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氮冷冻建立犬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龚跃昆 彭吾训 +2 位作者 李世和 王鑫 李晓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建立犬双侧股骨头骨缺血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术后定期拍X线片,并取股骨头行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d组织切片见股骨头坏死,术后3、...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建立犬双侧股骨头骨缺血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术后定期拍X线片,并取股骨头行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d组织切片见股骨头坏死,术后3、6周见股骨头骨坏死和骨修复同时存在,术后12周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见股骨头骨缺损仍然明显。[结论]液氮冷冻建立的犬股骨头缺血坏死可作为模拟临床手术刮除死骨、植骨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冷冻 股骨头缺血坏死 动物模型 骨移植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对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再血管化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龚跃昆 彭吾训 +2 位作者 李世和 王鑫 李晓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22-1024,1031,共4页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植入股骨头坏死(FHN)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bFGF对FHN的再血管化作用。方法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FHN缺损坏死模型,以该种材料充填...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植入股骨头坏死(FHN)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bFGF对FHN的再血管化作用。方法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FHN缺损坏死模型,以该种材料充填骨腔。术后行股骨头组织学大体观察、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并进行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组织学大体观察,3周时大量新生组织长入移植物内;6周时大量新生骨小梁长入;12周时骨小梁已布满充填区。血管计数,术后3周移植孔隙内大量血管增生;6周、12周时血管数量进一步增加。血管面积,术后3周血管截面积占视野的18.27%;6周、12周时血管截面积进一步加大。结论AAC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适宜新生血管长入。吸附有bFGF及BMP的AACB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的骨修复能力。这一疗法有望成为FHN治疗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再血管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CB/BMP/bFGF复合物修复犬股骨头中再血管化与新骨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龚跃昆 彭吾训 +2 位作者 李彪 刘劲松 李世和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植入股骨头坏死(FHN)病灶清除区骨缺损后的修复过程,评价bFGF对FHN的再血管化作用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方法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FHN模型,以AAC...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植入股骨头坏死(FHN)病灶清除区骨缺损后的修复过程,评价bFGF对FHN的再血管化作用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方法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FHN模型,以AACB/BMP/bFGF作为材料充填骨缺损处。术后行组织学大体和光镜观察,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血管染色,进行血管计数和新生骨面积图像分析,并分析再血管化作用与新骨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免疫组化血管计数:术后第3周移植孔隙内大量血管增生;第6、12周时血管数量进一步增加。②组织切片光镜观察:术后第3周移植物周围间充质细胞大量增生,新骨开始形成;第12周充填区广布成熟骨小梁。术后第3周新骨面积占视野的7.73%;第6、12周时新骨面积进一步加大。③血管形成与新骨形成的关系:术后所有时间点血管数与新骨形成面积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ACB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适宜新生血管长入。吸附有bFGF及BMP的AACB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能力,bFGF促进再血管化的同时,加速新骨形成。这一疗法有望成为FHN治疗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再血管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龚跃昆 彭吾训 李世和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是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基础 .就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作一综述 .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动物模型 病因 病理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龚跃昆 刘劲松 +1 位作者 李彪 李世和 《临床骨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35-137,T001,共4页
目的 报道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诊疗经验。方法 总结分析 2例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 2例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2例患者年龄均在 6 0岁以上 ,表现为疼痛髋关节的股骨头及髋臼在 6~ 7个月内出现快速... 目的 报道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诊疗经验。方法 总结分析 2例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 2例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2例患者年龄均在 6 0岁以上 ,表现为疼痛髋关节的股骨头及髋臼在 6~ 7个月内出现快速而严重的破坏。临床、实验室、病理学检查均未能找到确切病因。术后患者疼痛均消除 ,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随访 4个月 ,Harri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 2 8分和 34分增加至术后的 91分和 96分。结论 骨科医生应对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有所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PDPB促进兔股骨头缺损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龚跃昆 李晓辉 +2 位作者 李世和 李彦林 杨浩 《云南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 模拟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开窗法的手术过程制备兔股骨头缺损 ,并植入bFGF/PDPB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部分脱蛋白骨 ) ,以探讨bFGF对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 2 4只 ,切开关节囊 ,在头颈交界... 目的 模拟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开窗法的手术过程制备兔股骨头缺损 ,并植入bFGF/PDPB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部分脱蛋白骨 ) ,以探讨bFGF对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 2 4只 ,切开关节囊 ,在头颈交界处开窗 ,建立缺损模型。 48侧股骨头随机分为 3组 ;A组植入bFGF/PDPB ;B组植入PDPB ;C组为空白对照。术后 2周、 4周、 8周处死动物 ,制备墨汁灌注标本 ,样本行病理学观察 ,图像分析。结果 病理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表明 :A组在术后 2周、 4周和 8周股骨头缺损区修复组织血管生成明显优于B组 ,A ,B两组优于C组。结论 bFGF具有促进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部分脱蛋白骨 PDPB 股骨头缺损 再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部分脱蛋白骨对兔股骨头缺损再血管化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龚跃昆 彭吾训 +3 位作者 李晓辉 李世和 李彦林 杨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2期137-139,i0004,共4页
背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是骨科领域的一大难题。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有效的血管生成因子,推测其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面可能具有一定潜能。目的:模拟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开窗法的手术过程制备兔股... 背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是骨科领域的一大难题。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有效的血管生成因子,推测其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面可能具有一定潜能。目的:模拟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开窗法的手术过程制备兔股骨头缺损,并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部分脱蛋白骨,以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2-07/2003-07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成年雄性健康新西兰白兔27只,体质量2.2~2.8kg。随机分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复合骨组,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方法:①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复合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ng/mm3载体。②股骨头缺损模型的建立及修复:取兔27只,在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建立骨缺损模型。复合骨组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部分脱蛋白骨组植入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植入物。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2,4,8周各时相点麻醉状态下进行墨汁灌注并处死,取材。主要观察指标:①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学检查及血管计数。②微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7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学检查及血管计数:术后8周,复合骨组:移植材料被骨组织所取代,骨髓腔形成,其中有丰富的髓内血管存在;脱蛋白骨组:移植材料亦被骨样组织包裹,且大部分部分吸收;空白对照组:股骨头的缺损区被纤维组织填充,在缺损区周边的结缔组织中可见新生骨样组织和散在软骨细胞岛,血管数量较少。2周微血管计数复合骨组均显著高于部分脱蛋白骨组和空白对照组[(31.833±7.914)比(22.917±2.079)和(11.250±4.220)(血管数量/视野),P<0.01,P<0.05];4周和8周微血管计数复合骨组和脱蛋白骨组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②微血管面积图像分析:20μm厚的透明标本光镜下观察见:术后2,4,8周,复合骨组修复区血管丰富并吻合成网,部分脱蛋白骨组血管丰富吻合成网,空白组血管散在。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其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具备一定的潜能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股骨头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龚跃昆 彭吾训 李世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4期263-264,共2页
关键词 保留股骨头 成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植入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中的诱导成骨能力
9
作者 龚跃昆 彭吾训 +2 位作者 李彪 刘劲松 李世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78-79,i0002,共3页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昆明医学院动物... 目的:观察吸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区后的病理变化过程,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以探索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为健康成年杂种犬30只60侧股骨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植入复合物组。每组20侧股骨头。建立液氮冷冻诱导性犬股骨头坏死缺损坏死模型,用温盐水复温后,空白对照组不充填植入物,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充填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植入复合物组植入吸附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2.5m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00IU。术后3,6,12周分批处死。动物处死后,解剖双侧股骨头以体积分数为0.1的甲醛固定。摄X射线片,行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30只犬共60侧股骨头均纳入结果分析。①空白对照组3,6周时缺损清晰可见,缺损被纤维组织部分充填,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12周时缺损仍然存在,缺损区仍为结缔组织充填,缺损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清晰。②植入异体脱抗原松质骨组,3周时纤维组织长入移植物孔隙内,间充质细胞少;6周时移植物吸收不全,表面有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物完全吸收,可见新生的稀疏骨组织。③植入复合物组3周时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生长活跃,出现多量的间充质细胞,新骨开始形成,移植区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6周时移植区与宿主骨分界模糊,移植物完全吸收,大量新生骨小梁和新骨形成;12周时移植区与宿主骨密度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新骨改建接近正常松质骨。结论:异体脱抗原松质骨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适宜新组织长入。吸附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体脱抗原松质骨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地骨修复能力,有望成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形态发生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突旁节段性开窗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10
作者 龚跃昆 李世和 +1 位作者 黄河 何飞 《颈腰痛杂志》 1999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为使脊柱后部结构得到较大程度保留,又达到减压目的,作者用关节突旁节段性开窗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方法:于确定的狭窄节段一侧或二侧,切除关节突的内侧半,肥厚的黄韧带及邻近部分椎板。清除所有导致神经受压的因素。... 目的:为使脊柱后部结构得到较大程度保留,又达到减压目的,作者用关节突旁节段性开窗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方法:于确定的狭窄节段一侧或二侧,切除关节突的内侧半,肥厚的黄韧带及邻近部分椎板。清除所有导致神经受压的因素。但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大部分关节突及椎板。结果:23例获得6月至6年9个月随访(平均2年3个月)。手术优良率达913%。无一例加重和发生椎体滑脱。结论:对于治疗以侧隐窝狭窄为主的病例,采用关节突旁节段性开窗是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椎管狭窄症 关节突旁节段性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内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体会
11
作者 龚跃昆 朱晓松 +1 位作者 李彪 李世和 《云南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AO内固定技术 临床应用 骨折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关节疾患所致腰腿痛误诊原因分析
12
作者 龚跃昆 李世和 唐景清 《云南医药》 CAS 199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骶髂关节疾患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其广泛的神经支配及复杂的毗邻关系决定了该处疾患较少地表现为单纯的局部体征,从而给定位诊断带来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4例表现为腰腿痛的骶髂关节疾患误诊病例分析,探... 骶髂关节疾患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其广泛的神经支配及复杂的毗邻关系决定了该处疾患较少地表现为单纯的局部体征,从而给定位诊断带来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4例表现为腰腿痛的骶髂关节疾患误诊病例分析,探讨由于该处疾患所致腰腿痛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并提出尽早诊断骶髂关节疾患的一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腰腿痛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骶髂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
13
作者 龚跃昆 李世和 《云南医药》 CAS 1998年第3期233-233,共1页
7例骶髂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龚跃昆李世和骶髂关节化脓性感染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症状多样,较少地表现为单纯的局部体征,常误诊或延迟诊断。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早期... 7例骶髂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龚跃昆李世和骶髂关节化脓性感染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症状多样,较少地表现为单纯的局部体征,常误诊或延迟诊断。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临床资料近5年来我院共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感染 化脓性感染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关节旁节段性开窗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14
作者 龚跃昆 李世和 +1 位作者 黄河 何飞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70-70,共1页
目的:为使脊柱后部结构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又达到较好的减压目的,作者设计采用了后关节旁节段性开窗治疗以侧隐窝狭窄为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方法:在术前准确诊断、定位的基础上,采用小切口,于狭窄节段一侧或二侧,... 目的:为使脊柱后部结构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又达到较好的减压目的,作者设计采用了后关节旁节段性开窗治疗以侧隐窝狭窄为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方法:在术前准确诊断、定位的基础上,采用小切口,于狭窄节段一侧或二侧,切除关节实的内侧半、肥厚的黄韧带及邻近部分推板。在此基础上清除所有导致神经受压的因素。但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大部份关节突及推板。结果:23例获得随访,6个月一6年9个月。13例完全恢复正常,8例明显好转,2例好转,无1例加重和发生椎体滑脱。结论:根据目前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理改变的认识,对于治疗以侧隐窝狭窄为主的病例,采用后关节旁节段性开窗是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退行性 后关节 节段性 侧隐窝狭窄 昆明医学院 狭窄症 脊柱后部结构 小切口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下端骨肿瘤瘤段切除后的重建
15
作者 龚跃昆 曾才铭 王宏邦 《伤残医学杂志》 1993年第2期16-17,共2页
股骨下端是骨肿瘤的好发部位,对于进行性破坏的良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早期,目前多采用大段骨切除,以期达到既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又保留肢体,恢复一定功能的目的。但瘤体切除后,如何修复和重建所遗留的骨缺损,仍存在... 股骨下端是骨肿瘤的好发部位,对于进行性破坏的良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早期,目前多采用大段骨切除,以期达到既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又保留肢体,恢复一定功能的目的。但瘤体切除后,如何修复和重建所遗留的骨缺损,仍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常采用瘤段切除后膝关节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方法。传统的方法是股骨远端作瘤段切除后,将胫骨劈下一半移向缺损处作滑动融台,同时用铜板或石膏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后 股骨下端骨 重建 肿瘤瘤 低度恶性肿瘤 植骨融合术 好发部位 良性肿瘤 减少复发 保留肢体 手术方法 股骨远端 石膏固定 骨肿瘤 进行性 骨切除 骨缺损 膝关节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气囊止血带与高凝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33
16
作者 周卫 刘东海 +2 位作者 马国涛 龚跃昆 刘劲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41-1544,共4页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气囊止血带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可导致高凝状态甚至深静脉血栓。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止血带与高凝状态关系。方法:39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带组(n=20),非止血带...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气囊止血带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可导致高凝状态甚至深静脉血栓。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止血带与高凝状态关系。方法:39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带组(n=20),非止血带组(n=19)。两组于术前、止血带组止血带放气后5min及非止血带组术后均测定血液流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抗凝血酶-Ⅲ。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TK、抗凝血酶-Ⅲ术后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止血带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较非止血带组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TK、抗凝血酶-Ⅲ较非止血带组明显降低(P<0.05)。结果提示,全膝关节置换的创伤和止血带的使用均可导致高凝状态,但止血带可加重高凝状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止血带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高凝状态 血流动力学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彪 龚跃昆 +2 位作者 张磊 刘劲松 李世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648,共3页
目的总结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6年1月,对24例2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男7例,女17例;年龄26~63岁,平均49.6岁。单侧21例,双侧3例。主要症状... 目的总结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6年1月,对24例2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男7例,女17例;年龄26~63岁,平均49.6岁。单侧21例,双侧3例。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及跛行。Crowe分型:Ⅰ型15例16髋,Ⅱ型4例4髋,Ⅲ型3例4髋,Ⅳ型2例3髋。术前除3例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外,余患者下肢不等长2~7 cm。结果24例患者无术后感染、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9个月~6.5年,平均3.2年。18例髋部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3例术后跛行,经积极臀中肌锻炼后逐渐消失;3例末次随访时仍有轻度跛行,但较术前明显减轻。3例术后双下肢不等长>1 cm,其余均≤1 cm。2例下肢延长4~5 cm。所有患者均无坐骨神经牵拉伤情况。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5±7.2)分提高至(84.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真臼位置加深髋臼,选用小号人工臼体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 全髋关节置换术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坤 龚跃昆 +1 位作者 李彪 敖小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63-1866,共4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与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与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2-01/2010-10及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http://www.cnki.net/index.htm)2000-01/2010-10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内容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femur head necrosis,mesenchymalstem cell,cell culture,therapy,overview",中文关键词为"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治疗,综述",排除陈旧性、重复性文献,保留30篇文献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的成骨及成血管作用,直接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病灶部位,达到治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目的,是目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今后应进一步分析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坏死股骨头内增殖分化的潜能及影响因素、新生血管再狭窄的预防、骨缺损修复的时间,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至体内后影响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因素,如局部感染、全身免疫情况等,介入治疗时干细胞是否会随着血流的冲击而流至其他部位,这些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股骨头坏死 干细胞移植 细胞培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骨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争议与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毕鑫 李多玉 +2 位作者 杨毅 龚跃昆 李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57-1962,共6页
背景:临床上采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工骨组织材料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取得了一定进展。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及运用其复合不同人工骨组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3至2013年PubMed... 背景:临床上采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工骨组织材料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取得了一定进展。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及运用其复合不同人工骨组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3至2013年PubMed数据库、FMJS数据库,2005至2013年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及CBM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分别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artificial bone,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工骨,股骨头坏死"。结果与结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复合天然人工骨、珊瑚人工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钙-磷生物陶瓷人工骨及硫酸钙人工骨等治疗股骨头坏死,可降低坏死股骨头内压力,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修复并改善股骨头血供,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等,最终起到延缓甚至避免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个体差异、取材部位、体外培养技术等不同,种子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性;目前人工骨组织材料还处于探索研发阶段,运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人工骨组织材料治疗股骨头坏死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其远期疗效缺乏随访观察统计,并且适应证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标准、手术认知度等缺乏统一量化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人工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股骨头坏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增强兔股骨头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晓辉 龚跃昆 +4 位作者 宋跃明 李世和 李彦林 杨浩 徐晓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复合部分脱蛋白骨(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对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 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 2 4只 4 8髋 ,随机分为3组 (n=16 ) ,切开关节...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复合部分脱蛋白骨(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对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 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 2 4只 4 8髋 ,随机分为3组 (n=16 ) ,切开关节囊 ,在头颈交界处开窗 ,制备骨缺损模型。 A组植入 b FGF/ PDPB,B组植入 PDPB,C组为空白对照 ,于术后 2、4和 8周分别处死动物 ,制备血管墨汁灌注标本 ,样本行 X线、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 结果 组织学观察 A组于术后 8周股骨头骨缺损完全修复 ,B组 8周时修复区移植材料未被完全爬行替代 ,C组仍有缺损残存。墨汁灌注显示 ,术后 2周时 A组修复区新生血管丰富 ,8周时与 B组无明显差异 ,C组各时相点血管稀少。术后 8周 X线片评价 ,A组 3侧优 ,2侧良 ,1侧可 ,优良率 80 % ;B组 1侧优 ,2侧良 ,2侧可 ,1侧差 ,优良率 5 0 % ;C组 1侧可 ,5侧差。术后 8周修复组织骨小梁体积分数 A组优于 B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A和 B组都优于 C组 (P<0 .0 5 )。 结论 b FGF与 PDPB复合有效促进了兔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部分脱蛋白骨 股骨头坏死 骨缺损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