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黎逢峰 方煌 +3 位作者 陈安民 吴华 李锋 胡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1-734,共4页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两组男性尸体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对照侧),另一侧填入CPC后再置入螺钉作强化固定(强化侧),15min和12h后测定椎弓根螺钉的最...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两组男性尸体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对照侧),另一侧填入CPC后再置入螺钉作强化固定(强化侧),15min和12h后测定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然后用CPC重新固定12h后拔松的椎弓根螺钉并测得其Fmax。结果:强化侧Fmax和对照侧比较,15min后提高了55%,12h后提高了83%;重新固定后,两侧Fmax较固定前分别提高了54.2%和63.6%,差别有显著性意义(Wilcoxon's检验,P<0.01)。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强化椎弓根螺钉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黎逢峰 张庆宏 +1 位作者 黄野 王云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187-190,共4页
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能改善椎弓根螺钉和周围骨质间界面的情况、显著提高螺钉固定强度,但它在术中和术后伴有聚合热损伤效应、毒性和不可吸收等缺点。磷酸钙骨水泥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好、可降解、不产生聚合热等优点,是一种... 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能改善椎弓根螺钉和周围骨质间界面的情况、显著提高螺钉固定强度,但它在术中和术后伴有聚合热损伤效应、毒性和不可吸收等缺点。磷酸钙骨水泥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好、可降解、不产生聚合热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替代材料。目的:从生物力学方面评价磷酸钙骨水泥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设计:随机对照,重复观察测量。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完成。①由同济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两具新鲜男性尸体椎骨,一具52岁,一具50岁。各取10个椎骨(T8~12,L1~5)分别构成52岁组和50岁组。摄X线片排除先天性畸形、骨折和肿瘤等病变。两组椎骨均为Ⅰ级骨质疏松,符合实验要求。②磷酸钙骨水泥固相主要成分是磷酸四钙和磷酸三钙超细粉末,液相主要成分是枸橼酸盐溶液,使用时按1g固相:1mL液相的比例进行配制,初步凝固时间15min,最终凝固时间12h,最大压缩强度介于45~57MPa。③椎弓根螺钉自制,螺钉直径5mm,螺纹段长34mm,螺距2mm,螺纹深0.8mm。方法:①磷酸钙骨水泥最终凝固时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取50岁组椎骨作为测试对象。对照侧:钉道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强化侧:填入磷酸钙骨水泥再置入椎弓根螺钉。置钉后的椎骨在37℃恒温箱里放置12h,然后测定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②磷酸钙骨水泥初步凝固时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取52岁组椎骨作为测试对象。用同样方法在椎弓根对照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强化侧填入骨水泥后再置入椎弓根螺钉,37℃恒温箱里放置15min,测定椎弓根螺钉初步凝固时的最大轴向拔出力。③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松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取测试后的50岁组椎骨,用磷酸钙骨水泥重新固定12h后拔松的椎弓根螺钉,测定其两侧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主要观察指标:①磷酸钙骨水泥最终凝固时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②磷酸钙骨水泥初步凝固时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③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松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结果:①50岁组对照侧和强化侧的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中位数分别为620N和1136N,强化侧较对照侧增加83%(P<0.01)。强化骨-螺钉界面的抗剪切应力中位数从1.16N/mm2增加到2.13N/mm2。②52岁组对照侧和强化侧的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中位数分别为554.5N和859.5N,强化侧较对照侧增加55%(P<0.01)。强化骨-螺钉界面的抗剪切应力中位数从1.039N/mm2增加到1.61N/mm2。③50岁组椎骨对照侧和强化侧重新固定12h后最大轴向拔出力中位数分别为517N和876N,和同侧松动后轴向拔出力中位数比较,分别增加了63.6%和54.2%(P均<0.01)。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初步凝固和最终凝固时能强化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并且椎弓根螺钉松动后使用磷酸骨水泥能使螺钉重新获得固定。椎体强化侧的椎弓根螺钉均从骨-螺界面剥离开来,不伴周边骨质和椎弓根的严重损害,有利于螺钉松动、拔出后的二次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类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粘合剂/治疗应用 骨质疏松/病理生理学 骨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治疗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黎逢峰 许凯 +2 位作者 顾晓锋 刘军 何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813-1815,共3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价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治疗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取10只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犬,行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测定其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健侧对比,以及测定其手术前后的X线片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股骨颈... [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价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治疗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取10只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犬,行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测定其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健侧对比,以及测定其手术前后的X线片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能满意的撑起塌陷软骨和恢复股骨头生物力学性能。[结论]经股骨颈股骨头成形术可成为治疗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想方法,但长期疗效尚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坏死 股骨头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周期抗屈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黎逢峰 张庆宏 +1 位作者 黄野 王云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从周期抗屈试验方面证实磷酸钙骨水泥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一组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另一侧填入磷酸钙骨水泥后再置入椎弓根螺钉作强化固定,12h后进行周期抗屈试验。... 目的本实验旨在从周期抗屈试验方面证实磷酸钙骨水泥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一组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另一侧填入磷酸钙骨水泥后再置入椎弓根螺钉作强化固定,12h后进行周期抗屈试验。然后用磷酸钙骨水泥固定松动后的椎弓根螺钉并进行周期抗屈试验。在另一组Ⅲ级和Ⅳ级骨质疏松椎骨上重复以上试验步骤。结果第一组椎骨对照侧的螺钉松动率为91.3%,强化侧为33.3%,两侧螺钉均松动椎骨的最大负荷中位数分别为75N和162.5N,两侧均未松动的9号椎体中,对照侧的螺钉位移11942mm,强化侧仅为0.403mm,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螺钉松动后重新固定,两侧的松动率均为41.7%,两侧螺钉均松动椎骨的最大负荷中位数分别为150N和175N,两侧均未松动的9号椎体中,螺钉位移均为0.411mm,与对照侧初始固定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第二组椎骨对照侧和强化侧的松动率均为1005。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强化椎弓根螺钉在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上的周期抗屈能力,但在Ⅲ级和Ⅳ级骨质疏松椎骨上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骨质疏松 周期抗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与以相关病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在骨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黎逢峰 范存义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4期203-204,共2页
临床教学是骨科研究生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结合相关病例讨论,以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为主,导师积极引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该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 临床教学是骨科研究生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结合相关病例讨论,以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为主,导师积极引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该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研究生 PBL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修复骨缺损20例临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云华 何斌 +2 位作者 耿静 黎逢峰 甄晓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9-419,共1页
关键词 OsteoSet-骨移植替代品 骨缺损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在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斌 王云华 +2 位作者 黎逢峰 袁同洲 许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在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中的临床效用。方法2004年3 月-2004年11月共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26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骨缺损范围为0.8cm×1.5cm- 3.0cm×6.2cm,骨缺损处填充OsteoSet-骨移... 目的研究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在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中的临床效用。方法2004年3 月-2004年11月共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26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骨缺损范围为0.8cm×1.5cm- 3.0cm×6.2cm,骨缺损处填充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结果随访5个月-10个月, 平均6.46个月(s=1.73个月),所有骨缺损均得到满意修复,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修复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效果确切,对人体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Set-骨移植替代物 胫骨平台骨折 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IGX3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斌 王云华 +3 位作者 袁同洲 黎逢峰 许诺 黄野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8年第2期97-98,共2页
评价MIIGX3(minimally-invasive injectable graft X3)对椎弓根螺钉固定骨质疏松椎体的强化作用。在2组(A、B组)女性骨质疏松尸体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对照(对照侧),另一侧注入MIIGX3后再置入螺钉作强化固定(强化侧)。A组于... 评价MIIGX3(minimally-invasive injectable graft X3)对椎弓根螺钉固定骨质疏松椎体的强化作用。在2组(A、B组)女性骨质疏松尸体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对照(对照侧),另一侧注入MIIGX3后再置入螺钉作强化固定(强化侧)。A组于置入椎弓根螺钉30min后行拔出实验,B组于置入椎弓根螺钉24h后行拔出实验,各测得一组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结果表明:A组F-max对照侧和强化侧为587.43±29.97N及963.14±48.25N,B组F-max对照侧和强化侧为604.29±16.38N及1135.43±64.60N;强化侧和对照侧比较,2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MIIGX3能够加强椎弓根螺钉对骨质疏松椎体的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IGX3 椎弓根螺钉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NT-3基因在骨髓间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松林 方煌 +2 位作者 黎逢峰 李锋 陈安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NT 3基因在培养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中的表达。方法 :在 2 93细胞中培养扩增NT 3重组腺病毒 (adenovirusvectorforNT 3 ,Ad NT 3 ) ,测定病毒滴度 ,然后用Ad NT 3感染传代培养的MS...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NT 3基因在培养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中的表达。方法 :在 2 93细胞中培养扩增NT 3重组腺病毒 (adenovirusvectorforNT 3 ,Ad NT 3 ) ,测定病毒滴度 ,然后用Ad NT 3感染传代培养的MSCs ,RT PCR技术检测NT 3基因的表达。结果 :Ad NT 3扩增后获得了较高滴度的病毒 ,MSCs经Ad NT 3感染后有NT 3mRNA的转录。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NT 3基因可转入培养的MSCs并高效表达 ,为NT 3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3 骨髓间质干细胞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G-2000多功能创伤治疗仪对骨折愈合和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云华 黎逢峰 何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8期86-87,96,共3页
目的:STG-2000多功能创伤治疗仪是通过旋转干扰电场产生的内生电流发挥作用,评价其对骨折愈合和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选择2002-05/2004-08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和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患者。骨折组患... 目的:STG-2000多功能创伤治疗仪是通过旋转干扰电场产生的内生电流发挥作用,评价其对骨折愈合和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选择2002-05/2004-08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和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患者。骨折组患者60例,平均50岁。股骨骨折15例,胫骨骨折15例,肱骨骨折15例,尺骨骨折3例,桡骨骨折4例,尺桡骨双骨折8例。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组患者60例,平均46岁。腰肌劳损15例,腱鞘炎15例,肩周炎15例,距小腿关节(踝关节)扭伤15例。②将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采用STG-2000多功能创伤治疗仪(南京赛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治疗,电极选用4×25cm2,放置于骨折部位附近,差频1~50Hz,2次/d,每次感到阈10min,耐受限30min,10次为1个疗程,一共4个疗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③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患者采用治疗仪治疗,电极选用4×25cm2,放置于病灶部位附近,差频疼痛剧烈时,固定差频100Hz,感到阈下10min,好转后,旋转差频1~120Hz,感觉阈5~10min,运动阈下10min,2次/d,10次为1个疗程,一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④骨折愈合时间根据X射线结果评定;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疗效根据症状及局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率来评定,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折患者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0±0.8),(6.0±0.8)周,t=2.781,P<0.05]。②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患者治疗效果:腰肌劳损患者治愈显效率为93.3%(13/15),腱鞘炎患者治愈显效率为66.6%(10/15);肩周炎和距小腿关节扭伤患者治愈显效率分别为66.7%(10/15),80.0%(12/15)。治疗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①治疗仪能明显加快骨折愈合速度,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②有效的改善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患者的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范围,并且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疗法 骨折愈合 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英文)
11
作者 彭松林 方煌 +4 位作者 赵红卫 蔡卫东 黎逢峰 胡宁 陈安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0-232,F003,共4页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是外源性目的基因的良好靶细胞,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基因...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是外源性目的基因的良好靶细胞,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基因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活性。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对照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3/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0±20)g。干预: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v-GDNF感染体外培养的BMSCs,并与脊髓背根神经节共培养。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检测BMSCs中的GDNF的表达,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GDNF基因,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培养上清中的GDNF含量,并通过与脊髓背根神经节共培养观测GDNF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RT-PCR。②免疫荧光结果。③GDNF的体外活性。次要结局:①BMSCs的培养与鉴定。②ELISA检测蛋白表达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免疫荧光显示Adv-GDNF感染BMSCs48h后即有GDNF的表达,体外培养的BMSCs经Adv-GDNF转染后有GDNF的转录,其培养上清应用ELISA方法分析,在感染24h后即有GDNF的表达,并可持续5~7d的高峰。Adv-GDNF感染的BMSCs的培养液上清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 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冷冻并血管破坏建立犬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顾晓峰 黎逢峰 +2 位作者 范卫民 刘军 许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24-1226,F0004,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模型的方法。方法:用液氮将股骨头冷冻坏死,并破坏股骨头基底部的血管和软组织,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取股骨头内部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第3、7和11周组织切片均见股骨头骨坏死,... 目的:探索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模型的方法。方法:用液氮将股骨头冷冻坏死,并破坏股骨头基底部的血管和软组织,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取股骨头内部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第3、7和11周组织切片均见股骨头骨坏死,骨修复不明显,术后X线片可见股骨头骨坏死,但第11周才见股骨头明显塌陷。结论:液氮冷冻并血管破坏可建立典型的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冷冻 股骨头缺血坏死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清除剂对创伤后异位骨化形成中BMP-2及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祁军 范存义 +3 位作者 黎逢峰 刘珅 汪春阳 王祥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创伤后异位骨化(HO)形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及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5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和模型组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建立HO模型,对照组...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创伤后异位骨化(HO)形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及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5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和模型组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建立HO模型,对照组兔不建立HO模型,操作后第1天即开始给药。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用药6周和10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兔分别摄X线片评价HO发生。用药6周每组随机处死半数新西兰白兔,10周后处死剩余白兔,切取HO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BMP-2及COX-2的表达。结果用药6周和10周,模型组HO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HO组织中BMP-2和COX-2表达较对照组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O组织中BMP-2和COX-2表达较模型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10周HO组织中BMP-2和COX-2表达较6周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MP-2及COX-2表达水平上调是创伤后HO发生的重要机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下调BMP-2及COX-2表达,长期用药能减轻组织炎性反应,从而抑制HO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清除剂 依达拉奉 异位骨化 BMP2 CO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爪形卡压钢板和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印飞 刘军 +5 位作者 殷渠东 吴永伟 陆尧 马运宏 黎逢峰 芮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比较自制爪形卡压钢板与空心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自制爪形卡压钢板固定术(16例)和3枚空心钉固定术... 目的比较自制爪形卡压钢板与空心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自制爪形卡压钢板固定术(16例)和3枚空心钉固定术(16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1.2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爪形卡压钢板组优于空心螺钉组。结论自制爪形卡压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牢靠,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较空心钉内固定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 空心螺钉 内固定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保留桡骨头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的早期疗效
15
作者 黎逢峰 芮永军 +1 位作者 黄彦 曹燕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保留桡骨头的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采用保留桡骨头的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术治疗的创伤性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患者7例的临... 目的探讨保留桡骨头的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采用保留桡骨头的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术治疗的创伤性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为(35±11)岁(19~60岁)。患肢均为右侧。评价术前与随访时患肢前臂旋转活动度、肘和腕关节疼痛程度、握力以及尺骨变异程度和截骨处异位骨化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随访(4±0.4)个月(2~6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前臂旋转活动度分别为(43±14)°(15°~51°)和(120±31)°(11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握力分别为(25.5±10.3)kg(21.2~28.6 kg)和(26.3±11.1)kg(21.7~28.4 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尺骨变异分别为(-0.13±0.04)mm(-0.15^-0.07 mm)和(-0.12±0.09)mm(-0.14^-0.0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肘关节与腕关节未见疼痛,术后未见截骨处异位骨化形成。结论应用保留桡骨头的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方法简单,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强直 截骨术 桡骨 创伤和损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印飞 芮永军 +4 位作者 黎逢峰 刘军 吴永伟 马运宏 孙振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桡骨远端"分水岭&qu...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桡骨远端"分水岭"以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取Mayo评分、DASH评分对患侧腕关节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1个月。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1.2周。末次随访Mayo评分86~95分,平均92.8分,其中优14例,良5例;DASH腕关节功能评分6~12分,平均9.7分。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能有效复位并支撑关节面,便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钢板 内固定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compatibility Studies on Fibrin Glue Cultur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Vitro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煌 彭松林 +3 位作者 陈安民 黎逢峰 任凯 胡宁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4年第3期272-274,共3页
Summary: By culturing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rabbits with fibrin glue in vitro,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fibrin glue was investigated to study whether this material can be used as scaffolds in bone tissu... Summary: By culturing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rabbits with fibrin glue in vitro,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fibrin glue was investigated to study whether this material can be used as scaffolds i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fter 2-months old New Zealand rabbits had been anesthetized, about 4-6 ml of bone marrow were aspirated from rabbit femoral trochanter. The monocytes suspension was aspirated after bone marrow was centrifuged with lymphocyte separating medium and cultured primarily. Then th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was cultured with complete medium and the other with induced medium. The cel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and inoculated to the culture plate containing fibrin glue. In the control group, cells were inoculated without fibrin glue. The implanted cells and materials were observed at different stages under a 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MTT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were measur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rew on the surface of fibrin glue and adhered to it gradually. Cells light absorption value (A value) and the ALP cont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ibrin glue had no inhibitory effect on cell morphology, growth,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t has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can be used as scaffold materials for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ibrin glue BIOCOMPATIBILITY tissue engin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受区血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军 黎逢峰 +7 位作者 吴永伟 马运宏 周明 印飞 康永强 王亚朋 惠涛涛 芮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胫前或胫后血管均无法利用的情况下将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创面受区血管的临床可行性应用。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应用于膝降动脉和大隐静脉吻合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膝关节周围大面... 目的探讨胫前或胫后血管均无法利用的情况下将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创面受区血管的临床可行性应用。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应用于膝降动脉和大隐静脉吻合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膝关节周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皮瓣面积为38 cm×8 cm^18 cm×8 cm。结果随访6~14个月,平均8.9个月,2例面积较大皮瓣远端分别坏死约6 cm、4 cm,经切除后与残留创面二期植皮愈合,剩余5例皮瓣完全成活,受区残留创面二期植皮愈合。结论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精确定位并测量膝降动脉口径、血流,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扩大膝降动脉口径,可将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受区血管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降动脉 股前外侧皮瓣 膝关节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黎逢峰 方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85-687,共3页
老年性或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采用螺钉固定,容易松动、拔出。临床上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强化螺钉固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PMMA术中和术后伴有聚合热效应、毒性反应及PMMA不可吸收等缺点,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磷酸钙骨水泥则因其... 老年性或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采用螺钉固定,容易松动、拔出。临床上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强化螺钉固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PMMA术中和术后伴有聚合热效应、毒性反应及PMMA不可吸收等缺点,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磷酸钙骨水泥则因其克服了PMMA以上的缺点而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磷酸钙骨水泥强化螺钉固定的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螺钉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桥式交叉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侧下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0
20
作者 范存义 阮洪江 +3 位作者 蔡培华 刘珅 黎逢峰 曾炳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2月,收治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33.9岁。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伤4例,重物砸伤3例。1例踝部...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2月,收治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33.9岁。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伤4例,重物砸伤3例。1例踝部植皮后遗留22 cm×8 cm大小的瘢痕(伤后35个月);余14例软组织缺损位于踝部1例,小腿中下1/3处12例,小腿中上1/3处1例;创面范围8 cm×6 cm~26 cm×1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28 d,平均14.8 d。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9例)或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桥式交叉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8 cm~28 cm×17 cm。供区创面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5~6周行皮瓣断蒂。结果术后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分别出现远端轻度淤血及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均成活;其余皮瓣断蒂后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受区相近,外形较满意。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1~92分,平均87.3分。结论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可较好修复对侧小腿或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术中无需吻合血管,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腓动脉穿支皮瓣 下肢软组织缺损 桥式交叉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