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胃消食膏膏摩对于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胃潴留、卒中相关性肺炎和住院天数的影响
1
作者 王娟 张肖 +2 位作者 郝姗姗 李祥舒 齐锡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90-0093,共4页
探讨健胃消食膏膏摩对于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的胃潴留、卒中相关性肺炎和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共计80例,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0月之间。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探讨健胃消食膏膏摩对于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的胃潴留、卒中相关性肺炎和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共计80例,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0月之间。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所有患者都采取基础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同时结合健胃消食膏膏摩治疗。通过比对对照组与治疗组胃潴留、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数据,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胃潴留、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天数显著长于治疗组(P<0.05)。结论 健胃消食膏膏摩对于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胃潴留、卒中相关性肺炎和住院天数有正向影响,有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胃消食膏 脑梗死 鼻饲 误吸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汤联合大承气汤加减辅助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卒中痰蒙清窍证合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王冉 王新 +4 位作者 齐锡友 李连英 谢春荣 张肖 刘东洋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0期1608-1611,1616,共5页
目的观察涤痰汤联合大承气汤加减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痰蒙清窍证合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缺血性卒中痰蒙清窍证合并顽固性呃逆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7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常规疗法治... 目的观察涤痰汤联合大承气汤加减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痰蒙清窍证合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缺血性卒中痰蒙清窍证合并顽固性呃逆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7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予涤痰汤联合大承气汤加减辅助常规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呃逆症状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C反应蛋白水平(CRP)]、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2%(44/47)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组NIHSS评分、呃逆症状评分、TNF-α、NF-κB、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汤联合大承气汤加减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痰蒙清窍证合并顽固性呃逆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神经功能,减轻呃逆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痰蒙清窍证 顽固性呃逆 涤痰汤 大承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3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关婕婷 齐锡友 +4 位作者 谢春荣 呼永河 李鹤鸣 秦萍 林丹风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按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浊解毒通络中药,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按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浊解毒通络中药,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6.67%,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化浊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死 化浊解毒通络 中药复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卒中单元模式下整体护理对中风病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傅晓红 刘桂华 +2 位作者 齐锡友 董致郅 谢春荣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2年第4期1007-1008,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模式下整体护理对中风病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同时给予中医整体护理,各组治疗时程均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模式下整体护理对中风病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同时给予中医整体护理,各组治疗时程均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30d、60d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但研究组提高更明显。[结论]中医整体护理对中风病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医卒中单元 整体护理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中风急性期1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齐锡友 卢晨 +4 位作者 佟琦媛 张亮 陈艳俏 黄英 马岩梅 《河北中医》 2011年第9期1356-1358,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中风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康复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随访60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中风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康复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随访60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60 d采用改良式Fugl-Meyer量表(FMA)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7、14、30、60 d上、下肢FMA评分及总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4、30、60 d上、下肢FMA评分及总分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4 d下肢FMA评分及治疗后第30、60 d上、下肢FMA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中风急性期,能明显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梗死 脑出血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发生中风转化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董致郅 谢春荣 +1 位作者 齐锡友 彭玉山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0期1855-1856,共2页
目的探讨TIA早期风险预测工具(ABCD2)评分在评估中风先兆证患者发生中风转化中的价值,并分析ABCD2评分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风先兆证患者共81例,根据7 d内是否发生中风分为中风组19例,非中风组62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时程2... 目的探讨TIA早期风险预测工具(ABCD2)评分在评估中风先兆证患者发生中风转化中的价值,并分析ABCD2评分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风先兆证患者共81例,根据7 d内是否发生中风分为中风组19例,非中风组62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时程2周。根据ABCD2评分将纳入病例分为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观察并比较7 d及90 d中风发生率,同时比较各证型间ABCD2评分的差异。结果中风组ABCD2评分各项指标均较非中风组明显升高,ABCD2评分中危组7 d中风发生率为31.37%,与低危组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内中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风痰阻络型中ABCD2≥4分比例为74.08%,与另2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是评估中风先兆证患者短期内发生中风转化的一种有效工具,风痰阻络证发生中风转化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ABCD2评分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汤联合西药对痰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娟 齐锡友 +1 位作者 谢春荣 董致郅 《四川中医》 2017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通络汤联合西药对痰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BUA)、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中风先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n=40)和西药...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通络汤联合西药对痰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BUA)、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中风先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n=40)和西药组(n=40)。西药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药物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中药组患者在西药组基础上服用中药化瘀通络汤治疗。评定临床治疗疗效,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西药组72.50%(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OX-LDL、Hcy、hs-CRP、BUA、D-D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OX-LDL、Hcy、hs-CRP、BUA、D-D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中药组血清OX-LDL、Hcy、hs-CRP、BUA、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化瘀通络汤联合西药对痰瘀阻络型中风先兆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血清OX-LDL、Hcy等多项实验室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络汤 中风先兆 痰瘀阻络 OX-LDL Hcy
原文传递
中风先兆证患者内风与纤维蛋白原、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董致郅 谢春荣 +1 位作者 齐锡友 彭玉山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纤维蛋白原、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0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分为风证组70例与非风证组60例,观察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hs-CRP及短暂性脑制备发作(TIA)早... 目的观察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纤维蛋白原、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0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分为风证组70例与非风证组60例,观察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hs-CRP及短暂性脑制备发作(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ABCD2)评分,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风证组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均高于非风证组,风证组的ABCD2评分以中危组多见,与非风证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纤维蛋白原、TG、TC、LDL-C、hs-CRP水平可作为风证辨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内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病因病机谈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的关系 被引量:42
9
作者 齐锡友 董致郅 谢春荣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6期480-481,共2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也是引起中风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属于中医学"眩晕""中风""健忘""痴呆"等证",痰浊"是影响这类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痰浊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痰浊 病因病机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肢体康复与中风病中医证候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致郅 齐锡友 +3 位作者 谢春荣 马岩梅 张亮 孙三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24-25,28,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康复对不同证候中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患者共155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候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107例,风火上扰型15例,风痰火亢型17例,气虚血瘀型16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康复对不同证候中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患者共155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候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107例,风火上扰型15例,风痰火亢型17例,气虚血瘀型16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60日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疗效。结果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不同中医证候的中风病患者康复效果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肢体康复 中风病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二级预防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嘉麟 邢佳 +13 位作者 朱晓晨 郭蓉娟 张允岭 李麒豫 王椿野 贺立娟 耿东 史华伟 刘旭 杜雅薇 齐锡友 董致郅 王玲玲 孟宪慧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二级预防模式的疗效,以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随机纳入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150例,其中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50例,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50例与单纯基础治疗组50例,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 目的比较三种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二级预防模式的疗效,以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随机纳入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150例,其中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50例,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50例与单纯基础治疗组50例,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3种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病残恢复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经秩和检验,无论是治疗期还是随访期,三组在CSS与ADL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与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但解毒通络+基础治疗组与解毒通络+调摄情志+基础治疗组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解毒通络药物,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恢复早期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病残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但加用中医调摄情志法后尚未提高疗效,有待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二级预防 毒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证型分布特点谈内风与中风先兆证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锡友 董致郅 谢春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6期936-937,共2页
目的观察中风先兆证各证型分布特点,探讨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风先兆证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观察各型基础病、入院后的症状、体征、四诊信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各证型间的差异。结果风痰内... 目的观察中风先兆证各证型分布特点,探讨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中风先兆证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观察各型基础病、入院后的症状、体征、四诊信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各证型间的差异。结果风痰内盛,痰瘀阻络证在各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此型患者眩晕做为首发症状、1 h内缓解者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其贯穿于中风先兆证发病过程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证型 内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81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东海 杜长海 +7 位作者 齐锡友 邵桂军 王海燕 彭玉山 王慧兰 李红英 刘会红 王海峰 《北京中医》 200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评价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住院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5 39例 ,采用药物、针刺、按摩、康复、外用药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 2 79例 ,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疗前、疗后比较分... 目的 评价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住院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5 39例 ,采用药物、针刺、按摩、康复、外用药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 2 79例 ,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疗前、疗后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 .8%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6 3% ,经 χ2 检验 ,P <0 .0 1。结论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及早应用多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对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减少了病残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疗法 治疗 急性缺血性中风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亮 齐锡友 +1 位作者 马岩梅 谢春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59-460,共2页
目的评价中医特色卒中单元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普通病房组应用常规治疗,卒中单元组应用中医特色卒中单元模式治疗。结果卒中单元组对... 目的评价中医特色卒中单元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普通病房组应用常规治疗,卒中单元组应用中医特色卒中单元模式治疗。结果卒中单元组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普通病房组。结论中医特色卒中单元有助于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卒中单元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病早期肢体康复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4
15
作者 齐锡友 董致郅 +1 位作者 谢春荣 马岩梅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933-935,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康复对中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风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均相同,治疗组同时行早期肢体康复,2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康复对中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风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均相同,治疗组同时行早期肢体康复,2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以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分别观察不同时点2组患者2个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以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15,P=0.028)。结论早期肢体康复可显著降低中风病患者的致残率。康复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早期肢体康复 临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中医证候要素差异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娟 张肖 +4 位作者 郝姗姗 于莹 王新 李祥舒 齐锡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中医证候要素差异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25例ACI患者,均行阿替普酶溶栓,统计分析溶栓后第1、3、5、7、14天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差异。结果 ...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中医证候要素差异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25例ACI患者,均行阿替普酶溶栓,统计分析溶栓后第1、3、5、7、14天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差异。结果 内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内火证溶栓后第1~14天变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证溶栓后第1~14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内风证呈急剧下降趋势,至第14天消失;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呈逐渐下降趋势;内火证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气虚证呈逐渐升高趋势;前循环梗死与后循环梗死患者溶栓后第1~14天相同时间点内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内火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梗死患者第7、14天阴虚证分布高于前循环梗死患者(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溶栓后第1~14天相同时间点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第14天,统计125例ACI患者预后,预后良好患者102例,预后不良患者23例,不同预后患者溶栓后第1~14天相同时间点内风证、血瘀证、痰湿证、阴虚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第7、14天气虚证分布低于预后良好患者,第7、14天内火证分布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结论 ACI患者溶栓早期中医证候要素以内风证等实证为主,随着时间推移实证逐渐减少,虚证逐渐增加,预后较差者后期易出现内火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溶栓 中医证候要素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人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齐锡友 董致郅 +1 位作者 谢春荣 孙三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1191-119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中医证型 早期肢体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胃消食膏膏摩对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老年营养风险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娟 张肖 +2 位作者 郝姗姗 李祥舒 齐锡友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651-653,共3页
目的观察健胃消食膏膏摩对于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体质量指数(BMI)以及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 目的观察健胃消食膏膏摩对于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体质量指数(BMI)以及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消食膏膏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GNRI评分、体质量指数等营养情况以及治疗后3个月BI指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NRI评分、BMI、治疗后3个月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胃消食膏膏摩能减少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健胃消食膏 鼻饲 营养不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熄风泻火通瘀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岩梅 孙三峰 +4 位作者 齐锡友 李连英 佟琦瑗 谢春荣 车念聪 《北京中医》 2006年第9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最佳疗法。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并静点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熄风泻火通瘀方。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吸收、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最佳疗法。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并静点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熄风泻火通瘀方。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吸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和血肿吸收速度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熄风泻火通瘀方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更为有效的方法,对提高疗效、促进恢复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熄风泻火通瘀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祥舒主任医师应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娟 齐锡友 +1 位作者 谢春荣 李祥舒 《光明中医》 2019年第6期850-851,共2页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 30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证属痰浊中阻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15例)和西药组(15例)。西药组患者手法复位前后,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中药组患者手法...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 30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证属痰浊中阻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15例)和西药组(15例)。西药组患者手法复位前后,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中药组患者手法复位前后,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口服。评定临床疗效,并随访1年,观察疗效及复发次数。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西药组72. 50%(P <0. 05)。中药组复发率0,显著优于西药组26. 67%(P <0. 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证属痰浊中阻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并且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痰浊中阻 加味苓桂术甘汤 李祥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