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液过氧化物酶阳性白细胞浓度与精液及精子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晓明 黎伟豪 +1 位作者 张滨 欧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过氧化物酶阳性白细胞浓度与精液及精子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共计164例,根据精液过氧化物酶阳性白细胞浓度的不同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过氧化物酶阳性白细胞浓度与精液及精子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共计164例,根据精液过氧化物酶阳性白细胞浓度的不同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非炎症组(白细胞浓度〈1×10^6/mL)110例,炎症组(白细胞浓度≥1×10^6/mL)54例,两组患者中分别有54例及19例患者因配偶有不明原因的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史进行了精子DNA碎片率的检测。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精液及精子主要参数有无差异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与非炎症组患者相比,炎症组患者精液体积(2.96±1.07,4.16±1.36)、液化时间(22.96±12.55,32.59±16.96)min、精液抗精子抗体(1.82±1.24,4.61±2.53)%、精子DNA碎片异常率(14.81%,47.37%),4项参数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浓度(82.62±47.39,44±33)×10^6/mL、精子活动率(69.96±20.62,46.59±28.58)%、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46.85±19.75,29.58±24.39)%、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2.41±1.33,1.51±1.03)%、精子存活率(74.88±20.79,48.4±27.7)%、精子顶体酶(143.17±51.84,47.49±31.42)Uiu/10^6、精浆锌含量(12.20±6.52,6.89±4.79)mol/次,7项参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精子总数(235.30±151.65,175.35±143.13)×10^6精液PH(7.43±0.15,7.44±0.12)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过氧化物酶阳性白细胞浓度升高将导致精液及精子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白细胞 过氧化物酶 精液质量 精子质量 精子DNA碎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胚实验在新建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室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辉田 李涛 +1 位作者 黎伟豪 欧建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检测新建体外受精实验室培养体系的可靠与否,是否符合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要求。方法:对昆明白小鼠进行超促排卵,手术获取昆明白小鼠雌雄配子进行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的胚胎;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两组鼠胚的受精率、2-细胞率、囊胚率... 目的:检测新建体外受精实验室培养体系的可靠与否,是否符合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要求。方法:对昆明白小鼠进行超促排卵,手术获取昆明白小鼠雌雄配子进行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的胚胎;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两组鼠胚的受精率、2-细胞率、囊胚率及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上游法两种精液处理方法对小鼠体外受精胚胎发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进行了30个周期的体内受精体外培养实验,共获卵1136枚;进行了35个周期的体外受精实验,共获卵1486枚。体内受精组获得的受精率(93.13±1.46)%和2-细胞率(94.52±1.67)%高于体外受精组的受精率(84.39±2.87)%和2-细胞率(87.80±3.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后,其受精率(90.32±3.14)%和2-细胞率(88.54±2.28)%高于上游法的受精率(76.46±2.35)%和2-细胞率(82.67±2.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卵母细胞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后均有高的成胚率,体内受精后进行体外培养优于体外受精后培养,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处理精液实施体外受精优于上游法,鼠胚实验可对新建胚胎培养室的培养体系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胚实验 体外受精 质量控制 胚胎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与精液质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亚男 张二红 +5 位作者 宋小飞 黄世宗 王晓文 黎伟豪 臧志军 邢卫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10期1306-1307,共2页
目的通过2009至2012年广东地区男性精液质量数据的分析,了解男性生殖健康及生殖能力的现状,为规避生殖健康中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四年中我中心男性精液标本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精液... 目的通过2009至2012年广东地区男性精液质量数据的分析,了解男性生殖健康及生殖能力的现状,为规避生殖健康中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四年中我中心男性精液标本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精液在浓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活力和存活率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广州各年份间精液动力学上存在下降趋势,环境污染可能对人类生殖健康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质量 环境污染 精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腹腔镜辅助下造口旁疝修补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志坚 胡伟贤 +4 位作者 黄成智 王俊江 胡世雄 黎伟豪 姚学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0,114,共4页
目的分析造口旁疝的类型以及手术处理方式。方法通过病例报道并文献分析历年来造口旁疝患者手术方案的报道。结果在回顾报道的1例腹腔镜辅助下造口旁疝修补的患者病例中,患者造口旁疝类型为EHS分类Ⅳ型,采用Sugarbaker术式修补造口旁疝... 目的分析造口旁疝的类型以及手术处理方式。方法通过病例报道并文献分析历年来造口旁疝患者手术方案的报道。结果在回顾报道的1例腹腔镜辅助下造口旁疝修补的患者病例中,患者造口旁疝类型为EHS分类Ⅳ型,采用Sugarbaker术式修补造口旁疝,修补术后3 d进食,5 d即出院。结论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具有并发症较低,住院时间缩短等优势,但仍需更多高质量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旁疝 疝修补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3M综合征合并Netherton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研究
5
作者 黎伟豪 黄秀静 叶燕绸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1期2009-2013,共5页
目的 探讨一例3M综合征合并Netherton综合征胎儿的基因诊断及索源过程。方法 胎儿27周行脐静脉穿刺术,脐血及其父母血液提取gDNA,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发现的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超声影像检查提示胎儿特殊面容... 目的 探讨一例3M综合征合并Netherton综合征胎儿的基因诊断及索源过程。方法 胎儿27周行脐静脉穿刺术,脐血及其父母血液提取gDNA,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发现的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超声影像检查提示胎儿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胎儿CUL7基因存在复合杂合致病变异,变异1:c.3291_3294delTCAC(p.His1098Cysfs*42)杂合变异,父亲野生型,母亲杂合型;变异2:c.4717C>T(p.Arg1573*)杂合变异,父亲杂合型,母亲野生型,符合3M综合征Ⅰ型基因型。胎儿SPINK5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变异1:c.2474_2475delAG(p.Glu825Glyfs*2)杂合致病变异,父亲杂合型,母亲野生型;变异2:c.2870delT(p.Leu957Gln*46)杂合变异,可能致病,父亲野生型,母亲杂合型,符合Netherton综合征基因型。结论 胎儿为3M综合征合并Netherton综合征,CUL7基因c.3291_3294delTCAC与SPINK5基因c.2870delT两个变异为首次报道。对超声影像筛查提示胎儿结构畸形推荐进行家系外显子组测序以早期明确诊断,实现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M综合征 Netherton综合征 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 Sanger测序 CUL7基因 SPINK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行业高盐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侯麟 李登荣 +1 位作者 黎伟豪 刘路情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8期76-79,共4页
通过“预处理系统+膜分离浓缩回收系统+生化处理系统”组合工艺对泡菜盐渍废水进行处理,最适运行pH为8、温度为40℃,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99.72%~99.77%,SS去除率达到86.15%~96.77%,NH_(3)-N去除率达到95.26%~97.49%,TP去除率达到90.48%~... 通过“预处理系统+膜分离浓缩回收系统+生化处理系统”组合工艺对泡菜盐渍废水进行处理,最适运行pH为8、温度为40℃,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99.72%~99.77%,SS去除率达到86.15%~96.77%,NH_(3)-N去除率达到95.26%~97.49%,TP去除率达到90.48%~99.03%。预处理系统仅加入NaOH保证了NaCl回收的纯度,其膜分离浓缩回收系统采用超滤/纳滤膜+蒸发结晶系统对废水中的盐分进行回收,盐分回收率达到了95.58%~98.09%。泡菜盐渍废水在达标排放的同时,实现了盐分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行业 高盐废水 膜分离 结晶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王俊江 罗志坚 +8 位作者 冯兴宇 李胜 黎伟豪 胡伟贤 吕泽坚 郑佳彬 杨梓锋 李勇 姚学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专业组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7例行D2根治手术的胃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ERAS理念处理分为ERAS组(21...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专业组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7例行D2根治手术的胃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ERAS理念处理分为ERAS组(21例)及传统组(36例)。结果 ERAS组与传统组相比,肛门排气时间提前[(2.95±1.36)d vs.(4.44±1.95)d,P=0.003],腹腔引流管留置数量及时间减少[(0.95±0.50)根vs.(2.03±0.45)根,P=0.000]、[(5.05±3.64)d vs.(8.69±5.40)d,P=0.008],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1.71±2.39)d vs.(5.39±2.54)d,P=0.00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2.14±1.42)d vs.(3.47±1.80)d,P=0.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6.48±3.40)d vs.(10.56±6.54)d,P=0.010],住院费用减少[(68 270.57±13 277.11)元vs.(81 068.18±27187.35)元,P=0.021],术后疼痛减轻,两组病人术后6、12、24及48 h数字疼痛评分逐渐减少(P=0.001,0.000,0.000,0.00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vs.11.1%(P=1.000),两组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内均无再入院病例。结论胃癌根治术病人应用ERAS理念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ERAS理念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再仪 马琳 +3 位作者 黎伟豪 艾静 王俊豪 陈晓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与生殖道微环境改变及不孕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诊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85例为不孕组,均经超声检查及子宫输卵管造影(HSG...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与生殖道微环境改变及不孕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诊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85例为不孕组,均经超声检查及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显示宫腔大小形态正常,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完全或者不完全阻塞,同时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孕;对照组为同期就诊、既往无妊娠史、HSG未见明显输卵管异常的正常备孕妇女45例,收集阴道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检测阴道清洁度和UU、CT感染情况。结果不孕组阴道清洁度Ⅲ~Ⅳ度患者(18.82%)多于对照组(4.4%)(P<0.05)。不孕组CT(18.82%)、UU(38.82%)、CT+UU(15.29%)及总感染率(72.94%)均高于对照组(4.44%、8.89%、2.22%、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卵管性不孕与CT、UU、CT+UU感染均密切相关(CT:P=0.046,OR=3.291;UU:P=0.025,OR=2.789;CT+UU:P=0.017,OR=7.528)。结论 CT、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有关,有必要对育龄妇女,特别是不孕妇女进行筛查,以厘清这些病原体与生育能力受损和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性不孕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理念和疼痛管理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黎伟豪 冯兴宇 +7 位作者 王俊江 罗志坚 黄成智 李胜 胡伟贤 吕泽坚 郑佳彬 姚学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康复和疼痛管理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100例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加速康复理念加疼痛管理和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分为加速康复组(50例)和传...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康复和疼痛管理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100例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加速康复理念加疼痛管理和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分为加速康复组(50例)和传统组(50例)。结果加速康复组与传统组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8±0.6)d比(3.4±0.6)d,t=-8.1,P〈0.001]、术后进食时间[(1.3±0.6)d比(3.2±0.6)d,t=-10.1,P〈0.001]、腹腔引流放置时间[(3.6±0.7)d比(5.3±0.8)d,t=-6.7,P〈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1±0.3)d比(2.7±0.5)d,t=-12.7,P〈0.001]均提前,术后住院时间减少[(4.6±0.6)d比(6.1±0.6)d,t=-7.7,P〈0.001],住院费用降低[(4.5±0.5)万元比(5.4±0.8)万元,t=-1.8,P=0.014]。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643,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比10%,P〉0.05)。结论加速康复理念和疼痛管理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疼痛管理 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