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Plant Ethanol Extracts Inhibiting IBV Prolifer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Zhen Liang Xiongyan +3 位作者 an hongliu Zhu Xiu Zhang Songbai Fang Shouguo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7年第4期216-218,共3页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lants on imCcctious bronchitis virus ( IBV ). [Method ] Certain amount of plant ethanol extract was mixed with the recom...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lants on imCcctious bronchitis virus ( IBV ). [Method ] Certain amount of plant ethanol extract was mixed with the recombinant virus IBV-3ab-luc inosculating luciferase gene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0 rain, and then added in H1299 cell culture system together. The activity of luciferase was detected after 24 h, to compare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lants on the virus. [ Result ] The logarithms of Gynura segetum leaf, Prunella vulgaris powder, Plantago asiatica leaf, Ophiopogon japonicus root, Lycium barba- rum fruit and Citrus reticulata were 4, 3,3,2,0 and 0, respectively. [ Conclusion] The ethanol extract from G. segetum leaf had the best inhibitory effect against IBV, followed by P. vulgaris powder, P. asiatica leaf, and O. japonicus root had relatively poor inhibition effect, whereas L. barbarum fruit and C. reticulata almost had no inhibition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INHIBITION IBV-3ab-luc Ethanol extract LUCIFERASE SCREE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菌中新减毒病毒RsHV4的特征研究
2
作者 王鹏 李笃花 +6 位作者 张绍辉 杨孟宁 安红柳 方守国 邓清超 郭灵芳 章松柏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寻找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中新的弱毒病毒,为玉米纹枯病提供新的生物防治资源。采用dsRNA技术从玉米纹枯病菌菌株ZYFG11中发现一种新的病毒RsHV4(Rhizoctonia solani hypovirus4),通过基因组克隆、系统发育分析、菌株生长特... 寻找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中新的弱毒病毒,为玉米纹枯病提供新的生物防治资源。采用dsRNA技术从玉米纹枯病菌菌株ZYFG11中发现一种新的病毒RsHV4(Rhizoctonia solani hypovirus4),通过基因组克隆、系统发育分析、菌株生长特性测定及致病性测定等试验,对新病毒RsHV4的分类地位、减毒活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RsHV4的基因组全长为18702 nt,编码一个含554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Polyprotein);系统发育分析显示,RsHV4与减毒病毒科(Hypoviridae)θ-减毒病毒属(Thetahypovirus)病毒聚为一支,其编码的蛋白质与该属的Sclerotium rolfsii hypovirus 1编码的蛋白质同源性最高,为59.46%;立枯丝核菌正常菌株JSJH6与含毒菌株ZYFG11的菌丝生长速度分别为0.50cm/d和0.41 cm/d,菌核大量形成的时间分别为培养5 d和7 d,培养10 d时50颗最大菌核的总质量分别为0.27 g和0.11 g,显示含毒菌株ZYFG11的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菌核形成时间延迟、菌核体积和质量变小;接种到玉米植株2周后,接种含毒菌株ZYFG11的玉米植株第2叶鞘病斑面积占30%、第3叶鞘病斑面积占10%,接种无毒菌株JSJH6的植株第2叶鞘和第3叶鞘病斑面积达100%,说明含毒菌株ZYFG11的致病力显著降低。综上,在玉米纹枯病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减毒病毒RsHV4,能够影响寄主真菌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力,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了潜在的病毒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真菌病毒 减毒病毒科 立枯丝核菌减毒病毒4 致病力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体外抗IBV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安红柳 梁雄燕 +1 位作者 王真 方守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79-181,184,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增殖的抑制效果,试验利用嵌合了荧光素酶的重组病毒IBV-3ab-luc与底物结合发出荧光的特性,定量检测了八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在H1299细胞中的抗病毒活性,并对其中抑制效果最好... 为了研究不同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增殖的抑制效果,试验利用嵌合了荧光素酶的重组病毒IBV-3ab-luc与底物结合发出荧光的特性,定量检测了八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在H1299细胞中的抗病毒活性,并对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中药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浓度药液对IBV增殖的抑制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皂荚乙醇提取物对IBV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好,在病毒感染前期、中期加入皂荚乙醇提取物,病毒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抑制效力分别为4和5,且最佳使用浓度分别为0. 2 g/m L和0. 1 g/m L;白芍乙醇提取物在病毒感染中期加入效果较好,抑制效力为4;其他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病毒均无明显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荧光素酶 IBV-3ab-luc 中草药乙醇提取物 抗病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七彩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与中草药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安红柳 梁雄燕 +1 位作者 蔡志超 方守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93-195,共3页
湖北省荆门市某特禽养殖场饲养的4周龄七彩山鸡雏鸡出现缩头闭目、啰音、轻微咳嗽、食欲不振、排水样白色粪便等症状,剖检可见肾脏肿大,气管有散在出血点。提取气管、肺脏、肾脏组织总RNA,用6个碱基长度的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并用针对... 湖北省荆门市某特禽养殖场饲养的4周龄七彩山鸡雏鸡出现缩头闭目、啰音、轻微咳嗽、食欲不振、排水样白色粪便等症状,剖检可见肾脏肿大,气管有散在出血点。提取气管、肺脏、肾脏组织总RNA,用6个碱基长度的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并用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基因和3'末端的非编码区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约1 200 bp和290 bp处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结合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诊断该雏鸡所患疾病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使用自配3种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与调理,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说明七彩山鸡雏鸡患有肾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3种自配的中药方剂均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彩山鸡 传染性支气管炎 肾脏 IBV 诊断 中草药
原文传递
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IBV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安红柳 王真 +2 位作者 梁雄燕 付雪娇 方守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6-168,共3页
为了确定4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简称提取物)对H1299细胞抗IBV的影响,试验用4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和表达荧光素酶的IBV-3ab-Luc病毒(简称病毒)对H1299细胞进行处理:1)加入中草药乙醇提取物24 h后加入病毒;2)同时加入提取物和病毒;3... 为了确定4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简称提取物)对H1299细胞抗IBV的影响,试验用4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和表达荧光素酶的IBV-3ab-Luc病毒(简称病毒)对H1299细胞进行处理:1)加入中草药乙醇提取物24 h后加入病毒;2)同时加入提取物和病毒;3)加入病毒1.5 h后再加入提取物。检测荧光值,并计算荧光素酶活力(N)值,测定提取物对H1299细胞产生抗IBV物质的效果、抑制IBV感染H1299细胞的效果及抵制IBV在H1299细胞内复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菖蒲、七叶一枝花和海风藤乙醇提取物能促进H1299细胞产生抗IBV感染的物质,而板蓝根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4种提取物均能抑制IBV感染细胞,其中板蓝根、海风藤的抑制效果最显著,N值分别为5.90和4.92;4种提取物均对IBV在细胞内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以石菖蒲的效果最好,海风藤的抑制效果最差,但N值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提取物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3ab-Lμc 抗病毒活性 H1299细胞
原文传递
高粱大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郑郧 姜军 +4 位作者 王鹏 张坤 伍维兰 安红柳 章松柏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0-96,共7页
高梁属禾本科高梁属,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优点,在现代农业生产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高粱大斑病是由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叶部病害,引起世界各地高粱产量的严重下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高梁属禾本科高梁属,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优点,在现代农业生产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高粱大斑病是由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叶部病害,引起世界各地高粱产量的严重下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从高梁大斑病的危害、致病菌的生理学特性、病症与传播、防治对策以及高粱大斑病菌真菌病毒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并重点论述了与之相关的寄主抗性基因筛选与低毒力真菌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更好地防治高粱大斑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大斑病 高粱大斑病菌 真菌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菌中一种维多利亚病毒的分离及其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聂三妹 成慧 +5 位作者 柯婧 安红柳 邓清超 方守国 王浩然 章松柏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1-880,共10页
从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中检测发现一种dsRNA(double-stranded RNA)病毒,暂命名为Bipolaris maydis victorivirus 2(BmV2)。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球状,直径为40 nm左右、无包膜;病毒基因组为单条dsRNA核酸分... 从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中检测发现一种dsRNA(double-stranded RNA)病毒,暂命名为Bipolaris maydis victorivirus 2(BmV2)。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球状,直径为40 nm左右、无包膜;病毒基因组为单条dsRNA核酸分子,长度为5222 bp,其基因组结构与其他维多利亚病毒相似,包含两个开放阅读框(ORFs)。序列BLASTx分析发现,BmV2的基因组核酸序列与Coniothyrium minitans RNA virus Illinois isolate(CmRV-IL)具有较高的同源性(78.15%),后者CmRV-IL是单分体病毒科(Totiviridae)维多利亚病毒属(Victorivirus)的暂定种,两者的外壳蛋白(CP)和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8.02%和89.87%,说明BmV2、CmRV-IL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分离物。基于BmV2和选择的单分体病毒的RdRp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mV2与单分体病毒科维多利亚病毒属中的病毒形成了一个单系进化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is maydis victorivirus 2 维多利亚病毒属 单分体病毒科 玉米小斑病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