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A和CD10及E-Cadherin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龚静青 曹端荣 +2 位作者 李晓鸣 邹桂华 柳玉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58-60,共3页
探讨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D10、E-钙黏蛋白(E-Caderin)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13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分为未伴浸润性... 探讨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D10、E-钙黏蛋白(E-Caderin)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13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分为未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对照组85例和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观察组45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MA、CD10、E-Cadherin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组EMA阴性8.89%、阳性为0、"内向外"阳性模式91.11%;CD10阴性55.56%、阳性33.33%、"内向外"阳性模式11.11%;E-Cadherin阳性68.89%、细胞与细胞接触面弱阳性及间质侧膜阴性31.11%、阴性为0;血管浸润95.56%;淋巴结转移93.33%。对照组EMA阴性为0、阳性100.00%、"内向外"阳性模式为0;CD10阴性94.12%、阳性5.88%、"内向外"阳性模式为0;E-Cad-herin阳性100.00%、细胞与细胞接触面弱阳性及间质侧膜阴性为0、阴性为0;血管浸润6.25%;淋巴结转移8.24%。两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结直肠腺癌患者EMA、CD10、E-Caderin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及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上皮细胞膜抗原 E-钙黏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in和CyclinD1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龚静青 曹端荣 +3 位作者 邹桂华 李晓鸣 柳玉红 邱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3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enin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分期的关系,进而探讨Menin蛋白和CyclinD1在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enin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分期的关系,进而探讨Menin蛋白和CyclinD1在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1例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Menin蛋白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然后研究其相关性。结果:Menin蛋白和CyclinD1在本研究乳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9.72%(14/71)和77.46%(55/71),两者表达存在负相关(r=-0.411,P<0.05)。Menin蛋白和CyclinD1表达与乳腺癌的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和肿块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Menin蛋白和CyclinD1在存在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癌组织中,前者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后者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Menin蛋白和CyclinD1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Menin蛋白的失活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CyclinD1基因的过度表达也与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MENIN 细胞周期素D1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曹端荣 龚静青 +2 位作者 金玲 牛静宜 牛玉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98例12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时间2014-07/2016-07;根据患者术后2mo复查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进行比较分为严重丢失...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98例12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时间2014-07/2016-07;根据患者术后2mo复查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进行比较分为严重丢失组52例67眼(角膜中央内皮细胞丢失率≥12.3%),一般丢失组46例53眼(角膜中央内皮细胞丢失率<12.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影响因素。结果:严重丢失组和一般丢失组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浅前房、角膜直径增大、注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的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时间、年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法,结果显示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增高、超声能量增加、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年龄增大是超声乳化术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严重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的主要因素为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增高、超声能量增加、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年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提取物对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龚静青 李菁 朱伟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9-742,共4页
目的:观察积雪草提取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并对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极性萃取分离得到积雪草粗提物,利用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积雪草各组份提取... 目的:观察积雪草提取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并对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极性萃取分离得到积雪草粗提物,利用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积雪草各组份提取物,通过观察各组份抑制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及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其活性成份。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此活性成份对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影响,并用Fluo-3/AM荧光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积雪草提取物对脾淋巴细胞内游离Ca^(2+)影响。结果:(1)获得进一步纯化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积雪草提取物D;(2)积雪草提取物D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著;(3)积雪草提取物D可降低脾淋巴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且呈量效关系;(4)积雪草提取物D能阻滞脾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_2/M期。结论:积雪草提取物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从而抑制脾淋巴细胞进入细胞分裂期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 增殖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和Sr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蕾 柳玉红 +4 位作者 邹桂华 龚静青 温寿青 邱立 汪春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Sr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FAK和Src在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利用Western blot以及qRT-PCR检测FAK和Src在甲状腺癌细...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Sr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FAK和Src在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利用Western blot以及qRT-PCR检测FAK和Src在甲状腺癌细胞株中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结果:FAK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年龄(P=0.000)、T分期(P=0.176)、N分期(P=0.000)、M分期(P=0.000)、临床分期(P=0.038)、局部复发(P=0.000)、淋巴结侵袭(P=0.014)以及与患者较低生存期(P<0.000 1)密切相关;Src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N分期(P=0.000)、M分期(P=0.002)、淋巴结侵袭(P=0.000)、包膜侵袭(P=0.029)以及患者的较低生存期(P<0.000 1)密切相关。并且高表达FAK与Src的细胞其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增高,而E-cadherin的表达降低。结论:FAK以及Src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EMT的方式促进其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FAK SRC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学参数 浸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陈蕾 邹桂华 +1 位作者 柳玉红 龚静青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2110-2111,共2页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5例NSCLC组织EGFR、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阳性表达率为48.8%(61/125),...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5例NSCLC组织EGFR、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阳性表达率为48.8%(61/125),VEGF阳性表达率为71.2%(89/125),EGFR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73,P<0.05)。结论 EGFR与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关系,可能在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形成过程 性表达 脏器组织 分化程度 正相关性 协同作用 肺癌发病 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慢性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曹端荣 龚静青 +1 位作者 金玲 罗治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81-168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慢性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将我院2015-01/2017-12确诊为慢性感染性角膜炎患者89例89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13~32岁组35例35眼、33~52岁组28例28眼、53~73岁组26例26眼,对其不同年龄段的...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慢性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将我院2015-01/2017-12确诊为慢性感染性角膜炎患者89例89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13~32岁组35例35眼、33~52岁组28例28眼、53~73岁组26例26眼,对其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病因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三组患者在病因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三组患者在微生物组成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8,P=1.000)。三组患者真菌感染导致的慢性感染性角膜炎发生率相较于其他致病微生物均较高;所有患者中,细菌感染培养阳性患者26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0%、绿脓杆菌15%、唾液链球菌12%、肺炎链球菌8%、大肠埃希菌8%和淋病双球菌8%,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阳性培养结果中常见的细菌菌株;在真菌菌种感染患者中24例为培养阳性,其中镰孢菌属46%、曲霉菌属17%、交链孢属21%、菌丝体(无孢菌)4%、青霉菌属4%和弯孢菌属8%,所有阳性患者中以镰孢菌属和交链孢属两种菌种较高。结论:感染性角膜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原因没有显著差异,在病原学分布上主要以真菌感染为主,病原学特征上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真菌以镰孢菌属为主,应加强对感染性角膜炎的早期预防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感染性角膜炎 病因 病原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预后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曹端荣 龚静青 +1 位作者 金玲 邓铤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CS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MI)、文化水平、病程以及FFA检查结果(渗漏类型、面积和分布... 目的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CS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MI)、文化水平、病程以及FFA检查结果(渗漏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规律治疗6个月复查视力和FFA,统计患者预后及病情转归。分析CS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与FFA诊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各因素中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可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7.61、15.77、20.46和14.72,P均<0.05);而性别、BMI、病眼数量和分布、文化水平不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02、2.89和1.27,P均>0.05)。对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墨渍样、多病灶渗漏类型,渗漏面积>1/3 PD,渗漏位置靠近黄斑区域是CS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影响CSC预后的危险因素中,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与预后不良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而年龄与预后不良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CSC患者预后,FFA诊断类型与CSC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渗漏类型、面积和位置与CSC预后不良呈线性相关关系,在临床上可作为预测CSC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预后不良 相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穿刺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邱立 柳玉红 +1 位作者 龚静青 汪春福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细针穿刺细胞学上的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112例已术后组织学确诊的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的病例,分析细胞学特征及诊断结果。结果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 目的探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细针穿刺细胞学上的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112例已术后组织学确诊的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的病例,分析细胞学特征及诊断结果。结果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穿刺细胞学诊断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4.6%及96.6%。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较在细胞学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掌握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细针穿刺细胞学上的形态特征以及作出恰当的诊断对临床后续处理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柳玉红 刘芳 +3 位作者 邱立 龚静青 温寿青 邹桂华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6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例肿瘤细胞镜下形态多样,其中上皮细胞型3例,梭形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6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例肿瘤细胞镜下形态多样,其中上皮细胞型3例,梭形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组织病理学特点:肿瘤由上皮样、梭形、卵圆形、多角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瘤细胞核仁大而清楚、嗜酸性,胞浆内或者细胞间可见或多或少的黑色素;肿瘤血窦丰富。6例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LCA、CK、EMA、Myogenin、CD99、NSE和Syn皆呈阴性表达或者局灶弱阳性表达,Vimentin、S-100和HMB45均呈阳性表达;5例肿瘤细胞MelanA呈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平均约50%。结论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镜下形态多样,病理确诊需要综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多项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并需与多种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黑色素瘤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异位胰腺伴发导管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立 柳玉红 +1 位作者 龚静青 李晓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伴发导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根据1例胃异位胰腺伴发导管腺癌的病例,搜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理切片做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复习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T及胃...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伴发导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根据1例胃异位胰腺伴发导管腺癌的病例,搜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理切片做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复习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T及胃镜显示在胃窦幽门黏膜下有一不规则形肿块。镜检:可见两种不同的区域:异位区,黏膜下可见胰腺腺泡及导管;癌变区,可见幽门胃壁显著增厚,管状囊状的导管腺体呈腺肌瘤样在平滑肌内穿插生长,导管上皮增生并有异型性。还可以观察到神经侵犯现象和胃周淋巴结转移灶。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显示:CK7、CK19、CEA、CA199(+),CK20(-)。结论对胃异位胰腺伴发导管腺癌的准确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以及免疫组化表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立 柳玉红 +3 位作者 温寿青 汪春福 陈蕾 龚静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4期161-163,81,共4页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特点。方法分析6例儿童LCH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同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CH的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23 d,最大13岁。组...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特点。方法分析6例儿童LCH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同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CH的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23 d,最大13岁。组织学改变:受累器官内朗格汉斯细胞弥漫增生,细胞中等偏大,核呈卵圆形、肾形,可见核折叠。免疫组化:朗格汉斯细胞S-100、CD68和CD1α(+),LCA、CK、CD3、CD5、CD20(-)。结论 LCH临床表现复杂,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该病患儿预后差别较大,取决于发病年龄、受累器官多少、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理分析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端荣 龚静青 +1 位作者 金玲 王乙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1期151-152,共2页
目的研究瘦素(L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翼状胬肉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9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 目的研究瘦素(L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翼状胬肉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9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3例。收集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进行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VEGF、Lp、瘦素受体(LpR)染色,观察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HE染色的不同及VEGF、Lp和LpR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相比,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组织切片上皮细胞数目增多,且成熟度增加,排列更加杂乱;上皮组织出现更严重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基底细胞边界更加模糊,且间质中新生血管数目显著增加。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相比,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上皮层和基质层Lp、VEGF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Lp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Lp和VEGF含量显著增加,但LpR的表达无显著变化,表明Lp和VEGF与翼状胬肉复发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翼状胬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9和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邱立 柳玉红 +1 位作者 龚静青 汪春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粘附因子CD29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98例,腺病52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9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CD29和EGFR在腺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目的:探讨粘附因子CD29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98例,腺病52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9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CD29和EGFR在腺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52)和3.8%(2/52),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69/98)和62.2%(61/98),在同一病种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癌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原位癌(P<0.05),高级别癌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低级别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P<0.05)。结论:CD29和EGFR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分化及转移有相关性,而且两者表达均呈正相关,因此检测乳腺癌的CD29和EGFR对治疗及预后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粘附因子CD2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调节乳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裂的方向
15
作者 龚静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96-2196,共1页
关键词 乳腺干细胞 有丝分裂 自我更新 P53 调节 单个细胞 终末细胞 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增强感染HSV-1的巨噬细胞通过MHC I类分子提呈内源性病毒抗原
16
作者 龚静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80-1580,共1页
关键词 MHCI类分子 抗原提呈 HSV-1 自噬作用 病毒抗原 巨噬细胞 内源性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型P53通过提高整合素的再循环促进肿瘤的侵袭
17
作者 龚静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3-423,共1页
关键词 机械球磨 纳米晶 赤铁矿 生产 展望 作者 铁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于毛囊脊的多能性成体干细胞与DNA的损伤修复
18
作者 龚静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07-1707,共1页
稳定和精确的基因信息是生物体在阻止肿瘤形成和延缓衰老的过程确保细胞自身功能的关键。由于外环境的作用会导致DNA损伤,进而修改基因信息,使突变与不同的疾病相联系。成体干细胞位于组织内且自我更新时间长,因此容易累积有害突变,至... 稳定和精确的基因信息是生物体在阻止肿瘤形成和延缓衰老的过程确保细胞自身功能的关键。由于外环境的作用会导致DNA损伤,进而修改基因信息,使突变与不同的疾病相联系。成体干细胞位于组织内且自我更新时间长,因此容易累积有害突变,至今对成体干细胞如何感知DNA损伤并作何种反应仍不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脊 多能性成体干细胞 DNA 损伤修复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1例
19
作者 赵双全 龚静青 成官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129-1130,共2页
患者男,35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涕中少量带血,伴交替性鼻塞,无鼻痒及嗅觉减退等不适。查体:右侧中鼻道可见新生物,触之易出血,各鼻窦体表投影区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正常。CT平扫显示右侧中上鼻道软组织肿物,右侧中鼻甲骨质破坏... 患者男,35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涕中少量带血,伴交替性鼻塞,无鼻痒及嗅觉减退等不适。查体:右侧中鼻道可见新生物,触之易出血,各鼻窦体表投影区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正常。CT平扫显示右侧中上鼻道软组织肿物,右侧中鼻甲骨质破坏,病灶前达筛窦,后上方位于蝶筛隐窝顶部,颅底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图1,2)。MRI平扫及增强显示右侧中上鼻道及筛窦肿物,大小约1.3 cm×3.2 cm×3.0 cm,信号不均匀,病灶前部分呈T_(1)WI稍高、T_(2)WI等稍高信号,后部分呈T_(1)WI稍低、T_(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右侧中鼻甲骨质破坏,颅底结构完整(图3,4)。影像诊断:右侧中上鼻道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肉瘤 双表型 病理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癌前病变组织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龚静青 曹端荣 +2 位作者 李晓鸣 柳玉红 邱立 《中国病案》 2019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癌前病变组织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某院病理科存档全部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98例,子宫内膜...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癌前病变组织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某院病理科存档全部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9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患者44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42例;同时随机抽取正常增生周期宫内膜患者42例的病理资料为对象,总例数226例,对比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NA MMR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MMR蛋白失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其中MSH6失表达率(阴性11例,阳性87例)与其余3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MS2(阴性14例,阳性84例)、MSH2(阴性28例,阳性70例)、MLH1(阴性32例,阳性66例)失表达与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L、MSS和MSI-H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性增生、复杂及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织中的表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MR中的4种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族别、肿瘤分期和分化、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MSI-H表型更易发生在基层浸润≥1/2的患者中。结论 MSI-H表型仅跟肿瘤基层浸润状态有关,与患者年龄、族别、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无明显相关性。MMR蛋白的失表达情况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分子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癌前病变 修复蛋白 微卫星不稳定性 增生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