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卡拉杰克矩阵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心电监护设备分类管理模型研究
1
作者 唐茜 曾婷 +7 位作者 邓旺生 杜艳华 刘奥 邓玉泉 孟金凤 齐晓贵 吴丽丽 朱婉蓉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基于卡拉杰克(Kraljic)矩阵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ICU)心电监护设备分类管理模型,探究其在急诊ICU心电监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Kraljic矩阵构建急诊ICU心电监护设备分类管理模型,依据自身价值和市场供应风险两个分类维度... 目的:基于卡拉杰克(Kraljic)矩阵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ICU)心电监护设备分类管理模型,探究其在急诊ICU心电监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Kraljic矩阵构建急诊ICU心电监护设备分类管理模型,依据自身价值和市场供应风险两个分类维度,建立对高价值高风险战略类物资、高价值低风险杠杆类物资、低价值高风险瓶颈类物资和低价值低风险常规类物资的针对性分类管理指标体系。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急诊ICU在用的51台心电监护设备,按照管理模式不同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5台)和分类管理模型管理模式(26台)进行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运行管理规范度、安全风险发生情况和设备管理水平;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30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人员进行设备分类管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分类管理模型管理模式的26台设备使用操作、消毒灭菌、维修保养和故障维修规范度百分率均值分别为(91.58±4.33)%、(92.14±3.28)%、(91.49±3.54)%和(92.58±3.32)%,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37、15.706、14.196、18.946,P<0.05),设备压力性损伤、电气损伤和体液外渗平均风险发生率分别为(2.54±0.87)%、(3.02±0.82)%和(1.29±0.65)%,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5、17.453、24.424,P<0.05)。30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人员对采用分类管理模型管理模式的流程合理性、制度规范性和质量有效性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4.26±3.54)、(92.57±4.36)和(91.87±3.69)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2、13.991、13.551,P<0.05)。分类管理模型管理模式的26台设备合理放置率、规范记录率及设备完好率分别为92.31%、92.31%和88.46%,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52、10.398、11.338,P<0.05)。结论:急诊ICU心电监护设备分类管理模型能够提高医院急诊ICU设备管理效率,改善设备运行质量,提高设备临床使用安全性和运行管理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杰克(Kraljic)矩阵 急诊 重症监护室(ICU) 心电监护设备 分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不同时间段的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齐晓贵 徐海波 +1 位作者 辛凤萍 董丽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2期2763-2765,共3页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导致心脏后负荷过重所诱发的心脏损害。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最有效的药物是美托洛尔,它对β_1-受体有阻断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抑制心收缩力、降低自律性等,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导致心脏后负荷过重所诱发的心脏损害。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最有效的药物是美托洛尔,它对β_1-受体有阻断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抑制心收缩力、降低自律性等,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在本研究中,观察美托洛尔对28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不同时段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心脏病 QT间期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病患者 美托洛尔 发生率 心脏后负荷 心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齐晓贵 刘小布 +2 位作者 李艳凤 杜艳华 苟志平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16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AMI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比... 目的:探讨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AMI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屈服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 P <0.05);两组希望量表(HHI)、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UPPH)各维度评分及MCMQ面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 P <0.05);两组MCMQ回避评分及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基于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有助于减轻AMI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希望水平,增强其自我效能,调整其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理念 心肌梗死 负性情绪 希望水平 自我效能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和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齐晓贵 杜艳华 +1 位作者 徐海波 辛凤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3期4054-4056,共3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0例作为病变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0例作为病变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观察者血清MIF水平;采集静脉血与尿液检测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浆胰岛素(FPI)、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以及肾功能相关指标[主要包括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U)以及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病变组MIF水平为(42.01±4.33)ng/L,高于对照组的(18.68±2.30)ng/L(P<0.05)。病变组FPI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AI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血β2-MG、尿β2-MG、MAU、尿NA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病人MIF与FPI、血β2-MG、尿β2-MG、MAU、尿NAG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IAI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的MIF存在明显高表达,且与胰岛素抵抗和肾功能密切相关,即随着MIF水平的不断升高,胰岛素抵抗以及肾功能障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肾功能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使用时患者的护理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齐晓贵 徐海波 +1 位作者 辛凤萍 唐茜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使用时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46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救治的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普通肝素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使用时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46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救治的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普通肝素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立体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参数、血压变化,出血情况,血液检验指标。结果:术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心功能参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肢体缺血,缺血情况(严重与不严重)及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前两组患者血色素及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BP后观察组血色素及血小板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将IABP后出血作为因变量,将其他因素作自变量,筛选出6个危险因素,即:每搏指数(SVI)、心脏指数(C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血压变化、血色素及血小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治疗中应针对诸多危险因素给予积极干预,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立体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使用时心功能及血液检验指标,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肝素化 出血风险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测定价值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杜艳华 郑云燕 +5 位作者 苟志平 林丹娜 唐茜 齐晓贵 刘小布 吴丽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715-718,共4页
目的 探究在临床诊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测定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2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ox-LDL与一氧化氮(NO).结果 ... 目的 探究在临床诊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测定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2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ox-LDL与一氧化氮(NO).结果 观察组血浆ox-LDL (687± 169)μg/L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9.0±1.7)xl06个/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正常水平,观察组NO水平(52.3±16.6)μmol/L则低于对照组(77.4±21.1)μmol/L.ox-LDL表达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下降,但丙二醛(MDA)的水平则随之增加而增加,组织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x-LDL与NO对比(P=0.013、r=-0.782),ox-LDL与CEC对比(P=0.019、r=0.793),ox-LDL与MDA对比(P=0.002、r=-0.319),CEC与NO对比(P=0.021、r=-0.952).结论 在临床诊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密切相关,且其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应重视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与抗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测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输液区护理投诉原因及对策探讨
7
作者 齐晓贵 刘秀华 朱燕玉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6期467-467,共1页
目的:总结门诊输液区护理投诉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门诊输液区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通过经验总结,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结论:门诊输液区护理工作量大,患者要求高,很容易引起护... 目的:总结门诊输液区护理投诉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门诊输液区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通过经验总结,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结论:门诊输液区护理工作量大,患者要求高,很容易引起护理投诉,护理上需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护理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区 投诉 原因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流程管理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华宇 齐晓贵 阎小云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825-1825,共1页
门诊输液是门诊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我国医疗环境的改善,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也有了新的提高。现代门诊输液室的患者正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治疗安全,应不断完善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流程问题,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 门诊输液是门诊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我国医疗环境的改善,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也有了新的提高。现代门诊输液室的患者正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治疗安全,应不断完善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流程问题,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管理,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输液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并杜绝医疗差错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输液 流程优化 医疗纠纷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海燕 齐晓贵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8X期1099-1100,共2页
通过对我院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护理的总结,探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总结了我院用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得出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 通过对我院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护理的总结,探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总结了我院用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得出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伴泵衰竭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20例护理体会
10
作者 刘小布 陈友兰 +1 位作者 齐晓贵 吴丽丽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06期436-437,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有泵衰竭的病死率明显升高.自1962年报道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肌梗死以来,通过机械性的循环辅助装置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冠脉灌注使病死率显著下降.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能再通梗塞病...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有泵衰竭的病死率明显升高.自1962年报道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肌梗死以来,通过机械性的循环辅助装置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冠脉灌注使病死率显著下降.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能再通梗塞病变的冠状动脉血流,而IABP能够在血管重建术前后改善和稳定血流动力学及改善冠脉灌注,两者联合应用可使病人的生存率提高到50%左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泵衰竭 球囊反搏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11
作者 刘小布 陈友兰 +1 位作者 齐晓贵 吴丽丽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06期439-439,共1页
目的总结分析老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对老龄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观察护理.结果:51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 术后出现失眠33例(64.70%),排尿困难20例(39.22%),术后出现迷... 目的总结分析老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对老龄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观察护理.结果:51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 术后出现失眠33例(64.70%),排尿困难20例(39.22%),术后出现迷走反射3例(5.88%),PTCA 后出现心律失常2例(3.92%);注射部位瘀斑1例(1.96%);急性血管闭塞1例(1.96%).结论:造影及PTCA 后老年患者均行PTCA 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但由于老龄动脉硬化等因素的存在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老年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型留置针与传统型留置针使用感受及成本核算对比分析
12
作者 冼俊芳 谭腾芳 +2 位作者 丁雅莉 陈依梦 齐晓贵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8期1-4,11,共5页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感受、成本核算及安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某综合医院59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传统型留置针,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两组的使用感受、不良反应,并统计使用期间...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感受、成本核算及安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某综合医院59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传统型留置针,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两组的使用感受、不良反应,并统计使用期间发生锐器伤的例数、期初成本及期末成本。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使用安全型留置针熟悉程度与穿刺把握评分分别为(4.07±0.842)、(3.62±0.728),均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使用传统型留置针的对照组护理人员评分[(4.80±0.407)、(3.97±0.556)],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实验组护理人员对其所使用的留置针安全感评分(4.07±0.593)高于对照组(2.63±1.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留置针锐器伤发生为0,普通型留置针锐器伤发生率为0.6%,部分科室为1.3%。安全型留置针的期初成本较传统型留置针高出3倍,普通型留置针期末成本较期初成本增长68.84%。结论:传统留置针操作性能更好,启动成本低,而安全型留置针在减少锐器伤发生及成本可控性更有优势,在投入使用安全型留置针,需进行有别于传统型留置针的标准化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安全器具 锐器伤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因子瘦素和内脂素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13
作者 张丽丽 黄磊 +6 位作者 孙艳霞 杨震 田佳丽 肖模超 黄宇翔 齐晓贵 谭钢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7期3283-3288,共6页
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项研究表明脂肪因子(Adipokines)中的瘦素(leptin)、内脂素(Visfatin)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本研究拟探讨瘦素、内脂素与心房颤动的关... 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项研究表明脂肪因子(Adipokines)中的瘦素(leptin)、内脂素(Visfatin)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本研究拟探讨瘦素、内脂素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检测AF组、窦性心律组外周血及心外膜脂肪组织,检测瘦素、内脂素分泌水平来探讨瘦素、内脂素与AF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血清内脂素的平均浓度为15.95±10.44 ng/mL,窦性心律组为20.28±12.90 ng/mL(P=0.169);房颤组血清瘦素的平均浓度为1.48 ng/mL,窦律组为2.56 ng/mL(P=0.0027),窦性心律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心房颤动组;心外膜脂肪组织中,瘦素在房颤组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窦性心律组(P=0.032),内脂素在两组中的表达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6)。结论:临床患者外周血血清及心外膜脂肪组织中高水平的瘦素可能降低房颤的发生率,然而,内脂素与房颤可能不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脂肪因子 瘦素 内脂素 窦性心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