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龚森森 吴嘉伟 +4 位作者 柴毅 罗静波 谭凤霞 杨德国 何勇凤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8,共10页
2015年4月(春)、7月(夏)、11月(秋)以及2016年1月(冬),依据《水域生态系统观测规范》,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及冗余分析调查了长江和汉江之间的湖北长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 2015年4月(春)、7月(夏)、11月(秋)以及2016年1月(冬),依据《水域生态系统观测规范》,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及冗余分析调查了长江和汉江之间的湖北长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1种,其中轮虫29种、原生动物15种、枝角类11种、桡足类6种,各季节种类数分布为夏(43种)>春(37种)>秋(20种)>冬(19种);共鉴定出12种优势种,包括8种轮虫和4种原生动物,其中针簇多肢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为4季共有优势种。浮游动物4季平均丰度为3249个/L,平均生物量为10.16 mg/L,其中夏季丰度和生物量均为最高,海子湖区高于其他湖区(除秋季生物量外),相邻季节物种平均更替率最高可达81.01%(桡足类)。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长湖浮游动物季节性差异特征明显,聚类分析将不同优势类群按其相似性程度聚类并划分成4个簇。优势种冗余分析排序结果表明,夏季总氮、总磷与各优势种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除受到水温、溶解氧、pH的限制以外,各优势种还受悬浮物、总氮和总磷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与2012年研究结果相比较,长湖整体仍处于中度—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且变化趋势为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优势种 丰度 生物量 聚类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长湖夏、秋季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15
2
作者 龚森森 李学梅 +4 位作者 吴嘉伟 柴毅 杨德国 谭凤霞 朱挺兵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7-717,共11页
为了解长湖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于2017年7月(夏)及10月(秋)对长湖进行2次采样调查,并结合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浮游生物功能群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 为了解长湖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于2017年7月(夏)及10月(秋)对长湖进行2次采样调查,并结合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浮游生物功能群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9属,共95种,划分为25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平均密度为5.12×10^(6) ind./L,平均生物量为1.663 mg/L;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41属,共59种,划分为8个浮游动物功能群,平均密度为3.76×10^(3) ind./L,平均生物量为2.803 mg/L。从功能群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来看,夏季显著高于秋季(P<0.01),其中夏季H1站位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密度最高,秋季Y4站位的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较高,且存在功能群A、LCF向E和K的演替趋势。从优势功能群种类来看,B、D、J、L_(0)、MP、P、T_(C)、PF、RF及SCF是夏、秋两季的共有优势功能群,其中L_(0)、T_(C)、RF及PF是绝对优势功能群。综合各功能群的主要代表种构成及其适应的生境特征表明,长湖鱼类对浮游生物的摄食压力较大且水质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TN、TP及DO为影响长湖浮游生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水温及pH也与多数功能群呈明显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功能群B、D、J、L_(0)、Y及浮游动物PF、RF、SCF等彼此间多数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竞争及捕食等生物活动对功能群特征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长湖 功能群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武昌湖丰、枯水期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学梅 孟子豪 +4 位作者 胡飞飞 刘璐 龚森森 朱永久 杨德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0,共8页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是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湖泊合理开展增殖渔业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19年8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对安徽武昌湖不同样点进行水样采集,测定叶绿素a浓度(Chl-a)、水质理化参数。通过垂向归纳模型(VGPM)估...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是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湖泊合理开展增殖渔业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19年8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对安徽武昌湖不同样点进行水样采集,测定叶绿素a浓度(Chl-a)、水质理化参数。通过垂向归纳模型(VGPM)估算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武昌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丰水期初级生产力均值为(523.56±388.48)mg C/(m2·d),显著高于枯水期均值(53.37±28.05)mg C/(m2·d)。在空间分布上,丰水期大部分湖区生产力水平处于平均值附近,而枯水期生产力分布出现了明显的高值区,为离乡镇较近的湖泊边缘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丰水期初级生产力与温度(T)和Chl-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固体悬浮物(TSS)和化学需氧量(CODM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枯水期则与Chl-a浓度和TSS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丰水期和枯水期武昌湖初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Zscore(PPeu)=0.917 Zscore(Chl-a)+0.302 Zscore(SD)-0.175 Zscore(T)和Zscore(PPeu)=0.598 Zscore(T)+0.373 Zscore(Chl-a)-0.039 Zscore(DO)。结果表明武昌湖初级生产力变化主要受到水体T、Chl-a、DO浓度等因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湖 初级生产力 VGPM模型 Pearson相关性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长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学梅 刘璐 +4 位作者 龚森森 孟子豪 胡飞飞 柴毅 杨德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3-843,共11页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季节性演替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于2020年4月(春)、8月(夏)、10月(秋)及2021年1月(冬)对湖北长湖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同时运用黑白瓶测氧法及VGPM模型估算法分别估算了其浮...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季节性演替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于2020年4月(春)、8月(夏)、10月(秋)及2021年1月(冬)对湖北长湖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同时运用黑白瓶测氧法及VGPM模型估算法分别估算了其浮游植物生产力水平,并探究驱动初级生产力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4个季节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94种,其中绿藻门(95种,49%)和硅藻门(40种,21%)居绝对优势地位;黑白瓶法测得浮游植物水柱总生产力(P t)季节变化为:夏季((1841.24±345.93)mg C/(m^(2)·d))>秋季((1324.14±208.34)mg C/(m^(2)·d))>春季((847.50±247.72)mg C/(m^(2)·d))>冬季((711.43±133.52)mg C/(m^(2)·d)),其中M2站位在夏季采样时(2424.66 mg C/(m^(2)·d))水柱总生产力最高;在垂直空间上,浮游植物总生产力(GPP)及净生产力(NPP)随水深增加而逐渐变小。基于VGPM法估算的初级生产力(PP eu)季节性分布为夏季((3713.18±900.30)mg C/(m^(2)·d))>秋季((2643.62±1062.48)mg C/(m^(2)·d))>春季((2477.13±669.75)mg C/(m^(2)·d))>冬季((708.07±390.40)mg C/(m^(2)·d)),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海子湖区>马洪台湖区>圆心湖区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长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P t和PP eu)相关系数为88.2%,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它们与浮游植物密度以及叶绿素a(Chl.a)浓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P eu主要受Chl.a、水温、pH、总悬浮物和硝态氮的影响,而P t则可以通过电导率、水温和溶解氧来进行预测。该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渔业生产潜力评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浮游植物生产力 叶绿素A 黑白瓶法 VGP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围网拆除对长湖圆心湖区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凤霞 罗静波 +4 位作者 龚森森 周文博 向苗苗 孟建雪 柴毅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92-96,共5页
造成湖北省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的大规模围网养殖于2016年被全部拆除,2018年8月初对长湖圆心湖区的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鉴定出了水生植物27种,其中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别为9、8和7种,浮叶植物只有3种;现有群丛9... 造成湖北省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的大规模围网养殖于2016年被全部拆除,2018年8月初对长湖圆心湖区的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鉴定出了水生植物27种,其中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别为9、8和7种,浮叶植物只有3种;现有群丛9个,生物量为53.52~2407.71 g/m^2,其中穗状狐尾藻群丛达2407.71 g/m^2,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是茭白+菱群丛和穗状狐尾藻+菱群丛,其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D)分别为1.870、0.680和1.844、0.815。与长湖1985—2015年的调查数据比较可见,大规模养殖围网的拆除对长湖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改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长湖生态在逐步恢复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网养殖 水生植物 多样性 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6
作者 祁梅 吴嘉伟 +6 位作者 龚森森 柴毅 罗静波 谭凤霞 杨军 杨德国 何勇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开展了四个季度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26个浮游植物...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开展了四个季度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26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富营养化水体代表性功能群13个,优势功能群16个,其中功能群B、D、J、Lo、MP、W1和X1(表1)为四季共有优势功能群。优势功能群的丰度和生物量均为夏季最高,春季其次。以最大相对丰度超过50%为评价指标,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规律为X1/X2/B(春)→X1(夏)→MP/X1/B(秋)→D/X1(冬),其中典型浅水富营养化水体代表功能群X1的最大相对丰度和出现率均较高。冗余分析(RDA)表明,富营养化水体代表性功能群F、K、Lo、Lr、W1和X2在不同季节与总氮(TN)、磷酸盐(PO4^3--P)、溶解氧(DO)以及水温(WT)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水温(WT)和透明度(WD)是春季的主要环境限制因子,冬季X1、D和J这三个优势功能群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都很低。本次研究表明长湖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富营养化状态,局部水域达到重度富营养化,这与运用其他指示生物对长湖的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功能群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拆围后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与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谭凤霞 罗静波 +4 位作者 龚森森 周文博 向苗苗 孟建雪 柴毅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7,共7页
根据2018年8月对湖北长湖水生植物的调查结果,结合围网养殖拆除(2016年)前的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拆围前后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和物种生态位的动态变化。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水生植物50种,其多样性指数为H′=2.273、D=0.936;16种优势种的... 根据2018年8月对湖北长湖水生植物的调查结果,结合围网养殖拆除(2016年)前的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拆围前后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和物种生态位的动态变化。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水生植物50种,其多样性指数为H′=2.273、D=0.936;16种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均<0.5,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最高为0.351,菱(Trapa natans)次之为0.334;生态位发生重叠的有64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仅有12对,物种的生态位能较好的解释长湖水生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特点及物种多样性变化。与拆围前长湖调查数据相比,拆围可提高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水平,修复长湖生态系统,促进长湖健康稳定的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网养殖 长湖 水生植物 多样性 生态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