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卻国萍 龙金飞 +7 位作者 卫智军 张勇 张忠青 徐生云 刘瑞霞 张毅辉 张晓民 张新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为荒漠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牧强度处理,即对照(non-grazing,N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为荒漠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牧强度处理,即对照(non-grazing,N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9个小区,载畜率分别为0、1.92、3.08羊单位/(hm^(2)·年),实际放牧羊数量分别为0、5、8只。于2018—2020年每年8月中旬调查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的密度、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比较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差异,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各植物功能群与群落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荒漠草原中植物种类数量为MG处理区>NG处理区>HG处理区,数量分别为27、25、19种。放牧显著(P<0.05)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密度,降低了多年生禾草密度的占比。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草和灌木及半灌木盖度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减小,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灌木及半灌木盖度;多年生禾草及一二年生草盖度占比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减少,而多年生杂类草盖度占比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多年生杂类草、灌木及半灌木高度,降低了灌木及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的高度占比,增加了多年生禾草及一二年生草的高度占比。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灌木及半灌木地上生物量,重度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各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放牧增加了一二年生草、多年生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占比,减少了灌木及半灌木、多年生禾草的地上生物量占比。在NG处理区,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为多年生禾草及一二年生草,关联度均为0.76;在MG处理区,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为多年生杂类草,关联度为0.77,其次为一二年生草,关联度为0.75;在HG处理区,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为多年生杂类草,关联度为0.80,其次为一二年生草,关联度为0.67。[结论]中度放牧增加了荒漠草原的植物种类;长期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所有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长期放牧降低了多年生禾草的优势,提高了多年生杂类草在群落中的优势,使得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由多年生禾草与一二年生草转变为多年生杂类草与一二年生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功能群 数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新品种沙珍SC-2号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凤兰 王佳琪 +2 位作者 杨忠仁 郝丽珍 龙金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0-122,共3页
沙葱新品种沙珍SC-2号营养丰富,蛋白质、VC、VB1、VB2、氨基酸等含量与野生沙葱相差不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冬季市场售价30~50元·kg^(-1),目前已在内蒙古地区累计推广种植2000 hm^(2)(3万亩)。沙葱(Allium mongolicum Regel)学名... 沙葱新品种沙珍SC-2号营养丰富,蛋白质、VC、VB1、VB2、氨基酸等含量与野生沙葱相差不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冬季市场售价30~50元·kg^(-1),目前已在内蒙古地区累计推广种植2000 hm^(2)(3万亩)。沙葱(Allium mongolicum Regel)学名蒙古韭,蒙名胡穆利,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是蒙古高原的特有种(刘英心等,1987)。主要分布于我国陕西、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生长于荒漠地带的戈壁、砾质沙地、季节性干河床、固定沙地和低山山坡等地。沙葱具有独特的辛辣味,且营养成分丰富,矿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一般蔬菜,被誉为“菜中灵芝”,可炒食、焯水后凉拌、烹调拌馅,亦可腌渍或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丰富 矿质元素 沙葱 荒漠地带 蒙古高原 辛辣味 营养成分 V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果忍冬温室扦插育苗技术
3
作者 张毅辉 龙金飞 +3 位作者 栗润清 刘瑞霞 卻国萍 赵志宏 《林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99-101,共3页
本文以繁果忍冬(Lonicera tatarica‘Fanguo’)扦插育苗的不同激素处理方式开展试验,以成活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新梢长度作为测定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繁果忍冬在1500 mg/L GGR(双吉尔)溶液中速蘸10 s处理最佳,成活率60... 本文以繁果忍冬(Lonicera tatarica‘Fanguo’)扦插育苗的不同激素处理方式开展试验,以成活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新梢长度作为测定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繁果忍冬在1500 mg/L GGR(双吉尔)溶液中速蘸10 s处理最佳,成活率60.19%,扦插50 d后平均根长11.15 cm,平均根数21条,新梢长度4.6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果忍冬 Lonicera tatarica‘Fanguo’ 植物生长调节剂 扦插 成活率
原文传递
行距对羽茅生产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霍晓伟 张如雪 +2 位作者 李建伟 龙金飞 张志强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羽茅饲草生产和种子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行距(20 cm、30 cm和40 cm)对羽茅草产量、饲用品质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0 cm行距时羽茅的单株分蘖数显著高于20 cm行距(P<0.05),... 为筛选出适宜羽茅饲草生产和种子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行距(20 cm、30 cm和40 cm)对羽茅草产量、饲用品质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0 cm行距时羽茅的单株分蘖数显著高于20 cm行距(P<0.05),与40 cm行距无显著差异。开花期羽茅的株高在30 cm行距下显著高于20 cm和40 cm行距(P<0.05);30 cm行距羽茅抽穗期的鲜草产量为1.99 kg/m^(2),均显著高于20 cm和40 cm行距(P<0.05);30 cm行距下抽穗期干草产量和孕穗期鲜草产量显著高于40 cm行距(P<0.05),与20 cm行距无显著差异;30 cm和20 cm行距下的RFV为85.64,显著高于40 cm行距(P<0.05)。30 cm行距下的生殖枝数(157株/m^(2))、潜在种子产量(404.87 kg/hm^(2))和实际种子产量(111.74 kg/hm^(2))均显著高于40 cm行距(P<0.05),但与20 cm行距无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羽茅行距为3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茅 行距 营养品质 生产性能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对沙芥属植物种子寿命及贮藏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龙金飞 郑清岭 +5 位作者 杨忠仁 郝丽珍 张凤兰 常瑞青 张红霞 王艳慧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20,共6页
以1~10年的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为试验材料,观测种子萌发和主要贮藏物质的变化,探讨沙芥属植物种子寿命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 以1~10年的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为试验材料,观测种子萌发和主要贮藏物质的变化,探讨沙芥属植物种子寿命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贮藏2~4年时数值较高,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分别从第5年和第7年开始发芽率低于50%。随着年限的增加,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逐渐降低,沙芥种子粗脂肪含量有所下降,而斧形沙芥种子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沙芥种子平均寿命为4~5年,斧形沙芥种子平均寿命为6~7年,均为中命种子,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年限为2~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芥 斧形沙芥 种子寿命 贮藏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胡杨温室扦插育苗技术
6
作者 龙金飞 张勇 +6 位作者 张忠青 徐生云 栗润清 申艳梅 卻国萍 刘瑞霞 张毅辉 《林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7期101-103,共3页
本文对小×胡杨(Populus simonii×P.euphratica)扦插育苗的插穗粗度和不同激素处理方式2个较为重要的因素进行组合处理试验,以成活率、生根量、根长、新梢长、分枝数作为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小×胡杨利... 本文对小×胡杨(Populus simonii×P.euphratica)扦插育苗的插穗粗度和不同激素处理方式2个较为重要的因素进行组合处理试验,以成活率、生根量、根长、新梢长、分枝数作为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小×胡杨利用直径1.1~1.5 cm的茎段在250 mg/L的IBA(吲哚丁酸)溶液中速蘸30 s处理为最佳,成活率达92.73%,扦插50 d后其平均分枝数达4.75个,新梢长达39.97 cm,长出新根10.5条,根长达27.8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胡杨 Populus simonii×P.euphratica 扦插 成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