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下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疝 被引量:16
1
作者 黎朝良 方兰 +3 位作者 汪启斌 韩明福 黄建朋 董荣坤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2358-2359,236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下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共13例经TAPP治疗的下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腹股沟疝均无中转开放。单侧12例(斜疝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下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共13例经TAPP治疗的下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腹股沟疝均无中转开放。单侧12例(斜疝10例,直疝2例),双侧1例(斜疝)。手术时间(85.6±12.8)min,术中出血量(25.0±2.5)m L,肠功能恢复时间(10.5±2.3)h,术后VAS疼痛评分(3.0±0.95)分,术后阴囊气肿6例,血清肿1例,术后无肠梗阻、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恢复正常活动时间(10±3.5)d、术后住院时间(4.5±1.0)d。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下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疝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史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豚鼠胆囊平滑肌M受体亚型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黎朝良 高卉 +2 位作者 方兰 丁佑铭 汪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83-1585,共3页
目的研究M受体亚型mRNA在正常豚鼠胆囊平滑肌的表达。方法 10周龄白化豚鼠10只,RT-PCR检测胆囊平滑肌M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豚鼠胆囊平滑肌有M受体4种亚型mRNA的表达,各亚型mRNA表达从强到弱顺序依次为M3、M2、M4及M1,无M5受体mRNA... 目的研究M受体亚型mRNA在正常豚鼠胆囊平滑肌的表达。方法 10周龄白化豚鼠10只,RT-PCR检测胆囊平滑肌M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豚鼠胆囊平滑肌有M受体4种亚型mRNA的表达,各亚型mRNA表达从强到弱顺序依次为M3、M2、M4及M1,无M5受体mRNA的表达。M3与M2受体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M3、M2受体mRNA的表达量分别与M4和M1受体mRNA的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胆囊平滑肌有4种M受体亚型mRNA表达即M1~M4,提示这4种亚型可能均参与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激发的胆囊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 毒覃碱受体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丁佑铭 黎朝良 +1 位作者 高卉 汪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2月 ̄2009年6月经腹腔镜手术证实的72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确诊33例(术前组),术中诊断39例(术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2月 ̄2009年6月经腹腔镜手术证实的72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确诊33例(术前组),术中诊断39例(术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合术中情况,确定为Ⅰ型41例,Ⅱ型27例,Ⅲ型3例,Ⅳ型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66例,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41例,胆囊大部切除术25例。Ⅱ型患者中,16例一期缝合修复瘘口,10例用胆囊组织覆盖修复瘘口。中转开腹6例,其中Ⅰ、Ⅱ型各1例,Ⅲ型3例,Ⅳ型1例。在6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肺部感染者5例,泌尿系感染者3例,胆漏2例,均痊愈出院。术前组和术中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7%和20.0%(P<0.05)。术后随访6~20个月,无胆道狭窄和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Ⅰ、Ⅱ型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且术前明确诊断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腹腔镜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MIRIZZI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丁佑铭 黎朝良 高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176-3178,318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4例,腹腔镜肝段或局部切除4例,其中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5±13)min,失血...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4例,腹腔镜肝段或局部切除4例,其中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5±13)min,失血量(265±23)mL,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住院时间(8.25±0.8)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在严格控制手术指征、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作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血管瘤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兰 黎朝良 +2 位作者 董荣坤 黄建朋 韩明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995-1997,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组)、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MP-7水平,比较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MM...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组)、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MP-7水平,比较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MMP-7水平变化,按照wH0标准评估近期疗效。【结果】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MPL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MP-7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血清MMP-7水平比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无效组血清MMP-7水平化疗后比化疗前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化疗后血清MMP-7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血清MMP-7水平降低与化疗疗效有关,化疗后血清MMP-7水平明显降低提示疗效较好,其血清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评价化疗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 基质金属蛋白酶7/血液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低剂量节律化疗对胃癌荷瘤小鼠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董荣坤 黄建朋 +6 位作者 张笃 付俊 汪启斌 甘云辉 张征 黎朝良 张建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97-300,封3,共5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低剂量节律化疗(LDM)对胃癌荷瘤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BALB/C-nu小鼠皮下接种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节律组:5-FU 10 mg/(kg.d)腹腔注入,每周5次,持续2周;最大耐受剂量(MTD)组...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低剂量节律化疗(LDM)对胃癌荷瘤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BALB/C-nu小鼠皮下接种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节律组:5-FU 10 mg/(kg.d)腹腔注入,每周5次,持续2周;最大耐受剂量(MTD)组:一次腹腔注入5-FU 75 mg/(kg.d);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入0.2mL 0.9%氯化钠溶液,每周5次,持续2周。接种后第15天处死小鼠,测定肿瘤质量及抑瘤率,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节律组、MTD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4.3%、33.3%。节律组肿瘤组织可见大量的细胞变性坏死,MTD组少见。节律组肿瘤组织MVD及VEGF、MMP-9蛋白表达较MTD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5-FU低剂量节律化疗可显著抑制BALB/C-nu胃癌荷瘤小鼠的血管生成,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可能与肿瘤内VEGF、MMP-9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荷瘤小鼠 5氟尿嘧啶 节律化疗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T在老年患者急腹症围手术期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启斌 马芷琴 +2 位作者 黎朝良 陈亮 汪彪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诊治方案在老年患者急腹症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2013年7月~2014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急腹症患者,分析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之间MDT诊治方案在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诊治方案在老年患者急腹症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2013年7月~2014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急腹症患者,分析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之间MDT诊治方案在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①比较术前资料,入院至手术开始之间的术前准备时间,老年组明显比非老年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前多种基础病构成比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②术中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并发症,老年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拔除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的时间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合并多种基础病,急诊救治风险大,术前实施MDT似乎延误急诊手术时间,但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提高了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所以在普通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应用MDT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老年患者 围手术期 手术并发症 急腹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附105例报告) 被引量:8
8
作者 黎朝良 丁佑铭 +1 位作者 黄鹏 童庆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处理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高LC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行105例困难LC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记录、手术视频及影像检查,记录胆囊解剖情况、失血量、并发症、中转开腹率等。结果:10... 目的:探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处理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高LC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行105例困难LC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记录、手术视频及影像检查,记录胆囊解剖情况、失血量、并发症、中转开腹率等。结果:100例成功施行LC,3例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2例(1.9%)中转开腹,105例患者术中均行腹腔粘连松解术。手术时间平均(90±26)min,术中失血量平均(48±25)mL,术中胆囊动脉出血19例,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3例,未发生胆管损伤及门静脉损伤,术后无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三角结构识别与分离解剖困难是困难LC的主要特点,术中分离解剖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灵活寻找并准确识别胆囊三角的相关解剖标志,综合运用多种分离解剖方法,遵循正确的游离层次与平面,均利于安全施行困难LC。腹腔镜下处理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囊三角 分离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的处理 被引量:5
9
作者 黎朝良 丁佑铭 +1 位作者 黄鹏 童庆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的处理方法及可行性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共1 3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术中发生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结果:8例患者均先行纱布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的处理方法及可行性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共1 3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术中发生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结果:8例患者均先行纱布压迫止血,其中1例中转开腹缝扎损伤血管,7例在腹腔镜下用Hem-o-lok夹闭损伤的血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肝功能均无明显异常,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处理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安全、有效,冷静操作及保持良好的术野是有效控制出血的前提,纱布压迫受损创面是控制出血的首选,但腹腔镜下处理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肝中静脉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保留部分胆囊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黎朝良 童庆华 黄鹏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选择性保留部分胆囊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3月行LC术的3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选择性保留部分胆囊壁。结果36例LC患者术中均行腹腔粘...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选择性保留部分胆囊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3月行LC术的3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选择性保留部分胆囊壁。结果36例LC患者术中均行腹腔粘连松解术,其中胆囊壶腹后壁部分保留13例,胆囊壶腹与胆囊体部后壁部分保留9例,胆囊体部后壁部分保留10例,胆囊壶腹与胆囊体部前壁部分保留2例,胆囊壶腹前壁部分保留2例。除保留的部分胆囊壁外,其余胆囊组织均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7例,胆囊床创面出血4例;术中失血量平均(38±12)ml,手术时间平均(80±25)min,术中无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无腹腔脓肿、胆漏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LC术中胆囊壁与其周围血管解剖关系密切或分离解剖困难时,结合术前影像检查,选择性保留部分胆囊壁可以有效预防血管、胆管及肠管等组织器官损伤,进一步提高LC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壁 出血 胆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切开探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黎朝良 童庆华 黄鹏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管切开探查的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为197例患者于LC术中切开胆囊管探查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管切开方法分为胆囊管横向切开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管切开探查的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为197例患者于LC术中切开胆囊管探查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管切开方法分为胆囊管横向切开组(n=100例,横向组)与胆囊管T形切开探查组(n=97,T形组),记录两组术中胆囊与胆囊管的分离情况、失血量、胆囊管切开探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胆囊管切开探查情况、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197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管切开探查与胆囊切除术,术中均无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胆囊管探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分别发生6例、5例胆囊动脉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管表面出血分别为7例与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与避免胆管损伤、胆囊管精细化分离解剖是胆囊管切开探查的基本前提,顺逆结合或逆行游离胆囊利于胆囊管全程显露及胆囊管切开探查;胆囊管横向切开探查与T形切开探查均是安全、有效的,既可处理胆囊管结石,又可有效预防胆囊管结石残留,其应用需依据术中胆囊管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囊管切开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32
12
作者 黎朝良 方兰 +3 位作者 丁佑铭 董荣坤 韩明福 张笃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2-313,共2页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改变了手术入路,同时也突破了肝硬化这一相对禁忌证。但它仍属于有创治疗,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尚无系统性评价。手术创伤可以抑制机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这种抑制作用与创伤程度成正比,而手术...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改变了手术入路,同时也突破了肝硬化这一相对禁忌证。但它仍属于有创治疗,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尚无系统性评价。手术创伤可以抑制机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这种抑制作用与创伤程度成正比,而手术创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则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肝硬化,机体免疫及代谢功能已存在一定程度下降时。因此,评估不同胆囊切除术后肝硬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探讨了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 肝硬化患者 术后并发症 免疫功能变化 胆囊结石 细胞介导 腹腔镜 开腹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黎朝良 方兰 +2 位作者 丁佑铭 张笃 董荣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9期196-197,共2页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一旦发生坏疽或穿孔引起不同程度的腹膜炎时,就形成了复杂性阑尾炎。目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治疗单纯性急性阑尾炎,但腹腔镜处理复杂性阑尾炎仍然存...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一旦发生坏疽或穿孔引起不同程度的腹膜炎时,就形成了复杂性阑尾炎。目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治疗单纯性急性阑尾炎,但腹腔镜处理复杂性阑尾炎仍然存在争议,其疗效评价还缺乏科学有效的证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共61例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手术治疗 复杂性 开腹 疗效评价 外科急腹症 腹腔镜处理
原文传递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的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黎朝良 方兰 +2 位作者 黄建朋 董荣坤 韩明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根部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共109例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术后预防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预防组术后即开始预防性应用... 目的探讨根部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共109例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术后预防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预防组术后即开始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对照组无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脓肿、阑尾残端瘘及肠梗阻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预防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预防组术后肠梗阻、腹腔脓肿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阑尾残端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部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手术的疗效,但其对阑尾残端瘘的发生可能并无明显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阑尾炎 肠梗阻 阑尾残端瘘
原文传递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腹部手术史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黎朝良 方兰 +2 位作者 黄建朋 董荣坤 韩明福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7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腹部手术史急性阑尾炎的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6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5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无腹部手术史患者177例(无手术史组),腹部手术史患者76例(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腹部手术史急性阑尾炎的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6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5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无腹部手术史患者177例(无手术史组),腹部手术史患者76例(手术史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无手术史组和手术史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是1.7%和1.3%(P〉0.05),手术时间分别是(40.5±12.3)min和(62.6±14.2)min(P〈0.05)。两组的术中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史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延长,但对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提示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部手术史急性阑尾炎安全、有效,且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史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原文传递
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黎朝良 方兰 +3 位作者 丁佑铭 张笃 董荣坤 李莲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7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共12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43例(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85例(手术治疗组),根据术中肠缺血、坏死情况,85例手...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共12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43例(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85例(手术治疗组),根据术中肠缺血、坏死情况,85例手术患者分为坏死组(27例)和无坏死组(58例),无坏死组又分为缺血组(33例)和无缺血组(25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CT水平,对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缺血组和无缺血组、坏死组和无坏死组术前血清PC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前血清PCT值和阳性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缺血组比较,缺血组术前血清PCT水平及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组患者术前血清PCT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无坏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实施后,各组血清PCT水平逐渐降至正常。结论 PCT有助于早期判断急性肠梗阻患者肠缺血、坏死,其血清水平的变化可能成为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降钙素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旁疝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黎朝良 方兰 +3 位作者 汪启斌 陈亮 黄建朋 韩明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41-1642,共2页
患者女,66岁。因腹痛半月入院。腹痛以左中上腹部为甚,呈阵发性胀痛,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常于进食后发作,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且发作时左上腹部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缓解时腹部包块消失。
关键词 十二指肠旁疝/外科学 腹腔镜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取石与开腹取石对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方兰 黎朝良 +2 位作者 王斌 李彩丽 孙泽群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对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共5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内镜治疗组(内镜组,24例)和开腹手术组(开腹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对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共5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内镜治疗组(内镜组,24例)和开腹手术组(开腹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IM、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术后内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降钙素原[(8.05±2.98)μg/L和(5.42±1.57)μg/L]、C反应蛋白[(62.0±15.49)mg/L和(45.73±12.65)mg/L]均较术前[(0.56±0.14)μg/L和(0.60±O.11)μg/L,(9.39±3.27)mg/L和(9.22±3.12)mg/L]明显升高(P均〈0.01),且两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3d、5d两组的差异即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但内镜组IgA[(1.08±0.36)g/L]、IgM[(0.92±0.23)g/L]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0.60±0.23)g/L,(0.60±0.11)g/L](P均〈0.05),术后两组的IgG水平无显著差异(P均〉0.05)。内镜组术后ld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术前仅轻度下降(P均〉0.05),且术后5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CD4、CD8水平及CIM/CD8比值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术后两组问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均可诱发患者炎症反应,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且可能主要影响体液免疫,而短时间内诱发的急性炎症反应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剖腹术 急相反应 免疫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在肝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佑铭 汪斌 黎朝良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2例肝血管瘤患者中,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5例,腹腔镜肝段或局部切除7例,其中3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5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0 mL,...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2例肝血管瘤患者中,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5例,腹腔镜肝段或局部切除7例,其中3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5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0 mL,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 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严格控制手术指征、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操作的前提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 肝血管瘤
原文传递
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异位胰腺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兰 黎朝良 +3 位作者 于宙 李彩丽 王斌 孙泽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1期201-202,共2页
胃异位胰腺由Schuhz于1729年首次报道,1859年Klob首次在病理组织学上得到证实,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目前尚无规范化的治疗方法.我院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异位胰腺1例,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电凝电切治疗 胃异位胰腺 文献复习 内镜 病理组织学 少见疾病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