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AMI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比...目的:探讨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AMI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屈服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 P <0.05);两组希望量表(HHI)、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UPPH)各维度评分及MCMQ面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 P <0.05);两组MCMQ回避评分及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有助于减轻AMI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希望水平,增强其自我效能,调整其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病情。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AMI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屈服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 P <0.05);两组希望量表(HHI)、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UPPH)各维度评分及MCMQ面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 P <0.05);两组MCMQ回避评分及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有助于减轻AMI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希望水平,增强其自我效能,调整其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