-type ecosystem stability in China diff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rought and wet events
5
作者 CAO Wenyu bai jianjun YU Lesh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615-631,共17页
Ecological stability is a core issue in ecological research and hold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humanity. The increased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drought and wet climate events resulting from climatechange pose a m... Ecological stability is a core issue in ecological research and hold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humanity. The increased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drought and wet climate events resulting from climatechange pose a major threat to global ecological stability. Variations in stability among different ecosystemshave been confirmed, but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tability within the sameterrestrial vegetation eco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event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intensities.China's grassland ecosystem includes most grassland types and is a good choice for studying this issue.This study used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12 (SPEI-12) to identify thedirections and intensit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limate events, and based on Normalized DifferenceVegetation Index (NDVI), calculated the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of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for 30consecutive years from 1990 to 2019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stability). Based on a traditional regression model, standardized methods were integrated to analyze theimpacts of the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drought and wet events on vegetation stability. The resultsshowed that meadow steppe exhibited the highest stability, while alpine steppe and desert steppe had thelowest overall stability. The stability of typical steppe, alpine meadow, temperate meadow was at anintermediate level.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the duration and intensity of climate events on vegetationecosystem stability for the same grassland type, the resilience of desert steppe during drought was mainlyaffected by the duration. In contrast, the impact of intensity was not significant. However, alpine steppewas mainly affected by intensity in wet environments, and dur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urconclusions can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future grassland ecosystem gover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sland ecosystem stability resistance RESILIENCE different climate types drought climate event wet climate ev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D的自适应无迹H_(∞)滤波定位算法研究
6
作者 伊鹏 柏建军 +2 位作者 时丙新 陈炳旭 沈秀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1733,共8页
针对移动机器人噪声模型不确定性导致定位算法鲁棒性弱、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自适应无迹H_(∞)滤波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无迹H_(∞)滤波融合多传感器数据估计移动机器人位姿,并通... 针对移动机器人噪声模型不确定性导致定位算法鲁棒性弱、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自适应无迹H_(∞)滤波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无迹H_(∞)滤波融合多传感器数据估计移动机器人位姿,并通过自适应调节滤波器参数γ,提高了移动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同时为了提高算法的鲁棒性,采用SVD分解代替常规Cholesky分解,避免了误差协方差矩阵在数值迭代过程中出现负定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扩展H_(∞)滤波和粒子滤波算法,基于SVD分解的自适应无迹H_(∞)滤波定位算法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定位 多传感器融合 自适应 无迹H_(∞)滤波 S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定犯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白建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共11页
引入犯罪学的分析框架,对自然犯与法定犯两组样本进行比较研究和实证检验,研究法定犯入刑正当性问题,结果发现,在是否偷窃犯罪、欺骗犯罪、定量构成方面,法定犯与自然犯之间未见显著差异,在是否暴力犯罪、私权犯罪、身份滥用方面... 引入犯罪学的分析框架,对自然犯与法定犯两组样本进行比较研究和实证检验,研究法定犯入刑正当性问题,结果发现,在是否偷窃犯罪、欺骗犯罪、定量构成方面,法定犯与自然犯之间未见显著差异,在是否暴力犯罪、私权犯罪、身份滥用方面,法定犯与自然犯之间的确差异显著。否认或夸大两者的差异,都没有事实依据。据此可以提出,法定犯是自然犯的衍生形式,并由此导出法定犯在立法上的正当性排除和司法上的出罪解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犯正当性 犯罪定义学 法定犯衍生理论 刑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研究中的实证发现——以刑事实证研究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白建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5,共14页
知识推进的形式之一是实证发现。法学研究中,实证发现包括“发现什么”和“怎么发现”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发现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距离、法学知识的相互印证、留得住的法学成果、法学通说的证否、法学理论的边界与局限。后者包括发现适合... 知识推进的形式之一是实证发现。法学研究中,实证发现包括“发现什么”和“怎么发现”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发现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距离、法学知识的相互印证、留得住的法学成果、法学通说的证否、法学理论的边界与局限。后者包括发现适合实证研究的问题、发现的工具理性、发现的程序理性、发现法律事实与法学理论的联系。实证发现蕴含着法学理论的创新,我国刑事法学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推动着对犯罪定义学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研究 经验研究 实证发现 犯罪定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BI射频功率源输出功率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钊 王明伟 +2 位作者 雷涛 白建军 葛锐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设计了一种改进型射频功率源输出功率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射频功率源使用中存在的输出功率稳定性与控制精度不足等问题,预期将应用于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负离子源中性束系统(Negative Ion ... 设计了一种改进型射频功率源输出功率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射频功率源使用中存在的输出功率稳定性与控制精度不足等问题,预期将应用于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负离子源中性束系统(Negative Ion Based Neutral Beam Injection System,NNBI)。采用ARM+CPLD双核设计的软、硬件分离控制结构,保障输出功率控制算法运行效率;采用数字化信号控制方法,实现输出功率的高精度控制;通过精确采样射频功率源实际输出功率和闭环功率控制方法设计,实现输出功率的高稳定性控制。对射频功率源样机进行输出功率控制系统模拟负载测试,结果表明:在额定输出功率为50 kW时,输出功率的控制精度高于0.1%、稳定性波动小于0.5%、人机交互软件功能完善。该方案预期可以搭配阻抗匹配网络满足CFETR NNBI射频功率源对输出功率控制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功率源 功率控制 双核控制 数字化控制 闭环控制
原文传递
CO2驱油下非金属管材耐蚀性能初步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贺三 向粟林 +6 位作者 夏兴宇 孙银娟 白建军 何俊璋 李斐然 杨曦 邱云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3期86-91,共6页
在CO2驱油环境中,采用碳钢的集输管网中刺漏、穿孔现象频发。使用增强塑料类的非金属管道代替部分金属管道,对减轻腐蚀、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腐蚀浸泡实验研究了高矿化度、高CO2含量下,柔性复合管、芳胺玻璃钢管的渗透性、... 在CO2驱油环境中,采用碳钢的集输管网中刺漏、穿孔现象频发。使用增强塑料类的非金属管道代替部分金属管道,对减轻腐蚀、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腐蚀浸泡实验研究了高矿化度、高CO2含量下,柔性复合管、芳胺玻璃钢管的渗透性、膨胀性、力学性能随浸泡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增加,2种非金属材料的渗透率、膨胀率增大,拉伸强度下降。其中芳胺玻璃钢管的渗透性大,膨胀率相对较小,拉伸强度高。柔性复合管的渗透率小,膨胀率相对较大,拉伸强度小。根据变化后的力学性能进行强度校核后,2种材料均能满足3 MPa的集输压力要求。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不同管线规格下的最大许用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 CO2驱油 非金属管材 拉伸强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刑事司法大样本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建军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1期85-94,共10页
法律规则的每一次适用,都是规则适用者将一定价值、预判、立场、偏好和局限等主体性因素,对象化到一定案件处理过程和结果的机会。司法大样本研究可以从刑事司法实践的集体经验中分离出集体理性和集体非理性。集体理性是法律没有明确规... 法律规则的每一次适用,都是规则适用者将一定价值、预判、立场、偏好和局限等主体性因素,对象化到一定案件处理过程和结果的机会。司法大样本研究可以从刑事司法实践的集体经验中分离出集体理性和集体非理性。集体理性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比较模糊的情形下,法律适用者群体审慎保守的普遍选择,是法的安定性、确定性和可预见性等价值的积极彰显。集体非理性是立法日趋完备的条件下,法秩序总体中某些局部的法律适用者更容易在一定法律适用过程和结果中显露出来的地方性、部门性、结构性集体武断。发现司法集体非理性,有助于宏观法律工作的导向指引,对诸如刑行关系、政府信息公开与犯罪控制的关系、主刑与附加刑的关系等结构性失调问题保持警醒,以提升法治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社会治理的资产质量。应当充分利用、挖掘司法大样本这座富矿,发挥其在法学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大样本 集体经验 集体理性 集体武断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金融在边远农牧区发展的成效、问题与路径探析——以青海省海北州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建俊 贾明 《西部金融》 2018年第10期76-79,共4页
本文立足于青海省海北州地理、经济环境和金融工作实际,以海北州开展的"四大普惠"实践为例,探讨在经济欠发达的农牧地区开展普惠金融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牧区 工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时序的陕西省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韩红珠 白建军 +1 位作者 张波 马高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31,共7页
遥感技术作为对大尺度陆表监测研究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研究中。其中,植被物候作为自然界规律性、周期性的事件,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采用Savitzky-Golay(S-G)滤波... 遥感技术作为对大尺度陆表监测研究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研究中。其中,植被物候作为自然界规律性、周期性的事件,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采用Savitzky-Golay(S-G)滤波方法对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进行时间序列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取陕西省2001—2016年间的植被物候期信息进行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的植被物候空间分布特征与其不同地形地貌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陕西省生长季开始的平均时间在每年的第120天,生长季结束的平均时间在第280天,生长季长度平均为160 d;(3)2001—2016年间陕西省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变化趋势为波动提前,变化率约为-0. 79 d/a(R2=0. 40,P <0. 01),生长季结束时间变化趋势表现为波动推迟,变化率约为0. 50 d/a(R2=0. 25,P <0. 05),生长季长度变化呈波动延长趋势,变化率约为1. 29 d/a(R2=0. 37,P <0. 05);(4)在不同的物候期,陕西省植被的物候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物候 时空变化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提取与优选的冬小麦面积提取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蕙宇 王征强 +1 位作者 白建军 韩红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9,共10页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冬小麦生长期9个关键时相的GF-1 WFV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多时相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与纹理特征,设置4组特征组合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特征重要性进行特征选择,得到最优的特征子集建立随机森林分类模型,...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冬小麦生长期9个关键时相的GF-1 WFV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多时相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与纹理特征,设置4组特征组合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特征重要性进行特征选择,得到最优的特征子集建立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对河南省许昌市地物类型进行分类并实现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结果表明:在没有进行特征选择的情况下,4种特征组合中,综合多种特征类型的D组分类精度最高,经过特征选择后,各组分类精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通过多种类型的特征变量综合与特征优选均可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不同特征类型以及不同时相的特征变量对分类的贡献率不同,贡献率由大到小为植被指数、光谱指数、纹理特征,冬小麦生长季的2月、3月、5月、6月比其他月份对分类精度的贡献率更高;河南省许昌市冬小麦面积为2258.7 km 2,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95.18%,Kappa系数为0.9255,其中冬小麦的制图精度与用户精度均达到9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冬小麦 GF-1 随机森林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份辣椒种质资源果形果色及其相关性状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白健君 郭咏梅 +2 位作者 段旭东 郭妮妮 王军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文研究现有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了解各性状间的关联,为其选育及栽培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41份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测记录,对其果形和果色进行了分类,并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 [目的]本文研究现有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了解各性状间的关联,为其选育及栽培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41份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测记录,对其果形和果色进行了分类,并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现有辣椒材料共有11种果形,包括扁灯笼形、短牛角形、短羊角形、短指形、短锥形、圆形、风铃椒、螺丝椒、线形、方灯笼形和长灯笼形,且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色变化丰富,根据其果色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将所有辣椒材料分为8类。通过对变异系数进行分析,发现41份辣椒种质资源的33个农艺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57.25%,叶面绒毛、果脐附属物、茎绒毛、果肩形状、单果重、下胚轴颜色、花冠颜色、花柱颜色、花梗着生状态、果面棱沟、果顶形状、外果皮厚薄、果纵径和果肉厚的变异系数较高,说明其具有良好的遗传变异性;(2)辣椒形态学性状间存在较高相关性,与果色和果形显著相关的性状多,此外辣椒品种与果形相关的性状之间、与颜色相关的性状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且辣椒材料的颜色性状和果形性状间也存在着相关性,其中与单果重显著相关的性状最多,达到13个;(3)聚类分析将41份辣椒种质资源的33个性状分为五个组群,有效区分了不同的辣椒材料。[结论]以上试验结果可为今后辣椒种质资源的分类、遗传特性的研究、各性状间内在联系的研究以及性状选择、利用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农艺性状 变异系数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辣椒果实花青素提取及果色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咏梅 段旭东 +1 位作者 白健君 王军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观赏辣椒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与测定方法,明确果色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以观赏辣椒为试材,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最大吸收波长扫描,确定了观赏辣椒中花青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利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对观赏辣椒中...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观赏辣椒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与测定方法,明确果色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以观赏辣椒为试材,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最大吸收波长扫描,确定了观赏辣椒中花青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利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对观赏辣椒中的花青素进行了提取条件的优化,确定了花青素测定方法—pH示差法的最佳pH、平衡时间和平衡温度,并进行回收试验和稳定性考察验证该提取与测定条件的准确性。利用所优化的提取测定条件,分析比较了不同果色、不同品种的观赏辣椒花青素含量,进一步验证了该优化体系,并筛选出富含花青素的观赏辣椒品种,明确了果色与花青素色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赏辣椒花青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以90%酸性甲醇(含1%HCl)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5 g·mL^-1,超声辅助提取40 min,花青素提取效果最佳;在利用pH示差法测定时,最佳pH为1.0和4.5,最佳平衡温度和时间为40℃平衡90 min;此外,观赏辣椒品种Q1、Q2、Q4-3、WU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且果实色差值L*、b*与花青素含量呈负的强相关。[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观赏辣椒果实中花青素的最优提取与测定方法,并分析得出花青素含量与色差值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为观赏辣椒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实践依据以及为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辣椒 果色 花青素 PH示差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对陆生生态敏感区影响的后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兴春 白建军 向刚 《水力发电》 CAS 2022年第4期4-8,13,共6页
以乌江水电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河流水电开发对其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实际影响程度的后评价研究。采用图形叠置法,判断乌江流域陆生生态敏感区与乌江干流各梯级水电站的位置关系。选取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余庆大乌江省级风景名... 以乌江水电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河流水电开发对其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实际影响程度的后评价研究。采用图形叠置法,判断乌江流域陆生生态敏感区与乌江干流各梯级水电站的位置关系。选取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余庆大乌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作为典型代表,分析其受乌江梯级水电站开发建设的影响程度,并以此说明乌江梯级水电开发对所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实际影响情况。分析认为,乌江梯级水电开发对其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不大,且电站水库形成的宽阔水面不仅有利于周边植物植被的生长发育,还增添了更多的景观景点,丰富了景区景观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干流 水电梯级开发 陆生生态敏感区 环境影响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drought indices for agriculture drought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4
18
作者 LIU Xianfeng ZHU Xiufang +2 位作者 PAN Yaozhong bai jianjun LI Shuangshu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The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and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 are used worldwide for drought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However,... The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and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 are used worldwide for drought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However,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performance for agricultural drought among these indices and among regions. Here, we performed statistical assessments to compare the strengths of different drought indices for agricultural drought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Small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the comparative performances of SPI and SPEI that were smaller at the long-term scale than those at the short-term sca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PI/SPEI and PDSI considerably increased from 1- to 12-month lags, and a slight decreasing trend was exhibited during 12- and 24-month lags, indicating a 12-month scale in the PDSI, whereas the SPI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SPEI at 1- to 24-month lags. Interesting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and it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oth suggested strong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I and the SPEI in areas of rapid climate warming. In addition, the yield-drought correlations tended to be higher for the SPI and SPEI than that for the PDSI at the station scale, whereas small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SPI and SPEI in the performance on agricultural systems. However,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drought conditions on the yields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were evident among various indices during the crop-growing season.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multi-indices in drought monitoring are needed in order to acquire robust concl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e drought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tandardize d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North China Pl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sonal Responses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Vegetation to Phenological Dynamics i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被引量:2
19
作者 HAN Hongzhu bai jianjun +4 位作者 MA Gao YAN Jianwu WANG Xiaohui TA Zhijie WANG Pengt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340-357,共18页
With global warming,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patterns of plant growth have occurred. The conditions in early spring and late autumn have changed the process of 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which are expected to have a ... With global warming,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patterns of plant growth have occurred. The conditions in early spring and late autumn have changed the process of 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which are expected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and affect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Currently, the season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NPP to phenological changes in dryland ecosystems are still not well defined. This article calibrated and analyzed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time series of Advanced Very-High-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 data from 1982 to 2015 i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vegetation phenology and NPP in the Loess Plateau under semihumid and semiarid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NPP response to vegetation phenology under the climate change wa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from the northern forest, there was distinct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dynamic change in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Loess Plateau: 1) an advance of 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SOS) and a delay of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EO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PP in spring and autumn, respectively, in the humid southeast;2) in the arid northwest, the NPP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 spring and autumn 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PHENOLOGY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Loess Plateau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红外检测的复合绝缘子劣化诊断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白建军 张宏嘉 +3 位作者 佘彦杰 刘方 高军委 叶晓壮 《电工技术》 2020年第9期132-134,共3页
为提高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机械强度检测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红外技术的检测方法。通过构建一套无人机机载红外云台检测系统,实现了绝缘子温度的准确、高效在线监测。以单回路单基直线杆塔为例,介绍了无人机巡检过程中的操作流程,... 为提高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机械强度检测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红外技术的检测方法。通过构建一套无人机机载红外云台检测系统,实现了绝缘子温度的准确、高效在线监测。以单回路单基直线杆塔为例,介绍了无人机巡检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并提出了数据采集完成后基于数据归集和红外智能分析的后期数据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红外检测 复合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