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学主题学“大文科”观念基本规则及学术规范——以李福清佛经母题影响研究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立
黎彦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4,共7页
文学主题学“大文科”观念对其学理构成与研究方法产生了明显影响。主题学学理构成具有两大渊源:一是“西学”土壤中生成的民间故事传说及童话(包括阿拉伯民间故事和寓言)研究;二是佛教影响下的佛经故事及其传译实践。故事隐喻意义与譬...
文学主题学“大文科”观念对其学理构成与研究方法产生了明显影响。主题学学理构成具有两大渊源:一是“西学”土壤中生成的民间故事传说及童话(包括阿拉伯民间故事和寓言)研究;二是佛教影响下的佛经故事及其传译实践。故事隐喻意义与譬喻艺术是其学科结构的哲学基础,故事的母题要素是其研究的实践客体。比较而言,在复杂的东西方宗教信仰体系中,佛经母题的宗教伦理及其误读、组合对中国文学主题学的影响更为深远,因其与中土文化精神与故事模式更为接近,更乐于追求“众生平等”的外在表现而忽略了本质的不平等。母题个案研究的动态开放规则展示了文学主题学的学科自洽性,而母题史则成为民族精神交流史的形象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题学
学理结构
李福清
民间故事
佛经母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民俗学与元杂剧的连接处——评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2
作者
王立
黎彦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古代戏曲与民俗关系研究领域,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推出又一硕果。该著视野宏阔,是民俗学研究理论方法在一个时代代表性文体领域中的成功实践,后出转精,迄今可以说尚无出其右者。该著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吸收、综合并创造性...
古代戏曲与民俗关系研究领域,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推出又一硕果。该著视野宏阔,是民俗学研究理论方法在一个时代代表性文体领域中的成功实践,后出转精,迄今可以说尚无出其右者。该著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吸收、综合并创造性地进行多学科的探讨,借助民族视角更细致、深化了多民族民俗的差异及特色。该著努力将杂剧剧本中所呈现的演员、剧目、表演习俗、演出地点等,与元代戏台、考古实物结合,试图还原元杂剧演剧实况,进行“文化考古”;该著还注意到民俗文化变迁对元杂剧创作的微妙影响,并对元杂剧大量运用民俗元素的成因,从时代特征、底层审美心理和民俗趋同角度予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民俗事象
民俗文化
跨学科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主题学“大文科”观念基本规则及学术规范——以李福清佛经母题影响研究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立
黎彦彦
机构
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4,共7页
基金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08BZW041)
文摘
文学主题学“大文科”观念对其学理构成与研究方法产生了明显影响。主题学学理构成具有两大渊源:一是“西学”土壤中生成的民间故事传说及童话(包括阿拉伯民间故事和寓言)研究;二是佛教影响下的佛经故事及其传译实践。故事隐喻意义与譬喻艺术是其学科结构的哲学基础,故事的母题要素是其研究的实践客体。比较而言,在复杂的东西方宗教信仰体系中,佛经母题的宗教伦理及其误读、组合对中国文学主题学的影响更为深远,因其与中土文化精神与故事模式更为接近,更乐于追求“众生平等”的外在表现而忽略了本质的不平等。母题个案研究的动态开放规则展示了文学主题学的学科自洽性,而母题史则成为民族精神交流史的形象写照。
关键词
文学主题学
学理结构
李福清
民间故事
佛经母题
Keywords
literary themology
academic structure
Boris L.Riftin
folktales
motif of Buddhist Sutra
分类号
I04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民俗学与元杂剧的连接处——评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2
作者
王立
黎彦彦
机构
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26-129,共4页
文摘
古代戏曲与民俗关系研究领域,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推出又一硕果。该著视野宏阔,是民俗学研究理论方法在一个时代代表性文体领域中的成功实践,后出转精,迄今可以说尚无出其右者。该著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吸收、综合并创造性地进行多学科的探讨,借助民族视角更细致、深化了多民族民俗的差异及特色。该著努力将杂剧剧本中所呈现的演员、剧目、表演习俗、演出地点等,与元代戏台、考古实物结合,试图还原元杂剧演剧实况,进行“文化考古”;该著还注意到民俗文化变迁对元杂剧创作的微妙影响,并对元杂剧大量运用民俗元素的成因,从时代特征、底层审美心理和民俗趋同角度予以思考。
关键词
元杂剧研究
民俗事象
民俗文化
跨学科
学术史
Keywords
Yuan Zaju research
folk events
folk culture
interdisciplinary
academic history
分类号
K237.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学主题学“大文科”观念基本规则及学术规范——以李福清佛经母题影响研究为例
王立
黎彦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在民俗学与元杂剧的连接处——评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王立
黎彦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